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表示深入骨髓的成語字

表示深入骨髓的成語字

發布時間: 2020-11-24 13:49:29

⑴ 表示感受的成語

志得意滿 志向實現,心滿意足。
言猶在耳 猶:還。說的話還在耳邊。比喻說的話還清楚地記得。
掩鼻而過 捂著鼻子走過去。形容對腥臭骯臟的東西的嫌惡。
音容宛在 彷彿還聽到他的聲音,還看到他的容貌神情。形容對死者的想念。
飲醇自醉 醇:濃酒。比喻與寬厚人交,不覺心醉。
油然而生 自然地產生(某種思想感情)。
於心何忍 怎能忍心。即內心不忍。
影影綽綽 模模糊糊,不真切。
雲開見日 拔開雲霧,見到太陽。比喻黑暗已經過去,光明已經到來。也比喻誤會消除。
炎涼世態 炎:指親熱。涼:指冷淡。世態:人情世故。指有的人得勢時就巴結奉迎,失勢時就十分冷淡。
心安理得 得:適合。自以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裡很坦然。
心曠神怡 曠:開闊;怡:愉快。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心盪神搖 謂神魂顛倒,不能自持。亦謂情思被外物吸引而飄飄然。
畏威懷德 懷:思念。畏懼聲威,感念德惠。
無地自容 沒有地方可以讓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惘然若失 惘然:失意的樣子。心情不舒暢,好象丟掉了什麼東西似的。
頭暈目眩 頭發昏,眼發花。
頭昏腦悶 猶言頭昏腦脹。
頭昏眼花 頭腦昏暈,眼睛發花。
世態炎涼 世態:人情世故;炎:熱,親熱;涼:冷淡。指一些人在別人得勢時百般奉承,別人失勢時就十分冷淡。
深入人心 指理論、學說、政策等為人們深切了解和信服。
賞心悅目 悅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神差鬼使 好象有鬼神在支使著一樣,不自覺地做了原先沒想到要做的事。
身不由己 由:聽從。身體不由自己作主。
身臨其境 臨:到;境:境界,地方。親自到了那個境地。
似曾相識 好象曾經見過。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
酸甜苦辣 指各種味道。比喻幸福、痛苦等各種遭遇。
食毛踐土 毛:指地面所生之穀物;賤:踩。原意是吃的食物和居住的土地都是國君所有。封建官吏用以表示感戴君主的恩德。
爽心悅目 謂景色美麗,令人心情愉快。
如釋重負 釋:放下;重負:重擔子。象放下重擔那樣輕松。形容緊張心情過去以後的的輕松愉快。
熱淚盈眶 盈:充滿;眶:眼眶。因感情激動而使眼淚充滿了眼眶,形容感動至極或非常悲傷。
若明若暗 好象明亮,又好象昏暗。比喻對情況的了解或對問題的認識不清楚。
人非草木 見「人非木石」。
人非土木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
其味無窮 形容含義深刻,使人回味不盡。
情不自禁 禁:抑制。感情激動得不能控制。強調完全被某種感情所支配。
