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有什麼用的小故事的作文
A. 讀書的故事 作文
讀一本書,其實是用心靈去感悟月的朦朧,星的燦爛,花的嫣然,淚的晶瑩,落英的飄零,還有生命的滄桑和美麗。——題記
開啟書的扉頁,縷縷墨香如醇醇楊柳風,朦朦杏花雨,在心田縈繞,讓心花悄然開放,散發出無數感悟的詩行。透過楊柳杏花,我們可以看見遠方有青山綠水,紅蓮婷婷,楓葉彤彤,梅花傲雪。
讀書是在如畫風景中拾撿朝花,尋找生命的花絮。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便如西湖泛舟,你隨手可以採摘到啟迪生命的蓮子;讀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你會覺得生命是一幅濃妝淡抹的水墨風景畫,沉重中蘊含著精彩,黯淡中醞釀著燦爛;而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你感覺到正如攀登雪峰,在凜冽的寒風中感受青松的堅強,紅梅的不屈,愈往上走,一會兒一朵雪蓮撲入你的視野,一會兒一叢綠草會映綠你的眸子,這雪峰上的生命正是保爾精神的濃縮,寒風中的雪蓮綠草,將人生的不屈和堅強在雪峰上深深定格,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活著的意義,明白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
讀書是跨越時空的邂逅。在書中,你可以和李白一起攀登天姥山,欣賞神仙意境界的壯麗美好,可以和李清照共賞綠肥紅瘦,和她在荷花中泛舟;你可以和徐志摩在康橋信步倘徉,共同採摘河中的水草;你還可以和《老人與海》中的漁夫桑地亞哥一同戰勝肆虐的鯊魚,感受「人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打敗」這一偉大崇高的精神;你還可以和老子、司馬遷、曹雪芹、莎士比亞成為朋友,和魯迅、巴金、沈從文、錢鍾書、賈平凹在書中進行一次暢談,擁有這么多朋友,你的腰板也會挺得特別直。
青燈下,左手執黃卷,右手捧濃茶,如果窗外有一輪明月就更好了。月光撞擊心靈,閃爍出五彩繽紛的火花,匯成一條美麗的彩虹。所以,讀書時你湛藍的心空上也會點綴著一輪明月。
讀書,是在人生道路上采擷生活的音符,醞釀出一道歲月之歌,唱出春花秋月,落英繽紛。
讀書是幸福,朋友,與書結緣吧!
享受讀書
記得從前聽過一個故事,說一個人酷愛讀書,他的富翁朋友就與他打賭,請他住進自己的庄園里,每日獨守書房,不能離開房間,一日三餐給他從窗口送進去,時間為一年。如果能堅持下來,富翁許諾將庄園輸給他。
一年過去一半的時候,富翁朋友還不信世上還真能有如此書痴,他仍然勝券在握的樣子。一年過去了。當那個酷愛讀書的人從書房從容地走了出來時,富翁朋友徹底服輸了。沒辦法,他只好履約。可那位讀了一整年書的朋友說,謝謝你讓我讀了那麼多好書。讀了這些書後,我明白了很多事情,我還要你的庄園干什麼呢?說完飄然而去。
我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年紀還很小,卻受到了一種震動。讀書居然有那麼大的魔力,它除了能帶給人睿智和思想外,我想,它肯定也會給人帶來巨大的心靈享受。
事實果然如此。當我慢慢長成了一個愛讀書的人,我從自己的感受中知道了,讀書確實是一種高級的享受。沒有哪一種快樂,能像讀書帶來的快樂那樣悠長和持久。
從少年時代開始,讀書帶給我的快樂,就是其他快樂所難能比擬的。記得小時候讀《魯賓遜漂流記》、《海底兩萬里》時,心裡那種巨大的新奇和快樂簡直難以形容。小夥伴們在窗外喊我去玩,可我全部心思都在那書本之中。平時最愛玩的游戲停止了,我廢寢忘食地沉浸在書中,心就像在一片雲朵上飛翔。原來世界是這么有意思,那種遙遠、神奇、神秘,彌補了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平靜。我在書中認識了大海和高山,認識了像星期五這樣特殊奇異的人,認識了無數個讓人心馳神往的遠方,知道了這個世界的廣袤遼闊。那些沒見過面的作家們,用他們的文字,引著我一點點抬起頭來,發現這個世界的美好和無窮。我覺得那些寫書的作家,簡直就是人群中的神。他們用文字給我們講出來的故事,豐富了我們精神境界,和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比起來,讀書是多麼快樂。
隨著年紀的增長,讀書越發成為生活中的一種高級的享受。年輕的時候,有些風花雪月,就是讀書,也要為自己製造一種情調。我那時經常和夥伴帶著自己喜歡的書,坐船過江,到江北的太陽島上。在草地上、樹林里,我們選一塊安靜的所在,鋪上一塊顏色和諧的雨布,而後,在清新的空氣里,在江水拍岸的濤聲中,我們開始了幸福的一天。我們有人在讀書,有人在寫生,有人在吹口琴。風溫柔地吹拂著,年輕的心像用水洗過那麼清澈。幾個麵包,幾根紅腸、酸黃瓜是我們的午餐。常常是,太陽落山時,我們才驟然知道,一天已經過去了。
