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成長勵志的故事感悟
⑴ 讀了馬克思的故事你受到了怎樣的啟發
既然是讀後感,就只談感受,沒有對錯之分,沒有任何理論性而言.
一直以來,馬克思作為共-產主義的先驅者和締造者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個19世紀是在深受馬克思主義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在中國他的知名度絕對不亞於毛澤東,他之所以偉大,歸咎其理,莫過於思想的偉大.
我個人從來不崇拜任何人,我只欣賞那些偉大的人,因為他們有偉大的思想,從這些思想當中,能夠得到我所要的,從而形成我的思想,我想這才是真正的目的.
馬克思的一生也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響,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個人性格,愛情,生活,事業,等等.這些是可以被認為是偶然因素,終歸也將是必然因素.
童年時代的馬克思就可以看出來是帶有極強的個性,由於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自然而然在和女孩們的相處中處於領導地位,這也導致在和朋友的交往中顯得高傲,他成年後強勢的作風應該也源於此.
任何時候教育都是對人影響最大的因素之一,縱觀馬克思的成長,教育對他的影響尤為重要,從開始他的父親及朋友居佩爾牧師在宗教方面對他的影響,其理想主義的態度,反映到後期形成的共-產主義理論,即便到現在,我個人仍然認為這是超理想主義的,也是超現實主義的.而後在大學裡面對文學詩歌的極度狂熱,奠定了他對愛情的態度,也是我所欣賞的,其實浪漫主義和理性主義本為矛盾的融合體,我指在愛情當中,好歹,馬克思把這兩者很好的統一了,最後趨於理性,於是他得到了他心愛的人.這一點,他必須感謝他父親和愛人對他的不斷鞭策.
關於愛情,馬克思晚年的生活很大程度受到了影響,在失去燕妮之後,這其中飽含著他對愛情的浪漫主義情懷,他對愛人的理解與支持的需要,他對愛人的思念,人是不可能孤獨的活在這個世上的,因為思想是不能孤獨的.我想在馬克思的愛情形成階段是受浪漫主義影響,而在真正得到愛情和愛情生活當中理性佔了上風,因為他似乎一直忙於事業,忙於理想,然而最終他回歸了,是在失去愛人之後,這也表明,骨子裡面他仍然是一個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人.愛情始終應該是浪漫的,虛無縹緲的,而不是理性的現實的.但是追求愛情的過程和本身卻可以是非常理性的,否這將失去愛情.
馬克思生活上的窘迫其實源於他對金錢的態度,其實也反映了他的個性,他不善於理財,因為他認為金錢不重要,懶得花心思,也因為他豁達的性格,不拘小節的作風.但生活的壓力沒有使得他在工作上有任何的退縮,執著的追求,使他可以從容面對任何困難,他的不斷抗爭本身就是非常偉大的事情.與其想到今天的我們這個社會,其實壓力依然很大,但至少沒有窘迫到那個年代的地步,我們有更好的條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去改變,去創造,去抗爭.在資本橫流的這個社會,保持對物質的正確態度。
⑵ 馬克思人生經歷給人的啟迪
馬克思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經歷對我們的人生是一個激勵。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他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設施的事業,參加現代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正是他第一次使現代無產階級意識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識到自身解放的條件。斗爭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斗爭。可歌可敬!
