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勵志故事作文400左右
㈠ 作文收集殘疾人的勵志故事並寫讀後感
張來海迪被譽為身殘志自堅的一代楷模,自學成才的著名作家,出版了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絕頂》、《天長地久》,散文集《鴻雁快快飛》、《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我的德國筆記》等,翻譯了《莫多克——一頭大象的真實故事》、《麗貝卡在新學校》等外文著作。她現任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
她用頑強的意志粉碎了醫生對她生命長度的預言,她用積極的態度努力過好每一天,不斷拓展生命的寬度。在上世紀80年代,她堅韌不拔的精神,讓全國年輕人看到了奮斗的力量,鼓舞了一大批中國青年。她就是被譽為「八十年代新雷鋒」和「當代保爾」的張海迪。
王耀岐:20多年前的機械事故,使他右手缺指。遭遇意外後,他一直想為殘疾人家庭做點事,如今老王主動承擔了西林村的殘疾人專職委員會工作,在殘疾人家庭與街道、村委之間架起一座溝通橋梁。
㈡ 殘疾人勵志故事
一位殘疾人與七個孩子的故事
鉛山縣汪二鎮有一名殘疾人名叫汪會旺,他靠農村喜事說唱和做導游為生,盡管生活十分艱苦,卻收養了5個棄嬰和2名貧困家庭的孩子,並把他們送進學校讀書識字。他這一義舉在當地傳為佳話。
今年42歲的汪會旺出生在鉛山縣青溪鎮銀村。他2歲喪母,8歲喪父,本村一位好心的孤寡老人將他收養。不幸的是2年後,養父病逝。他自己又患上了嚴重的骨髓炎,右腿肌肉萎縮,落下終身殘疾。 病好後,為了生計,小小年紀的汪會旺憑著一副好嗓子四處給人說唱,稍大一點他便來到葛仙山做「土導游」。盡管生活十分艱難,但他不偷不搶,不取不義之財。1982年7月的一天下午,汪會旺來到鉛山縣汪二鎮橋東村說唱,看到一個盜賊溜進一戶村民家裡行竊。他大喊捉賊,盜賊丟下錢物驚慌逃竄。汪會旺撿起錢物,一直等到傍晚主人回來把錢還給他。屋主被汪會旺的誠實善良感動,主動讓出老房子的半邊給他居住。這一年汪會旺19歲,從此他便有了一個相對固定,可以遮風避雨的「家」。
汪會旺有了落腳點緣於他的善良,收養棄嬰則緣於他自己是孤兒。1989年農歷八月十六,汪二鎮熙熙攘攘的街頭,一個女嬰躺在一隻竹籃里,哇哇大哭。直到第二天晚上熱鬧的人群散去,棄嬰仍然躺在街頭竹籃里,已奄奄一息。路過這里的汪會旺動了惻隱之心,把女嬰抱回家並取名汪艷。他請來橋東村顧老太太幫忙護養。轉眼6年過去,汪艷到了上學的年齡。汪會旺不想讓汪艷跟自己一樣做「睜眼瞎」。1994年7月他把汪艷送進了汪二鎮中心小學。後來,汪艷的親生父親李火林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再見女兒一面。他託人找到了汪艷,為了滿足汪艷生父的願望,汪會旺把汪艷送回了李家。
從那以後,汪會旺又先後收養了4個棄嬰。每次收養,他都不講條件。小孩生病了,他毫無怨言地想方設法籌錢為他們治病;小孩想要上學,他也是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撫養一段時間,汪會旺和小孩建立了一定的感情,棄嬰的生父或者福利部門找上門,要領走他們時,汪會旺雖然捨不得,但是卻從來沒有拒絕過。他總是說:「只要小孩有前途,我就高興。」
2001年,39歲的汪會旺終於有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妻子何蓮仙也是個苦命人。5年前,前夫患精神病長年在外瘋走,兩個孩子又在上學,生活十分艱苦。汪會旺到這里說唱時認識了她,非常同情她的遭遇並把身上僅有的35元錢給了何蓮仙。何蓮仙丈夫病故後,在好心人的撮合下,徵得何蓮仙兒子吳溯恆、女兒吳小芝同意,汪會旺把何蓮仙和她的一雙兒女從上饒縣一起接到汪二鎮橋東村,組成了一個特殊的大家庭。但是,這個特殊的家庭仍然把收養棄嬰當作自己責無旁貸的使命,在艱難和困苦中堅持了下來。
汪會旺的家雖然很清貧,但他感到很幸福。妻子何蓮仙把家裡收拾得乾乾凈凈,孩子們讀書也很爭氣。只是每年多達近萬元的學費、生活費壓得汪會旺喘不過氣來,每學期開學汪會旺都要四處籌借。汪會旺的事跡感動了大家,許多好心人紛紛向這個特殊家庭伸出了溫暖的手。