有一年的夏秋之間,我和最要好的朋友袁曉冰,幾乎是每天傍晚都拿一本書到松花江邊。我們看著自己喜歡的書,看著看著,有時交流起對書的評價和認識。為精彩的書,為自己那些不知道怎樣冒出來的,也很精彩的評論,我們體味到一種滿足感。當光線不再能照耀我們閱讀時,我們就看夕陽下金色的大江,看江北岸逐漸亮起來的燈火……一種朦朧的、美好的、說不清的情緒就在我們年輕的心中翻騰著。生活確實是深含著許多動人的東西,書本啟發了我們對於人生的思索……
讀一本好書,就像乘上了一列遠行的列車,眼望著新奇的風景,心情是那麼舒暢。有時,又像是面對著一位陌生又親切的朋友,聽著他波起浪迭的故事,被那種娓娓敘說的氣氛感動著,心情久久難能平靜。
有時聽到別人說,他是多麼苦讀詩書,實在讀不下去的時候,就冷水澆頭之類。生活中確有這種讀書人,但我以為,那必定是為了什麼而讀,是目的帶來的刻苦。我所說的讀書,不包括這種為功名或為其他神聖目的的苦讀。我自己也沒有這種經歷。因為,我沒有必要這般痛苦地看書,何苦自找罪受呢?對我來說,讀書是愜意、舒服、自由的人生享受。身心放鬆地進入讀書的狀態,閱讀,帶來的是一種寧靜和安詳。
讀書是享受。隨著閱讀的深入,有時辛酸,有時激憤,有時痛苦,有時快樂,有時我們就那麼不知不覺地愛上了書中的人物,覺得她或他就是自己一個遙遠的親人,情不自禁地牽掛起這個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的人物。就這樣,亦真亦幻、似遠似近,閱讀為生活又增添了別樣的內容。我們不知不覺間,走進了自己情感的密林深處。
北方的冬季是漫長的,當大雪紛紛揚揚,凜冽的冬天來臨時,泡上一杯紅茶,在裊裊彌漫的茶香中,翻開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在這樣的夜晚,讀《金薔薇》,讀茨維塔耶娃的詩,讀杜拉斯美麗聰明的語言,讀一本動人的人物傳記,雪花飄飛的冬夜,就會添上了一種迷離和說不清的情緒。這個時候。你會覺得,讀書已是生活中一件類似於奢侈的事情。
讀書讓你發現遠方。
讀書能讓人的襟懷和氣量增長。
讀書給人以真實的快樂。
讀書使我們在自己的人生外,又好像度過了另外的人生。
對書籍的品味和領會充實了我們平凡的生活,眼界在開闊,精神在成長,對生活的認識和領悟在加深。你和那位也許永遠不能謀面的作者,有了一種精神牽連。他在某種意義上成了你的朋友、你的精神上的親人。
時光悄然流逝。我的女兒,她也長成了一個愛讀書的人。作為現今教育體制下的一個中學生,盡管課業繁重,仍沒有妨礙她閱讀的樂趣。有時,看她廢寢忘食地看著一本課外書,我欲勸又止。因為,我從自己走過的路深知,這些美好的書也許比課堂教學給她的還要多。看到孩子有時讀著讀著熱淚盈眶的樣子,我相信她正在長成一個善良、心靈豐富的人。我高興這種對於閱讀的興趣從我這里向女兒傳遞下去,我也願意看到這世界上又多了一個並不是為了什麼目的而愛上閱讀的人。
我是熱愛生命的人。在我有限的生命中,我真慶幸,我不算太晚地發現了讀書的快樂。讓我們享受讀書吧。
享受讀書
記得從前聽過一個故事,說一個人酷愛讀書,他的富翁朋友就與他打賭,請他住進自己的庄園里,每日獨守書房,不能離開房間,一日三餐給他從窗口送進去,時間為一年。如果能堅持下來,富翁許諾將庄園輸給他。
一年過去一半的時候,富翁朋友還不信世上還真能有如此書痴,他仍然勝券在握的樣子。一年過去了。當那個酷愛讀書的人從書房從容地走了出來時,富翁朋友徹底服輸了。沒辦法,他只好履約。可那位讀了一整年書的朋友說,謝謝你讓我讀了那麼多好書。讀了這些書後,我明白了很多事情,我還要你的庄園干什麼呢?說完飄然而去。
我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年紀還很小,卻受到了一種震動。讀書居然有那麼大的魔力,它除了能帶給人睿智和思想外,我想,它肯定也會給人帶來巨大的心靈享受。
事實果然如此。當我慢慢長成了一個愛讀書的人,我從自己的感受中知道了,讀書確實是一種高級的享受。沒有哪一種快樂,能像讀書帶來的快樂那樣悠長和持久。
從少年時代開始,讀書帶給我的快樂,就是其他快樂所難能比擬的。記得小時候讀《魯賓遜漂流記》、《海底兩萬里》時,心裡那種巨大的新奇和快樂簡直難以形容。小夥伴們在窗外喊我去玩,可我全部心思都在那書本之中。平時最愛玩的游戲停止了,我廢寢忘食地沉浸在書中,心就像在一片雲朵上飛翔。原來世界是這么有意思,那種遙遠、神奇、神秘,彌補了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平靜。我在書中認識了大海和高山,認識了像星期五這樣特殊奇異的人,認識了無數個讓人心馳神往的遠方,知道了這個世界的廣袤遼闊。那些沒見過面的作家們,用他們的文字,引著我一點點抬起頭來,發現這個世界的美好和無窮。我覺得那些寫書的作家,簡直就是人群中的神。他們用文字給我們講出來的故事,豐富了我們精神境界,和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比起來,讀書是多麼快樂。
