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內容與啟示
脫穎而出
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戰國時,秦國攻打趙國。趙國平原君奉命到楚國求助,毛遂請求跟著去。平原君說:「有本事的人,在人群中,就如錐子放在布袋中,尖兒立刻露出來。你在我家已有三年,但我未聽說過你的名字。看來你沒有什麼能耐,還是不要去了。」毛遂說:「若我真的能如錐子,放在布袋裏,就會連錐子上面的環也露出,豈止只露出尖兒!」後來毛遂就跟著去,並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貳』 一個成語故事的啟示
囫圇吞棗
有個人曾經對人們說:「吃一點梨,對人的牙齒有好處,但是吃多了,會傷脾的;棗呢,正好與之相反,雖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會對牙齒有害。」
聽的人中一個人聽了,想了想,說:「吃梨時,只嚼不咽,還會傷脾嗎?吃棗時,我不嚼,一口吞下去,這不就可以保護牙齒了嗎?」
另一個年輕人聽他這么一說,就想開個玩笑:「你這不是囫圇吞下棗嗎?」
周圍在場的人都笑了。
讀後:我們學習知識時不能囫圇吞棗,首先把要學的知識理解清楚,然後再認真去掌握它。如果學知識只是籠統地學,就不會學到真正的知識。
『叄』 給人啟示的成語故事
亡羊補牢、賊去關門、來者可追、見兔顧犬、迷途知返
一、亡羊補牢 [ wáng yáng bǔ láo ]
【解釋】: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出自】:《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翻譯】:看到兔子,再回頭狗,還不算太晚了;羊逃跑而修補,還不算遲的。
二、賊去關門 [ zéi qù guān mén ]
【解釋】:賊偷了東西走後才雲關門。比喻事故發生之後才採取防範措施。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二回:這里賊去關門,眾人更加小心,不敢睡覺。
三、來者可追 [ lái zhě kě zhuī ]
【解釋】:可追:可以補救。過去的事已無法挽回,但是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趕上。
【出自】:《論語·微子》:「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翻譯】:過去的不能挽回彌補,來的人還可以追蹤。
四、見兔顧犬 [ jiàn tù gù quǎn ]
【解釋】:顧:回頭看。看到了兔子,再回頭叫喚獵狗去追捕。比喻動作雖稍遲,但趕緊想辦法,還來得及。
【出自】:西漢.劉向《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
【翻譯】:看到兔子,再回頭狗,還不算太晚了。
五、迷途知返 [ mí tú zhī fǎn ]
【解釋】:迷途:迷失道路;返:回來。迷了路知道回來。比喻發覺自己犯了錯誤,知道改正。
【出自】:《三國志·魏志·袁術傳》:「以身試禍,豈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翻譯】:以身試禍,難道不令人痛心嗎!如果迷惑而不知返回,還可以避免。
『肆』 成語故事的啟示和道理
人的認知是從外界模仿來的,以能夠更快完成文明的傳承和更快的融入社會,
成語故事好似很好的媒介
『伍』 四字成語故事加啟示20字左右
1、長風破浪
啟示解釋:比喻志向遠大,不怕困難,奮勇前進。
例子出處:南朝宋國著名將領宗愨從小就有雄心壯志,喜歡舞槍弄劍,他的叔父宗炳問他的志向,他回答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後來他帶兵攻打林邑國,運用計謀取勝,被封為左衛將軍。
2、千呼萬喚
啟示解釋:形容再三催促。
例子出處:白居易用詩歌為民請命,得罪了當時的權貴。因此被貶到江州做司馬。他來到潯陽江邊與即將離別的朋友送行,風吹著蘆葦傳來陣陣凄涼。他們上船喝起了酒來,江面上傳來一陣琵琶聲。他們驅船靠近,千呼萬喚才見到那位猶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
3、栩栩如生
栩栩:活潑生動的樣子。指藝術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樣。
莊子寫出了這樣一個故事:「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夢見自己變成一隻美麗麗的蝴蝶,比真的蝴蝶還美,活靈活現,在空中翩翩起舞。
4、三顧茅廬
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劉備和關羽、張飛親自到卧龍岡拜見諸葛亮,前兩次都沒見到,第三次終於見到諸葛亮,誠心請諸葛亮出山
5、以一當十
當:相當。一個人抵擋十個人。形容軍隊英勇善戰。
公元506年,孫武率三萬精兵攻打楚國,消滅20多萬楚軍,創造一個以一當十的戰例.
『陸』 四字成語故事的啟示+解釋
成語詞條: 一葉障目 成語發音: yī yè zhàng mù 成語釋疑: 眼睛被一片樹葉擋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成語「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常用來比喻某人被眼前極其細微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整體和本質。這來源於古書「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兩耳塞豆,不聞雷霆」句。後人解釋此語時,以三國時期邯鄲淳寫的《笑林》最為有趣。他講「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笑話說,楚地住著個窮書生,想發歪門邪道之財。書生記得讀書時讀過螳螂捕蟬故事,那螳螂藏在樹葉後,一舉成功。於是他去找蔭蔽螳螂的樹葉。他真的發現一片螳螂藏於後的樹葉,連忙摘下來,卻不小心滑了手,那片樹葉掉在一堆落葉當中了。書生將所有樹葉裝進籮筐之中,帶回家一片片擋住自己眼睛做試驗,並問妻子:「你看得見我嗎?」開始時妻子如實回答看得見,但是這窮書生不厭其煩地拿一籮筐樹葉試驗,妻子突騙他道:「這片葉子蔭蔽住你了,我看不見了。」窮書生如獲至寶,認為這就是那片藏螳螂的神葉。他帶著那片樹葉,跑到集市上擋住眼睛便拿商販的貨品。當然,立即被商人將他抓住交官了。縣官一聽案情,早笑得前仰後合,覺得書生蠢鈍迂腐到幼稚可笑!罵他真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狠揍一頓,把他趕回家去。笑話畢竟是笑話,不過,以誇張的笑話比喻現實生活中某些人的類似舉措,諷刺不看整體,以偏蓋全卻非常合宜。
【掛一漏萬】掛:鉤取,這里指說到,提到;漏:遺漏。形容說得不全,遺漏很多。【屈一伸萬】伸:展開。能屈服於一人,才能凌駕於萬人之上。比喻心胸寬廣,能屈能伸。【一波萬波】比喻事情開端後的不斷發展變化。同「一波才動萬波隨」。【一本萬利】本錢小,利潤大。【一碧萬頃】形容青綠無際。【一本萬殊】本:根源;萬:許多;殊:不同。事物雖然千差萬別,其實本源同一。比喻事物萬變不離其宗。【一徹萬融】猶言一通百通。一個主要的弄通了,其他的自然也都會弄通。【一貫萬機】貫:貫穿。把一種道理貫穿於萬事萬物之中。【一舉萬里】比喻前程遠大。同「一舉千里」。【一切萬物】宇宙間所有的事物。【一日萬機】一天要處理成千上萬件公務。形容公務繁忙,每天要處理很多事情。【一日萬幾】形容帝王每天處理政事極為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