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人有熱愛生命的故事的作文400字
❶ 關於螞蟻熱愛生命的故事作文400字數
有一次,我感到很無聊,就在院子里捉了幾只螞蟻玩。我把螞蟻放到一個裝滿水內的杯子里。我想看容看它們遇到了危險會怎麼樣?
我剛把它們放進去,它們就拚命的掙扎著,那種求生的慾望讓我的內心掠過了一絲顫動:一個小生命就要被我毀了。我不忍心,便放了它們。
螞蟻那種求生的慾望令我震驚,讓我想起了課間發生在校園里的一些事:有的同學懵懂無知,做危險的游戲,他們下樓不走樓道,把樓梯扶手當滑梯不顧一切地往下滑,裝俠客;有的同學趴上教學樓走廊邊高高的欄桿,撅著屁股往下探望,一點都沒有想到隨時可能發生危險——掉落下去摔成稀巴爛。那一次,我們班的林亮亮不就是這樣嗎?他趴在欄桿上向下望,只要稍微不保持好平衡,就會一頭栽倒下去,墜入實小幼兒園里那堅硬的水泥地上,要不是李老師發現並制止了,差點釀成大禍。
生命對於人、對於動物、植物都只有一次,我們應該好好地珍惜它。我們應該向螞蟻學習,螞蟻都懂得愛護自己的生命,何況我們人呢?我們也應該珍惜生命,讓它變得更有意義,讓有限的生命創造出無限的價值。
❷ 熱愛生命的故事400字
海倫·凱勒的故事
海倫·凱勒1880年出生於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叫塔斯喀姆比亞的城鎮。在她一歲半的時候,一場重病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接著,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然而就在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裡,她竟然學會了讀書和說話,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贊揚,並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
一個聾盲人要脫離黑暗走向光明,最重要的是要學會認字讀書。而從學會認字到學會閱讀,更要付出超乎常人的毅力。海倫是靠手指來觀察老師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用觸覺來領會她喉嚨的顫動、嘴的運動和面部表情,而這往往是不準確的。她為了使自己能夠發好一個詞或句子,要反復的練習,海倫從不在失敗面前屈服。
從海倫7歲受教育,到考入拉德克利夫學院的14年間,她給親人、朋友和同學寫了大量的信,這些書信,或者描繪旅途所見所聞,或者傾訴自己的情懷,有的則是復述剛剛聽說的一個故事,內容十分豐富。在大學學習時,許多教材都沒有盲文本,要靠別人把書的內容拼寫在她手上,因此她在預習功課的時間上要比別的同學多得多。當別的同學在外面嬉戲、唱歌的時候,她卻在花費很多時間努力備課。海倫能夠走出黑暗,達到那麼高的學術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頑強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師莎莉文的循循教導是分不開的。她說「我的老師安妮·曼斯菲爾德·莎莉文來到我家的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使我的精神獲得了解放」。是她的老師教她認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個名字,也是老師教她知道什麼是「愛」這樣抽象的名詞。海倫幼年得病致殘後,變得愚昧而乖戾,幾乎成了無可救葯的廢物,但後來她卻成為一個有文化修養的大學生,這確實是個奇跡。可以說這個奇跡有一半是海倫的老師安妮·莎莉文創造出來的,是她崇高的獻身精神和科學的教育方法結出的碩果。莎莉文小姐不管教海倫什麼,總是用一個很好聽的故事,或是一首詩來講清楚,她的教育經驗十分豐富,教育方法也與眾不同,她從不把海倫關在房間里進行死板的、注入式的課堂教育。
❸ 張海迪,熱愛生命的故事。不少於400字
張海迪,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15歲時,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而《生命的追問》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在《生命的追問》之前,這個獎項還從沒頒發給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長達30萬字的長篇小說《絕頂》,即將問世。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
為了對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她先後自學了十幾種醫學專著,同時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學會了針灸等醫術,為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
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一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一個是"「當代保爾」。
張海迪懷著「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為榜樣,勇於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鄧小平親筆題詞:「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
隨後,使張海迪成為道德力量。
張海迪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供職在山東作家協會,從事創作和翻譯。
