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表示中途停止的成語

表示中途停止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24 14:48:25

❶ 形容停止的成語

按兵束甲 按兵:軍隊停止行進。甲:鎧甲,泛指武器裝備。止兵不前,捆起鎧甲。指解除武裝,停戰言降。
出處:《赤壁之戰》:「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按甲寢兵 收拾起鎧甲武器。比喻停止軍事行動。
出處: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傅干》:「愚以為且按甲寢兵,息養軍士,定土分封,論功行賞。」
按甲休兵 收拾起鎧甲武器。比喻停止軍事行動。
出處:《漢書·韓信傳》:「當今之計,不如按甲休兵,百里之內,牛灑日至,以饗士大夫,北首燕路,然而發一乘之使,奉咫尺之書以使燕,燕必不敢不聽。」
案兵束甲 放下兵器,捆束鎧甲。指停止作戰。
出處:《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案甲休兵 指停止戰事,休養士卒。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方今為將軍計莫如案甲休兵,鎮趙撫其孤。」
八音遏密 遏:阻止;密:寂靜。各種樂器停止演奏,樂聲寂靜。舊指皇帝死後停樂舉哀。後也用以形容國家元首之死。
出處:《尚書·舜曲》:「三載,四海遏密八音。」
半途而廢 廢:停止。指做事不能堅持到底,中途停頓,有始無終。
出處:《禮記·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難已矣。」
閉關卻掃 卻:停止;卻掃:不再清掃車跡,意指謝客。關上大門,掃除車跡。指閉門謝客,不和外界往來。
出處:南朝·梁·江淹《恨賦》:「至乃敬通見抵,罷歸田裡,閉關卻掃,塞門不仕。」
閉門卻掃 卻:停止;卻掃:不再清掃車跡,意指謝客。關上大門,掃除車跡。指閉門謝客,不和外界往來。
出處:漢·應劭《《風俗通義·十反》:「蜀郡太守劉勝季陵去官在家,閉門卻掃。」
不能自已 已:停止。指無法控制自己,使激動的情緒平靜下來。
出處:唐·盧照鄰《寄裴舍人書》:「慨然而詠『富貴他人合,貧賤親戚離』,因泣下交頤,不能自已。」
不隨以止 不跟隨別人而半途停止。
啜食吐哺 輟:中止,停止。停止用飯,吐出口中含的食物。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漢王輟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而公事!』」
輟毫棲牘 停筆藏牘,指停止寫作。牘,古代寫字用的狹長木板。
大工告成 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務宣告完成。同「大功告成」。
出處: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賈魯河故道》:「計其功費,用銀不過二三萬,用夫不過三萬余名,而大工告成矣。 」
大功畢成 指大工程或大任務宣告完成。同「大功告成」。
出處:《漢書·王莽傳上》:「諸生、庶民大和會,十萬眾並集,平作二旬,大功畢成。」
大功告成 功:事業;告:宣告。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務宣告完成。
出處:《尚書·禹貢》:「訖於四海,禹錫玄圭,告厥成功。」《漢書·王莽傳上》:「十萬眾並集,平作二旬,大功畢成。」
低回不已 低回:徘徊留戀;不已:不停止。不停地徘徊,留戀忘返。形容傷感難忘的心情。
出處:《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低回陰山翔以紆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
喋喋不休 喋喋:形容說話多;體:停止。嘮嘮叨叨,說個沒完沒了。
出處:《漢書·張釋之傳》:「夫絳侯、東陽侯稱為長者,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口,豈效此嗇夫喋喋利口捷給哉!」
遏密八音 遏:阻止;密:寂靜。各種樂器停止演奏,樂聲寂靜。舊指皇帝死後停樂舉哀。後也用以形容國家元首之死。
出處:《尚書·舜曲》:「三載,四海遏密八音。」
遏雲繞梁 遏:停止。歌聲優美,使游動的浮雲為之停下來靜聽,似餘音繞著屋樑,不願散去。
出處:明·程登吉《幼學瓊林·文事》:「驚神泣鬼,皆言詞賦之雄豪;遏雲繞梁,原是歌耷之嘹亮。」
方興未艾 方:正在;興:興起;艾:停止。事物正在發展,尚未達到止境。
出處:宋·陳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書》:「天下非有豪猾不可制之奸,虜人非有方興未艾之勢,而何必用此哉!」
廢寢忘食 廢:停止。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努力。
出處:《列子·開瑞篇》:「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南朝·齊·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廢書而嘆 因有所感而停止讀書。
出處:《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
風吹雲散 比喻事物的消失、完結。
出處:康濯《春種秋收》:「這事兒是風吹雲散,往後誰也不許提啦!」
封刀掛劍 比喻運動員結束競技生涯,不再參加正式比賽。
出處:《羊城晚報》1984.8.25:「中國女排完成『三連冠』偉業之後,隊伍將作小的調整。據悉二十七歲的老大姐周曉蘭和隊長張蓉芳將要封刀掛劍。」