㈢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哇哇哇!各科老師是瘋了吧!語文作業:摘抄好句子一版、試卷兩張、積累·運用一至八抄一聽一。數學作業:背所有概念、試卷也要做一張,英語作業……哇!各科老師都不讓我們活了!」我一邊大放悲聲著,一邊看看作業本,唉,誰叫要臨近考試了呀!我無可奈何地寫著作業,一邊無精打采地病懨懨地趴在桌子上。大家也都知道,現在最熱門的話題就是世界盃了,可媽媽此時此刻就偏偏給我下了一道「三禁」的「聖旨」。一禁:不準看電視,二禁:不準上課開小差,三禁:不準看課外書。唉,誰叫這考試來臨嘍。唉唉唉!!!媽媽生怕我剋制不住自己去看球賽,拔了電視的插頭,像防小偷似地防著我。偏偏這時候,鄰居家傳來一陣「進了」的歡呼聲,攪得我心煩意亂,看電視吧,媽媽回來肯定一陣「大雨傾盆」;不看嗎,球賽也太吸引人啦……經過一陣勾心鬥角般地斗爭,我終於控制住了自己,安安心心地做作業啦。啊,終於做完了,功夫不負有心人。我長長地舒了口氣,去復習了。
㈣ 要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楊佩,女,漢族,1990年生,肢體殘疾,陝西省平利縣人。9歲時遭高壓電擊,雖然失去雙臂,但始終樂觀向上,不向命運屈服。如今小楊佩跟隨母親遠赴北京打工,心中一直有個願望,待有了一筆錢後,要繼續學習深造,然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她特別喜愛唱歌、跳舞,希望將來能擁有一個自己的殘疾人藝術團。
家住在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興隆鎮蒙溪街村的楊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村裡的變壓器放在村中央,孩子們來來往往總喜歡拉著高壓線線桿的斜拉線玩,9歲那年,一天吃過午飯上學去的她走到變壓器前時,習慣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線,但她沒有想到這次斜拉線已經松開並碰上了高壓線。
命運在一瞬間改變了她的生活軌跡。截肢對於還沒開啟自己絢麗人生的她來說,意味著學業的廢棄和生活的無著。
從那以後,家裡更困難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親帶著弟弟留在家裡,而母親帶著她選擇了外出打工掙錢。沒了手,連自己的生活都很難自理,更不用說打工賺錢了。小楊佩自己慢慢練以腳代手,練就了一雙靈活的雙腳。但現實又實在是太殘酷,沒有一家單位肯接納無手的楊佩,無奈之下,她選擇了乞討的生活。
楊佩很清楚殘疾人要自立,必須先要自強、自信。自強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如果沒有專長,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遲早也會被淘汰。她想根據自身的條件,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專業,然後努力學習、鑽研,使自己在社會上有所作為。她現在的乞討是在聚資,她的夢想是攢夠了錢,去完成自己的學業,使自己有文化有知識,做一個殘而不廢的人。她最喜歡做的事是跳舞,她的夢想是做一個藝術家,一個無臂的舞蹈家。
楊佩從未失去對生活的夢想並堅信能從逆境中熬過來。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邊的一棵小草,默默無聞;她又是不凡的,能夠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華,哪怕乞討,也是為了飛翔
㈤ 勵志的殘疾人故事有什麼
殘疾名人勵志故事 薦
斯蒂芬.霍金(1942-)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現年63歲,出生於伽利略逝世周年紀念日,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
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皇家學會會員。
