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水調歌頭故事作文

水調歌頭故事作文

發布時間: 2020-11-26 12:54:41

㈠ 賞析蘇軾的「水調歌頭」寫一篇作文!!!!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啟發人的藝術聯想。一鉤新月,會讓人聯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輪滿月,會讓人聯想到美好的圓滿的生活;月亮的皎潔,又會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類許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月亮簡直被詩化了!蘇軾是一個性格很豪放、氣質很浪漫的人。當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著那團圍、嬋娟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猶如長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間自由地飛翔著。反映到詞里,遂形成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 上片一開始就提出一個問題:明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把青天當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問,顯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氣魄。這兩句是從李白的《把酒問月》中脫化出來的,李白的詩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不過李白這里的語氣比較舒緩,蘇軾因為是想飛往月宮,所以語氣更關注、更迫切。「明月幾時有?」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驚嘆造化的巧妙。我們從中可以感到詩人對明月的贊美與嚮往。 接下來兩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把對於明月的贊美與嚮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從明月誕生的時候起到現在已經過去許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宮里今晚是一個什麼日子。詩人想像那一定是一個好日子,所以月才這樣圓、這樣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著說:「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他想乘風飛向月宮,又怕那裡的瓊樓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兒的寒冷。「瓊樓玉宇」,語出《大業拾遺記》:「瞿乾佑於江岸玩月,或謂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隨我觀之。』俄見月規半天,瓊樓玉宇爛然。」「不勝寒」,暗用《明皇雜錄》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葉靜能邀明皇游月宮。臨行,葉教他穿皮衣。到月宮,果然冷得難以支持。這幾句明寫月宮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潔,把那種既嚮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寫了出來。這里還有兩個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風歸去」的「歸去」。飛天入月,為什麼說是歸去呢?也許是因為蘇軾對明月十分嚮往,早已把那裡當成自己的歸宿了。從蘇軾的思想看來,他受道家的影響較深,抱著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又喜歡道教的養生之術,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賦》描寫月下泛舟時那種飄然欲仙的感覺說:「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這首詞互相印證。 但蘇軾畢竟更熱愛人間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趁著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與自已的清影為伴,一起舞蹈嬉戲的意思。李白《月下獨酌》說:「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蘇軾的「起舞弄清影」就是從這里脫胎出來的。這首詞從幻想上天寫起,寫到這里又回到熱愛人間的感情上來。一個「我欲」、一個「又恐」、一個「何似」,這中間的轉折開闔,顯示了蘇軾感情的波瀾起伏。在出世與人世的矛盾中,他終於讓人世的思想戰勝了。 「明月幾時有?」這在九百多年前蘇軾的時代,是一個無法回答的謎,而在今天科學家已經可以推算出來了。乘風人月,這在蘇軾不過是一種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為現實。可是,今天讀蘇軾的詞,我們仍然不能不贊嘆他那豐富的想像力。 下片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轉和低都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轉過朱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著屋裡失眠的人。「無眠」是泛指那些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麼遺憾的事啊!於是詩人埋怨明月說:「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明月您總不該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老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卻又含蓄地表示了對於不幸的離人們的同情。 接著,詩人把筆鋒一轉,說出一番寬慰的話來為明月開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固然有悲歡離合,月也有陰晴圓缺。她有被烏雲遮住的時候,有虧損殘缺的時候,她也有她的遺憾,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感到憂傷呢?這幾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詞的最後說:「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嬋娟」是美好的樣子,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嬋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謝庄的《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間的離別是難免的,那麼只要親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里也還可以通過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兩地聯系起來,把彼此的心溝通在一起。「但願人長久」,是要突破時間的局限;「千里共嬋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讓對於明月的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說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見面,卻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嬋娟」也可以說是一種神交了!王勃有兩句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意味深長,傳為佳句。我看,「千里共嬋娟」有異曲同工之妙。另外,張九齡的《望月懷遠》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許渾的《秋霽寄遠》說:「唯應待明月,千里與君同。」都可以互相參看。正如詞前小序所說,這首詞表達了對弟弟蘇轍(字子由)的懷念之情,但並不限於此。可以說這首詞是蘇軾在中秋之夜,對一切經受著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願。 對於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是推崇備至。《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認為是寫中秋的詞里最好的一首,這是一點也不過分的。這首詞彷彿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尋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我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