烽鼓不息 烽鼓:烽火與戰鼓;息:停止。比喻戰亂不止。
出處:南朝·梁·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晉宋迄今,有切民患;烽鼓相望,歲時不息。」
光風霽月 光風:雨後初晴時的風;霽:雨雪停止。形容雨過天晴時萬物明凈的景象。也比喻開闊的胸襟和心地。
出處:宋·黃庭堅《豫章集·濂溪詩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
見噎廢食 比喻遇到偶然挫折就停止應作的事。
叫苦不迭 不迭:不停止。形容連聲叫苦。
出處:宋·無名氏《大宋宣和遺事》享集:「徽宗叫苦不迭,向外榻上忽然驚覺來,嚇得渾身冷汗。」
卷甲韜戈 捲起鎧甲,收起武器。指停止戰斗。
出處:《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九年》:「故卷甲韜戈,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當自退。」
絕薪止火 絕:斷絕;薪:柴草。斷絕柴草,使火停止燃燒。比喻從根本上徹底解決問題。
出處:《呂氏春秋·盡數》:「揚湯止沸,沸愈不止,去火則止矣。」 漢·枚乘《上書諫吳書》:「一人飲之,百人揚之,無益也,不如絕薪止火而已。」
來好息師 招致和好,停止戰爭。
令行禁止 下令行動就立即行動,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嚴正,執行認真。
出處:《管子·立政》:「令則行,禁則止,憲之所及,俗之所破。如百體之從心,政之所期也。」
漫無止境 指永遠不會停止或沒有邊際。
鳴金收兵 用敲鑼等發出信號撤兵回營。比喻戰斗暫時結束。
出處:《荀子·議兵》:「聞鼓聲而進,聞金聲而退。」
呶呶不休 呶呶:形容說話嘮叨;休:停止。嘮嘮叨叨,說個不停。
出處:唐·柳宗元《答韋立論師道書》:「豈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騷吾心。」
破涕為笑 涕:眼淚。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形容轉悲為喜。
出處:晉·劉琨《答盧堪書》:「時復相與舉觴對膝,破涕為笑。」
騎虎難下 騎在老虎背上不能下來。比喻做一件事情進行下去有困難,但情況又不允許中途停止,陷於進退兩難的境地。
出處:《晉書·溫嶠傳》:「今之事勢,義無旋踵,騎猛獸安可中下哉。」唐·李白《留別廣陵諸公》詩:「騎虎不敢下,攀龍忽墮天。」
千了百了 了:完了,結束。比喻一切都非常妥貼。
鍥而不舍 鍥:鏤刻;舍:停止。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出處:《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扇火止沸 沸:沸騰,指水滾開。用扇風助長火勢的辦法來停止水沸騰。比喻採取的辦法與希望達到的目的正好相反。
善罷甘休 輕易地了結糾紛,心甘情願地停止再鬧。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奶奶就是讓著他,他見奶奶比他標致,又比他得人心兒,他就善罷甘休了?」
生生不已 生生:中國哲學術語,指變化和新生事物的發生;不已:沒有終止。形容一切生物新陳代謝,永無停止。
出處:《周易·系辭上》:「生生之謂易。」宋·周敦頤《太極圖說》:「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勢成騎虎 騎在老虎背上,要下來不能下來。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難,但迫於形勢,想停止也停止不了。
出處:唐·李白《留別廣陵諸公》詩:「騎虎不敢下,攀龍忽墮天。」
收刀檢卦 指停止胡作非為。
收鑼罷鼓 停止敲擊鑼鼓。比喻結束,結尾。
收旗卷傘 比喻停止活動。
死而後已 已:停止。死了以後才罷手。形容為完成一種責任而奮斗終身。
出處:《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韜戈偃武 收藏兵器,停止武備。指息兵修文。
停滯不前 滯:滯留。停止下來,不繼續前進。
完事大吉 指事情結束了,或東西完蛋了(多含貶義)。
忘寢廢食 寢:睡覺。廢:廢止,停止。形容專心致志地干謀一件事情,連睡覺、吃飯都顧不上了。
出處:宋·司馬光《進五規狀·遠謀》:「臣竊見國家每邊境有急,羽書相銜,或一方飢饉,餓莩盈野,則廟堂之上焦心勞思,忘寢廢食以憂之。」
武偃文修 文治已實行,武備已停止。形容天下太平。亦作「文修武偃」。
出處:明湯顯祖《還魂記·榜下》:「正此引奏,前日先生看定狀元試卷,蒙聖旨武偃文修,今其時矣!」
息怒停瞋 瞋:發怒時睜大眼睛。停止發怒和生氣。多用作勸說,停息惱怒之辭。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夫人休閃了手,且息怒停瞋,聽紅娘說。」
嘵嘵不休 嘵嘵:爭辯聲;休:停止,完。形容爭辯個沒完。
出處:唐·韓愈《重答張籍書》:「擇其可語者誨之,猶時與吾悖,其聲嘵嘵。」
休兵罷戰 休、罷:停止。停止或結束戰爭。
出處:元·孔文卿《東窗事犯》楔子:「只不過休兵罷戰還朝呵,是我暗暗地自思尋。」
休牛歸馬 放歸軍用的牛馬,表示停止戰事。
出處:語出《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書弗服。」《隋書·薛道衡傳》:「於是八荒無外,九服大同,四海為家,萬里為宅。乃休牛散馬,偃武修文。」
休牛散馬 放歸軍用的牛馬,表示停止戰事。
出處:唐·魏徵壽《隋書·薛道衡傳》:「於是八荒無外,九服大同,四海為家,萬里為宅。乃休牛散馬,偃武修文。」
修文偃武 修:昌明,修明;偃:停止。提倡文教,停息武事。
出處:唐·薛逢《九日曲池游眺》:「正當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時。」