他因患盧伽雷氏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禁錮在一張輪椅上達2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光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教授是現代科普小說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寫的《時間簡史》,這是一篇優秀的天文科普小說。作者想像豐富,構思奇妙,語言優美,字字珠璣,更讓人咋驚,世界之外,未來之變,是這樣的神奇和美妙。這本書至今累計發行量已達2500萬冊,被譯成近 40種語言。1992年耗資350萬英鎊的同名電影問世。
霍金堅信關於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數學來表達,世人應當可以通過電影——這一視聽媒介來了解他那深奧莫測的學說。本書是關於探索時間本質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讀物,是一本當代有關宇宙科學思想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觀念。本書一出版 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響。《時間簡史》對我們這些喜用言語表達甚於方程表達的讀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書。她長於一個對人類思想有接觸貢獻者之手,這是一本對知識無限追求之作,是對時空本質之謎不懈探討之作。
《時間簡史續編》 作為宇宙學無可爭議的權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間簡史續篇》是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學說的讀者而編的。該書以坦白真摯的私人訪談形式,敘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歷程和研究工作,展現了在巨大的理論架構後面真實的「人」。該書不是一部尋常的口述歷史,而是對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頭腦之一的極為感人又迷人的畫像和描述。對於非專業讀者,本書無疑是他們享受人類文明成果的機會和滋生寶貴靈感的源泉。
《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間所寫文章和演講稿共13篇結集而成。討論了虛時間、有黑洞引起的嬰兒宇宙的誕生以及科學家尋求完全統一理論的努力,並對自由意志、生活價值和死亡作出了獨到的見解。
《時空本性》80年前廣義相對論就以完整的數學形式表達出來,量子理論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現,然而這兩種整個物理學中最精確、最成功的理論能被統一在單獨的量子引力中嗎?世界上最著名的兩位物理學家就此問題展開一場辯論。本書是基於霍金和彭羅斯在劍橋大學的6次演講和最後辯論而成。
《未來的魅力》本書以斯蒂芬?霍金預測宇宙今後十億年前景開頭,以唐?庫比特最後的審判的領悟為結尾,介紹了預言的發展歷程,及我們今天預測未來的方法。該書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闡述自己觀點的同時,還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問題,讀來饒有趣味。
㈥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我和世界不一樣》 真人真事 強烈推薦 很感人
力克‧胡哲生於澳洲,天生沒有四肢,醫學不能解釋他殘障的原因,但不可思議的是:騎馬、打鼓、游泳、足球,力克樣樣皆能,在他看來是沒有難成的事。他擁有兩個大學學位,是企業總監,更於2005年獲得「傑出澳洲青年獎」。為人樂觀幽默、堅毅不屈,熱愛鼓勵身邊的人。年僅25歲,他已踏遍世界各地,接觸逾百萬人,激勵和啟發他們的人生。
《我的左腳》
影片是根據已故愛爾蘭天才作家兼畫家克里斯蒂•布朗的自傳體小說改編拍攝而成,克里斯蒂•布朗生於1932年6月5日,這個先天大腦癱瘓的新生命到來後沒有能給家人帶來歡樂,然而上帝雖然沒有給克里斯蒂一個健全的身軀,卻賦予了他智慧和一隻能動的左腳。夢想在僅有的條件下卻戰勝了一切,依靠自己僅有的智慧和左腳,他成為了舉世矚目的藝術家、作家……
