巴金自傳里的成語
㈠ 誰知道巴金自傳里的好詞好句
自己看吧
我是一個不善於講話的人,極少發表演說,今天破例在這里講話,只是為了報答日本朋
友的友情。我講友情絕不是使用外交辭令,我在這個詞里傾注了深切的感情。友情不是空洞
的字眼,它像一根帶子把我們的心同日本朋友的心牢牢地拴在一起。想到日本朋友,我無法
制止我的激動,我欠了你們一筆友誼的債。我不會忘記「四人幫」對我橫加迫害要使我「自
行消亡」的時候,日本朋友經常詢問我的情況,關心我的安全。而我在被迫與世隔絕的十年
中也常常想起同你們在一起度過的愉快日子,從這些回憶中得到安慰。今天我們又在一起歡
聚了,我的興奮和歡欣你們是想得到的。
我是一個不善於講話的人,唯其不善於講話,有思想表達不出,有感情無法傾吐,我才
不得不求助於紙筆,讓在我心上燃燒的火噴出來,於是我寫了小說。
我不是文學家,但是我寫作了五十多年。每個人從不同的道路接近文學。我從小就喜歡
讀小說,有時甚至廢寢忘食,但不是為了學習,而是拿它們消遣。我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會成
為小說家。我開始寫小說,只是為了找尋出路。
我出身於四川成都一個官僚地主的大家庭,在二三十個所謂「上等人」和二三十個所謂
「下等人」中間度過了我的童年,在富裕的環境里我接觸了聽差、轎夫們的悲慘生活,在偽
善、自私的長輩們的壓力下,我聽到年輕生命的痛苦呻吟。
我感覺到我們的社會出了毛病,我卻說不清楚病在什麼地方,又怎樣醫治,我把這個大
家庭當作專制的王國,我坐在舊禮教的監牢里,眼看著許多親近的人在那裡掙扎,受苦,沒
有青春,沒有幸福,終於慘痛地死亡。他們都是被腐朽的封建道德、傳統觀念和兩三個人一
時的任性殺死的。我離開舊家庭就像摔掉一個可怕的黑影。我二十三歲從上海跑到人地生疏
的巴黎,想找尋一條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路。說救人救世,未免有些誇大,說救自己,
倒是真話。當時的情況是這樣:我有感情無法傾吐,有愛憎無處宣洩,好像落在無邊的苦海
中找不到岸,一顆心無處安放,倘使不能使我的心平靜,我就活不下去。一九二七年春天我
住在巴黎拉丁區一家小小公寓的五層樓上,一間充滿煤氣和洋蔥味的小屋子裡,我寂寞,我
痛苦,在陽光難照到的房間里,我想念祖國,想念親人。在我的祖國正進行著一場革命與反
革命的斗爭,人民正在遭受屠殺。在巴黎掀起了援救兩個義大利工人的運動,他們是沙柯
(N.Sacco)和樊宰底(B.Vanzetti),他們被誣告為盜竊殺人犯,在美國麻省波士頓的
死囚牢中關了六年,在我經常走過的街上到處張貼著為援救他們舉行的「演講會」、「抗議
會」的海報。我讀到所謂「犯人」之一的樊宰底的「自傳」,裡面有這樣的話:「我希望每
個家庭都有住宅,每個口都有麵包,每個心靈都受到教育,每個人的智慧都有機會發展。」
我非常激動,樊宰底講了我心裡的話。
㈡ 讀者文摘里的成語
栩栩如生xǔxǔrúshēng
[釋義] 形容形象逼真;如同活人一樣。栩栩:生動活潑的樣子;生:活的。
[語出] 清·吳趼人《發財秘訣》:「那個人做得才和棗核般大;頭便像一顆綠豆;手便像兩粒芝麻;卻做得須眉欲活;栩栩如生。」
[正音] 栩;不能讀作「yǔ」。
[辨形] 生;不能寫作「升」。
[近義] 呼之欲出 活靈活現
㈢ 《鄧稼先》里的成語
可歌可泣:
鮮為人知:
鋒芒畢露:
家喻戶曉:
婦孺皆知:
馬革裹屍:
鞠躬盡瘁,至死不渝
至死不懈
當之無愧
知人之明
層出不窮
碎首黃塵,燕然勒功
引人注目
忠實平厚
熱淚滿眶
蓬斷草枯
禁止復制
㈣ 出自《資治通鑒》里的成語有哪些
暗弱無斷【àn ruò wú àn】:愚昧軟弱,沒有決斷。
出處:《資治通鑒·卷九十一·晉元帝太興三年》:「(司馬保)好讀書而暗弱無斷,故及於難」。
出奇取勝【chū qí qǔ shèng】:出奇兵戰勝敵人。比喻用對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勝利。
出處:《資治通鑒·後唐庄宗同光元年》:「今用兵歲久,生民疲弊,苟非出奇取勝,大功何由可。」大有人在【dà yǒu rén zài】:形容某一種人為數不少。
出處:《資治通鑒·隋紀煬帝大業十一年》:「帝至東都,顧眄街衢,謂侍臣曰:『猶大有人在。」
