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畫故事500字
❶ 達芬奇畫畫的「故事」
達芬奇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的畫家。他創作的《蒙娜莉莎》肖像畫和《最後的晚餐》壁畫是人們所熟知的名畫。他畫蛋的故事更是在世界各地廣泛流傳。而他所以能夠成為一名畫家,就在於他的父親及時地發現了他的愛好,並為他發展繪畫藝術創造了條件。 1452年,達·芬奇出生在義大利佛羅倫薩附近的芬奇鎮。他的父親是一名律師,名叫比埃羅。小時候,他的家裡還比較富裕。母親是一位貧苦的農婦,名叫特麗娜。達·芬奇出生後不久,父母離婚,母親離開了他,他是在父親的撫育下成長起來的。 兒童時代的達·芬奇,喜歡大自然的景色,經常攀登懸崖,並且對畫畫很有興趣。有時,他獨自一人坐在草叢中,用心地觀看五彩繽紛的花草樹木,饒有興趣地描繪著那些花瓣和樹葉的形狀。他喜歡鑽山洞,進去探索里邊的秘密。他每次從山洞走出來時,身上弄得臟乎乎的,總要捉幾個小動物出來,帶回家裡,仔細地觀看,並且按照小動物的樣子進行描繪。開始畫得有些四不象,但是,時間久了,他畫的那些東西漸漸有了畫意,鎮上的人們都稱他小畫家。 有一天,鄰近村上一位農民,拿著一塊木板,來到鎮上,交給了比埃羅,說:"請你家的小畫家在上面畫些東西。"比埃羅當即答應了,但不知是什麼原因沒有告訴兒子。過了一些天,達·芬奇發現家裡有一塊木板,就將它刨平,用鋸鋸成一個盾牌。盾牌做成之後,他看到上面什麼也沒有,不大好看,便想在上面畫點畫。畫什麼呢?他想來想去,就將自己最熟悉的小動物畫了上去。畫成後,他拿去給父親看。父親看到上面畫的有蛇、蝙蝠、蝴蝶、蚱蜢,還有一些叫不出名字來的小東西。不僅數量多,而且結構合理,形象逼真。比埃羅高興極了心想孩子是不是真的有畫畫的天才,他決心支持孩子去學習藝術,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名畫家。 比埃羅十分重視名師的指導作用。為了使孩子取得名師的指導,1466年,他同兒子一起來到了佛羅倫薩。羅基奧是當地一位頗有名氣的畫家和雕刻家。比埃羅帶著兒子找到了羅基奧,向他說明了來意,並將達·芬奇的簡單情況作了一番介紹。羅基奧看達·芬奇既有畫畫的才能,又有學畫的決心,就答應收下這個小徒弟。達·芬奇高興極了。從此,他在畫家羅基奧的具體指導下,並且在畫師的畫室里學習畫畫。通過勤學苦練,終於成為舉世聞名的畫家。他的繪畫把科學知識和藝術想像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當時繪畫的表現水平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❷ 關於我畫畫的故事400字
畫畫,我想大家都會吧?在我的課餘生活里,大半是在畫畫度過的。
在小時侯,我就很喜歡畫畫。還報過幾次美術班。在學校,常常一下課就拿出白紙來,嘰嘰喳喳地在上面畫了起來。小時侯嘛,認為自己的畫已經夠水平了,可長大拿出來一看,真叫人捧腹大笑。畫的是鼻子不對嘴巴,提供簡直是一個「小丑」。我可沒為這事而對畫畫失去了信心。畫得不好,也許是因為年齡限度的關系吧!
從小時候到現在,我的畫畫水平可有極大的提高哦!在這些日子裡,我一有空就在那兒畫畫,(當然也會幹些別的,但大多數還是在於畫畫。)還了解了許多關於美術的知識。
記得上學期,我還特意找了一本小本子,當美術本。還在上面畫了許多卡通圖按。還可以對比一下現在的畫和以前的畫有什麼差異,好的保持,差的改正。在我身邊,還有許多同學熱愛美術,我可以吸取一下他們的經驗,美術也和語文數學一樣,是要一點一滴學起來的。
寒假的時候,姐姐來我家玩,我就讓她幫我畫畫。我特愛看她畫畫,因為她畫的畫特別逼真,好像會從畫里蹦出來似的。我正在努力得超過她,我想離那天一定不會太遠的。
如果畫出一副好作品,我就像做出了一道難題一樣高興。畫畫即長見識,又豐富了課餘生活,這不是很好嗎?
