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捨身取義
很多啊比如:呆若木雞 老馬識途 三令五申 上下其手 不可救葯 我把故事找給你吧!
❷ 捨生取義的成語故事:捨生取義主人公是誰
主人公 :豫讓
【成語故事】
春秋時,晉國有個勇士名叫豫讓,投靠在智伯門下,很受重用。後來,智伯被趙襄子殺害。豫讓躲了起來,下決心要為智伯報仇。過了幾個月,豫讓裝扮成僕役混進趙府,伺機刺殺趙襄子。結果在茅廁里被發現,趙襄子見豫讓為主人報仇就放了他。豫讓說:「你雖然放了我,但我還會刺殺你的!」
豫讓回去後,剃去眉毛和鬍子,又吞食熱炭,把聲音弄嘶啞,以便從形象到聲音都不讓人認出來。朋友們對他說:「你如投靠趙襄子,得到他的信任後,再行刺他,不是更方便嗎?」豫讓回答說:「作為一個勇士,怎麼可以做這樣不仁不義的事呢!」
這一天,豫讓得知趙襄子外出辦事,他就預先埋伏在橋下,趙襄子來到橋邊,馬匹突然驚叫起來。趙襄子命人到處搜查,在橋下把豫讓抓了出來。趙襄子說:「你捨生取義,確實令人尊敬。但這次我不能饒恕你了!」豫讓說:「多謝趙公厚義,但我臨死前請求你能把外袍脫下來,讓我刺三劍,償我為主復仇的意願。我死而無怨了。」趙襄子見他這樣忠誠,大為感動,便脫下外袍。豫讓刺了外袍之後,自刎而亡。 豫讓甘願舍棄生命,也要完成道義的行為,便成了「捨生取義」的成語。
❸ 魚,我所欲也……捨生而取義者也。這段話是成語( )的出處
捨生取義 shě shēng qǔ yì
成語解釋 為了正義而犧牲生命。捨生:舍棄生命。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成語繁體 捨生取義
成語簡拼 ssqy
成語注音 ㄕㄜˇ ㄕㄥ ㄑㄩˇ ㄧˋ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褒義成語
成語用法 連動式;作主語、謂語、定語;含褒義
成語結構 連動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 舍,不能讀作「shè」。
成語辨形 生,不能寫作「身」。
成語辨析 ~與「殺身成仁」有別:~側重於形容為正義而死;「殺身成仁」側重於形容為忠誠而死。
近 義 詞 以身報國、捨身求法
反 義 詞 苟且偷生、貪生怕死
成語例子 捨生取義兮捐微軀,誰雲女婦兮夫弗如?(明 李昌祺《剪燈余話 鸞鸞傳》)
英語翻譯 prefer honour to life
日語翻譯 命をなげ舍てて正義のために盡くす
俄語翻譯 жертвовать жизнью во имя благородных идеалов
成語故事
春秋末期,大夫趙襄子殺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豫讓發誓捨身取義要殺趙襄子,他潛入趙襄子的宅內行刺未遂。趙襄子佩服他的義氣放了他。後來他把全身漆成癩子,吞下燒紅的炭使聲音變啞,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殺
❹ 搜孟子書故事捨身取義詞語含欲,兼字的四字詞語
捨身取義成語故事是很多成語愛好者都想知道的一個成語故事,今天生育網成語小組特意整理了"捨身取義成語故事",希望能給你學習,研究[捨身取義]這個成語起到一點幫助.
