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典名著故事作文
A. 中國古代人物故事,作文
窮當益堅
馬援(前14-後49)是漢代一位有名的將領。他幼年父母雙亡,由其兄馬況撫養成人。他從小胸懷大志,眼光高遠,深為其兄器重。王莽時期,馬援在軍隊里當個小軍官。一次上司派他率隊押送一些犯人,在途中,馬援看到犯人們哭得挺傷心,不由動了側隱之心,便把犯人們都放了。私放犯人是大罪,馬援只得逃亡到北方的邊境上,躲避朝廷的追捕。
碰巧時間沒多長,趕上朝廷大赦,馬援也得以免罪。之後,他就在那裡經營畜牧業和農業。他心胸寬廣,樂於助人,為人忠厚而有遠見,沒幾年功夫,來歸附他的人竟有好幾百。他常對身邊的人們說:做人不能因為貧窮潦倒而喪失志氣,不能因為年紀老邁而頹唐, "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不幾年,馬援有了幾千頭牛、羊和馬匹,幾萬斛糧食,家產多得花不完用不盡,但他不為物累,仍舊和從前一樣,過著簡朴的生活。他曾感慨地對人說:財產之所以可貴,在於能夠幫助人;要不然,做個守財奴有什麼意思呢?"後來,懷著高遠志向的馬援果然把財產分給了他的本家和親友,自己空身外出投軍謀事,後歸附了漢光武帝劉秀,為國家立了很多功勞。
B. 《憶讀書》的教材詳解
《憶讀書》一文作者冰心奶奶在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學生講述有關讀書的問題。通常在這一類的文章中我們看到的多是理論性的說教。如:讀書會給我們帶來的各方面的好處等等,讓學生讀來索然無味,自然也就無法激發學生對於讀書的興趣。而冰心奶奶這篇文章卻另闢蹊徑。首先文章開篇一句「一談到讀書,我的話就多了」讓人聽來很親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與自己談活,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對自己親身經歷的講述,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跟隨冰心奶奶成長,直到文章結尾得出結論:「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娓娓道來之語,如心底之泉水,綴緩流進了學生的心中,讓她終身難忘。
文章的脈絡
明確:一、(1)總說。
二、(2—8)以自己幼時的經歷談「讀書好,多讀書」。
三、(9--10)側重談「讀好書」。
四、(11)概括全文主要內容:「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1、全文的寫作的重點內容是?說出原因。
明確:讀書好。
(1)書中生動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種性格和感情,讓人獲得多種美的享受。
(2)讀書能擴大知識面。
(3)讀書對寫作有很大的幫助。
(4)讀書有助於提高人的品德修養。
2、作者認為怎樣的書才算是好書?
明確:作者認為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於提高人的品德修養,有助於擴大知識面,有助於寫作的書,才能算是好書。這樣的書,首先必須人物個性鮮明,故事情節感人。具體地說就是古代小說要精彩而不煩瑣,引人入勝而非索然無味;現代文藝作品須充滿真情實感而又質朴淺顯的感情。
1 從作者的讀書的經歷和感受中,你獲得了哪些啟發?
甲:我覺得首先要培養讀書的興趣,做到多讀書,廣泛涉獵,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充實自己。
乙:我認為我們從小就要用心讀書的習慣,學會品味和鑒賞文學作品。
丙:讀書不可毫無目的的去讀,也不是什麼書都拿來讀,而應有所選擇和比較。總之,我們要做到如作者所說,多讀書,讀好書。
2 作者為什麼說「我永遠感到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
冰心認為讀書能感染人、陶冶人的性情,有助於提高人的品德修養,有助於擴大知識面,有助於提高人的寫作能力和文學創作素養。
3 作者為什麼從十二三歲時開始看《紅樓夢》直到中年才體會到它的滋味?
因為人對書的內容的理解是以人的生活經歷和人的知識層面為基礎的。《紅樓夢》的社會意義極為深刻,對十二三歲的孩子來說不易理解,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對社會的認識程度不斷加深,到了中年便能較全面、深刻地認識這本書的深蘊。作者讀《紅樓夢》的體會正是由表及裡,由淺人深的理解過程,也就是常說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過程。
4 文學作品可以分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四大類,細讀課文,看看本文沒有涉及的文學作品是哪一類?
