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表示趣味的成語故事

表示趣味的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24 13:37:40

A. 趣味語文成語故事

二桃殺三士」這則成語的意思是「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比喻借刀殺人。

春秋列國時,齊景公朝有三個勇士,一個叫田開疆,一個叫公孫接,一個叫古冶子,號稱「齊國三傑」。這三個人個個勇武異常,深受齊景公的寵愛,但他們卻恃功自傲。當時齊國的田氏勢力越來越大,直接威脅著國君的統治。而田開疆正屬於田氏宗族,相國晏嬰擔心「三傑」為田氏效力而危害國家,屢諫景公除掉「三傑」,然而景公愛惜勇士,沒有表態。
適逢魯昭公訪問齊國,齊景公設宴款待。魯國由叔孫蠟執禮儀,齊國由晏子執禮儀,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傑」佩劍立於堂下,態度十分傲慢。晏子心生一計,決定乘機除掉這三個心腹之患。
當兩位君主酒至半酣時,晏子說:「園中桃子已經熟了,摘幾個請二位國君嘗嘗鮮吧?」齊景公大悅,傳令派人去摘。晏嬰忙說:「金桃很難得,還是臣親自去吧。」一會兒的功夫,晏嬰帶著園吏,端著玉盤獻上6個桃子。眾人一見,只見盤子里放著的6個桃子,個個碩大新鮮,桃紅似火,香氣撲鼻,令人垂涎。齊景公問:「就結這幾個嗎?」晏嬰說:「還有幾個沒太熟,只摘了這6個。」說完恭恭敬敬地獻給魯昭公和齊景公一人一個桃子。魯昭公邊吃邊誇獎桃味甘美。景公說:「這桃子實在難得,叔孫大夫天下聞名,當吃一個。」叔孫諾謙讓道:「我哪裡趕得上晏相國呢?相國內修國政,外服諸侯,功勞最大,這個桃子應該他吃。」齊景公見二人爭執不下,便說道:「既然二位謙讓,那就每人飲酒一杯,食桃一個吧!」兩位大臣謝過齊景公,把桃吃了。
這時,盤中還剩有兩個桃子。晏嬰說;「請君王傳令群臣,誰的功勞大,誰就吃桃,如何?」齊景公同意,於是傳令下去。話音剛落,公孫接率先走了過來,拍著胸膛說:「有一次我隨國君打獵,突然從林中躥出一頭猛虎,是我沖上去,用盡平生之力將虎打死,救了國君。如此大功,還不應該吃個金桃嗎?」晏嬰說:「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賜酒一杯,桃一個。」公孫接飲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古冶子見狀,厲聲喝道:「打死一隻老虎有什麼稀奇!當年我送國君過黃河時,一隻大黿興風作浪,咬住了國君的馬腿,一下子把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進洶涌的河中,捨命殺死了大黿,保住了國君的性命。像這樣的功勞,該不該吃個桃子?」景公說:「當時黃河波濤洶涌,要不是將軍斬黿除怪,我的命早就沒了。這是蓋世奇功,理應吃桃。」晏嬰忙把剩下的一個桃子送給了古冶子。
一旁的田開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大叫:「當年我奉命討伐徐國,捨生入死,斬其名將,俘虜徐兵5000餘人,嚇得徐國國君俯首稱臣,就連鄰近的郯國和莒國也望風歸附。如此大功,難道就不能吃個桃子嗎?」晏嬰忙說;「田將軍的功勞當然高出公孫捷和古冶子二位,然而桃子已經沒有了,只好等樹上的桃子熟了,再請您嘗了。先喝酒吧。」,田開疆手按劍把,氣呼呼地說:「打虎、殺黿有什麼了不起。我南征北戰,出生人死,反而吃不到桃子,在兩位國君面前受到這樣的羞辱,我還有什麼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說罷,竟揮劍自刎了。公孫接大驚,也拔出劍來,說道:「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將軍功大倒吃不到。我還有什麼臉面活在世上?」說罷也自殺了;古冶子沉不住氣了,大喊道:「我們三人結為兄弟,誓同生死,親如骨肉,如今他倆人已死,我如何苟活,於心何安?」說完,也拔劍自刎了。
魯昭公目睹此景,目瞪口呆,半天才站起身來,說道:「我聽說這三位將軍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可惜為了一個桃子都死了。」齊景 公長嘆了一聲,沉默不語;這時,晏嬰不慌不忙地說:「他們都是有勇無謀的匹夫。智勇雙全、足當將相之任的,我國就有數十人,這等武夫莽漢,那就更多了。少幾個這樣的人也沒什麼了不起,各位不必介意,請繼續飲酒吧!」