偃兵修文 停止武事,振興文教。同「偃武修文」。
出處:《後漢書·杜詩傳》:「陛下亮成天工,克濟大業,偃兵修文,群帥反旅。」
偃甲息兵 甲:古代作戰時穿的護身服。兵:兵器。停止戰爭。
偃旗息鼓 偃:仰卧,引伸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軍時隱蔽行蹤,不讓敵人覺察。現比喻事情終止或聲勢減弱。
出處:《三國志·蜀書·趙雲傳》裴松之注引《趙雲別傳》:「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
偃武覿文 停止武事,振興文教。同「偃武修文」。
出處:清·李振裕《祠闕里雅》:「偃武覿文,風行四國。」
偃武興文 停止武事,振興文教。同「偃武修文」。
出處:《漢書·循吏傳·黃霸》:「太尉官罷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興文也。」
偃武行文 停止武事,振興文教。同「偃武修文」。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復用兵乎?」
偃武修文 偃:停止;修:昌明,修明。停止武事,振興文教。
出處:《尚書·武成》:「王來自商,至於豐,乃偃武修文。」
掩旗息鼓 ①捲起軍旗,停擂戰鼓。指軍隊隱蔽行動,避免暴露目標。②比喻停止行動。
出處:《明史·流賊傳·張獻忠》:「獻忠因得與山民市鹽芻米酪,收潰散,掩旗息鼓,益西走白羊山。」
一了百了 了:了結,解決。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結以後,其餘有關的事情也跟著了結。
出處:《朱子語類》卷八:「有資質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須節節用工也。」
遺魂亡魄 指拋棄思慮,停止精神活動。
出處:漢·嚴遵《道德指歸論·大成若缺》:「遺魂亡魄,休精息神。」
以噎廢飡 由於吃飯打噎,便不敢再進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應做的事情。
以噎廢餐 由於吃飯打噎,便不敢再進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應做的事情。
出處:《南史·賀琛傳》:「卿又雲『百司莫不奏事,詭競求進』。今不許外人呈事,於義可否?以噎廢餐,此之謂也。」
有加無已 已:停止。不停地增加或事態發展越來越厲害。
出處:《左傳·昭公七年》:「並走群望,有加而無瘳。」宋·陳亮《復杜伯高書》:「然而左右獨以為不然,時以書相勞問,意有加而無已。」
雨散雲收 ①比喻親朋離散。②指雨後轉晴。
出處:唐·溫庭筠《送崔郎中赴幕》詩:「心游目送三千里,雨散雲收二十年。」唐·慎氏《感夫詩》:「當時心事已相關,雨散雲收一餉間,便是孤帆從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
雨收雲散 比喻某種現象已經消失。
出處:宋·陸游《水龍吟·春日游摩訶池》詞:「惆悵年華暗換。黯銷魂、雨收雲散。」
雨消雲散 比喻消失得一干二凈。
出處:瞿秋白《赤都心史》八:「情愛呢?,可知,這甜情蜜意,禁不起——理性一閃,遲早是——雨消雲散。」
雨歇雲收 比喻男女離散。
出處: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二折:「明知道雨歇雲收,還指望待天長地久。」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二折:「止望待天長地久,誰承望雨歇雲收。」
欲罷不能 欲:想;罷:停,歇。要停止也不能停止。
出處:《論語·子罕》:「夫子循循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欲言又止 想說又停止不說。形容有難言的苦衷。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語甚凄楚,驚問之,欲言而止者再。」
雲收雨散 喻歡會結束,彼此分離。
出處:宋·周邦彥《燭影搖紅》詞:「當時誰會唱《陽關》。離恨天涯遠。爭奈雲收雨散。憑闌干、東風淚滿。」
止戈興仁 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戰爭,施行仁政。
中道而廢 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
出處:西漢·戴聖《禮記·表記》:「鄉道而行,中道而廢,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數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斃而後已。」
誅求無已 誅求:需索;已:停止。指勒索詐取沒完沒了。
出處:《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經敝邑褊小,介於大國,誅求無時,是以不敢寧居。」
壯心不已 壯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指有抱負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壯志仍不衰減。
出處: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自強不息 自強: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鬆懈。
出處:《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作輟無常 時作時歇、不能持久。輟:停止;無常:變化不定。
出處:漢·揚雄《法言·孝至》:「或曰:『何以處偽?』曰:『有人則作、無人則輟之謂偽。觀人者,審其作輟而已矣。』」

