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的故事寫成作文
A. 關於司馬遷的作文
堅忍比什麼都重要
羅曼.羅蘭說過:"生活這把犁,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版,一方面掘出新的源泉權,我要堅韌,就像珍珠貝一樣,重塑自己的傷口,在傷處磨練出一顆燦爛的珍珠,閃閃發光,照耀自己的人生!」而司馬遷就是堅忍精神的寫照。
司馬遷被關進監獄以後,案子落到了當時名聲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嚴刑審訊司馬遷,他忍受了各種肉體和精神上的殘酷折磨。面對酷吏,他始終不認罪;面對威逼,他絲毫不畏懼;面對厄運,永遠不屈服。是什麼使司馬遷忍辱負重,勇敢地與命運抗爭?是堅韌不拔的意志。他正是靠著這樣的信念,才留下了「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豪言壯語,才成就了《史記》這樣的鴻篇巨制,才鑄就了流芳百世的輝煌。
司馬遷用他的親身經歷啟迪著人們:一個人有了頑強的意志,就可以戰勝一切看似艱巨的困難,堅忍比什麼都重要
B. 司馬遷寫史記的故事
司馬遷寫史記的過程
司馬遷寫《史記》的時間最早要追溯到公元前104年,這個時候司馬遷就開始寫《太 史公書》了,《太史公書》後來被稱為《史記》。
拓展資料: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
參考資料:史記_網路
C. 寫司馬遷的作文
已經是深夜了,司馬遷通過天牢的小窗,望著那漆黑的夜。幽藍的天幕上,不見星也不見月,幾處烏雲低低地沉著,帶著令人窒息的壓力。暮秋的風裹著寒氣,鑽進每個角落,包括司馬遷那件破舊的長衫。
司馬遷拖動著腳鐐,走回幾塊磚堆成的床。金屬的撞擊聲在死一般靜的夜裡,帶著幾分鬼魁。床上那盞昏黃的油燈跳動著火焰,拖下長長的抖動的影子,似乎加重了黑暗。然而掛著的一紙官文仍然可見,金色的字,朱紅的印,一切都那麼清晰。
是的,這就是司馬遷的命運。日出之前,他必須做好選擇。是死,用一腔熱血去控訴昏君的無道,用高貴的頭顱去證明自己的清臼?還是活著——當然是有條件地活著,從此他將成為不完全的男子。
司馬遷無法遏抑心中騰生的怨怒,昨日朝堂的場景歷歷在目。當漢武帝在歇斯底里地咆哮時,當滿朝文武雙股戰戰時,當李陵一下子從英雄被定性為叛徒時,司馬遷覺得胸中有什麼東西壓著。
也許是記錄歷史的職責讓他知道,歷史必須是真實的。於是他,站了出來,後來的事情證明當時的沖動是致命的。司馬遷與李陵並無交好,為了不相識的人而觸怒龍顏,這沒有人能夠理解。
他突然就想到了死,想到了屈原的投江;想到了孤竹君的兒子們在首陽山的遺骸:他想拋棄這個世界,這個昏暗、污濁的世界。決不能屈辱地活著,做一個不完全的男子,便是死,他也應該是個大丈夫。
但突然,司馬遷在憤怒與激動中沉靜下來。父親臨終時那雙憂怨的眼睛,讓他一下子靜了。他清楚地記得,父親指著案上的書,哽咽著,然後看了他一眼。他理解那一眼的重量與意味著的責任,是的,他永遠都不會忘記——他們還沒有自己的史書,屬於大漢的書。
司馬遷在床邊坐了下來,閉上眼,沉默了好久好久,他的胸口在劇烈地起伏,他的手指在不停地顫抖……天明的時候,牢外傳來一聲吆喝:「司馬遷,想好了沒有?」
「想好了,我選擇腐刑。」兩滴清淚滑落臉頰,司馬遷無聲地哭了。
幾千年後,一位詩人說:「真正的勇敢不是為某件事壯烈地死去,而是為某件事卑賤地活著。」於是一陣秋風嗚咽著,吹起《史記》發黃的紙頁。
D. 以我看司馬遷寫史記為題寫一篇小作文
司馬遷出生在黃河岸邊的龍門。他從小看著波濤滾滾的黃河從龍門下呼嘯而去,聽著父老鄉親們講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裡十分激動。父親司馬談是漢朝專門掌管修史的官員,他立志要編寫一部史書,記載從黃帝到漢武帝這2600年間的歷史。受父親的影響,司馬遷努力讀書,大大充實了自己的歷史知識。他還四處游歷,廣交朋友,積累了大量的歷史資料。
司馬談臨終之時,淚流滿面地拉著兒子的手說:「我死之後,朝廷會讓你繼任我的官職的,你千萬不要忘記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書哇!」司馬遷牢記父親的囑托,每天忙著研讀歷史文獻,整理父親留下來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國搜集來的資料。
