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將家鄉故事

將家鄉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26 12:43:25

A. 家鄉的感人故事

在成都新光華街,有一批由白衣天使守護的帳篷,裡面住著46個產婦和嬰兒。一個中年女性醫務人員,從下午地震開始就忙著搭帳篷、安置病員,直到晚上10點還沒有回家,記者問:「你有孩子嗎?」她的鼻子一下子酸了,說:「有,在學校,地震到現在還不知道孩子的情況怎麼樣。」她終於忍不住掉下了眼淚。記者問她叫什麼名字?孩子叫什麼名字?在哪個學校?她搖搖頭都不做回答,抹一把眼淚又投入到工作之中…… 面對殘酷的災難,誰不牽掛自己家人的安危?誰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地站在自己的面前?然這位白衣天使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大愛。對她自己的孩子來說,她不是一位合格的母親,但她卻是那46位已出生或將要出生的孩子最偉大的母親,她的大愛感天動地。 動人的故事匯成河,流淌在中華兒女的心窩。這些感動,延續著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堅定著災區人民的信心,激勵著救災將士的鬥志;這些感動,是我們共渡難關的共鳴,是我們重建家園的心聲。因為有了這些感動,我們更加有力;因為有了這些感動,我們的心貼得更緊

B. 家鄉中感人的故事作文

中秋節是個家人團聚的日子。這一天,全家都從遠近不同的地方聚到了外婆家。我們一邊品嘗著香甜美味的月餅和水果,一邊欣賞著那鑲嵌在黑漆盤里的月亮和星星。總是這樣平靜柔和也讓人受不了。於是,外婆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一個感人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中秋節前後,不過是發生在戰場上,已是幾十年前的事了。在戰場上拼搏的兒子總是讓家中的老母親放心不下,這不快到中秋節了,兒子也不知能否回家探望。正巧,兒子的一封家書給母親帶來了多少關懷和溫暖。母親坐在炕頭,臉上洋溢著滿足而又安詳的笑容。信中除了對母親的問候外還向母親敘說了一件事:在一次戰斗中,兒子的一位戰友被炸斷了一隻手和一條腿,他懇求母親能讓他的這位戰友來他家長住養傷。母親考慮後,在給兒子的回信中說道:母親老了,家境也不好,實在無力奉養。

幾天後傳來了消息,說那個手和腿被炸斷的戰士自殺了。老母親也聽到了這個消息,心裡過意不去,便決定去把兒子戰友的屍體安葬了。母親來到了部隊,見到了兒子的上司,才知道那個被炸斷手和腿的戰士居然就是自己的兒子。上司說他也看過那封信,也體諒母親的心情。母親痛哭了起來一個勁地說自己錯了,應該支持孩子的想法。而兒子的上司卻不這么看,他說:「這不是你的錯,這是你兒子的錯。第一他欺騙了你,他不該用另一個戰士代替自己。第二還是他的錯,他不該自殺,因為如果你知道是你的兒子受了傷,即使家境再不好,做母親的都不會不管自己的孩子的。」母親與兒子見面了,不過是兒子的屍體。母親緊緊地抱著兒子,彷彿兒子還活著。她給他唱他最愛聽的歌,講著他最愛聽的故事,久久不願離去……那天正好也是中秋節。

故事講完了,大家都默默不做聲,很回味。外婆的總結只有一句:天下的母親沒有不愛自己的孩子,愛自己的孩子與家境無關。

C. 關於家鄉的故事作文800字

今天,太陽公公露出了燦爛的微笑,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踏上了回南安老家的路。
回往南安的路,已經不是以前坑坑窪窪的泥土路,而是那平坦筆直的柏油公路。回往南安,已不是以前三小時的焦急等待,而是現在半小時的歡聲笑語。
到了南安,我放眼向四周眺望:原本是那一座座矮小又並不起眼的平房,現在已經蓋上了第二層、第三層,甚至有的已經蓋了五層了呢!從前的平房,我爸爸也睡過,我爸爸說,他在那裡睡覺的時候,天寒地凍,下雨時還會漏水,偶爾老鼠還會鑽進被窩里,讓你不得安寧。我進去看了看,真的,床是木架和稻草鋪,屋頂的磚磚瓦瓦偶是破破爛爛的,還有好多老鼠窩。不過,這種窮苦的日子已經過去啦!村民們將平房一層又一層地往上搭,原本一個貧窮的小縣城頓時變成了一個富有的小城市。以前,農民們吃的是粗茶淡飯,三餐沒兩頓飽;現在,不僅要吃好、穿好,還要住好,有的還開起了小車呢!都在奔小康。而且,在農村生活,與在車功能是生活卻又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景象:在這個農村裡,十分幽靜,可以好好地睡上一個安穩覺;而在城市,車水馬龍,剛做了一個美夢就被打斷了。而且,在這個小村莊里,人和人都和諧地相處:我把一個風箏遺忘在了一塊大石頭上,後來,要回家了,我才猛然想起,到了一看,還在那兒呢!那城市呢,自行車被搶被偷,家裡東西時時被盜,真不安全啊!但是,在每個地方,都各有各的好處,不能就根據一點來判斷他的好壞。
現在,農民們富裕了,田裡都種著各種各樣魅力營養的蔬菜,有的還租車專用來運進城市裡呢。現在,科技發達了,農民伯伯們種田再也不用花費九牛二虎之力了:除草可以用除草劑,播種可以用播種機,收割可以用收割機……

