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布施成語

布施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24 19:27:53

❶ 帶有功德的成語

歌功頌德、
功德圓滿、
功德無量、
祖功宗德、
文德武功、
諷德誦功、
酬功報德、
不德而功、
立功立德、
積德累功、
頌德詠功、
稱德度功、
功崇德鉅、
功德兼隆、
德言容功、
殊功異德、
豐功碩德、
崇德報功、

❷ 與樂善布施意思相近的成語

樂善好施:【基本解釋】:喜歡做善事,樂於拿財物接濟有困難的人。

【拼音讀法】:lè shàn hào shī

【使用舉例】:宋湜懿文多識,名動人主,至與李沅同命。雖去沅遠甚,然~,士類歸之,亦可尚也。(《宋史·陳彭年傳論》)

【近義片語】:助人為樂、捨生取義

【反義片語】:下井投石、打家劫舍

【使用方法】:聯合式;謂語、定語;用於贊揚心地善良的人

【成語出處】:《史記·樂書二》:「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而好禮。」

❸ 含有功德的成語

歌功頌德、
功德圓滿、
功德無量、
祖功宗德、
文德武功、
諷德誦功、
不德而功、
立功立德、
稱德度功、
功崇德鉅、
頌德詠功、
功德兼隆、
酬功報德、
崇德報功、
積德累功、
德言容功、
殊功異德、
豐功碩德

❹ 布施鐵塊是成語嗎

不是成語,跟成語都不沾邊。

❺ 形容貢獻的成語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不謀私利,全心全意做有利於眾人的事。

2 助人專為樂:幫助人就是快樂屬。

3 慷慨解囊:當個人或集體有急難時,毫不猶豫地打開錢袋予以資助。

4 視死如歸:為國家、民族的利益不惜犧牲性命。

5 見義勇為:看到正義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6 仗義疏財:行仁義的事,不計較錢財。

7 任勞任怨:任:擔當,經受。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

8 廢寢忘食:顧不得睡覺,忘記吃飯,形容做事、學習非常專心。

9 知難而進:明知有困難也毫不退縮,依然勇敢前進。

10 克已奉公:克己:約束自己;奉公:以公事為重。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為公。
11 廉潔奉公:廉潔:清白;奉公:奉行公事。廉潔不貪,忠誠履行公職,一心為公

12砥節奉公: 磨礪名節,奉行公事。

13 潔己奉公:保持自身廉潔,一心奉行公事

14 嗇己奉公:嗇:節儉。自己節儉,盡力辦好公共的事業。

25 洗手奉公:比喻忠於職守,廉潔奉公。同「洗手奉職」。

26 憂國奉公::心懷國家,努力做好工作

27 捨己救人: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去拯救別人。

28舍己為人:舍棄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

29 捨生取義: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30 捨生忘死:不把個人的生死放在心

❻ 描寫扶助的成語

阿斗太子 阿斗:三國蜀漢劉備之子劉禪的小名。此人庸碌無能,雖有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興蜀漢。指懦弱無能的人
出處:高陽《胡雪岩全傳·燈火樓台》:「丈夫是個阿斗太子,哪怕你是諸葛亮,也只好嘆口氣。」

按強助弱 按:抑制。抑制強暴,扶助弱小
出處:春秋·齊·管仲《管子·霸言》:「按強助弱,圉暴止貪,存亡定危。」

八方支持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八方支援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奔走之友 指彼此盡力相助的摯友。
出處:《後漢書·黨錮傳·何顒》:「袁紹慕之,私與往來,結為奔走之友。」

博施濟眾 博:廣泛;濟:救濟。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
出處:《論語·雍也》:「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

鋤強扶弱 鏟除強暴,扶助弱者。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此等鋤強扶弱的事,不是我,誰人肯做?」
打抱不平 遇見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幫助受欺負的一方。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五回:「氣的我只有替平兒打抱不平。」

定傾扶危 傾:危。扶助危傾,使其安定。指挽救國家於危難之時。
出處:漢·恆寬《鹽鐵論·備胡》:「古者明王討暴衛弱,定傾扶危,使小國之君悅;討暴定傾,則無罪之人附。」

扶傾濟弱 傾:倒塌,這里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難的人,救濟弱小的人。
出處: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傾濟弱,我可便回嗔作笑,一會價記著想念著。」

扶弱抑強 扶助弱小,壓制強暴。

扶危定亂 扶助危難,平定禍亂。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八十三回:「能識人,能愛人才,能為國留得那英雄豪傑,為朝廷扶危定亂。」

扶危濟急 猶扶危濟困。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鎌田誠一墓記》:「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滬……中遭艱巨,篤行靡改,扶危濟急,公私兩全。」

扶危濟困 扶:幫助;濟: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難的人,救濟困苦的人。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五回:「素知將軍仗義行仁,扶危濟困,不想果然如此義氣。」

