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關於歷史故事的諧音歇後語

關於歷史故事的諧音歇後語

發布時間: 2020-11-26 06:36:04

① 歇後語的小故事

1 歇後語故事—快刀斬亂麻一刀兩斷

在1482年7月23日,小夥子吳東勝准備去街上買白菜。突然,有一個擂台。於是,他飛過人們的頭頂,落在了擂台上
原來,台上正站著一位少女正在與一個男子在比解死結。兩個人各拿了一個用麻繩捆的結。這個大結上至少有90個小結。小姑娘和大漢開始比賽誰先解開結了。吳東勝明白了,這是比巧招親呢!
沒過5分鍾,少女就已經把結解開了。而那位中年漢子卻才解30多個結。於是,那位少女說道:「對不起,失敗了。」中年漢子只好走出了擂場。接著吳東勝飛上了擂台,吳東勝上台就問:「有沒有規則?」「有,誰先弄開誰就勝!」聽了規則後,吳東勝拿出匕首一刀就把結給砍斷了。因此也贏了這場比賽。
後來,此事被傳開了,就成了歇後語:——快刀斬亂麻——一刀兩斷。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姜尚因命守時,立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鉤來!」

釋義
「太公」,即周初的姜尚,又稱姜子牙。姜太公用支鉤不掛魚 餌釣魚,願意上釣的魚,就自己上釣。比喻心甘情願地上圈套。

故事 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呂尚,是輔佐周文王、周武王滅商的功
臣。他在沒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時候,隱居在陝西渭水邊一個地方。那 里是周族領袖姬昌(即周文王)統治的地區,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對自 己的注意,建立功業。

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鈴。一般人釣魚,都是用彎鉤,上面接著有
香味的餌食,然後把它沉在水裡,誘騙魚兒上鉤。但太公的釣鉤是直 的,上面不掛魚餌,也不沉到水裡,並且離水面三尺高。他一邊高高
舉起釣竿,一邊自言自語道:「不想活的魚兒呀,你們願意的話,就自 己上鉤吧!」

2關公面前耍大刀——自討沒趣
故事:周周倉開始並沒有保關公,是在趙雲的帳下聽令。有一次,軍中操演武藝,周倉耍了一趟大刀,兵將齊聲叫好,連趙雲也誇獎了他幾句。這下周倉驕傲了,他把手中的大刀往地上一戳,拍著胸脯子吹開了:「嘿!軍中如有比咱老周刀法高明的人,咱甘願給他拉馬拽蹬!」有個兵見他吹得太玄乎,就故意將他說:「周哥你先別吹,你要是敢和關二爺比試比試,兄弟就算服你啦!」周倉還沒見過關公,可聽說過關公的刀法如何好,早就想和關公碰一碰呢,被兵卒一激,他的牛勁兒就來了。他把大馬一提溜,甩開大步,找關二爺見高低去啦。關老爺正在府中看兵書呢,忽聽周倉在門外指名道姓要和他比刀法。雖說沒見過周倉,可也沒少聽四弟趙雲說他武藝高強、為人正直,就是太魯莽,是屬炮仗的,一點就炸。所以不和他一般見識,只是微微一笑。誰知周倉不知天高地厚,認為關二爺怕了他,就一口一個「膽小鬼」地直損關二爺。關二爺的脾氣也暴躁,當下就火兒啦。只見他把兵書一撂,掖了掖戰袍,大步跨出府門順手從門衛手中拿了一條長槍,以槍代刀,施展出拿手的春秋刀法,和周倉比試起

3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三國里的諸葛亮手中總是拿著一把鵝毛扇,表面上看,諸葛亮拿著鵝毛扇瀟灑自如,沉著淡定。可這把鵝毛扇是從哪裡來?起什麼作用呢?
原來是這樣:諸葛亮嫂子諸葛瑾夫人給諸葛亮介紹一個女朋友,是黃家之女叫阿丑。阿丑長相很醜,但卻博學多才,是遠近聞名的才女。諸葛亮對阿丑相貌並不計較,阿丑也聞諸葛亮極有才華,兩人都想見面相識。
諸葛亮在嫂嫂陪同下,親到黃家與阿丑見面,兩人一見如故,便無拘無束地以天下形勢談論起來。阿丑邊聽邊注意諸葛亮的面部表情。當談到劉備兵少將寡,奪天下困難重時,諸葛亮面露難色;當談到劉備為人忠厚,深得民心,必奪天下時,諸葛亮即面呈笑容。兩人談後,心心相印,互表愛慕,親事便定了下來。
諸葛亮與阿丑在交換信物時,阿丑特意拿了把鵝毛扇,贈給諸葛亮並問道;「君可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諸葛亮含笑答:「鵝毛雖輕,情義重。」
阿丑道:「這是其一,您知其二嗎?」
諸葛亮道:「倒要請教姑娘您啊!」
阿丑道:「您即將出山,肩上擔子任重而道遠,會千頭萬緒,全系一身,遇事必須從容、冷靜。阿丑又說:「古人雲『喜不大笑,怒不暴跳,哀不嚎哭,樂不輕佻。』我與君交談時,見君高興面則喜,畏難面則愁,今贈鵝毛扇,可作遮面之用。」諸葛亮聽後,連連點頭稱是,更是佩服阿丑的睿智。
諸葛亮出山後,就把鵝毛扇時刻帶在身邊 ,不管春夏秋冬,總是扇不離手。如遇喜、怒、哀、樂之事,一看鵝毛扇,便盡力剋制,不露骨形色。一時控制不住,當即以扇遮面,以免旁人看出。日子一久,他修養成性,遇事總是鎮靜自若。指揮從容。