或
我是一個喜歡畫畫的人。以下,我用構圖、顏色、人物、背景這些來讓你們猜一下我喜歡畫哪種類型的畫。 構圖:構圖我不喜歡太復雜,只要把主要人物畫出來就行了,單調些可能還好看。 顏色:顏色我比較喜歡黑白搭配,一深一淺,一明一暗,特別是黑色作底色,白色作線條,搭配起來棒極了。 人物:人物我就要說細點了,因為他有許多部位。頭,有許多種,我喜歡畫不規則的頭,例如茄子形、南瓜形、芒果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都是不規則的頭。頭發,我喜歡散亂的,因為散亂的頭發比較真實,當然,有時也會畫整齊的,但整齊的我畫得不太好,所以還是少畫為妙。眼睛,我喜歡半合眼和全合眼,也只有這兩種眼睛是我畫得最好的,不過,我有時候也會畫些不規則的眼睛,例如兩個眼球連在一起,眼眉貼著眼睛向上翹,成拱橋形,或者兩個眼球成內八字或外八字,這樣的眼睛可生動了。鼻子,我喜歡畫大鼻子,如果那人是大鼻子的話,一定很可愛。大鼻子可愛,尖鼻子也有他的特色,因為尖鼻子通常用來表現壞蛋和惡魔,壞蛋和惡魔用尖鼻子一定會顯得他們更加可惡。嘴巴,我喜歡大嘴,最好是大笑,微笑,人家說小嘴好,我就說大嘴好,起碼笑起來大方。露出雪白的牙齒更好。服裝,就要看看你畫的那個人在做什麼,如果是廚師,就穿白衣白褲戴白帽。如果是工人,就穿工人服。如果是出席晚會,就穿高貴一點的晚裝。如果上班,就穿便裝。如果去酒店,就穿西裝。如果結婚,就穿禮服。總之,你喜歡讓他去哪,穿什麼服裝,由你決定好了。 背景:我喜歡用象聲詞表達畫中某個物體發出的聲音,例如鬧鍾發出「鈴鈴鈴」的聲音,有人掉下水「撲通」一聲。還有一種是我比較喜歡用的,就是人的對話和思想。只要把它們表達出來,寫出來,這整幅畫就很逼真,像真的有這個人存在一樣。 我說了這么多我畫畫的心得,相信你也知道我喜歡畫哪種類型的畫吧!沒錯,我喜歡畫的是漫畫,而這就是一篇漫畫心得。
或
「愛藝術並不表示懂藝術,懂藝術並不表示會藝術,藝術不是模仿,而是超脫是創造。它需要人去為它奉獻去犧牲,去把它當作一個神魂顛倒的情人。」
從小,我就對繪畫有著特殊的情感。記得在我讀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問我想學點什麼,我毫不猶豫地說:「我想學畫畫。」從此,我與繪畫結下了不解之緣。
繪畫不僅給我帶來了樂趣,也給我帶來了好朋友似的安慰。在我開心的時候,用彩筆畫下自己的喜悅;在我不開心的時候,用顏料畫下自己的煩惱。繪畫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繪畫有著別具一格的魅力。無論是素描、國畫都是我非常喜歡的。
在我學過的繪畫方法中,最令我感到神秘的要算是國畫了。簡單的水、墨、筆和宣紙,既能畫花鳥、山水,又能畫動物和人物。一支軟軟的毛筆,配上墨的濃淡就可以把萬千世界表現出來,不但可以有形,還可以給人一種神似的感覺。更神奇的是畫在紙上的墨和顏料,遇水不會掉色。國畫真不愧是我國的瑰寶。
國畫不但好看,它的畫法也是多種多樣,變化多端。比如一筆兩色,在毛筆尖上蘸上兩種深淺不同的顏色,通過控制筆的角度和力度,就可以畫出不同意境的畫,畫出來的畫有一種很強的立體感。在工筆畫中,有一種技法叫渲染。它是用筆先蘸上顏色畫在紙上,然後再用一根干凈的筆蘸上清水,把顏色往外帶,根據需要控制渲染的遍數,便會出現一種由深變淺的過度效果,畫面非常自然,這樣畫出的人物、花鳥、山水,給人一種栩栩如生,妙不可言的感覺……。可以說,國畫帶給我的是驚奇和神秘,我願意盡我最大的努力去掌握國畫的精髓。