本課中的《滿江紅》《聲聲慢》屬詩歌中的詞;《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盪寇志》《精忠說岳》《封神榜》《茶花女》等八部書屬長篇小說,《聊齋志異》屬短篇小說,本課屬散文。因此只有戲劇沒有涉及到。
5讀書對冰心有什麼幫助?
豐富了精神生活;提高了語言修養;懂得了做人處世獨立思考的道理;拓展見聞
作者: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歲,福建長樂人,原名為謝婉瑩,筆名為冰心 。現代著名女作家,兒童文學家,詩人,她歌頌母愛,童真,自然。非常愛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聖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
1900年10月5日出生於福州一個具有愛國、維新思想的海軍軍官家庭,她父親謝葆璋參加了甲午戰爭,抗擊過日本侵略軍,後在煙台創辦海軍學校並出任校長。
C. 以"我和古典名著的故事" 為話題,寫一篇600左右的作文
我從小愛看書,特別鍾愛中國的四大名著,領略過諸葛亮的機智,武松的勇武,孫悟空的神通,無論看多少遍名著,都百看不厭,這次,我又走進了名著。
我走進西遊記,看見了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囂張的樣子,將七仙女定住了身,把桃林的桃子吃了個遍;跑到天宮,搗亂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喝仙酒,吃太上老君的仙丹,偷水果,給眾仙指錯路,想起了我自己在家亂扔垃圾,亂放東西,亂買東西,看見媽媽似王母娘娘那樣生氣的臉,不禁哆嗦了一下。我繼續翻看著,看到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次又一次保護師傅,打妖怪,有時還和師傅鬧變扭,賭氣,我為悟空打妖怪的堅持不懈佩服,也為悟空的倔強而慚愧,想一想,這不正是一個活生生的我嗎?在做作業時,從沒對作業說過不會二字,令我不禁自豪一笑,但也會因為大大小小的事情使媽媽傷心,甚至哭泣,我又低下了頭。我跟著孫悟空一起請觀音菩薩幫忙除妖,一起去妖怪洞穴打妖除魔,和孫悟空一起去花果山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
最後,西遊記中的師徒四人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大戰紅孩兒、借取芭蕉扇、智斗蜘蛛精等等,取得了真經,成為佛。
再想一想,這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正是我的替身,師傅就像媽媽,我陪著媽媽,媽媽教我知識,有時我這倔強的孫悟空還要和師傅吵架,讓師傅傷透了心,可我卻渾然不知。這《西遊記》寫出了我的心聲,讓我知道了,學會孫悟空這樣堅持打妖怪,忠心耿耿的對「師傅」,勝利就在前方。
名著是我的向導,指引我走向正確的道路,名著讓我學會做人,處事,名著,我的良師益友,我的思想「生病」時最好的清潔劑!
我從小愛看書,特別鍾愛中國的四大名著,領略過諸葛亮的機智,武松的勇武,孫悟空的神通,無論看多少遍名著,都百看不厭,這次,我又走進了名著。
D. 作文 媽媽,請理解我 或 我和古典名著的故事
這個作文還是比較簡單德瓦,媽媽,請理解我。可以寫你和你媽媽之間的矛盾之類的事,因為我們現在是青春期,跟母親的爭吵比較多,可是我們有時也不想跟母親爭吵,主要是寫出你內心的呼聲,希望你媽媽能理解你。 延伸——————————————————我覺得我們自己應該更多的理解母親,因為如果自己不犯錯,他們就不會批評我們,我們不能太自私,不應該把責任都怪罪於母親,我們應該理解他們的苦心·望採納
E. 關於中國古典名著中印象最深的個故事的作文
不知道大家是否想過要找機會挑戰自己的勇氣,或者說是鍛煉自己的膽量?如果你想的話,順德市深美反斗樂園里的那間鬼屋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曾經在一次學校組織的秋遊中去過那間鬼屋,並且留下了永生難忘的印象。從外面看,鬼屋只是一間普通的屋子而已,但你千萬別被它不起眼的外表所迷惑,其實裡面是一個非常恐怖的地方!那一次,我懷著既害怕又興奮的心情走了進去。一進大門,光線猛然變暗,頓時讓我感到提心吊膽,於是我小心翼翼地向前走著。「嘩…啊…哧…哈…」從周圍不斷傳來奇怪的聲音,似乎有許多冤魂在叫喊似的,真令人心驚肉跳。我連忙往左邊緊走幾步,突然一個全身腐爛的人冒了出來,嚇得我三魂六魄全不見,覺得自己心跳特別快,頭上直冒冷汗。我慌忙換了個方向,沒走幾步,又是一個恐怖的場面,周圍有不同顏色的光交替閃亮:首先是紅色,這紅色讓你覺得就像周圍都布滿了鮮紅的血似的,接著是綠色,這綠色可真令人感到不安,還有紫色……我再走遠一點,突然看見一艘海盜船,我懷著好奇的心情走了進去,「啊,救命。」我大聲地喊。