4歇後語小故事「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從前,大森林裡住著母雞一家和一隻凶惡的黃鼠狼。快過年了,黃鼠狼想解解饞,決定把雞寶寶一家給吃了。路上,他想:我到雞寶寶家總得有個借口吧?有了,我就假扮成去拜年的吧。可是,去拜年沒有東西也不行呀,如果不帶東西,老母雞很可能會起疑心的,路上偷點東西吧。走著走著,黃鼠狼來到了小兔家,拔了幾個蘿卜,然後,他又走到猴子家,順手偷了兩個桃子,「好了,禮物有了,該去吃雞啦!」黃鼠狼得意地想。「叮鈴叮鈴,」母雞家的門鈴響了,母雞問:「誰呀?」「雞大嬸,我來給您拜年了。」黃鼠狼說。母雞一聽,原來是黃鼠狼,她連忙對雞寶寶說:「孩子,黃鼠狼來了,你快從後門出去,叫黑貓警長來!」「雞大嬸,快開門呀!」黃鼠狼有點急了。「來了,來了。」母雞說道。黃鼠狼見門開了,便假惺惺地說:「雞大嬸,近來身體可好?」「好呀,謝謝你對我的關心。」母雞沉著地說。「雞大嬸,這是我給你的禮物,以前,我們的祖先發生過一點小矛盾,今天,我是誠心誠意向你道歉的。」黃鼠狼面帶微笑地說。「哦,原來你是為這事來的呀!」母雞慈祥地說,「只要你以後不再吃雞,不偷東西,不打小動物的主意,我就原諒你!」「好的,雞大嬸,我會改正的,只不過,我還有一個請求。」「說吧。」母雞說。「過年了,我沒吃的了,我想把你吃了!」黃鼠狼兇狠地向母雞撲來。就在這危急關頭,黑貓警長來了,抓住了黃鼠狼。這就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的來歷。

5外甥打燈籠——照「舅」

有一句民間邂逅語,外甥打燈籠——照「舅」,指的是做事做人和之前一樣,沒有任何改變。不過這句歇後語,在生活中有生動真實的詮釋。在家鄉,春節期間,正月初二是「回娘家」,初五以後稱為「送燈」。前者好理解,後者的意思是,初五以後,作為舅舅或者沒有舅舅的娘家人要給外甥或者還沒有外甥的親戚家裡來,其中禮物中必須帶有「燈籠」,且至少是一對,也就是燈籠必須是舅家送的,一般不能自己買。假如一家女孩子今年剛出嫁,那麼今年娘家要給婆家送至少3對也就是6個燈籠,還要不同品種。其中三種必備的燈分別是「大紅燈籠」、「蓮花燈」和「火葫蘆燈」,分別代表紅紅火火、早生貴子和預示給未來外甥送燈。有了外甥以後,哪怕是外甥女,那麼就每年都要送,直到12歲。我就是這樣的童年過來的,每每到了正月的晚上,所有的孩子會把自己的燈籠點亮打出來一起在街上玩,還有我現在都會唱的童謠: 燈籠會,燈籠會,燈籠滅了回家睡。
打燈籠,找舅舅,舅舅躲在門後頭。
燈籠會,會燈籠,小孩不來我吹了。
西瓜燈,南瓜燈,大街小巷挑燈籠,小魚立刻唱和著,踢一腳,踹一腳,我的燈籠壞不了。
小紅孩兒,戴紅帽,四個耗子抬紅轎。
花貓打燈籠,黃狗來喝道,一喝喝到城隍廟,城隍老爺嚇一跳。