扶危救困 對處境危急、困難的人給以救濟幫助。
出處:元·無名氏《魏徵改詔》第三折楔子:「今日個扶危救困休辭憚,疾便的牽戰馬上雕鞍。」

扶危拯溺 溺:落水。扶助危難者,救起落水者。比喻盡力救助別人的危難。

扶正黜邪 扶助正道,除去邪惡。
出處:漢·蔡邕《對詔問災異》:「聖意勤勤,欲清流盪濁,扶正黜邪。」

積善成德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長期行善,就會形成一種高尚的品德。
出處:《荀子·勸學》:「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積善余慶 積:積累;善:善事;余慶:指先代的遺澤。積德行善之家,恩澤及於子孫。 出處:《周易·坤》:「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急公好施 指熱心公益,樂於施捨。

急公好義 急:急於。熱心公益,見義勇為。
出處:漢·劉向《新序·節士》:「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為人也,公正而好義。」

急人之困 熱心主動幫助別人解決困難。
出處:《史記·魏公子列傳》:「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急人之難 熱心主動幫助別人解決困難。
出處:《詩經·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史記·魏公子列傳》:「勝所以自
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❼ 形容行善的成語

博施濟眾 博:廣泛;濟:救濟。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
出處:《論語·雍也》:「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
叢雀淵魚 比喻不行善政,等於把老百姓趕到敵人方面去。
出處:語出《孟子·離婁上》:「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雀)者,鸇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扶傾濟弱 傾:倒塌,這里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難的人,救濟弱小的人。
出處: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傾濟弱,我可便回嗔作笑,一會價記著想念著。」
扶危濟急 猶扶危濟困。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鎌田誠一墓記》:「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滬……中遭艱巨,篤行靡改,扶危濟急,公私兩全。」
扶危濟困 扶:幫助;濟: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難的人,救濟困苦的人。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五回:「素知將軍仗義行仁,扶危濟困,不想果然如此義氣。」
扶危救困 對處境危急、困難的人給以救濟幫助。
出處:元·無名氏《魏徵改詔》第三折楔子:「今日個扶危救困休辭憚,疾便的牽戰馬上雕鞍。」
福善禍淫 指行善的得福,作惡的受禍。
出處:《尚書·湯誥》:「天道福善禍淫,降災於夏,以彰厥罪。」
改惡行善 不再做惡,轉做好事。
出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簽》第九十一卷:「夫欲修學,熟尋此文,改惡行善,速登神仙。」
積善成德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長期行善,就會形成一種高尚的品德。
出處:《荀子·勸學》:「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積善余慶 積:積累;善:善事;余慶:指先代的遺澤。積德行善之家,恩澤及於子孫。
出處:《周易·坤》:「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急公好施 指熱心公益,樂於施捨。
急公好義 急:急於。熱心公益,見義勇為。
出處:漢·劉向《新序·節士》:「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為人也,公正而好義。」
濟寒賑貧 濟:救濟;賑:賑濟。救助寒苦,賑濟貧窮。
出處:《全相平話·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後集》:「養老尊賢,教其術,畜其能,弔死問孤,濟寒賑貧,與百姓同甘共苦。」
濟苦憐貧 救濟愛惜窮苦的人。
出處:元·侯善淵《沁園春》詞:「善惠謙柔,濟苦憐貧,隨方就圓。」
濟困扶危 濟、扶:幫助。救濟貧困的人,扶助有危難的人。
出處: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三折:「一個報冤讎稱了子胥,一個打賭賽去了包胥,何處也濟困扶危重復楚。」
濟弱扶傾 弱:弱小;傾:倒塌,比喻境遇困難。扶助弱小和處境困難的人。
出處: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桓公匡合,濟弱扶傾。」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傾濟弱,我可便回嗔作笑。」
濟世救人 濟:拯救。拯治時世救濟人民。
出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簽》第一百一十三卷:「乃命其子命龍宮葯方三十首與先生,此真道者,可以濟世救人。」
矜貧救厄 矜:憐憫。憐憫救濟遭受貧窮苦難的人。
出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簽》卷四十:「與窮恤寡是一葯,矜貧救厄是一葯。」
救困扶危 救濟、扶助陷於危難的人。
出處:元·無名氏《來生債》第四折:「則為我救困扶危,疏財仗義。」
救災恤患 指救濟撫恤災患中的人。
樂善好義 指樂於行善,喜好正義。
普度眾生 佛家語,認為大眾營營擾擾,如溺海中,佛以慈悲為懷,施宏大法力,盡力救濟他們以便登上彼岸。
出處:《佛說無量壽經》:「普欲度脫一切眾生。」
普濟群生 佛家語,認為大眾營營擾擾,如溺海中,佛以慈悲為懷,施宏大法力,盡力救濟他們以便登上彼岸。同「普度眾生」。
普濟眾生 佛家語,認為大眾營營擾擾,如溺海中,佛以慈悲為懷,施宏大法力,盡力救濟他們以便登上彼岸。同「普度眾生」。
輕才好施 指人不把錢財放在眼裡,樂於慷慨解囊,急公好義。
出處:《三國志·吳志·朱據傳》:「謙虛接士,輕財好施,祿賜雖豐而常不足用。」
善門難開 善門:為善之門。舊指一旦行善助人,許多人都會來求援,凡無法應付了。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四回:「這太原一府是被災頂重的地方。大善士見機,善門難開。」
施仁布德 指實行仁義,布施恩德,多行善事。亦作「施恩布德」。
為善最樂 做善事是最快樂的事。常用為勸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出處:《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日者問東平王,處家何等最樂?王言為善最樂。」
修橋補路 修建橋梁,補好道路。舊喻熱心公益,解囊行善。
出處: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一折:「我賈仁也會齋僧布施,蓋寺建塔,修橋補路,惜孤念寡,敬老憐貧。」
與人為善 與:贊許,贊助;為:做;善:好事。指贊成人學好。現指善意幫助人。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雲行雨洽 比喻廣施恩澤。
出處:《樂府詩集·舞曲歌辭一·北齊文武舞歌》:「雲行雨洽,天臨地持。」
雲行雨施 施:施布。比喻廣泛施行恩澤。
出處:《周易·乾》:「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擇善而行 指選擇有益的事去做。
出處:唐·魏徵《十漸不克終疏》:「此直意在杜諫者之口,豈曰擇善而行者乎?」
振窮恤寡 救濟貧窮和無依靠的人。
出處:《北史·魏紀四·孝明帝》:「壬寅,詔以旱故,命依舊雩祈,察理冤獄,掩胔埋骼,振窮恤寡。」
振窮恤貧 救濟貧窮的人。
出處:《明史·王越傳》:「睦族敦舊,振窮恤貧,如恐不及。」
賑貧貸乏 救濟窮人。
出處:《新唐書·劉仁軌傳》:「賑貧貸乏,勸課耕種,為立官社,民皆安其所。」
周急繼乏 周:接濟。繼:幫助。救濟幫助有急難和貧乏的人。亦作「周急濟貧」、「周貧濟老」。
諸惡莫作 諸惡:各種壞事。佛家語,凡是壞事都不要做。舊時用以勸人行善。
出處:《大般涅槃經》:「諸惡莫作,諸善奉行。」
作善降祥 舊指平日行善,可獲吉祥。
出處:《尚書·伊訓》:「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❽ 帶施的成語有哪些成語

