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不知道路的成語

不知道路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24 19:13:02

㈠ 形容看~不清路的成語

「雲秀走到村公所門口一瞅;多用於口語【典故出處】李曉明《平原槍聲》【成語詞條】四仰八叉【成語拼音】sì yǎng bā chǎ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結構】聯合式【感情色彩】貶義詞【產生年代】現代【成語解釋】指人仰面朝天,躺到一片被雨打得半濕的草地上~:「彭彪子換個地方,四肢分開不雅觀的姿態【語法用法】作定語、狀語,偽軍們正四仰八叉躺在院里睡。」 【應用舉例】劉玉民《騷動之秋》第11章,好不舒展

㈡ 形容不留後路的成語

破釜沉舟、決一死戰、踏破紅塵、孤注一擲、沉舟破釜、破釜焚舟、背城借一、濟河焚舟、背水一戰、滅此朝食、義無返顧、義無反顧。
一、破釜沉舟 [ pò fǔ chén zhōu ]

【解釋】: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出自】:漢 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譯文】:項羽便率兵渡過黃河,船都沉,將鍋都打破,燒毀房屋,攜帶三天的干糧,用以表示士兵們懷著死與一個都不活著回來的決心。
二、決一死戰 [ jué yī sǐ zhàn ]

【解釋】:決:決定;死:拚死。對敵人拚死決戰。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來日盡驅百姓當先,以軍繼其後,與曹操決一死戰。」
【譯文】:明天把老百姓都趕走,以軍隨後,與曹操拚死決戰。
三、濟河焚舟 [ jì hé fén zhōu ]

【解釋】:濟:渡;焚:燒。渡過了河,把船燒掉。比喻有進無退,決一死戰。
【出自】:春秋 左邱明《左傳·文公三年》:「秦伯伐晉,濟河楚舟。」
【譯文】:秦穆公攻打晉國,過了河就把船燒掉
四、背水一戰 [ bèi shuǐ yī zhàn ]

【解釋】: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出自】:漢 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譯文】:韓信於是派遣一萬人先行,出,背著水開始列陣。趙的軍隊望見,大笑
五、義無反顧 [ yì wú fǎn gù ]

【解釋】:義:道義;反顧:向後看。從道義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猶豫回顧。
【出自】:近代 華而實《漢衣冠》二:朱成功身受大明的厚恩,只有一死圖報,義無反顧。

㈢ 成語路不什麼知道嗎

路不拾遺
[


shí

]
遺:失物。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撿走。形容社會風氣好。

㈣ 不知道前面的路該怎麼走.用一個成語概括

前途渺茫,漫無目的

㈤ 成語路不什麼知道嗎

路不拾遺 [lù bù shí yí]
遺:失物。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撿走。形容社會風氣好。專
近義詞 夜不閉戶
例屬 句
夜不閉戶,~,四方瞻仰,稱為西方聖人。
典 故
秦孝公任用商鞅為重臣,聽從他的建議,制定新法,廢除維護貴族特權的舊法,實行改革。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商鞅變法」。商鞅堅決主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什麼人,只要對國家有貢獻,就應該予以獎勵。他廢除貴族世襲制度,按軍功的大小分封不同的爵位等級。他鼓勵耕織,發展農業生產,興修水利,規定生產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由於商鞅積極推行變法,秦國的老百姓生產積極性提高了,軍隊紀律嚴明,士兵們都願意去打仗。老百姓的生活逐漸富裕。社會秩序安定,民風也變,得淳樸起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意思就是說人們晚上睡覺都不用關門窗,在路上丟了東西也不用擔心被別人撿走。秦國一天天強大起來,各諸侯國都開始畏懼它的國力。

㈥ 一個人走路有三條路,不知道走哪一條路的成語是

三思而行
【解釋】: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經過反復考慮,然後再去做。
【出自】:《南齊書·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示例】:終身大事也應該~。
◎歐陽山《三家巷》三0

㈦ 形容路不好走用什麼成語請問形容路

形容路不好走成語
答案 : 寸步難行
[cùn bù nán xíng]
[釋義] 連一步都難以進行。形容走路困難。也比喻處境艱難。
[出處] 元·白仁甫《東牆記》:「聽了他凄涼慘切;好教我寸步難行。」

㈧ 什麼不什麼路的成語

慌不擇路
[拼音] huāng bù zé lù
[釋義] 勢急心慌,顧不上選擇道路。
[出處] 元·施惠《幽閨記·山寒巡邏》:「陀滿興福來到此間,所謂慌不擇路,飢不擇食,只得結集亡命,哨聚山森。」

㈨ 關於馬不認識路的成語

老馬識途
lǎo mǎ shí tú
【解釋】老馬認識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出處】《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結構】主謂式。

【用法】含褒義。多用在書面語里。比喻那些富有工作經驗的年長者容易把工作做好。一般作主語、謂語。

【正音】識;不能讀作「zhì」。

【辨形】途;不能寫作「塗」。

【近義詞】識途老馬、駕輕就熟、輕車熟路

【反義詞】不知所以

【辨析】~與「識途老馬」有別:~是「原來的馬認得路」;用來比喻一種情況;可作謂語;可用作分句;「識途老馬」是比喻人;一般不能作謂語或分句。

【例句】他雖然年高;但~;還是可以做個顧問的。

㈩ 不識路的成語是什麼

不識時務 不識好歹 不識抬舉 不識廬山真面目 有眼不識泰山 有眼不識金鑲玉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