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殘疾之間的人物的故事300字

殘疾之間的人物的故事300字

發布時間: 2020-11-26 14:58:58

㈠ 身殘志堅的人物故事大概200字

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有哪些?分享一些古今中外身殘志堅的名人事跡和勵志故事,中國勵志人物里,華羅庚,張海迪,桑蘭的故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而在外國名人故事裡,貝多芬,霍金,凱勒的勵志故事也讓我們80後一代懂得,什麼叫堅強,一起來看看這些身殘志堅的勵志故事。

華羅庚身殘志堅的勵志故事

華羅庚初中畢業後,曾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因學費而中途退學,故一生只有初中畢業文憑。 此後,他開始頑強自學,他用5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傷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卻落下左腿殘疾。20歲時,他以一篇論文轟動數學界,被清華大學請去工作。 從1931年起,華羅庚在清華大學邊工作邊學習,用一年半時間學完了數學系全部課程。他自學了英、法、德文,先後在國外雜志上發表了多篇論文。1936年夏,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兩年中發表了十多篇論文,引起國際數學界贊賞。1938年,華羅庚訪英回國,在昆明郊外一間牛棚似的小閣樓里,他艱難地寫出名著《堆壘素數論》。

張海迪身殘志堅的勵志故事

5歲的時候,張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但她身殘志堅,勤奮學習,熱心助人,被譽為" 當代保爾"。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團中央在北京舉行命名表彰大會,授予被譽為"80年代新雷鋒"的張海迪同志"優秀共青團員"稱號。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小米勒旅行記》和《麗貝卡在新學校》,創作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一百多萬字的作品。現為山東省作家協會文學創作室一級作家。1993年張海迪通過考試和論文答辯,獲吉林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94年參加遠南運動會。1997年入選日本NHK"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1998年起擔任中國肢殘人協會主席。2000年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桑蘭身殘志堅的勵志故事

桑蘭,出生於1981年2月,浙江寧波人,原國家女子體操隊隊員,曾在全國性運動會上獲得跳馬冠軍。到今天為止,堅強的桑蘭已經笑著度過了6年的輪椅時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紐約友好運動會上意外受傷之後,默默無聞的桑蘭成了全世界最受關注的人。這確實是個意外。當時桑蘭正在進行跳馬比賽的賽前熱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間,外隊一教練「馬」前探頭干擾了她,導致她動作變形,從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頭先著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變故後卻表現出難得的堅毅,她的主治醫生說:「桑蘭表現得非常勇敢,她從未抱怨什麼,對她我能找到表達的詞就是『勇氣』。」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來之後,她也絕不後悔練體操,她說:「我對自己有信心,我永遠不會放棄希望。」

桑蘭用她的行動應證著自己的諾言,在北大學習、加盟星空衛視主持節目、擔任申奧大使、參加雅典奧運北京接力……她充滿力量的笑容總能給人希望!

貝多芬身殘志堅的勵志故事

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也是命運最糟的一個。童年,貝多芬是在淚水浸泡中長大的。家庭貧困,父母失和,造成貝 多芬性格上嚴肅、孤僻、倔強和獨立,在他心中蘊藏著強烈而深沉的感情。他從12歲開始作曲,14歲參加樂團演出並領取工資 補貼家用。到了17歲,母親病逝,家中只剩下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和已經墮落的父親。不久,貝多芬得了傷寒和天花,幾乎喪命。貝多芬簡直成了苦難的象徵,他的不幸是一個孩子難以承受的。 盡管如此,貝多芬還是挺過來了。他對音樂酷愛到離不開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著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滿高尚的思想 ,又流露對人間美好事物的追求、嚮往。對美麗的大自然他有抒發不盡的情懷。 說貝多芬命運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慘,實際上他最大的不幸,莫過於28歲那年的耳聾。先是耳朵日夜作響,繼而聽覺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聽不見農夫的笛聲了。從此,他孤獨地過著聾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於和聾疾苦戰。 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給他安慰的只有音樂。他作曲時,常把一根細木棍咬在嘴裡,藉以感受鋼琴的振動,他用自己無法聽到的聲音,傾訴著自己對大自然的摯愛,對真理的追求,對未來的憧憬。他著名的《命運交響曲》就是在完全失去聽覺的狀態中創作的,是貝多芬最傑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題是反映人類和命運搏鬥,最終戰勝命運。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寫照。 這是第一樂章中連續出現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貝多芬說:「命運就是這樣敲門的。」他堅信「音樂可以使人類的精神爆發出火花」。「頑強地戰斗,通過斗爭去取得勝利 。」這種思想貫穿了貝多芬作品的始終。