正當他專心致志寫作《史記》的時候,一場飛來橫禍突然降臨到他的頭上。原來,司馬遷因為替一位將軍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酷刑。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牆頭,了此殘生。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他想:「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於泰山,有的輕於鴻毛。我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想到這里,他盡力剋制自己,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隸字。
就這樣,司馬遷發憤寫作,用了整整18年時間,在他60歲時,終於完成了一部52萬字的輝煌巨著--《史記》。這部前無古人的著作,幾乎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寫成的。
E. 寫一篇作文(通過一兩個事例介紹一下司馬遷)
走進司馬遷走進司馬遷翻看歷史的長卷,遨遊在歷史的長河中,接受偉人的精神熏陶,我們是清晨陽光下的花朵偉人擁有完美的一生,無論你是身處逆境或順境,只要有拼搏的精神,快樂的心態,你就一定會戰勝逆境,成功之門也會為你打開.司馬遷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史學家.由於父親的嚴格要求,司馬遷10歲就開始閱讀古代的史書,後來,他又拜大學者孔安國和董仲舒等為師,他學習十分認真,遇到疑難問題,總是反復思考,直到弄明白為止.在家庭影響下,司馬遷立志要做一名歷史學家.從20歲起,司馬遷開始到各地游歷考察歷史,風土人情.經過向孔子後人請教,得到了不少孔子的歷史,參觀了楚漢之戰的古戰場遺址…為他編寫《史記》提供了充足的史料.後來,司馬遷的父親去世,司馬遷繼父親做了太史令.深刻的讓他了解到最高統治的許多內幕.他如飢似渴的閱讀宮廷收藏的大量書籍,收集重要的的資料.這樣埋頭苦幹了5年,他方才動手編寫《史記》.正當司馬遷全身投入到編寫《史記》時.突然禍從天降.他觸犯了漢武帝,被關進監獄,判令重刑.司馬遷沒有錢只好受刑,身體被摧殘,精神受打擊.但是,為了完成這部偉大的史書,他忍受了一切痛苦,出獄以後,他繼續編寫.經過了10年的努力,司馬遷終於完成了《史記》.司馬遷經歷了千辛萬苦,飽受痛苦完成這部著作,它在逆境中頑強不屈,戰勝挫折,取得成功,堅持到最後.也許成功永遠都屬於堅持到最後的人.同時也告訴我們在學習中有可困難時難免的,不咬被困難打倒,學習中不懂就問,只有吸取了失敗的教訓,才會有成功的起點,以失敗為動力,促使你進步.
F. 以司馬遷為話題寫作文
太史公偶遇屈原 話說當時屈原毅然抱起大石投身汩羅江之後,在掙扎中碰巧開啟了時光隧道,穿越到了幾百年後的西漢,正巧掉到了被宮刑幾個月後,在家修養的司馬遷的房間里,此時,司馬遷正在磨墨寫字,聽到聲響,停下來,冷冷打量著這個狼狽的不速之客,只見他頭發披散,身衫全濕,皺紋滿臉,形容憔悴,十分狼狽。此時,屈原也抬頭看著他,一會兒,又從地上爬起,撣撣身上的泥土,皓皓地站在那裡,問:「這是什麼地方?」
司馬遷收回目光,繼續寫字,不理會屈原。「你是什麼人,這么無視老夫, 太不敬了吧?」屈原走近幾步,有些生氣,怎麼說自己也比那個小子大幾歲,那人競這般無禮。司馬遷終於放下筆,走了過來,看了看屈原,走到茶座上,說:「請坐。」屈原頓了頓,也看了一眼司馬遷,只見他目光冷淡,眉宇間卻有剛強之氣,但臉色也較憔悴,沒有血色。
「先生何人?」司馬遷倒了一杯茶給屈原,語氣依舊冷漠。「老夫屈原。」屈原沒有喝茶,只是輕輕嘆了一口氣。「屈原?莫非楚國愛國忠臣,屈原大夫?」司馬遷吃了一驚,屈原點頭,司馬遷皺眉,又舒展開來,說道:「世人都歌頌您的詩篇,為您的氣節而敬畏,但小輩不敢恭維,請恕我無禮,我認為您的做法不足大丈夫所為。」屈原疑惑問:「何為大丈夫?」司馬遷站起來挺身而立:「大丈夫不因挫折而棄身,不為命運而折服,忍辱偷生,心懷天下。」