《潛水鍾與蝴蝶》
1995年12月8日,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襲向了家庭事業雙得意總編吉恩•多米尼克•鮑比(Mathieu Amalric 飾)。他的腦干突然中風,繼而引發極其罕見、概率極低的閉鎖癥候群。罹患此症的吉恩全身癱瘓,只有左眼尚能自由活動。他形容自己就如同困在潛水鍾里一般,身體被緊緊箍住,無法動彈,而心靈卻像蝴蝶一樣在廣闊的天地里自由飛翔。吉恩憑借著左眼和頑強的意志以及語音矯正師的協助,與世界做著無聲的交流……
《聽見天堂》
當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時,往往他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義大利男孩米克(Luca Capriotti 飾)雖然出身在窮鄉僻壤,但他從小就夢想成一流的電影大師,只因他是那麼的熱愛電影。然而上帝跟他開了一個最殘酷的玩笑,米克玩弄一直來復槍時不幸走火,從此他只能淹沒在巨大的黑暗當中。這一度令米克感到沮喪萬分,彷彿活著已沒有了動力。然而盲校的唐老師的一番話讓米克豁然開朗,為什麼音樂家在演奏時會閉上眼睛,因為那樣音符會蛻變,變的更有力量。於是,米克選擇了用耳朵代替眼睛,去記錄他生活的點點滴滴。這時,我們才發現:原來,不僅可以看見天堂,還可以聽見天堂。
㈦ 中國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陳燕——中國第一位女盲人鋼琴調律師
陳燕,女,漢族,1973年生,視力殘疾,一級鋼琴調律師,北京市人。現北京新樂鋼琴調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系中國音樂家協會鋼琴調律分會會員。幼年患先天性白內障雙目失明。22歲畢業於北京盲校鋼琴調律班。2002年10月創建北京鋼琴調律網,2004年出版《陳燕:耳邊的世界——中國第一位女盲人調律師的自傳》,同年12月被江蘇衛視和新浪網評為《感動2004》十大真情人物。
盲人鋼琴調律師陳燕的故事有點傳奇,但都是真的。3個月大的時候,因為先天性殘疾,陳燕被父母遺棄,是姥姥收養她並撫養成人。
陳燕自小對音樂比較感興趣,學過很多樂器。自打學調琴開始,她每天總是十三四個小時泡在鋼琴邊,仔細摸,用心記。學調律還必須會修琴,一個盲人手拿錘子釘釘子、刨子刨木頭,受傷總是難免的,學習調律那段時間,她手上就沒有一塊好肉。
4年學習,陳燕掌握了歐美最先進的鋼琴調律技術,但信心滿懷的她馬上遭遇了殘酷的現實,當時國內的人還無法接受盲人調琴師這一行業。幾經周折,一家大的琴行經理考核後同意錄用。但經理為難地說,這份工作需要上門為客戶調琴,你現在的情況挨家上門也太困難。再說路上車很多,出了交通事故,琴行要負責的。
為了熟悉地形路況,她請家人幫助,把圖上的地名、車站、胡同小區等一一抄寫成盲文,一一記熟。有一位用戶不希望盲人調律,她到用戶家後,憑著眼睛僅存的一點光感,跟用戶走到鋼琴前,連調帶修幹了兩個小時,客戶試彈後很滿意,並說他的兩台琴以後都請陳燕調。這時陳燕告訴他自己是個盲人,對方不好意思了。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陳燕給自己立了一個規矩:與客戶見面時決不告訴自己是盲人,調琴結束後,一定要告訴用戶自己是盲人。她說:「給用戶調完音後,我除了教給用戶一些保養知識外,還要給用戶彈一首優美的曲子,這時才告訴他,我是一名盲人鋼琴調律師,用戶感到非常驚訝。你是盲人,你怎麼來的?你調琴的時候,眼睛一直跟著手動呀!每當那個時候,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成功者。」真正在調琴這個圈子裡闖出名氣,陳燕靠的是技術。她將8000多個鋼琴零件熟記於心,並能及時發現影響音準的零件,調出正確的音律。到目前,她已給上萬個家庭的鋼琴做過調音,足跡遍布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㈧ 殘疾人勵志的故事
✘✘45
