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猜成語老人拿著論語

猜成語老人拿著論語

發布時間: 2020-11-24 20:14:36

『壹』 瘋狂猜成語老人拄拐和論語書

【三思而行】

【解釋】: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經過反復考慮,然後再去做。
【出自】:《南齊書·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示例】:終身大事也應該~。

『貳』 看圖猜成語一個人拿著一本論語書咬破有一個論字在嘴裡答案是

【談古論今】

建議提問的朋友遇到正確答案時,能夠及時將最快回答正確的答案採納,免得其他朋友以為前面還沒正確的答案而費盡腦筋。

採納他人的答案,既是對他人勞動成果的肯定,提問者和答題者雙方都能獲得財富值,正所謂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叄』 有心鵝論語瘋狂猜成語

鵝存禮廢
é cún lǐ fèi
【解釋】存:保存。指古代禮節形式已經消亡,僅存食物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7回:「如今卻把這奠雁的古制化雅為俗,差個家人送來,叫作通信,這就叫做鵝存禮廢。」
【結構】聯合式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已經名不副實了

『肆』 瘋狂猜成語 一個人在讀書旁邊放一堆書還有本論語

皓首窮經,解釋:《論語》是古籍經書,說明這個人在鑽研經書或者古籍,所有是皓首窮經。

成語解釋:皓:白;首:頭發;窮經:專心研究經書和古籍。一直到年老頭白之時還在深入鑽研經書和古籍。

讀音:hào shǒu qióng jīng

出處:唐·韓偓《贈易卜崔江處士》詩:「白首窮經通秘義。」

白話釋義:頭發白了還在鑽研經書的秘密。

(4)猜成語老人拿著論語擴展閱讀

近義詞:手不釋卷、好學不倦

1、手不釋卷

讀音:shǒu bù shì juàn

解釋::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出處:清·王晫《今世說·德行》:閔象南老好觀書,年七十餘,每夜漏下二三十籌,手不釋卷。

白話釋義:閔象南老喜歡看書,七十多歲了每天也要看二三十本,書本不離手。

2、好學不倦

讀音:hào xué bù juàn

解釋:喜歡學習,不知疲倦。

出處:宋·王儻《唐語林·文學》:蘇頲少不得父意,常與僕夫雜處,而好學不倦。

白話釋義:蘇顛少不得父親的心意,常常和我丈夫一起,喜歡學習不知疲倦。

『伍』 看圖猜成語一本書寫著論語春秋孟子大學中庸答案是什麼

請把你的問題寫的詳細一點 不然別人不能理解意思 也不好回答你

『陸』 一個穿著補丁的老人看論語書瘋狂猜成語3

皓首窮經

『柒』 瘋狂猜成語2一個人吃論語

滿腹經綸
mǎn fù jīng lún
【解釋】經綸:整理絲縷,引伸為人的才學、本領。形容人極有才乾和智謀。

【出處】《周易·屯》:「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結構】主謂式。

【用法】含褒義。用來稱贊文人很有學問和才能的用語。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腹;不能讀作「fǔ」。

【辨形】綸;不能寫作「論」。

【近義詞】才高八斗

【反義詞】胸無點墨、才疏學淺

【辨析】~和「學富五車」有別;都形容很有學問。但~還強調很有才能;「學富五車」僅用於強調讀書多。

【例句】經過幾十年的知識積累;李老師現在~;博學多才。

【英譯】profoundlylearnedandtalented

『捌』 瘋狂猜成語3一個老頭看著論語

孜孜不倦
zī zī bù juàn
【解釋】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出處】《尚書·君陳》:「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後漢書·魯丕傳》:「性沉深好學,孳孳不倦。」《三國志·蜀書·向朗傳》:「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結構】偏正式。

【用法】含褒義。一般作謂語、狀語。

【正音】不;不能讀作「bú」。

【辨形】孜;不能寫作「改」。

【近義詞】廢寢忘食、不辭勞苦、摩頂放踵、發憤忘食、篤行不倦

【反義詞】游手好閑、飽食終日

【例句】他三年如一日~;刻苦鑽研;學習成績當然要比別人好得多了。

『玖』 瘋狂猜成語一本書上面寫著論語兩個字答案是什麼

瘋狂猜成語一本書上面寫著論語兩個字答案是四書五經。

四書五經

【解釋】: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典。

【出自】:漢·班固《白虎通·五經》:「五經何謂?謂《易》、《尚書》、《詩》、《禮》、《春秋》也。」宋·朱熹著有《四書集注》。

【解釋】:「五經是什麼?回答說道:《周易》、《尚書》、《詩》、《禮》、《春秋》五本書籍。「宋.朱熹著作有《四書集注》。

【示例】:君子是只讀~,做八股,非常規矩的。魯迅《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

(9)猜成語老人拿著論語擴展閱讀

「五經」的由來

「五經」的形成早於「四書」,因此先簡介「五經」的由來。儒家的經典,最初只有「六經」,即《詩》《書》《禮》《易》《樂》《春秋》,後來經過秦始皇焚書坑儒,秦末農民大起義,項羽進入秦都城咸陽,大肆縱火焚燒秦宮殿,《樂》經亡佚。

後來到了漢朝時,皇帝曾經多次下令全國各地向國家獻書,漢武帝還設置了「五經」博士,「五經」的說法由此開始,後世很多朝代更是繼承和發展了這一文化措施,如晉武帝司馬炎即位後就倡導儒學,設置「五經」博士十九人。

「四書」的由來

儒學自漢武帝以後,取得了官方的學術地位。但是漢代的儒生治學的特點是謹守家法和師法,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弟子一個字也不能有出入,注重字詞上的訓詁之學。因此,漢代以後儒學逐漸走向衰微,東漢以後,儒學更是失去了獨尊的地位。盡管儒學的衰微和道家黃老之學的興盛、佛教的傳入有一定的聯系,但是主要原因是自身思想的僵化。

到了宋代,許多儒學大師對儒學進行了改革,儒學呈現出煥然一新的狀態。儒學大師朱熹從《禮記》中取出《大學》和《中庸》兩篇與《論語》《孟子》相配,稱為「四書」,「四書」之說由此而來。這就是「四書五經」由來

『拾』 看圖猜成語一個人拿著一本論語書,咬一個論字在嘴裡答案是

咬文嚼字
yǎowénjiáozì
[釋義] 指過分推敲字句;或譏諷迂腐不達事物;尋章搞句的人。
[語出] 元·喬吉《小桃紅·贈劉牙兒》曲:「含宮泛徵;咬文嚼字;誰敢嗑牙兒。」
[正音] 嚼;不能讀作「jué」。
[辨形] 嚼;不能寫作「爵」。
[近義] 字斟句酌
[反義] 走馬觀花 一揮而就 文不加點
[用法] 多指死摳字眼;不領會文章的總體思想。也指當眾講話過於字斟句酌;有諷刺意味。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聯合式。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