屈原摸了摸胡須,也站起來。「非也,非也。舉世皆濁,從人皆醉,難道也要讓我與世同污,讓潔白的身體蒙受這世上的塵埃?」「咳咳。。。。。」司馬遷咳嗽幾聲,有些疲倦地坐了下來,深陷進去的布滿血絲的眼睛卻異常地堅定。「大丈夫能屈能伸,像先生這樣不過是喪失了國家、君主,何以到死的地步。天無絕人之路,像我這樣接受宮刑之後依舊活下來,續寫人生的篇章,不是更有意義嗎?」屈原聽了有些吃驚,再次打量了他一下,他的健康狀況果然不太好,面色暗沉,眼中布滿血絲,於是嘆息:「你很有毅力啊!可是,這浮塵依舊容不下你我,在這人間受盡折磨,還不如以死解脫,想必皇帝也是不重用你,才會讓你受這樣的酷刑。」司馬遷手握緊:「沒有人能左右我,皇帝也不能。他想讓我因辱而自縊,我不會這樣做,我會好好地活下去,完成《史記》,給後人一個交待。」屈原良久說了一句話:「算了,你是不明白我的,蒼天啊,我寧願化作一縷白煙,消失在雲際。」司馬遷大笑幾聲,說道:「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放棄,那麼他還是一個偉大的人嗎?」
窗外幾只小鳥受驚撲騰而去,飛向廣闊的天際。
G. 關於司馬遷的故事
1、20歲後他漫遊大江南北,到過長城,渡過黃河,登過泰山,經過長江,一路上采訪民間傳說,考察文物古跡,搜集歷史資料。這些活動大大地豐富了他各方面的知識,培育了他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司馬遷漫遊回來後,當了一名小官。不久他父親病危,臨去世前,拉著司馬遷的手說:「我家世世代代都當史官,你將來也會接替這個職務。我早就想寫一部通史,但這個願望實現不了啦!你一定要繼承我的事業,千萬不要忘記啊!」
司馬遷堅定地回答說:「我雖然沒什麼才能,但我一定實現您的願望!」
2、司馬遷當了史官,他如飢似渴地閱讀皇家圖書館里的藏書、檔案,整理和考證歷史資料。那時的文字都刻在木簡上或寫在絲絹上,有時一部書就要堆滿一間屋子,讀書是很不容易的,到41歲那年,他開始寫《史記》。
3、馬遷因直率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得罪了皇帝,被送進監獄。他在獄中身體受到嚴重摧殘,曾產生過自殺的念頭,但是他又覺得:「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如果就這樣輕易死去,《史記》由誰來完成呢?他決心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記》寫完!
4、50歲那年,司馬遷被釋放出獄。他更加奮發,把全部心血都傾注到寫《史記》中去。他用了14年的時間,終於寫成了這部50多萬字的著作。《史記》是我國的第一部通史,一共寫了3千多年的歷史,其中有揭露帝王作惡的文章,也有歌頌奴隸起義故事。
5、司馬遷小的時候,是個愛靜不愛動的孩子,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跟著爸爸。白天,小朋
友們都在外邊玩兒,司馬遷卻搬個小板凳坐到爸爸身邊,聽他讀書,看他寫字、畫畫。「爸爸
的大筆可真神奇!」
小司馬遷心裡想。晚上,吃過飯,司馬遷蹦著跳著撲到爸爸懷里,「爸爸,
今天講什麼故事呀?」隨著司馬遷一天一天長大,他有了一個問題,「為什麼爸爸知道那麼多的事情,會講那麼
多的故事呢?」
原來爸爸都是從書上看到的,可司馬遷翻了翻,他一點兒都看不懂,急得都要哭了。
從那天開始,司馬遷跟著爸爸學認字了。
(7)司馬遷的故事寫成作文擴展閱讀
司馬遷生平:
司馬遷(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 。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
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H. 關於司馬遷感人至深的故事作文
記得是我小的時候,有線電視台播過,晚上十點。當時爸爸愛看,我也跟著看過,斷斷續續的。雖然沒有看全,但看到的都還記得很清楚:
劇情1:司馬遷年輕時遭宮刑,妻子又早逝,只留一女(記不太清是不是他的親生女,好像是寄養的孤女),父女相依為命。司馬遷一度陷入精神的絕境--他想死,但又拋不下年幼的女兒。終於,他下定決心投河自盡,一天夜裡,他獨自跑到黃河岸邊,面對洶涌的波濤,流下了不為人知的眼淚....一直到黎明破曉,他就像一尊雕像,久久地矗立在那--或許是還沒有擺脫塵世的惦念,或許是他已悟出了什麼更寶貴的人生真諦?就在這時,身後忽然傳來女兒嬌嫩而急切的呼喚,他回過頭,緊緊地抱住女兒。女兒哭著說:「爹,不要離開我.....」司馬遷看到女兒風塵僕僕的面龐和哭腫得眼睛,一雙磨破的小鞋露出腳趾,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才意識到,女兒一路哭著跑來的。他撫摸著女兒的額發,終於堅定了活下去的信念!