1827年3月26日,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音樂巨人與世長辭,那時他才57歲。貝多芬一生是悲慘的,世界不曾給他歡樂, 他卻為人類創造了歡樂。貝多芬身體是虛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強者。

霍金身殘志堅的勵志故事

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後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由於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後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對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並在1988年共同獲得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不會隨時間減少。1973年,他發現黑洞輻射的溫度和其質量成反比,即黑洞會因為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最終會發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開始研究量子宇宙論。這時他的行動已經出現問題,後來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氣管手術,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現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寫字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

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在病發後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勝了疾病,創造了一個奇跡,也證明了殘疾並非成功的障礙。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是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

海倫•凱勒身殘志堅的勵志故事

海倫•凱勒(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國一位殘障教育家。 她生於美國亞拉巴馬州,父親亞瑟是位南方邦聯老兵。她在19個月大時因為一次高燒而引致失明及失聰。後來籍著她的導師波土頓柏金斯盲人學校老師安•沙利文 (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學會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1898年,海倫•凱勒考入了哈佛大學附屬劍橋女子學校。1900年秋,再考進哈佛大學的雷地克里夫學院,這對於一個失明和失聰的人而言,可說是教人難以置信。最後於1904年,海倫•凱勒成功取得文學學士學位,而且成績優異。而這么多年來沙利文老師則一直留在海倫•凱勒身邊,並將教科書與上課內容寫在海倫•凱勒的手掌上,讓凱勒能了解其內容,可說是對海倫•凱勒不離不棄,因此海倫•凱勒一生均十分感激她。 從1902年4月開始,她又在莎利文老師的幫助下,開始在美國的一家雜志上連載她的自傳《我的一生》(又譯《我生活的故事》)(The Story of My Life)。第二年結集出版後轟動了美國文壇,甚至被譽為1902年世界文學上最重要的兩大貢獻之一。

㈡ 摘抄身體殘疾志堅的名人故事300字左右

在作業幫里查詢一下

㈢ 殘疾人發奮圖強的故事300字,急用啊!

字怎麼這么多

㈣ 關於殘疾名人的故事

國奧運英雄:威爾瑪·魯道夫

盡管威爾瑪·魯道夫(WilmaRudolph)因小兒麻痹症而致殘,但是這個小時候患肺炎、小兒麻痹,一隻腳需要靠鐵架矯正鞋走路的小女孩,在1960年羅馬奧運會的田徑賽事中仍奪得3枚金牌。這個奧運傳奇性人物出生於1940年6月23日,是美國田納西州一個鐵路工人家庭的孩子。小時候因為肺炎和腥紅熱,引發高燒造成小兒麻痹,使得她的左腿萎縮無法走路,必須靠著鐵架矯正鞋才能勉強行走。11歲之前,她不能走路,穿上鐵鞋才能勉強跟著別人走路。11歲那一年,她第一次把鐵鞋脫掉,打赤腳跟著她的哥哥們打籃球玩耍。到了12歲,她已經完全擺脫鐵鞋。

脫掉鐵鞋之後,她的運動天分逐漸發展開來,才4年的時間,在16歲那一年,入選美國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短跑代表隊,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她在個人項目200米未能進入決賽,但是她是美國女子4×100米接力隊成員,為美國隊奪得了銅牌。她獲得田納西州州立大學運動獎學金,進入大學就讀並且再度受訓,順利入選美國羅馬奧運會代表隊,共獲得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3項比賽金牌,都是以極大差距領先對手。因為她的跑步姿態輕盈美妙,步伐協調,被義大利人譽為「黑羚羊」。1962年她退出田徑比賽,開始教師生涯和教練職業,在20世紀80年代成立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基金會,用於培養年輕運動員。1994年11月12日,這位「黑羚羊」因腦癌病逝,享年54歲。1983年,她入選美國奧運名人堂,1993年被授予美國體育獎。