(二)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張海迪說:「我像顆流星,要把光留給人間。」她懷著這樣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學習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贊歌。
「活著,就要為人民做事。」張海迪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1970年,她15歲的時候,跟著父母到農村生活。在農村,她處處為別人著想,為人民做事。她發現小學校沒有音樂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課余還幫助學生組織自學小組,給學生理發、釘扣子、補衣服。她發現村裡缺醫少葯,就決心學習醫療常識和技術,用零花錢買醫學書、體溫表、聽診器和常用葯物。她先後讀完了《針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醫學書籍。學針灸時,為了體驗針感,她在自己身上反復練習扎針。短短的幾年,她居然成了當地的一個年輕的「名醫」。只要有人求醫,她就熱情接待。重病號不能行動,她就坐著輪椅,登門給病人扎針、送葯。有一位姓耿的老大爺,因患腦血栓後遺症,6年不能說話,並癱瘓了3年,一直沒治好。張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勵耿大爺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閱大量書籍,精心為耿大爺治療。後來,耿大爺終於能說話了,也能走路了。這時張海迪深深體會到為人民服務的幸福。
張海迪同志把為社會、為人民做事,當成最大的幸福。她的崇高精神,閃爍著共產主義的光芒。
有人說,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我覺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勞,發憤圖強,用自己雙手創造財富,為人類的解放事業——共產主義貢獻自己的一切,這才是最幸福。
❹ 熱愛生命的故事400字要求好
杏林子12歲是患了類風濕關節炎,全身的關節都不能動彈,不能走,不能跳。遭回受了病痛的折磨與苦楚答,被命運卡住了喉嚨。她的關節全部壞死,在她16歲時,杏林子悟出了一個道理:難道我活著就是讓在自己受痛苦,讓家人承受負擔嗎?難道我就是一個廢人嗎?不,我不能這樣下去了,我要用快樂武裝自己,與痛苦和平相處,珍惜生命,讓生命更有價值。從此以後,杏林子終於戰勝了病魔,她靠著僅僅能夠活動,能夠寫字的右手的兩根手指夾著筆寫下了幾百萬字,二十本的勵志作品。每寫一個字,就是一痛,每寫一個字,就是一愛。她要把自己的精神讓更多人知道,不要讓自己的生命白費。最後杏林子的作品風靡了台灣和東南亞,成為了著名的文學作家。
杏林子之所以走向成功,是因為他是一個有抱負、懂得反思的人。在杏林子得了類風濕關節炎之後的4年裡,他一直在不停的問自己:像我這樣既沒有讀過多少書,又癱瘓在床上的殘疾人有什麼用?我活著有什麼用?就是為了拖累家人嗎?我難道就要這樣一輩子永遠做個廢人嗎?就是因為杏林子懂得反思,在經過了激烈的思想斗爭之後,才使她走上了寫作的生涯。不像有些人,一旦遭受磨難,就自暴自棄,變得一事無成,永遠沉淪下去。
❺ 《熱愛生命的故事》400字作文
在偌大的世界裡,有著無數的生命,有的偉大,有的渺小,但我最欣賞的卻是一種不起眼的卻有著頑強生命的植物——仙人掌。
喜歡上仙人掌是源於一盆工藝仙人掌(也就是那種有彩色葉片的盆摘),那天,我和幾個朋友去了花卉市場,進去之後,隨便看了看,便對老闆說:「我要一盆最好養的花。」他便把一盆彩色的仙人掌端給我說:「就它吧!一個月不澆水,也能活。」我說:「好!」
之後,我拿回家仔細地觀察起來,它有著各種各樣的形狀,有圓的,有長條的……也有著許多顏色,紅的、黃的、綠的……一根根刺時刻嚴防著外界的侵害,它並沒有其它植物強勁的根,卻有著許多植物都沒有的堅強外殼。可見,上天是公平的,如果他關上一扇門,就一定會再開一扇窗。
突然,我有一個想法,把它打開,看看裡面是什麼,於是,我開始動手,我用很厚的紙握住它,還戴了副手套,拿著一把刀,卻覺得無從下手,最後豎著切開了它。裡面並不是我想像的堅硬的內殼,而是那種汁水態的,就像是它臨死前流出的一滴滴綠色的淚珠,原來,它的內心如此脆弱,看來我「荼毒生靈」了,真的好後悔,當然就更不忍將它扔掉,只好用線將切開的綁好,重新植入盆內。
兩個星期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被切成兩半的葉片居然又長在一起了,它又活了過來。我驚嘆極了,它頑強地從死亡邊緣掙扎回來,此時正以其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在繼續生長、生長……
我立刻上網查找了一切關於仙人掌的資料,原來,它的作用還如此之大:可用於灼傷、燙傷、蚊蟲叮咬等消炎之用,去殼可以食用……它可真是一種神奇的植物。
它是頑強的,卻又華而不虛,就為這,我們也該敬它、愛它!
❻ 熱愛生命的故事400字
為生命畫一片樹葉
只要心存相信,總有奇跡發生,希望雖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小說《最後一片葉子》里講了個故事:病房裡,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里看見窗外的一棵樹,在秋風中一片片地掉落下來。病人望著眼前的蕭蕭落葉,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說:"當樹葉全部掉光時,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畫家得知後,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
最後一片葉子始終沒掉下來。只因為生命中的這片綠,病人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溫馨提示: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希望。希望是人類生活的一項重要的價值。有希望之處,生命就生生不息!