劇情2:女兒長大了,非常孝順聰慧,一天將要早朝,女兒拿出了一枚銅錢,遞給司馬遷,說:「父親,帶上它。禍從口出,忍不住,就把它含在嘴裡。」
劇情3:這是最後一集--女兒成家了,司馬遷早已有了斑斑白發。《史記》終於完成了。他把它呈獻給皇上,不料卻被漢武帝付之一炬。他獃獃的望著面前熊熊烈火,他不敢相信,他多年嘔心瀝血的成果就這樣被焚毀了!但他回到家,卻意外的被女兒告知:「《史記》並沒有消失,我和夫君都愛讀父親的書,也擔心此書會被人仇恨,所以偷偷抄了副本,就藏在.....」父女二人悲喜交加,司馬遷仰天長嘆:「黃天待我不薄,司馬遷之心,後世可鑒矣。」
I. 司馬遷寫成史記的故事寫成一小段
可愛的孔子
大思想家孔子,為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不避艱辛,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奔走游說。
一日來到衛國,寄住在一個名叫蘧伯玉的家中。衛國君主靈公,有個叫南子的美貌夫人,仰慕孔子,想要見他,就派人對孔子說:「各國的君子,凡是想和我們國君交朋友的,一定會拜見我們南子夫人,我們南子夫人也想見見您。」孔子辭謝客套一番,不得已就跟來人去了。
南子夫人坐在葛布帷帳中等待。孔子進門後就叩頭行禮,美貌絕倫的南子夫人也在帳中盈盈回拜,行動時,所戴環佩玉器發出叮當撞擊的清脆響聲,此情此景,令謹尊禮法的孔聖人也不免心中怦然。
事後,孔子再見到弟子們就有些訕訕的,自己解釋說:「我本來就不願意見她,既然迫不得已見了,就得還她以禮嘛。」
子路不愛聽,孔子急得發誓:「我假若不對的話,上天一定厭棄我!上天一定厭棄我!」
一天,孔子來到鄭國,和弟子們走散了。孔子一個人站在城郭東門,鄭國有一個人看見了孔子,就對孔子的學生子貢說;「東門有一個人,他的額頭像唐堯,脖子像皋陶,肩膀像鄭國國卿子產,可是腰部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一副狼狽不堪,沒精打採的樣子,像一條喪家狗。」
子貢與孔子見面後,就把原話如實轉述了一遍,孔子大笑道:「他形容我的相貌不一定對,他說我像喪家狗,對極了!對極了!」
一次,孔子路過一個叫蒲的地方,正遇上公叔氏占據蒲地反叛衛國。因為孔子與衛國相親,蒲人便扣留了孔子。
弟子中有個叫公良孺的,身材高大,才勇兼備,和蒲人打鬥在一處,蒲人害怕了,就對孔子說:「如果你發誓不到衛國去,我們就放你們走。」孔子馬上發了誓,並和蒲人訂立了盟約,蒲人這才放他們出城。
孔子出了城卻直奔衛國,子貢說;「與人訂了盟約也可以違背嗎?」孔子從容笑曰:「在要挾下訂立的盟約,在神那裡是不算數的。」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51245151.html?fr=qrl&cid=974&index=1&fr2=query
贊同93| 評論(2)
向TA求助 回答者: 靚紫精靈 | 二級採納率:6%
擅長領域: 摩爾庄園
參加的活動: 暫時沒有參加的活動
相關內容
2011-4-6 出自於史記的故事成語和歇後語 13 2007-2-8 分別寫3個出自《史記》的故事和人物 47 2007-1-6 "愛子女應為其計長遠"出自史記的哪個故事?急啊!!! 2 2007-1-6 "愛子女應為其計長遠"出自史記的哪個故事? 4 2008-4-1 誰有出自史記的成語、故事? 267 更多關於史記的故事的問題>>
查看同主題問題: 史記 故事
史記:小故事 史記:白話文 史記:全集下載 史記:電子書 2011-11-29史記中的小故事112011-10-2你好 那個史記故事的五帝故事 能不能 告訴我大意 要說的懂一點少一點...12011-8-28誰有史記中的一個小故事?100字左右的52011-8-13很急!要交作業的,請問誰有史記小故事,最好要簡要一點!222011-7-14類似於「司馬遷寫成《史記》」的歷史小故事2更多關於史記:小故事的問題>>
其他回答 共7條 2010-4-7 18:28 熱心網友
水煮肉片
在齊威王時,有一次,他找「即墨」這個地方的官員談論:你那個地方
的百姓生活的可好?那個官員嚇了一跳,但,聽了王說:「我派人暗查了,很好,讓一萬人養你。」便得意洋洋的回去了。
可後來的一個官員,做了許多壞事,百姓是不好過,但,他雇了王身邊的人,替他說好話,可,被發現後被扔進了開水鍋中,和那些替他說好話的人一齊被燙死了。
在這之後,齊威王率領大軍南征北戰,終於收復了齊國的失地,可諸侯們在後來三十六年間,不敢再打齊國了,「水煮肉片」這個詞語就是這樣來的。 贊同0| 評論 2010-4-7 20:04 qioubangping_A | 一級
