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殘志堅故事的讀後感400字左右
『壹』 讀身殘志堅的人的讀後感
這星期,我看了一本叫《感動童心的108個人物》。裡面有許多人物的事跡,有:姚明、鄭成功、還有雷峰等。這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張海迪。
這篇文章主要說:張海迪在5歲時突然得了脊髓血管瘤。她看著夥伴們開開心心地玩耍,背著書包上學。海迪幼小的心靈十分痛苦。在父母的愛心鼓舞下,她決定振作要做一個生活強者,海迪學習非常刻苦,在1970年時,他們被下放到山東聊城農村,她在那裡當起了老師,教小孩子讀書。有一次跟她很要好的小女孩突然病發,來不及去醫院就死了,這件事對她打擊很大,她開始自學醫術,學會了針灸等醫術,並為群眾無償治療。
在殘酷的命運的挑戰面前,張海迪並沒有低頭投降,她而是面對挑戰,與命運做斗爭,最終戰勝了命運。她對人生充滿希望的行為給沮喪的人建立了一個好榜樣。
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堅強的人,例如這次撼動全世界的汶川大地震,那些被埋在地下的人,一直在與命運斗爭,不到最後一秒也不放棄。例子:官兵花費無數心血把初二的女生蔣德佳救出,她第一句話就問初三的女生廖麗,蔣德佳說在一片漆黑時,她渾身很痛,一身傷的她好幾次想入睡,但上方有一個女孩的聲音傳了過來,那就是廖麗的聲音,廖麗一直擔心她會入睡,所以一直鼓勵她活下去。她們原本不認識,卻在廢墟里互相鼓勵,最終為官兵叔叔救助贏得時間。蔣德佳說:「我們經過生與死考驗結下的情誼,將一生無法忘卻。」
她們的故事讓我們知道不要因為命運的強悍而向它投降,我們不但不能屈服,還要與命運對抗。要對人生充滿生的希望。
身殘志堅的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這篇課文寫的是一個真實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一口氣讀完了它,從中受到許多教益.
這篇課文記敘了美國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的一生.海倫一歲半時因病喪失了視覺和聽力,這對與一般人來說是不可想像,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倫並沒有向命運屈服,在老師的教育和幫助下,她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說話,用手指「講話」,並掌握了五種語言,24歲時,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著名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女子學院.此後,她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為世界盲人聾人謀利益的事業中,曾受到許多國家政府人民及高等學院的贊揚和嘉獎.
一個不幸的聾盲人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績和榮譽,是多麼地令人折服啊,如果她向命運低了頭,那她可能是一個讓人可憐的寄生蟲.然而她沒有屈服於命運,以驚人的毅力,頑強的精神走完了人生道路,並為人類做出了貢獻,成為一個知識廣博令人尊敬的人.
海倫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她給予我們及大的鼓舞,一個又盲又聾的殘疾人都能以自己頑強的毅力克服種種困難,最後成為一位那麼令人尊敬的.而我們有些健全人呢,卻總以條件差呀困難多啊作為沒有取得成就的理由.但是和海倫相比,這些困難是多麼微不足道啊!一個人只要胸懷遠大的理想和奮斗目標,就會有無窮無盡的力量,去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
因此,我們少年兒童都要學習海倫·凱勒那種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努力克服一切困難.這樣我們才能達到成功彼岸,真正成為21世紀的接班人!.
