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帶動物
A. 帶動物名字的成語
1、鼠目寸光
鼠目寸光,shǔ mù cùn guāng,漢語成語,比喻目光短淺,缺乏遠見。出自《桂林版霜·完忠》。
2、貓鼠同權處
貓鼠同處,讀音māo shǔ tóng chǔ,漢語成語,比喻官吏失職,包庇下屬干壞事。也比喻上下狼狽為奸。出自《新唐書·五行志一》。
3、獐頭鼠目
獐頭鼠目是一個成語。腦袋像獐子那樣又小又尖,眼睛像老鼠那樣又小又圓。形容人相貌醜陋,神情狡猾。陸游《夢入禪林有老宿方升座》詩:「塵埃車馬何憧憧,獐頭鼠目厭妄庸;樂哉夢見德人容,巍巍堂堂人中龍。」 近代又生新義,多形容人形容枯槁,素質低下,生性猥瑣,愛做苟且之事。
4、牛之一毛
牛之一毛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niú zhī yī máo,是指牛身上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魏略》:「臣知言出必死,而臣自比於牛之一毛,生既無益,死亦何損?」
5、如虎得翼
如虎得翼是一個成語,讀音是rú hǔ dé yì,意思是好像老虎長出翅膀。比喻強而有力者又增添新的生力軍,形勢更勝。
B. 帶有動物名稱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鼠】鼠目寸光、鼠肚雞腸、鼠竊狗盜、投鼠忌器、抱頭鼠竄、獐頭鼠目、膽小如鼠
【牛】牛鬼蛇神、牛刀小試、牛鼎烹雞、汗牛充棟、對牛彈琴、九牛一毛、氣壯如牛、牛毛細雨、泥牛入海
【虎】虎視眈眈、虎口餘生、虎頭虎腦、虎背熊腰、虎頭蛇尾、虎落平陽、虎穴龍潭、放虎歸山、談虎色變、如虎添翼、騎虎難下、為虎作倀、與虎謀皮、藏龍卧虎、狐假虎威、羊入虎口、狼吞虎咽、龍行虎步、龍吟虎嘯、龍爭虎鬥、龍盤虎踞、龍騰虎躍、生龍活虎、降龍伏虎
【兔】兔死狐悲、兔死狗烹、狡兔三窟、鳥飛兔走、守株待兔
【龍】龍騰虎躍、龍飛鳳舞、龍馬精神、龍鳳呈祥、畫龍點睛、來龍去脈、攀龍附鳳、群龍無首、望子成龍、車水馬龍、人中之龍、葉公好龍、降龍伏虎、老態龍鍾、筆走龍蛇、龍潭虎穴
【蛇】蛇蠍心腸、畫蛇添足、驚蛇入草、龍蛇混雜、杯弓蛇影、牛鬼蛇神、打草驚蛇、虛與委蛇、筆走龍蛇、春蚓秋蛇
【馬】馬到成功、馬不停蹄、馬革裹屍、一馬當先、老馬識途、汗馬功勞、萬馬齊喑、一馬平川、天馬行空、快馬加鞭、走馬看花、信馬由韁、蛛絲馬跡、兵荒馬亂、萬馬奔騰、犬馬之勞、單槍匹馬、招兵買馬、人仰馬翻、人困馬乏、鞍前馬後、人強馬壯、猴年馬月、青梅竹馬、心猿意馬、懸崖勒馬、千軍萬馬、香車寶馬、指鹿為馬、害群之馬、厲兵秣馬、塞翁馬盲人瞎馬、脫僵之馬、金戈鐵馬
【羊】羊質虎皮、羊腸小道、羊入虎口、亡羊補牢、虎入羊群、順手牽羊
【猴】猴年馬月、沐猴而冠、尖嘴猴腮、殺雞嚇猴、殺雞儆猴
【雞】雞毛蒜皮、雞鳴狗盜、雞飛蛋打、雞犬不寧、雞犬不留、雞犬升天、聞雞起舞、殺雞嚇猴、殺雞取卵、偷雞摸狗、鶴立雞群、小肚雞腸、鼠肚雞腸、呆若木雞
【狗】狗急跳牆、狗尾續貂、狗仗人勢、狗血噴頭、犬馬之勞、豬狗不如、兔死狗烹、鼠竊狗盜、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狐群狗黨、偷雞摸狗、畫虎類狗、雞犬不驚、雞零狗碎
【豬】豬突豨勇、豬狗不如、殺豬宰羊、封豕長蛇、鳳頭豬肚、蠢笨如豬
【鳥】鳥盡弓藏、笨鳥先飛、如鳥獸散、小鳥依人、驚弓之鳥、飛禽走獸、鳳毛麟角、鴉雀無聲、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鶴立雞群、鶴發童顏、風聲鶴唳、鶯歌燕舞、草長鶯飛、珍禽異獸、衣冠禽獸、燕語鶯聲、鵲巢鳩占、鸚鵡學舌、蜻蜓點水、歡呼雀躍、鴉雀無聲、鵬程萬里、一箭雙雕、風聲鶴唳、鶴發雞皮、鶴發童顏、鶴立雞群、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聲譽鵲起、飲鴆止渴、雁過拔毛、鳥槍換炮