人才輩出【rén cái bèi chū】: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斷涌現。
出處:清·畢沅《續資治通鑒·元紀·世祖至元二十年》:「得如左丞許衡教國子,則人才輩出矣。」耳聞目睹【ěr wén mù dǔ】:親耳聽到,親眼看見。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睿宗景雲二年》:「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睹。」請君入瓮【qǐng jūn rù wèng】:比喻用某人整治別人的辦法來整治他自己。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則天皇後天授二年》:「興曰:『此甚易爾!取大瓮,令囚入中,何事。」絲恩發怨【sī ēn fà yuàn】:形容極細小的恩怨。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文宗太和九年》:「是時李訓、鄭注連逐三相,威震天下。於是平生絲。」敦默寡言【dūn mò guǎ yán】:穩重而少言語。
出處:《續資治通鑒·元泰定帝泰定元年》:「回回、博果密之子,庫庫之兄也,敦默寡言,嗜學。」頓綱振紀【dùn gāng zhèn jì】:整頓朝綱,重振法紀。
出處:《資治通鑒·周顯王四十八年》:「夫賢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頓綱振紀。」剖腹藏珠【pōu fù cáng zhū】:破開肚子把珍珠藏進去。比喻為物傷身,輕重顛倒。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太宗貞觀元年》:「吾聞西域賈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諸?」
㈤ 巴金自傳四字成語
家長里短
jiā
cháng
lǐ
ǎn
【解釋】指家庭日常生活瑣事。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七十五回:「這一關了門,他再問我家長里短的事,我對不來,卻不弄走了風,被他拿住?」
【結構】聯合式成語
【用法】聯合式;作賓語;指家庭日常生活瑣事
【近義詞】家常里短、家長禮短
【例句】這一關了門,他再問我~的事,我對不來,卻不弄走了風,被他拿住?(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七十五回)
㈥ 楊絳的《老王》里有哪些成語全部
因小失大
yīn xiǎo shī dà
【解釋】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損失。
【出處】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他卻只是不理,只道他身在洋界,可以沒事。不知查抄起來,反恐因小失大,他卻如何懂得?」
【結構】偏正式。
【用法】含貶義。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正音】大;不能讀作「dài」。
【辨形】失;不能寫作「濕」。
【近義詞】捨本逐末
【反義詞】一舉兩得
【例句】他~;為了多賺一點錢;而耽誤了孩子的前程。
㈦ 里成語有哪些
一、霧里看花
1、【拼音】: wù lǐ kàn huā
2、【解釋】: 原形容年老視力差,看東西模糊,後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3、【出處】: 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詩:「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4、【釋義】:春來水漲,江河浩漫,所以在舟中飄盪起伏猶如坐在天上雲間;身體衰邁,老眼昏蒙,看岸邊的花草猶如隔著一層薄霧。
二、萬里長城
1、【拼音】: wàn lǐ cháng chéng
2、【解釋】: 指我國長城。也比喻國家所依賴的大將。現也比喻人民的軍隊。
3、【出處】: 《南史·檀道濟傳》:曰:『乃壞汝萬里長城!』
4、【釋義】:你敢破壞我萬里長城!