繪畫培養了我做事認真的好習慣。繪畫使我比別人多了一種表達思維的方式,我常常用畫把我心裡想的東西畫出來。有時我在做數學應用題時,也習慣用圖形或線條來表示,甚至一幅完整的圖畫。這樣做,我會覺得我的解題思路非常清楚,解題速度也快多了。繪畫還使我養成了敏銳的觀察力,這種觀察力不僅表現在我的畫里,還在生活中,媽媽總說我看問題的方式與眾不同。 繪畫已經成為我的一項愛好。每當我高興的時候,我會想起畫畫;每當我累了,我就會畫畫;每當我煩悶的時候,畫畫會使我忘掉煩惱;每當我遇到難以用言語表述的時候,我就會拿起畫筆……。
我覺得,繪畫是一樣很高雅的藝術,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它現在會伴隨著我走下去,我相信,以後也會,繪畫會伴隨著我的一生。因為,我對它有獨特的感情。以前,我學過電子琴、舞蹈等等,但都沒有堅持下來,惟獨繪畫,我堅持了將近有10年了,這份感情,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我很開心,無論在什麼時候,繪畫都能陪伴我。無論怎麼樣,我都不會放棄繪畫。
(求採納)
❸ 愛國學生畫畫作品和故事
徐悲鴻
20世紀初,徐悲鴻在歐洲留學時,曾碰到一個洋人的尋釁。那個洋人說:"中國人愚昧無知,生就當亡國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鴻義憤填膺地回答:"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國,你代表你的國家,等學習結業時,看到底誰是人才,誰是蠢材!"
一年之後,徐悲鴻的油畫就受到法國藝術家的好評,此後數次競賽,他都得了第一,他的個人畫展,轟動了整個巴黎美術界。這樣令人驚嘆的成就,是那個洋人遠遠不能及的。
齊白石
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在北京淪陷後,毅然辭去受敵偽控制的北平藝專的教授職務。一些敵偽頭目,時常找齊白石索要字畫,作為一個有愛國心的畫家,怎能甘心聽從那些惡人的使喚?他在大門上貼了「畫不賣與官家,竊恐不祥」,「白石老人心病發作,停止見客」等字條。有人為他擔心,更有人勸他明哲保身,不要觸犯敵偽政權的人。但齊白石無所畏懼,他寧可挨餓受凍,也決不去取媚於那些強盜。他在詩中寫道:「壽高不死羞為賊,不醜長安作餓饕。」顯露出他不屈不撓的民族氣節。
❹ 我與繪畫的故事450字
從小,我就喜歡畫畫。每當我陪媽媽買衣服時,我留意的通常不是一件件漂亮的衣服,而是掛在牆上的裝飾畫。
上幼兒園時,媽媽問我想學點什麼,我幾乎毫不猶豫地說:「我想學畫畫!」繪畫好像是我的一位知心朋友。當我高興時,我用畫筆畫出我心中的喜悅;當我傷心難過時,我便用顏料畫出我心中的煩惱。久而久之,繪畫變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越發的喜愛繪畫。
我上三年級時,一次美術班下課,老師告訴我,我可以學素描了。素描?哦,是那種拿鉛筆在紙上畫的寫生嗎?我經常在教室里看見一兩個大哥哥大姐姐畫的素描,雖然繪畫工具只有一支鉛筆,那他們能夠運用敏感吧要花的物品畫得那麼真實、那麼漂亮。沒想到我現在也可以學素描了!
第二節課,我幾乎一路小跑來到美術教室,我簡直迫不及待想學到這門新的畫畫技法。
可是當聽了老師說這節課要畫的內容時,我失望極了!我還以為老師會上我們去畫一些雕塑什麼的呢,誰知老師讓畫的竟然是—直線!
