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儀故事徵文300字
㈠ 關於文明禮儀的作文300字
文明禮貌的重要性
我們要做一個文明的人。文明是一種品質,我們只有內具備這種品容質才能創建一個文明的校園。
中國歷來就素有「禮儀之幫」之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揚這種優良傳統。文明禮貌是一件最容易,也是一件最重要的事。它高於一切。
雖然如此,但事實並不樂觀,在天安門廣場上,隨處都有口香糖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多萬塊口香糖殘跡密密麻麻的口香糖殘跡與神聖的天安門廣場形成了對比。
在我們的校園中,口香糖滿地的事情已經見怪不怪了。同學們故意損壞公物,到處扔東西……從這些很小的細節就可以反映一個人的思想品德。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保證我們良好學習的前提。作文
如果我們沒有良好的習慣,即使我們有很好的學習,也枉然。如果我們不能成材,也要先成人。
文明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我相信,只要大家都講文明,懂禮貌,一定會營造一個寧靜、有序、有良好學習環境的美麗校園!
㈡ 文明禮儀伴我行作文 300字到400字之間
「喂,王總,您好啊……」不用猜,這站在大門口就能聽到的大嗓門就是我爸的「金嗓子」啦。我無可奈何地搖搖頭,「老爸啊……」我剛一出聲,馬上就被老爸兇狠的目光把我後面要說的話給射殺了,即使在電話里他的聲音還是笑意滿懷,與他的表情一點也不相符!
我憤憤地甩掉我的鞋,換上拖鞋,等著老爸一掛上電話,馬上說:「老爸!我一出電梯就聽到你講電話的聲音啦,能不能以後講電話的時候降低一下音量啊!不要弄得整個小區都聽得到你講電話的內容啊!」我還打算繼續滔滔不絕地講下去的時候,老爸一句「大人的事小孩不要管!」吼了過來,把我的話噎了回去,臉臭臭地回房間時還不忘打我一下頭,憋得我只能乾瞪眼。
唉,我這個老爸啊,哪兒都好,就是講電話的習慣特不好,不管是在喧鬧的大街上,還是在安靜的餐廳里,只要口袋中手機一響,就立馬旁若無人地「喂~」,音傳千里。他自己卻毫不在意,即使已經引來很多人的注目了……老媽也曾好意地多次提醒他打電話時音量小點聲,可是每次都是這邊剛點頭說好,那邊一轉頭就聽見了他洪亮的男高音,現在連老媽都搖白旗投降了。但是,我才不會這么容易投降呢!我一定要改掉老爸的壞習慣,還我完美老爸……
自從我下定決心要改掉老爸的壞習慣後,只要老爸在跟人講電話時,我也會學著他,大聲地裝著與人打電話,講通俗點,就是比音高啦。雖然這個辦法不怎麼樣,也很不禮貌,但我也已經先禮了,現在只能試試後兵了……結果沒兩天,老爸就來找我算賬了。只見他黑一張臉,嚴肅地對我說:「你讀了那麼多年是幹嘛的?不知道別人打電話的時候不要在旁邊吵鬧嗎?還跟我比大嗓門,你學的禮貌待人這東西哪去了?」我笑嘻嘻地對老爸說:「好啦,老爸不生氣啦。你也知道大聲講電話是很不禮貌的啊,可是你講電話的聲音也很大聲啊。要不我們一起改,一起小聲一點,別互相打擾啊。」老爸沉默了一會兒,突然笑著拍了一下我的頭,「你這鬼丫頭。」自此之後,老爸真的在打電話的時候刻意地放低了聲音,看著老爸的改變,我心裡快樂得翻了天了……
改造老爸,還我完美老爸計劃成功!
(絕非復制而來,乃某人原創,題目lz自己定吧!