三、志在千里
1、【拼音】: zhì zài qiān lǐ
2、【解釋】: 形容志向遠大。
3、【出處】: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神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4、【釋義】:這里指曹操統一天下的雄心。
四、一瀉千里
1、【拼音】: yī xiè qiān lǐ
2、【解釋】: 瀉: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遠。也比喻文筆或樂曲氣勢奔放。
3、【出處】: 宋·陳亮《與辛幼安殿撰書》:大江在河,一瀉千里。
4、【釋義】:大江大河,水流得很快。
五、花里胡哨
1、【拼音】: huā lǐ hú shào
2、【解釋】: 形容顏色過分鮮艷繁雜。也比喻浮華而不實在。
3、【出處】: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二回:「這里那裡是我家,我家是清涼瓦屋,不像這個害黃病的房子,花狸狐哨的門扇。」
㈧ 里的成語有哪些
百里挑一、
霧里看花、
左鄰右里、
表裡山河、
表裡如一、
忙裡偷閑、
死裡逃生、
綿里藏針、
萬里長征、
行家裡手、
萬里無雲、
日行千里、
赤地千里、
不遠千里、
由表及裡、
尺幅千里、
皮裡春秋、
不遠萬里、
里通外國、
月明千里、
金城千里、
萬里雪飄、
壺里乾坤、
家常里短、
曲里拐彎、
千里鵝毛、
拒人千里、
街坊鄰里、
綠衣黃里、
千里結言
青雲萬里、
里勾外連、
袖裡玄機、
外合里差、
一舉萬里、
肚裡淚下、
皮里抽肉、
里談巷議、
必里遲離、
村哥里婦、
話里藏鬮、
一瀉百里、
鞭約近里、
水裡納瓜、
徹里至外、
表裡相依、
一毫千里、
表裡相符、
鞭辟著里、
沒里沒外、
話里有刺、
蜜里藏刀、
鞭擗進里、
甕里醯雞
㈨ 求《戰國策》里的成語100個
亡羊補牢,未為遲也《楚策》
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秦策》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趙策》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燕策》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齊策》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已者容《趙策》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燕策》
一、《戰國策·西周策》
【百步穿楊】(百發百中):能射中百步以外目標的楊樹葉。形容射擊准確,每次都命中目標。後世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絕不落空。
二、《戰國策·秦策》
【比比皆是】(秦策一):到處都是,形容為數很多。
【側目而談】(秦策一):斜著眼睛看人,指心存畏懼,不敢正視。也指憤怒或不滿地看。
【抵掌而淡】(秦策一):抵掌:鼓掌、擊掌,形容無拘無束地暢談,氣氛歡洽。
【前倨後恭】(秦策一):倨:傲慢,怠慢。光前傲慢而後來恭敬,前後態度不一樣。常指人勢利。
【曾參殺人】(秦策二):曾參:孔子的學生,向來以孝賢出名。比喻流言傳播得廣,也會讓人相信。
【兩虎相鬥】(秦策二):比喻力量強大的雙方之間的爭斗。
【遠交近攻】(秦策三):結交離得遠的國家而進攻鄰近的國家。這是戰國時秦國用以吞並六國,建立統一王朝的一種外交策略。後也指一種為人處世的手段。
【積少成多】(秦策四):積累少量的東西,能成為巨大的數量。
【未路之難】(秦策五):未路:最後一段路,走最後一段路很困難。比喻保持晚節不容易。也比喻做事情越接近成功,工作越艱巨。
【懸梁刺股】(《漢書》(秦策一):因怕睏倦影響學習,而把頭發束起來吊在屋樑上,用錐子刺大腿。形容勤奮苦讀。
三、《戰國策·齊策》
【安步當車】(齊策一):用慢步行走當作坐車。
【吠非其主】(齊策一):狗專向不是它主人的人叫,比喻人各為其主,為主人做事。
【轂擊肩摩】(齊策一):車碰著車,肩摩著肩形容行人車馬來往擁擠。
【揮汗成雨】(齊策一):原形容人多擁擠。後也形容因天熱或勞動等出汗多。
【接袂成帷】(齊策一):袂:衣袖;帷:帷幕,衣襟可以連接成帷幕。形容城市繁華,人口從多。
【門庭若市】(齊策一):門口和庭院里熱鬧得像集市一樣。原形容進諫的人很多。現形容來的人極多。
【以一當十】(齊策一):一個人可以抵擋十個人。比喻軍隊以寡敵眾,勇敢善戰。