我非常失望。這時,老師說:「同學們,你們可能會有一點小小的不滿『老師直線誰不會畫呀?』如果你這樣想,那可就大錯特錯了。直線是素描的基本功,要畫的兩頭輕,中間重。」說著,便給我們做起了示範。
哇!我大吃一驚,原來一根兒普普通通的線也可以畫得那麼好看!兩頭若有若無,中間卻清晰可見。
我心中的不滿立刻消失得無影無蹤。拿起筆就學著老師的樣子畫了起來。
畫了幾條以後,我拿去給老師看。老師說我這幾根兒線的前頭畫的還是太重了,讓我在畫幾條。我就又畫了幾條,然後又拿去給老師看。老師說,我畫的還是重,於是手把手的教我畫。原來只要是這么小的勁兒啊!我簡直不敢相信。不過畫出來的線好看多了。
我現在很開心,無論什麼時候,畫畫都可以陪伴我。以前是,現在是,以後也是。
❺ 齊白石畫畫的故事
齊白石是我國最著名的畫家之一,他最善長畫小蝦小蟲等小動物,另外,在篆刻方面他也頗有建樹。
齊白石年輕的時候,他就很喜歡篆刻。有一天,他去拜訪一位老篆刻家,老篆刻家說:「你去挑一擔礎石回家,等這一擔石頭都變成了泥漿,你的印就刻好了。」別的人都以為老篆刻家戲弄齊白石,勸他不要理那老傢伙,齊白右卻真的挑了一擔礎石來,夜以繼日地刻著,一邊刻,一邊拿古代篆刻藝術品來對照琢磨。
刻了磨平,磨平了又刻,手上起了血泡,他不在意,他就那麼專心致志地刻呀刻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礎石越來越少,而地上的淤泥卻越來越厚。最後,一擔礎石統統都化為泥了,齊白石也練得了一手好篆刻藝術,他刻的印雄健、洗煉,獨樹一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
有一次,他過生日。由於齊老是一代宗師,學生朋友來了很多。 從早到晚,客人絡繹不絕,老人笑吟吟地迎來送往,等到夜晚送去最後一批客人,老人再也支持不住了,他躺下很快睡著了。
第二天,齊白石老人一早就起床了,他顧不上吃飯,先到畫室去做畫,家裡人都勸他吃飯,他卻不肯歇一歇。總算五張畫畫完了,家人都長長的鬆了一口氣,等著他吃飯。誰知他攤紙揮毫又繼續作起畫來。家裡人怕他累壞了,都說:「您不是已畫夠五張了嗎?怎麼還畫呀?」
老人輕輕抬起頭說道:「昨天生日,客人多,沒作畫,今天追畫幾張,以補昨天的『閑過』」。說完,他低下頭繼續作起畫來。
正是憑著這種勤奮精神,齊白石老人的畫越作越精,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愛。
(5)中國畫畫故事500字擴展閱讀
齊白石的繪畫風格:
濃厚的鄉土氣息,純朴的農民意識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餘味的詩意,是齊白石藝術的內在生命,而那熱烈明快的色彩,墨與色的強烈對比,渾朴稚拙的造型和筆法,工與寫的極端合成,平正見奇的構成,作為齊白石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視覺形狀,相對而言則是齊白石藝術的外在生命。
現實的情感要求與之相適應的形式,而這形式又強化了情感的表現,兩者相互需求、相互生發、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了齊白石的藝術生命,即齊白石藝術的總體風格。
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衰年變法,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鳥蟲魚為工絕,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時,與吳昌碩共享「南吳北齊」之譽;以齊白石純朴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的文人畫風相融合,達到了中國現代花鳥畫最高峰。
❻ 潘天壽畫畫的小故事(十個字)
什麼故事能用十個字講完?