珍惜生命,不懼挫折
有個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內蒙古草原上。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後快走不動了。爸爸就從兜里掏出5枚硬幣,把一枚硬幣埋在草地里,把其餘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說:「人生有5枚金幣,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現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點點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來,這樣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們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將來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著,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讓你的金幣沒有用就扔掉。」在父親的鼓勵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長大後,阿巴格離開了家鄉,成了一名優秀的船長。
秘訣:珍惜生命,就能走出挫折的沼澤地。
熱愛生命的故事 曾讀過一本契科夫的短篇小說集,第一篇小說叫作《打賭》。是寫—位法律學家與一位企業家在一次沙龍聚會中在談到一個新近被判十五年徒刑的囚徒時爭執起來。企業家認為在監獄里蹲十五年還不如判死刑的好;法律學家則認為活著總比死了好,活著就是希望。二人爭執不休,最後打起賭來,賭注是法律學家讓企業家把他關起來,十五年後如果法律學家不違約,企業家的全部財產歸法律學家所有。第二天早晨,法律學家便被企業家關進自己後花園的—間小屋,這間小屋只有一個送食物的小小窗口。法律學家蹲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小屋裡開始過起監獄生活,企業家每天給他提供所要讀的書。時間一天天流逝,法律學家讀完了政治、經濟、哲學、科學、神學、文學大全,十五年的時間終於到了。這時的企業家因在生意場中失利,他知道時間一到自己便會變成一個窮光蛋,於是他決定在到期的頭天夜裡殺死法律學家。銀行家好容易打開那把十五年來從來沒有打開過的生銹的鐵鎖,發現法律學家正在殘燭前伏案熟睡,銀行家正欲趁機殺死這形同枯槁的法律學家時,卻發現桌上放著一封給他的信。信中說,他感謝企業家,十五年來他讀了許多書,這些知識將是他終身用不盡的財富,他還明白了許多道理。他決定不再要企業家的財產,他將於明天拂曉前破窗而出,自動毀約。銀行家看完信決定放棄殺死法律學家的念頭。第二天拂曉前法律學家果然毀約破窗而出,既保留了銀行家的財產,也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這篇小說似乎包含了許多道理,熱愛生命,活著便是希望,應該是它的主題,世間一切事物中最可寶貴的就是生命。熱愛生命並不等於貪生怕死,「人生自古誰無死」?記得秋瑾有一首詩:「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尊重,灑去猶能化碧濤。」古今中外一切取得偉大成就的人都是懂得生命價值和運用生命價值的。一切正常人都是珍惜生命、熱愛生命的。「人固有一死,或輕如鴻毛,或重於泰山。」當然在生活中不可能每一個人的死都重於泰山,然而卻不可以輕如鴻毛。人是不可以輕生的。我常常想起大仲馬的一句話,人類的全部幸福就在於希望和等待之中。活著是幸福,希望是幸福,等待是幸福。整個人類社會的一切都是在為了人類的活著和追求幸福而運作,活著和幸福是人類的主題和目的:如果離開了活著和幸福,人類的—切便將失去意義。
在宇宙空間飛行過的宇航員,到南極去進行過科考的科學家,當他們遠離人類群,遠離家鄉,遠離親人,面對廣袤無情的大自然和宇宙空間挑戰生命極限歸來的時候,他們悟透了一切,他們感受到了人類在面對大自然的時候是非常渺小和脆弱的。同時覺得生命又是非常可貴和偉大的,人類在面對生命的極限時要求生存是多麼地不容易,多麼地艱難。挑戰生命極限歸來的人們,他們認為人類生活是最美好最幸福的。他們甚至認為人類的相互爭斗都是不應該的。只有失去過才知道擁有的可貴,然而生命不能作這樣的游戲,因為生命只有一次。那些挑戰過生命極限的人他們從生與死的邊緣走了過來,更加懂得珍惜生命和生活。由此便又想到傑克·倫敦那篇叫作「熱愛生命」的小說:兩個淘金人歷盡苦難和艱辛,從死亡線上掙扎過來的感人故事;使你覺得人的生命力是多麼強大,人的生存慾望是多麼強烈,人在死亡的邊沿才會深切感受到生的可貴。那麼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還有什麼理由輕生?還有什麼理由要無緣無故的離開這個人世呢?生命在其發展過程中是會遇到許多艱難困苦的,這恰好證明著生的可貴。生命是一切上層建築和物質世界的基礎,因為有了人類生命,才有了思想,才有了希望和追求,才有了這個五彩繽紛,像萬花筒一樣美好的世界。
生命面對時間和空間,正如古人所說「若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若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人生是短暫的,也是永恆的。人世間的生活才是實實在在的,有天倫之趣、朋友之誼、戀人之情,有理想、有美好、有追求、有夢幻,只有在人世間才能創造真正的美好天堂。珍惜生命吧,給人生唱一首贊歌。
熱愛生命的故事
在幾年前網球公開賽中,有了一個熱愛生命的故事。
最後一個關鍵的球,甲方發球,乙方接住,雙方成平局.可就在這時,一隻小鳥突然飛進場內,非常不湊巧的是,小鳥被高速飛行的網球擊中,當場墜地生亡.那位運動員不再關心比賽的輸贏.他沒有去接球,而是當著眾多觀眾的面,虔誠的跪倒在那隻小鳥面前,為自己的過失表示懺悔.
