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關於身過熱愛生命的故事

關於身過熱愛生命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27 01:00:01

『壹』 我們身邊熱愛生命的故事

曾讀過一本契科夫的短篇小說集,第一篇小說叫作《打賭》。是寫—位法律學家與一位企業家在一次沙龍聚會中在談到一個新近被判十五年徒刑的囚徒時爭執起來。企業家認為在監獄里蹲十五年還不如判死刑的好;法律學家則認為活著總比死了好,活著就是希望。二人爭執不休,最後打起賭來,賭注是法律學家讓企業家把他關起來,十五年後如果法律學家不違約,企業家的全部財產歸法律學家所有。第二天早晨,法律學家便被企業家關進自己後花園的—間小屋,這間小屋只有一個送食物的小小窗口。法律學家蹲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小屋裡開始過起監獄生活,企業家每天給他提供所要讀的書。時間一天天流逝,法律學家讀完了政治、經濟、哲學、科學、神學、文學大全,十五年的時間終於到了。這時的企業家因在生意場中失利,他知道時間一到自己便會變成一個窮光蛋,於是他決定在到期的頭天夜裡殺死法律學家。銀行家好容易打開那把十五年來從來沒有打開過的生銹的鐵鎖,發現法律學家正在殘燭前伏案熟睡,銀行家正欲趁機殺死這形同枯槁的法律學家時,卻發現桌上放著一封給他的信。信中說,他感謝企業家,十五年來他讀了許多書,這些知識將是他終身用不盡的財富,他還明白了許多道理。他決定不再要企業家的財產,他將於明天拂曉前破窗而出,自動毀約。銀行家看完信決定放棄殺死法律學家的念頭。第二天拂曉前法律學家果然毀約破窗而出,既保留了銀行家的財產,也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這篇小說似乎包含了許多道理,熱愛生命,活著便是希望,應該是它的主題,世間一切事物中最可寶貴的就是生命。熱愛生命並不等於貪生怕死,「人生自古誰無死」?記得秋瑾有一首詩:「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尊重,灑去猶能化碧濤。」古今中外一切取得偉大成就的人都是懂得生命價值和運用生命價值的。一切正常人都是珍惜生命、熱愛生命的。「人固有一死,或輕如鴻毛,或重於泰山。」當然在生活中不可能每一個人的死都重於泰山,然而卻不可以輕如鴻毛。人是不可以輕生的。我常常想起大仲馬的一句話,人類的全部幸福就在於希望和等待之中。活著是幸福,希望是幸福,等待是幸福。整個人類社會的一切都是在為了人類的活著和追求幸福而運作,活著和幸福是人類的主題和目的:如果離開了活著和幸福,人類的—切便將失去意義。

在宇宙空間飛行過的宇航員,到南極去進行過科考的科學家,當他們遠離人類群,遠離家鄉,遠離親人,面對廣袤無情的大自然和宇宙空間挑戰生命極限歸來的時候,他們悟透了一切,他們感受到了人類在面對大自然的時候是非常渺小和脆弱的。同時覺得生命又是非常可貴和偉大的,人類在面對生命的極限時要求生存是多麼地不容易,多麼地艱難。挑戰生命極限歸來的人們,他們認為人類生活是最美好最幸福的。他們甚至認為人類的相互爭斗都是不應該的。只有失去過才知道擁有的可貴,然而生命不能作這樣的游戲,因為生命只有一次。那些挑戰過生命極限的人他們從生與死的邊緣走了過來,更加懂得珍惜生命和生活。由此便又想到傑克·倫敦那篇叫作「熱愛生命」的小說:兩個淘金人歷盡苦難和艱辛,從死亡線上掙扎過來的感人故事;使你覺得人的生命力是多麼強大,人的生存慾望是多麼強烈,人在死亡的邊沿才會深切感受到生的可貴。那麼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還有什麼理由輕生?還有什麼理由要無緣無故的離開這個人世呢?生命在其發展過程中是會遇到許多艱難困苦的,這恰好證明著生的可貴。生命是一切上層建築和物質世界的基礎,因為有了人類生命,才有了思想,才有了希望和追求,才有了這個五彩繽紛,像萬花筒一樣美好的世界。

