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和動作並用的成語
① 形容兩個人表情和動作一樣的成語
如出一轍
rú chū yī zhé
【解釋】轍:車輪碾軋的痕跡。好象出自同一個車轍。比喻兩件事情非常相似。
【出處】宋·洪邁《容齋隨筆》卷十一:「此四人之過,如出一轍。」
【結構】動賓式。
【用法】多指言論或行動;有時也指思想內容等。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正音】轍;不能讀作「chè」。
【辨形】轍;不能寫作「撤」。
【近義詞】如同一口、大同小異
【反義詞】背道而馳
【辨析】~和「一模一樣」都形容完全一樣。但~是比喻性的;還含有來源相同」之意;「一模一樣」是直陳性的;范圍比~大。
【例句】
(1)歷史上有些事情非常相像;~。
(2)我們倆事先沒商量;可所說的話都一樣;真是~。
② 描寫人物表情和動作的成語
毛骨悚然 半信半疑 畢恭畢敬 自言自語 雙目如潭 垂頭喪氣沒精打采怒氣沖沖遏若木雞白凈柔嫩 處之泰然 怒氣沖沖 白凈柔嫩 滿頭銀發 昂首挺胸 炯炯有神 悠然自得 謹慎 神思恍惚豆頭喪氣屏息凝神眉來眼去驚慌失措漫不經心嬉皮笑臉 遲疑不決火眼金睛
③ 不同的人,同時做出相同的動作 或表情可以用什麼成語來表示
不約而同
【近義】不謀而合、殊途同歸、異口同聲
【反義】眾說紛紜、言人人殊、見仁見智
【釋義】約:相約。事先沒有約定而相互一致。
【出處】《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應對而皆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
【用例】中軍元帥欒書,~,亦至朝門,正遇胥童引兵到來。(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九回)
④ 求成語,表情類和動作類的成
表情類成語
愁眉苦臉
[ chóu méi kǔ liǎn ]
釋義
[ chóu méi kǔ liǎn ]
形容愁苦的神情。
詳細釋義
【解釋】: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形容愁苦的神色。
【出自】: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對人前巧語花言,背地裡愁眉淚臉。」
動作類成語。
左右開弓
[ zuǒ yòu kāi gōng ]
釋義
[ zuǒ yòu kāi gōng ]
比喻兩手輪流做同一動作,或者一隻手左邊一下右邊一下做同一動作。也指同時做幾項工作。
詳細釋義
【解釋】:左右手都能射箭。比喻兩只手輪流做同一動作或同時做幾項工作。
【出自】:元·白樸《梧桐雨》楔子:「臣左右開弓,一十八般武藝,無有不會。」
⑤ 描寫人物動作及表情的成語有哪些
毛骨悚然 半信半疑 畢恭畢敬 自言自語
雙目如潭 垂頭喪氣沒精打采版怒氣沖沖權遏若木雞白凈柔嫩 處之泰然
怒氣沖沖 白凈柔嫩 滿頭銀發 昂首挺胸 炯炯有神 悠然自得 謹慎
神思恍惚豆頭喪氣屏息凝神眉來眼去驚慌失措漫不經心嬉皮笑臉
遲疑不決火眼金睛 局促不安幸災樂禍若失若思受寵若驚
狐疑不決怡然自得誠惶誠恐勃然大怒面紅耳赤 虎頭虎腦眉清目秀
滿頭銀發 眉來眼去 怒不可遏 熱淚盈眶 怒氣沖天 怒形於色 破涕為笑
張皇失措 遲疑不決 全神貫注 忍俊不禁 沒精打采 沉吟不決 興致
半信半疑自言自語喃喃自語若無其事 沉吟不決張口結舌張皇失措
喃喃自語
⑥ 表情和動作的成語
走〕散步 漫步 踏步 信步 轉悠 閑逛 徜徉 踉蹌 蹣跚 踱方步 健步如飛 步履矯健 步履輕盈 大步流星 飛檐走壁 大搖大擺 步履艱難一瘸一拐 匍匐前進 躡手躡腳
〔跑〕小跑 慢跑 飛跑 飛奔 飛越 扭頭就跑 拔腿就跑 連蹦帶跳 東奔西竄橫沖直撞 跑得上氣不接下氣 跑得比兔子還快 飛似得跑
〔看〕瞧 瞅 過目 注視 端詳 凝視 仰視 俯瞰 遠眺 瞭望 張望 回顧 環視 掃視 窺視 怒視 瀏覽 審視 洞察 打量 巡視 目擊 目睹 會見 召見 定睛一看 目不轉睛 凝神注視 怒目而視 左顧右盼 東張西望 擠眉弄眼 瞻前顧後 舉目遠望 極目瞭望 盡收眼底 察言觀色刮目相看 面面相覷 虎視眈眈 走馬看花