B. 107個趣味歷史成語故事

舉足輕重

竇融世代在河西擔任要職。王莽奪取西漢政權時,他擔任波水將軍,統率重兵。後來更始帝劉玄滅了王莽,他又歸順更始帝,當了巨鹿太守。更始帝兵敗後,他無主可依,就聯合酒泉、敦煌等五個郡在河西形成割據勢力,自任五郡大將軍。
河西民風比較淳樸,竇融施行的政策又比較寬和,所以境內官民相安,糧食充足,附近的流亡百姓紛紛歸順竇融。一時間,河西五郡兵強馬壯,天下聞名。
後來,劉秀建立東漢政權,他就是漢光武帝。竇融總覺得自己割據一方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很想歸順光武帝,做個青史留名的漢室忠臣。於是他派長史劉鈞向光武帝上書並獻上馬匹。
劉秀得知竇融有歸順的想法,高興得不得了,當下就封他為涼州牧,賞賜黃金二百斤,並讓劉鈞帶一道詔書給竇融。
在詔書中,劉秀指出河西五郡軍民安定,表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這些都應當歸功於竇融的治理之功。他還表示,自己知道竇融功勞很大,所以對他非常思慕。
劉秀特意指出,在他與竇融之間,還有蜀地的公孫述和天水的隗囂,他們占據土地,一個想爭奪天下,一個則想從戰爭中漁利。在蜀漢相攻的形勢下,竇融歸順何人,對全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要舉足移動一步,就會影響兩邊的輕重。

C. 我們老師叫我課前十分鍾講個成語故事,而且是那種很少見的成語,最好帶點趣味性,快幫幫我!

這個你應該沒聽過吧——.疑鄰盜斧——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版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權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不夠的我接下面。 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

D. 小學一到六年級趣味語文中的成語故事,成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 故事大概,用來形容什麼 答好了加分

1. 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2.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裡卻很高興。回到家裡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裡去看,發現田裡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揠苗助長: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3.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不可救葯」:病重到不能用葯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4.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5.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後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7.一字之師
指改正文章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字的老師。 該語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補》。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中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也很發達,其中以詩最具有代表性。當時,不僅詩人多,創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上、內容水平上都很高。在當時眾多的詩人中,有一個詩人叫齊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後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創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裡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寫好後,他覺得非常滿意。有一個叫鄭谷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後,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於是,他經過反復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因為他認為既然數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鄭谷的這一改動,雖然只將數字改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谷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當時即稱鄭谷為自己的一字師。
8.專心致志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裡,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裡卻想著:「要是現在到野外射下一隻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一個名師傳授,但是,一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到一點本事。
專心致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會神。
9.按圖索驥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徵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按圖索驥:比喻辦事機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
10. 南柯一夢
淳於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樹下休息起來,沒想到他因此就睡著了。在夢里,他看到槐安國的國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國去,隨後把自己心愛的公主嫁給了他,並且派他擔任南柯郡的太守。在這段時間里,淳於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國王也很欣賞他。他五個兒子都有爵位,兩個女兒也嫁給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國的地位非常高。後來,檀蘿國攻打南柯郡,淳於棼的軍隊輸了,接著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這一切的不幸,讓淳於棼不想在南柯郡繼續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裡,有人在國王面前說淳於棼的壞話,國王沒有查證,就把他的孩子抓起來,還把他送回原來的家鄉。一離開槐安國,淳於棼就醒了,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場夢。
不久,淳於棼發現庭院里的槐樹下有一個螞蟻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宮殿漢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夢中所見到的槐安國,應該就是這個螞蟻洞。而槐樹的最高的樹枝,可能就是他當太守的南柯郡。淳於棼想起夢里南柯的一切,覺得人世非常無常,所謂的富貴功名實在很容易就消失,於是,他最後就歸隱道門了。
南柯一夢: 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