㈡ 課本《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初中作文900字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啟發人的藝術聯想。一鉤新月,會讓人聯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輪滿月,會讓人聯想到美好的圓滿的生活;月亮的皎潔,又會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類許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月亮簡直被詩化了!蘇軾是一個性格很豪放、氣質很浪漫的人。當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著那團圍、嬋娟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猶如長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間自由地飛翔著。反映到詞里,遂形成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

上片一開始就提出一個問題:明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把青天當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問,顯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氣魄。這兩句是從李白的《把酒問月》中脫化出來的,李白的詩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不過李白這里的語氣比較舒緩,蘇軾因為是想飛往月宮,所以語氣更關注、更迫切。「明月幾時有?」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驚嘆造化的巧妙。我們從中可以感到詩人對明月的贊美與嚮往。

接下來兩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把對於明月的贊美與嚮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從明月誕生的時候起到現在已經過去許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宮里今晚是一個什麼日子。詩人想像那一定是一個好日子,所以月才這樣圓、這樣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著說:「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他想乘風飛向月宮,又怕那裡的瓊樓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兒的寒冷。「瓊樓玉宇」,語出《大業拾遺記》:「瞿乾佑於江岸玩月,或謂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隨我觀之。』俄見月規半天,瓊樓玉宇爛然。」「不勝寒」,暗用《明皇雜錄》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葉靜能邀明皇游月宮。臨行,葉教他穿皮衣。到月宮,果然冷得難以支持。這幾句明寫月宮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潔,把那種既嚮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寫了出來。這里還有兩個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風歸去」的「歸去」。飛天入月,為什麼說是歸去呢?也許是因為蘇軾對明月十分嚮往,早已把那裡當成自己的歸宿了。從蘇軾的思想看來,他受道家的影響較深,抱著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又喜歡道教的養生之術,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賦》描寫月下泛舟時那種飄然欲仙的感覺說:「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這首詞互相印證。

但蘇軾畢竟更熱愛人間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趁著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與自已的清影為伴,一起舞蹈嬉戲的意思。李白《月下獨酌》說:「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蘇軾的「起舞弄清影」就是從這里脫胎出來的。這首詞從幻想上天寫起,寫到這里又回到熱愛人間的感情上來。一個「我欲」、一個「又恐」、一個「何似」,這中間的轉折開闔,顯示了蘇軾感情的波瀾起伏。在出世與人世的矛盾中,他終於讓人世的思想戰勝了。

「明月幾時有?」這在九百多年前蘇軾的時代,是一個無法回答的謎,而在今天科學家已經可以推算出來了。乘風人月,這在蘇軾不過是一種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為現實。可是,今天讀蘇軾的詞,我們仍然不能不贊嘆他那豐富的想像力。

下片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轉和低都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轉過朱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著屋裡失眠的人。「無眠」是泛指那些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麼遺憾的事啊!於是詩人埋怨明月說:「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明月您總不該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老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卻又含蓄地表示了對於不幸的離人們的同情。

接著,詩人把筆鋒一轉,說出一番寬慰的話來為明月開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固然有悲歡離合,月也有陰晴圓缺。她有被烏雲遮住的時候,有虧損殘缺的時候,她也有她的遺憾,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感到憂傷呢?這幾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詞的最後說:「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嬋娟」是美好的樣子,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嬋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謝庄的《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間的離別是難免的,那麼只要親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里也還可以通過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兩地聯系起來,把彼此的心溝通在一起。「但願人長久」,是要突破時間的局限;「千里共嬋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讓對於明月的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說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見面,卻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嬋娟」也可以說是一種神交了!王勃有兩句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㈢ 求讀水調歌頭有感的作文,500字左右