隨著年紀的增長,讀書越發成為生活中的一種高級的享受。年輕的時候,有些風花雪月,就是讀書,也要為自己製造一種情調。我那時經常和夥伴帶著自己喜歡的書,坐船過江,到江北的太陽島上。在草地上、樹林里,我們選一塊安靜的所在,鋪上一塊顏色和諧的雨布,而後,在清新的空氣里,在江水拍岸的濤聲中,我們開始了幸福的一天。我們有人在讀書,有人在寫生,有人在吹口琴。風溫柔地吹拂著,年輕的心像用水洗過那麼清澈。幾個麵包,幾根紅腸、酸黃瓜是我們的午餐。常常是,太陽落山時,我們才驟然知道,一天已經過去了。
有一年的夏秋之間,我和最要好的朋友袁曉冰,幾乎是每天傍晚都拿一本書到松花江邊。我們看著自己喜歡的書,看著看著,有時交流起對書的評價和認識。為精彩的書,為自己那些不知道怎樣冒出來的,也很精彩的評論,我們體味到一種滿足感。當光線不再能照耀我們閱讀時,我們就看夕陽下金色的大江,看江北岸逐漸亮起來的燈火……一種朦朧的、美好的、說不清的情緒就在我們年輕的心中翻騰著。生活確實是深含著許多動人的東西,書本啟發了我們對於人生的思索……
讀一本好書,就像乘上了一列遠行的列車,眼望著新奇的風景,心情是那麼舒暢。有時,又像是面對著一位陌生又親切的朋友,聽著他波起浪迭的故事,被那種娓娓敘說的氣氛感動著,心情久久難能平靜。
有時聽到別人說,他是多麼苦讀詩書,實在讀不下去的時候,就冷水澆頭之類。生活中確有這種讀書人,但我以為,那必定是為了什麼而讀,是目的帶來的刻苦。我所說的讀書,不包括這種為功名或為其他神聖目的的苦讀。我自己也沒有這種經歷。因為,我沒有必要這般痛苦地看書,何苦自找罪受呢?對我來說,讀書是愜意、舒服、自由的人生享受。身心放鬆地進入讀書的狀態,閱讀,帶來的是一種寧靜和安詳。
讀書是享受。隨著閱讀的深入,有時辛酸,有時激憤,有時痛苦,有時快樂,有時我們就那麼不知不覺地愛上了書中的人物,覺得她或他就是自己一個遙遠的親人,情不自禁地牽掛起這個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的人物。就這樣,亦真亦幻、似遠似近,閱讀為生活又增添了別樣的內容。我們不知不覺間,走進了自己情感的密林深處。
北方的冬季是漫長的,當大雪紛紛揚揚,凜冽的冬天來臨時,泡上一杯紅茶,在裊裊彌漫的茶香中,翻開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在這樣的夜晚,讀《金薔薇》,讀茨維塔耶娃的詩,讀杜拉斯美麗聰明的語言,讀一本動人的人物傳記,雪花飄飛的冬夜,就會添上了一種迷離和說不清的情緒。這個時候。你會覺得,讀書已是生活中一件類似於奢侈的事情。
讀書讓你發現遠方。
讀書能讓人的襟懷和氣量增長。
讀書給人以真實的快樂。
讀書使我們在自己的人生外,又好像度過了另外的人生。
對書籍的品味和領會充實了我們平凡的生活,眼界在開闊,精神在成長,對生活的認識和領悟在加深。你和那位也許永遠不能謀面的作者,有了一種精神牽連。他在某種意義上成了你的朋友、你的精神上的親人。
時光悄然流逝。我的女兒,她也長成了一個愛讀書的人。作為現今教育體制下的一個中學生,盡管課業繁重,仍沒有妨礙她閱讀的樂趣。有時,看她廢寢忘食地看著一本課外書,我欲勸又止。因為,我從自己走過的路深知,這些美好的書也許比課堂教學給她的還要多。看到孩子有時讀著讀著熱淚盈眶的樣子,我相信她正在長成一個善良、心靈豐富的人。我高興這種對於閱讀的興趣從我這里向女兒傳遞下去,我也願意看到這世界上又多了一個並不是為了什麼目的而愛上閱讀的人。
我是熱愛生命的人。在我有限的生命中,我真慶幸,我不算太晚地發現了讀書的快樂。讓我們享受讀書吧。
B. 《我的讀書故事》作文
我喜歡圖書
我喜歡看書,因為爸爸經常用這樣一句話來教育我,那就是: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為了讓我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爸爸總是利用周末抽出半天的時間專門陪我去各個書店看書。書店裡的書真多!有關於學習方面的,有關於科學探索的,有品德培養的,還有一些小孩子最愛不釋手的漫畫和童話故事書。
每一次到書店,我總是選擇不同類型的書籍,以開拓我的視野,擴寬我的知識面。有時遇到我特別喜歡,一時半會消化不了得,爸爸總是毫不吝嗇地為我買下,以便我回到家中繼續吸收書中的營養。
現在,我不僅愛讀書,還收集了很多和讀書有關的名人名言,在這里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莎士比亞)
書籍使人們成為宇宙的主人 ——巴甫連柯
好的書籍是最貴重的珍寶——別林斯基
書是唯一不死的東西——丘特
人離開了書,如同離開空氣一樣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
不去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養,同時也不可能有什麼鑒別力。——赫爾岑
親愛的小夥伴們,聽了我的介紹,希望你們能和我一樣愛看書,看好書,在書籍的海洋中遨遊!