❷ 形容突然停止的成語

戛然而止戛然而止:【解釋】:戛:象聲詞.形容聲音突然終止. 【出自】:清·章學誠《文史統義·古文十弊》:「夫文章變化,侔於鬼神,斗然而來,戛然而止,何嘗無此景象?」 【示例】:就這一句,~,聽來格外令人酣頂豐雇薟概奉誰斧京注意. ◎高陽《玉座珠簾》下冊【語法】:主謂式;作狀語;形容突然中止

❸ 形容「突然間停止」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如丘而止、中道而廢、半途而廢、中道而止、戛然而止。
一、如丘而止
白話釋義:如:到達;丘:丘陵;止:止步。指遇到困難則停下來
朝代:春秋
作者:荀子
出處:《荀子·宥坐》:「如垤而進,吾與之;如丘而止,吾已矣。」
翻譯:像小土堆而進,我和他;如丘為止,我已了
二、中道而廢
白話釋義: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
朝代:西漢
作者:戴聖
出處:·《禮記·表記》:「鄉道而行,中道而廢,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數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斃而後已。」
翻譯:鄉道而行,中途而廢,忘記自己的老了,不知道好幾年的不值得的,下了一天有孜孜不倦地,死了為止。
三、半途而廢
白話釋義:中途停止。比喻做事不能堅持到底,有始無終
朝代:西漢
作者:戴聖
出處:《禮記·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塗(途)而廢,吾弗能已矣。」 廢:停止。
翻譯:君子遵循正道而行,半塗(途徑)而廢,我不能夠了
四、中道而止
白話釋義:指:走到半路就放棄了前進。比喻事情還沒做完就停止了。
朝代:宋
作者:釋道原
出處:·《景德傳燈錄·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師》:「我求大法,豈可中道而止。」
翻譯:我請求大法,怎能中途而止
五、戛然而止
白話釋義:形容聲音因為被打斷而突然終止。
朝代:清
作者:章學誠
出處:·《文史通義.古文十弊》:「夫文章變化,侔於鬼神,斗然而來,戛然而止何嘗無此景象?」
翻譯:文章變化,等同於鬼神,陡然而來,戛但是止何嘗沒有這種景象

❹ 比喻突然停止的成語

戛然而止_網路漢語
戛然而止 [jiá rán ér zhǐ]
[釋義] 戛:象聲詞。形容聲音突然終止。
[出處] 《歧路燈》:「忽得鑼鼓戛然而止;戲已煞卻。」

❺ 形容「突然停止」的成語有哪些

成語只有一個,是「戛然而止」

讀音: jiá rán ér zhǐ

意思:戛,象聲詞。形容聲音突然終止。

出處:高陽《玉座珠簾》:就這一句,戛然而止,聽來格外令人注意。

例句:歡笑聲在老師走進教室的一瞬間戛然而止。

(5)表示中途停止的成語擴展閱讀

反義詞:

