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場面混亂的貶義成語

場面混亂的貶義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24 23:42:11

A. 關於「貶義」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十惡不赦,為富不仁,罪惡滔天,罪該萬死,作威作福

B. 貶義詞形容做事沖動的成語有哪些

最常用的就是……~~意氣用事
自不量力後來人們把「不量力」說成「自不量力」,用來表示不估計自己的能力,或對自己估計太高。有時也把「自不量力」說成「不自量」,其義相同。
掉以輕心輕心:漫不經心。指對待事物採取輕忽、不經意,不謹慎的態度。
窮兵黷武窮:竭盡;黷:隨便,任意。隨意使用武力,不斷發動侵略戰爭。形容極其好戰。
飛揚跋扈飛揚:放縱;跋扈:蠻橫。原指意態狂豪,不愛約束。現多形容驕橫放肆,目中無人。
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謀單憑個人的勇力。赤膊上陣形容不怕困難與危險,沖鋒陷陣、挺身而出。

C. 表示貶義的成語

自以為是,處心積慮,口是心非,陰險狡詐,鼠目寸光,賊眉鼠眼,惡貫滿盈
勾心鬥角,愛慕虛榮,財迷心竅,好吃懶做,離經叛道,上當受騙
掩耳盜鈴,口是心非,朝三暮四,狐假虎威,子虛烏有,指鹿為馬,縱虎歸山 語無倫次
雜亂無章 甜言蜜語 空洞無物 矯揉造作 嘩眾取寵 油腔滑調 不堪入耳 口蜜腹劍 笑裡藏刀 胸無點墨 沽名釣譽 不學無術 欺世盜名 肥頭大耳 呆頭呆腦 大腹便便 腦滿腸肥 異想天開 胡言亂語 胡作非為 自命不凡 厚顏無恥 臭名昭著 陰險毒辣 無法無天 非驢非馬 氣急敗壞 陽奉陰違 稱王稱霸 兩面三刀 賊眉鼠眼 罪該萬死 死有餘辜

D. 關於貶義成語有哪些

1.滿城風雨:比喻某一事件傳播很廣,到處議論紛紛。
2.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種各樣的都有。
3.無獨有偶:不只一個,竟然還有配對的。
4.無所不為:指什麼壞事都幹了。
5.長此以往:長期如此這樣下去。
6.趨之若鶩:(貶)喻許多人爭著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7.半斤八兩: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
8.等量齊觀:不管事物間的差異,同等看待。
9.絞盡心機:挖空心思,想盡辦法。
10.大言不慚:說大話,吹牛皮,一點也不害臊。
11.明目張膽:形容公開放肆地干壞事。
12.明哲保身:(貶)因怕犯錯誤或有損於自己利益而對原則性問題不置可否的處世態度。
13.忘乎所以::(貶)由於過度興奮或驕傲自滿而忘記了應有的舉止。
14.高談闊論:指不著邊際地大發議論。
15.始作俑者:比喻第一個作某項壞事的人或惡劣風氣的創始人。
16.好高騖遠:指在學習或工作上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的目標。
17.邯鄲學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來會的東西忘了。
18.如喪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樣地傷心和著急,,貶義。
19.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類,沒有什麼差別。
20.咄咄逼人: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使人難堪。

E. 形容人的貶義成語

自以為是、處心積慮、口是心非、陰險狡詐、鼠目寸光、賊眉鼠眼、惡貫滿盈、勾心鬥角、愛慕虛榮、財迷心竅、好吃懶做、離經叛道、朝三暮四、狐假虎威、費盡心機、口不應心
一、自以為是 [ zì yǐ wéi shì ]

【解釋】:是:對。總以為自己是對的。形容主觀,不虛心。
【出自】:戰國 荀子《荀子·榮辱》:「凡斗者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
【譯文】:凡是打架的人一定認為自己是這,而認為別人是錯的
二、處心積慮 [ chǔ xīn jī lǜ ]

【解釋】:處心:存心;積慮:經過長時間的考慮。形容蓄謀已久。
【出自】:西漢 穀梁赤《穀梁傳·隱公元年》:「何甚乎鄭伯?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於殺也。」
【譯文】:什麼呢。更加鄙視鄭伯的蓄謀已久想要殺掉了
三、費盡心機 [ fèi jìn xīn jī ]

【解釋】:心機:計謀。挖空心思,想盡辦法。
【出自】:宋·朱熹《朱文公文集·與楊子直書》:「而近年一種議論,乃欲周旋於二者之間,問互委曲,費盡心機。」
【譯文】:而且近幾年有一種議論,就要周旋在二者之間,問互彎曲,挖空心思,想盡辦法。
四、口是心非 [ kǒu shì xīn fēi ]