不要讓昨日的沮喪令明天的夢想黯然失色!
在一次討論會上,一位著名的演說家沒講一句開場白,手裡卻高舉著一張20美元的鈔票。面對會議室里的200個人,他問:"誰要這20美元?"一隻只手舉了起來。他接著說:"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准許我做一件事。"他說著將鈔票揉成一團,然後問:"誰還要?"仍有人舉起手來。他又說:"那麼,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麼樣呢?"他把鈔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隻腳,並且用腳碾它。爾後他拾起鈔票,鈔票已變得又臟又皺。"現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來。"朋友們,你們已經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為它並沒貶值,它依舊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
的逆境擊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們覺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無論發生什麼,或將要發生什麼,在上帝的眼中,你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在他看來,骯臟或潔凈,衣著齊整或不齊整,你們依然是無價之寶。"
溫馨提示:生命的價值不依賴我們的所作所為,也不仰仗我們結交的人物,而是取決於我們本身!我們是獨特的--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
別看它是一條黑母牛,牛奶一樣是白的。
珍妮是個總愛低著頭的小女孩,她一直覺得自己長得不夠漂亮。有一天,她到飾物店去買了只綠色蝴蝶結,店主不斷贊美她戴上蝴蝶結挺漂亮,珍妮雖不信,但
是挺高興,不由昂起了頭,急於讓大家看看,出門與人撞了一下都沒在意。珍妮走進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師,"珍妮,你昂起頭來真美!"老師愛撫地拍
拍她的肩說。那一天,她得到了許多人的贊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結的功勞,可往鏡前一照,頭上根本就沒有蝴蝶結,一定是出飾物店時與人一碰弄丟了。自信原本就是一種美麗,而很多人卻因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樂。
溫馨提示: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是貌若天仙,還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頭來,快樂會使你變得可愛--人人都喜歡的那種可愛。
珍惜生命,不懼挫折
有個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內蒙古草原上。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後快走不動了。爸爸就從兜里掏出5枚硬幣,把一枚硬幣埋在草地里,把其餘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說:「人生有5枚金幣,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現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點點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來,這樣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們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將來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著,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讓你的金幣沒有用就扔掉。」在父親的鼓勵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長大後,阿巴格離開了家鄉,成了一名優秀的船長
我的斷臂父親
爸爸只有一隻手,國家發了殘疾證,允許不交農業稅和公糧。可爸爸說:「雖然國家給了照顧,但殘疾人也得盡自己的能力來分擔國家的困難呀!所以,他每年堅持和大夥兒一樣交,而且交得早,質量好。
去年五月,天氣像火燒一樣炎熱。麥子已經熟了,我暗自發愁,可爸爸胸有成竹地說:「今天割麥!」到麥田後,看爸爸用雙腿和腳湊合著一隻手割。然後用腳尖和另一隻腳跟把麥稈堆在一起。臨近中午時分,爸累得汗流滿面。我想:爸爸一定是渴極了。於是,我偷偷地回到家。等我把我拎回來時,不禁大吃一驚, 爸爸已經割了好多麥子。我走上前讓爸爸渴口水再割,而他卻說:「你先喝,等我把麥子割完了再喝吧。」這就是我的斷臂爸爸。
爸爸是一個多麼堅強的人呀!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尊自愛、自強自立的精神,看到了千千萬萬個殘疾人的心願和意志。我為有這樣的一個爸爸而感到自豪。
