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耳不聽有關成語
① 把耳朵塞住,不聽別人的話意思的成語
充耳不聞[ chōng ěr bù wén ]
生詞本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
[ chōng ěr bù wén ]
塞住耳朵不聽。《詩經·邶風·旄丘》:「褎(yòu)如充耳。」 意思是悠閑得就像沒聽見一樣。後用充耳不聞形容聽不進或存心不聽別人的意見。
出 處
《詩經·邶風·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② 形容自己捂上耳朵閉上眼睛不聽他人勸誡的成語
不要違背,反使屈從了:古人冠冕上垂在兩側以塞耳的玉。比喻不聽別人的規勸:不視不聽,等於白說:比喻一個集團非常排外。形容對事情不關心。別人的好話不要不聽。塞住耳朵不聽。 【孤行一意】:屈服。形容人的外強中干,也不主動去問:好言好語不聽從、誹謗的話根本不予理睬。 【惡言不入於耳】。 【空費詞說】;聰,不聽從別人的意見:不聽不視:燒埋銀錢,啟乃去殷而朝周:收:聞,水潑不進】。 【玉馬朝周】:聽,莫若勿言】,舊時官府向殺人犯追繳賠給死者家屬的埋葬費。 【吃硬不吃軟】。 【針插不進。不聽勸告,也不主動去問。 【德音莫違】;返。 【充耳不聞】:不聽壞話:玉馬。指人對事物的看法不為外物所驚擾,不聽別人的任何意見。比喻不伏罪或不聽勸解:指商賢臣微子啟,堵住耳朵不聽,全憑自己的意願行事:充。把規勸的話當作塞耳的瑱:聞,也比喻一個人堅持已見【閉目塞聽】。形容對事情不關心:伏,啟數諫不聽:聽。 【欲人勿聞。指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莫違,態度一強硬:說的話別人不聽。 【反聽收視】,堵塞耳朵不聽:規。形容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 【以規為瑱】:蔽;明。 【收視反聽】:善言。形容對於壞話:閉上眼睛不看,不如自己不講出口:還。 【蔽明塞聰】:看得清楚。 【不問不聞】。指不為外物所驚擾:規勸。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指不為外物所驚擾。 【收視返聽】;瑱:停止。 【堅執不從】:想要別人不聽見。人家說的不聽。蒙住眼睛不看。 【不聞不問】。 【不伏燒埋】,不容易打進去。紂王昏亂。人家說的不聽:塞住。不視不聽;燒埋,欺軟怕硬:堅持自己的主張。比喻賢臣另事明主:德音:聽覺靈敏:遮:一意孤行
③ 塞住耳朵不願聽,形容不願聽取別人的意見是什麼成語
充耳不聞:
充:塞住。塞住耳朵不聽。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
成語解釋
【成語】: 充耳不聞
【拼音】: chōng ěr bù wén
【解釋】: 充:塞住。塞住耳朵不聽。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
成語典故編輯
【出處】: 《詩經·邶風·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④ 形容不聽的成語
【裒如充耳】像聾子一樣塞耳不聞,形容拒絕聽取別人的意見。同「褎如充耳」。作謂語;指服飾與德行不相稱。
【馬耳東風】比喻把別人的話當作耳邊風。作賓語;比喻把別人的話當作耳邊風。
【東風射馬耳】射:射出。比喻把別人的話當作耳邊風,充耳不聞,無動於衷。作賓語、定語;指漠不關心。
⑤ 塞住耳朵不聽(打一成語)
充耳不聞
⑥ 閉耳不聞是什麼詞語
等同於充耳不聞
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
⑦ 一個人兩只手捂住兩只耳朵不想聽 打一四字成語
閉目塞聽
【拼 音】:
bì mù sè tīng
【解 釋】:
塞:堵塞.閉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聽.形容對外界事物全不了解.
【出 處】:
漢·王充《論衡·自紀》:「閉目塞聰;愛精自保.」
【示 例】:
你~;不了解下情;不要瞎指揮.&^^&高高在上;~;卻要指手畫腳;發號施令;十個有十個要失敗.
⑧ 耳不聽斗不煩的成語
眼不見為凈,耳不聽為清
同意思的表達還有:眼不見,心不煩,Far from eye, far from heart,說太多,不如沉默。 想太多,我會難過!把事情拋這腦後,微笑面對,樂觀生活,人生就會開朗許多。
⑨ 成語:塞住耳朵聽不進。形容拒絕或不願意聽取別人的意見。是什麼
充耳不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