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小學六年級課前故事
『壹』 小學語文6年級下冊課文窮人講了一件什麼事
這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個短篇小說。課文記敘了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與漁夫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贊美了桑娜和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本課思想內容有以下兩個重點:
一是表現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除了題目,全文沒有一個「窮」字,但窮人「窮」到什麼地步,我們卻能從文中感受得十分真切。桑娜的丈夫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竟然冒著危險出海打魚,清早出去,深夜未歸;桑娜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幹活,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可見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麼艱難。再看西蒙一家,丈夫已死了,在這個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慘地病死在稻草鋪的床上。屋裡又潮濕又陰冷,兩個無依無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親旁邊。這些描述飽含作者的感情,使讀者深切地感受到窮人的悲慘命運。
二是贊頌窮人富於同情、熱心助人的美德。課文里沒有一句直接贊美的話,然而窮人的高尚品質卻被表現得感人肺腑。收養孤兒,本來就是一件感人的事,而作者把收養孤兒這件事安排在一個孩子多、生活已經十分艱難的窮人桑娜家裡,這就感人至深了。桑娜抱回兩個孤兒以後,作者細致地描寫了她緊張、擔憂的復雜心理活動。造成桑娜內心矛盾的客觀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艱難,而收養兩個孤兒,無異於在極為沉重的生活壓力上,再增加一個包袱。然而最後桑娜夫婦還是做出了收養孤兒的決定。作者在敘述這個故事時,沒有拔高人物,而是植根於現實的土壤,真實地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桑娜夫婦沒有說一句豪言壯語,然而他們那顆善良、淳樸的美好心靈,卻深深地打動了讀者。
課文以「窮人」為題富有深意。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與西蒙兩家的貧窮──住得差,吃得差,勞動條件差,還有疾病,是沙俄時期俄國漁民悲慘生活的真實寫照。就是在這樣貧窮的情況下,桑娜與漁夫做出了令人難以相信的舉動:在自己五個孩子的基礎上,主動收養西蒙的兩個孤兒。作者就是通過這樣的事例,謳歌了窮人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高尚品質,有力地抨擊了當時上流社會的墮落與腐化。
課文在寫作上特色鮮明,通過對環境和人物心理、對話的描寫,刻畫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環境描寫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勞、善良的品質。關於桑娜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地展現了桑娜的內心世界,刻畫了一個充滿愛心、樂於助人的窮苦勞動婦女的形象。漁夫與桑娜的對話,個性鮮明,恰如其分地表達了人物的真情實感。漁夫的話顯示出他爽直、樂於助人的品質。而桑娜則小心應對,說話斷斷續續,表明了她緊張、不安的內心,反映出她熱愛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質。
課文段落分明,結構獨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內心矛盾為主線,圍繞收養西蒙的兩個孤兒這件事,前後設置了兩個懸念:漁夫是否平安回家?漁夫回家後能否同意收養孩子。兩個懸念交替展開,逐步消除,從而推動著故事向前發展。這樣處理,使得全文波瀾迭起,扣人心弦,顯示出作者高超的藝術技巧。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把握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二是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心理、對話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抒發真情的寫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這樣做」是指收養西蒙的兩個孤兒,把他們扶養成人。