【解釋】:嘴裡說得很好,心裡想的卻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出自】:漢·桓譚《新論·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雖寸斷支解,而道猶不出也。」
【譯文】:如果不是他的人,口是心非的人,雖然寸斷肢解,而道路還不出來了
五、口不應心 [ kǒu bù yìng xīn ]

【解釋】:應:符合。心口不一致。
【出自】: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八:「官人,你昨夜恁般說了,卻又口不應心,做下那事!」

F. 求形容繁華假象的貶義詞 成語

鏡花水月

G. 混亂 的 同義詞 和 反義詞 混亂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

同義詞:紊亂
混淆
反義詞:有序
混亂是中義詞,也可以是貶義詞;如「這場戰爭很混亂」的「混亂」屬於中義詞;再如「他的房間混亂極了」的「混亂」屬於貶義詞。一般用於中義詞多些。

H. 形容貶義的成語

【狼心狗行】:láng xīn gǒu xíng,心腸似狼,行為如狗。比喻貪婪兇狠,卑鄙無恥。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壞人。

I. 形容事物變化大多含貶義說明事情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的成語

面目全非 [miàn mù quán fēi]
[釋義] 模樣變得與原先完全不同。形容變化極大(多含貶義)。專清蒲松齡《屬聊齋志異·陸判》:「舉首則面目全非。」
[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舉首則面目全非;又駭極。」
近義詞
面目一新 改頭換面 蓋頭換面 耳目一新 煥然一新
反義詞
面目一新 依然如故 本來面目 依然故我 一成不變 原封未動 渙然一新 耳目一新改頭換面

J. 形容人的貶義詞成語

不逞之徒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貶義)。因心懷不滿而鬧事搗亂的人。
互相標榜
標榜:吹噓,誇耀。互相稱頌,互相吹噓。多用貶義。
敬若神明
神明:泛指神,像敬重神一樣敬重對方。形容對某人或某物崇拜到了極點。多用作貶義。
赳赳武夫
赳赳:勇武矯健的樣子。武夫:武人,從軍之人。勇武矯健的軍人。後多含貶義,意指雖身強體壯,卻頭腦簡單的軍士。
莫測高深
高深的程度無法揣測。指處世的態度、或說話、文章的內容(多不用在正面,帶貶義)。
奇裝異服
比一般人衣著式樣特異的服裝(多含貶義)。
如見肺肝
就象看透肺肝一樣。比喻心裡想些什麼,人們看得清清楚楚(含貶義)。
搔頭弄姿
原指梳妝打扮。後形容女子賣弄姿色(含貶義)。
市井之徒
徒:人(含貶義)。舊指做買賣的人或街道上沒有受過教育的人。
堂而皇之
形容公然毫不隱諱地(多含貶義)。
唐哉皇哉
形容規模宏偉,氣勢盛大。也用於貶義,形容表面上庄嚴體面的樣子。
順風轉舵
隨著風向轉換舵位。比喻順著情勢改變態度(含貶義)。
頭面人物
指在社會上有較大名聲或勢力的人(多含貶義)。
完事大吉
指事情結束了,或東西完蛋了(多含貶義)。
魚龍曼衍
原指各種雜戲同時演出。後形容事物雜亂。也比喻變化很多(含貶義)。
庄嚴寶相
佛教稱庄嚴的佛像。比喻某種人的真面目(含貶義)。
自以為得計
得計:計謀得逞。自以為計謀很對很好了(含貶義)。
豬突豨勇
豨:野豬。指拚命向前沖,不怕死的人(含貶義)。
傳風搧火
猶煽風點火。比喻鼓動別人做某種事。多用於貶義。
大放厥辭
亦作「大放厥詞」。①謂寫出大量優美的辭章。②大發議論(今多含貶義)。
故紙堆
指大量的古舊書籍、資料。含貶義。比喻人埋首研讀古書,不知人情世故
掃地俱盡
謂徹底干凈,毫無存留。《漢書·魏豹田儋等傳贊》:「用於貶義。秦滅六國,而上古遺烈掃地俱盡矣。」《晉書·儒林傳序》:「惟懷逮愍,喪亂弘多,衣冠禮樂,掃地俱盡。」《隋書·高祖紀下》:「聖人遺訓,掃地俱盡,制禮作樂,今也其時。」
十里洋場
①舊時上海的租界區域因外國人較多,洋貨充斥,或稱十里洋場;後因以借指舊上海市區。多含貶義。②泛指繁榮的市場。
耍嘴皮子
指光說不做。也指賣弄口才(含貶義)。
白面儒冠
〖解釋〗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白面儒生
〖解釋〗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白面書郎
〖解釋〗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傳風扇火
〖解釋〗猶扇風點火。比喻鼓動別人做某種事。多用於貶義。
趨時奉勢
〖解釋〗迎合時尚,依附權勢。多用作貶義。同「趨時附勢」。
趨時附勢
〖解釋〗迎合時尚,依附權勢。多用作貶義。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