2004年7月14日,美國郵政為她發行一枚紀念郵票。這枚郵票面值為0.23美元,一版20枚,發行量為1億枚,這是美國郵政的《傑出美國人物》系列郵票2004年版郵票,也是這個系列的第5枚郵票。

史蒂芬.霍金當代非常著名的物理學家。我找了很長時間,只能找到繁體字的,不過基本上也看得懂的。
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於1942年1月8日生於牛津,那一天剛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代,所以小時候對模型特別著迷。他十幾歲時不但喜歡做模型飛機和輪船,還和學友製作了很多不同種類的戰爭游戲,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這種渴望驅使他攻讀博士學位,並在黑洞和宇宙論的研究上獲得重大成就。

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後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由於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後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對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並在1988年共同獲得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不會隨時間減少。1973年,他發現黑洞輻射的溫度和其質量成反比,即黑洞會因為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最終會發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開始研究量子宇宙論。這時他的行動已經出現問題,後來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氣管手術,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現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寫字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忙,連閱讀也要別人替他把每頁紙攤平在桌上,讓他驅動著輪椅逐頁去看。

霍金一生貢獻於理論物理學的研究,被譽為當今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著作包括《時間簡史》及《黑洞與嬰兒宇宙以及相關文章》。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在病發後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勝了疾病,創造了一個奇跡,也證明了殘疾並非成功的障礙。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是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

美國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D·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1933—1945),一直被視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是20世紀美國最孚眾望和受愛戴的總統,也是美國歷史上惟一連任4屆總統的人,從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時為止,任職長達12年。曾贏得美國民眾長達7周的高支持率,創下歷史記錄。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出生於紐約。父親詹姆斯·羅斯福是一個百萬富翁。母親薩拉·德拉諾比父親小26歲。羅斯福曾就讀於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1910年任紐約州參議員。1913年任海軍部副部長。1921年因患脊髓灰質炎致殘。1928年任紐約州長。1932年競選總統獲勝。執政後,以「新政」對付經濟危機,頗有成效,故獲得1936年、1940年、1944年大選連任。第二次世界大戰初,美國採取不介入政策,但對希特勒採取強硬手段,以「租借法」支持同盟國。1941年底,美國參戰。羅斯福代表美國兩次參加同盟國「三巨頭」會議。羅斯福政府提出了軸心國必須無條件投降的原則並得到了實施。羅斯福提出了建立聯合國的構想,也得到了實施。63歲時由於腦溢血去世。

羅斯福扯起美國之帆

1945年4月12日,一位現代歷史上的巨人與世長辭,他就是富蘭克林·羅斯福。雅爾塔會議結束後兩個月,身心疲憊的羅斯福在喬治亞溫泉休養時,悄然逝去。

■架雙拐登上總統寶座

1882年1月30日,富蘭克林·羅斯福出生在紐約哈得孫河畔一個顯貴的家庭里。命運賜給他的是英俊的容貌、善良的性格和聰明的天賦。他14歲進入著名的格羅頓公學學習,四年後來到哈佛大學,並於1901年加入共和黨人俱樂部,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也正是這一年,他的堂叔西奧多·羅斯福成了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

羅斯福決心仿效堂叔進入政界,並在1910年找到了一鳴驚人的機會。他打算競選紐約市參議員,但卻是以民主黨候選人的身份出現。當他把這個決定告訴身為共和黨人的總統叔叔時,對方怒而罵道:「你這個卑鄙的兔崽子!你這個叛徒……」但是富蘭克林·羅斯福沒有改變前進方向。他乘著一輛紅色的汽車,每天進行十多次演說,最終當選紐約市參議員。1913年,威爾遜總統任命他為海軍助理部長,他在任七年,表現傑出。1920年,羅斯福被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雖然此次競選失敗了,但他的作為政治新星的光芒卻未曾削減。