夜空綴滿了寶石般的星星,圓得無法再圓的月亮鋪灑下皎潔的月光。天地間萬物都沐浴在月光中,院落溶浸在清涼的月光之中顯出無比的幽靜。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打破院落的寧靜,聞聲而去,只見蘇軾獨自一人在院落開懷暢飲。 他仰望星空,明月高掛於深藍色的蒼穹之中,眾星向著圓圍繞,月光映照著星光,星光襯托著月光。他情不自禁地舉杯邀月、襟懷曠達,詢問蒼天,手舉酒杯「為什麼月亮會在今晚這時出現呢?也不知道天上的月宮,今晚是何日,是何年?」這大概是自己平日里太過於辛苦了,以至於不知是何年何月。心中突然有一個奇妙的遐想:本來想乘坐長風去看看你,但又不得不擔心月中仙宮、凡人難以承受那樣的寒冷,以至於打消了這個念頭。雖然那月宮美好,那美好皎潔的月光才是我們自己精神的家園,也盡管自己獨自一人在月光之下翩翩起舞以影為伴,但這哪裡比得上這充滿溫暖彌漫在愛的芬芳里的人間呢?瓊樓玉宇固好,但這只是虛幻的,人是逃避不了現實的。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垂掛在雕著精美的花的窗戶上,顯得無比的美麗,月光照著沒有睡意的人們,不禁脫口而出:「月兒不應該對人們心存什麼怨恨吧,不知道為何它偏偏在人們分離之時才回呢?」這使人們疑惑不解,心中也難免變化,會有憤怒、埋怨之情,不由得感嘆人間總會有悲歡離合。月亮如此,有陰晴圓缺。人世間自古以來就也難周全,你想這人間有多少人面臨著生死離別,有多少人含恨而終,有多少人只能互通信息卻不能相見,有多少人忍受相思之苦……月亮的陰晴圓缺,是必然的規律。既然如此又何必感嘆人世間的離別呢?回想起我倆以往在一起互相切磋,一起吟詩作詞,一起遊山玩水……共同度過了許多快樂的時光,不知你是否還記得我們三父子曾經在一次遊山玩水中激發了我們三人的興趣,在游覽中有了靈感,於是我們三人各施其長,下筆如流水行雲般輕快而豪情奔放。不一會兒工夫一首詞脫穎而出,可謂一揮而就,每個人的臉上都顯出得意的神采。那次我倆作的詞都比父親作的好,但父親並沒有為次而感到鬱郁寡歡,沒有悲傷反倒十分高興。我倆作詞越作越好,他感到越欣慰。這也許就是所謂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但我擁有這些美好的回憶並不感到悲傷,有回憶為伴也不失為快樂之事。只希望你我,也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夠年輕長久,友愛長存,大家雖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皎潔的月光…… 歡飲達旦!

㈣ 水調歌頭的想像作文

夜空綴滿了寶石般的星星,圈得無法再圓的月亮鋪灑下皎潔的月光。天地間萬物都沐浴在月光中,院落溶浸在清涼的月光之中顯出無比的幽靜。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打破院落的寧靜,聞聲而去,只見蘇軾獨自一人在院落開懷暢飲。

他仰望星空,明月高掛於深藍色的蒼穹之中,眾星向著圓圍繞,月光映照著星光,星光襯托著月光。他情不自禁地舉杯邀月、襟懷曠達,詢問蒼天,手舉酒杯「為什麼月亮會在今晚這時出現呢?也不知道天上的月宮,今晚是何日,是何年?」這大概是自己平日里太過於辛苦了,以至於不知是何年何月。心中突然有一個奇妙的遐想:本來想乘坐長風去看看你,但又不得不擔心月中仙宮、凡人難以承受那樣的寒冷,以至於打消了這個念頭。雖然那月宮美好,那美好皎潔的月光才是我們自己精神的家園,也盡管自己獨自一人在月光之下翩翩起舞以影為伴,但這哪裡比得上這充滿溫暖彌漫在愛的芬芳里的人間呢?瓊樓玉宇固好,但這只是虛幻的,人是逃避不了現實的。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垂掛在雕著精美的花的窗戶上,顯得無比的美麗,月光照著沒有睡意的人們,不禁脫口而出:「月兒不應該對人們心存什麼怨恨吧,不知道為何它偏偏在人們分離之時才回呢?」這使人們疑惑不解,心中也難免變化,會有憤怒、埋怨之情,不由得感嘆人間總會有悲歡離合。月亮如此,有陰晴圓缺。人世間自古以來就也難周全,你想這人間有多少人面臨著生死離別,有多少人含恨而終,有多少人只能互通信息卻不能相見,有多少人忍受相思之苦……月亮的陰晴圓缺,是必然的規律。既然如此又何必感嘆人世間的離別呢?回想起我倆以往在一起互相切磋,一起吟詩作詞,一起遊山玩水……共同度過了許多快樂的時光,不知你是否還記得我們三父子曾經在一次遊山玩水中激發了我們三人的興趣,在游覽中有了靈感,於是我們三人各施其長,下筆如流水行雲般輕快而豪情奔放。不一會兒工夫一首詞脫穎而出,可謂一揮而就,每個人的臉上都顯出得意的神采。那次我倆作的詞都比父親作的好,但父親並沒有為次而感到鬱郁寡歡,沒有悲傷反倒十分高興。我倆作詞越作越好,他感到越欣慰。這也許就是所謂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但我擁有這些美好的回憶並不感到悲傷,有回憶為伴也不失為快樂之事。只希望你我,也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夠年輕長久,友愛長存,大家雖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皎潔的月光……