潘天壽是美術界公認的二十世紀與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並肩而立的「四大家」之一。
潘天壽的生日,是傳說中的花節,他喜歡自己是「百花生日生」。所以成名後,他往往在得意之作上蓋上「百花生日生」的印章。
母親給他講故事,教他背詩文,剪紙人,做燈籠,與父親相比,潘天壽與母親有著一種分外溫馨的母子之情。但母親在寧海農村反洋教的運動中,竟因驚嚇而在產後去世。這一年潘天壽7歲。幼年的經歷催生了他早熟、寡言和獨立的性格,列強欺凌帶來的家國劫難,埋下了民族自尊的情結讓他一生揮之不去。
他從塗鴉到立志做中國畫畫家,緣於一本書。還在讀初小三年級時,他偶然見到一本石印的《芥子園畫譜》,這是清代初版的一本中國繪畫入門書,懵懂之中的他咬了咬牙,攢了幾個月零花錢把它買下。
於是,《畫譜》成了潘天壽學畫的無言老師。他逐漸懂得了詩文、書法、金石以及畫史、畫理與繪畫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因為印刷粗糙,他少了細節的臨摹;可也少了技法的拘謹。就像他幾十年後,擔任了美術界最高學府浙江美術學院院長時,深情地回憶道:當時如同「盲人騎瞎馬,賓士在大沙漠中,無所息止。就這樣五個年頭,不知走了多少彎路」。
12年後,潘天壽投考有名的浙江第一師范。在政論考試中,潘天壽以母親遭遇不幸的那場反洋教起義為背景,縱論時局。救國之情真切,憂民之心鑿鑿,打動了考官,在1200名考生中奪得第一。
浙江一師的校長,是經亨頤,有「一師的蔡元培」之稱,是思想文化藝術教育領域里開一代風氣的領袖之一。師生一同住校,朝夕相處,一師是南方新文化、新思潮的中心。
在這里,美育有崇高的地位。這樣的一所學校竟有三間畫室、200台風琴。比潘天壽高一個年級、上海中國畫院第一任院長豐子愷這樣描繪當時一師的感受:「下午四時以後,滿校都是琴聲,圖畫教室里不斷有人練習石膏模型木炭畫,光景宛如一藝術專科學校。」
潘天壽上的第一堂圖畫課是靜物寫生,寫生一枚楓樹葉。老師是李叔同。按理說,從小愛畫畫的潘天壽應是如魚得水。拿慣了毛筆,從《芥子園畫譜》中自學而來的他,第一次捏起木炭,學習西洋的素描課程時會有怎樣的心情?富有繪畫才華的他是否得到名師的贊賞?
這枚小小葉子,也許就是判定將來潘天壽幾十年藝術道路,藝術價值的那座沉重的天平。
❼ 學習畫畫的過程中發生的故事和感受(600字以上)
純手打,採納吧。。。O(≧口≦)O
我一直認為,繪畫是純粹之物,是專門提供給感受享用的,具有感受的直接性。它不需要歷史文學以及題材的支撐而存在,不需要一切解釋性工具的參與,而是將一切努力還原為與感受同構的要素,從而將藝術活動提升為審美活動。在自身結構中表現自身一直是藝術的理想,也一直是藝術自我救贖的唯一路途。對於一個繪畫者來說,依靠敘事,依靠說故事,依靠政治主題的方式來確立繪畫的價值和意義是無能的表現,並非藝術發展的正途。如果有一天,故事沒選好,又沒趕上露臉的機會,一切都將付諸東流。所以,我非常喜歡陳均德先生的油畫,他對中國文化特別鍾愛,更深刻了解中國藝術的精神,所以他的油畫似乎更接近中國的本土內涵。他非常了解西方現代繪畫的源流,然而他更重視中國文化的藝術精神,,他把中國文化的藝術精神深深地融化在自己的創作之中,崇尚自然,決不造作。那激越的筆致,強烈的色塊,恰到好處的構架,濃純渾朴的音韻,完全是畫家在特定時空中生命的博動,完全是畫家生命意識的積淀。容我說句稍偏激的話,現在有些繪畫者所畫的畫,光滑、甜膩,咋一看似乎那麼回事,實則俗不可耐。這也是農村地方很難避免的弱點。我想,我們畫畫絕對不應該是為了討好誰,不是為了能受到誰的推崇,不是為了獲某個獎項,任何有外在目的的繪畫都不是純粹的繪畫。我們的創作應該抱著真誠的心態,要求自己在劇變繁復的環境中能剋制浮躁,保持真誠,對崇尚的藝術理想有足夠的獻身精神。畫家猶如一個虔誠的宗教徒,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在何種順境或逆境中,他都會恪守自己的藝術信念,且為此作百折不回的探索。我崇敬這種具有堅強獨立人格的藝術家,喜歡讀他們的傳記,品嘗他們的作品,體味他們所經歷的歡樂與苦難。 還不要嗎?????