我和書的故事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話說得一點都不錯!我從小是個書獃子,每天我都要看書,書既是我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更是我的好老師。
我愛書,愛得有點痴迷。
無論是上街還是外出旅遊,我都喜歡到書店逛逛,看到喜歡的書,我就要買。爸爸媽媽出差問我要帶什麼禮物,我總是毫不思索就回答:「書!」以致於別人的爸爸媽媽多數帶的都是吃呀、穿呀、玩呀等禮物,而我的爸媽總會給我帶回幾本這樣那樣的書。每年,新書報征訂時,我都要媽媽給我弄一套新書目錄,從中挑出我喜愛的來訂閱。得到新書,是我最高興的事。
買書多了,漸漸地,我的小書架里裝滿了我喜愛的書。按類分,有故事書、作文書、參考書、工具書、還有許多科技類的書;.按內容分,有數學的、語文的、英語的、自然的、科幻的、哲理的、等等。厚厚薄薄、大大小小、新新舊舊,它們或站或躺,擠滿了我的小書櫥,大約已有一百多本,每一本都令我愛不釋手,每一本我都捨不得丟棄。
後來,我的小書架裝不下了,我就疊在床頭櫃上,床頭櫃疊滿了,我就擺在床上枕邊。
每天,我都要將看過的書擺好整齊,都會為它們掃掃灰塵,還會像探望老朋友一樣,看看它們,摸摸它們。
是書教我做人的道理,是書教我知識,讀書使我快樂,我愛書,我最愛看書。
^_^o~ 努力!
C. 關於讀書故事的作文
書——我的朋友
我特別愛看書,家裡的書櫃里排滿了我喜歡的數不清的書。因為書太多,我看完一批,媽媽把它們送走一批;然後我又通過各種關系買了一批。循環往復,總也送不完,也買不夠。由此,我和書的故事也越來越多。
看書
我酷愛看書,特別是童話、小說,或一些作文書、偵破小說更是我的最愛。四年級上半學期,快期中考試了,媽媽制定了「法西斯式政策」,晚上不花上三四個小時,別想做完作業。好在我的《窗邊的小豆豆》、《戴小僑和他的哥兒們》、《草原上的小木屋》等書,都在抽屜里,媽媽玩電腦又很「專心」,我「天才小黑客」就有了可趁之機——明裡不讓看,偷著看還不行嗎?
這不,我做完了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就看起了風靡全班的《親愛的漢修先生》。正當我看到第三章的「乞丐熊」時,心裡一陣羨慕……一個黑影出現在我的身後:「怎麼啦,書好看嗎?做作業,快點!別偷懶,否則當心這本書——嘿嘿。」可我不聽,還想把書藏起來,等媽媽走了繼續我的愛好。可已來不及了,媽媽見我這樣,一把把書奪走了。我只好唱著:「女孩看吧看吧不是罪……」
看書在我心目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藏書
我酷愛看書,可媽媽的政策又難以違抗,於是我開展了藏書工作。
我藏書,可不是像收藏家那樣藏,而是偷偷摸摸的,像在搞地下工作一樣。元旦一放假,媽媽就准備沒收我愛看的幾本書。我欲擒幫縱,主動上繳了幾本厚厚的書,一是讓媽媽放鬆警惕,二是書厚,無論媽媽怎麼藏,都會落出破綻來。
把厚書處理掉後,就該考慮其它書了——藏。當媽媽不在家時,我就動用一切力量藏書。我左看右看,最後確定了座墊下面、枕頭下南、抽屜里等這幾處地方。於是,我分別把幾本好書安放在各個地方,還找了外婆來試效果——不錯,外婆沒發現。最後再把書隱藏得好一些,便心安理得地做起了作業。
結果,媽媽回來後,一眼就看出了破綻,使我白白浪費了時間,反而得到了媽媽的「獎勵」——一頓臭罵。哎,真慘!
找書
我酷愛看書,所以惹得媽媽常常把我愛看的書藏起來。
在媽媽的眼皮下找書——不容易,就像從雞蛋里挑骨頭!不過,這也難不倒我。我找書,是有「技巧」的,是會開動腦筋的——觀察+動腦=書。
這不,媽媽又把我的書藏得很隱蔽,但有了上面的「秘訣」,我找書就很容易了。就像上次:
那是星期天,媽媽把我的《草原上的小木屋》藏起來了,既而陪著我做作業。我暗地裡把家裡的廚櫃觀察一番,並沒發現什麼異常情況。再仔細一看,媽媽的包怎麼在身邊?還鼓鼓的!我想到這里,便上去偷偷地踩了一腳媽媽的包。喲,從裡面露出了半本《草原上的小木屋》的彩色封面,我一看——大喜!急忙把鉛筆掉到地上,然後以撿鉛筆的名義「偷」到了手,做完作業,我又悄悄地看了起來。
從此以後,媽媽藏書,我來找書,最終,媽媽以失敗告終,我又贏了!