如果你失去了現在,你不算失敗,因為以後還有機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禮儀,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實在。
以前,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則報道,說的是新加坡,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數都是用英語書寫的。但其中不好的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做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都是中國大陸的遊客。」到新加坡考察的教授認為是國恥! 我也認為這不是一件好事。
說到文明禮儀,我又想到了一個關於偉大的領袖列寧的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已走了一半。那女工見是列寧,先是一驚,然後趕忙退回去給他讓路。列寧卻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中央電視台曾經報道,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的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 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然有9塊口香糖污跡,密密麻麻的口香糖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庄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文明的舉止,文明的行為,加上恬靜、幽雅、舒適的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會啟迪學子去不斷探索,求知。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可以影響你的學習,你的生活,甚至將來的一生都將受用不盡,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只有具有深厚的底蘊、幽雅的談吐、得體的舉止,才能稱得上真正有內涵的美
㈢ 關於文明禮儀的作文,不少於300字
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
那麼,什麼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
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
所以,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內強個人素質、外塑單位(小到家庭、企事業單位、社區,大到城市、國家),更能夠潤滑和改善人際關系。
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就北京而言,最現實的是迎接2008年奧運會。怎樣體現北京人以及中國人的有禮、有節,體現禮儀之邦的文明、友好,無疑成了北京這幾年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工作。
我們身在社會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變化之中。我們這一刻討厭別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別人討厭的對象。這些無非都是「不拘小節」的行為所致。
當我們身為遊客的時候,總是依著自己的興致,隨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亂寫亂塗;當我們是市民的時候,又是對隨地吐痰、亂寫亂畫的現象深惡痛絕。
當我們是行人的時候,往往是怎麼就近就怎麼走路,管他有沒有紅燈,管他有沒有人行道,討厭那些沒按規章開車的人;當我們開車的時候,總是搶車道、夾塞兒、占非機動車道,討厭那些在馬路上亂闖的行人。
當我們是消費者的時候,經常把個人的怨氣往服務人員身上撒,還總說他們態度不好;當我們是服務人員的時候,又總是把個人的情緒帶到工作上來,卻總怨顧客太挑刺。
當我們和同事相處的時候,總會埋怨同事的「不拘小節」,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的說話、借東西;而我們自己又往往懶得去理那些「小節」。
當我們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總是為能搶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擠到、踩到別人的時候從不屑於說對不起;當我們被人擠到或踩到的時候,總是對對方不說聲抱歉的話而耿耿於懷甚至拳腳相加;當我們是老人的時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車上,總是渴望能有人為站立不住的自己讓個座。
當我們作為子女的時候,總是不願意耐心地和父母交流,總是大方地花著父母的血汗錢,總是大聲地把父母的問話送上天,對於父母的生日,天才曉得;當我們身為父母的時候,從沒心平氣和地和孩子做心靈上的交流,總是忙於自己的工作,還說已經給他們的關愛太多,就是他們自己不爭氣。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精神需求層次和自我認知價值的越來越高,就越來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無疑問,在當前的形勢下,禮儀已不是個別行業、個別社會層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在家裡,如果家長能夠帶好頭;在學校,如果師長能夠帶好頭;在單位,領導如果能夠帶好頭;在窗口單位,窗口工作人員如果能夠帶好頭……推而廣之,要在全中國推廣、普及文明禮儀,如果首都一千多萬人民能夠帶好這個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毫不疑問,我們的文明禮儀推廣和普及工作,就會更加容易。那麼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就會和物質文明建設一樣,取得飛速發展。我們十三億人民的精神面貌,必然會煥然一新,人們都會生活在友好、寬容、關愛、溫馨的社會氛圍中!