❽ 關於我學繪畫故事的作文
在我五歲的時候。有一天,媽媽帶我上街去買東西,遇到一位阿姨在發送宣傳彩畫,我很好奇的湊過去看了看,彩畫上面有許多密密麻麻的文字和五顏六色的圖案。我就問媽媽:「這是什麼東西?」媽媽笑著說:「是兒童畫,和你差不多年齡的小朋友畫的。」看著這些畫,我的好奇心被勾起了,我想:「如果我也能畫出那麼好看的畫那該有多好啊。」回到家後,我找來在幼兒園用的彩筆和鉛筆,開始臨摹彩畫上面的圖畫。畫了一會,媽媽看到我畫的畫,說:「畫的不錯,你也想學畫畫嗎?」我大聲說:「想!」不久,媽媽把我送到兒童繪畫培訓班。就這樣,漸漸地,我對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不斷了解了更多的繪畫知識。
學習繪畫到現在,我學過了兒童畫、卡通畫、素描,在這些學習繪畫的日子裡,好多事情依然記憶猶新。
記得第一次去上素描課。老師和藹可親,對我很關照。老師說:「學習素描,練線條是基礎。」我想:「這真是輕而易舉。」剛開始,線條畫的還可以。可是時間一長,線條的粗細開始不一致了,線形也彎彎曲曲了,落筆還有「小尾巴」。老師點評我的線條時說:「一開始的線條很好,到了後面有點粗糙了。要想練好線條必須靜下心來堅持不懈才行。」我聽了老師的話,下定決心,一定要畫好線條,就這樣只要一有時間,我就練線條。一直練的手都發酸,畫紙用掉了無數張。經過我的不懈努力,素描繪畫一天天有了進步,在一年之後我順利的通過了素描六級考試。
雖然我的繪畫技能有所提高,但還有很多繪畫知識和技巧,需要不斷學習和訓練。我會繼續認真學習和刻苦訓練,准備將來進入更高的藝術殿堂。
❾ 畫畫和我的故事100字
今天是星期六,媽媽把我送到了印象畫廊學畫畫。
今天老師教我們畫「農家小屋」。我拿出了一張白色的千畫紙,先勾出小屋的輪廓,畫完輪廓,再拿出彩色的筆,接著在畫的輪廓上塗上了不同的顏色,最後,在老師的精心指點下,我細心地畫出了一幅美麗的「農家小屋」。
通過學畫,讓我懂得了一名俗語「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就是做什麼事情只要用心,不要放棄就會成功的。
❿ 作文巜我與畫畫》寫出畫畫過程中的故事,從而托出感受
我一直認為,繪畫是純粹之物,是專門提供給感受享用的,具有感受的直接性。它不需要歷史文學以及題材的支撐而存在,不需要一切解釋性工具的參與,而是將一切努力還原為與感受同構的要素,從而將藝術活動提升為審美活動。在自身結構中表現自身一直是藝術的理想,也一直是藝術自我救贖的唯一路途。對於一個繪畫者來說,依靠敘事,依靠說故事,依靠政治主題的方式來確立繪畫的價值和意義是無能的表現,並非藝術發展的正途。如果有一天,故事沒選好,又沒趕上露臉的機會,一切都將付諸東流。所以,我非常喜歡陳均德先生的油畫,他對中國文化特別鍾愛,更深刻了解中國藝術的精神,所以他的油畫似乎更接近中國的本土內涵。他非常了解西方現代繪畫的源流,然而他更重視中國文化的藝術精神,,他把中國文化的藝術精神深深地融化在自己的創作之中,崇尚自然,決不造作。那激越的筆致,強烈的色塊,恰到好處的構架,濃純渾朴的音韻,完全是畫家在特定時空中生命的博動,完全是畫家生命意識的積淀。容我說句稍偏激的話,現在有些繪畫者所畫的畫,光滑、甜膩,咋一看似乎那麼回事,實則俗不可耐。這也是農村地方很難避免的弱點。我想,我們畫畫絕對不應該是為了討好誰,不是為了能受到誰的推崇,不是為了獲某個獎項,任何有外在目的的繪畫都不是純粹的繪畫。我們的創作應該抱著真誠的心態,要求自己在劇變繁復的環境中能剋制浮躁,保持真誠,對崇尚的藝術理想有足夠的獻身精神。畫家猶如一個虔誠的宗教徒,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在何種順境或逆境中,他都會恪守自己的藝術信念,且為此作百折不回的探索。我崇敬這種具有堅強獨立人格的藝術家,喜歡讀他們的傳記,品嘗他們的作品,體味他們所經歷的歡樂與苦難。 還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