船里竟有很多人骨。我發現旁邊有一扇門,趕緊沖過去把門推開,但我萬萬沒想到門後猛地跳出了一個滿身都是鮮血而且沒有腦袋的「人」,真嚇得我六神無主,恨不得一步就走出這個鬼屋。幸好這已經是整個鬼屋的最後部分。又見到了溫暖的陽光,我才鬆了一口氣,但仍然過了好久,心情才平靜下來。怎樣,聽了我介紹了這間鬼屋,你們是不是也感到驚心動魄啊!要是你們要來的話,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備,要不然的話准會把你嚇得半死。鬼,其實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鬼,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白天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一個真正正直、勇敢的人是無所畏懼的!你們說呢?--------------------------記憶中讀過的書如天上的星星一樣多,然而有一顆最璀璨奪目,它曾照亮我的心靈,使我深受感動,給我留下了抹不去的深刻印象。它便是—《最感人的102個真情故事》這本書。記得以前我總愛看童話書,一進書店便一頭扎進童話書堆里。去年暑假的一天,在書店裡,我像往常一樣看了好長時間我最愛看的童話書,眼看天色已晚,我便准備回家。忽然書架上一本紫色封皮的書,使我眼前一亮。上面有一幅塗著金粉的漫畫,一個老奶奶帶著自己的兩個可愛的小孫子。下面是一行閃閃發光的大字——最感人的102個真情故事。在我看到「真情」這兩個字時,我不由得疑惑起來,真情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真情呢?……一個個問題浮現在我的腦海里。帶著這些問題我翻開了書,認真地看了起來。首先我看的是「奶奶,我想念您」這篇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小作者的奶奶非常疼愛關心她,她也特別愛自己的奶奶。但是在她5歲那年,可怕的厄運降臨到了奶奶的身上,奶奶患了肝癌,終因醫治無效而去世了。向奶奶遺體告別的時候,小作者就像瘋了一樣撲了過去,哭喊著:「奶奶,奶奶,我要奶奶……」當我看到這兒時,我的眼淚禁不住奪眶而出,我為小作者失去那麼慈祥的、關心她的奶奶而難過,我被這親人之間的拉不斷的親情深深地感動了。讓我不由得想起我也正是在這種親情的沐浴中,像小樹一樣茁壯成長。但是我平時卻沒有注意到!還經常讓爸爸媽媽生氣,以後我一定要珍惜爸爸媽媽的愛!緊接著我又看了「我忘不了她」這個故事,故事中的她——「假小子」有一雙記漂亮的大眼睛……然而這一切都只能成為回憶,她再也看不見小作者了!她實在太調皮了,她盪鞦韆盪得太高了!幾乎與地面平行;她居然敢爬十幾米高的旗桿,就在她大膽的放開一隻手像小記者招手時,她摔下來了……雖然她得救了,可她那湖水般的大眼睛卻再也睜不開了!小
F. 作文 我和古典名著的故事 900字
我從小愛看書,特別鍾愛中國的四大名著,領略過諸葛亮的機智,武松的勇武,孫悟空的神通,無論看多少遍名著,都百看不厭,這次,我又走進了名著。
我走進西遊記,看見了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囂張的樣子,將七仙女定住了身,把桃林的桃子吃了個遍;跑到天宮,搗亂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喝仙酒,吃太上老君的仙丹,偷水果,給眾仙指錯路,想起了我自己在家亂扔垃圾,亂放東西,亂買東西,看見媽媽似王母娘娘那樣生氣的臉,不禁哆嗦了一下。我繼續翻看著,看到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次又一次保護師傅,打妖怪,有時還和師傅鬧變扭,賭氣,我為悟空打妖怪的堅持不懈佩服,也為悟空的倔強而慚愧,想一想,這不正是一個活生生的我嗎?在做作業時,從沒對作業說過不會二字,令我不禁自豪一笑,但也會因為大大小小的事情使媽媽傷心,甚至哭泣,我又低下了頭。我跟著孫悟空一起請觀音菩薩幫忙除妖,一起去妖怪洞穴打妖除魔,和孫悟空一起去花果山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
最後,西遊記中的師徒四人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大戰紅孩兒、借取芭蕉扇、智斗蜘蛛精等等,取得了真經,成為佛。
再想一想,這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正是我的替身,師傅就像媽媽,我陪著媽媽,媽媽教我知識,有時我這倔強的孫悟空還要和師傅吵架,讓師傅傷透了心,可我卻渾然不知。這《西遊記》寫出了我的心聲,讓我知道了,學會孫悟空這樣堅持打妖怪,忠心耿耿的對「師傅」,勝利就在前方。
名著是我的向導,指引我走向正確的道路,名著讓我學會做人,處事,名著,我的良師益友,我的思想「生病」時最好的清潔劑!
