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的熟語
⑴ 成語及熟語
玲瓏剔透línglóngtītòu
[釋義] 玲瓏:靈巧精緻。剔透:明徹透亮。形容器物的奇巧;精緻;鮮明透亮。
[語出] 元·關漢卿《趙盼兒風月救風塵》:「那廝愛女娘的心;見的便似驢共狗;賣弄他玲瓏剔透。」
[正音] 剔;不能讀作「tì」。
[辨形] 玲;不能寫作「淋」。
[近義] 聰明伶俐 伶牙俐齒 小巧玲瓏
[反義] 呆頭呆腦 笨手笨腳 碩大無朋
[用法] 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例句] 憑祥;這是祖國南大門口的一座~的袖珍城市;也是祖國華麗裙邊上嵌的一顆寶珠。
[英譯] daintyandexquisite
⑵ 成語熟語匯總――成語,俗語,歇後語
明德惟馨;見賢思齊;德才兼備;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文武雙全;文質彬彬;有勇有謀;蒸蒸日上;日新月異;繁花似錦;飛黃騰達;扶搖直上;前程似錦;兢兢業業;克勤克儉;誨人不倦;桃李爭輝;鶴發童顏;繪聲繪色;五穀豐登;自給自足;豐衣足食;炯炯有神;鐵面無私;盡忠職守;玉樹臨風;虛懷若谷;叢山峻嶺;翻山越嶺;曲徑通幽;柳暗花明;花紅柳綠;花團錦簇;政通人和;安居樂業;人來人往;李代桃僵;眾口鑠金;以史為鑒;程門立雪;聞雞起舞;知己知彼;紙上談兵;速戰速決;以逸待勞;金蟬脫殼;暗度陳倉;將計就計;平平安安;平步青雲;百戰百勝;循規蹈矩;故步自封;墨守成規;堅韌不拔;厚德載物;厚積薄發;美輪美奐;五光十色;字正腔圓;牢不可破;恪盡職守;奉公守法;廉潔奉公;勤勤懇懇;鳥語花香;百發百中;戒驕戒躁;枕戈待旦;厲兵秣馬;善解人意;順心順意;投桃報李;鋼筋鐵骨;雨後春筍;春意盎然;草長鶯飛;含苞待放;百花齊放;一諾千金;一言九鼎;言而有信;舉手投足;不卑不亢;胸有成竹;泰然自若;穩如泰山;一視同仁;齊心協力;同心同德;足智多謀;出類拔萃;觸類旁通;博古通今;炎炎夏日;汗牛充棟;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博大精深;慧眼識珠;不拘一格;別具匠心;白頭偕老;比翼雙飛;卓爾不群;神通廣大;聰明伶俐;一心一意;五湖四海;技高一籌;可親可敬;可喜可賀;文韜武略;博學多聞;博學多才;
⑶ 成語和熟語的區別
成語:人們長期以來慣用的、 形式簡潔而意思精闢的、 定型的片語或短句。漢語的成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
熟語:即俗語。其特點是通俗易懂,內涵豐富,帶有哲理性。
其作用是
發人深省;啟發思維;警示世人;激發鬥志;激發潛能。
俗語是口語型的,成語是書面語型的。這些語例,兼有俗語和成語的某些特點,看來俗語辭典、成語辭典都可以收錄,好在這俗語語句結構如果趨向整齊,就有可能轉化為成語;成語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轉化為俗語。俗語轉化為成語,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語轉化為俗語,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補充,往往轉化為歇後語。(參見下文歇後語)俗語與成語,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俗語有俗語的優點;成語有成語的長處。俗語使得描寫生動活潑,成語使得論述鏗鏘有力,都值得很好學習。
種情況並不算多。
⑷ 求幾個詞語、成語、熟語
1、在取笑別人之前不先想想自己也好不到哪去【烏鴉笑話豬黑】
2、惡言恥笑別人,而自己就是所恥笑的那類型的人【五十步笑百步】
3、因為崇拜的偶像不同而侮辱對方的偶像【道不同不相為謀】
⑸ 有關熟語和成語
其實這種問題樓主在網路中就能找到答案。
====================我是分割線==================
如芒在背
【發 音】 rú máng zài bèi
【釋 義】好像有芒刺扎在背上一樣。形容坐立不安(極度不安)。
【出 處】《漢書·霍光傳》:「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從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
【示 例】①我聽了這兩句話,不由~,坐立不安。
②見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二回
【近義詞】 如芒刺背
【反義詞】 高枕無憂
【語 法】動賓式;作謂語、狀語、定語;含貶義
【也 作】如芒刺背、芒刺在背
=====================我還是分割線=================
以上出自網路。
⑹ 成語熟語
高談闊論
①見地高超、范圍廣泛地談論。
②大發議論;漫無邊際地談論。含貶義。
洗心革面
釋義 清除舊思想,改變舊面貌。比喻徹底悔改