書,我的朋友,我的最愛!
D. 關於讀書故事的作文
小時候,我不喜歡讀書,每天都是爸爸叫我讀書,因為,那時我還小,我根本不知道讀書的樂趣,反而,我認為讀書是無趣的。現在我長大了,我懂得讀書的樂趣了,就在我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老師每次布置作業都少不了一項作業,那就是讓我們每天睡覺前都要讀上一小時的書,我知道,老師這么做不僅能讓我們的閱讀能力提高,還讓我們喜歡上讀書。
E. 我與讀書的故事 400字作文
小時候,我覺得讀書沒有什麼「味道」,但隨著我逐漸地成長,接觸書籍越來越多了,發現原來書籍是一杯喝不完的茶,感覺由淡變濃,愈喝愈有味道!古人讀書有「三味」之說,即「讀經味如稻梁;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而家,味如醯醢」。我無法感悟到如此精深,但也痴書切切,非同尋常。在我的「小書店」里有著許許多多的書籍,其中那一本書里的一篇文章,使我一生受用,也讓我念念不忘。
愛有多種多樣,有偉大的父母之愛,有純情熾熱的情愛,有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愛……但對一個學生來說,除了家庭的溫暖,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可以說是非常珍貴。如果老師對一個學生不管不問、漠不關心,那麼這無疑給這個學生帶來無端的煩惱,造成心理上的壓力,這時會對學生百害而無一利。對任何一個學生來說,老師的關心愛護是他們的精神糧食啊!我們生活在舒適的環境中,浸泡在老師源源不絕的關愛之泉,對比其那些差生,老師給予他們的愛遠遠不及優等生。其實老師應該彼此平等、不分高低地對待學生。
在書中,我們可以感受得到不同的心情:興奮的、悲傷的……也可以嘗到不同的味道:酸的、甜的、苦的還有辣的。在書中,可以找到無窮的樂趣,可以充實自我,開闊視野。所以古人說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在後來我發現了,我們沒有了書和知識就如人一樣沒有了靈魂,就等於行屍走肉。書里就像一所游樂場一樣,五彩繽紛,有人因為了玩游戲贏了而興奮,也有人因為玩游戲輸了而泄氣,他們仍然被他的魅力吸住,無法不去看它,玩它,品嘗它。讓我們也去享受書中那無窮的樂趣吧!
F. 關於讀書的故事的作文 300個字
說到讀書,有些人會搖頭說:「讀書悶死了,沒有一點意思。"可我卻不這么認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就非常愛讀書,不管在什麼時候,我都要帶一本書,所以書成了我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我和書很有緣,自從小時候,就喜歡翻爸爸那一大櫥櫃的書,而且還經常看見爸爸捧起書看,所以我從小就對書有著深厚的興趣。
媽媽看見我總是看爸爸的書,就給我買了一些小兒故事書。晚上,媽媽就坐下給我講起故事來。在第一個故事裡,我感受到了書的神奇,被書給吸引住了。從此,我每天都讓媽媽講一個故事。自從上了學,我認識了許多字,也會查字典了,終於可以獨立看書了。可是這樣還是不能全部滿足我的讀書要求。
到了現在,我還是書的愛好者。
我有一件剛發生不久的一件讀書故事,我講給你們聽:有一天,我們家大掃除,我負責收拾自己的房間,這真是太簡單了。我和媽媽打了一個賭,我要在半個小時內收拾干凈房間,如果我收拾干凈了,就贏了。如果沒收拾干凈,就輸了。
一開始,我乾的挺好,可是我找著了前幾天媽媽給我買的一本書。我還沒有看呢,現在看吧。好,說看就看。我放下活,津津有味的讀起來。我在書里泡著,像醉了一樣。也像在吸收著海綿里無窮的汁水,無窮的知識。此時此刻,我甚至想永遠在這種境界里。
「咚咚咚"。把我從書中叫出來了。我打開門,看見媽媽驚奇的樣子。啊,我看了表,兩個小時過去了,可是我還沒有收拾完。媽媽批評我一頓,讓我重新打掃。
這就是我的讀書故事,同時,書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G. 關於記敘文 以<<讀書的故事>>為題的作文
1
我是一條地地道道的「小書蟲」,說起讀書來,我的話就多了。
小時候,爸爸總在睡前給我念故事。可是,他常常到了他覺得困了時,就把一整頁密密麻麻的故事「濃縮」成一句或者兩句。我十分不高興,就讓媽媽給我講睡前故事。可媽媽經常幹家務干到夜深,她還沒講故事,我已經呼呼地睡著了。
從那以後,我開始讀一些注音讀物,如果在沒有注音的讀物里,我遇到了不懂的字我就讀它的一半或者它的形近字。有一次,我覺得一個叫「玫瑰小姐」的故事很好聽,就讀給爸爸聽,我讀起來:「『什麼』『鬼』小姐。從前,……「我剛讀完題目,爸爸就笑得前仰後合。我卻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大概到了一二年級吧,我漸漸學會了查字典。一口氣讀完了《格林童話》和《安徒生童話》。一次,我在吃烤麵包時,說:「今天我烤麵包,明天我做酒,後天王後孩子到我手,我姓盧薩卡江東多幅鑼鼓裡根,這樣的姓最少有!」
到了三四年級,我已經在語文課本中讀了不少科幻故事,如:《院子里的悄悄話》、《紙奶奶過生日》、《萬能膠水發明記》等。我不再僅僅嚮往童話世界,我漸漸喜歡上了《十萬個為什麼》等科普書籍,成了現代科技課上的活躍分子。
現在,我又喜歡上了楊紅櫻阿姨寫的「淘氣包馬小跳系列」。我從書中學到了許多道理,比如說人不能有妒忌心,對每一個生命都要賦予愛,人不能記仇等。