【拼音】shěshēnqǔyì
【成語故事】春秋末期,大夫趙襄子殺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豫讓發誓捨身取義要殺趙襄子,他潛入趙襄子的宅內行刺未遂。趙襄子佩服他的義氣放了他。後來他把全身漆成癩子,吞下燒紅的炭使聲音變啞,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殺。
【典故】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戰國·鄒·孟軻《孟子·告子上》
【釋義】舍:舍棄;身:生命;取:求取;義;正義。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用法】作主語、謂語、定語;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相近詞】捨生取義、殺身成仁
【反義詞】貪生怕死
【示例】我們為了革命事業要捨身取義。
看了捨身取義成語故事,你是否對【捨身取義】這個成語有了較好的認知,如果你對捨身取義的意思,捨身取義的故事,捨身取義的典故以及捨身取義的近義詞、反義詞等相關內容有疑問,歡迎你聯系我們生育網編輯部成語小組。
❺ 捨生取義的成語故事
捨生取義的成語故事
春秋末期,晉國有六大家族,分別是智氏、韓氏、趙氏、魏氏、范氏、中行氏。這六家你打我我打你,先是范氏、中行氏滅亡,再以後是韓、趙、魏滅了智氏,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晉陽之戰」。 如今單說這期間有一個刺客,雖然不是王侯公卿,也不是什麼推動歷史進程的大人物,幾千年來卻一直以捨生取義的精神為老百姓稱贊。那麼這位是誰呢?他就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悲情英雄——豫讓。 豫讓最初在范氏家族當門客。所謂門客,就是當時的大族世家養一些人,平時也不做什麼事,到了需要的時候,就要這些人出力賣命。門客分上中下三等,下等門客就是管飯,過年過節發點過節費什麼的。中等門客吃飯有魚肉,出門有車,待遇要好一些。至於上等門客,是要參與大事的,也就是心腹了。 豫讓在范氏那裡挺不招人待見的,當他是下等門客,一日三餐倒不愁,不過始終不見重用。豫讓不想這么碌碌無為一輩子,就跳槽到了中行氏的門下。中行氏對他還不錯,把他提到了中等門客,生活方面好多了,但是豫讓待了兩天還是不滿意,又走了,就到了智氏門下。 當時智氏是晉國最大的勢力,家主智伯慧眼識人,見到豫讓好生恭敬,直接提拔為上等門客,凡有大事都要找他商量,把個豫讓感動的,決心輔佐智伯干一番大事業。但是很不走運,當豫讓出外辦事的時候,智氏家族被韓、趙、魏三家聯手給滅了。 滅就滅了吧,反正春秋時期誰厲害誰就是老大,但是趙氏家主趙襄子辦了一件糊塗事,不但把智伯的頭顱懸掛在城頭示眾三日,還揚言要把這頭顱做成酒杯,用來喝酒賞月!這話傳到豫讓耳朵里,他想,智伯把自己當個人看,這個仇一定要替智伯報了! 再說趙襄子,那是春秋時期了不得的人物,有點像三國時期的曹操,也就是奸雄一個。他以少勝多滅了智氏,也擔心復仇,隨身總帶著一群侍衛,連吃飯睡覺都不離開。 這一天,趙襄子上廁所,到了廁所外面,隱隱看到裡面好像有人影。他這人疑心大,就讓侍衛進去看看是什麼人。侍衛們進去,很快帶出個臟兮兮的大漢來:「啟稟主公,這人是個清廁工。」趙襄子利目一掃,看見大漢袖筒里有反光,立即大喝一聲:「給我搜身!」 這一搜就在袖筒里搜出一把匕首。不用說,大漢就是豫讓了。他見事情敗露,知道很難活命了,就破口大罵趙襄子的殘暴。趙襄子聽了幾句就明白了:「你是智伯的門客豫讓啊,想不到智氏一族後人那麼多,卻沒有一個敢來的,反倒是你一個小小的門客有這般膽識!」停了停,他又說:「我敬你是一個義士,就不殺你了,你走吧。」 這話把豫讓說愣了。不殺我?哪有這種好事啊。不過看上去趙襄子不是開玩笑,於是他對趙襄子深施一禮,說:「感謝您的不殺之恩,不過這個仇我還是要報的。」說畢揚長而去。 趙襄子打的是什麼算盤呢? 他知道眼下雖然滅了智氏,可是韓氏、魏氏也不是省油的燈,需要時時提防,這就需要大量充實自己的人馬。