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熱愛生命的故事日記
⑴ 聶耳的愛國故事
20世紀30年代中期,日寇侵佔東北後又把鐵蹄伸向華北,國內的反動腐朽勢力卻仍沉溺於紙醉金迷中。社會上充斥著「桃花江」、「毛毛雨」、「妹妹我愛你」一類萎靡喪志的淫歌艷曲。共產黨員作家田漢找到聶耳,認為如此「唱靡靡之音,長此下去,人們會成為亡國奴」。
二人就此議定,要創作一首歌,來戰勝「桃花江是美人窩」。二人研究了《國際歌》、《馬賽曲》和《船夫曲》,認為很有氣勢,可以借鑒。1935年初,田漢改編了電影《風雲兒女》,並寫了一首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
夏衍拿到田漢留下的劇本,在裡面發現了那張寫著歌詞的香煙襯紙。不久,聶耳來找夏衍,聽說此事後,主動提出:「作曲交給我,我干!」聶耳根據同田漢一起提出的構想,帶著滿腔激憤,只用兩天時間便譜寫了初稿,隨即因躲避追捕到了日本。
在那裡,他一方面受到友好人士的熱情接待,一方面也看到軍國主義分子大肆鼓噪「擴大在支那利益」,並磨刀霍霍。聶耳由此更激發了創作靈感,迅速將歌曲定稿寄回國,其旋律更加高昂雄壯。
(1)關於熱愛生命的故事日記擴展閱讀:
聶耳,原名聶守信,1912年2月出生於雲南昆明市。1927年考入雲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到上海,參加反帝大同盟,並積極投身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文藝活動。
1931年4月,聶耳考入明月歌劇社,正式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1932年上海「一·二八」抗戰爆發後,全國人民抗日救亡風起雲涌,此時,聶耳結識了共產黨員、戲劇家田漢。在黨組織的培養和教育下,聶耳的思想覺悟不斷提高。
他1932年赴北平參加革命音樂活動,不久回到上海發起組織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1933年初,聶耳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聶耳不僅獲得了新的政治生命,藝術才華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揮,成為中國新音樂的開路先鋒和反法西斯的勇士。
在此後的兩年中,聶耳為歌劇、話劇和電影譜寫了《新女性》《開路先鋒》《大路歌》《前進歌》《畢業歌》《鐵蹄下的歌女》等主題歌和插曲30多首,在全國廣為傳唱,對激發民眾的抗日救亡運動起了積極作用。他所編寫的《金蛇狂舞》《翠湖春曉》《山國情侶》等樂曲,深受人們喜愛。
1935年,聶耳為電影《風雲兒女》所作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反映了在民族危亡時,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團結禦侮、奮勇抗爭、一往無前的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了中國人民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英勇氣概。
這首作品一誕生,就像插上了翅膀,在祖國大地到處被傳唱,奏響了挽救民族危機的時代最強音。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確定《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
1982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全體會議確定《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由於聶耳所譜寫的大量歌曲反映了人民的心聲,成為鼓舞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的有力武器和戰斗號角,引起了反動當局的仇恨而要逮捕他。聶耳根據黨組織的決定離開上海,取道日本赴蘇聯。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年僅23歲。
⑵ 四年級熱愛生命的故事日記90字
熱愛生命的名人抄事跡
海倫·襲凱勒美國著名作家和教育家。1882年,她一歲多,因為發高燒,腦部受傷,此後,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後來,連話也說不出了。她在黑暗中摸索著長大。七歲那年,家裡為她請了家庭教師,也就是影響海倫一生的沙利文老師。沙利文小時候眼睛也差點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導下,海倫用手觸摸學會手語,摸點字卡學會了讀書,用手摸別人的嘴唇,終於學會說話了。
蘇利文老師為讓海倫接近大自然,讓她在草地上打滾,在田野跑跳,在地里埋下種子,爬到樹上吃飯;還帶她去摸摸剛出生的小豬,到河邊玩水。海倫在老師愛的關懷下,竟然克服失明與失聰的障礙,完成了大學學業。
1936年,和她朝夕相處五十年的老師離開人間,海倫非常傷心。她知道,沒有老師的愛,就沒有今天的她,決心要把老師給她的愛發揚光大。於是,海倫跑遍美國大大小小的城市,周遊世界,為殘障的人到處奔走,全心全力為那些不幸的人服務。
1968年,海倫八十七歲去世,她終生致力服務殘障人士的事跡,傳遍全世界。她寫了很多書,她的故事還拍成了電影。蘇利文老師把最珍貴的愛給了她,她又把愛散播給所有不幸的人,帶給他們光明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