桑娜探望西蒙,意外地發現西蒙已經病故,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一個還不會說話,另一個剛會爬。面對西蒙的悲慘遭遇,桑娜本能地把兩個孤兒抱回了自己的家。「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與「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看似矛盾,實際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窮人、關心窮人的善良品質。
②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忐忑」是指心神不定。「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桑娜抱回孤兒後,面對自己的五個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她緊張、擔憂,她不知道丈夫會說什麼,覺得自己這樣做給丈夫增加了負擔,覺得對不起他;她擔心丈夫突然回來,不知道怎麼告訴丈夫自己把孤兒抱回家的事。但是她寧可讓丈夫揍一頓,也要收養孤兒。課文真實地展現了桑娜此時的心理活動。透過桑娜的心理活動,讀者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給桑娜帶來的壓力,感受到桑娜熱愛丈夫,同情孤兒,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的心靈。激起讀者對桑娜今後命運的關心。
省略號的連續運用,表明桑娜當時的心理活動的時斷時續,逼真地寫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
③……桑娜沉默了。
「沉默」是不做聲的意思。桑娜與漁夫對話時先後兩次「沉默」。第一次是桑娜與漁夫同時沉默。漁夫回家了,漁網也撕破了,面對剛剛從死亡線上掙扎回來的丈夫,桑娜不知道如何告訴丈夫收養孤兒的事,所以選擇了沉默。而漁夫還沉浸在與海浪搏鬥的恐怖中,心裡尚存餘悸,看到桑娜沉默了,所以也不說話了。第二次是桑娜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訴了丈夫,她在等待丈夫的決定,所以又沉默了。桑娜的兩次沉默,都反映了桑娜善良的心地。
④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後腦勺說,「嗯,你看怎麼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皺起眉」「臉變得嚴肅、憂慮」說明漁夫感到問題很難辦。「搔搔後腦勺」說明他正在認真考慮,形象地說明漁夫覺得問題嚴重。「嗯,你看怎麼辦?」這是漁夫在徵求妻子的意見。「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這是漁夫做出的初步決定。「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熬」,是忍受(疼痛或艱苦的生活)的意思。說明漁夫為了撫養鄰居的孩子,准備過更艱苦的日子,准備付出更多的辛勞。「快去!別等他們醒來。」漁夫怕孩子醒來受驚,催促桑娜去抱孩子。這段話細致地描寫了漁夫做出決定前後思考的過程,說明他與妻子桑娜一樣,有著一顆甘願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⑤但桑娜坐著一動不動。
「你怎麼啦?不願意嗎?你怎麼啦,桑娜?」
「你瞧,他們在這里啦。」桑娜拉開了帳子。
文章的懸念終於消除,讀者懸著的心也終於放下了。丈夫的理解,使桑娜沉浸在激動、興奮和快慰中。這「一動不動」的動作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她當時的心情,收到了似平靜又不平靜的效果,讀來給人以回味的餘地,顯示出作者高超的藝術表現能力。
(2)對詞語的理解。
呼嘯:文中形容海風發出高而長的聲音,說明寒風猛烈。
抱怨:埋怨。
自作自受:自己做錯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結果。受:承受。
魁梧:(身體)強壯高大。
倒霉:遇事不利;遭遇不好。
憂慮:憂愁擔心。
『貳』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書第九課:竹節人。⒈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的故事
本文通過對制竹節人、斗竹節人以及老師沒收竹節人卻也自己偷偷玩竹節人的敘述與描寫,表現了童年游戲的樂趣,表達了兒童的喜悅與滿足,同時抒發了對老師的親近與理解,字里 行間流露出簡易的物質能帶來心靈快樂與滿足的感情。
竹節人受到老師的青睞側面烘托出這個游戲的有趣,表達了「我們」內心的喜悅、滿足與自豪,竹節人和老師共同構成了「我」對童年的美好回憶,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2)語文小學六年級課前故事擴展閱讀