我從小愛看書,特別鍾愛中國的四大名著,領略過諸葛亮的機智,武松的勇武,孫悟空的神通,無論看多少遍名著,都百看不厭,這次,我又走進了名著。
碼字太累求採納
G. 以"我和古典名著的故事" 為話題,寫一篇600左右的作文
我和《紅樓夢》的故事
《紅樓夢》真是一部奇書,能夠因一本書生出一門「紅學」來,還不足見其超凡脫俗嗎?半個月的考試時間,我多在文史分館里自習,晚飯後剛一入館或有空餘時總愛逛著隨便翻幾本書看,就偶然翻到了劉心武的《探秘紅樓》,這一下子又勾起了我早有的興趣,一看就看很長時間,有幾次都把復習當成業余而看這種閑書成為主業了.
再小些的時候,小學、初中就聽說過《紅樓夢》,直至高中一二年,也沒怎麼對這部書感興趣.但是奇書就是奇書,自有其大魅力在.隨著我年齡增長,似乎有看這個書的基本條件了.高中課本里引過《紅樓夢》的一個段子《林黛玉進賈府》,就是這么一篇短短的課文,竟勾起了我無限的興趣,一發不可收拾.看了這一篇課文,我就決定一定要去讀讀《紅樓夢》.當時高中管的嚴,什麼「書」也不讓看,每個月放一天半的假,我就利用這點時間斷斷續續地看完了《紅樓夢》.好像現在說一些什麼詞彙的話,是屬於煽情的,但是如果有必要我也只得說一些類似的話以表明我對此書的感情了.
初讀《紅樓夢》,只是作為一部文學作品讀的,什麼版本、背景、真偽以至於作者全然不知.我對《紅樓夢》的理解畢竟有限,只知道個情節梗概,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對書的喜歡.也許是已經有先入為主的觀念的緣故,知道高鶚續書,讀完《紅樓夢》前八十回後,明顯感覺後四十回水平下降甚至前後矛盾.讀完書後,我反倒興趣更增,而且很是遺憾:怎麼只有八十回傳下來了,實在是太可惜了.與讀書相伴,我又找來《紅樓夢》的電視劇看,原來一直不喜歡這個電視劇,真是年齡小的緣故,那時候喜歡西遊記.看電視劇使我更感書的寶貴,這使我有了深刻的印象和觀念:電視劇確實不如書好看.
總之,第一次讀紅樓後(迄今也是唯一一次讀紅樓),感覺興猶未盡,遺憾大於滿足,以至於我認為《紅樓夢》成了斷臂維納斯了,正因為缺憾才引起了這么多人研究它乃至付出整個生命的研究.當時我的觀念是:曹雪芹只寫了八十回,然後英年早逝,後四十回是由高鶚續的.
但是我最近看得一些紅學的書告訴我:曹雪芹是寫完了整部書的,而且很有可能是108回.這讓我精神大振,興趣又起來了,再加上看了周汝昌老先生、劉心武的一些講解,對《紅樓夢》裡面的「伏延千里」之筆有了感覺,我打算再看一遍,應會有新的收獲.毛老君不就說「《紅樓夢》不讀7遍,就沒有發言權」嗎?只要有心得,說說也無妨.