『貳』 讀身殘志堅的盲人有感三百個字
讀後感是談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案例來說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而,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說,又有必要說理。敘說是談論的根底,談論又是敘說的深化,二者有必要聯絡。
讀後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證原文,當然引證不能太多,應以自個的言語為主。在體現辦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談論時應重於剖析說理,案例不宜多,引證原文要簡練。在結構上,通常在最初歸納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側重表達感觸後,結束又回扣「讀」。
『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 身殘志堅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身殘志堅地斗爭
人生是要接受苦難的洗禮,沒有承受雷劈點擊的樹苗如何茁壯成長成參天大樹,沒有歷經風風雨雨的花兒怎樣開放美麗的花朵,沒有經過千錘百煉的打磨怎能形成堅硬無比的鋼鐵。人即使身殘志堅、命運崎嶇、前途坎坷,也要與人生的苦難作斗爭,就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身殘志堅地斗爭。
保爾·柯察金出身於一個貧苦的鐵路工人家庭,早年喪父。保爾歷盡重重困難,堅持不懈,忍辱負重。長大後,他與裝配工朱赫相結識,由於朱赫經常講解革命道理,保爾才懂得了生活的真理,懂得了布爾什維克是為窮人爭解放的革命政黨。一次朱赫被士兵押解保爾出手相救,使朱赫離開了小鎮,保爾自己過後被押進監獄,但不久又被放出來。他參加了紅軍,在戰場上沖鋒陷陣、英勇殺敵。可就是在他一次戰斗中,一個流彈飛過,在他的頭上爆炸了這樣一來他失去了自己的右眼。工作中,病痛影響了他的健康,至使保爾昏迷過去,後來,保爾在鏟雪之下連著一天發著高燒,久而久之,得了中傷寒,可是他硬是從死亡線上爬回來。身體虛弱,右腿殘廢,脊椎暗傷無葯可治的保爾最後與達雅結婚了,兩人搬到了一個小城上生活了,他又發表了一部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並且發表成功,備受贊賞。
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保爾雖然出身貧寒,但自強不息,信念堅定,不屈不撓,斗爭與病魔、敵人和命運之間,它擁有著超人的毅力和偉大的決心時時刻刻把國家和工作崗位放在首位,不怕病魔,失去光明、失去自由乃至命運的坎坷艱辛。保爾以自己的理想開始奮斗,縱然拋去了他所愛的一切——親人與朋友。
哪怕是身殘志堅,命運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豎起進行斗爭的旗幟,開闊自己的天地。
『肆』 身殘志堅的海倫讀後感
人用眼睛看事物,用耳朵聽事物,用嘴巴說事物。如果缺了這3項,人類的世界猶如步入黑暗之城那樣痛苦,而就是有個小女孩,她就是這么痛苦,但她還是堅強的走下去了。她就是——海倫·凱勒。
海倫的家裡很富有。1880年,當海倫降臨在這個小世界時,她的爸爸媽媽欣喜若狂、歡呼雀躍。海倫幸福極了!就這樣,在爸爸媽媽的關心下,海倫快樂的成長著。正當海倫19個月大時,命運卻對他關起了大門。海倫失去了聽覺。後來因為發燒,又失去了視覺和說話的能力,海倫彷彿被扔進了黑暗之中,她在與黑暗鬥爭,她在與死神抵抗。她的生活再也沒有了光明和美好。直到安妮·沙利文老師來後。命運之門就又給她打開了一條小小縫。安妮老師對海倫可是悉心呵護,她教會了海倫思維能力、分辨能力、認知能力。一個個詞語在海倫的手掌上劃過,就像是一本本書被海倫捧著,是尤為寶貴的,而這些「書」讓海倫在7歲時就與其他的同齡小孩的知識差不多了。海倫又從光明中站回來了。
安妮走到花園里,摘了幾朵紫羅蘭。送給了海倫。並在海倫的手掌上寫上:「我愛海倫,祝你考上大學!」海倫又在安妮的手上劃著:「愛是什麼?」「愛就像雨水滋潤萬物,它能讓我們的內心感到甜蜜。」眨眼間,海倫明白了。愛是若隱若現的,是若有若無的,只要我們用心愛,就能得到幸福。海倫被感動了,她想到了:只要用心學習,就能用知識回報安妮了。
時間一去不復還,海倫慢慢的長大了,應該考大學了。海倫考著。幾天後,學校公布了成績。不可思議的是海倫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哈佛大學,全家人歡欣鼓舞,更為之驚訝!從此,她步入了大學的門檻。大學期間,海倫撰寫了《我生命的故事》以自己戰勝病殘的故事鼓舞了千萬人!千萬人為她留下了珍珠般的眼淚。
海倫畢業後,成為了優秀的作家,共寫了12本著作,分別是:《奇跡締造者》、《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石牆之歌》、《我的一生》、《走出黑暗》……
海倫·凱勒雖然雙目失明、又聾又啞。但她以《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感動了全世界的人們,講的是一位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他告誡著我們該珍惜生命,珍惜生命的每一切。
是啊!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這種自強不息的品質值得我們贊賞!這種知書達理的淑女值得我們驕傲!這種身殘志堅的品格值得我們歌頌!海倫·凱勒是一個平凡的女孩,但她卻有著不平凡的精神。她與病魔斗爭,勇敢地走下去,不哭不鬧讓我們懂得了珍惜生命。
1968年,海倫·凱勒逝世,但她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卻傳給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註:海倫·凱特的名言:
——當一個人感到有一種力量推動他去翱翔時,他是絕不應該爬行的。
——只要朝著陽光,便不會看見陰影。
——信心是命運的主宰。
——世界上最好和最美的東西時看不到也摸不到的……它們只能被心靈感受到。
——愛是摸不著的,但你卻能感到她帶來的甜蜜。
——人生最大的災難,不在於過去的創傷,而在於把未來放棄。
——不懷希望,不論什麼事情都做不出來。
——把活著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後一天。
『伍』 急急。。。找一些外國名著寫讀後感,注意內容要突出主人公身殘志堅啊,什麼堅持不懈的精神啊之類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