耳熟能詳
解 釋 指聽得爛熟,可以詳盡復述出來。
水泄不通
連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擁擠或包圍得非常嚴密
咫尺天涯
比喻距離雖近,但很難相見,象是遠在天邊一樣。
觸目驚心
看見某種嚴重情況而內心震驚。形容事態嚴重,引起轟動。
也寫作怵目驚心
有過之無不及
相比之下,只有超過而沒有趕不上的
口惠而實不至
只在口頭上答應給別人好處,而實際的利益卻得不到別人身上
⑺ 成語、熟語釋義
石破天驚
【翻譯】來:原形自容箜篌的聲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難以形容的奇境。後多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也形容聲音大得驚人。
冬溫夏清
【釋義】冬天使父母溫暖,夏天使父母涼爽。本指人子孝道。現亦泛稱冬暖夏涼。
大快人心
變本加厲
【解釋】:快:痛快。指壞人壞事受到懲罰或打擊,使大家非常痛快。
釋
義
本:本來,原先;加:更加;厲:猛烈。指比原來更加發展。現指事情的狀況變得比本來更加嚴重。
方興未已
【解釋】方:正在;興:起始,興起;未:沒有;已:停止,完結。事物正在發展,還沒有停止。多形容形勢或事物正在蓬勃發展。
大放厥詞
【解
釋】厥:其,他的;詞:文辭,言辭,或作「辭」。原指鋪張詞藻或暢所欲言。現用來指大發議論(今多含貶義)。
【釋
義】絕:斷;縷:細線。也作『不絕如線』。只有一根細線連系著。差一點就要斷了。多形容局面危急或聲音、氣息等低沉微弱、時斷時續。
也比喻技藝等瀕臨失傳。現在也形容聲音細微而連綿不斷。易混為「代代相傳,從不間斷」。
見微知著
【解
釋】微:微小(隱約);著:明顯;知:知道。見到一點苗頭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向與問題的實質,或從細小的事物中發現問題。
⑻ 熟語匯總――成語,俗語,歇後語
熟語匯總――成語,俗語,歇後語1
成語篇
日常生活中極容易用錯的成語知識
高考試題中曾考過的「萬人空巷」「首當其沖」「炙手可熱」「莘莘學子」「差強人意」等成語,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用錯的成語。對成語的使用,由於很多時候人們已習非成是,這就給正確判斷帶來相當大的難度。下面梳理出在日常生活中極容易用錯的成語40例,供大家復習。同時,大家中依此思路,注意這類成語的用法,以不斷強化積累。
1 曾幾何時:表示「過去沒有多久」。常誤用為「曾經」「不知何時」。
2 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飾詞語。「學」為名詞,常誤作動詞。
3 不可理喻:指「無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誤用為「不可思議」。
4 不以為然:指「不認為是正確的」。常誤用為「不以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無所謂」。
5 守株待兔:貶義詞,指「不主動努力,心存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常誤來形容公安幹警的機智。
6 耳提面命:褒義詞,形容師長殷切教導。常誤用為貶義詞。
7 不忍卒讀:「不忍心讀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誤用為形容文章寫得不好。
8 鼎力相助;敬詞,指對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常誤用為表示自己對他人的幫助。
9 蹉跎歲月:指虛度光陰。常誤用來形容「歲月艱難、艱苦」。
10 名噪一時:指在當時很有名聲。常誤用為貶義詞。
11 始作俑者:指某種壞風氣的創始者。常誤用為貶指。
12 不勝其煩:貶義詞,指不能忍受其煩瑣。常誤用為「不厭其煩」。
13 腦無城府:指為人坦率,褒義詞。常誤用來形容「貶義詞」,貶義詞。
14 身無長物:指人貧困。常誤用來形容沒有特長。
15 目無全牛:指人的技藝高超,得心應手,易誤作缺乏整體觀念。
16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製作技藝高超,常誤用為形容自然景觀。相類似的還有「巧奪天工」。
17 求全責備:指對人苛求完善,後面不能帶賓語,與此類似的還有「漠不關心」。
18 充耳不聞: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願聽取別人的意見。易誤用為形容人專心,沒有聽到。
19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誤用為形容田園生活。
20 卓爾不群:形容非常優秀,超出常人。易誤用為形容人的性格。
21 出神入化:形容技藝高超。易誤用為形容聽得出神。