竹節人沒頭沒腦地對打,不知疲倦,也永不倒下。(簡單的玩法折射出的是單的愛與純潔無瑕的樂。)
其次,就是當一個「鬥士」的線被卡住時,「鬥士」顯出一副呆頭呆腦的傻樣子,挺著肚子凈挨揍。(用「鬥士」與「傻樣子」構成反差,生動地寫出僵住的竹節人直挺挺、一動不動的可笑模樣,表現當時玩游戲的快樂與勝利時的喜悅心情。)
再次,挖空心思給竹節人製作武器,創造名號,使竹節人顯得更加神氣威武。
接著.還有同學別出心裁,想要技高一籌,發明了橡皮腦袋和紙盜甲,卻弄巧成拙,這樣的竹節人中看不中用,反而不敵對手。
最後,同學們在大規模的、熱烈的搏鬥中人迷,忘記上課。(從側面烘托出竹節人游戲帶給「我們」的快樂與滿足。)
『叄』 一至六年級【小學】的語文課本里的故事古詩在哪裡
江南
漢樂府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詠鵝
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涼州詞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風
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古郎月行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飛在碧雲端。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北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塞下曲
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浪淘沙
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憫農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江南春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樂游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蜂
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江上漁者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裁。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惠崇春江曉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蘆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示兒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題臨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游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鄉村四月
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石灰吟
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
竹石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所見
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揚柳醉青煙。
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等等……
『肆』 讀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故事(6年級)有感
是不是S版的:這是刺蝟漢斯原文(可能有改動)
文章[有改動]:
從前有個富有的農夫,他家很有錢,可就是沒有兒子。為此,他經常受到別人的冷嘲熱諷。最後,他實在忍不住了,就氣憤地對妻子說:「我得有個孩子,哪怕是個刺蝟也成!」沒想到,他的妻子真的生了個怪兒子,上半身是刺蝟,下半身是男孩兒。夫妻倆叫他「刺蝟漢斯」。
漢斯滿身是刺,沒法睡在床上,他母親也沒法給他餵奶,農夫煩透了,在爐子後面鋪了些乾草,讓他睡在上面,還常常想:「他這樣還不如死了呢!」可是漢斯卻堅強地活了下來。
八年過去了。一天早上,農夫要到城裡去趕集。他先問妻子需要帶些什麼回來,接著又問女僕,最後,他看了看漢斯,問:「你想要什麼,我的刺蝟漢斯?」
「親愛的父親,」漢斯說,「我想要一管笛子。」
傍晚,農夫回到家中,他帶回來妻子要的肉和麵包,還有女僕要的拖鞋和綉花長襪子,然後走到爐子後面,把笛子交給漢斯。
漢斯接過笛子,說:「親愛的父親,請去鐵匠鋪給大公雞釘上掌子,我要騎著他出門,不再回來啦。」聽了這話,農夫立刻去給大公雞釘了掌子。