他放了豫讓,是給侍衛以及所有部下看的:看見沒?我是多麼尊重講義氣的人吶,就連刺殺自己的人也能放過,你們也要對主公我講義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不過放歸放了,他可不敢拿自己的生命安全開玩笑,讓侍衛畫了豫讓的畫像,傳給大家看,讓他們都小心這個人。想了想還是不放心,乾脆派人監視起豫讓來,看看他每天都在做什麼。 這時候豫讓住在朋友青平家裡,趙襄子雖然沒抓自己,卻來了個全天候監視。就連上個廁所,都被人從外面偷窺。豫讓一想,這還怎麼報仇啊,看來只能使出非常手段了。某一天夜裡,豫讓離開朋友家,失蹤了。青平連忙去街上找,找了好幾天也沒找到。當時春秋時期的城可不大,青平直納悶,豫讓這是藏哪裡了? 其實,豫讓還在這個城裡,他知道要避開趙襄子的耳目很難,就穿了一件乞丐衣服,把生漆塗到臉上手上。生漆可是有毒的,沒多久皮膚就潰爛了,好好一個人變成了人見人厭的乞丐。 外貌改變了,可聲音變不了,豫讓裝乞丐乞討的時候,難免要說話。這一天,路上遇到朋友青平了。青平聽出了他的聲音,也不管豫讓身上有多臟,就去抓他的手。豫讓慌忙躲閃,可是沒躲開。這時青平就說了:「像你這樣的人,我知道勸也是白勸,可是也沒必要殘害自己的身體啊。你可以假裝歸順趙襄子,近身的時候突然殺掉他不就行了嗎?」 豫讓說:「那不行,我殺趙襄子是為了一個義字,如果假裝歸順再出手,那我就不是義了,對趙襄子就是欺騙。你不用多說了。」青平還是不肯撒手,豫讓甩脫他就跑了。 這時豫讓又想,自己的聲音既然能被朋友聽出來,那麼趙襄子的人也能聽出來,他就用了一招狠的,吞火炭!把燒得通紅還帶著火苗的木炭吞下去,那是什麼滋味?但豫讓堅持住了,他成功地毀掉了自己的嗓子,雖然能說話,但是徹底啞了。 這一番努力不是白費的。晉哀公四年,趙襄子騎著馬,後面跟著一隊徒步行進的侍衛從赤橋經過。豫讓埋伏在橋下的洞里,懷抱著長劍靜靜等候。這一刻,他想起了把自己當個人物看的智伯,想到了長達數月的隱忍。 來了!馬蹄聲碎,像敲在豫讓的心上。近了!他握緊長劍,手上青筋暴起。到了!豫讓如猛虎般躍起——刺出——收劍——呆住。他發現騎馬的人只是一名侍衛,趙襄子步行隨後。 歷史結結實實地跟豫讓開了一個玩笑。當趙襄子騎馬來到赤橋前,他的馬怎麼也不肯前行。一向疑心過重的趙襄子就下了馬,讓一名侍衛騎上過橋。於是,豫讓的致命一擊成為煙花泡影。 豫讓獃獃地看著腹部遭到重創的侍衛倒在地上。趙襄子看著豫讓,有種說不出的感覺。他恨,為什麼明明放過這人一馬,還敢再次前來;他敬,好一個為主報仇的義士,讓他這顆奸雄的心也為之顫抖;他悲,這種人物為何不是自己的麾下,不然何愁大業難成? 此時,眾侍衛已把豫讓團團圍住,就要萬刃分屍。豫讓微微閉目,面帶悲憤。這時趙襄子一舉手,說:「慢!豫讓我問你,你跟過范氏,跟過中行氏,最後跟智氏,可你從來沒有給范氏和中行氏報過仇,為什麼要鍥而不舍地替智伯報仇?」豫讓笑笑:「很簡單,因為他把我當個人物看,我就用人物的行為來報答。這就是,士為知己者死啊!」 趙襄子被他這種捨生取義的行為深深感動了,他沉吟半晌,決定再次放過他,不由說:「豫讓,我就再——」這時眾侍衛大聲呼喊:「主公,他不但連續行刺,還殺傷了我們的人,這個人不能放!」 趙襄子聞言有點猶豫。反倒是豫讓分外從容,他輕輕坐在地上,說:「我已經盡了力,仇卻未報,活著有什麼意思?請您把外袍賜給我吧,我要砍上三劍,以便對死去的智伯有個交代。」 趙襄子的手有些抖,不過還是脫下了袍。豫讓舉劍連砍三下,大笑三聲,又大哭三聲,然後拔劍自刎。 這就是悲情英雄豫讓,一個在歷史長河中始終難以湮滅的人物。他的捨生取義,他的士為知己者死,一直為後人所稱道。
該文章《成語故事《捨生取義》》來源於出國留學網,網址:https://www.liuxue86.com/a/3245956.html
❻ 捨生取義 兒童成語故事19
捨生取義來
舍:舍棄;生源:生命;取:求取;義:正義。舍棄生命以取得正義。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拼音]
shě shēng qǔ yì
[出處]
《晉書·梁王肜傳》:「肜位為宰相……而臨大節;無不可奪之志;當危事;不能捨生取義。」
[例句]
沒有革命先烈的捨生取義,哪有後來的民國肇建?