㈨ 有沒有簡短一點的關於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盡管威爾瑪·魯道夫(WilmaRudolph)因小兒麻痹症而致殘,但是這個小時候患肺炎、小兒麻痹,一隻腳需要靠鐵架矯正鞋走路的小女孩,在1960年羅馬奧運會的田徑賽事中仍奪得3枚金牌。這個奧運傳奇性人物出生於1940年6月23日,是美國田納西州一個鐵路工人家庭的孩子。小時候因為肺炎和腥紅熱,引發高燒造成小兒麻痹,使得她的左腿萎縮無法走路,必須靠著鐵架矯正鞋才能勉強行走。11歲之前,她不能走路,穿上鐵鞋才能勉強跟著別人走路。11歲那一年,她第一次把鐵鞋脫掉,打赤腳跟著她的哥哥們打籃球玩耍。到了12歲,她已經完全擺脫鐵鞋。
脫掉鐵鞋之後,她的運動天分逐漸發展開來,才4年的時間,在16歲那一年,入選美國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短跑代表隊,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她在個人項目200米未能進入決賽,但是她是美國女子4×100米接力隊成員,為美國隊奪得了銅牌。她獲得田納西州州立大學運動獎學金,進入大學就讀並且再度受訓,順利入選美國羅馬奧運會代表隊,共獲得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3項比賽金牌,都是以極大差距領先對手。因為她的跑步姿態輕盈美妙,步伐協調,被義大利人譽為「黑羚羊」。1962年她退出田徑比賽,開始教師生涯和教練職業,在20世紀80年代成立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基金會,用於培養年輕運動員。1994年11月12日,這位「黑羚羊」因腦癌病逝,享年54歲。1983年,她入選美國奧運名人堂,1993年被授予美國體育獎。
在火車上,一個很漂亮的女列車員,盯著一個民工模樣的中年人,大聲說:「查票!」
中年人渾身上下一陣翻找,終於找到了,卻捏在手裡。
列車員朝他怪怪地笑了笑,說:「這是兒童票。」
中年人憋紅了臉,囁嚅著說:「兒童票不是跟殘疾人票價一樣嗎?」
列車員打量了中年人一番,問道:「你是殘疾人?」
「我是殘疾人!」「那你把殘疾證給我看看。」
中年人緊張起來,說:「我沒有殘疾證,買票的時候,售票員就向我要殘疾證,我沒辦法才買的兒童票。」
列車員冷笑了一下:「沒有殘疾證,怎麼能證明你是殘疾人啊?」
中年人沒有做聲,只是輕輕地將鞋子脫下,又將褲腿挽了起來———他只有半個腳掌。
列車員斜眼看了看,說:「我要看的是證件!是殘聯蓋的鋼印。」
中年人一副苦瓜臉,解釋說:「我沒有當地戶口,人家不給辦理殘疾證。而且我是在私人工地幹活,出了事之後老闆就跑了,我也沒錢到醫院做評定……」
列車長聞訊趕來,詢問情況。 中年人再一次向列車長說明,自己是一個殘疾人,買了一張和殘疾人票一樣價格的票……
列車長也問:「你的殘疾證呢?」
中年人說他沒有殘疾證,接著就讓列車長看他的半個腳掌。 列車長連看都沒看,他不耐煩地說:「我們只認證不認人!有殘疾證就是殘疾人,有殘疾證才能享受殘疾人票的待遇。你趕快補票吧!」
中年人一下就蔫了。
他翻遍了全身的口袋和行李,只有幾塊錢,根本不夠補票的。他帶著哭腔對列車長說:「我的腳掌被機器軋掉一半之後,就再也打不了工了,沒有錢,連老家也回不去了,這張半價票還是老鄉們湊錢給我買的呢。求您高抬貴手,放過我吧!」
列車長堅決地說:「那不行。」
那個女列車員趁機對列車長說:「讓他去車頭鏟煤吧,算做義務勞動。」
列車長想了想說:「好!」
中年人對面的一個老同志看不慣了,他站起來盯著列車長的眼睛,說:「你是不是男人?」
列車長不解地說:「這跟我是不是男人有什麼關系啊!」
「你就告訴我,你是不是男人!」
「我當然是男人。」「你用什麼證明你是男人呢?把你的男人證拿出來給大家看看!」
周圍的人一下笑起來。
列車長愣了愣,說:「我一個大男人在這兒站著,難道還是假的不成?」
老同志搖了搖頭說:「我和你們一樣,只認證不認人,有男人證就是男人,沒男人證就不是男人。」
列車長卡了殼,一時想不出什麼話來應對。
那個女列車員站出來替列車長解圍,她對老同志說:「我不是男人,你有什麼話跟我說好了。」
老同志指著她的鼻子,說:「你根本就不是人!」
列車員一下暴跳如雷,尖聲叫道:「你嘴巴干凈點!你說,我不是人是什麼?!」
老同志一臉平靜,狡黠地笑了笑,說:「你是人?那好,把你的人證拿出來看看……」
四周的人再一次鬨笑起來。 只有一個人沒笑,他是那個只有半個腳掌的中年人,他定定地望著眼前的這一切,不知何時,眼裡噙滿了淚水,不知道是委屈,是感激,還是仇恨..................