劉邦記仇 可愛的孔子 水煮肉片
指鹿為馬 贊同0| 評論 2010-4-8 19:26 熱心網友
指鹿為馬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准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裡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是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說:「請陛下看清楚了,這的的確確是一匹千里好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看時機到了,轉過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們,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裡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地輪流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鹿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紙上談兵
出自《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趙惠文王去世,太子孝成王即位。孝成王七年(前259),秦軍與趙軍在長平對陣,那時趙奢已死,藺相如也已病危,趙王派廉頗率兵攻打秦軍,秦軍幾次打敗趙軍,趙軍堅守營壘不出戰。秦軍屢次挑戰。廉頗置之不理。趙王聽信秦軍間諜散布的謠言。秦軍間諜說:「秦軍所厭惡忌諱的,就是怕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來做將軍。」趙王因此就以趙括為將軍,取代了廉頗。藺相如說:「大王只憑名聲來任用趙括,就好像用膠把調弦的柱粘死再去彈瑟那樣不知變通。趙括只會讀他父親留下的書,不懂得靈活應變。」趙王不聽,還是命趙括為將。
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談論軍事,以為天下沒人能抵得過他。他曾與父親趙奢談論用兵之事,趙奢也難不倒他,可是並不說他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這是什麼緣故,趙奢說:「用兵打仗是關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卻把這事說得那麼容易。如果趙國不用趙括為將也就罷了,要是 一定讓他為將,使趙軍失敗的一定就是他呀」。等到趙括將要起程的時候,他母親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可以讓他做將軍。」趙王說:「為什麼?」回答說:「當初我侍奉他父親,那時他是將軍,由他親自捧著飲食侍候吃喝的人數以十計,被他當做朋友看待的數以百計,大王和王族們賞賜的東西全都分給軍吏和僚屬,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過問家事。現在趙括一下子做了將軍,就面向東接受朝見,軍吏沒有一個敢抬頭看他的,大王賞賜的金帛,都帶回家收藏起來,還天天訪查便宜合適的田地房產,可買的就買下來。大王認為他哪裡像他父親?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領兵。」趙王說:「您就把這事放下別管了,我已經決定了。」趙括的母親接著說:「您一定要派他領兵,如果他有不稱職的情況,我能不受株連嗎?」趙王答應了。
趙括代替廉頗之後,把原有的規章制度全都改變了,把原來的軍吏也撤換了。秦將白起聽到了這些情況,便調遣奇兵,假裝敗逃,又去截斷趙軍運糧的道路,把趙軍分割成兩半,趙軍士卒離心。過了四十多天,趙軍飢餓,趙括出動精兵親自與秦軍搏鬥,秦軍射死趙括。趙括軍隊戰敗,幾十萬大軍於是投降秦軍,秦軍把他們全部活埋了。趙國前後損失共四十五萬人。第二年,秦軍就包圍了邯鄲,有一年多,趙國幾乎不能保全,全靠楚國、魏國軍隊來援救,才得以解除邯鄲的包圍。趙王也由於趙括的母親有言在先,終於沒有株連她。
趙括因戰敗而斷送40餘萬將士性命和趙國前途而成為千古笑柄,其事跡成為成語「紙上談兵」,這個比喻可謂恰如其分。值得一提的是,戰國時期並沒有紙張,所以"紙上談兵"一詞應為後人所創,但趙括這個例子比較典型,所以被當做此詞的典故來應用.
