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不好的事情詞語成語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

不好的事情詞語成語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0-11-24 16:56:17

A. 指事物煩得使人受不了的詞語(成語)是什麼

不勝其煩

B. 事情的前因後果是什麼詞語成語的意思

前因後果是指起因和結果。泛指事情的整個過程,出處《南齊書·高逸傳論》。回
【拼音答】qián yīn hòu guǒ
【解釋】起因和結果。泛指事情的整個過程。
【出處】《南齊書·高逸傳論》:「今樹以前因,報以後果。」
【示例】振德說完~,深嘆一聲。 ◎馮德英《迎春花》第二十一章
【近義詞】來龍去脈
【反義詞】一支半截
【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用於人或事物的來歷與線索。
[例句]大海上的燈塔,能幫助船隻測定方向,因為它定時的閃射光芒。改成前因後果就是因為大海上的燈塔能定時的閃射光芒,所以它能幫助船隻測定方向.

C. 指事物、情況壞得很的意思成語(詞語)

千瘡百孔 [ qiān chuāng bǎi kǒng ]
釋義
形容漏洞、弊病很多,或破壞的程度嚴重。
出 處
唐·韓愈《與孟尚書書》:「漢室以來,群儒區區修補,百孔千瘡,隨亂隨失,其危如一發引千鈞。」
近義詞
八花九裂 滿目瘡痍 瘡痍滿目 千瘡百痍
反義詞
天衣無縫 白玉無瑕

D. 「老馬識途」這個成語的是有關什麼和什麼的事這個詞語的意思是

老馬識途
lǎo mǎ shí

管仲跟隨齊桓公去打仗,回來時迷失了路途。管仲放老馬在前面走,就找到了道路(見於《韓非子·說林》)。比喻有經驗,能帶領新手工作。

E. 形容事情起因和結果的詞語或成語是什麼

形容事情起因和結果的詞語或成語有以下這些:

  1.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比喻做了什麼事,得到什麼樣的結果。本義是種什麼,收獲什麼的意思。

  2.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是指一點非常微小的誤差,結果就會造成很大的錯誤。毫釐:指長度的小單位,十毫為一厘。失:失誤 ,差:差錯。

  3. 因小失大的意思是為了小的利益,而失去很大的利益,有得不償失的意思。

  4. 積少成多是指只要不斷積累,就會從少變多。

  5. 嘴上沒毛,辦事不牢是指年輕人辦事不老練與牢靠。嘴上沒毛是說這個人年紀尚小,還沒長鬍子。辦事不牢是指辦事不牢靠。

  6. 唇亡齒寒是指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事物的雙方休戚相關,榮辱與共。

  7.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是指經常流動的水不會發出臭味,經常轉動的門軸不會遭到蟲蛀。戶樞:門軸的意思。蠹:這里是蛀蝕的意思。流水指流動的水,腐:是腐臭的意思。比喻經常運動,生命才會更有活力,生命力才會持久。

  8. 打草驚蛇原指懲罰了別人,也警戒了自己。後喻指做事不密,使人有所戒備。

  9.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比喻付出一份勞動,就會得到一份的收獲。它的意思就是只有付出了,才能得到收獲。

  10. 春華秋實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現也比喻學習有成果。華:花。春華就是春天開花,秋實就是秋天結果。


F. 有什麼成語或者是詞語暗示有些事不能說來

心照不宣

【近義】心中有數、心領神會、心心相印
【反義】一竅不通、百思不解
【釋義】照:知道;宣:公開說出。彼此心裡明白,而不公開說出來。
【出處】晉·潘岳《夏侯常侍誄》:「心照神交,唯我與子。」後作「心照不宣」。
【用例】哦,哦,那算是我多說了,你是老門檻,我們~,是不是!(茅盾《子夜》十一)

G. 有什麼成語或者是詞語暗示有些事不能說來

暗示有些事不能說來——難言之隱、難以啟齒、不可告人、秘而不宣、三緘其口、內守口如瓶容。

難言之隱
nán yán zhī yǐn
【解釋】隱藏在內心深處不便說出口的原因或事情。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七回:「總覺得無論何等人家,他那家庭之中,總有許多難言之隱的;若要問其所以然之故,卻是給婦人女子弄出來的,居了百分之九十九。」

【結構】偏正式。

【用法】用於指內心有不便說出的事情或原因。一般作賓語。

【正音】難;不能讀作「nàn」。

【近義詞】難以啟齒、不可告人、秘而不宣

【反義詞】公布於眾、開誠布公

【辨析】~和「有口難言」都有「難以說出口」的意思。但~偏重在難說出口的內心的話;「有口難言」偏重在由於種種原因不敢說或不便說。

【例句】追問別人的~是不禮貌的行為。

【英譯】apainfultopic

H. 指事物、情況壞得很的意思成語(詞語)

指事物、情況壞得很的意思成語(詞語)
一塌糊塗
[讀音][yī


tú]
[解釋]形容混亂或敗壞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與其顧惜場面;硬充好漢;到臨了弄的一塌糊塗;還不如一老一實;揭破真情;自尋生路。」
[例句]爸爸媽媽不在家,小弟弟把屋裡弄得~,不堪入目。
[近義]雜亂無章烏煙瘴氣一無可取

I. 改正缺點,錯誤是什麼意思用一個詞語或成語解釋

釋義:一個人能看到自己不足之處,主動去提升自己,向好的方面靠近。

成語:知錯就改(zhī cuò jiù gǎi)

J. 意思是好好的東西被用的很不好了的成語或詞語是什麼

面目全非 【拼音】:miàn mù quán fēi
【解釋】:非:不相似。樣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變得不成樣子。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陸判》:「舉手則面目全非。」
【示例】:它的厄運,是在好書被有權者用相似的本子來掉換,年深月久,弄得~。 ★魯迅《而已集·談所謂「大內檔案」》
【近義詞】:面目一新、改頭換面
【反義詞】:依然如故、一成不變
【歇後語】:蝌蚪變青蛙;大世界裡照哈哈鏡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變化大
【德文】::ein ganz anderes Gesicht bekommen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