生命面對時間和空間,正如古人所說「若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若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人生是短暫的,也是永恆的。人世間的生活才是實實在在的,有天倫之趣、朋友之誼、戀人之情,有理想、有美好、有追求、有夢幻,只有在人世間才能創造真正的美好天堂。珍惜生命吧,給人生唱一首贊歌

『貳』 熱愛生命的感人故事簡短一點

1、永不放棄生的希望

早晨,一個伐木工人照常去森林裡伐木。他用電鋸將一棵粗大的松樹鋸倒時,樹干反彈重重地壓在他的腿上。劇烈的疼痛使他覺得眼前一片漆黑。此時,他只知道,自己首先要做的是保持清醒。他試圖把腿抽出來,可辦不到。於是,他拿起手邊的斧子狠命地朝樹干砍去,砍了三四下後,斧柄斷了。他又拿起電鋸開始鋸樹。但是,他很快發現:倒下的松樹呈45度角,巨大的壓力隨時會把電鋸條卡住;如果電鋸出了故障,這里又人跡罕至,別無他路。他狠了狠心,拿起電鋸對准自己的右腿,自行截肢……. 伐木工人把腿簡單的包紮了一下,決定爬回去。一路上,他忍著劇痛,一寸一寸地爬,一次次地昏迷過去,又一次次的蘇醒過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活著回去。

如果我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死神正一步步向你走來,最先垮下來的或許就是精神。但伐木工沒有表現出死神即將來臨的恐慌,他展現給人們的是一個對生命充滿希望的形象。

2、認識自我的潛能

一個農民看到兒子開的那輛輕型卡車突然間翻到了水溝里。他大為驚慌,急忙跑到出事地點。當他看到水溝里有水,兒子被壓在車下面,只有頭露出水面。他毫不猶豫地跳進水溝,雙手伸到車下,把車抬了起來。另一位跑來救助的工人幫他把失去知覺的兒子從下面拽了出來。 當地醫生很快趕來了,經檢查,發現農民的兒子只劃破一點皮,沒有其他損傷。此時,這個農民覺得奇怪了。剛才抬車時根本沒想自己是否能抬得動,由於好奇,他又去試了一下,這次卻根本抬不動那輛車了。

生命能夠承受多大的重量,生命有著怎樣的韌性,我們想過嗎?

生命是堅強的,它堅強地能夠在死神面前毫無懼色,依然燦爛;但它又是脆弱的,脆弱地在一瞬間就消失了。生命或者說命運,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關鍵看你如何面對。善待別人,善待自己,珍愛所擁有的一切--這或許就是我們對逝去的人最好的哀思。

珍愛我們的生命,生命是脆弱的,而生命又是頑強的。這脆弱與頑強取決於我們心中的安全之鍾是否常響。遵守社會的規則,緊握寶貴的生命之花,讓短暫的生命綻放光彩。
3、生命的嚮往

一個貧窮的牧羊人,領著兩個孩子放羊,弟弟望著天上飛過的大雁說:「我們要是像大雁會飛就好了,就可以飛到天堂看媽媽啦。」父親說:「只要想飛,就能飛上天!」弟弟學大雁飛,沒有飛起來,哥哥也試了試,沒有飛起來。父親也試著飛了幾次,結果同樣也沒有飛起來。父親說:"我老了,你們還小,將來經過努力,你們一定能飛起來!"後來,經過努力他們果然飛上了藍天,他們就是--美國的萊特兄弟。

我們總是在河的此岸觀望彼岸,在現在觀望未來.所有嚮往是美好的,代表著對生命的希望.黑暗中的希望是一盞燈,指引你走在生命的隧道里.珍惜身邊的一切,

4、珍愛生命、

1、珍惜身邊擁有的一切

英國科學家法拉第,年輕時體質較差,加上工作緊張,用腦過度,身體十分虛弱,多方求治也不見效。後來,一位名醫給他進行了檢查。醫生並沒有給他開葯,只送了一句話:「一個小丑進城,勝過一打名醫。」法拉第細細品味這句諺語,悟出了其中的奧妙。從此,他經常抽空去看馬戲和喜劇。精彩的表演,總是令他開懷大笑。他還到野外和海邊渡假,調劑生活,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久而久之,法拉第的身體逐漸地康復了。

