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之毫釐後面的成語
A. 科學方法 觀察,測量實驗思維的成語 如差之毫釐
1、銖稱寸量
zhū chēng cùn liàng
【解釋】形容極精細地衡量、推究。
【出處】回明·唐順之《與王龍溪郎中書》答:「以尹之所樂者,堯舜之道也,而袛銖稱寸量於一介取予之間。若硜硜小人然者,何也?」
2、得寸得尺
dé cùn dé chǐ
【解釋】指或多或少皆有所得。後也指能得多少就得多少。
【出處】《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3、千鈞一發
qiān jūn yī fà
【解釋】比喻情況萬分危急。
【出處】《漢書·枚乘傳》:「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上懸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其危如一發引千鈞。」
B. 成語什麼毫釐什麼千里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字詞解釋】毫釐:長度的小單位,十毫為一厘。失:失誤
差:差錯。
一點微小的誤差,結果就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比喻做任何事情,開始一定要認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絲一毫,結果會發現相差很遠。
【語出】《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
【成語性質】含貶義
【近義詞】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C. 毫 厘 分 錢 擔成語
不差毫釐
bù chā háo lí
【解釋】不差一毫一厘。
【出處】宋·李昉《太平廣記》一百五十八鄭引《玉堂閑話·許生》:「顯晦之事,不差毫釐矣。」
【結構】動賓式成語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絲毫不差
【近義詞】毫釐不差、絲毫不差
【反義詞】差之千里
【例句】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八卷:「相士之術,不差毫釐。」
D. 成語差之毫釐這個詞語連再一起使用的詞語是
差以豪厘,謬以千里
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語見《舊唐書·卷二零零·朱泚等傳·史臣曰》:「蓋『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蛇螫不能斷腕,蟻穴所以壞堤。」
本作「差以豪厘,謬以千里」。
E. 亳的成語有哪些
毫不猶豫: 毫:一點兒;猶豫:遲疑,拿不定主意。一點兒也不遲疑
毫不留情: 指人絲毫不給別人留情面
毫不吝惜:
毫不相干: 指絲毫沒有任何聯系
纖毫不爽: 纖毫:非常細微;爽:差。一點兒也不差。形容非常精確
纖毫無犯: 纖毫:非常細微;犯:侵犯。指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老百姓的利益
纖毫無爽: 纖毫:非常細微;爽:差。一點兒也不差。形容非常精確
細入毫芒: 毫芒:指極細微。形容細微到極點
微察秋毫: 形容極細小的東西都看得很清楚。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毫、厘:兩種極小的長度單位。開始稍微有一點差錯,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指細微的失誤,可導致巨大的差錯。
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指細微的失誤,可導致巨大的差錯。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
窺窬分毫:
差之毫氂,失之千里:
失之千里,差若毫釐: 指細微的失誤,可導致巨大的差錯。
銖分毫析: 指細微地分析。
一分一毫: 形容很少的數量。
一毫不差: 指完全相同,沒有一點差異。
一毫不苟: 指十分認真,一絲不苟。
一毫不染: 指一塵不染。
一毫千里: 指差錯雖微,造成的危害甚大。
析毫剖厘: 分解剖析極為細小的事物。形容分析仔細而透徹。
析毫剖芒: 亦作「析毫剖厘」。分割剖析毫毛芒刺。形容剖析細微透徹。
手不停毫: 手不停頓地書寫。形容不停地寫作。
秋毫見捐: 秋涼以後,扇子就被拋在一邊不用了。早時比喻婦女遭丈夫遺棄。
秋毫不犯: 秋毫:鳥獸秋天新換的絨毛,比喻極細微的東西;犯:侵犯。指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秋毫勿犯: 指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同「秋毫無犯」。
剖毫析芒: 指分析判別得至細至精。
拈毫弄管: 拿筆。借指寫作或繪畫。
F. 成語解釋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解釋】: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出自】:《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
【示例】:測繪工作常是~,因此一定要十分准確,絕不能粗心大意。
【近義詞】:毫釐千里
【語法】:復句式;作主語、分句;用於強調不能有一絲差錯
G.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成語
【漢語文字】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漢語拼音】shī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字詞解釋】毫釐:長度的小單位,十毫為一厘。失:失誤 差:差錯。
一點微小的誤差,結果就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比喻做任何事情,開始一定要認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絲一毫,結果會發現相差很遠。
【語出】《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
【成語性質】含貶義
【近義詞】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英文翻譯】One false step will make a great difference.
【類別】:喻理類
【色彩】:含警示意
示例
編輯
1.聞一多《屈原問題》:孫先生卻把它看成先有文人,而後變成弄臣。這一來,真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了!
2.測繪工作常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因此一定要十分准確,絕不能粗心大意。
3.《陳書.虞荔傳》:「夫安危之兆,禍福之機,匪獨天時,亦由人事。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據重位而不傾,執大節而不失,豈惑於浮辭哉?」
4.《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無政府說》:失之毫釐,謬以千里。目的一失,以後之種種遂不可設想矣。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無政府說》
5.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6回:「進不了那座清秘堂,用個部屬中書,已就「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了。」
【用法】:復句式;作主語、分句
H. 與失之亳厘,謬以千里意思相近的成語有哪些
差之分毫,失之千里
I. 成語填空,差之毫釐後面是什麼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chāzhīháolí;miùyǐqiānlǐ
[釋義] 差:相差;毫釐:很小的計量單位;十絲為一毫;十毫為一厘;謬:錯誤。開頭稍有一點微小的誤差;結果就會造成很大的錯誤。也作「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語出] 《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謬厘;毫以千里。』」
[正音] 差;不能讀作「chà」;謬;不能讀作「miào」。
[辨形] 謬;不能寫作「繆」。
[用法] 多用來強調不能有一點差錯。一般作主語、分句。
[結構] 復句式。
[例句]
①工作中稍有疏忽;就會出現~的結果。
②定點衛星的發射角計算需要絕對的精確度;否則就會~。
[英譯] 。
J. 成語「失之毫釐」的下一句是什麼
謬以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