[近義]
光明正大 以身報國 舍己為人 樂善好施 ...
[反義]
苟且偷生 利令智昏 見利忘義 損人利己 ..
❼ 捨生取義成語故事
捨生取義的成語故事:
春秋末期,大夫趙襄子殺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豫讓發誓捨身取義要殺趙襄子,他潛入趙襄子的宅內行刺未遂。趙襄子佩服他的義氣放了他。後來他把全身漆成癩子,吞下燒紅的炭使聲音變啞,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殺。
【成語】: 捨生取義
【拼音】: shě shēng qǔ yì
【解釋】: 舍:舍棄;生:生命;取:求取;義:正義。舍棄生命以正義。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出處】: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舉例造句】: 捨生取義兮捐微軀,誰雲女婦兮夫弗如? 明·李昌祺《剪燈余話·鸞鸞傳》
【拼音代碼】: ssqy
【近義詞】: 以身報國、捨身求法
【反義詞】: 苟且偷生、貪生怕死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英文】: lay down one's life for a just cause
❽ 求四個以上關於生命的成語故事
輕生重義】指輕視生命而重視正義事業。同「輕身重義」。
【輕身重義】指輕視生命而重視正義事業。
【取義成仁】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人非草木】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為外界事物所打動,不同於無生命、無知覺、無感情的樹木石頭。同「人非木石」。
【人非木石】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為外界事物所打動,不同於無生命、無知覺、無感情的樹木石頭。
【仁人志士】原指仁愛而有節操,能為正義犧牲生命的人。現在泛指愛國而為革命事業出力的人。
【入死出生】形容冒著生命危險。
【人生如寄】寄:寓居,暫住。指人的生命短促,就象暫時寄居在人世間一樣。
【人生若寄】指人的生命短促,就象暫時寄居在人世間一樣。同「人生如寄」。
【視財如命】形容人的吝嗇,把錢財看得有如生命一般。
【死而復生】死去了又活過來,形容生命不息。
【死而復甦】死去了又活過來,形容生命不息。
【生機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滿生命力,或社會生活活躍。
【身家性命】身家:本人和家庭。本人和全家人的生命。
【捨命救人】指舍棄自己的生命以拯救他人。
【殺身報國】不惜犧牲生命來報答國家。亦作「殺身救國」。
【殺身成名】為正義捐棄生命而贏得美名。
【殺身成仁】成:成全;仁:仁愛,儒家道德的最高標准。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後泛指為了維護正義事業而舍棄自己的生命。
【捨身成仁】成:成全;仁:仁愛,儒家道德的最高標准。指為正義而舍棄生命。後泛指為了維護正義事業而舍棄自己的生命。
【殺身出生】指舍棄生命。
【捨生存義】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同「捨生取義」。
【殺身成義】猶言殺身成仁。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後泛指為了維護正義事業而舍棄自己的生命。
【殺生害命】殺害生命。
【殺身救國】不惜犧牲生命以報答國家。
【十死九生】猶十死一生。形容生命非常危險。
【捨生取誼】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同「捨生取義」。