1、接連不斷[ jiē lián bù àn ] 一個接著一個而不間斷。

出 處:碧野《雪路雲程》:「在深遠處,是接連不斷的青蒼和灰藍,那是天山起伏的山巒,可是從這冰峰上望去,卻像大海里的群礁。」

2、源源不斷[ yuán yuán bù àn ] 形容接連不斷。

出 處:《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三章:「夜間;官軍打通了由智亭山通往龍駒寨的大道;所以從天亮起就有軍糧源源不斷地從龍駒寨向西運送。」

    ❻ 比喻突然停止的成語有哪些

    一:戛然而止[ jiá rán ér zhǐ ]

    詳細解釋

    1.【解釋】:戛:象聲詞。形容聲音突然終止內。

    2.【出自】:清·章學誠《文容史統義·古文十弊》:「夫文章變化,侔於鬼神,斗然而來,戛然而止,何嘗無此景象?」

    二:按甲休兵[ àn jiǎ xiū bīng ]

    詳細解釋

    1.【解釋】:收拾起鎧甲武器。比喻停止軍事行動。

    2.【出自】:《漢書·韓信傳》:「當今之計,不如按甲休兵,百里之內,牛灑日至,以饗士大夫,北首燕路,然而發一乘之使,奉咫尺之書以使燕,燕必不敢不聽。」

    四:案兵束甲[ àn bīng shù jiǎ ]

    詳細解釋

    1.【解釋】:放下兵器,捆束鎧甲。指停止作戰。

    2.【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五:掩旗息鼓[ yǎn qí xī gǔ ]

    詳細解釋

    1.【解釋】:①捲起軍旗,停擂戰鼓。指軍隊隱蔽行動,避免暴露目標。②比喻停止行動。

    2.【出自】:《明史·流賊傳·張獻忠》:「獻忠因得與山民市鹽芻米酪,收潰散,掩旗息鼓,益西走白羊山。」

    ❼ 形容停止行動的成語有哪些

    偃旗息鼓,漢語成語,放倒軍旗,停敲戰鼓。指秘密行軍,不暴露目標。現多指停止戰斗,也比喻停止批評和攻擊。出自《三國志·趙雲傳》。原意指放倒軍旗,停止擊鼓,做出不準備戰斗的假象。現多指不做聲響。