種子的力量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人問:世界上什麼東西的氣力最大?回答紛紜得很,有的說象,有的說獅子,有人開玩笑似的說,是金剛。金剛有多少氣力,當然大家全不知道。
結果,這一切答案完全不對,世界上氣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種子。一粒種子可以顯現出來的力,簡直是超越一切的。
人的頭蓋骨結合得非常緻密,堅固。生理學家和解剖學家用盡了一切的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開來,都沒有成功。後來忽然有人發明了一個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種子放在要剖析的頭蓋骨里,給與溫度和濕度,使種子發芽。一發芽,這些種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將一切機械力所不能分開的骨骼,完整地分開了。植物種子力量之大如此。
這也許特殊了一點,常人不容易理解。那麼,你見過被壓在瓦礫和石塊下面的一棵小草的生成嗎?它為著嚮往陽光,為著達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塊如何重,石塊與石塊之間如何狹,它總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頑強不屈地透到地面上來。它的根往土裡鑽,它的芽往上面挺,這是一種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塊結果也被它掀翻。一粒種子力量之大如此。
沒有一個人將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確世界無比。這種力是一般人看不見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這種力量就要顯現,上面的石塊絲毫不足以阻擋它,因為這是一種「長期抗戰」的力,有彈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韌性,不達目的不止的力。
如果不落在肥土中而落在瓦礫中,有生命的種子決不會悲觀,嘆氣,它相信有了阻力才有磨煉。生命開始的一瞬間就帶著鬥志而來的草才是堅韌的草,也只有這種草,才可以對那些玻璃棚中養育的盆花嗤笑。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個叫黃美廉的女子,從小就患上了腦性麻痹症。這種病的症狀十分驚人,因為肢體失去平衡感,手足會時常亂動,口裡也會經常念叨著模糊不清的詞語,模樣十分怪異。醫生根據她的情況,判定她活不過6歲。在常人看來,她已失去了語言表達能力與正常的生活條件,更別談什麼前途與幸福。但她卻堅強地活了下來,而且靠頑強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國著名的加州大學,並獲得了藝術博士學位。她靠手中的畫筆,還有很好的聽力,抒發著自己的情感。在一次講演會上,一位學生貿然地這樣提問:「黃博士,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請問你怎麼看你自己?你有過怨恨嗎?」在場的人都暗暗責怪這個學生的不敬,但黃美廉卻沒有半點不高興,她以一句話作結論: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
讀了上面的這個故事,我們都會深深地被黃美廉那種不向命運屈服、熱愛生命的精神所感動。是啊,要想使自己的人生變得有價值,就必須要經受住磨難的考驗。
最後的歌聲
清晨的公園里,一個患有癌症的男孩在輕聲歌唱,他歌唱生命。盡管他剩下的時間不多了,但他不自卑,他不相信世上存在著永恆。他認為沒有一樣東西是永恆的,生命,也是一樣的。「人總是要死的!」他常常自我安慰。
公園的那頭,有一個女孩在跳著優美的舞姿,如身後桃花的飄落——翩翩飛舞。
這天,男孩無聊的在閑逛。忽然他聞到一陣噴鼻的花香,這花香吸引著他來到了一棵桃花樹下,也看到了那女孩——她正在跳舞。男孩沒打斷她,一直在旁邊靜靜的等她跳完。「你跳得真好,如你身後的桃花。」「謝謝!」女孩羞答答的抬起頭說道。這時,男孩看清了她的臉:一張美麗的面孔上鑲著兩顆無神的眼珠。男孩大吃一驚:「你是盲女?」這句話一出口,男孩就後悔了,他知道他說了一句不該說的話。「哦……對不起,我不是有意的。」「沒事。」女孩似乎很輕松。……就這樣,他們認識了。
他們相約在夕陽的黃昏來到了這兒,男孩歌唱,女孩伴舞。
……
像這樣過了很久,直到那一天。
「桃花真美,像你一樣。」男孩無意中說道。「可惜我看不到。」女孩說著低下了頭。「對不起。」男孩的心如一陣刀絞的痛,他知道他又一次刺痛了女孩的心,盡管她不在意。一種強烈的慾望從男孩心中升起……
過了幾天,女孩興奮的告訴男孩,有人願意獻出眼珠了,她將看見光明,看見這美麗的花花世界了。男孩由衷的笑了。女孩哪裡知道,那一對眼珠是男孩獻出來的。
……
這一天的黃昏似乎更早到來,男孩對女孩說了很多:「曾經我不相信永恆,但我現在明白世上存在永恆,那便是友情。我要走了,永遠都不回來了,我將永遠的珍藏我們的友誼。」女孩哭了。說完男孩唱起了生命里的最後一支歌,女孩依舊為他伴舞,但是帶著一串淚珠……
他還是走了,走得那麼輕松,沒有遺憾,他把他生命里的最後一支歌獻給了她,他無悔。