H. 求幾個中國古代的名人故事,寫作文用的
《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林則徐對聯立志》
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慧,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志向。林則徐不僅敢於立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後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受到了後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葉天士拜師謙學》
葉天士自恃醫術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於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於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
《李清照少女填詞》
宋代女詩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她個性爽直、自由、不羈一格,從小就表現出過人的文學天賦。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她觸景生情,即興填詞的故事。
《楊祿禪陳家溝學藝》
楊祿禪受到鄉里惡霸的欺負,他不甘心受辱。一個人離開了家,到陳家溝拜師學藝。拳師陳長興從不把拳法傳外人,楊祿禪也不例外。不過,楊祿禪的執著精神終於感動了陳長興,終於學到了拳法,懲治了惡霸,也開創了楊式太極拳。
《王獻之依缸習字》
王獻之,字子敬,是東晉大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自己也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王獻之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背詩誦詩,到五六歲的時候,就能夠出口成章,順口吟出幾句詩來。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發顯得機警聰敏,而且還特別喜歡習字。王獻之家有一隻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與這個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讀書》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從小連私塾都沒有念過,但是他聰穎過人,勤學好問,終於成為建立明朝的開國皇帝。
《柳公權戒驕成名》
柳公權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面的過人天賦,他寫的字遠近聞名。他也因此有些驕傲。不過,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沒有手的老人,竟然發現老人用腳寫的字比用他手寫的還好。從此,他時時把「戒驕」記在心中,勤奮練字,虛心學習,終於成為一代書法大家。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屈原洞中苦讀》
這個故事講述了,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王十朋苦學書法》
王十朋從小聰穎過人,文思敏捷,可是書法卻不如人意。於是,他痛下決心,一定要練好書法。終於,寶印叔叔的指點下,他終於悟到了書法真諦,成為一名大書法家和文學家。
《王羲之吃墨》
被後人稱為「書聖」的王羲之,小的時候是一個呆頭呆腦的孩子,每天都帶著自己心愛的小鵝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練字,卻被老師衛夫人稱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惱,在小鵝的啟發下,王羲之在書房寫成了金光燦燦的「之」字,但卻誤將饅頭沾墨汁吃到了嘴裡,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車胤囊螢照讀》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囊螢照讀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從我們要給大家講的這個有趣的故事,你一定會明白。
《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張三豐創太極》
張三豐,名全一,又名君實,號三豐,又號元元子,因不修邊幅,又名張邋遢,遼東懿州(今遼寧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時被封為「通微顯化真人」。關於他的傳奇故事當時曾經廣泛流傳於民間,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們大家都知道太極拳吧?太極拳最大的特點就是柔中帶剛!你知道張三豐到底怎麼創造的太極拳嗎?
《諸葛亮喂雞》
諸葛亮,字孔明,東漢三國時期徐州琅琊郡陽都縣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如果你看過《三國演義》,肯定不會忘記諸葛亮。至今,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後人所傳頌,許多人甚至把他當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嗎,在諸葛亮的小時候,為了上學,發生過一些故事,好玩極了!
《玄奘苦學佛法》
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I. 中國古典名著的作文500字
讀《孝經》有感
最近,我很榮幸拜讀了影響華夏五千多年文明史詩的神聖著作——《孝經》
「事親者,居上下驕,為下不亂,為丑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丑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告訴我們侍奉父母,即使身居高位,也不驕傲自大;身為別人的下屬,也不為非作亂;身為普通的百姓,也不與別人爭斗。身居高位卻驕傲自大,最終會招致滅頂之災;為人下屬卻犯上作亂,最終會遭受酷刑的懲罰;身為普通百姓卻總與人爭斗不休,最終會動刀動槍,互相殘殺。如果居高位而驕、做下屬而亂、處卑微而爭這三種違背常理的不良行為不能去除,就算每天用牛、羊、豬三牲做成的美味佳餚孝敬父母,也不能讓父母安心享用,也不算盡孝道啊!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接觸的鏈條,一旦斷裂,就無法連接,最可貴的是,孝是人們的責任和根基。」,我們更應該牢牢的銘記: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為人子女要孝順,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育恩。父子原是骨肉親,爹娘不敬敬何人?養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自費心。
《孝經》雲「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漢文帝,康熙都有是以孝治國,國家也都非常強大。自古以來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孝是人類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愛的基礎。孝經雲「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古人還有一句話,「百善孝為先」,
孝經雲「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一個人不愛自己的父母,怎麼可能愛他人,愛國家呢?
烏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麼能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