D. 家鄉的故事作文

自改革開放以來,家鄉的變化太大了,簡直叫人不可思議。30年前,人們住的都是土房,房頂連瓦片都沒有,下雨天,人們可就遭殃了,外面大下,屋裡小下,有時牆壁也會掉土。人們吃的是高粱米、玉米面、野菜,小米飯是等來了客人才吃的,更不用說大米、白面了,根本就沒有。那時人們穿的都是粗布衣,補丁羅補丁,家裡孩子多的,大的穿小了,二的穿,二的穿小了,老三穿, 一直穿到實在不能穿了,用來給孩子做鞋,一年都穿不上一件新衣,還有許多孩子因為家窮,念不起數,都沒有上過學校。交通工具就更沒有了,出門全是步行。
現在,家家住的都是磚瓦結構,屋裡裝修得是富麗堂皇,有的還該起自己的小別墅。吃的是大米、白面、雞、鴨、魚、肉,天天不斷,穿的衣服,一年四季都換新裝。出門有摩托車、小轎車,有事幾千里以外打電話、打手機一分鍾辦妥。家裡有洗衣機、電冰箱、電飯鍋、煤氣灶、大彩電等,全是電器化。大部分家庭還安裝上了電腦,孩子可以利用網路查閱資料。
現在,不但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而且人們的知識也得到了提高。現在講科技致富,沒有知識是不行的,許多農民都看到知識的益處,紛紛外出學技術。科學養雞、鴨、鵝、豬,家家都存了幾萬元錢,有的甚至是幾十萬、幾百萬元。農民也開始進行智力投資,讓自己的孩子都念大學,享受高等教育
是啊,改革開放後,農村變了,人們不但生活水平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質也提高了。望著農村的變化,我感到非常的欣慰。祝願我的祖國越來越昌盛,農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E. 發生在家鄉的歷史故事

在我們老家永修縣的吳城鎮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康山,這座康山因為為朱元璋解救危難而得名。

元末的起義領袖朱元璋與陳友諒兩支武裝在鄱陽湖上大戰了18載,可以說是你死我活,異常殘酷。大規模的軍事戰爭,很大程度上打的是後勤保障之仗。

朱元璋與陳友諒經過長期的戰爭,雙方傷亡巨大、後勤癱瘓、生存困難,雙方都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在一次戰爭中,處於劣勢的朱元璋被陳友諒追趕到了一座山中。朱元璋及將士門多日未曾進食,但伙房告知已經無米下鍋。面對飢寒交迫的將士,面對無米可下的鐵鍋。朱元璋仰天長嘆:難道天將滅我嗎?為何絕我糧道!

朱元璋詢問身邊的將士:此為何山?有熟悉情況的士兵告知:這是吳城的康山。安座在朱元璋旁邊的軍師劉伯溫,一聽叫康山,就像打了興奮劑一般,趕忙站了起來,告訴朱元璋說:「大王,天無絕人之路,朱(豬)到康(糠)山,定有活路。」於是派出將士尋找可食之物,結果在山的背面發現了大片的紅薯,終於解決了幾萬將士的吃飯問題。大家都知道,紅薯不僅能夠熟食,而且能夠生吃,對於隨時需要投入戰斗的部隊來說,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也就意味著部隊的戰鬥力大大提高。

此時,陳友諒的後勤保障也非常艱難,他佔領的那座山上生長的不是紅薯,而且芋頭。大家也知道,這芋頭也是一種能食用的植物,但是只能熟吃,不能生吃。去了皮的生芋頭別說用嘴吃,就是用手摸也會奇氧難受。因此,對陳友諒隊伍的戰鬥力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在長期的對壘中,朱元璋逐漸扭轉了不利局面,而陳友諒的優勢則逐漸喪失。