【獸】困獸猶斗、如鳥獸散、人面獸心、飛禽走獸、珍禽異獸、衣冠禽獸、洪水猛獸、狼吞虎咽、貓鼠同眠、黔驢技窮、一丘之貉、管中窺豹、狼心狗肺、狼煙四起、狼子野心、狼狽不堪、狼狽為奸、豺狼成性、豺狼當道、引狼入室、鹿死誰手、中原逐鹿、象牙之塔、盲人摸象、聲名狼藉、杯盤狼藉、豺狼成性、狐疑不決、黔驢技窮、鵬程萬里
【魚蟲】金蠶脫殼、蠅頭微利、花飛蝶舞、螳臂擋車、魚躍鳥飛、如魚得水、獨占鰲頭、井底之蛙、瓮中捉鱉、蝦兵蟹將、鷸蚌相爭、沉魚落雁、飛蛾撲火、金蟬脫殼、積蚊成雷、蟾宮折掛、蠶食鯨吞、蜻蜓點水、螳臂擋車、蛛絲馬跡、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魚目混珠、蜂擁而至、蠱惑人心、物腐蟲生、漏網之魚、海市蜃樓、堤潰蟻穴、蠶食鯨吞
【含有兩個動物名稱的成語】鶴立雞群、雞鳴狗盜、鷸蚌相爭、蠶食鯨吞、蛛絲馬跡、龍爭虎鬥、龍馬精神、龍飛鳳舞、龍騰虎躍、龍驤虎步、龍潭虎穴、龍躍鳳鳴、車水馬龍、指鹿為馬、兔死狐悲、雞犬不寧、心猿意馬、狼吞虎咽
C. 帶動物的成語 越多越好
朔餼羊
掛羊頭,賣狗肉
虎入羊群
羚羊掛角
歧路亡羊
牽羊擔酒
驅羊攻虎
肉袒牽羊
如狼牧羊
十羊九牧
使羊將狼
順手牽羊
素絲羔羊
替罪羊
屠所牛羊
亡羊補牢
亡羊得牛
問羊知馬
羊腸鳥道
羊腸小道
羊狠狼貪
羊毛出在羊身上
羊入虎群
羊質虎皮
以羊易牛
爭雞東兔西烏
動如脫兔
龜毛兔角
狐死兔泣
狐兔之悲
見兔放鷹
見兔顧犬
狡兔三窟
驚猿脫兔
靜如處女,動如脫兔
犬兔俱斃
守如處女,出如脫兔
守株待兔
兔起鳧舉
兔起鶻落
兔絲燕麥
兔死狗烹
兔死狐悲
兔走烏飛
烏飛兔走
D. 帶動物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帶動物的四字成語有:虎頭虎腦,千軍萬馬 ,亡羊補牢 ,鶴立雞群,畫龍點睛。
1,虎頭虎腦:
【讀音】:hǔ tóu hǔ nǎo
【釋義】:形容壯健憨厚的樣子(多指兒童)。
【造句】:這個小男孩長得虎頭虎腦,非常可愛。
2,千軍萬馬
【讀音】:qiān jūn wàn mǎ
【釋義】:形容雄壯的隊伍或浩大的聲勢。
【出處】:南史·陳慶之傳》:「名軍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造句】:轟隆隆的海潮猶如千軍萬馬奔騰而來。
E. 帶動物成語的有哪些
虎背熊腰
虎踞龍盤
龍飛鳳舞
鼠目寸光
投鼠忌器
九牛一毛
殺雞儆猴
庖丁解牛
雞犬不寧
一丘之貉
狼狽為奸
蛇鼠一窩
賊眉鼠眼
尖嘴猴腮
畫蛇添足
狐假虎威
龍騰虎躍
……
F. 關於動物的成語
一、兩鼠斗穴 [ liǎng shǔ dòu xué ]
釋義:比喻敵對雙方在地勢險狹的地方相遇,只有勇往直前的才能獲勝。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斗於穴中,將勇者勝。」
譯文:這條路險阻狹長,(要去救援)就譬如兩只老鼠在洞里爭斗,勇猛的將領得勝。
二、牛頭馬面[ niú tóu mǎ miàn ]
釋義:迷信傳說閻王手下的兩個鬼卒,一個頭像牛,一個頭像馬。比喻各種陰險丑惡的人。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一:「釋迦是牛頭獄卒,祖師是馬面阿婆。」
譯文:釋迦是頭像牛的獄卒,祖師是頭像馬的阿婆。
三、龍蟠鳳逸 [ lóng pán fèng yì ]
釋義:如龍盤曲,如鳳深藏。比喻有才能而沒有人賞識。
出處:唐·李白《與韓刑州書》:「所以龍蟠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於君侯。」
譯文:所以屈而未伸的賢士,都想在您這兒獲得美名,奠定聲望。
四、虎背熊腰 [ hǔ bèi xióng yāo ]
釋義:形容人的身體魁梧強壯。
出處:元·無名氏《飛刀對箭》一折:「這廝倒是一條好漢……哦,是虎背熊腰。」
五、狗血噴頭[ gǒu xuè pēn tóu ]
釋義:形容罵得很兇。也說狗血淋頭。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六十四回:「一清早辰(晨),吃他罵的狗血噴了頭。」