    ❽ 表示停止的成語有哪些

    按兵束甲 按兵:軍隊停止行進。甲:鎧甲,泛指武器裝備。止兵不前,捆起鎧甲。指解除武裝,停戰言降。
    出處:《赤壁之戰》:「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按甲寢兵 收拾起鎧甲武器。比喻停止軍事行動。
    出處: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傅干》:「愚以為且按甲寢兵,息養軍士,定土分封,論功行賞。」
    按甲休兵 收拾起鎧甲武器。比喻停止軍事行動。
    出處:《漢書·韓信傳》:「當今之計,不如按甲休兵,百里之內,牛灑日至,以饗士大夫,北首燕路,然而發一乘之使,奉咫尺之書以使燕,燕必不敢不聽。」
    案兵束甲 放下兵器,捆束鎧甲。指停止作戰。
    出處:《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案甲休兵 指停止戰事,休養士卒。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方今為將軍計莫如案甲休兵,鎮趙撫其孤。」
    八音遏密 遏:阻止;密:寂靜。各種樂器停止演奏,樂聲寂靜。舊指皇帝死後停樂舉哀。後也用以形容國家元首之死。
    出處:《尚書·舜曲》:「三載,四海遏密八音。」
    半途而廢 廢:停止。指做事不能堅持到底,中途停頓,有始無終。
    出處:《禮記·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難已矣。」
    閉關卻掃 卻:停止;卻掃:不再清掃車跡,意指謝客。關上大門,掃除車跡。指閉門謝客,不和外界往來。
    出處:南朝·梁·江淹《恨賦》:「至乃敬通見抵,罷歸田裡,閉關卻掃,塞門不仕。」
    閉門卻掃 卻:停止;卻掃:不再清掃車跡,意指謝客。關上大門,掃除車跡。指閉門謝客,不和外界往來。
    出處:漢·應劭《《風俗通義·十反》:「蜀郡太守劉勝季陵去官在家,閉門卻掃。」
    不能自已 已:停止。指無法控制自己,使激動的情緒平靜下來。
    出處:唐·盧照鄰《寄裴舍人書》:「慨然而詠『富貴他人合,貧賤親戚離』,因泣下交頤,不能自已。」
    不隨以止 不跟隨別人而半途停止。
    啜食吐哺 輟:中止,停止。停止用飯,吐出口中含的食物。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漢王輟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而公事!』」
    輟毫棲牘 停筆藏牘,指停止寫作。牘,古代寫字用的狹長木板。
    大工告成 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務宣告完成。同「大功告成」。
    出處: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賈魯河故道》:「計其功費,用銀不過二三萬,用夫不過三萬余名,而大工告成矣。 」
    大功畢成 指大工程或大任務宣告完成。同「大功告成」。
    出處:《漢書·王莽傳上》:「諸生、庶民大和會,十萬眾並集,平作二旬,大功畢成。」
    大功告成 功:事業;告:宣告。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務宣告完成。
    出處:《尚書·禹貢》:「訖於四海,禹錫玄圭,告厥成功。」《漢書·王莽傳上》:「十萬眾並集,平作二旬,大功畢成。」
    低回不已 低回:徘徊留戀;不已:不停止。不停地徘徊,留戀忘返。形容傷感難忘的心情。
    出處:《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低回陰山翔以紆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
    喋喋不休 喋喋:形容說話多;體:停止。嘮嘮叨叨,說個沒完沒了。
    出處:《漢書·張釋之傳》:「夫絳侯、東陽侯稱為長者,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口,豈效此嗇夫喋喋利口捷給哉!」
    遏密八音 遏:阻止;密:寂靜。各種樂器停止演奏,樂聲寂靜。舊指皇帝死後停樂舉哀。後也用以形容國家元首之死。
    出處:《尚書·舜曲》:「三載,四海遏密八音。」
    遏雲繞梁 遏:停止。歌聲優美,使游動的浮雲為之停下來靜聽,似餘音繞著屋樑,不願散去。
    出處:明·程登吉《幼學瓊林·文事》:「驚神泣鬼,皆言詞賦之雄豪;遏雲繞梁,原是歌耷之嘹亮。」
    方興未艾 方:正在;興:興起;艾:停止。事物正在發展,尚未達到止境。
    出處:宋·陳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書》:「天下非有豪猾不可制之奸,虜人非有方興未艾之勢,而何必用此哉!」
    廢寢忘食 廢:停止。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努力。
    出處:《列子·開瑞篇》:「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南朝·齊·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廢書而嘆 因有所感而停止讀書。
    出處:《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
    風吹雲散 比喻事物的消失、完結。
    出處:康濯《春種秋收》:「這事兒是風吹雲散,往後誰也不許提啦!」
    封刀掛劍 比喻運動員結束競技生涯,不再參加正式比賽。
    出處:《羊城晚報》1984.8.25:「中國女排完成『三連冠』偉業之後,隊伍將作小的調整。據悉二十七歲的老大姐周曉蘭和隊長張蓉芳將要封刀掛劍。」
    烽鼓不息 烽鼓:烽火與戰鼓;息:停止。比喻戰亂不止。
    出處:南朝·梁·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晉宋迄今,有切民患;烽鼓相望,歲時不息。」
    光風霽月 光風:雨後初晴時的風;霽:雨雪停止。形容雨過天晴時萬物明凈的景象。也比喻開闊的胸襟和心地。
    出處:宋·黃庭堅《豫章集·濂溪詩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