漢斯騎上公雞,趕著幾頭豬上路了。他們走進森林,大公雞帶著他飛上了一棵大樹。漢斯就在這樹上呆了許多年,一邊吹著笛子,一邊照看著他的豬。他的豬越來越多,他的笛子也吹得越來越好聽。
一天,一個迷路的國王從附近經過,聽見了美妙的笛聲,感到很吃驚,立刻派侍從前去探個究竟。侍從四處尋找,發現在一棵高高的樹上,有隻刺蝟騎在公雞背上吹笛子。國王命令侍從向他打聽通往自己王國的道路。漢斯從樹上下來,對國王說:「想要我給你指路並不難,只要您寫一份保證書,說您一旦到了您的國家,就將您在王宮院中遇到的第一件東西賜予我。」國王心想:這事容易。於是他讓侍從拿來筆墨。寫了一份保證書。寫完後,漢斯給他指了了路,國王平平安安地回到了王宮。
公主聽說國王回來了,喜出望外地跑過來迎接國王。國王想起了他給漢斯寫的保證書,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公主。「不過,」他搖著頭說,「你放心,我怎麼會把你嫁給那隻刺蝟呢?」公主聽後很高興,因為她從未想過要和一隻刺蝟一起生活。
漢斯還是同往常一樣,一邊照看著他的豬,一邊快快樂樂地坐在樹上吹笛子。
一天,又有一個國王帶著侍從從這里經過,也迷了路,也向漢斯打聽回王宮的路。漢斯還是和上次那樣,讓國王寫了一份保證書,然後給他指了路。這個國王也平平安安地回到了自己的王宮。
當國王回到了王宮的庭院時,他美麗的獨生女兒跑上前來迎接他。國王把自己的經歷告訴了公主,又說:「我答應他將我在王宮院中遇到的第一件東西賜予他,沒想到卻要把你嫁給他,這叫我怎麼辦呢?」公主看著國王眉頭緊鎖的樣子,堅定地說:「您是國王,您答應的事情怎麼可以反悔呢?放心吧,等那隻刺蝟來的時候,我會跟他去的。」
漢斯仍舊悉心照料著他的豬群。豬群越來越大,擠滿了整座森林。漢斯決定不再住在森林裡面啦。他給父親捎去了口信,讓他騰空所有的豬圈,他將趕一大群豬回去。
幾天後,漢斯興高采烈地坐在公雞背上,趕著豬進了村莊。漢斯對父親說:「請您再去鐵匠鋪給公雞釘一回掌吧!這回我要去更遠的地方旅行。」
漢斯騎著公雞來到了第一個國王的王宮前,士兵們舉起刀槍向他沖來。原來國王已經下令,只要看到長得像刺蝟,騎著公雞的人,就把他擋在王宮外面。漢斯用腳磕了一下公雞,公雞「噌」的一下飛過了宮牆,落在了國王的窗前。國王非常害怕,央求女兒跟著漢斯走。公主沒有辦法,只好草草打扮一下,帶著國王送給她的金銀財寶,坐著一輛六匹馬拉的寶車,哭哭啼啼地跟著漢斯走了。
剛走出王宮不遠,漢斯就停下了馬車,不屑一顧地對公主說:「你回去吧,把你的寶車和金銀財寶全部帶回去。你們言而無信,將一輩子被人看不起。」
漢斯來到第二個國王的王宮前,人們都向他行禮,向他歡呼。因為這個國家的國王也已下令,只要長得像刺蝟、騎著公雞的人來到這里,就要以禮相待。
人們迎接漢斯進宮。公主一見漢斯,差點兒被他的怪模樣嚇暈了。不過,她馬上告戒自己不得改變主意。她微笑著出來迎接漢斯。
無論怎樣,公主還是很怕漢斯身上的刺。漢斯輕聲安慰她,說絕對不會讓她受到一點兒傷害。他讓國王派士兵守在房間門口,點燃一盆火。晚上,漢斯上床前,脫掉刺蝟皮,把它扔在床邊,並讓士兵馬上把它扔進火盆里。刺蝟皮熊熊燃燒起來,最後變成了灰。大家一看,漢斯躺在床上,已經變成了人的模樣,全身漆黑,好像被火燒過似的。國王派來御醫,用昂貴的葯膏給他塗抹全身。不久,漢斯的皮膚變白了,成了一個英俊的小夥子。公主見了,十分高興。他們挑選了一個良辰吉日,快快樂樂地舉行了婚禮。
過了幾年,漢斯帶著妻子去見父母。農夫真的不敢相信眼前這個英俊的小夥子就是自己的刺蝟漢斯。夫妻倆很高興,跟著漢斯一起去了他的王國。
讀《刺蝟漢斯》有感
書是人類進步的海洋,每本書都有它的價值,有的書給人帶來快樂,而有的書卻讓人明白道理。今天,我讀了一本名叫《刺蝟漢斯》的書,它是德國的格林兄弟所著,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這本書主要講了有一個富有的農夫,他生了一個上半身是刺蝟,下半身是男孩兒的孩子,取名漢斯。一天,漢斯吹著笛子,騎著馬離開了家。在路上,他分別遇到了兩位迷路的國王,希望漢斯來路。漢斯說要讓他帶路,必須把在王宮院遇到的第一個東西賜給我,國王很快就答應了。 國王回到跑了出來王宮院,公主跑了出來,看望父王。第一個國王不願意把女兒嫁給一個刺蝟,所以食言了。而另一個國王信守承諾,把公主嫁給了漢斯。公主很害怕他身上的刺,漢斯就讓人拿了一個火盆,然後脫下了刺蝟皮,把刺蝟皮扔進火盆,漢斯變成了人行,但皮膚很黑,在抹了葯膏之後,變成了一個英俊的小夥子。公主很高興,兩人回到漢斯家,農夫都不敢相信面前的小夥子是自己的兒子刺蝟漢斯,最後一起開開心心地回王宮生活了。讀了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說到就要做到。我們不能像第一個國王一樣,要像第二個國王,信守承諾,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伍』 語文課前5分鍾的小故事該講什麼類型的(不要太幼稚,六年級的)
有一個男孩有著很壞的脾氣,於是他的父親就給了他一袋釘子;並且告訴他,每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根釘子在後院的圍籬上。
第一天,這個男孩釘下了37根釘子。慢慢地每天釘下的數量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來得容易些。