㈩ 要一個殘疾人勵志的故事
「樂觀、陽光,是我給人的第一印象;自立自強,也一直來都是我的驕傲……」昨天下午,在浙江工業大學朝暉校區師生活動中心,來自我省湖州的美麗女孩王珊,用右手上的拐杖支撐著身體,挺拔地站立在了演講台上。 她和多才多藝的盲人王保平、心中充滿愛的幼兒園園長錢江瑤以及美麗的聽障姑娘毛董萊一起,組成了4人杭州自強演講團,在浙江工業大學作了首場演講。 「我是殘疾人這弱勢群體中正宗一員。出生才6個月,一場高燒,讓我得了小兒麻痹症,因為家庭貧困得不到及時治療,我的雙腿永遠殘疾了。」錢江瑤的開場白沒有絲毫的避諱。 殘疾不僅給錢江瑤的生活帶來災難,更給她的心靈帶來了創傷。「1978年高考,我以高出錄取線100多分的成績考取醫學院,可最終,卻因行動不便被擋在高校大門之外。上百次招工招乾的機會,不管每次成績都倍於錄取分數,可每每因我體檢不合格而名落孫山。」 雖然她很優秀,但是身體殘疾,還是給她的求學與求職帶來了許多的磨難。 「聽說長春的208醫院治療小兒麻痹症很有效果,我不遠千里孤身北上。那是1981年春節前,火車速度還很慢很慢。在火車上,我三天二夜不吃不喝不拉。為了節約開支,骨盆截骨、股骨延長兩個大手術,我是一次完成的。石膏從胸口打到腳脖子上,術後72天沒人陪護。苦盡甘來,現在我終於可以拄著拐杖走路了。」 錢江瑤辦幼兒園的想法源自感恩。她看到幫助過自己的同事整日為反鎖在家裡的孩子擔憂,就決定辦幼兒園。 可這個想法,遭到家人的極力反對,哥哥姐姐也停止了對她的經濟援助。錢江瑤沒有放棄,經過反復考察,她終於在離廠300多米的地方,找到了一間的農民房。為了節省開支,錢江瑤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拄著拐杖拔草平整場地,把滾筒綁在竹竿上塗塗料,盡管很累,但看著幼兒園在自己手中終於漸漸成型,錢江瑤很有成就感。 現在,她的幼兒園已經辦了17年,第一屆畢業的孩子,都到了上大學的年齡。從開始的12名孩子到現在的400多名幼兒,40多名教職員工;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幼兒園,發展到現在的「區四星級幼兒園」、「愛國衛生單位」、「安全文明校園」、「杭州市巾幗文明校園」。成績與榮譽來之不易,一切都是錢江瑤用辛勤與汗水換來的。 1個多小時的演講,台下的1000多名聽眾聽得很投入,生怕聽漏了一個小細節。掌聲一次次響起,有人悄悄擦拭著眼角,有人任由淚花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