文明禮儀,強調的是「尊重為本」。
想讓別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
那些陋習,圖的是一時之快,丟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嚴。
一個連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別人還會尊重你嗎
㈣ 有什麼關於文明或禮儀的故事嗎(250字~300字)
程門立雪
宋代有個叫楊時的人,是理學家程頤的學生,他40多歲時到洛陽去拜見程頤,當他與另一位同學來到程頤家的時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頤正在睡午覺,他們就站在門外靜靜地等候,直到程頤醒來,這時雪已經下了一尺多深,這就是流傳至今的"程門立雪"的故事
三顧茅廬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三國時豫州長社人,為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三國時豫洲陽翟人,也是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卧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
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准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孔子尊師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里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進入大廳後,孔子再拜後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回到魯國後,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同時還打比方贊揚老子,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游;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來逮住它,會游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至於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雲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3、漢明帝敬師
漢明帝劉庄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置幾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弟子禮。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後,往往拉著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床下」。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只要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象「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一樣對待你。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三個關於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的小故事吧:
古時候牛皋向一位老大爺吼叫著問路,這位老大爺不但沒給他指路,還罵他是個「冒失鬼」。過了一會兒,岳飛也來到這里,他先離鐙下馬,然後很有禮貌地施禮並問路,這位老大爺見岳飛很有禮貌,便給他指路。
一個女青年下公共汽車,她的長裙拖在車廂的踏板上,被後面的小學生踩了一下,女青年看見了,小學生連忙抬腳,向女青年道歉,女青年並沒和他計較,反而說了聲「沒關系」,於是一場可能發生的糾紛避免了。
朱師傅為周總理理發二十多年。有一次,朱師傅不小心在周總理的臉上劃了一道小口子,深感不安。周總理並沒有責怪他,還安慰他。
這些內容其實都是《談禮貌》這篇課文里的,它告訴我們:禮貌待人可以在人和人之間架起理解的橋梁,減少矛盾。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了一個人的思想和文化修養。正如俗話說: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㈤ 關於文明禮儀的作文,不少於300字
儀是人類為維持社會的正常運轉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的。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范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禮儀、禮節、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覺自願、禮貌待人、表裡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逢場作戲,言行不一。
文明用語:1、您好! 2、請坐!3、請問…… 4、請稍候! 5、對不起!6、請原諒! 7、很抱歉!8、沒關系!9、不客氣!10、謝謝!11、請不要著急!12、對不起,讓您久等了。13、您請講! 14、請問您有什麼事?15、請出示您的《××證》。16、我會盡量幫助您。17、為您服務是我應該做的。18、有不懂的地方您盡管問。
㈥ 假期文明禮儀作文300字
這里給你一片作文參考。 但是最好還是自己動手修改 寫寫哦, 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加油。
過年了,過年了!我們放鞭炮去嘍……」,大年初一早上,奶奶剛把餃子煮到鍋里,我就迫不及待地拉起爸爸的手,拿著鞭炮向外跑。「慢點跑,我帶你們去定點燃放鞭炮的地方去。」爺爺從後面追過來。
「定點燃放點,那是什麼地方?以前不都是在自己家門口放的嗎?」我疑惑不解。「是呀,以前都圖方便,圖熱鬧,人也懶點,都是下樓便隨意燃放鞭炮。可是那樣即危險又不衛生,所以現在人們都自覺地去操場燃放。那裡地方大,好清掃,人們湊在一起有熱鬧,再說了,現在不提倡文明嗎,人們的文化水平提高了,這思想覺悟也提高了。」聽著爺爺樂呵呵地說著,我們已經來到了操場上。
