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關於傳統節日的故事的手抄報圖片

關於傳統節日的故事的手抄報圖片

發布時間: 2020-11-26 03:54:17

❶ 古代的傳統文化手抄報資料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家為內核,還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態,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諸子百家
★傳統縱覽★: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琴棋書畫、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發明、民間禁忌、精忠報國、竹、民謠、黃土、長江、黃河、紅、月亮...
★農業文化★:農家、農民起義、鋤頭。
★皇宮官府★:宮廷文化、帝王學。
★諸子百家★:
儒家(孔子、《論語》、孟子、《孟子》、《荀子》 ;仁、義、禮、智、信;中庸)
道家(老子、莊子;道德,無為、逍遙)
墨家(墨子、《墨子》、兼愛)
法家(韓非、李斯、《韓非子》)
名家(鄧析、惠施、《公孫龍子》)
陰陽家(鄒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縱橫家(鬼穀子、蘇秦、張儀、《戰國策》)
雜家(呂不韋)
農家(《呂氏春秋》)
小說家
兵家
醫家贊同1| 評論

❷ 中國的傳統習哪些,分別有什麼含義和故事關於他們的手抄報,有哪些

中國傳統節日習俗:

  1. 春節: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俗稱「過年」。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是「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是一年的開始。傳統的慶祝活動則從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到除夕,家家戶戶闔家歡聚,一起吃年夜飯,稱「團年」。然後一起守歲,敘舊話新,互相祝賀鼓勵。另外,各地還有互相登門拜年,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逛花市,賞燈會等習俗。

2.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3.清明節: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清明的前一天稱寒食節。兩節恰逢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紅柳綠。寒食節的設立是為了紀念春秋時代晉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間,民間有禁火寒食、祭祖掃墓、踏青郊遊等習俗。另外還有盪鞦韆、放風箏、拔河、斗雞、戴柳、鬥草、打球等傳統活動。

4.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清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5.七夕節: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鵲在銀河上搭成一座鵲橋,牛郎和織女才能相見。這個美好的傳說始於漢朝,經過千餘年的代代相傳,深入人心。這一天,民間有向織女乞巧的習俗。一般是比賽穿針引線,看誰更心靈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節或女兒節。每到七夕將至,牽牛和織女二星都竟夜經天,直至太陽升起才隱退,因而又被喻為人間離別的夫妻相會。

6.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間,因此稱中秋節。中秋之夜,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此夜,人們仰望如玉如盤的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7.臘八節:臘八節是佛教的節日。這一天是釋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稱「成道節」。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是吃臘八粥。最早的臘八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紅小豆,後來演變的極為復雜考究,主料有白米、黃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數十種,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萄乾、桂圓肉、百合、蓮子等,通宵熬煮,香飄十里。

8.除夕:除夕是一年中最後一天,這一天,普通人家盡量爭取團圓,全家圍 爐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辭舊歲,迎新年之意,而戶外則是爆竹聲聲。 一家大小在一起度過一個溫馨的一年中最後一個夜晚

❸ 元旦手抄報資料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農(夏、陰)歷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 歡度元旦
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漢語各地語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元旦,《書·舜典》中叫「元日」,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 我國歷代元旦的月日並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以十月初一日為元旦,自此歷代相沿未改(《史記》)。漢武帝太初元年時,司馬遷創立了「太初歷」,這才又以正月初一為元旦,和夏代規定一樣,所以又稱「夏歷」,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定正月初一(元旦)為春節,而以西歷(公歷)1月1日為新年。 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2天。自西歷傳入我國以後,元旦一詞便專用於新年,傳統的舊歷年則稱春節。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歷,把農歷的正月初一叫做「春節」,把公歷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過當時並未正式公布和命名。 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歷(公歷)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歷,為了區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於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歷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歷一月一日定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❹ 傳統節日加神話故事手抄報

神話故事手抄報

❺ 我要一張關於傳統節日的小報,哪位有發給我.必有重賞!!

陰 歷 節 日

正月初一:春節
正月十五:元宵節
二月初二:龍抬頭節
五月初五:端午節
七月初七:七夕情人節
八月十五:中秋節
九月初九:重陽節
九月初九:中國老年節(義務助老活動日)
臘月初八:臘八節
臘月二十四 小年
臘月三十(小月二十九):除夕

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春節 -- The Spring Festival
路神生日 -- Magical birthday of road
元宵節 -- Lantern Festival
春龍節 (龍抬頭) -- The dragon saves spring (the dragon raises head)
寒食節 -- The cold food day is saved
清明節 -- Qingming Festival
立夏節 -- Beginning of Summer is saved
端午節 --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天貺節 -- The day present saves
翻經節 -- translates after festival
姑姑節 -- the father's sister festival
火把節 -- Torch Festival
七夕 -- The seventh evening of the seventh moon
盂蘭盆節 -- The jar orchid basin saves
中元節 -- is hit by yuan of festival
鬼節 -- spirit festival
地藏節 -- The field hides festival
中秋節 -- The Mid-autumn Festival
重陽節 -- Double Nineth Festival
祭祖節 -- Offer a sacrifice to ancestors section
冬節 -- Winter is saved
闊時節 -- Broad season
臘八節 -- The eighth day of the twelfth lunar month is saved
小年 -- Festival that falls on the 23rd or 24th of the twelfth month of the lunar year
除夕 -- New Year's Eve
回族節日 -- The Hui nationality festival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