㈤ 若用歌水調歌頭寫一篇800字作文怎麼寫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天空灰濛蒙的,太陽正在燃燒著他最後一縷光輝,隨即消逝在遙遠的西方。漸漸的,天空也逐漸暗了下來。人們常說「月到中秋分外明」,這話是很有道理的。看,那帶著一圈金環的月兒終於趕來了,她先是金黃金黃的,徐徐穿過一縷一縷的雲彩,向上升著,升著,就在這一剎那間,月亮的顏色變淺了,淺了,變白了!月亮出來了!她高傲的升起來了!月亮像個碩大的圓盤,光滑平整;又像一件珍貴的玉器,珠圓玉潤。她披著雲朵,踩著霧氣,閃爍著一絲絲的光輝。「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當我們寂寞時,月是我們忠實的夥伴。「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是我們對家鄉的深深思念。「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月是我們對人類起源的遙遙揣測。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月亮也開始工作了,她給大地穿上了銀色的禮服,給疲勞的人們一個寧靜的夜。她催促鳥兒回到巢穴,催促孩子上床安眠。亮亮的月、清朗的天,清澈的情感,演奏著一曲曲天上人間合而為一的和諧樂章。我不禁感慨,滄桑的歲月年輪一圈又一圈,月亮上的嫦娥也該有一些寂寞了吧?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蘇軾為什麼害怕登上月亮,難道只是害怕寒冷嗎?每當夜幕降臨,一輪明月升上夜空,清澈的月光灑滿大地,讓人產生無數情思遐想。假如我能夠隨風飛上月亮,我不會畏懼寒冷。我想見識一下月亮上的景物,去陪伴寂寞的嫦娥……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皓月當空,閃爍著燦爛的光輝,照耀著,使大地上泛起了一層光暈。就在這時,一層頑皮的雲霧遮住了月亮的身子,只露出了半邊臉兒,更顯得月亮飄飄渺渺。晚風輕拂,一縷縷的風將夜晚襯托的格外涼爽,蟋蟀和蛐蛐正在賣力的合奏著「自然交響曲」。這一切,讓人彷彿置身於夢幻之中。我彷彿看到了傳說中月亮上美輪美奐的宮殿——廣寒宮;彷彿看到了美麗的嫦娥仙子;彷彿看到了可愛的玉兔……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月亮像飽經風霜的老人,不緊不慢的梳理著月光;月亮像一個含羞的少女,時而躲進雲霧里,時而又撩開面紗。夜深了,寧靜的天空漆黑一片,幾顆星星從雲縫里擠出來,眨眨眼睛,來到了月亮身邊,真是眾星捧月呀。夜色像一位丹青妙手,把天空塗上了神秘的色彩,讓它顯得那麼有魅力,月光這時又鋒銳了起來,像一把利劍,突破了重重濃霧,再次放射光芒!夜色如水,滌盪著人們的心,讓人睡意全消。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我們的生活是幸福的,與親人相聚在一起,每天都幸福美滿。可蘇軾呢?蘇軾與自己的親人相隔萬里,他惱恨月亮在他與親人分開的時候,卻又大又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是呀,人間的事,又哪有十全十美的呢?不論是生活,學習,我們總會遇到很多困難。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倘若心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會被悲觀絕望窒息心智,人生的旅途就註定是舉步維艱了。我們應該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之一二……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舉頭望明月,天空中銀河燦燦,繁星點點。我祝願天下所有人,不論相隔千里萬里,都能得以相聚,都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㈥ 寫一篇水調歌頭的作文三百字左右簡潔不要太復雜