【捨生取義】舍:舍棄;身:生命;取:求取;義;正義。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捨身取義】舍:舍棄;身:生命;取:求取;義;正義。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視死若歸】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樣平常。形容不怕犧牲生命。同「視死如歸」。
【視死如歸】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樣平常。形容不怕犧牲生命。
【守死善道】指以生命保全道的完善。
【捨身圖報】指受了別人大恩惠,舍棄生命也要給以報答。
【捨身為國】為國家犧牲自己的生命。
【視死猶歸】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樣平常。形容不怕犧牲生命。同「視死如歸」。
【十死一生】形容生命非常危險。
【士死知己】為了報答知己,不惜犧牲生命。
【身亡命殞】身、命:生命;亡、殞:死亡。指人死亡。
【生意盎然】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樣子。
【貪生害義】貪戀生命,危害道義。
【為民請命】請命:請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當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當權者陳述困難,提出要求。
【萬死不辭】萬死:死一萬次,形容冒生命危險。萬一萬次也不推辭。表示願意拚死效勞。
【萬死一生】死的可能極大,活的希望極小。比喻冒生命危險。
【威尊命賤】威:威力。法令尊嚴、生命賤微,指軍令如山倒,寧可犧牲生命,不得抗令。
【夏蟲朝菌】意為夏蟲活不到冬天,菌類朝生暮死。比喻極短的生命。
【星火燎原】一點兒小火星可以把整個原野燒起來。常比喻新生事物開始時力量雖然很小,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前途無限。
【血氣未動】血氣:血性,指生命;動:變動。形容沒有重病
【懸若日月】宛如太陽和月亮一樣高高地掛在天空上。形容作品具有永恆的生命力。
【殉義忘身】殉:獻出生命。為追求正義而獻身。
【倚此為命】靠它作為生命的支柱。
【憂患餘生】指飽經艱難困苦之後留存下來的生命。
【憂患餘生】憂患:困苦患難;餘生:大災難後僥倖存活的生命。指飽經患難之後僥幸保全下來的生命。
【油盡燈枯】燈油熬幹了,火也滅了。比喻生命衰竭直至老死。
【以身報國】把身體獻給國家。指寧願為國家的安危奉獻自己的生命。
【殞身不恤】殞:犧牲;恤:顧惜。犧牲生命也不顧惜。
【一生九死】指經歷多次生命危險而倖存。
【以死繼之】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把某事干到底。比喻決心很大。
【以死濟之】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把某事干到底。比喻決心很大。
【以身許國】許:預先答應給與。把身體獻給國家。指寧願為國家的安危奉獻自己的生命。
【以身殉國】忠於自己的國家而獻出生命。
【以身殉職】殉:為實現某一目標而獻出生命。為忠於本職工作而獻出生命。
【一息尚存】息:呼吸,氣息;尚:還。還有一口氣。指生命的最後階段。
【一息尚在】息:呼吸,氣息;尚:還。還有一口氣。指生命的最後階段。
【有血有肉】比喻富有生命的活力和內容。多用來形容文藝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動。
【以義滅身】滅身:犧牲生命。為追求道義而犧牲。
【知命不惑】對生命、自然有了很好的了解,隨遇而安,不迷惑。
【致命遂志】致命:舍棄生命;遂:達到,實現。舍棄生命來實現理想。
【致命一餐】舍棄生命,報答一餐飯的恩情。泛指舍死報恩
【自力更生】更生:再次獲得生命,比喻振興起來。指不依賴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來,把事情辦好。
【朝氣勃勃】朝:早上;勃勃:旺盛的樣子。形容充滿了生命和活力。
【朝氣蓬勃】朝氣:早上的空氣,引伸為新生向上,努力進取的氣象;蓬勃:旺盛的樣子。形容充滿了生命和活力。