破釜沉舟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秦朝末年,秦軍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並被秦軍重重包圍。楚懷王於是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軍救援趙國。 宋義引兵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後,接連46天按兵不動,對此項羽十分不満,於是要求進軍決戰,解困趙國。但宋義卻希望秦趙兩軍交戰後待秦軍力竭之後才進攻。 但此時軍中糧草缺乏士卒困頓,而宋義仍舊飲酒自顧,項羽見此忍無可忍,進營帳殺了宋義,並聲稱他叛國反楚。於是將士們則擁項羽為上將軍。項羽殺宋義的事,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隨後,他率所有軍隊悉數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巨鹿之圍。項羽在全軍渡黃河之後他下令把所有的船隻鑿沉,打破燒飯用的鍋,燒掉自己的營房,只帶三天干糧,以此表決一死戰,沒有一點後退的打算。 正是這樣已無退路的大軍到了巨鹿外圍,並包圍了秦軍和截斷秦軍外聯的通道。楚軍戰士以一當十,殺伐聲驚天動地。經過九次的激戰,楚軍最終大破秦軍。而前來增援的其他各路諸侯卻都因膽怯,不敢近前。楚軍的驍勇善戰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以至戰勝後,項羽於轅門接見各路諸侯時,各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項羽。 後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戰,決心很大。 贊同1| 評論 2010-4-10 19:03 727283499 | 三級
將相和:
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侮辱。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老將廉頗居功自傲,對此不服,而屢次故意挑釁,藺相如以國家大事為重,始終忍讓。後廉頗終於醒悟,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將相和好,共同輔國,國家無恙 。
「 將相和」這出故事宣揚的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將相和,平天下。
百發百中
一次,魏文侯召見外臣李克討論治國安邦之道,文侯對李克道:「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魏國尚不夠強大,想要設置國相幫我治理國家,用魏成子或翟璜,此二人你看如何?」李克答:「只要考察一下他們過去的舉止表現就可以確定了。看其平時喜歡親近哪些人;富裕時能給予別人什麼;顯貴時能舉薦什麼人;處於逆境時干什麼事;貧困時不要什麼。從這五個方面進行審察,心中就有數了。」魏文侯聽後高興地說:「聽了你的話,選誰為國相之事,可以確定了。」 李克告別文侯後,來到翟璜家裡,翟璜問:「聽說國君召見先生去選薦國相,最後選定誰做國相?」李克答:「魏成子。」翟璜憤然變色說:「我有哪一點不如魏成子?西河太守,為我所推薦;君王為鄴城之事憂愁,我又薦舉了西門豹前往治理;國君要討伐中山國,是我舉薦了樂羊子而取勝;攻克中山之後,無人守衛,是我舉薦了先生您去任職;世子缺少老師,也是我推薦了屈侯鮒。你說,哪一點我不如魏成子?」李克聽後義正辭嚴地反問:「當初把我推薦給國君,你難道不是為結黨營私以求做大官嗎?你怎能與魏成子相比呢?魏成子雖享有俸祿千種,但9/10用於為國招賢,1/10用於個人生活。他從東方招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皆屬天下奇才,君尊為師,向他們學習治國之道;而你所推薦的五個人,君王只是當臣來用。由此可見,你怎能與魏成子相比呢?」翟璜聽了李克一席話,猛然醒悟,他恭敬地向李克行了兩個跪拜大禮說:「翟璜實在是無知,剛才說了不少錯話,願向您學習。」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軍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並被秦軍重重包圍。楚懷王於是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軍救援趙國。 宋義引兵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後,接連46天按兵不動,對此項羽十分不満,於是要求進軍決戰,解困趙國。但宋義卻希望秦趙兩軍交戰後待秦軍力竭之後才進攻。 但此時軍中糧草缺乏士卒困頓,而宋義仍舊飲酒自顧,項羽見此忍無可忍,進營帳殺了宋義,並聲稱他叛國反楚。於是將士們則擁項羽為上將軍。項羽殺宋義的事,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隨後,他率所有軍隊悉數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巨鹿之圍。項羽在全軍渡黃河之後他下令把所有的船隻鑿沉,打破燒飯用的鍋,燒掉自己的營房,只帶三天干糧,以此表決一死戰,沒有一點後退的打算。 正是這樣已無退路的大軍到了巨鹿外圍,並包圍了秦軍和截斷秦軍外聯的通道。楚軍戰士以一當十,殺伐聲驚天動地。經過九次的激戰,楚軍最終大破秦軍。而前來增援的其他各路諸侯卻都因膽怯,不敢近前。楚軍的驍勇善戰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以至戰勝後,項羽於轅門接見各路諸侯時,各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項羽。 後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戰,決心很大。