又是一個中秋之夜,那圓月如過往所有的十五一樣,高掛在夜空中.這清回明之月,幻化成一地清泉,彌漫答時空,我的身邊卻少了不該少的人……
這充滿悲情的月圓之夜,這撩人的月,它銀盤似的高掛在空中,群星的光輝被一掃而光,伴著秋色,映入我的酒杯之中.
抬頭仰望,那遙遠的仙宮啊,現在又是怎樣的光景?觸碰那幻影,殊不知,一光年的距離足以讓我無法逾越.我多麼想如同那嫦娥一般,隨風而逝,到達那廣寒仙宮,那白玉成牆,漢瓦遍地,月桂飄香的地方.可如今的我已倍感寂寞,難道還要到另一個孤寂的遠方嗎?

㈦ 水調歌頭改寫成作文

水調歌頭
只要大海中還有一葉風帆,就有尋一座平靜的港灣靠岸的渴望;只要天空中還有一隻候鳥,就有揀一灣溫暖的湖泊棲息的嚮往。
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詩人,心之舟也需靠岸,靈之翼也需棲息,更何況是在這天涯共此時的中秋月圓之夜呢?七年,七年了呀,轉眼間我和你竟分別了如此之久。這是一個人任途的波瀾,風雨兼程已讓我嘗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無奈端起酒杯,對著朦朧的月光,欲問蒼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曾幾何時,我們還那般年幼,在家鄉小院中嬉戲,你一聲聲的「哥哥」讓我不由自主地寵讓你,不去計較你的耍賴,也不去計較你的調皮——我們是兄弟;
你已是英姿颯爽的少年,《四書》《五經》信手拈來,我們依然常共同騎馬外游,常共同讀書習作,只是不知什麼時候起,你已很少再叫我「哥哥」。我們,行走在歲月河畔的距離漸漸擴大,可是——我們是兄弟;
曾幾何時,你頻借好風之力,扶搖直上青雲,而我卻官場失意,步步貶謫,可顯然韶華抹不去自兒時起冥冥中那種說不出的親情,你一紙書信,你一箋慰藉,你為我作的努力,足以抵去我一生的愁緒——我們是兄弟。
破碎的光影,在指尖交錯著天涯的距離,微微顫抖著的月華流連間劃出道道軌跡。這樣的一個日子,有多少人合家團圓,此時正開懷暢飲;又有多少人骨肉分離,眼淚換不回相聚!月亮,你是否也在思念著你的兄弟?看著眾人的歡笑,你是否也會哭泣?
湘簾半卷,花燈一捻,我把雕窗只半掩,好讓青鳥送去我的思念。「清風月朗,輒思玄度」,今夜我註定無眠,遠在京城的兄弟子由啊,你也會想起我這個「玄度」么?
我醉月亦醉,朦朧兩相對。刻骨的懷念如何能讓我入睡?月亦醉,起舞窗下閣前,衷腸百轉千回。曾有庄生夢蝶,如今我亦夢月,難道此刻的我不是月么?不是,又何能看到千里之外的你正在攤展素箋,濃墨輕蘸,潑灑著思念?
月沉了,夜落了,我們定能再相見的,不是么,子由?
若有心,縱是天涯也咫尺;若無心,便是咫尺亦天涯。
夜斷疏影臨湘簾,強說思念,一般嬋娟。
風清何事翻花箋,此去無眠,須送團圓。