【重氣輕命】指看重義行而輕視生命。
【重氣輕生】指看重義行而輕視生命。
【朝榮夕斃】斃:死亡。早晨開花傍晚凋謝。比喻生命短促,榮辱無常。
【朝榮夕悴】早晨開花傍晚凋謝。比喻生命短促,榮辱無常。
【朝榮夕滅】早晨開花傍晚凋謝。比喻生命短促,榮辱無常。
【朝生暮死】①早晨剛生,晚上就死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暫。
【志士仁人】原指仁愛而有節操,能為正義犧牲生命的人。現在泛指愛國而為革命事業出力的人。
【朝生夕死】①早晨剛生,晚上就死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暫。
【愛才如命】才:賢才,人才。愛慕賢才,急欲求得,就象生命一樣重要。
【愛財如命】把錢財看得跟生命一樣重要。形容極端吝嗇。
【愛財捨命】指寧願舍棄自己的生命而追求錢財。
【愛錢如命】某些人貪愛錢財就像吝嗇生命一樣。形容十分貪婪、刻薄。
【百死一生】形容生命極其危險,處於死亡的邊緣。
【暴殞輕生】暴:突然;殞:死亡;輕生:把生命看得很輕。指突然間自殺身死。
【殘喘待終】殘喘:僅存的一點喘息;終:死亡。指生命將盡,僅存一點喘息。
【財多命殆】殆:危險。錢財多了,易招致盜賊,生命就有危險。
【酬功給效】效,呈獻,獻出(生命者)。指賞賜有功勞者。
【柴毀滅性】柴毀:因極度哀痛而骨瘦如柴。舊指因居父母喪過度悲痛而身體消瘦衰弱,危及生命。
【垂沒之命】垂:快要,接近;沒:終。接近完結的生命。指人至晚年,快要死去。
【成仁取義】成仁:殺身以成仁德;取義:舍棄生命以取得正義。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長生不滅】生命長存,形體不消滅。
【長生不死】生命長存,永不死亡。
【殘絲斷魂】殘:剩餘的;絲:蠶和其它昆蟲吐的絲;斷:斷絕;魂:魂魄。比喻即將死亡的生命。
【出生入死】原意是從出生到死去。後形容冒著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
【垂死掙扎】垂:將近。臨死前的掙扎,妄想延長生命。比喻行將滅亡之時的孤注一擲。
【毒蛇猛獸】泛指對人類生命有威脅的動物。比喻貪暴者。
【大限臨頭】大限:生命的極限。指死期。用以指壽數已盡,註定死亡的期限落到身上。
【恩若再生】恩惠極大如同給了第二次生命。
【粉骨捐軀】指粉身碎骨,獻出生命。
【粉骨碎身】指身軀粉碎,犧牲生命。
【赴火蹈刃】沖入火海,踏上尖刃。形容奮勇向前,不惜生命。
【粉身灰骨】身體粉碎而死。比喻為了某種目的或遭到什麼危險而喪失生命。同「粉身碎骨」。
【蝮螫解腕】螫:蜂螫;解:放棄。手腕被蝮蛇咬傷,應立即截斷,以免危及生命。比喻面臨危險,必須棄小求大。
【粉身碎骨】身體粉碎而死。比喻為了某種目的或遭到什麼危險而喪失生命。
【亘古不滅】亘:橫貫;亘古:從古至今;滅:絕滅。從古到今,永不絕滅。形容永久的生命力。
【感慨殺身】感慨:因有所感觸而慨嘆;殺身:舍棄生命。因憤慨而舍棄性命。
【甘冒虎口】指甘願冒著生命危險。
【國脈民命】國家的動脈,人民的生命。比喻國家、人民賴以生存發展的的根基。
【割肉飼虎】飼:喂。割下身上的肉喂老虎。比喻既舍棄生命也無法滿足對方的貪欲。
【苟延殘息】苟延:苟且延續;殘息:臨死前殘存的喘息。指勉強維持生命。
【苟延一息】還剩下一口氣。指僅存的生命。
【虎口殘生】老虎嘴裡倖存下來的生命。比喻經歷極大的危險,僥幸得生。
【虎口逃生】老虎嘴裡倖存下來的生命。比喻逃脫極危險的境地僥幸活下來。
【虎口餘生】老虎嘴裡倖存下來的生命。比喻逃脫極危險的境地僥幸活下來。
【患難相死】遇到患難彼此互相救助,甚至不惜生命。
【患難相恤】恤:體恤,周濟。遇到患難彼此互相救助,甚至不惜生命。
【灰軀糜骨】身體粉碎而死。比喻為了某種目的或遭到什麼危險而喪失生命。
【好生之德】好生:愛惜人和動物的生命。指有仁愛之心,愛惜生命,不亂殺戮的美德。
【劫後餘生】劫:災難;餘生:僥幸保全的生命。經歷災難以後倖存下來的生命。
【捐軀赴難】軀:身體。指舍棄生命,奔赴國難。
【捐軀濟難】捐軀:犧牲生命;濟:救助。犧牲生命,以解救國家的危難。