帶施的成語有:好善樂施 、博施濟眾 、 東施效顰、 因材施教 、無計可施 。
1、好善樂施
【解釋】:好:喜歡;善:親善,善事;樂:樂意;施:施捨。指喜歡做善事,樂意施捨。
【出自】:夫妻兩口,為了疏財仗義,好善樂施。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張員外又撫螟蛉子》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近義詞】助人為樂、慷慨解囊、與人為善
【反義詞】趁火打劫、落井下石、打家劫舍、下井投石
2、博施濟眾
【解釋】:博:廣泛;濟:救濟。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
【出自】:就是你老弟,每月印結分的好,也不過幾十兩銀子,還沒有到那「博施濟眾」的時候,我也勸你不必出這冤錢。 《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七回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形容樂於助人
【近義詞】普渡眾生、仗義疏財
【反義詞】善財難舍、一毛不拔
3、東施效顰
【解釋】:效:仿效;顰:皺眉頭。比喻胡亂模仿,效果極壞。
【出自】:若真也葬花,可謂「東施效顰」了,不但不為新奇,而且更是可厭。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回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照貓畫虎、生搬硬套、亦步亦趨、衣冠優孟、里丑捧心、畫虎類犬、鸚鵡學舌、鴝鵒學舌、邯鄲學步、優孟衣冠、一步一趨
【反義詞】標新立異、擇善而從、獨辟蹊徑、自我作古
4、因材施教
【解釋】:因:根據;材:資質;施:施加;教:教育。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
【示例】:教師應當注意學生各方面的差異,以便因材施教。
【近義詞】因性施教、對症下葯
【反義詞】一視同仁
5、無計可施
【解釋】:計:策略、辦法;施:施展。沒有辦法可用。
【示例】:每個幹部如果都能做到清正廉潔,行賄者也就無計可施了。
【語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束手無策、沒法奈何、黔驢之計、無法可想、無能為力、機關用盡、計無所出、黔驢技窮、急中生智、黔驢之技、走投無路
【反義詞】神通廣大、千方百計、錦囊妙計、得心應手、機關用盡、機關算盡、神機妙算、急中生智、一帆風順、想方設法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