「呀,好熱鬧呀!」這時的操場上,已經站了好多人,各式各樣的鞭炮,各種年齡階段的人們,好不熱鬧。人們互相問著好,各自擺放著鞭炮,個個臉上洋溢著歡樂的笑容。只聽一聲令下,鞭炮「噼里啪啦…。。」頓時響個不停。大人們在評論著各家的鞭炮的質量,誰家的響的久,誰家的燃的亮。小孩子們或躲在大人的身後,或捂著耳朵大聲的笑著鬧著。有幾個大膽的,竟放起了彩花筒,和鑽天猴。一時間,鞭炮聲歡笑聲驚醒了黎明。火光映照出,到處都是幸福的笑臉。
戀戀不舍的離開操場,因為吃完餃子還要去拜年呢!吃飯的時候,看著搞笑的小品,我毫無形象的跺著腳大笑。媽媽輕輕拽拽我,敲敲我的腦門。「別弄那麼大動靜,樓上有還在吃奶的皮皮弟弟,樓下有生病的楊爺爺。過節過的他們肯定沒休息好……」我不好意思的吐吐舌頭。
要去拜年了,我不由有些緊張,我可沒忘記,去年跟在爺爺爸爸後面,圍著整個院子不知轉了幾圈,把我的腿都跑直了。「一會兒給你個驚喜的!」看著我如臨大敵的樣子,爸爸神秘的沖我笑了笑。我撓撓後腦勺,百思不得其解。
出了樓道門,「呀!這是什麼情況,要召開什麼會議嗎,還是出什麼事情了。」樓下什麼時候聚集了這么多人。
後來我才明白,原來是團拜。因為考慮到一些老人和孩子怕吵,休息不好。一些家遠的又太勞累,所以人們自發的組織了團拜。家遠的之間互相發發簡訊,家近的集中在一起既熱鬧又節約時間,還不會驚擾了老人和孩子,一舉數得。用居民們自己的話就是:文明拜年,利人利己。既不失我們祖先的傳統,又能血染節日的氣氛,何樂而不為。
一直都知道,我國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有著悠久的禮儀傳統。從古到今,代代相傳。卻不知在幾何時,文明已無處不在。文明之花處處開放。
「從我做起,走向文明,」已不再是一句話,一個口號。他已悄悄地融進了人們的心裡
㈦ 300字文明禮儀
文明禮儀
文明行為是每個人的一小步,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文明,那就能讓我們的社會邁出一大步。文明對於有些人看起來輕而易舉,但做起來卻是難上加難。有時文明就是一張紙的厚度,有時文明就是幾厘米或幾十厘米的距離,有時文明就是一個做手勢的動作……
其實,有很多人都能夠做到文明,比如:做公共車的時候看見有老弱病殘孕讓座,上車的時候主動購票;有些年輕人把吃的瓜子皮放在一個小方便袋裡,吃完的時候把它扔進垃圾箱;有許多司機師傅不闖紅燈,不超速,不酒後駕車……其實,文明就在我們身邊。
有極少數的人不能夠遵守文明,比如:在公共場所說臟話,打架;隨意扔垃圾,吐痰,吐痰是特別嚴重的,一方面污染環境,一方面痰里含有某些病原體,是傳播疾病的罪魁禍首。任意闖紅燈,這樣是很危險的,超速是眾多的人因車禍而死亡,與其這樣,不如好好的遵守交通規則。
文明就是這樣,「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讓我們從日常的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每一個動作做起。
㈧ 關於小學生文明禮儀的作文,急需急需啊!300~500字
小學生文明禮儀作文
讓文明禮儀伴我行從一個人的舉止行為可以看出這個人的氣質與修養。要想擁有美好的氣質與完美的修養,做為一名當代的小學生,我們首先應該讓文明禮儀伴我行。
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我身邊的文明禮儀現象吧!記得上學期的時候,我們班新來了一位數學老師。當數學老師走進教室的時候,同學們靜靜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用微笑的目光注視著數學老師,默默地表達著對老師的歡迎與尊敬。數學老師說:「上課!」她的話音剛落,便響起了班長清脆的聲音:「起立!」全班同學迅速地站起身來,然後向旁邊橫跨一步,齊唰唰的站在課間的過道里。大家的動作又輕又齊,沒有一個碰響桌椅。數學老師滿面笑容地站在講台上,親切地喊道:「同學們好!」同學們邊鞠躬,一邊用心底發出的聲音答道:「老師,您好!」數學老師又說:「請座!」大家向課桌內跨回一步,輕輕地坐下。師生親切而熱情的相互問好聲,如同一首美妙的開始曲,使大家懷著愉快的心情投入新學期的學習生活。
禮儀不僅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還可以讓我們交到更多的好朋友。其實,文明禮儀無處不在,只要你做好身邊的大事小情,做一個有文明、有氣質、有修養的小學生,你將會體會到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快樂,讓我們小手拉大手,讓文明禮儀伴隨在我們身上!
㈨ 文明禮儀作文250~300字
《文明從我做起》
一個個的小家庭組成的一個大家那是國。那什麼是家呢?就是由一個一個成員而組成。所以,一個國家中人最重要。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不久前,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說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三年前中央電視台報道,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污跡,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庄嚴形成了強烈反差。
以上的兩個事例表明,文明其實是由細節構成的,反思我們的所作所為可見文明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尤其是星期六、日教室里、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麵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室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臟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影響到我們自身的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素質。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
代表民族未來的我們,需要學習和繼承的東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怎樣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同學們,我們每播下一個動作,將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將收獲一個品格,讓我們把文明禮儀放在心上,時時刻刻與文明交談,用它來約束自己的言行,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為習慣看作小事。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斗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