【捐軀摩頂】摩:通「磨」,消耗;頂:指頭顱。指粉身碎骨,犧牲自己的生命。
【捐軀殉國】殉國:為國家的利益而犧牲生命。為了國家而獻出生命。
【救死扶傷】扶:扶助,照料。搶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顧受傷的人。現形容醫務工作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救死扶危】救護生命垂危者,照顧危亡者。
【靜水流深】比喻為做人的態度:洞察一切卻不被矛盾束縛,不被慾望捆綁,這樣就能擁有和諧的生命,擁有長久的快樂,擁有真正的自由。
【捐生殉國】捐生:舍棄生命;殉國:為國家而犧牲生命。為了國家而犧牲自己的生命。
【捐身徇義】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據圖刎首】謂貪圖未得的利益而斷送自己的生命。
【見危授命】授命:獻出生命。在危急關頭勇於獻出自己的生命。
【見危致命】在危急關頭勇於獻出自己的生命。同「見危授命」。
【慷慨捐生】慷慨:意氣激昂。捐生:舍棄生命。正義凜然地獻出生命。
【枯木再生】枯死的樹木又恢復了生命力。比喻歷經挫折又獲得生機。
【溘先朝露】指生命比朝露消失得還快。形容死得過早。
【枯枝再春】枯死的樹木又恢復了生命力。比喻歷經挫折又獲得生機。
【命輕鴻毛】鴻毛:大雁的毛。生命輕如鴻毛。形容生命毫無價值。
【命如絲發】性命就像掛在一根細線、一絲頭發上。形容生命十分危險。
【命若懸絲】比喻生命垂危。
【命緣義輕】緣:因為,由於。生命由於崇高的道義而顯得輕微。比喻為了道義可以犧牲一切。
【命在旦夕】旦夕:早晚之間,形容極短的時間。生命垂危,很快會死去。
【命在朝夕】命:生命。生命就在早晚之間。形容生命垂危。
【漏盡鍾鳴】比喻人的生命已到盡頭。
【漏盡鍾鳴】比喻人的生命已到盡頭。同「漏盡鍾鳴」。
【了身達命】佛家用語,意思是對一生命運歸宿看得開,無牽掛,超凡出世。亦指安身的地方。
【烈士徇名】忠貞義烈之士為保全名譽而獻出生命。
【臨危授命】在危急關頭勇於獻出生命。
【鳥為食亡】鳥兒為了吃食而死。比喻人為了名利而喪失生命。
【臨危效命】效:奉獻。面對危急,獻出自己的生命。
【履險犯難】履:行走;犯:不顧。比喻冒著生命危險,迎著困難去干。
螻蟻貪生 普渡眾生 氣竭形枯 犬馬之命 輕身殉義 輕身徇義 氣數已盡
❾ 捨身什麼什麼
1、有「捨身取義」這個成語。意思是為了正義事業而不怕犧牲。
2、捨身忘死。意思是不把個人生死放在心上。
❿ 捨生取義的典故
這個成語故事來源於孟子。捨生取義的意思是指寧可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也要維護公正合理的道義。「義」字的含義後來變得十分廣泛,包括科學真理、愛國主義、社會公德、民族精神、個人氣節等等。成語用來形容為了正義事業而寧願犧牲生命。也許你知道「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句話,其實這是和此詞一起誕生的。《孟子·告子上》中有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孟子(名軻)的一段論述:魚,是我喜歡吃的東西;熊掌,也是我所喜愛吃的東西。當二者不能都得到時,我寧願舍掉魚,以便獲得更為珍貴的熊掌。同樣的道理,生命和道義都是我所珍視的,但當它們不能同時保全時,我寧可舍棄寶貴的生命來維護至高無上的道義。(這就是成語捨生取義的故事,原文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悅生惡死乃人之常情,但孟子沒有止於這一常情,而是把仁義禮儀看得高於生死,賦予了人的生命以新的價值。孟子的這一思想,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推崇。人們經常用這個成語來描寫烈士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比如,戰士們正是憑著拋頭顱、灑熱血的捨生取義的精神才贏得了這場攻堅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