G. 帶動物的成語急需100個!
1、【投鼠忌器】打老鼠怕傷了器具,比喻作事有所顧忌。
2、【抱頭鼠竄】形容狼狽逃避的情形。
3、【梧鼠技窮】比喻技能雖多,而不能專一。
4、【鼠牙雀角】比喻與人爭誦。
5、【鼠肝蟲臂】指極為低賤微小的東西。
6、【鼴鼠飲河】比喻小量,所取不多;或沒什麼了不起。
7、【獐頭鼠目】用以形容一個人的長相姦邪,如獐之頭、鼠之目。與「尖嘴猴腮」義近,但「尖嘴猴腮」僅形容面貌醜陋,而「獐頭鼠目」更強調其人之奸惡狡猾。
8、【九牛一毛】比喻價值極渺小輕微。
9、【九牛二虎】喻極大的力量。
10、【牛刀小試】形容有才能的人,略顯才能。
11、【牛耳之盟】古代歃血為盟。
12、【牛衣對泣】比喻貧賤夫婦生活困苦的情形。
13、【勢成騎虎】喻一個人做了某件事後,想罷手也來不及,有左右為難之意。
14、【騎虎難下】喻行事迫於大勢而不能中止。
15、【與虎謀皮】比喻不可能成功的事。
16、【暴虎馮河】赤手空拳的去打虎及不藉船隻的去渡河,喻空有勇氣的匹夫之勇。
17、【談虎色變】原意是指必須親身經歷才有真知;後引申為驚懼某事,談及此事就驚慌色變。
18、【調虎離山】騙人離開根據地,以期達到某種目的的計策。
19、【養虎貽患】喻縱容敵人或惡人,給自己帶來後患。
H. 帶動物的成語有哪些
帶動物的成語有:
一、鼠目寸光 [ shǔ mù cùn guāng ]
1.【解釋】:形容目光短淺,沒有遠見。
2.【示例】:我們從小就應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科學知識,決不做鼠目寸光的庸人。
3.【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二、牛刀小試 [ niú dāo xiǎo shì ]
1.【解釋】:牛刀:宰牛的刀;小試:稍微用一下,初顯身手。比喻有大本領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剛開始工作就表現出才。
2.【出自】:宋·蘇軾《送歐陽主簿赴官韋城》詩:「讀遍牙簽三萬軸,欲來小邑試牛刀。」
3.【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三、虎背熊腰 [ hǔ bèi xióng yāo ]
1.【解釋】:背寬厚如虎,腰粗壯如熊。形容人身體魁梧健壯。
2.【出自】:元·無名氏《飛刀對箭》:「這廝倒是一條好漢,狗背驢腰的,哦,是虎背熊腰。」
3.【示例】:一個面如重棗,一個臉似黃金,都是~,相貌非凡。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五回
四、兔起鳧舉 [ tù qǐ fú jǔ ]
1.【解釋】:鳧:野鴨。象兔敢奔跑,象野鴨急飛。比喻行動迅速。
2.【出自】:《呂氏春秋·論威》:「知其不可久處,則知所兔起鳧舉,死惛之地矣。」
3.【語法】:聯合式;作狀語;含褒義,用於書面語
五、馬不停蹄 [ mǎ bù tíng tí ]
1.【解釋】:比喻不停頓地向前走。
2.【出自】: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二折:「贏的他急難措手,打的他馬不停蹄。」
3.【示例】:~的走至天色大明,看看追兵已遠,方始勒住馬。 ◎清·吳趼人《痛史》第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