女孩的手術成功,她看見了萬物,也知道了真相。她來到了公園,奇怪的是今年的桃花沒有開。
女孩的眼眶模糊了,一滴淚從她的臉頰落下,夕陽中,她似乎聽見了男孩唱起的那一支歌……
輪椅上的勇士
霍金是誰?他是一個大腦,一個神話,一個當代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一個科學名義下的巨人……或許,他只是一個坐著輪椅、挑戰命運的勇士。
一次,霍金坐輪椅回柏林公寓,過馬路時被小汽車撞倒,左臂骨折,頭被劃破,縫了13針,大約48小時後,他又回到了辦公室投入工作。
雖然身體的殘疾日益嚴重,霍金卻力圖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潑好動的——這聽起來有點好笑,在他已經完全無法移動之後,他仍然堅持用唯一可以活動的手指驅動著輪椅在前往辦公室的路上「橫沖直撞」;當他與查爾斯王子會晤時,旋轉自己的輪椅來炫耀,結果軋到了查爾斯王子的腳趾頭。當然,霍金也嘗到過「自由」行動的惡果,這位量子引力的大師級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下,躍入輪椅,幸運的是,每一次他都頑強地重新「站」起來。
1985年,霍金動了一次穿氣管手術,從此完全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他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極其艱難地寫出了著名的《時間簡史》,探索出宇宙的起源。
8
如能善於利用,生命乃悠長。——塞涅卡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西漢)司馬遷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憂郁,也不要憤慨!不順心的時候暫且容忍: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就會到來。
——普希金
在幾年前網球公開賽中,有了一個熱愛生命的故事。
最後一個關鍵的球,甲方發球,乙方接住,雙方成平局.可就在這時,一隻小鳥突然飛進場內,非常不湊巧的是,小鳥被高速飛行的網球擊中,當場墜地生亡.那位運動員不再關心比賽的輸贏.他沒有去接球,而是當著眾多觀眾的面,虔誠的跪倒在那隻小鳥面前,為自己的過失表示懺悔.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個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這么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裡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吉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創造這一奇跡,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海倫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
為了一個深井中的幼小生命,幾百個人拼搏了十幾個小時;
為了手中周歲的孩子,雙目失明的父母用瘦弱的雙肩搭起了不畏泥石的人梯;
為了懷中熟睡的孫兒,七十歲的老奶奶用脆弱的脊背構成了最偉大的避風港……
為了生命,我們不屈不撓;為了生命,我們一如既往。因為生命可貴,可貴的生命需要我們呵護,值得我們關愛。
生命自大自然中孕育而生,是艱難危險的,其中任何一個微小的環境變化,都會使生命出現夭折。看看許多物種的消亡,就可以知道生命群體是何等的脆弱。就生命的個體來說,更顯得弱小單薄,很容易受到傷害。不消說人類面臨疾病、橫禍等威脅。小生物在自然中活得更為艱難。但生命的力量又是令人震驚的,即使弱小的動植物也不例外。細小的種子珍惜了上天的賜予,不斷努力,根拚命往下鑽,芽使勁往上擠,就是在堅硬的石堆中也毫不畏懼,只為了接受輕風的愛拂,陽光的淋浴;一隻小小的螞蟻為了難得的生命不白白消磨,勤勤懇懇,忙忙碌碌;牆角的壁虎為了延續自己的生命,可以毫不猶豫地舍棄自己的尾巴。這些毫不起眼的動植物不忍生命的白白消逝,努力爭取享受生命的樂趣,進行了不屈的抗爭。我們,自詡萬物靈長的人類又豈能漠視生命的存在。
生命是偉大的,生命是崇高的,沒有人輕易放棄生命。每個人心中都飽含著對生命的渴望,身體健全的人如此,身體不便的人同樣如此。健康的人為父母給予的一副好身體而努力,殘缺的生命為了對生命的執著而努力。當我們欣賞滿天繁星,體驗宇宙的神奇時,霍金正用他僅能活動的雙指探索著宇宙中的未知物質;當我們泛湖上,在碧波清風中流漣的時候,哈森邁爾正在幽深的湖底探尋地底的奧秘;當我們翻開手中的書本,欣賞一篇賞心悅目的文章時,張海迪也許正在床塌上吃力地揮寫她對生命的渴望;當我們駐足樹林,望著那瑟瑟秋風中的枯葉飄落時,史鐵生也許正沉浸在對生的遐想中。這些殘缺的生命為了生命無悔而努力,因為他們知道生命不屈,生命可貴。
蒙田曾說:「我們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賜,它是優越無比的。」生命是寶貴的,失去了生命,我們將變得一無所有。但很多活著人總不珍惜活著的權利,他們隨意對待自己甚至肆意踐踏別人的生命:車臣爆炸、巴以沖突、美軍「虐囚」、煤礦透水、房屋倒塌、失戀輕生、上網喪命……這些沉重的事件警示著我們:生命啊,多麼貴;生命又是多麼值得珍惜!