⑶ 馬克思:勵志成才與人生挫折
生活的辯證法昭示我們:生活的道路不時筆直平坦的,而是迂迴曲折的。人生並不都是得意,也有失意的時候,有順境,也有逆境。覽古今多少書,順境成才的固然不少,但逆境成才的似乎更多,不乏其例。馬克思一生貧困潦倒,衣食無保,卻創立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人類解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歌德失戀後出版了轟動世界文壇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司馬遷遭受宮刑後,忍辱負痛,為後世留下了歷史巨著《史記》。曹雪芹在「舉家食粥粥常佘「的困境中寫出了鴻篇巨制《紅樓夢》。孫中山革命一生,歷經多次失敗,終於取得了辛亥革命的偉大勝利,成為偉大的民主革命家。為什麼有的人生活得平平淡淡,碌碌無為,在歷史上不能留下蛛絲馬跡?為什麼有的人一生坎坷不平,能百折不找,成就驚人之瘵,在歷史的長卷里重重地書上一筆,為後世留下珍貴的精神財富?哦,我明白了: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人生貴在立志。古人雲:人無志,非人也;有志者,事竟成。馬克思、孫中山他們之所以能成就非凡的偉業而流芳百世,名垂千古,就在於他們在逆境中能善待自己,自信自強,胸懷大志,磨難愈多志彌堅,敢於同命運抗爭。朋友,立志是事業的大門,是登堂入室的台階。當你遭遇挫折或失意時,不要怨天尤人,自嘆命苦,沉淪喪志,請踏穩現實的帆船,校正理想的航標,駛入生活的海洋,撿拾希望的珍珠,奔向成功的彼岸。
⑷ 勵志的故事及感悟
囊螢映雪
「囊螢映雪」這則成語的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
古代勵志故事
。後用「囊螢映雪」比喻家境貧苦,刻苦讀書。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牆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牆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匡衡看後,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把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牆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由於他從小勤奮好學,後來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蘇秦刺股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勵志
《古代勵志故事》(http://www.unjs.com)。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⑸ 經典勵志故事及感悟
哲理小故事1:用人之道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里,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里,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里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小故事大道理】: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裡,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勵志小故事2:所長無用
有個魯國人擅長編草鞋,他妻子擅長織白絹。他想遷到越國去。友人對他說:「你到越國去,一定會貧窮的。」「為什麼?」「草鞋,是用來穿著走路的,但越國人習慣於赤足走路;白絹,是用來做帽子的,但越國人習慣於披頭散發。憑著你的長處,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這樣,要使自己不貧窮,難道可能嗎?」 【50字勵志故事感悟】:一個人要發揮其專長,就必須適合社會環境需要。如果脫離社會環境的需要,其專長也就失去了價值。因此,我們要根據社會得需要,決定自己的行動,更好去發揮自己的專長。
哲理小故事3(100字):袋鼠與籠子
一天動物園管理員發現袋鼠從籠子里跑出來了,於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所以他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 10米加高到20米。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30米。
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於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長頸鹿和幾只袋鼠們在閑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哲理小故事感悟】:事有「本末、「輕重、「緩急,關門是本,加高籠子是末,舍本而逐末,當然就不得要領了。
哲理小故事4:扁鵲的醫術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
⑹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生經歷對我們大學生的成長的啟示
馬克思在23歲的時候,已經是一家報社的主編。23歲,和大學生年紀差不多,並不是說每個大學生都要成為主編、領袖,但是,一定要明確自己的方向,我們能做什麼?我們擅長什麼?我們喜歡什麼?