    見噎廢食 比喻遇到偶然挫折就停止應作的事。
    叫苦不迭 不迭:不停止。形容連聲叫苦。
    出處:宋·無名氏《大宋宣和遺事》享集:「徽宗叫苦不迭,向外榻上忽然驚覺來,嚇得渾身冷汗。」
    卷甲韜戈 捲起鎧甲,收起武器。指停止戰斗。
    出處:《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九年》:「故卷甲韜戈,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當自退。」
    絕薪止火 絕:斷絕;薪:柴草。斷絕柴草,使火停止燃燒。比喻從根本上徹底解決問題。
    出處:《呂氏春秋·盡數》:「揚湯止沸,沸愈不止,去火則止矣。」 漢·枚乘《上書諫吳書》:「一人飲之,百人揚之,無益也,不如絕薪止火而已。」
    來好息師 招致和好,停止戰爭。
    令行禁止 下令行動就立即行動,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嚴正,執行認真。
    出處:《管子·立政》:「令則行,禁則止,憲之所及,俗之所破。如百體之從心,政之所期也。」
    漫無止境 指永遠不會停止或沒有邊際。
    鳴金收兵 用敲鑼等發出信號撤兵回營。比喻戰斗暫時結束。
    出處:《荀子·議兵》:「聞鼓聲而進,聞金聲而退。」
    呶呶不休 呶呶:形容說話嘮叨;休:停止。嘮嘮叨叨,說個不停。
    出處:唐·柳宗元《答韋立論師道書》:「豈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騷吾心。」
    破涕為笑 涕:眼淚。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形容轉悲為喜。
    出處:晉·劉琨《答盧堪書》:「時復相與舉觴對膝,破涕為笑。」
    騎虎難下 騎在老虎背上不能下來。比喻做一件事情進行下去有困難,但情況又不允許中途停止,陷於進退兩難的境地。
    出處:《晉書·溫嶠傳》:「今之事勢,義無旋踵,騎猛獸安可中下哉。」唐·李白《留別廣陵諸公》詩:「騎虎不敢下,攀龍忽墮天。」
    千了百了 了:完了,結束。比喻一切都非常妥貼。
    鍥而不舍 鍥:鏤刻;舍:停止。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出處:《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扇火止沸 沸:沸騰,指水滾開。用扇風助長火勢的辦法來停止水沸騰。比喻採取的辦法與希望達到的目的正好相反。
    善罷甘休 輕易地了結糾紛,心甘情願地停止再鬧。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奶奶就是讓著他,他見奶奶比他標致,又比他得人心兒,他就善罷甘休了?」
    生生不已 生生:中國哲學術語,指變化和新生事物的發生;不已:沒有終止。形容一切生物新陳代謝,永無停止。
    出處:《周易·系辭上》:「生生之謂易。」宋·周敦頤《太極圖說》:「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勢成騎虎 騎在老虎背上,要下來不能下來。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難,但迫於形勢,想停止也停止不了。
    出處:唐·李白《留別廣陵諸公》詩:「騎虎不敢下,攀龍忽墮天。」
    收刀檢卦 指停止胡作非為。
    收鑼罷鼓 停止敲擊鑼鼓。比喻結束,結尾。
    收旗卷傘 比喻停止活動。
    死而後已 已:停止。死了以後才罷手。形容為完成一種責任而奮斗終身。
    出處:《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韜戈偃武 收藏兵器,停止武備。指息兵修文。
    停滯不前 滯:滯留。停止下來,不繼續前進。
    完事大吉 指事情結束了,或東西完蛋了(多含貶義)。
    忘寢廢食 寢:睡覺。廢:廢止,停止。形容專心致志地干謀一件事情,連睡覺、吃飯都顧不上了。
    出處:宋·司馬光《進五規狀·遠謀》:「臣竊見國家每邊境有急,羽書相銜,或一方飢饉,餓莩盈野,則廟堂之上焦心勞思,忘寢廢食以憂之。」
    武偃文修 文治已實行,武備已停止。形容天下太平。亦作「文修武偃」。
    出處:明湯顯祖《還魂記·榜下》:「正此引奏,前日先生看定狀元試卷,蒙聖旨武偃文修,今其時矣!」
    息怒停瞋 瞋:發怒時睜大眼睛。停止發怒和生氣。多用作勸說,停息惱怒之辭。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夫人休閃了手,且息怒停瞋,聽紅娘說。」
    嘵嘵不休 嘵嘵:爭辯聲;休:停止,完。形容爭辯個沒完。
    出處:唐·韓愈《重答張籍書》:「擇其可語者誨之,猶時與吾悖,其聲嘵嘵。」
    休兵罷戰 休、罷:停止。停止或結束戰爭。
    出處:元·孔文卿《東窗事犯》楔子:「只不過休兵罷戰還朝呵,是我暗暗地自思尋。」
    休牛歸馬 放歸軍用的牛馬,表示停止戰事。
    出處:語出《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書弗服。」《隋書·薛道衡傳》:「於是八荒無外,九服大同,四海為家,萬里為宅。乃休牛散馬,偃武修文。」
    休牛散馬 放歸軍用的牛馬,表示停止戰事。
    出處:唐·魏徵壽《隋書·薛道衡傳》:「於是八荒無外,九服大同,四海為家,萬里為宅。乃休牛散馬,偃武修文。」
    修文偃武 修:昌明,修明;偃:停止。提倡文教,停息武事。
    出處:唐·薛逢《九日曲池游眺》:「正當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時。」
    偃兵修文 停止武事,振興文教。同「偃武修文」。
    出處:《後漢書·杜詩傳》:「陛下亮成天工,克濟大業,偃兵修文,群帥反旅。」
    偃甲息兵 甲:古代作戰時穿的護身服。兵:兵器。停止戰爭。
    偃旗息鼓 偃:仰卧,引伸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軍時隱蔽行蹤,不讓敵人覺察。現比喻事情終止或聲勢減弱。
    出處:《三國志·蜀書·趙雲傳》裴松之注引《趙雲別傳》:「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
    偃武覿文 停止武事,振興文教。同「偃武修文」。
    出處:清·李振裕《祠闕里雅》:「偃武覿文,風行四國。」