㈧ 求一篇把水調歌頭擴寫成的600作文急急急急急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晚上,翻著一本宋詞。讀到這首蘇軾的《水調歌頭》,我突然想看看夜空,想看看那一直掛在天幕中的玉盤。
夜深人靜的時候,月亮竟是這樣光彩照人,這樣的玉雪可愛,萬物都籠上了一層白紗。我有些迷醉地看著,暫時沉浸在清冷的夜風中。然而這時,我卻發現有好幾戶人家的燈亮著,不和諧地給窗外的樹籠上了一層黃的光暈。我頓時覺得十分掃興,詩情畫意盪然無存。我甚至懷疑籠罩在萬物身上的究竟是月光還是燈光。
再次抬頭時,我突然發現天上只有兩顆星星,我的思緒如排山倒海般涌來。
曾經以一種極殷切極深沉的心情去渴望宇宙,然而那些大大小小的星座在我的心裡始終只是一些紙上的黑標志,它們無法成為我的天空上閃爍的寶石,於是在渴望的同時變多了些許惋惜。
曾經無數次感嘆現代文明與文化的沖突,知道污染日趨嚴重的天空中星星越來越孤獨。十一歲的我還不認識牛郎、織女星,那流傳千古的愛情在我的心中只是些憑空捏造的胡言亂語罷了。我沒有見過綢帶似的銀河,我知道的只是一些枯燥的數據。我只能偶爾看看月亮,再找一找永遠不變的北極星。
我家住的地方很安靜,綠化也非常的好,甚至有些「深宅大院」的感覺。所以我還能偶爾「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然而在繁華的大都市,夜空如白晝。從衛星發回來的圖片可以看到,背對著太陽的一半地球上光斑點點,就像電子地圖上的標志一樣——那是城市的燈光。我不禁覺得人類太自私了,所走了所有的資源不說,連黑暗都不給夜行動物留下。鳥兒在夜間前夕要靠星光辨別方向,而大城市的燈光卻使它們迷失了方向,一圈圈地繞著發光的大廈飛,終於墜落在一片燈紅酒綠之中。當人在聽著《月光曲》時,眼睛看到的卻是大片閃爍著的霓虹燈,這難道不是一種可笑的尷尬嗎?
現代工業革命給我們帶來了太多,也讓我們失去了太多。當歡快地撲進小溪時,卻有人告訴你這條小溪受過污染時,你該會是怎樣的沮喪啊!當你正陶醉的看著藍天白雲時,卻看見遠方的煙囪正在冒著滾滾濃煙;當你看著長江,吟著「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時,卻看見旁邊碩大的排水管以同樣洶涌澎湃的氣勢派出刺鼻的廢水……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如今,辛稼軒的背影正越走越遠,終於消失在那一片迷失的記憶中。
我的思緒又回到了月光中。秋蟲的鳴叫伴著清風明月不停地撲向我的臉。我想,如果不加珍惜,這樣的美景恐怕再也回不來了吧