《劉邦記仇》
漢高祖劉邦向以豁達大度、虛懷若谷、知人善任而著稱於世。 劉邦共有兄弟四人,大哥劉伯早年亡故。當初劉邦身為平民時,終日游手好閑,貪杯好色,結交了一群地痞混混兒。劉邦時常帶這些人到大嫂家吃飯。大嫂非常討厭這個小叔子。 一次,小叔子又帶一群不三不四的人前來蹭飯,大嫂就故意用勺子把鍋邊颳得很響,假裝羹湯吃完了。劉邦的那些哥們兒因而都離去了。劉邦偷偷去查看,發現鍋里原來還有羹湯,從此就怨恨上了大嫂。 等到劉
戰國末期,七雄爭霸。秦國經商鞅變法之後,勢力發展最快。秦昭王開始圖謀吞並六國,獨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備興兵伐齊。 范睢此時向秦昭王獻 上「遠交近攻」之策,阻秦國攻齊。他說:齊國勢力強大,離秦國又很遠,攻打齊國,部隊要經過韓、魏兩國。軍隊派少了,難以取勝;多派軍隊,打勝了也無法佔 有齊國土地。不如先攻打鄰國韓、魏,逐步推進。為了防止齊國與韓、魏結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動與齊國結盟。其後四十餘年,秦始皇繼續堅持「遠交近攻」之策, 遠交齊楚,首先攻下韓、魏,然後又從兩翼進兵,攻破趙、燕,統一北方;攻破楚國,平定南方;最後把齊國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戰十年,終於實現了統一中國的願 望。
一飯千金
出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
幫助漢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將韓信,在未得志時,境況很是困苦。那時候,他時常往城下釣魚,希望碰著好運氣,便可以解決生活。但是,這究竟不是可靠的辦法,因此,時常要餓著肚子。幸而在他時常釣魚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絲棉絮或舊衣布的老婆婆)在河邊作工的,其中有一個漂母,很同情韓信的遭遇,便不斷的救濟他,給他飯吃。韓信在艱難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勞克苦僅能以雙手勉強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對她說,將來必定要重重的報答她。那漂母聽了韓信的話,很是不高興,表示並不希望韓信將來報答她的。 後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為楚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便命從人送酒菜給她吃,更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來答謝她。
奇貨可居
出 處 《史記·呂不韋列傳》
異人是秦王的庶孫,在國外作人質,車馬及日常供給都不充盈,生活窘困,鬱郁不得志。 陽翟有個大商人呂不韋去邯鄲,見到嬴異人,說:「這是可以屯積起來賣好價錢的奇貨呀!」於是前去拜見異人,說:「我可以提高你的門第!」異人笑著說:「你先提高自己的門第吧!」呂不韋說:「你不知道,我的門第要靠你的門第來提高。」異人心中知道他有所指,便邀他一起坐 下深談。呂不韋說:「秦王老了。太子寵愛華陽夫人,而華陽夫人卻沒有兒子。你兄弟二十餘人中,子是長子,有繼承秦國的條件,又有士倉輔佐他。你排行居中,不太受重視,長久在外做人質。如果太子即位做秦王,你很難爭得繼承人的地位。」異人說:「那怎麼辦呢?」呂不韋說:「能夠確立嫡子繼承人的,只有華陽夫人。我呂不韋雖然不算富,也願意拿出千金為你到西邊去游說,讓她立你為繼承人。」異人說:「如果能實現你說的計劃,我願意分割秦國與你共享。」
張良拜師
出 處 《史記· 留侯世家》
張良常常出遊外地,訪賢求師。 有一天,他散步走到一座橋旁邊,看見橋頭上坐著一位鬍子全白了的老人。
老人一條腿搭在另一條腿上,腳尖勾著鞋不停地晃動。張良覺得好笑,就多看了他幾眼,老 人見張良瞧自己,忽然一抬腳,把鞋甩到橋下面去了。 老人對張良說:"喂!你去,把我的鞋撿上來!"張良聽了,心裡很不高興,可再一看,老人鬍子、頭發都白了,又挺可憐他,就強忍住性子,把鞋撿了上來,送到老人跟前。誰知那老人又把腳往前一伸說:"你給我穿上。"張良還是忍住性子,便蹲下來,替老人穿上了鞋。 老人笑了笑,慢慢地站起來,什麼也沒說,大搖大擺地走了。張良望著老人背影,覺得很奇怪。他剛轉身要走,老人又回來了,對他說:"你這個小傢伙不錯,我願意教你學點兒本事。五天以後的早晨,你在這兒等我。" 張良連忙答應了。第五天早晨,他剛上橋,就見老人已經站在橋上了。老人生氣地說:"你怎麼讓我老頭子等你呀?這樣可不行。要想學,再等五天吧!" 又過了五天,張良一聽雞叫,就起身往橋上去,可老人又先到了。他只好認錯。老人瞪了他一眼說:"你要真想學,過五天再來。"說吧,拂袖而去。盼到第四天,到了晚上,張良連覺也沒睡,半夜就到橋上等著。過了一會兒,老人一步一步地走過來了。張良迎上前去,見了禮。
老人高興地說:"年輕人要學本事,就得這樣啊!" 老人從懷中取出一卷兵書,遞給張良說:"你好好讀這部書,將來准能成就大事業。"張良接過書,道了謝,還想再問些什麼,老人轉過身,頭也不回地快步走遠了。 從此,張良專心致志地鑽研這部兵書,最終成了一位有名的軍事家。
趙奢秉公執法
出 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公元前271年,趙奢擔任當時趙國的稅務最高長官。趙國都城邯鄲城裡,趙王的弟弟平原君開了九家大型店鋪,分別由其九個官家負責,這九個官家侍仗權勢,偷稅逃稅,抗拒繳納國家稅款,並將前去收稅的稅務官打傷。趙奢聞此事,為了維護稅法的尊嚴,冒著被殺、罷官的危險,依據當時的法律,果斷地處死了這九個管家。
這下子可把平原君惹火了,氣勢洶洶地找趙奢算帳,揚言要殺死趙奢不可。趙奢鎮定自如,據理力爭:「你是趙國國內受人敬重的權貴,如果任憑你家藐視稅法,那麼國家法律的力量就會被削弱;國家法律的力量被削弱了,那麼國家的實力就會被削弱;國家的實力如果被削弱了,那麼迥邊的其他國家就會虎視耽耽,趁機侵犯我國,到時候,趙國沒有了,你還有什麼富貴榮華:以你平原君所處的地位,如果能奉公守法,上下才能團結一致,上下團結一致,國家才能強大,國家強大了,政權才能穩定。」