直面生活就是敞開心扉,用生命全部的觸角去感受生活,去承受生活中所有擊打、挫折、辛勞,惟有如此我們才能變得自明而富有智慧,外表平靜內心堅強,能夠辨別善惡,卻不輕言放棄。直面生活,使我們勇於擔待。直面生活,也使我們擁有了真正的生活——我們成了樸素、有尊嚴、有自己聲音的人。

『叄』 關於熱愛生命的故事(300字)

最後的歌聲
清晨的公園里,一個患有癌症的男孩在輕聲歌唱,他歌唱生命。盡管他剩下的時間不多了,但他不自卑,他不相信世上存在著永恆。他認為沒有一樣東西是永恆的,生命,也是一樣的。「人總是要死的!」他常常自我安慰。
公園的那頭,有一個女孩在跳著優美的舞姿,如身後桃花的飄落——翩翩飛舞。
這天,男孩無聊的在閑逛。忽然他聞到一陣噴鼻的花香,這花香吸引著他來到了一棵桃花樹下,也看到了那女孩——她正在跳舞。男孩沒打斷她,一直在旁邊靜靜的等她跳完。「你跳得真好,如你身後的桃花。」「謝謝!」女孩羞答答的抬起頭說道。這時,男孩看清了她的臉:一張美麗的面孔上鑲著兩顆無神的眼珠。男孩大吃一驚:「你是盲女?」這句話一出口,男孩就後悔了,他知道他說了一句不該說的話。「哦……對不起,我不是有意的。」「沒事。」女孩似乎很輕松。……就這樣,他們認識了。
他們相約在夕陽的黃昏來到了這兒,男孩歌唱,女孩伴舞。
……
像這樣過了很久,直到那一天。
「桃花真美,像你一樣。」男孩無意中說道。「可惜我看不到。」女孩說著低下了頭。「對不起。」男孩的心如一陣刀絞的痛,他知道他又一次刺痛了女孩的心,盡管她不在意。一種強烈的慾望從男孩心中升起……
過了幾天,女孩興奮的告訴男孩,有人願意獻出眼珠了,她將看見光明,看見這美麗的花花世界了。男孩由衷的笑了。女孩哪裡知道,那一對眼珠是男孩獻出來的。
……
這一天的黃昏似乎更早到來,男孩對女孩說了很多:「曾經我不相信永恆,但我現在明白世上存在永恆,那便是友情。我要走了,永遠都不回來了,我將永遠的珍藏我們的友誼。」女孩哭了。說完男孩唱起了生命里的最後一支歌,女孩依舊為他伴舞,但是帶著一串淚珠……
他還是走了,走得那麼輕松,沒有遺憾,他把他生命里的最後一支歌獻給了她,他無悔。
女孩的手術成功,她看見了萬物,也知道了真相。她來到了公園,奇怪的是今年的桃花沒有開。
女孩的眼眶模糊了,一滴淚從她的臉頰落下,夕陽中,她似乎聽見了男孩唱起的那一支歌……

『肆』 張海迪熱愛生命的故事

1955年9月,張海迪出生在山東省文登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里,玲玲是她的小名。歲之前,張海迪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快樂而活潑,成天蹦蹦跳跳跑來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時光是那樣短暫。1960年一個明朗的早晨,玩具室里剛上完一節「課」,她和小同伴們嘻笑著朝門外跑去,忽然跌倒了。從此,雙腿喪失了知覺,張海迪也喪失了關於腿的記憶。童年時許多生活場景,她都清晰記得,獨獨不知道腿是怎麼活動的,人走路時的感覺是怎樣的。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而《生命的追問》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在《生命的追問》之前,這個獎項還從沒頒發給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長達30萬字的長篇小說《絕頂》,即將問世。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

(4)關於身過熱愛生命的故事擴展閱讀:

張海迪曾三次應邀出訪過日本、韓國,舉辦演講音樂會。她的自強不息的奮斗歷程也鼓舞著不同民族的人民。1995 年,她曾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參加了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1997 年被日本 NHK 電視台評為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

張海迪說:「我像顆流星,要把光留給人間。」她懷著這樣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學習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贊歌。「活著,就要為人民做事。」張海迪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有一位耿大爺癱瘓了3年,一直沒治好。