沁人心脾 沁:滲入。原指芳香涼爽的空氣或飲料使人感到舒適。也形容詩歌和文章優美動人,給人清新爽朗的感覺。
情隨事遷 情況變了,思想感情也隨著起了變化。
沁人心肺 同「沁人心脾」。
難言之隱 隱藏在內心深處不便說出口的原因或事情。
沒齒難忘 終身不能忘記
銘心刻骨 銘:在金屬上刻字;刻:刻寫。刻寫在心上骨上,形容記憶深刻,難以忘記
銘心鏤骨 形容感受極深,永記不忘。
妙處不傳 指精微奧妙的地方不是言語和筆墨所能表達的。
銘肌鏤骨 形容感受極深,永記不忘。
妙不可言 形容好得難以用文字、語言表達。
莫可名狀 名:用言語說出;狀:描繪,形容。不能用言語來形容。指事物極復雜微妙,無法描述。
聊以解嘲 姑且用來解釋被人嘲笑的事情。
聊以自慰 姑且用來安慰自己。
淪肌浹髓 淪:深入;浹:通徹。透入肌肉和骨髓。比喻感受深刻。
屢見不鮮 屢:多次;鮮:新鮮,新奇。常常見到,並不新奇。
鏤骨銘肌 比喻牢記不忘。多用為感激之詞。
刻骨銘心 銘刻在心靈深處。形容記憶深刻,永遠不忘。
刻骨鏤心 銘刻在心靈深處。形容記憶深刻,永遠不忘。
刻肌刻骨 形容感受極深刻。
扣人心弦 把心比作琴,撥動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動人心。
見景生情 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某種聯想或感慨,也指隨機應變
記憶猶新 過去的事,至今印象還非常清楚,就象剛才發生的一樣。
盡如人意 盡:人;如:依照,符合。事情完全符合人的心意。
驚心動魄 使人神魂震驚。原指文辭優美,意境深遠,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後常形容使人十分驚駭緊張到極點。
浹髓淪膚 浹:通,透;淪:陷入。浸透肌肉,深入骨髓。比喻感受極深。
恍如隔世 恍:彷彿;世:三十年為一世。彷彿隔了一世。指因人事、景物變化很大而生的感觸
昏頭昏腦 形容頭腦發昏,糊里糊塗
躬逢其盛 躬:親自,親身;逢:趕上;其:代詞;盛:盛況。指親身參加了那個盛會或盛舉
骨鯁在喉 鯁:魚骨。魚骨頭卡在喉嚨里。比喻心裡有話沒有說出來,非常難受
感同身受 感:感激;身:親身。心裡很感激,就象自己親身領受到一樣。
感人肺腑 使人內心深深感動。
感天動地 使蒼天和大地為之感動。形容誠意感人至深。亦比喻使無情天地受感動。形容冤屈極大。
鬼使神差 使、差:指使。好象有鬼神在支使著一樣,不自覺地做了原先沒想到要做的事。
感人心脾 見「感人肺肝」。
廢書而嘆 因有所感而停止讀書。
耳目一新 耳目:指見聞。聽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鮮。
大夢初醒 象做了一場大夢才醒。比喻被錯誤的東西蒙蔽了許久,開始醒悟過來。
得意忘言 原意是言詞是表達意思的,既然已經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詞。後比喻彼此心裡知道,不用明說。
動人心弦 把心比作琴,撥動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動人心。