智慧、干練、胸懷寬廣、深孚眾望,似乎什麼都不能阻擋這個39歲的男人邁上政治峰巔的腳步。但是,無情的災難就在這時降臨。1921年夏天,羅斯福帶全家在坎波貝洛島休假,在撲滅了一場林火後,他跳進了冰冷的海水,因此患上了脊髓灰質炎症。高燒、疼痛、麻木以及終生殘疾的前景,並沒有使羅斯福放棄理想和信念,他一直堅持不懈地鍛煉,企圖恢復行走和站立能力,他用以療病的喬治亞溫泉被眾人稱之為「笑聲震天的地方」。1924年,他又拄著雙拐重返政壇,並在1928年成為紐約州州長。

政敵們常用他的殘疾來攻擊他,這是羅斯福終生都不得不與之搏鬥的事情,但是他總能以出色的政績、卓越的口才與充沛的精力將其變成優勢。首次參加競選他就通過發言人告訴人們:「一個州長不一定是一個雜技演員。我們選他並不是因為他能做前滾翻或後滾翻。他乾的是腦力勞動,是想方設法為人民造福。」依靠這樣的堅忍和樂觀,羅斯福終於在1933年以絕對優勢擊敗胡佛,成為美國第32屆總統。

㈤ 身患殘疾的名人故事三十字

斯蒂芬.霍金(1942-)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現年63歲,出生於伽利略逝世周年紀念日,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
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
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
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
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
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皇家學會會員。
他因患盧伽雷氏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禁錮在一張輪椅上達2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
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
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光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教授是現代科普小說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寫的《時間簡史》,這是一篇優秀的天文科普小說。
作者想像豐富,構思奇妙,語言優美,字字珠璣,更讓人咋驚,世界之外,未來之變,是這樣的神奇和美妙。
這本書至今累計發行量已達2500萬冊,被譯成近 40種語言。
1992年耗資350萬英鎊的同名電影問世。
霍金堅信關於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數學來表達,世人應當可以通過電影——這一視聽媒介來了解他那深奧莫測的學說。
本書是關於探索時間本質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讀物,是一本當代有關宇宙科學思想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觀念。
本書一出版 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響。
《時間簡史》對我們這些喜用言語表達甚於方程表達的讀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書。
她長於一個對人類思想有接觸貢獻者之手,這是一本對知識無限追求之作,是對時空本質之謎不懈探討之作。《時間簡史續編》 作為宇宙學無可爭議的權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間簡史續篇》是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學說的讀者而編的。
該書以坦白真摯的私人訪談形式,敘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歷程和研究工作,展現了在巨大的理論架構後面真實的「人」。
該書不是一部尋常的口述歷史,而是對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頭腦之一的極為感人又迷人的畫像和描述。
對於非專業讀者,本書無疑是他們享受人類文明成果的機會和滋生寶貴靈感的源泉。
《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間所寫文章和演講稿共13篇結集而成。
討論了虛時間、有黑洞引起的嬰兒宇宙的誕生以及科學家尋求完全統一理論的努力,並對自由意志、生活價值和死亡作出了獨到的見解。
《時空本性》80年前廣義相對論就以完整的數學形式表達出來,量子理論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現,然而這兩種整個物理學中最精確、最成功的理論能被統一在單獨的量子引力中嗎?世界上最著名的兩位物理學家就此問題展開一場辯論。
本書是基於霍金和彭羅斯在劍橋大學的6次演講和最後辯論而成。
《未來的魅力》本書以斯蒂芬?霍金預測宇宙今後十億年前景開頭,以唐?庫比特最後的審判的領悟為結尾,介紹了預言的發展歷程,及我們今天預測未來的方法。
該書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闡述自己觀點的同時,還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問題,讀來饒有趣味。

㈥ 殘疾名人的故事

奧斯特洛夫斯基
命運對奧斯特洛夫斯基是殘酷的:他念過三年小學,青春消逝在疾馳的戰馬與槍林彈雨中。16歲時,他腹部與頭部嚴重負傷,右眼失明。20歲時,又因關節硬化而卧床不起。面對著命運的嚴峻挑戰,他深切地感到:「在生活中沒比掉隊更可怕的事情了。
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文化和文學素養達到一定水平後,他寫了一本描述柯托夫斯基部隊中英雄戰士的中篇小說,寄給一家雜志社,卻未被採用。可他並未灰心喪氣,他深深地懂得:平步青雲的事是少有的。人們往往只看到成功者頭上的桂冠和脖子上的花環,而忽略了他們在未成功之前倍嘗的痛苦、冷落,甚至歧視。因此,一些向理想高峰攀登的人,一遇到艱難險阻,就畏縮不前,一碰到冷落、歧視,就半途而廢,驚呼生不逢時。奧斯特洛夫斯基忍受著病痛的折磨,默默地向認準的目標攀登。1932年,他終於完成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

