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洛陽紙貴
1. 哪一個成語故事發生在北宋 A. 洛陽紙貴 B. 程門立雪 C. 邯鄲學步 D. 黃粱一夢
哪一個成語故事發生在北宋? A. 洛陽紙貴B. 程門立雪C. 邯鄲學步 D. 黃粱一夢——答案:B。
程門立雪
【拼音】: chéng mén lì xuě
【解釋】: 舊指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出處】: 《宋史·道學傳二·楊時》:「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舉例造句】:程門立雪的故事提醒我們要尊師重教。
【拼音代碼】: cmlx
【近義詞】: 尊師重教、程門度雪
【用法】: 作賓語、定語;比喻尊師重教
【英文】: reverence for a teacher
【故事】: 北宋時期著名哲學家楊時,淡薄名利,放棄做官的機會,拜著名的理學大師程顥與程頤兄弟為師學習理學,學成後回南方講學。程顥病故後,楊時去拜訪程頤,見程頤正在休息,便恭恭敬敬站在院外的雪地里等恩師的醒來。
2. 洛陽紙貴成語故事主角是誰
因大家爭相傳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賦》洛陽紙貴:「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內傳寫,風行容一時,中國古代成語,以至一時供不應求,原指西晉都城洛陽之紙。出自《晉書·左思傳》,貨缺而貴,洛陽為之紙貴。後喻作品為世所重,流傳甚廣
3. 洛陽紙貴的成語故事二十字
洛陽紙貴
[luò
yáng
zhǐ
guì]
生詞本
基本釋義
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褒義
出
處
《晉回書·左思答傳》:「(左思造《三都賦》成)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例
句
《孽海花》第二回:「非不~,名震一時,總嫌帶著江湖氣。」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有口皆碑
二十字成語故事可查看出處。
4. 洛陽紙貴 成語故事大全視頻 四字成語
洛陽紙貴,我國古代成語,原指洛陽之紙,一時求多於供,貨缺而貴。後喻作品為世所重,風行一時,流傳甚廣,常用此語。
5. 洛陽紙貴這個成語故事什麼意思
洛陽紙貴
[拼音]
luò yáng zhǐ guì
[釋義]
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出處]
《晉書·左思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例句]
這系列的武俠小說印行後,一時洛陽紙貴,許多人爭相閱讀。
6. 急求 請君入瓮和洛陽紙貴 這兩個成語故事的文字劇本,謝了!!!!
請君入瓮 qǐngjūnrùwèng
武則天命令來俊臣審問周興,周興還不知道。來俊臣假意問周興:『犯人不肯認罪怎麼辦?』周興說:『拿個大瓮,周圍用炭火烤,把犯人裝進去,什麼事他會不承認呢?』來俊臣叫人搬來一個大瓮,四面加火,對周興說:『奉令審問老兄,請老兄入瓮!』周興嚇得連忙磕頭認罪(見於《資治通鑒·唐紀》二十)。比喻拿某人整治別人的法子來整治他自己。洛陽紙貴 【拼音】:luò yáng zhǐ guì
【解釋】: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出處】:《晉書·左思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示例】:人說「~」,誰知今日鬧到「長安扇貴」。此時畫的手也酸了,眼也花了。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七回
【近義詞】:有口皆碑、交口稱譽、有目共賞
【反義詞】:
【語法】:作賓語、定語、補語;指作品好
【英文】:overwhelming popularity of a new book (causing shortage of printing paper)
【成語故事】:西晉文學家左思勤奮好學,他的文章以辭藻華麗而出名。他寫《齊都賦》時就小有名氣,作為「著作郎」,花費十年時間寫成《三都賦》。當時著名學者皇甫謐及張載、衛王灌、張華等為之批註作序,一時洛陽抄寫該書成為時尚造成紙價上漲
7. 洛陽紙貴的成語故事
在西晉太康年間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學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首《三都賦》在京城洛陽廣為流傳。
然而,左思寫成《三都賦》卻是歷經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視的;沒有伯樂識才,也許這篇《三都賦》便成為一堆廢紙,不得流傳。
在左思小時候,他父親就一直看不起他。父親左雍從一個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見兒子身材矮小,貌不驚人,說話結巴,倒顯出一副痴痴獃獃的樣子,常常對外人說後悔生了這個兒子。他父親請人教他書法、彈琴,成績都不太好。及至左思成年,左雍還對朋友們說:「左思雖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識和道理,還不如我小時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這種鄙視,開始發憤學習。當他讀過東漢班固寫的《兩都賦》和張衡寫的《西京賦》,雖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氣魄,華麗的文辭,寫出了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的京城氣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虛而不實、大而無當的弊病。從此,他決心依據事實和歷史的發展,寫一篇《三都賦》,把三國時魏都鄴城、蜀都成都、吳都南京寫入賦中。
為寫《三都賦》,使得筆筆有著落有根據,左思開始收集大量的歷史、地理、物產、風俗人情的資料,大量的書、資料、堆滿了屋子。收集好後,他閉門謝客,開始苦寫。他在一個書紙鋪天蓋地的屋子裡晝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個滿意的句子。經過十年,這篇凝結著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賦》終於寫成了!
可是,當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給別人看時,他卻受到了譏諷。當時一位著名文學家陸機也曾起過寫《三都賦》的念頭,他聽說名不見經傳的左思寫《三都賦》,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過班固、張衡,太自不量力了!」他還給弟弟陸雲寫信說:「京城裡有位狂妄的傢伙寫《三都賦》,我看他寫成的東西只配給我用來蓋酒壇子!」
左思的《三都賦》在文學界品評時,那些文人們一見作者是位無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細看,搖頭擺手,把一篇《三都賦》說得一無是處。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沒,找到了著名文學家張華。
張華先是逐句閱讀了《三都賦》,然後細問了左思的創作動機和經過,當他再回頭來體察句子中的含義和韻味時,不由得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動了。他越讀越愛,到後來竟不忍釋手了。他稱贊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氣不重文章,他們的話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謐先生很有名氣,而且為人正直,讓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薦給世人!」
皇甫謐看過《三都賦》以後也是感慨萬千,他對文章予以高度評價,並且欣然提筆為這篇文章寫了序言。他還請來著作郎張載為《三都賦》中的魏都賦做注,請朱中書郎劉逵為蜀都賦和吳都賦做注。劉逵在說明中說道:「世人常常重視古代的東西,而輕視新事物、新成就,這就是《三都賦》開始不傳於世人原因啊!」[2]
在名人作序推薦下,《三都賦》很快風靡了京都,懂得文學之人無一不對它稱贊不已。甚至以前譏笑左思之人--陸機聽說後,也細細閱讀一番,他點頭稱是,連聲說;「寫得太好了,真想不到。」他斷定若自己再寫《三都賦》決不會超過左思,便停筆不寫了。
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將它貶得一錢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時。這其中當然有鑒別力高低的區別,可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人們是否重視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識英才的問題。
8. 洛陽紙貴,這個成語故事寫是誰。
你好洛陽紙貴,
這個成語故事寫的是
左思
9. ()()紙貴的成語故事
洛陽紙貴
luòyángzhǐguì
[釋義] 因為搶著抄寫左思的《三都賦》;以致洛陽的紙價高起來了。形容寫文章、著作廣泛流傳;風行一時。
[語出] 《晉書·左思傳》:「(左思造《三都賦》成)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正音] 洛;不能讀作「ɡè」。
[辨形] 洛;不能寫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