〔聽〕傾聽 聆聽 竊聽 旁聽 聽候 側耳細聽 聽得入迷 聽信謠言百聽不厭 道聽途說 充耳不聞 當作耳邊風 左耳進,右耳出
〔想〕猜想 推想 設想 回想 空想 夢想 聯想 遐想 妄想 思念 思緒思考 思索 思慕 尋思 考慮 揣測 惦念 掛念 牽掛 心潮起伏 思潮澎湃 思緒萬千 思緒紛繁 浮想聯翩 思前想後 心往神馳 想方設法絞盡腦汁 冥思苦想 三思而行 牽腸掛肚 挖空心思 異想天開 想入非非胡思亂想 痴心妄想 不假思索
〔哭〕啜泣 抽泣 嗚咽 哀號 號哭 痛哭 潸然淚下 淚流滿面 放聲痛哭 失聲痛哭 痛哭流涕 聲淚俱下 哭哭啼啼 泣不成聲 哭爹叫娘 捶胸頓足號啕大哭 抱頭痛哭 老淚縱橫 哭聲震天
〔笑〕微笑 大笑 歡笑 嬉笑 狂笑 嗤笑 憨笑 傻笑 鬨笑 苦笑 乾笑 陰笑 獰笑 奸笑 嘲笑 冷笑 譏笑 恥笑 笑眯眯 笑嘻嘻 笑盈盈 笑哈哈 笑吟吟 點頭微笑 抿著嘴笑 淡然一笑 吃吃得笑 咧著嘴
⑦ 能用表情動作表達出來的成語和詞語有哪些
1、怒目圓睜;2、嗤之以鼻;3、悲痛欲絕;4、欲哭無淚;5、淚如泉涌;
6、驚恐萬分;7、趾高氣揚;8、指手畫腳;9、吆五喝六;10、笑容滿面;
⑧ 能用表情動作表達出來的成語和詞語
笑嘻嘻的——笑容滿面、
似笑不笑的表情——皮笑肉不笑、
皺眉頭——愁眉苦臉、
扭曲的表情——面目猙獰、
奸獰的表情——小人嘴臉、
去衛生間蹲半天沒有「動靜」的表情——苦不堪言、
生氣瞪眼——怒目圓睜、義憤填膺、
聳鼻子表示不屑——嗤之以鼻、
悲傷的表情——悲痛欲絕、
想哭哭不出來——欲哭無淚、
嘩嘩的流淚——淚如泉涌、
睜大眼睛張大嘴巴——驚恐萬分、
眯眼斜眼看人——心術不正、
眼球滴溜亂轉的表情——詭計多端、
遇到人眼睛朝上看的表情——趾高氣揚、
說話動作很多——指手畫腳、
說話聲音很大——吆五喝六、
「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的表情——洋洋得意、數典忘祖、
看都不想看一眼的表情——不屑一顧、
不三不四的人湊在一起——狐朋狗友、狼狽為奸、臭味相投、
很好的朋友偶爾才聚到一起——君子之交淡如水、
親朋好友不能相聚——海上生明月千里共嬋娟、
五湖四海廣交朋友——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微笑的表情——和藹可親、
頭發豎起很沖動的表情——怒發沖冠、
事情辦砸了的表情——失魂落魄、
受驚嚇後的表情——膽顫心驚
什麼表情都沒有的表情——呆若木雞。
⑨ 打鼓時的表情和動作用成語形容
打鼓,指擊鼓。形容心裡忐忑不安。語出南朝 劉義慶 《世說新語·豪爽》:「﹝ 王敦 ﹞自言知打鼓吹。」
1. 擊鼓。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豪爽》:「﹝ 王敦 ﹞自言知打鼓吹。」 劉孝標 註:「 敦 嘗坐 武昌 釣台間,聞行船打鼓嗟稱其能。」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詩之二:「負鹽出井此溪女,打鼓發船何郡郎?」 宋 姜夔 《鷓鴣天》詞:「移家徑入 藍田縣 ,急急船頭打鼓催。」 沈從文 《從文自傳·辰州》:「我不會吹號,卻能打鼓。」
2. 特指敲打小鼓收買廢雜舊貨的小販。
清 無名氏 《燕京雜記》:「有荷兩筐擊小鼓以收物者,謂之打鼓。交錯於道,鼓音不絕,貴家奴婢每盜出器物以鬻之打鼓,旋得旋賣。」 清 楊米人 《都門竹枝詞》之八一:「可憐貧到無錐處,百物都歸打鼓收。」 清 無名氏 《燕台口號》之六三:「小鬟拾得零星物,高叫街頭打鼓兒。」 老舍 《駱駝祥子》二十:「他叫來個『打鼓兒的』,一口價賣了十幾塊錢。」
3. 形容心裡忐忑不安。
《乾隆下江南》第三回:「 輔臣 隨著小徒弟來到掌櫃屋中……掌櫃笑嘻嘻的說沒什麼事情,先請坐,不忙哪, 輔臣 心想,向例掌櫃沒有這們客氣過,料非好事,不由心裡直打鼓。」 巴波 《你是在為人類服務嗎?》一:「我又看了一遍 巴老師 的信,心裡的確有點打鼓,去不去赴約呢?」
⑩ 形容動作表情的成語
形容表情的成語詩詞 興高采烈、喜出望外、喜形於色、喜上眉梢、喜不自勝、喜不自禁、喜眉笑眼、喜氣洋洋、 喜笑顏開、笑逐顏開、心曠神怡、心滿意足、心情舒暢、心醉神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