E. 兒童趣味成語故事《同甘共苦》

戰國時,燕國太子姬平繼承了王位,史稱燕昭王。怎麼治理,才能富民強國,燕昭王真感到束手無策。一天,他聽說郭隗善出點子,很有計謀。於是趕緊派人去把郭魄請來,對他說:「你能否替我找到一個有本領的人,幫我強國復仇?」郭魄說:「只要你廣泛選拔有本領的人,並且要親自去訪問他,那麼,天下有本領的人就都會投奔到燕國來。」「那麼我去訪問哪一個才好呢?」郭隗回答說:「先重用我這個本領平平的人吧!天下本領高強的人看到我這樣的人都被您重用,那麼,他們肯定會不顧路途遙遠,前來投奔您的。」燕昭王立刻尊郭隗為老師,並替他造了一幢華麗住宅。消息一傳開,樂毅、鄒衍、劇辛等有才能的人,紛紛從魏、齊、趙等國來到燕國,為燕昭王效力。燕昭王很高興,都委以重任,開關備至;無論誰家有婚喪娶等事,他都親自過問。就這樣,他與百姓同事安樂,共度苦難二十八年,終於把燕國治理得國富民強,受到舉國上下的一致擁戴。

F. 趣味成語故事注音版雜志內容

形單影只
xíngdānyǐngzhī
[釋義] 形容孤獨;沒有同伴。形:身體;單:孤單;影:身影;只:指單獨。
[語出] 唐·韓愈《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後者;在孫惟汝;在子唯吾;兩世一身;形單影只。」
[正音] 只;不能讀作「zhǐ」。
[辨形] 形;不能寫作「行」。
[近義] 形影相弔 孤苦伶仃
[反義] 前呼後擁 門庭若市

G. 一到六年級課本上下冊趣味語文上的成語故事的主人公和造句

二年級下冊

1
.揠苗助長:宋國人【啟發】事物的發展、人的成長,都是循序漸進的,違背了這個
規則不僅無益,而且有害。

2
.守株待兔:宋國人【啟發】原比喻希望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
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三年級上冊:

3
.刻舟求劍:說的是楚國有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記號,
說:
「這是我把劍掉下的地方。
」當舟停駛時,
他才沿著記號跳入河中找劍,
遍尋不獲。

【意思】不懂變通、墨守成規之意。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4
.聞雞起舞:傳說東晉時期將領祖逖年青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
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
練武,刻苦鍛煉。這就是成語聞雞起舞的來源了。

【意思】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同義詞】
:發奮圖強、自強不息。

三年級下冊

1
.亡羊補牢:
【寓意】犯了錯誤,立即改正,就能減少錯誤。遭到失誤,及時採取補救
措施,則可以避免繼續出現的損失。

2
.南轅北轍:戰國時期,魏國人【意思】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告訴我們,無論
做什麼事,只有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麼有
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3.
驚弓之鳥:更羸與魏王【意思】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比喻經過驚嚇的人
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4.
葉公好龍:春秋時期,楚國葉地諸侯子弟沈諸梁自稱葉公,他特別喜歡龍,他的屋
梁、柱子、門窗及所有傢具甚至連衣服上都雕刻或綉制龍的圖案。天上的真龍得知後,
專程去探望葉公,從窗戶上探進頭去。葉公一見真龍,嚇得魂不附體,連忙逃跑。

【意思】比喻表面上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含貶義。

4
、畫龍點睛:張僧繇(yóu ),梁武帝時期的名畫家

於是後來「畫龍點睛」這個成語
用來比喻講話或寫文章畫畫時,一兩句關鍵的話(畫上關鍵的一兩筆)會使它們立刻生
動起來。

【意思】這則故事原來是說南北朝著名的畫家張僧繇繪畫技藝神妙,後多比
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詞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四年級上冊

1.
胸有成竹:北宋時候,有一個著名的畫家,名叫文與可,他是當時畫竹子的高手。

【意思】用來比喻人們在辦什麼事情以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裡有個准譜兒了。

【近義詞】心中有數

2
.杏林春滿:董奉,有很高的道術和醫技,與當時的華佗、張仲景齊名,號稱「建安
三神醫」。人們喜用「杏林春滿」、「譽滿杏林」「妙手回春」這類的話語來贊美象童
奉一樣具有高尚醫風的蒼生大醫。也常用這類話語稱頌醫生醫術的高明和高尚的醫德。

【意思】人們稱頌醫術高明的醫生,經常用「杏林春滿」。
【近義詞】譽滿杏林

四年級下冊

1
.手不釋卷: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沒有文化知識,孫權鼓勵他學習史書與兵法。

【意思】讀書看書入迷,手不捨得松開書,形容勤奮好學。有時也比喻十分喜愛。

2
.鵬程萬里:
《莊子·逍遙游》記載

【意思】相傳鵬鳥能飛萬里路程。比喻前程遠大。

五年級上冊

1
.水滴石穿:張乖崖

【意思】比喻只要堅持不懈,細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難辦的事。也
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持之以恆,事情就肯定能成功。