平原君被趙奢的這一番大義凜然的話深深感動了,頓時怒氣全消,內心十分慚愧,悄悄地走了。
趙奢的秉公執法,不徇私情,很快使趙國財務充實,國泰民安。趙國也由一個不太富足的國家,成為春秋戰國烽火年代的七雄之一。
公儀休拒魚
出 處 《史記·循吏列傳》
公儀休在魯國為相,這個公儀休在飲食方面最大的愛好就是吃魚。一日,就有人投其所好給他獻上了一條魚。按咱們今人的「理解」,一個堂堂相國,收人一條魚算什麼,讓人直接拎到廚房去得了。可是,出乎我們意料的是,他老人家竟然堅決不受。他的弟子們都勸他,你老人家最喜歡吃的就是魚,如今人家送上門來了你怎麼反而不要呢?公儀休解釋說:「我正是因為喜歡吃魚,才堅決不接受這條魚的。你們想,如果我今日收下了這條魚而導致有朝一日丟了相位,雖然我喜歡吃魚,卻再也不能靠自己的俸祿買魚吃了。如果我不收這條魚,保住自己的相位,就能夠長久地靠自己的俸祿買魚吃了。」
下面是一些名稱:
軒轅天子 出自《史記·五帝本紀》
網開一面 出自《史記·殷本紀》
囊血射天 出自《史記·殷本紀》
酒肉池林 出自《史記·殷本紀》
左支右絀 出自《史記·周本紀》
焚書坑儒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指鹿為馬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拔山扛鼎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先發制人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破釜沉舟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鴻門宴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沐猴而冠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霸王別姬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四面楚歌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無顏見江東父老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一敗塗地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約法三章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運籌帷幄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高屋建瓴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卧薪嘗膽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鳥盡弓藏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一狐之腋 出自《史記·趙世家》
招搖過市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韋編三絕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鴻鵠之志 出自《史記·陳涉世家》
積毀銷骨 出自《史記·張儀列傳》
毛遂自薦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脫穎而出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歃血為盟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因人成事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一言九鼎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完璧歸趙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負荊請罪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怒發沖冠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刎頸之交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膠柱鼓瑟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紙上談兵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一字千金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奇貨可居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圖窮匕見 出自《史記·刺客列傳》
背水一戰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肝腦塗地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多多益善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雞鳴狗盜 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
狡兔三窟 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 贊同1| 評論 2012-3-15 20:05 給你╮晴天 | 二級
劉邦記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