6"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故事
八仙過海是八仙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見於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海》中。相傳白雲仙長有一回於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聖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拐李(或呂洞賓)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後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
此時李鐵拐拋下自己另一項法器鐵拐(或說葫蘆),漢鍾離扔了芭蕉扇,張國老放下坐騎「紙驢」,其他神仙也各擲法器下水,橫渡東海。由於八仙的舉動驚動龍宮,東海龍王率領蝦兵蟹將前往理論,不料發生沖突,藍采和被帶回龍宮(亦說法器被搶)。之後八仙大開殺戒,怒斬龍子,而東海龍王則與北海、南海及西海龍王合作,一時之間驚濤駭浪。此時曹國舅拿出玉板開路,將巨浪逼往兩旁,順利渡海。最後由南海觀音菩薩(或說如來佛)出面調停,要求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之後,雙方才停戰。

故事之二
除上述以外,民間中關於八仙也有一些口碑傳說,其中有則悲慘的「八仙過海」故事。
北宋建隆年間,沙門島(今廟島)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從建隆三年開始,凡軍人犯了法,都發配沙門島。這樣年復一年,島上犯人越來越多。但朝廷每年只撥給全島三百人的口糧,所以糧食越來越不夠吃。後來,沙門島看守頭目李慶便想了個狠毒辦法:當犯人超過三百時,便將其中一些捆住手腳,扔進海里淹死,使島上犯人總是保持在三百人內,如此被殺的,兩年內就達七百餘人,為了活命,犯人們經常跳海鳧水逃命,但絕大部分都被激浪吞沒,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將被殺的消息,便趁著天晴月朗,避開看守,抱著葫蘆、木頭等輕浮的物體跳入海中,往蓬萊山方向游去。從沙門島到蓬萊約三十里之遙,途中多數犯人因體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懷武功、體格健壯的七男一女八位善游者,借著水流游到了岸邊,在蓬萊城北丹崖山下的獅子洞內躲了起來。第二天,漁民發現了他們,當聞知八人從沙門島游水越海而來,無不驚奇萬分,把他們稱作「神人」,此事便在民間傳開了,並且越傳越神,他們被傳稱為「八仙」,他們用來渡海的物品也被傳為他們各自的法器,他們渡海逃獄的故事演變成今天的「八仙過海」。

故事之三
傳說,有一天八仙要到東海去游蓬萊島。本來,騰雲駕霧,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呂純陽偏偏別出心裁,提出要乘船過海,觀賞海景。他拿來鐵拐李的拐杖,往海里一拋,喝聲」變〃,頓時變成一艘寬敞、漂亮的大龍船,八位大仙坐船觀景,喝酒斗歌,好不熱鬧。不料,因此惹出一場麻煩來。原來,龍宮里有條花鱗惡龍,是龍王的第七個兒子,稱為「花龍太子」。這天,他閑得沒事,在水晶宮外游盪,忽聞海面上有仙樂之聲,便循聲尋去,猛見一條雕花龍船,內坐八位奇形怪狀的大仙,其中有個妙齡女郎,桃臉杏腮,楚楚動人花龍太子見此仙姿,魂魄俱消,早忘了師傅南極仙翁的忠告,忘了龍王母的訓導,想入非非,似魔似痴的迷上何仙姑了。平靜的海面突然掀起一個浪頭,將雕花龍船打翻了。張果老眼尖,翻身爬上毛驢背;曹國舅心細,腳踏巧板浪里漂;韓湘子放下仙笛當坐騎;漢鍾離打開蒲扇蟄腳底;藍采和攀住了花籃邊;鐵拐李失了拐杖,幸虧抱著個葫蘆;只有呂純陽,毫無戒備,弄了個渾身濕透。
原來是花龍太子攔路搶親,把何仙姑搶到龍宮里去了。 花龍太子催動蝦兵蟹將,掀起漫海大潮,向七仙淹來。漢鍾離挺著大肚子,飄飄然降落潮頭,輕輕煽動蒲扇。只聽「嗚…忽…」一聲,一陣狂風把萬丈高的和蝦兵蟹將都煽到九霄雲外去了,嚇得四大天王連忙關了南天門。花龍太子見漢鍾離破了它的陣勢,忙把臉一抹,喝聲「變」。海里突然竄出一倏巨鯨,張開閘門似的大口來吞漢鍾離。
只見鐵拐李向海中一招手,它的那根拐杖"唰"地竄出海面。鐵拐李拿在手中,一杖打下去,不料打在一堆軟肉里。原來,海礁已變成一隻大章魚,拐杖被章魚的手腳纏住了。要不是藍采和的花籃罩下來,鐵拐李早被章魚吸到肚皮里去了。原來這巨鯨和章魚都是花龍太子變的。這時,他見花籃當頭罩來,慌忙化作一條海蛇,向東逃竄。張果老拍手叫驢,撒蹄追趕。眼著就要追上,不料毛驢被蟹精咬住腳蹄,一聲狂叫把張果老拋下驢背。幸虧曹國舅眼明手快,救起張果老,打死了蟹精。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