事實上,不要以為馬克思和恩格斯很窮困,馬克思玩股票非常厲害,而他們都為了自己更喜歡的事業、信仰放棄了對財富的追求。也許他們也可以選擇作成功商人,但很可能就湮沒在歷史里了。
大學生的成長,關鍵還是看自己,馬克思和恩格斯只是一個符號,並非借鑒和學習的榜樣。
⑺ 對馬克思恩格斯的平生事跡的感悟和啟迪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
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學共產主義的創始人,他們從1842年第一次會晤起,40年裡,在領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偉大斗爭中,團結作戰,患難與共,不但建立了真摯的友誼,還互相充滿感激之情。
1848年爆發的歐洲革命失敗後,各國又處於封建貴族專制統治之下。統治者對工人運動嚴厲鎮壓,逮捕了許多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委員。馬克思一家從德國遷居到英國倫敦,這時他們幾乎一無所有。1851年夏天,馬克思開始為《紐約每日論壇報》寫稿,可是所得的稿酬仍不夠一家人的開銷。馬克思曾經在給恩格斯的信上說:「我不能再出門,因為衣服都在當鋪里;我不能再吃肉,因為沒有人肯賒給我了。」
1852年,馬克思在完成《揭露科倫共產黨人案件》這部著作以後,連寄書稿的郵費都沒有。他曾十分幽默地說:「小冊子的作者因沒有褲子和鞋子而被囚禁在家裡,他的一家人過去和現在每分鍾都受到極端貧困的威脅。」
孩子們缺吃少穿,加上不適應英國潮濕的氣候,小亨利·吉多剛滿1歲就患肺炎死去。過了1年,小女兒弗蘭契斯卡也死了。3年以後,馬克思又失去了愛子埃德加爾(在家裡,大家都叫他「穆希」)。1855年4月6日,馬克思在信中把自己的悲傷心情告訴了恩格斯:「可憐的穆希已經不在人世了,今天五六點鍾的時候,他在我的懷里長眠不醒了。我永遠不會忘記,在這個可怕的時刻,你的友誼是怎樣地減輕了我們的痛苦。」
恩格斯對馬克思一家的困難處境是十分關心的。為了「保存最優秀的思想家」,在經濟上資助貧困的馬克思,使他能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撰寫理論著作,1850年,恩格斯違背自己本來的意願,毅然決定重返曼徹斯特,到父親經營的「歐門—恩格斯」公司當店員,從事他十分厭惡的經商工作。從這時候起,恩格斯就常常寄錢給馬克思。每個月,有時甚至是每個星期,都有一張張一英鎊、二英鎊、五英鎊或十英鎊的匯票從曼徹斯特寄往倫敦。
1864年,恩格斯成為曼徹斯特歐門——恩格斯公司的合夥人,開始對馬克思大力援助。幾年後,他把公司合夥股權賣出以後,每年贈給馬克思350英鎊。這些錢加起來,大大超過恩格斯的家庭開支。
恩格斯還常常幫助馬克思為《紐約每日論壇報》撰寫、修改英文稿件,有時幫助馬克思把他用德文寫的稿件譯成英文。當馬克思忙著寫《資本論》的時候,恩格斯甚至替馬克思為報紙寫文章。《德國的革命和反革命》這一組文章就是這樣寫出來的。因為署的是馬克思的名字,所以直到1913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通信發表出來的時候,人們才知道文章的真正作者是恩格斯。
馬克思對此深為感動。他曾在給恩格斯的信中這樣寫道:「我的良心經常像被夢魔壓著一樣感到沉重,因為你的卓越才能是為了我才浪費在經商上面,才讓它們荒廢,而且還要分擔我的一切瑣碎的憂患。」
由於恩格斯的慷慨相助,馬克思才有可能一方面關心、指導工人運動,另一方面坐在倫敦不列顛博物館里,為撰寫《資本論》搜集大量材料和進行深入的研究工作。只要家裡沒有人生病,也沒有特別緊急的事需要辦理,他每天從早上9點到晚上7點總是坐在不列顛博物館里固定的坐位上看書。恩格斯也常把有關資料寄給馬克思,並且不斷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1867年8月16日,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天凌晨兩點,馬克思向他的戰友報告說,《資本論》第一卷所有印張(一共49個印張)的校對工作,都已結束。他興奮極了,寫信對恩格斯說: 「這一卷能夠完成,我只有感謝你!沒有你為我而作的犧牲,我是決不可能完成三卷書的巨大工作的。我滿懷感激的心情擁抱你!」
恩格斯盡管做出了巨大犧牲,但他始終認為,能夠同馬克思並肩戰斗40年,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
⑻ 讀了馬克思的故事,你受到了怎樣的啟發
如果在中國大陸copy讀馬克思的故事,受到了資本家怎麼樣在剝削工人,工人階級為什麼這么窮?