22 登堂入室:比喻學問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更高的水平。易誤用為「進入」。
23 如坐春風: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與「景物」無關。
24 對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審問。易誤解為「爭論,明辨是非」。
25 相敬如賓:特指夫妻相敬相愛。另有「舉案齊眉」。
26 走馬觀花:比喻粗略地觀察事物,強調過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後者指印象不深刻,強調結果。
27 師心自用:形容固執已見,自以為是。易誤用為「善於學習借鑒,為我所用」。
28 安土重遷:安居故土,不願隨便遷往別處。易理解相反。
29 罪不容誅:形容罪大惡極,與「死有餘辜」同義。易誤解為罪行還沒有達到被殺的程度。
30 屢試不爽:屢次試驗都沒有差錯。易誤解為「沒有成功」。
31 無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於壞事)。與此相類似的還有「無所不為」。
32 安之若泰: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難或遭受挫折時能泰然處之,跟平常一樣。與此類似的還有「泰然自若」。
33 侃侃而談:形容說話理直氣壯,從容不迫。易和「娓娓而談(形容談論不倦或說話動聽)相混。
34 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易誤指吞吞吐吐。
35 首鼠兩端:形容遲遲疑不決或動搖不定。易誤解為行為前後不一致。
36 處心積慮:千方百計盤算,貶義詞。常誤解為「殫精竭慮「(用心精力,費盡心力)。
37 側目而視:形容畏懼而又憤恨,易誤解為尊敬。
38 望塵莫及:比喻遠遠落後。易和「鞭長莫及」(指力量達不到)混用。
39 改弦更張: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方針、政策。易和「改弦易轍(比喻改變方向或做法)混用。
40 不知所雲:不知說的是什麼,指語言紊亂或空洞,它指的是說話人。易誤解為「聽者沒有理解」。
易混淆的成語
1、不三不四:在形容人時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倫不類:在形容人時多指人的著裝不得體。
2、魚目混珠:比喻拿假的東西冒充真的東西。
魚龍混雜:比喻壞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3、洋洋大觀:形容事物繁多、豐富多彩。
洋洋灑灑:形容文章或談話內容豐富、連續不斷。
4、春風化雨:適宜於草木生長的風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滿城風雨:非指自然界的風雨,而是比喻消息一經傳出,到處議論紛紛。
5、蹉跎歲月:虛度光陰與歲月。
崢嶸歲月:不平凡的歲月。
6、侃侃而談:形容說話理直氣壯,從容不迫。褒義。
振振有詞: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說個不休。貶義。
7、學富五車:形容人讀書多,學問大。
汗牛充棟:形容書籍多,不能形容人。
8、不動聲色:不說話,不流露感情。形容態度鎮定。
無動於衷:心裡一點也不受感動,一點也不動心。
9、望其項背: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多用於否定式)
望塵莫及:比喻遠遠落後,趕不上。
10、息息相關:比喻關系密切。
休戚相關:比喻關系密切,利害相同。
11、揚湯止沸:比喻辦法不徹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釜底抽薪: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12、一發而不可收:一旦開始便不能停止。
一發而不可收拾:事情糟糕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近義成語辨析
1 聳人聽聞 駭人聽聞:前者指「故意誇大或捏造事實使者震驚」,後者則指「事件本身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害怕」。
2 如虎添翼 為虎添翼:前者指「使強的更強」,一般用於人或組織,帶褒義。後者比喻「給惡人做幫凶,助長惡人的勢力」,帶貶義。
3 養癰遺患 養虎遺患:二者都可以比喻「姑息壞人而使自己受害」,但前者還可以指人的錯誤或錯誤思想等。
4 無所不能 無所不為:前者是褒義詞,指「什麼事情都會做」;後者是貶義詞,形容「什麼壞事都幹得出」。
5 無微不至 無所不至:前者是褒義詞,指「待人細致周到,體貼入微」;後者是貶義詞,形容「做事無法無天」。
6 迫不及待 刻不容緩:二者都形容「緊迫、不能等待」。但前者用來形容心情十分迫切,而後者則形容事情緊迫,必須立即去做。