㈨ 水調歌頭 改寫作文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啟發人的藝術聯想。一鉤新月,會讓人聯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輪滿月,會讓人聯想到美好的圓滿的生活;月亮的皎潔,又會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類許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月亮簡直被詩化了!蘇軾是一個性格很豪放、氣質很浪漫的人。當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著那團圍、嬋娟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猶如長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間自由地飛翔著。反映到詞里,遂形成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 上片一開始就提出一個問題:明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把青天當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問,顯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氣魄。這兩句是從李白的《把酒問月》中脫化出來的,李白的詩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不過李白這里的語氣比較舒緩,蘇軾因為是想飛往月宮,所以語氣更關注、更迫切。「明月幾時有?」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驚嘆造化的巧妙。我們從中可以感到詩人對明月的贊美與嚮往。 接下來兩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把對於明月的贊美與嚮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從明月誕生的時候起到現在已經過去許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宮里今晚是一個什麼日子。詩人想像那一定是一個好日子,所以月才這樣圓、這樣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著說:「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他想乘風飛向月宮,又怕那裡的瓊樓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兒的寒冷。「瓊樓玉宇」,語出《大業拾遺記》:「瞿乾佑於江岸玩月,或謂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隨我觀之。』俄見月規半天,瓊樓玉宇爛然。」「不勝寒」,暗用《明皇雜錄》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葉靜能邀明皇游月宮。臨行,葉教他穿皮衣。到月宮,果然冷得難以支持。這幾句明寫月宮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潔,把那種既嚮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寫了出來。這里還有兩個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風歸去」的「歸去」。飛天入月,為什麼說是歸去呢?也許是因為蘇軾對明月十分嚮往,早已把那裡當成自己的歸宿了。從蘇軾的思想看來,他受道家的影響較深,抱著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又喜歡道教的養生之術,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賦》描寫月下泛舟時那種飄然欲仙的感覺說:「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這首詞互相印證。 但蘇軾畢竟更熱愛人間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趁著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與自已的清影為伴,一起舞蹈嬉戲的意思。李白《月下獨酌》說:「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蘇軾的「起舞弄清影」就是從這里脫胎出來的。這首詞從幻想上天寫起,寫到這里又回到熱愛人間的感情上來。一個「我欲」、一個「又恐」、一個「何似」,這中間的轉折開闔,顯示了蘇軾感情的波瀾起伏。在出世與人世的矛盾中,他終於讓人世的思想戰勝了。 「明月幾時有?」這在九百多年前蘇軾的時代,是一個無法回答的謎,而在今天科學家已經可以推算出來了。乘風人月,這在蘇軾不過是一種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為現實。可是,今天讀蘇軾的詞,我們仍然不能不贊嘆他那豐富的想像力。 下片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轉和低都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轉過朱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著屋裡失眠的人。「無眠」是泛指那些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麼遺憾的事啊!於是詩人埋怨明月說:「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明月您總不該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老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卻又含蓄地表示了對於不幸的離人們的同情。 接著,詩人把筆鋒一轉,說出一番寬慰的話來為明月開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固然有悲歡離合,月也有陰晴圓缺。她有被烏雲遮住的時候,有虧損殘缺的時候,她也有她的遺憾,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感到憂傷呢?這幾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詞的最後說:「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嬋娟」是美好的樣子,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嬋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謝庄的《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間的離別是難免的,那麼只要親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里也還可以通過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兩地聯系起來,把彼此的心溝通在一起。「但願人長久」,是要突破時間的局限;「千里共嬋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讓對於明月的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說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見面,卻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嬋娟」也可以說是一種神交了!王勃有兩句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意味深長,傳為佳句。我看,「千里共嬋娟」有異曲同工之妙。另外,張九齡的《望月懷遠》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許渾的《秋霽寄遠》說:「唯應待明月,千里與君同。」都可以互相參看。正如詞前小序所說,這首詞表達了對弟弟蘇轍(字子由)的懷念之情,但並不限於此。可以說這首詞是蘇軾在中秋之夜,對一切經受著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願。 對於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是推崇備至。《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認為是寫中秋的詞里最好的一首,這是一點也不過分的。這首詞彷彿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尋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我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

㈩ 水調歌頭寫一篇優美作文300

一個中秋的夜晚,當時我在密州當地方官。此時,幾乎每家每戶的人們都內在吃著月餅、葡萄准備容賞月亮。可我卻只能自己一個人坐在桌前喝酒。
不知等了多久,月亮還有沒有出來。我有些不耐煩了,舉起酒杯去問蒼天:「蒼天呀,月亮怎麼還不出來?」說完一飲而盡,接著我又問:「不知道你們天上怎麼樣,現在是什麼年代了。我已經七年沒有和我的弟弟團聚了,心情很是糟糕。真想乘著清風再回到那個美麗的廣寒宮。但怕那個用玉砌成廣寒宮,在高處的嚴寒。」說完這些話。我眼前的月亮好像在慢慢的變大,雲朵兒在慢慢的後退,我被這個越來越大的月亮迷住了。這時,我說什麼也不相信,我還在人間。月亮,照在華美的樓閣上,也照著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的我。這月亮呀,為什麼要在別人分離得時候圓呢?不過,這也不怪它,人的悲歡離合,就像它的陰晴圓缺一樣。從古至今,也沒有改變。我願那些與我在一個月亮下的親人都活的很長久,也都很幸福。
我進入了夢鄉。在夢中,我夢見了我和家人一起,一邊吃著月餅、葡萄一邊賞月。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