我喜歡讀書,我心中始終銘記著冰心奶奶說過的九個字: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2
書,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沒有了書,我的生活便枯燥無味,沒有了書,就像沒有了生活中的樂趣,讓我再也開心不起來。書,是和我有了不解之緣的良師益友。
記得我9歲那一年,我開始並不喜歡讀書,一看到書便頭昏腦脹。直到有一天,我10歲的姐姐在看《安徒生童話》看得入迷時,我很好奇,便走過去看那本書,雖然只看一個故事便被那本書深深地吸引住了,彷彿那本書是一塊磁石,我被那本書緊緊地吸引住了。當我的姐姐看完時,我便急沖沖地跑過去,如痴如醉地看著那本書,直到媽媽叫我出來吃飯時,我才發現,我已經坐在那裡讀了二個多鍾頭了,我獃獃地去吃中午飯,吃完飯了又去繼續看書,一直把書看完了。到了小學三年級時,我買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那時,我並不喜歡看這類書,可是。當爸爸給我講了魯迅先生的故事後,我改變了觀點,鼓起勇氣去看那本書,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我終於把那本書讀完了,可是,我並不感到累,反而感到非常開心,非常快樂,因為我學到了許多知識。以後,我從四年級開始,便開始讀作文選了,並且養成了做筆記的習慣。我讀了好幾本作文選,積累了許多好詞好句,寫作能力也稍有提高。
讀書使我增長知識,書是我的最愛,我永遠與書為伴。
3
小時候我就喜歡看書,一碰到新書,就會津津有味地讀個沒完。幼兒園時讀插圖書,學會了拼讀後,我就讀注音故事。什麼《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等故事集裡面的故事一個也不放過。到了十歲時,我就開始讀名著了。我的書架上也擺滿了中外名著,除了中國四大古典名著外還有《冰心作品選》《朱自清散文集》《愛的教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
記得有一次,媽媽單位發了200元書券,我非常高興,這意味著我又可以讀許多新書了。媽媽塞給我100元書券,我迫不及待趕往新華書店,可已經晚了,我夢寐以求的《感動小學生的一百個母親》已經被銷售一空,我懊惱地回到了家,整天耷拉著腦袋。媽媽的一句親切的問候,終於讓我那憂傷的堤壩決口了,我放聲大哭,眼淚噴涌而出:「《感動小學生的一百個母親》那本書已經賣完了,我以後再也讀不到了!」媽媽則在一旁笑嘻嘻地說:「原來為這哭鼻子呢,別哭了,媽媽給你搞定!」
第二天,媽媽下班回來了,手裡多了一個包裹,媽媽把包裹擱在我面前,一臉輕松地說:「打開看看。」啊!竟然是《感動小學生的一百個母親》!媽媽真是說話算話,立竿見影!我張開雙臂和媽媽擁在一起。隨即,我就捧起書本,甜甜地讀了起來。
讀書是甜的,讓這種甜甜的滋味伴隨我的一生吧!
H. 故事與作文和讀書與作文有什麼區別
.愛因斯坦抄
他的成功,與他從小就有刻苦自學的習慣是分不開的。11歲時,他就讀完了一套通俗科學讀物,並對科學開始發生興趣。12歲時,他又自學了歐幾里得幾何。此外,和現代的孩子們相比,他特別重視哲學的閱讀,13歲時就開始自學康德的哲學了。
他還根據自身的特點、志向和興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學的學習上。結果他在物理學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愛因斯坦在讀書學習時不搞不必要的記硬背,經常愛和同學在一起討論,使他感受到互補的樂趣。
6.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有一種奇特的讀書方法。他拿起一本書,不是從頭至尾一句一字地讀,而是先對著書名思考片刻,然後閉目靜思:設想這樣一個題目,如果要讓自己來寫應該怎樣寫……想完後再打開書,如果作者寫的和他的思路一樣,他就不再讀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讀完的書,他一兩夜就讀完了。
I. 《讀書的故事》作文,怎麼寫
就是寫你讀書是發生的小故事
例文:
我的讀書故事
小時候我就喜歡看書,一碰到新書,就會津津有味地讀個沒完。幼兒園時讀插圖書,學會了拼讀後,我就讀注音故事。什麼《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等故事集裡面的故事一個也不放過。到了十歲時,我就開始讀名著了。我的書架上也擺滿了中外名著,除了中國四大古典名著外還有《冰心作品選》《朱自清散文集》《愛的教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
記得有一次,媽媽單位發了200元書券,我非常高興,這意味著我又可以讀許多新書了。媽媽塞給我100元書券,我迫不及待趕往新華書店,可已經晚了,我夢寐以求的《感動小學生的一百個母親》已經被銷售一空,我懊惱地回到了家,整天耷拉著腦袋。媽媽的一句親切的問候,終於讓我那憂傷的堤壩決口了,我放聲大哭,眼淚噴涌而出:「《感動小學生的一百個母親》那本書已經賣完了,我以後再也讀不到了!」媽媽則在一旁笑嘻嘻地說:「原來為這哭鼻子呢,別哭了,媽媽給你搞定!」
第二天,媽媽下班回來了,手裡多了一個包裹,媽媽把包裹擱在我面前,一臉輕松地說:「打開看看。」啊!竟然是《感動小學生的一百個母親》!媽媽真是說話算話,立竿見影!我張開雙臂和媽媽擁在一起。隨即,我就捧起書本,甜甜地讀了起來。
讀書是甜的,讓這種甜甜的滋味伴隨我的一生吧!