因此,民間有傳說,朱元璋能夠做皇帝,得益於吳城康山上的紅薯。

直至今日,紅薯仍然是我們家鄉人喜歡食用的食品。

F. 家鄉的故事

今年的3月5日,是毛澤東同志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43周年。九江科技(職業)中專將每年的3月定為「學雷鋒、見行動」活動月,多形式地開展系列「學雷鋒、見行動」活動,又一次地掀起學習雷鋒的熱潮。

本次系列活動旨在進一步弘揚雷鋒精神,深化學雷鋒活動,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無私奉獻、服務社會的優良品質,加強我校精神文明建設,創建和諧校園。系列活動主要內容為:

1、政教處組織人員出版大型宣傳欄(雷鋒事跡展)。

2、懸掛大型橫幅,書寫宣傳標語。

3、各班組織出一期「弘揚雷鋒精神創建和諧校園爭做文明學生」為主題的黑板報。

4、立足校園,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雷鋒活動。3月7日、17日、31日下午第三節課統一組織三次全校性的衛生大掃除,對校園進行全面徹底的清掃。各班還要組織志願者建立衛生監督崗或衛生保潔隊等形式的學雷鋒活動小分隊,在校園內開展清掃衛生死角、清潔牆壁腳印、保持校園清潔衛生的美化校園活動。同時倡導做好人好事活動,開展向身邊的「雷鋒」學習,抓身邊的典型事例活動。各班收集本班的好人好事情況,認真填寫本班的「好人好事登記本」,對本班亮點的好人好事要有詳細記錄並及時寫成通訊稿件上交政教處;通過班會等各種形式做好本班的學雷鋒總結工作,形成書面文字的班級學雷鋒總結。

5、各班組織學習互助小組,發揚雷鋒「釘子」精神和助人為樂精神,鼓勵成績好的,有特長的班幹部或同學與班上學習有困難的同學結成學習互助小組,共同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提高學習成績。

6、3月13日班會課組織班幹部、團幹部(每班5人)在多媒體教室觀看雷鋒影片,學唱雷鋒歌曲。

7、3月14日下午第三節課由劉衛主任作「弘揚雷鋒精神,爭做文明學生」報告會(每班15人)。

8、3月21日在多媒體教室舉行「弘揚雷鋒精神,爭做文明學生」徵文比賽(每班2人)。

9、3月28日在多媒體教室舉行「雷鋒-----我心中的榜樣」演講比賽(每班1人)。

10、3月31日開展愛心捐助活動。

11、校團委、廣播站組織「弘揚雷鋒精神
創建和諧校園
爭做文明學生」廣播稿件徵集活動,每天播出學雷鋒活動的稿件和雷鋒歌曲。

媒體鏈接

雷鋒精神可以概括為:生活上艱苦樸素,工作上忘我勞動,學習上刻苦鑽研,集體中助人為樂的精神。

G. 家鄉的故事

華羅庚毅然回國: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H. 家鄉的故事

時間是變化的見證,時間能讓任何東西變化,城市也不例外。見過永州的人都知道:永州已經改容換貌,成了一座繁華而又美麗的城市了。

你到過現在的火車站嗎?遠遠的就能看見兩根柱子直聳藍天,在向你點頭問好呢!這就是永州火車站,它具有七縱八橫的路網,通向全國各地,它迎來送往了一批又一批客人。它具有獨特的美麗,你瞧,花園里那高貴的玫瑰,宛若一個個紅衣少女,羞澀的卧在碧枝綠葉之中;看那淡雅的月季,彷彿一個個粉紅仙女,在青青的草叢中翩翩起舞;還有那整齊的桂花樹,像一排排綠衣衛士,守衛著來來玩玩的賓客。還有那音樂噴泉,隨著音樂的時高時低,它也時高時低地跳起舞來。

出了火車站,你會看見寬闊的馬路上各式各樣的車川流不息,街道兩旁,打扮得整潔的小葉女貞在給我們點頭哈腰呢。

再看看路邊的花壇,飄來一陣清香,花壇里的花,擺成了各種形狀:菱形、圓形、方形等各種圖形。在五顏六色的霓虹燈下,那噴泉有時像天女散花,有時像孔雀開屏……路的兩邊,設計各異的一棟棟大樓高聳入雲,旅館、飯店、大型超市、小雜貨店一家挨著一家。瞧,這一家子剛從超市裡出來,手裡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都提不下了,但,三人臉上堆滿了快樂。

濱江廣場上,有了大理石地板、健身器材、花樣噴泉,樹木、花草也顯得精神多了,微風吹來,他們還向你點頭微笑呢!這樣給了人們更寬的娛樂場所,人們可以來這里鍛煉身體。據說,元宵節的晚上這里還會放水幕電影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這就是永州的變化。願,永州的明天越變越好!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