如果到馬克思的故鄉,讀馬克思的故事,我受到了很高的啟發,馬克思主義不殺人實現不了他的共產主義,所以說,列寧斯大林毛澤東他們的正確的,
⑼ 馬克思的生平和共產主義理想奮斗經歷的啟示
一、馬克思的生平:
1818年5月5日 卡爾·馬克思誕生於普魯士萊茵省南部特利爾市一個猶太族律師家庭。
1830年10月入特利爾中學。
1835年—1841年中學畢業先後在波恩大學和柏林大學法律系學習。中學畢業時著作:《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1835年8月),大學期間,成為青年黑格爾分子。
1842年 為《萊茵報》撰稿,同年10月任該報主編。與「自由人」決裂。
1843年 6月19日,馬克思與童年時代的女友燕妮結婚。6月,前往克羅納茨赫度蜜月,期間寫成《克羅納茨赫的筆記》。10月移居巴黎,與盧格合辦《德法年鑒》。著作:《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1843年)為《德法年鑒》撰寫《論猶太人問題》等文章。這表明馬克思恩格斯已經完成從唯心主義到唯物主義、從革命民主主義到科學共產主義的轉變。
1844年3月,與盧格決裂。8月底,馬克思與恩格斯在巴黎會見,合寫第一部著作《神聖家族》,從此他們開始了終身的合作。11月至次年5月,他們合寫《德意志意識形態》,論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著作: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1844年)。
1845年 著作:《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1845年)、《德意志意識形態》(節選)(與恩格斯合著)(1845-1846年)。1847年7月,作《哲學的貧困》。11月底,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在倫敦舉行的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受委託起草同盟綱領。
1848年2月中旬,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第一個綱領性文件《共產黨宣言》問世。
1848年2月,席捲歐洲大陸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爆發,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導同盟投入革命洪流。3月初,馬克思被比利時政府驅逐出布魯塞爾到達巴黎。
1848年5月31日由馬克思主編的《新萊茵報》創刊。
1849年5月16日,普魯士政府下令驅逐馬克思。19日,《新萊茵報》被迫停刊,用紅色油墨印刷了最後一號。
1850年3月和6月,先後兩次與恩格斯一起起草《中央委員會告共產主義者同盟書》。
1850年,馬克思寫作《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
1851年底至1852年春,寫作《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總紹了歐洲、特別是法國1848年革命的經驗。
1852年10月末-12月初,作《揭露科倫共產黨人案件》
1857年 著作:《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1857年8月)
1858年 著作:《鴉片貿易史》(1858年8月3日和9月3日)
1859年 著作:《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1859年)
1860年12月1日作《福格特先生》
1864年9月28日,馬克思應邀出席在倫敦聖馬丁堂舉行的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大會(即第一國際),當選為協會臨時委員會委員,起草了協會的成立宣言和臨時章程。
1867年9月14日,在漢堡《資本論》第一卷出版。
1871年5月30日,馬克思宣讀了題為《法蘭西內戰》的宣言,指出巴黎公社實質上是工人階級的政府。
1875年,他寫了《對德國工人黨綱領草案的意見》(即《哥達綱領批判》)。
1877年,作《反杜林論》第二編第十章
1880年5月,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導法國工人黨蓋得派領導人制訂黨綱,口授了綱領的理論部分。
1882年為《共產黨宣言》俄譯本作序
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積勞成疾,躺在安樂椅上溘然長逝。享年65歲。
二、共產主義理想奮斗經歷的啟示:
共產主義社會是一個人民都渴望的美好社會,為了達到人民這個美好的願望,完成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所以共產黨員必須為共產主義奮斗。同時共產主義的實現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長期的過程,不是一兩天,一兩年甚至幾十年就能實現的,甚至是幾代人,祖祖輩輩才能實現的,沒有人能夠預測完成年說。所以說,對於每個人來說,又是漫長的,因此要奮斗,而且是終生,所以共產黨員必須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