終於有一天這個男孩再也不會失去耐性亂發脾氣,他告訴他的父親這件事,父親告訴他,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根釘子。
一天天地過去了,最後男孩告訴他的父親,他終於把所有釘子都拔出來了。
父親握著他的手來到後院說: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圍籬上的洞,這些圍籬將永遠不能回復成從前。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將像這些釘子一樣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別人一刀,不管你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話語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
註: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一些彼此無法釋懷的堅持,而造成永遠的傷害。如果我們都能從自己做起,開始寬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你)一定能收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幫別人開啟一扇窗,也就是讓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從前,有兩個飢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乾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 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飢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有兩個飢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陸』 語文課前三分鍾能說什麼(小學六年級的)
我們是問些成語,成語接龍,關於什麼的詩句,改句子的方法(反問句,肯定句,雙重否定句等等)還有就是組織同學們背課文什麼的
『柒』 小學六年級語文課前小游戲
。、 四個組每個組說一個句子 然後讓後面的人一個個傳下去看最後句子變成什麼了。。
『捌』 小學六年級趣味語文故事 要故事
馬克·吐溫的妙答
美國現代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在一次宴會上,與一位女士對坐,出於禮貌,說了一聲:「你真漂亮!」那位女士不領情,卻說:「可惜我無法同樣地贊美您!」馬克·吐溫說:「那沒關系,你可以像我一樣說一句謊話。」言辭委婉、平和,反其義而用之,那位女士低下了頭。
世界上最短的信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將《悲慘世界》的手稿寄給出版社後,過了一段時間還不見此書出版。於是就給出版社去了一封信,內容只寫了:「?——雨果。」很快,他便收到一封出版社的回信,內容也只有:「!——編輯室。」過了不久,轟動世界的《悲慘世界》便於讀者見面了。
這封信,被稱為「世界上最短的信。」
誰是冠軍
一場足球賽的戰報寫道:「這一場激烈的足球賽的結果山東隊戰敗了北京隊獲得了冠軍。」
第一個人看後說,這場足球賽山東隊贏了。公報寫的是:「這一場激烈的足球賽的結果,山東隊戰敗了北京隊,獲得了冠軍。」另一個人說,不對。戰報上明明寫的是:「這一場激烈的足球賽的結果,山東隊戰敗了,北京隊獲得了冠軍。」
誰對誰錯
從前有個旅店貼了一張廣告,上面寫著:「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位旅客走上來,要求住店。店主指著廣告說:「你沒看見寫的廣告:『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客人說:「我看見了。廣告說得清楚:『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其實,這句話還有另外兩種句讀方式:一種是疑問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種是陳述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先生的字據
從前,有個財主非常吝嗇。一次他為兒子請一位教書先生。在講待遇時,先生知道他平素對人很刻薄。就動了心思,和他立了個字據,上面寫道:
無米面亦可 無雞鴨亦可 無魚肉亦可 無銀錢亦可
財主看了非常高興,他想先生用膳不講究,而且不用掏學費,感到是佔了大便宜。到了年底,先生要找財主算賬。財主哪裡肯給,二人就一同到縣衙去打官司。縣官讓財主將字據念了一遍;財主就按所立的字據念了一遍,先生卻按標點的停頓念了一遍,這樣就念成了:
無米,面亦可;
無雞,鴨亦可;
無魚,肉亦可;
無銀,錢亦可。
財主一聽傻了眼,只得將學費和飯錢付給了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