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居里夫人300字的小故事
『壹』 居里夫人的小故事
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爾·居里結婚時,新房裡只有兩把椅子,正好兩人各一把。比埃爾·居里覺得椅子太少,建議多添幾把,以免客人來了沒地方坐,居里夫人卻說:「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來就不走。為了多一點時間搞研究,還是算了。」
從191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萬法郎,但她照樣「吝嗇」。她每次從國外回來,總要帶回一些宴會上的菜單,因為這些菜單都是很厚很好的紙片,在背面寫字很方便。有一次,一位美國記者尋訪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裡一座漁家房舍門前,向赤足坐在門口石板上的一位婦女打聽居里夫人的住處,當這位婦女抬起頭時,記者大吃一驚:原來她就是居里夫人。
『貳』 關於居里夫人的故事
『叄』 誰有居里夫人的主要事跡(300字以下250字一上)
居里夫人原籍波蘭,自幼勤奮好學。16歲時,以優等成績從中學畢業後即去教書,同進繼續學習。18歲時隻身去農村當家庭教師。24歲去巴黎大學習。28歲和居里結婚。兩人共同對當時已發現的放射性現象進行研究。1898年起,經過5年艱苦卓絕的勞動,成功地提炬出純鐳。1906年居里逝世後,她繼續研究放射性,對原子核科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居里夫人堅持科學應為人類謀福利的崇高理想,當首次身外界公開制鐳工藝的秘密時本來可以出賣專利獲得利益,而且當時家境拮據,又渴望得到一筆資金以便建立一所實驗室,但是居里夫人考慮到那樣做會的百礙於鐳為為類保健服務,毅然放棄了出賣專利的想法,無代價、無保留地向外界公開了提炬純鐳的秘密。
居里夫人熱愛自己有祖國,她生長於沙皇俄國統治下的波蘭,少年時代就對外國壓迫者表現出強列的蔑視和憎惡,她把看自己首先發現的另一種放射性元素取名為釙,以紀念自己親愛的祖國。
『肆』 講講居里夫人的小故事
一、居里夫人對時間很看重,她珍惜每一分每一秒。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爾•居里結婚時,新房裡只有兩把椅子,正好兩人各一把。
比埃爾•居里覺得椅子太少,建議多添幾把,以免客人來了沒地方坐,居里夫人卻說:「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來就不走啦。為了多一點時間搞研究,還是算了吧。」
二、1932年5月,華沙鐳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國參加落成典禮。許多著名人物都簇擁在她的周圍。典禮將要開始的時候,居里夫人忽然從主席台上跑下來,穿過捧著鮮花的人群,來到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年婦女面前,深情地親吻了她的雙頰,親自推著她走上了主席台。
這位老年婦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時候的老師。在場的人都被這動人的情景所感動,熱情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熱淚。
三、居里夫人讀書非常專注。一次,小夥伴們在她伏案讀書的時候,悄悄地在她的座位背後壘起了一座椅子塔:10分鍾過去了,20分鍾過去了,25分鍾過去了,居里夫人還沒有發覺,仍在聚精會神地讀書。
四、居里夫人真名為瑪妮雅,瑪妮雅來到巴黎大學理學院,開始了嚮往已久的大學生活。雖然住在姐姐家裡生活舒適,但是由於姐姐家病人和客人太多,影響她的學習,瑪妮雅說服了姐姐,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房子住了下來。
她拚命地苦讀,甚至忘記了照顧自己的身體。有一天,她暈倒了。姐夫趕來一邊仔細地給她檢查身體,一邊問她都吃了什麼東西。她頭一天晚飯只吃了一把蘿卜和半磅櫻桃,一直學習到凌晨3時。姐夫把她接到家中,在姐姐一家的精心護理下,她才恢復了健康。
瑪妮雅就這樣苦讀了兩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物理學學士學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成績考取了數學學士學位。
五、從191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萬法郎,但她照樣「吝嗇」。她每次從國外回來,總要帶回一些宴會上的菜單,因為這些菜單都是很厚很好的紙片,在背面寫字很方便。難怪有人說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個匆忙的貧窮婦人」。
有一次,一位美國記者尋訪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裡一座漁家房舍門前,向赤足坐在門口石板上的一位婦女打聽居里夫人的住處,當這位婦女抬起頭時,記者大吃一驚:原來她就是居里夫人。
『伍』 關於居里夫人的小故事兩則,
居里夫人即瑪麗居里(Marie Curie),居里夫人在婚前姓名為曼婭。斯卡洛多斯卡(波蘭文為Manya Sklodowska),於1867年11月7日出生於波蘭華沙市,是一位原籍為波蘭的法國科學家。她與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Pierre Curie)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們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釙(Po)和鐳(Ra),並因此與法國物理學家亨利。貝克勒爾(Henry Becquerel)分享了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居里夫人繼續研究了鐳在在化學和醫學上的應用,並且因分離出純的金屬鐳而又獲得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
故事之一:簡朴生活
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爾·居里結婚時,新房裡只有兩把椅子,正好兩人各一把。比埃爾·居里覺得椅子太少,建議多添幾把,以免客人來了沒地方坐,居里夫人卻說:「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來就不走啦。為了多一點時間搞研究,還是算了吧。」
從191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萬法郎,但她照樣「吝嗇」。她每次從國外回來,總要帶回一些宴會上的菜單,因為這些菜單都是很厚很好的紙片,在背面寫字很方便。難怪有人說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個匆忙的貧窮婦人」。
有一次,一位美國記者尋訪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裡一座漁家房舍門前,向赤足坐在門口石板上的一位婦女打聽居里夫人的住處,當這位婦女抬起頭時,記者大吃一驚:原來她就是居里夫人。
故事之二:淡泊名利
居里夫人天下聞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獲得各種獎金10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07個,卻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給她的金質獎章,於是驚訝地說「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看得太重,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故事之三:「教女有方」
居里夫人有兩個女兒。「把握智力發展的年齡優勢」是居里夫人開發孩子智力的重要「訣竅」。早在女兒不足周歲的時候,居里夫人就引導孩子進行幼兒智力體操訓練,引導孩子廣泛接觸陌生人,去動物園觀賞動物,讓孩子學游泳,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孩子稍大一些,她就教她們做一種帶藝術色彩的智力體操,教她們唱兒歌、講童話。再大一些,就讓孩子進行智力訓練,教她們識字、彈琴、搞手工製作等等,還教她們騎車、騎馬。 繼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獲諾貝爾獎之後,由居里夫人培養成才的兩對後輩也相繼獲得諾貝爾獎:長女伊倫娜,核物理學家,她與丈夫約里奧因發現人工放射物質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次女艾芙,音樂家、傳記作家,其丈夫曾以聯合國兒童基金組織總幹事的身份榮獲1956年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