2
.大公無私:春秋時,祁黃羊【意思】指辦事公正,沒有私心。現多指從集體利益出
發,毫無個人打算。

五年級下冊

1

程門立雪:
楊時與他的學友游酢,
去老師程頤家


後來,
楊時學得程門理學的真諦,
東南學者推楊時為「程學正宗」,世稱「龜山先生」。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
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意思】

舊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比喻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

2
.入木三分:王羲之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
的書法家之一,因為他曾經做過右軍將軍,所以後人又稱他為王右軍。

【意思】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
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六年級上冊:

1
。竭澤而漁:春秋時期,晉文公問狐偃如何勝強大的楚軍。狐偃獻計用欺騙的辦法。
他又問雍季如何處理,雍季說用欺騙的辦法只能是把池水弄乾捉魚,到第二年就沒魚捉
了,打仗還是要靠實力。
【意思】比喻做事不留餘地,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打算。

【近義詞】

殺雞取卵

焚林而獵

2
.響遏行雲:戰國時期,薛譚,拜秦青為師。在飲酒話別的時候,秦青打著拍子,唱
了一支非常悲壯的歌曲,那高亢的歌聲使周圍的樹木都顫動起來,天空中的流雲都停了
下來。
【意思】遏,阻止,使停止;行雲,流動的雲彩。指聲音高亢以致阻攔了天上的
流雲。多用以形容聲音嘹亮。

六年級下冊

1
.邯鄲學步:燕國人【意思】這則成語故事是指到邯鄲去學走路的步法。後人用邯鄲
學步的意思和故事來比喻模仿別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領忘掉了。

2
.捨本逐末:戰國時候,有一次齊王派遣使臣到趙國去拜訪趙威後,以示友好。

【意思】比喻做事抓不住主要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

除了忌八九行的行文外,「大頭作文」也要不得。建議考生在寫作文的時候,開頭結尾占兩行半,頂多不能超過三行半。視覺會有瞬間的疲勞,也會影響閱卷老師的情緒。

H. 什麼有趣味成語故事

二桃殺三士」這復則成語的意制思是「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比喻借刀殺人.
春秋列國時,齊景公朝有三個勇士,一個叫田開疆,一個叫公孫接,一個叫古冶子,號稱「齊國三傑」.這三個人個個勇武異常,深受齊景公的寵愛,但他們卻恃功自傲.當時齊國的田氏勢力越來越大,直接威脅著國君的統治.而田開疆正屬於田氏宗族,相國晏嬰擔心「三傑」為田氏效力而危害國家,屢諫景公除掉「三傑」,然而景公愛惜勇士,沒有表態.

I. 趣味成語故事:過河拆橋

【成語】: 過河拆橋
【拼音】: guò hé chāi qiáo
【解釋】: 自己過了河,便把橋拆掉。比喻達到目的後,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成語故事】:
元朝的許有壬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場,逐漸被提升為參政(官名)。當元順帝准備廢除科舉制度時,許有壬表示反對,並和贊成廢除科舉的官員爭辯。廢除科舉制度的詔令下達時,元順帝故意讓許有壬跪在頭里聽。許有壬極不情願地做了。散朝後,治書待御史(官名)普化譏諷許有壬說:「你是通過科舉上來的,現在宣讀廢除科舉的詔令,你又跪在第一個,真是『過河拆橋』啊。」
過河拆橋比喻目的達到後,將幫助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J. 小學一到六年級趣味語文中的成語故事,成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

五年級 :1.程門立抄雪、楊時.2.入木三襲分、王羲之.3.水滴石穿、張乖崖 4.完璧歸趙、藺相如 5.負荊請罪、廉頗 7.草船借箭、諸葛亮 魯肅 周瑜 曹操 劉備 孫權
8.畫龍點睛、張僧繇 9.濫竽充數、南郭先生 10.自相矛盾、 楚國一個賣兵器的人 11.破釜沉舟、項羽 12.塞翁失馬、一個不知名字的老翁
六年級:1.響遏行雲、薛譚 秦青 2.竭澤而漁、晉文公 狐偃 雍季、3.邯鄲學步、燕國 壽陵少年 4.捨本逐末、趙威後 5.巧奪天工、郭璞 6.曲高和寡 宋玉 7.妙筆生花 李白
我就知道那麼多了。
希望採納。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