我讀書的小故事
書,像沙漠里的指南針,又像是黑夜裡的北極星,時時刻刻都默默地在為人們導航,指引正確的方向。
我和書是有緣的。
自小,就看到書櫃上總滿滿的整齊擺放著爺爺的藏書,那是一大疊的名著。每次,看到爺爺捧起一本,津津有味地品析起來,心裡總是癢癢的,有種躍躍欲試的感覺,那種感覺里,充滿著一個兒童的極度好奇和甚至有些興奮的心情。
終於有一天,經過小腦袋的反復思考,在好奇心的極力催促下,我第一次鼓起勇氣,對爺爺說:「爺爺,您就也跟我分享一下,每天給我講一個書中的小故事,好么?」爺爺爽快地答應了我的請求。
起初,我感到了滿足和幸福:我終於如願以償了!但耐心彷彿又無法容忍一天一個故事,而且直到睡前才講的時間和效率。我此時才發現唯一並且是最有效率的方法:自己獨自讀書。
也許是年幼的原因,認識的字也不多,看爺爺的老古書無疑是件十分困難的事。先別說內容,單只是生字也把我弄得暈頭轉向,更是三番兩頭繁忙地請求字典公公的幫助。每看到這一情景,爺爺總是擺著手,搖著頭,無可奈何地對我說:「你還太小了,還是先去看看自己的注音書吧!」
每聽到這話,我總不甘心捧起那我已讀得滾瓜爛熟的三字經,卻使得我那番查閱的勁頭更為強烈。
爺爺只好給我買了名著的兒童版。
經過這一波三折,我的讀書歷程終於開始了,真正開始了,自爺爺買書之後,我便一直泡在書里,像醉了一般,無法自拔。我也像海綿吸水一樣在書中不斷地汲取著知識。
在那段讀書歷程中,我是快樂的,我感受到了讀書的喜悅。
我發覺,書,是人們無聲的老師,知心的朋友,它一直默默啟示著人。讀書可以陶冶情操,豐富知識,開闊心扉。
讓我們與書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吧!
我的讀書故事
我從小愛讀書,我的房間里到處都是書,有《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中國少年兒童網路全書》、《史記》等大部頭的書,也有許多雜志、漫畫等期刊。聽媽媽說,我一歲的時候就愛聽故事,每天晚上,總要聽一兩個小時才能睡著。正因為我小時候愛聽故事,所以我剛上幼兒園時就認識了許多字。那時,我就喜歡逛書店,讓媽媽買書看,其中《兩朵小花》這本書告訴我,做人不能自私,當小姑娘把花摘回家後,花兒痛苦的樣子至今仍印在我的腦海里,漸漸地,我愛上了讀書。
如今,讀書已經成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只要一有空,就會拿起書來讀。我喜歡讀《西遊記》,因為從這里我知道了做人要勇敢、善良,像孫悟空那樣敢於承擔責任,還要有一顆堅持到底的恆心,要勇於克服困難,最終一定會勝利。
我一天天長大了,讀的書也越來越多,每次去書店,我都想買很多書,但是看看書價實在太貴了,後來媽媽就去圖書館給我辦了借書證來滿足我的讀書願望,這樣我每個雙休日都去圖書館借書。看《當危險來臨的時候》教給我當危險來臨的時候要勇敢面對,以及採取的措施,讀《生命之謎》讓我了解了人類的進化史,和許多人各種奇異的生活習慣。我非常喜歡讀書,什麼書都愛讀,上廁所時也要拿本書看。媽媽說愛讀書是個好習慣,我也越讀越有勁。今年我又訂了《兒童文學》、《讀者》等雜志,每次拿到雜志,我都會抓緊時間寫完作業,然後就趴在床上津津有味地讀起來。我覺得讀書是件很快樂的事。
我在書的陪伴下一天天長大,我從書中學到了很多知識,書也教給我做人的道理,書是我永遠的朋友。
我的讀書故事
我特別愛看書,愛得發狂,有空就看,上廁所,吃點心,包括做作業,特別是作文寫了半截沒有下文的時候。
記得四年級時,已經要求寫日記了。某天下午,繆老師要求寫日記。回到家,我咬著筆桿子,不知道選啥題材,望著外面陰沉沉的天,聽著隔壁房間里老鍾敲了六下,又沒別的作業可做,無聊透頂。向周圍掃了一圈,一本我從未看過的書——《皮皮漫遊中國旅行記》,好奇心驅使我翻開它,優美的文字,漂亮的圖畫,有趣的故事,太好看了。
我看得太入迷了,沒聽見外婆的腳步聲。直到她發問:「作業做得怎麼樣了?」我一驚,書「哐」地掉在了地上,外婆在門外警惕地問:「什麼東西掉了?」我撒了個謊:「是鉛筆盒」沒想到她還不死心,繼續問:「那麼該有東西從裡面掉出來,我怎麼沒聽見?」我急得冷汗稀里嘩啦從腦門上流下來,最後定一下神說:「當然沒有啦,那些東西都被固定好了。」「哦。」外婆總算走了。撒謊容易圓謊難,我也為書付出了代價。