位於莫斯科高爾基大街14號的奧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館,本是當年蘇維埃政府分配給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新居。當時,他雖然年僅32歲,卻已雙目失明,四肢癱瘓,全身不能活動,雙手喪失了寫字的能力,連轉動頭部也極為困難。正如他在自傳中所寫:「體力幾乎全部喪失了,所剩的僅僅是一種想要多少對自己的黨和工人階級盡些力量的熱望。」他不想在安閑無聊中消磨自己有限的生命,一種強烈的歷史責任感,使他難以放下手中新的戰鬥武器——筆。

據當時醫生診斷,奧斯特洛夫斯基還可以活5年,但他本人對病情的嚴重程度十分清楚。他曾對護士說:「我知道我的病情嚴重,我感到遺憾的是,還有那麼多工作沒有完成。」在臨終前一個月,他已經清楚地感到死神正向他撲來,但他沒有要求去看病,更沒有停下筆去休養,而是拚命加班,與死神爭分奪秒。他讓秘書們實行「三班制」守在他的床頭,他躺著口述,妻子與助手們幫他打字,他自己則一刻也不肯休息。

奧斯特洛夫斯基思想的烈馬,馳騁在烏克蘭與波蘭交界的遼闊的原野上,他口授的每一個字母都像無情的子彈,射向入侵的德國強盜。正如他的妻子拉伊薩·帕爾弗列芙娜在回憶錄里所記述的那樣:「這些天,打字機的聲音猶如機關槍在掃射。」奧斯特洛夫斯基在新住宅里住了短短7個月就去世了,但他卻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他的又一部長篇力作《暴風雨所誕生的》。

㈦ 殘疾的名人的故事150字左右

張海迪,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專張海迪開始屬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15歲時,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㈧ 關於殘疾人名人的故事200字的,要上課!!!

最佳答案-網友投票選出
張海迪勉勵殘疾朋友自立自強
深圳法制報訊(記者 李文 張定平)「我有一個夢想,若干年的某一天,所有殘疾朋友能夠像健全人一樣地生活,可以駕駛汽車、可以到任何想去的地方旅遊,那時我們殘疾朋友就能完全融入社會,融入這個和諧的大家庭。」這是昨天張海迪與全市六區的100多名殘疾人面對面交流時說出的心裡話。
昨天,市殘聯為慶祝第十五次「全國助殘日」,在五洲賓館舉辦了座談會。作家張海迪,以及中國社科院社科研究所副所長黃平參加座談。
張海迪說:「自從有人類就有殘疾人,他們是人類社會的自然存在。和諧社會的構建,與殘疾人事業緊密相關。深圳是一個走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城市,深圳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將給全國其他地區提供借鑒。」
在羅湖商業城從事按摩工作的盲人馬景陽聽完張海迪的一番話後對記者說:「我今年26歲,是聽著張海迪事跡長大的,她的精神一直在鼓舞著我。一名殘疾人要為社會做出貢獻就要付出比健全人更大的艱辛,我作為年輕人會盡全力做好本職工作,不斷學習,勇敢面對生活。」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學校的20名聾啞學生到場觀看座談會,一名叫陸金輝的聾啞學生在記者的采訪本上寫道:「今天非常高興看到張海迪,她是一名作家,我將來也要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張海迪已於今年與其他全國政協委員共同提出一個議案,建議將「全國助殘日」更名為「全國殘疾人自強日」。她說:「殘疾人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需要人們的關愛和幫助;但是殘疾人也應當在社會中發揮自己所有的能力去奉獻,而不是一味地接受幫助。'自強日'這個提法能夠激勵殘疾朋友自立自強,珍惜生命。殘疾人很好地融入社會,社會才也會變得更加和諧。」
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高建偉參加了座談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她表示:「今年,市殘聯將在完善《深圳市殘疾人特殊優惠辦法》、安排殘疾人就業方面多做工作,多層面營造理解、關心殘疾人的社會環境。」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