當你正在呼吸,當你正在心跳時,請記住:生命可貴,可貴生命;關愛生命,奏出動人心弦的最強音。
❼ 關於螞蟻熱愛生命的故事作文400字數
我見過一隻頑強的螞蟻,真令我佩服。
那天,我嘴裡正吃著水果糖,不只是怎麼回事,糖忽然從嘴裡掉了出來,砸到了螞蟻群的中間,可惡的臭螞蟻,幹嘛吃我的糖啊,我就拿了一根小棍,不長不短,把螞蟻都弄走,一群螞蟻都跑到了洞里,就在糖的下面,有兩只螞蟻在底下壓著了,我把糖翻開,那兩只螞蟻很快的就爬了起來,正著急的向洞里跑去,我用土把螞蟻洞埋住了,它們趕緊回頭往另一個方向走去,我就用小棍擋著,不讓過,有其中的一隻螞蟻,我不小心壓到了它,它躺倒那裡,就不動了,另一隻螞蟻看到了,心裡很著急,跑得比剛才還要快,它左竄竄,右竄竄,我嫌它煩,就把它壓到底下了,它拚命的掙扎著,呀,納了悶了,它自己爬了出來,不過,看起來受傷了,但是,它用了最後的生命,最後的時間,努力的爬了起來,我壓,我壓壓壓,我把它弄倒了,它不動了,可是,它很頑強,費著全身的力氣,努力的爬著,爬著,它爬到了洞口的旁邊,努力地把洞口挖開,可能是想借這短短的時間里,見到自己的親人,可是,還沒有定洞口開的時候,它已經倒下了。
好一隻頑強的螞蟻,好一個頑強的生命力。
❽ 身邊熱愛生命的故事作文500字數
生命是寶貴的,也是美好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感人的事,讓我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殘疾人對生命的熱愛。
海倫·凱勒,幼時因患猩紅熱,致盲致聾。七歲時,安妮·沙利文擔任她的家庭教師,從此成了她的良師益友,相處達50年。在沙利文幫助之下,進入大學學習,以優異成績畢業。在大學期間,寫了《我生命的故事》,講述她如何戰勝病殘,給成千上萬的殘疾人和正常人帶來鼓舞。這本書被譯成50種文字,在世界各國流傳。以後又寫了許多文字和幾部自傳性小說,表明黑暗與寂靜並不存在。後來凱勒成了卓越的社會改革家,到美國各地,到歐洲、亞洲發表演說,為盲人、聾啞人籌集資金。二戰期間,又訪問多所醫院,慰問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們崇敬。1964年被授於美國公民最高榮譽?總統自由勛章,次年又被推選為世界十名傑出婦女之一。
是啊,人的一生是漫長而短暫的,也是美好而幸福的,我們可以好好的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的糟踏它,但很多殘疾人都不向命運屈服,與病魔殊死搏鬥,何況我們有著健全的身體呢?所以,我們必須對命運負責,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不要虛度年華,無所作為!
熱愛生命的作文400字二:熱愛生命(470字)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對每一個人來說,生命都是珍貴無比的重要!生命是什麼?它不是一場雨,也不是一顆小草。生命是緩緩爬上額頭的河流,當我們懂得珍惜時,河道已太深太深,深深地河道里有深深地遺憾。
熱愛生命的人就是生活中的強者!那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啊,讓我們的整個地球也鮮活起來了。瞧!碧綠的大海里,魚兒在自由自在地遨遊;蔚藍的天空下,鳥兒在自由自在地鳴唱;世界萬物都是熱愛生命的,在清晨落下的第一滴勇敢的露珠;在牆角縫中茁壯成長的小瓜子……
人也是熱愛生命的。許許多多的殘疾人都是十分珍惜生命的,做出了一些非常不一般的事情。張海迪5歲時,因為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她因此從沒有進過學校,童年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後自學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專業課程。多年來為社會做了大量的工作,為山區貧困的孩子教書,為災區捐款捐物……為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❾ 王晶熱愛生命的故事400字
王晶:用激情托起脆弱的生命
現年32歲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護士王晶,同非典病魔頑強抗爭了一個多月後,於5月27日下午與世長辭。
在這次抗擊非典的戰斗中,她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忠實履行著一名白衣天使應盡的職責。由於過度勞累和緊張的工作壓力,病倒在工作崗位上。