⑵ 深入骨髓 同義詞

深入骨髓 [ shēn rù gǔ suǐ ]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shēn rù gǔ suǐ ]
形容達到極深極重的程度。
出 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回:「高太尉著令醫人治療,見丘岳重傷,恨梁山泊深入骨髓。」

⑶ 比喻深入骨髓的成語

戳心灌髓 刺心並深入骨髓。形容刻毒得使人難以忍受。
出處:宋文茂《李班長學文化》:「秀英見祝懷成坐在一邊戳心灌髓地說風涼話,怕又挑起事來。」
浹淪肌髓 浸透肌肉,深入骨髓。比喻感受極深。同「浹髓淪肌」。
浹髓淪膚 浹:通,透;淪:陷入。浸透肌肉,深入骨髓。比喻感受極深。
出處:《淮南子·原道訓》:「不浸於肌膚,不浹於骨髓。」
浹髓淪肌 浹:通,透;淪:陷入。浸透肌肉,深入骨髓。比喻感受極深。
出處:《淮南子·原道訓》:「不浸於肌膚,不浹於骨髓。」
深入骨髓 形容達到極深極重的程度。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回:「高太尉著令醫人治療,見丘岳重傷,恨梁山泊深入骨髓。」

⑷ 深入骨髓的成語

刻骨銘心
kègǔmíngxīn
[釋義] 刻:刻劃;銘:在金屬上刻寫。刻在骨頭上;銘刻在心靈中。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
[語出] 唐·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深荷王公之德;銘心刻骨。」
[正音] 刻;不能讀作「kē」;骨;不能讀作「ɡú」。
[辨形] 刻;不能寫作「克」;銘;不能寫作「名」或「明」。
[近義] 刻肌刻骨 念念不忘 銘心刻骨
[反義] 浮光掠影 過眼雲煙
[用法] 多含褒義;比喻極為感激;有時也比喻仇恨極深。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念念不忘」;都有「記在心上;永誌不忘」的意思。但~偏重在形容感受;「念念不忘」則偏重在「念念」。「念念不忘」還含有「要實現某一願望」;「辦好某一件事」的意思。
[例句] 老師的諄諄教誨;我將~;永誌不忘。
[英譯] eternalgratitude

⑸ 跟骨髓有關的成語

1、戳來心灌髓
釋義:刺心並深入源骨髓。形容刻毒得使人難以忍受。
出處:宋文茂《李班長學文化》:「秀英見祝懷成坐在一邊戳心灌髓地說風涼話,怕又挑起事來。」
2、浹淪肌髓
釋義: 浸透肌肉,深入骨髓。比喻感受極深。同「浹髓淪肌」。
3、浹髓淪膚
釋義: 浹:通,透;淪:陷入。浸透肌肉,深入骨髓。比喻感受極深。
出處:《淮南子·原道訓》:「不浸於肌膚,不浹於骨髓。」
4、浹髓淪肌
釋義 浹:通,透;淪:陷入。浸透肌肉,深入骨髓。比喻感受極深。
出處:《淮南子·原道訓》:「不浸於肌膚,不浹於骨髓。」
5、深入骨髓
釋義:形容達到極深極重的程度。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回:「高太尉著令醫人治療,見丘岳重傷,恨梁山泊深入骨髓。」

⑹ 深入骨髓的近義詞

【成語】: 深入骨髓
【拼音】: shēn rù gǔ suǐ
【解釋】: 形容達到極深極重的程度。內
【出處】: 明·施耐庵《水容滸傳》第八十回:「高太尉著令醫人治療,見丘岳重傷,恨梁山泊深入骨髓。」
【拼音代碼】: srgg
【近義詞】:浹淪肌髓

⑺ 有一個四字詞語是比喻深入骨髓的痛。好像附骨什麼的

附骨之疽
繁體 坿骨之疽
拼音 fù ɡǔ zhī jū

詞語解釋
附骨之疽 fù ɡǔ zhī jū
疽:一種毒瘡。緊貼著骨頭生長的毒瘡。比喻侵入到內部而又難於除掉的敵對勢力。

成語解釋
附骨之疽
拼音 fù gǔ zhī jū
解釋 附:靠近;疽:毒瘡。緊貼骨頭的毒瘡。比喻侵入內部而又難以除掉的敵對勢力
出處 清·譚嗣同《上歐陽中鵠書》歐陽中鵠批跋:「陰棄者如瘵病,如附骨之疽。」

⑻ 深入骨髓 是成語嗎

深入骨髓 是成語。


深入骨髓

【拼音】: shēn rù gǔ suǐ

【解釋】: 形容達到極深極重的程度。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回:「高太尉著令醫人治療,見丘岳重傷,恨梁山泊深入骨髓。」

【拼音代碼】: srgg

【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比喻句

⑼ 類似於深入骨髓的成語

戳心灌髓抄 刺心並深入骨髓。形襲容刻毒得使人難以忍受。
出處:宋文茂《李班長學文化》:「秀英見祝懷成坐在一邊戳心灌髓地說風涼話,怕又挑起事來。」
浹淪肌髓 浸透肌肉,深入骨髓。比喻感受極深。同「浹髓淪肌」。
浹髓淪膚 浹:通,透;淪:陷入。浸透肌肉,深入骨髓。比喻感受極深。
出處:《淮南子·原道訓》:「不浸於肌膚,不浹於骨髓。」
浹髓淪肌 浹:通,透;淪:陷入。浸透肌肉,深入骨髓。比喻感受極深。
出處:《淮南子·原道訓》:「不浸於肌膚,不浹於骨髓。」
深入骨髓 形容達到極深極重的程度。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回:「高太尉著令醫人治療,見丘岳重傷,恨梁山泊深入骨髓。」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