【戰無不勝】(齊策二):打仗沒有不取得勝利的。形容力量強大百戰百勝。或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畫蛇添足】(齊策二):比喻多此一舉,弄巧成拙。
【比肩而立】(齊策三):肩靠著肩站立,比喻距離很近。
【不自量力】(齊策三):不能正確估量自己的力量。
【布衣之交】(齊策三):平民之間交往的友誼,亦指顯貴者與平民的交往。
【隨踵而至】(齊策三):一個跟著一個。形容來得人很多,連綿不斷。
【直言不諱】(齊策四):有話直說,無所忌諱。
【狡兔三窟】(齊策四):狡猾的兔子有三個洞穴。比喻藏身的地方多,便於逃避災禍。
【歸真反璞】(齊策四):指除去外飾,恢復其本來面目。
【高枕而卧】(齊策四):指墊高枕頭安然睡覺,比喻無所顧慮。
【扶老攜幼】(齊策四):攙著老人,領著小孩。多形容某些歡迎、投奔、逃亡等吻合,人們成群結隊而行的情況。
【寢不安席】(齊策五):睡覺時不能安於枕席,指有心事而睡不著覺。
【折沖尊俎】(齊策五):沖:古時用以沖去敵城的戰車;折沖:挫敗敵人;尊俎:酒器和放肉的祭器,借指宴席。原指在宴席上運用策略制勝對方。後也泛指外交談判。
四、《戰國策·楚策》
【心旌搖曳】(楚策一):旌:古代的一種旗幟,心神像旗幟一樣搖擺不定。形容情思起伏,不能自持。
【被堅執銳】(楚策一):身穿銳甲,手拿兵器,形容全副武裝投入戰斗。
【狐假虎威】(楚策一):狐狸借著老虎的威風去嚇唬其它野獸。比喻倚仗別【人的勢力來欺壓或嚇唬人。
【桂薪珠米】(楚策三):薪貴如桂,米貴如珠,形容物價昂貴。
【食玉炊桂】(楚策三):指吃的東西像玉器一樣貴重,燃燒的同桂木一樣珍貴。形容物價昂貴,生活艱苦。
【見兔顧犬】(楚策四):看到野兔,就回頭喚狗去追捕。比喻事態緊急,但及時想辦法還來得及。
【峻阪鹽車】(楚策四):阪:指山坡。形容老人年邁,難負責任。
【亡羊補牢】(楚策四):丟失了羊,就補修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差錯,及時設法補救,以免繼續受損失。
【與世無事】(楚策四):跟世人沒有爭執。形容不慕名利,超然達觀的處世態度。
五、《戰國策·趙策》
【前事不忘,後世之師】(趙策一):師:榜樣、借鑒。記住以往的經驗教訓,可以為以後的事作借鑒。
【胡服騎射】(趙策二):原指學胡人的服飾裝束,練習騎馬射箭。後比喻政治文化改革措施。
【不可同曰而語】(趙策二):不能同時談論。形容事物之間差異很大,兩者不能相提並論。
【不遺餘力】(趙策三):不留下一點剩餘的力量。
【彈弓之地】(趙策三):彈弓所用的泥丸、石丸或鐵丸。比喻地方很小。
【天崩地坼】(趙策三):坼:開裂。天坍塌,地開裂。比喻重大事變。也形容倒塌或爆炸聲音的強烈。
【交淺言深】(趙策四):交淺:交往不深,關系不很密切。指對交往不多的人談心裡話。
六、《戰國策·魏策》
【高枕無憂】(魏策一):比喻認為太平無事,無憂無慮。或者放鬆警惕,麻痹大意。
【積羽沉舟】(魏策一):羽毛雖然很輕盈,但積聚多了也能使船沉沒。比喻積聚小禍患社會鑄成大禍。
【四分五裂】(魏策一):分裂成很多塊。形容分散、破碎、不完整。
【冠蓋相望】(魏策四):頭載禮帽的官吏坐在有逢子的車上,車子絡繹不絕,相互隔得很近,誰都看得清清楚楚。形容使者和官吏來往不斷。
【南轅北轍】(魏策四):轅:車前駕牲畜的橫木,引申指車;轍:車輪滾過的痕跡,引申為道路。意思是本想往南,而車卻向北行。比喻行動跟目的相反。
【白虹貫日】(魏策四):白色的長虹穿日而過。古人認為人間有不平凡的事,就會引起這種天像的變化。
七、《戰國策·韓策》
【雞口牛後】(韓策一):寧可做雞的嘴巴,也不作牛的屁股。比喻寧可在小范圍內做主,也不願在大范圍內受支配。
【井中求火】(韓策三):比喻方法或方向不對頭,達不到目的。
八、《戰國策·燕策》
【轉禍為福】(燕策一):把災害變為幸福。比喻把壞事變成好事。
【同甘共苦】(燕策一):甘:甜,指歡樂。一同享受幸福,一起擔當苦難。形容同歡樂,共患難。
【千金市骨】(燕策一):市:買。比喻求賢若渴。
【尺寸之功】(燕策一):指微小的功勞。
【長驅直入】(燕策二):指軍隊以不可阻擋之勢順利前進。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燕策二):持:爭持、對抗。比喻雙方相爭,兩敗俱傷,卻使第三者得利。
【無可奈何】(燕策三):指不得已,沒有辦法。
【圖窮七見】(燕策三):窮:極點;見:顯露。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終於露出了真相。
【痛入骨髓】(燕策三):指痛到骨髓里。形容極度傷心或痛恨。
【肝腸寸斷】(燕策三):形容極其悲痛、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