    偃武興文 停止武事,振興文教。同「偃武修文」。
    出處:《漢書·循吏傳·黃霸》:「太尉官罷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興文也。」
    偃武行文 停止武事,振興文教。同「偃武修文」。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復用兵乎?」
    偃武修文 偃:停止;修:昌明,修明。停止武事,振興文教。
    出處:《尚書·武成》:「王來自商,至於豐,乃偃武修文。」
    掩旗息鼓 ①捲起軍旗,停擂戰鼓。指軍隊隱蔽行動,避免暴露目標。②比喻停止行動。
    出處:《明史·流賊傳·張獻忠》:「獻忠因得與山民市鹽芻米酪,收潰散,掩旗息鼓,益西走白羊山。」
    一了百了 了:了結,解決。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結以後,其餘有關的事情也跟著了結。
    出處:《朱子語類》卷八:「有資質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須節節用工也。」
    遺魂亡魄 指拋棄思慮,停止精神活動。
    出處:漢·嚴遵《道德指歸論·大成若缺》:「遺魂亡魄,休精息神。」
    以噎廢飡 由於吃飯打噎,便不敢再進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應做的事情。
    以噎廢餐 由於吃飯打噎,便不敢再進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應做的事情。
    出處:《南史·賀琛傳》:「卿又雲『百司莫不奏事,詭競求進』。今不許外人呈事,於義可否?以噎廢餐,此之謂也。」
    有加無已 已:停止。不停地增加或事態發展越來越厲害。
    出處:《左傳·昭公七年》:「並走群望,有加而無瘳。」宋·陳亮《復杜伯高書》:「然而左右獨以為不然,時以書相勞問,意有加而無已。」
    雨散雲收 ①比喻親朋離散。②指雨後轉晴。
    出處:唐·溫庭筠《送崔郎中赴幕》詩:「心游目送三千里,雨散雲收二十年。」唐·慎氏《感夫詩》:「當時心事已相關,雨散雲收一餉間,便是孤帆從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
    雨收雲散 比喻某種現象已經消失。
    出處:宋·陸游《水龍吟·春日游摩訶池》詞:「惆悵年華暗換。黯銷魂、雨收雲散。」
    雨消雲散 比喻消失得一干二凈。
    出處:瞿秋白《赤都心史》八:「情愛呢?,可知,這甜情蜜意,禁不起——理性一閃,遲早是——雨消雲散。」
    雨歇雲收 比喻男女離散。
    出處: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二折:「明知道雨歇雲收,還指望待天長地久。」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二折:「止望待天長地久,誰承望雨歇雲收。」
    欲罷不能 欲:想;罷:停,歇。要停止也不能停止。
    出處:《論語·子罕》:「夫子循循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欲言又止 想說又停止不說。形容有難言的苦衷。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語甚凄楚,驚問之,欲言而止者再。」
    雲收雨散 喻歡會結束,彼此分離。
    出處:宋·周邦彥《燭影搖紅》詞:「當時誰會唱《陽關》。離恨天涯遠。爭奈雲收雨散。憑闌干、東風淚滿。」
    止戈興仁 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戰爭,施行仁政。
    中道而廢 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
    出處:西漢·戴聖《禮記·表記》:「鄉道而行,中道而廢,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數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斃而後已。」
    誅求無已 誅求:需索;已:停止。指勒索詐取沒完沒了。
    出處:《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經敝邑褊小,介於大國,誅求無時,是以不敢寧居。」
    壯心不已 壯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指有抱負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壯志仍不衰減。
    出處: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自強不息 自強: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鬆懈。
    出處:《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作輟無常 時作時歇、不能持久。輟:停止;無常:變化不定。
    出處:漢·揚雄《法言·孝至》:「或曰:『何以處偽?』曰:『有人則作、無人則輟之謂偽。觀人者,審其作輟而已矣。』」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鞠躬: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已:停止。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到死為止。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烈士:志向遠大的英雄。已:停止,衰減。英雄到了晚年,壯志雄心並不衰減。
    出處: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不殺掉慶父,魯國的災難不會停止。比喻不清除製造內亂的罪魁禍首,就得不到安寧。
    出處:《左傳·閔公元年》:「不去慶父,魯難未已。

    ❾ 形容「突然停止」的詞語有哪些

    戛然而止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