7 因勢利導 順水推舟:二者都有「順應趨勢辦事」之意。但前者用於褒義,偏重於「加以引導,使其走上正路」;後者為中性或貶義詞,偏重於「靈活改變原來的主張」。
8 披肝瀝膽 肝膽相照:二者都有「坦誠」意。但前者用於表示個人對集體、對祖國、對黨、對人民忠誠,後者用於表示同志、朋友之間或組織之間的真心相見、坦誠相處。
9 貌合神離 同床異夢:二者都表示「表面關系不錯,實際有兩條心」之意。但前者可用於表示人或事物,用於人時偏重於「離心離德」;後者僅用於人,偏重於「各有打算」。
10 另眼相看 刮目相看:二者都有「特別看待:之意。但前者是作橫向比較,表示看待某個人不同於一般;後者是縱向比較,表示去掉老印象,用新眼光看待。
11 望梅止渴 畫餅充飢:二者都指「用空想安慰自己」;但前者表示雖有空想但無行動,後者表示雖有行動但不能解決問題。
12 色厲內茬 外強中干:二者都指「外表強大而實質空虛」;但前者用於書面語,指精神狀態。後者常用於口語,指力量。
13 濫竽充數 魚目混珠:二者都有「以假充真」之意。但前者還可以表示以次充好,用於人或物,也可表自謙。後者一般用於物,不表自謙。
14 川流不息 絡繹不絕:二者都可以表示「行人、車馬、船隻來往頻繁」。但前者表示往同一方向,後者能表示往不同的方向。
15 渙然冰釋 煙消雲散 化為烏有 化為泡影:四個成語都表示「消失」,但它們適用的對象不同,依次為「嫌隙或誤會」、「事情或情緒」、「具體事物或念頭」、「希望與打算以及諾言」等。
16 視而不見 熟視無睹:兩詞均指「看見就像沒有看到一樣」。但前者偏重於「不注意,不用心,看見就像沒有看見,或裝作沒看見」;後者偏重於「漫不經心,不重視」,並有「經常看見」之意,程度較深。
17 參差不齊 良莠不齊:二者都指「不整齊」。用於人,前者指水平不一,後者指好人壞人本質有別。用於物,前者指高低長短不一,後者指好事壞事混在一起。
18 不脛而走 不翼而飛:二者都有可指「不經推廣宣傳就迅速傳播」,後者還可能指東西突然無故丟失。
19 步履維艱 寸步難行:二者都有可指「行走十分困難」。便前者一般只用於有病的人或老年人,而後者還可以比喻處境困難。
20 飽經滄桑 飽經風霜:二者都可指閱歷深。但前者側重於「經歷許多世事變化」,後者側重於「經歷長期艱難困苦生活的磨煉」。
21 耳聞目睹 耳濡目染:二者都有「耳聽眼看」的意思。但前者強調親自看到親自聽到,突出其真實性。後者則強調經常看到聽到並不知不覺地受到深刻的影響。
22 背道而馳 南轅北轍:二者都有「彼此相反」之意。但前者指彼此方向不同,目的相反;後者指人的行為和目的相反。
23 不堪設想 不可思議:二者都有「不能想像」之意。但前者適用於嚴重的、不良的後果,後者一般適用於奇妙深奧的或不可理解的事情、道理。
24 信口雌黃 信口開河:二者都指隨口亂說。但前者語意較重,指妄加評論、誣蔑和捏造事實;後者語意較輕,指說話不假思索或漫無邊際。
25 大海撈針 海底撈月:二者都指白花力氣。但前者比喻目的雖很難達到但仍有達到的可能性;後者指目的完全達不到,只是白費力氣。
⑼ 熟語與成語有什麼區別
熟語與成語的區別:指代不同、出處不同、側重點不同
一、指代不同
1、熟語:固定的片語,只能整個應用,不能隨意變動其中成分,並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構詞法來分析。
2、成語:古代漢語詞彙中特有的一種長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語,來自於古代經典或著作、歷史故事和人們的口頭故事。
二、出處不同
1、熟語:葉聖陶 《未厭集·夜》:「孩子於尚未解悟姓的意義的時候,自己的姓往往被教練成口頭的熟語,同叫爹爹媽媽一樣的習慣。」
2、成語:魯迅《墳·我之節烈觀》:「不節烈( 中國稱不守節作『失節』,不烈卻並無成語,所以只能合稱他『不節烈』)的女子如何害了國家?」
三、側重點不同
1、熟語:指使用時一般不能任意改變其形式(包括慣用語、成語、諺語、格言、歇後語)。
2、成語:指往往隱含於字面意義之中,不是其構成成分意義的簡單相加。
⑽ 成語,熟語問題
成語的精髓是它的比喻義而非字面意義,知道了這個道理,在學成語時才會專不去在字面意義上糾纏屬。
你引的辭典上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以及「兔死狐悲」的解釋,是沒有問題的,都是比喻義。遺憾的是少了字面的解釋,少了過渡。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比喻被動應付,對問題不作根本徹底的解決。頭腳疼痛這種現象,根子很可能在身體的更關鍵部位而不在發病的頭和腳。就像一個地區治安混亂,其根子很可能不在賊多上,而在更關鍵的地方,一味打賊倒不是徹底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兔死狐悲——說這里的兔和狐是同類,是說它們都是獸中的弱小者這一類。一說同類就只想它的動物性分類,是很狹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