沒出一分鍾,我就好了傷疤忘了疼,又穿梭在故事與知識中了。「當——」6點半到了,我的靈魂從書中回到了我的軀殼中,旁邊站著怒氣沖沖的外公,他罵道:「你是在看書還是在做作業?!」我一時語塞,不過馬上鎮定下來:「作業做完了看還不行嗎?」外公一聽,馬上樂了:「好,好。不過做完了要收拾一下。還有,一會兒來吃晚飯吧。」
我還在為我的狡猾樂著呢,一個點子蹦了出來,就以這個故事寫一篇日記吧。於是,《智闖檢查關》新鮮出爐,還拿了個高分。
後來,我也意識到偷看書的危害了,可怎麼也剋制不住,因為我的生命已經和書鉤在一起,不可能再脫開了。
我的讀書故事
小時候,我覺得讀書沒有什麼「味道」,但隨著我逐漸地成長,接觸書籍越來越多了,發現原來書籍是一杯喝不完的茶,感覺由淡變濃,愈喝愈有味道!古人讀書有「三味」之說,即「讀經味如稻梁;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而家,味如醯醢」。我無法感悟到如此精深,但也痴書切切,非同尋常。在我的「小書店」里有著許許多多的書籍,其中那一本書里的一篇文章,使我一生受用,也讓我念念不忘。
愛有多種多樣,有偉大的父母之愛,有純情熾熱的情愛,有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愛……但對一個學生來說,除了家庭的溫暖,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可以說是非常珍貴。如果老師對一個學生不管不問、漠不關心,那麼這無疑給這個學生帶來無端的煩惱,造成心理上的壓力,這時會對學生百害而無一利。對任何一個學生來說,老師的關心愛護是他們的精神糧食啊!我們生活在舒適的環境中,浸泡在老師源源不絕的關愛之泉,對比其那些差生,老師給予他們的愛遠遠不及優等生。其實老師應該彼此平等、不分高低地對待學生。
在書中,我們可以感受得到不同的心情:興奮的、悲傷的……也可以嘗到不同的味道:酸的、甜的、苦的還有辣的。在書中,可以找到無窮的樂趣,可以充實自我,開闊視野。所以古人說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在後來我發現了,我們沒有了書和知識就如人一樣沒有了靈魂,就等於行屍走肉。書里就像一所游樂場一樣,五彩繽紛,有人因為了玩游戲贏了而興奮,也有人因為玩游戲輸了而泄氣,他們仍然被他的魅力吸住,無法不去看它,玩它,品嘗它。讓我們也去享受書中那無窮的樂趣吧!
我的讀書故事
書是人類知識的源泉,如果一個人不讀書,他便只生存在一個渺小的世界裡。
我與書的機緣應當從我的生命開始時算起。聽媽媽說,我在她肚子里時,經常肆無忌憚的又踢又打,只有一招最靈,那就是講故事。只要媽媽一講童話故事,我就伏伏貼貼了,你說奇怪不奇怪?當然,我出世之後,幾乎晚晚都在媽媽的《一千零一夜》和《格林童話》的故事中入睡。媽媽現在說起來還意猶未盡,因為她的故事講完了,我的眼睛還是亮晶晶的。
我開始讀書是在一年級,我讀的第一本書是全拼音的《伊索寓言》。我用稚嫩的小手指點著書「c--n-g—q--a-n……」,我讀完了第一個故事《龜兔賽跑》,興奮得心砰砰直跳。我告訴媽媽「睡覺覺的小白兔」和「烏龜先生」。當時,我最珍惜的就是這一本拼音故事書了,翻來覆去地看,百看不厭。
第一次接觸《小學生之友》是在一個星期天,我去表哥家裡玩,剛好看見表哥手裡拿著一本新發的《小學生之友》。我一把搶過書,端起一條小凳就看了起來......從此,我就和《小學生之友》結下了不解之緣。只要手中有本《小學生之友》,我寧可不吃不睡也要讀下去,爸爸媽媽都說我走火入魔了。記得有一次,我看了一篇《電話旅行記》,便對故事裡面的樂樂羨慕得不行了,真希望什麼時候自己也能接到卡其拉電話公司的電話,讓我免費獲得為期一周的「電話之旅」。只要隨意撥打11個電話代碼就能到達我想去的北京天安門、桂林、九寨溝......於是每天一回家,第一句話就是問媽媽:「今天有沒有卡其拉公司給我的電話?」把媽媽搞得哭笑不得。
隨著年齡增長,我更愛看《小學生之友》了。尤其是「挑戰OM」,因為它讓我成為知識的探索者,我想我一定會將這愛進行到底的。另外我也希望《小學生之友》能夠越辦越好,讓更多的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