在她病重期間,來自廣東、北京的著名專家多次對王晶進行了會診,雖然經過全力搶救,還是沒有能夠挽留住她年輕的生命。中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委員會決定授予王晶同志優秀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
王晶曾說過的話:我是一名護士,作為護士我就是要把病人護理好。
2003年非典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有一個人的命運,曾經牽動過很多人的心,這個人就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的護士王晶。王晶護理了當時北京市第一批非典患者,可當患者紛紛康復出院的時候,王晶卻倒下了,被非典病毒奪去了生命。情況回憶
奶奶說的那事發生在2003年的4月,當時佟藝的媽媽王晶正在休假,回憶起那時的情景,奶奶至今仍然覺得歷歷在目。當時王晶只說單位正缺人手,拿了幾件換洗的衣服就走了,家裡人沒有料到這一去就再也沒有見到王晶的面。作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一名急診科的護士,王晶因為在工作中因感染非典而病倒了。當時誰也沒有想到王晶的病情會進展的這么快。在被隔離的病房裡,媽媽王晶還一直用手機給小佟藝發去簡訊:
4月29日 王晶給佟藝發來第一條簡訊:
窗外的花開了,今天陽光真好,我要快點好,回家把你找,你可不能跑。我肺活量小
接到簡訊的佟藝此時還在學校上課,她對媽媽的病情並不知情。7歲的佟藝天真地相信王晶對她說的,媽媽得了重感冒,暫時還不能回家。
在發出那個簡訊後不到一個星期,王晶的病情急劇惡化。下面這段畫面是記者在王晶去世前幾天拍攝到的。因為病情嚴重,王晶從住院後,30多天沒吃一口東西。
因為上了呼吸機,王晶想說的每句話都只能靠寫,這是醫生們在一起猜測著虛弱的王晶寫出來的字。
護士問她:西紅柿,是嗎?
西紅柿怎麼吃啊,
打成汁呀,
看來得打番茄醬。
行 行 我跟你說啊,
那就得把這個打成汁。
然後往裡打, 行嗎?
咱得先打汁, 行嗎?
明白了,
西紅柿, 是吧。
想吃西紅柿,
明白了, 啊。
就得等一等啊。
每次看到這一段畫面的時候,我都忍不住會心酸。王晶在已經一個月滴水不進的情況下,手裡仍然在給佟藝發簡訊。我想,唯一的女兒可能就是這個母親在生死邊緣徘徊時最牽掛的人。
5月12日 19:45 王晶給佟藝發簡訊
我最親愛的寶寶,媽媽把你發來的信看了好幾遍,你們是我一生的依靠,我要為了你們好起來。平安回家和你們在一起,你要乖,好嗎?
了解王晶故事的人們在他病重期間,自動組織起來為她尋找治療用的血清,短短一個星期就有十幾名康復後的非典病癒者捐獻了血液,希望他們的抗體能夠幫助王晶挺過這一難關。然而人們的愛心和努力卻沒能喚回她時年僅僅32歲的生命。
5月13日 時間:11:47 王晶發出生命中最後一條簡訊
你穿紅內衣,為我保平安。
簡訊的字數越來越少。我看了王晶臨終前發來的所有簡訊,其中沒有一條透露過她在病中所受的痛苦。事後,佟藝在自己的一篇緬懷母親的作文里寫道:我很愛我的媽媽,因為她是一個堅強的人
小佟藝說:到這時,我媽媽再也不能給別人打針吃葯了,媽媽知道自己不行了,不過她就是不說,老說我很好,沒事,可她知道沒法再讓自己好,就用手錶示出,還能打倒非典的決心。
王晶的事跡以及她家人對她的關切,很快被媒體報道,我到現在仍然記得,人們在關注王晶病情的同時,自發為佟藝以及和佟藝一樣戰斗在抗擊非典一線的醫務人員的子女進行捐助。人們都懷著善良的願望:王晶有這么愛她的家人,有社會上這么多人的關心和幫助,奇跡也許就會發生在她的身上。然而人們的善意沒能換回他的生命。5月27日,王晶去世。我找到了當時的報紙,當天新聞的頭條是:今天,解放軍小湯山醫院又有42名「非典」患者康復出院,這也是近期出院患者中人數最多的一批。
媽媽臨走的時候,小佟藝沒能見上最後一面,也沒能聽到媽媽臨終的話,只有這幾條簡訊,留在了佟藝的電腦里。但我相信,這些帶著母愛的簡訊,會伴隨孩子一生,它們會給佟藝帶來勇氣,支撐她面對未來的任何困難。媽媽走了,但小佟藝的生活還要繼續。
非典期間,王晶所在的北大人民醫院,一共有93名醫護人員相繼病倒,其中91人在日後的治療中陸續康復。全院有654名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與非典患者面對面接觸。正是這些白衣天使的無私奉獻,使人們在抗擊非典的斗爭中最終取得勝利。始終讓我牽掛的是:王晶去世以後,留下了年幼的佟藝,在這個最需要母親的年齡卻不得不獨自去面對生活。她能應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