張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勵耿大爺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閱大量書籍,精心為耿大爺治療。後來,耿大爺終於能說話了,也能走路了。這時張海迪深深體會到為人民服務的幸福。張海迪同志把為社會、為人民做事,當成最大的幸福。她的崇高精神,閃爍著共產主義的光芒。

『伍』 關於熱愛生命的故事。200字左右

張海迪5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她因此沒有進過學校,童年時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後自學了小學、中學、大學的專業課程。

張海迪15歲時隨父母下放聊城莘縣一個貧窮的小山村,但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在那裡給村裡小學的孩子們教書,並且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醫學知識,熱心地為鄉親們針灸治病,在莘縣期間,她無償地為人們治病一萬多人次,受到人們的熱情贊譽。

1983年,海迪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她以頑強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難,精益求精地進行創作,執著地為文學而戰,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絕頂》。散文集《鴻雁快快飛》、《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

翻譯作品《海邊診所》、《麗貝卡在新學校》、《小米勒旅行記》、《莫多克——一頭大象的真實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會上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強的反響,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已經在日本、韓國出版。

(5)關於身過熱愛生命的故事擴展閱讀:

快樂是很難的,我們常常為了短暫的快樂,愁苦多年,張海迪更難。張海迪看上去很快樂,哪怕是在最痛的時候,她也能做出一副燦爛的笑臉。但張海迪說,她從來沒有一件讓她真正快樂的事。

張海迪身份是作家,但寫作是非常痛苦的,她得了大面積的褥瘡,骨頭都露出來了,但她還在寫。她又做過幾次手術,手術也是非常痛苦的,她的鼻癌是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實施手術的,她清晰地感覺到刀把自己的鼻腔打開,針從自己皮膚穿過。

第一次聽說自己得了癌症,她甚至感到欣喜--終於可以解脫了。張海迪說:我最大的快樂是死亡。但是,她卻活了下來。

她寫小說,畫油畫,跳芭蕾,拍電視,唱歌,讀碩士……甚至,她很喜歡香水,她活得有滋有味。主持人朱軍問她,你這樣坐著是不是很難受,她說,是的,非常難受,可我已經這樣坐了40年了。

作為政協委員,她的提案是在高校推行無障礙設施。"我很痛苦,但我一樣可以讓別人快樂",張海迪說這話的時候,詩意從她身邊彌漫開來。

『陸』 關於熱愛生命的小故事

海倫·凱勒於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小城鎮——塔斯喀姆比亞。她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使她昏迷不醒。當她蘇醒過來,眼睛燒瞎了,耳朵燒聾了。

由於失去聽覺,不能矯正發音的錯誤,她說話也含糊不清。對於一個殘疾人來說,世界是一片黑暗和寂靜,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學會讀書、寫字、說話,沒有強大的記憶力,簡直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海倫·凱勒沒有向命運屈服。她為了能清楚地發音,用一根小繩系在一個金屬棒上,叼在口中,另一端拿在手上,練習手口一心,寫一個字,念一聲。

為了使寫出來的字不至於歪歪扭扭,她還自製了一個木框,裝配了一個滑輪練習寫字,當然安妮·莎莉文老師也付出了很大的貢獻,她讓海倫將手放在自己的喉嚨上,讓海倫感受發聲的震動的聲音。

1887年3月3日,對海倫來說這是個極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家裡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安妮·莎莉文小姐。

莎莉文老師跟海倫·凱勒很投緣,她們認識沒有幾天就相處融洽,而且海倫·凱勒還從莎莉文老師那裡學會了認字,讓她能與別人溝通,再教導她一些生字的意思,她陸續學懂了鮮花、水、太陽等,並認為愛就是那溫暖的陽光。其後再教導海倫用手指點字以及基本的生活禮儀。



(6)關於身過熱愛生命的故事擴展閱讀:

海倫·凱勒的貢獻

海倫·凱勒致力於社會主義,源於她作為殘疾人的特殊經歷,以及她對其他殘障者的同情。起先,她簡化字母表,使之適合殘障者使用﹔但是她很快意識到,單純地解決失明問題,是治標不治本。

通過研究她發現,盲人並非隨機分布在各種人口中,而是集中在社會底層。窮人更容易由於生產事故或者得不到充分的治療而失明。

有些窮人淪為妓女,又多了一種因梅毒而導致失明的危險。於是,凱勒認識到,社會階級制度控制著人一生的命運,有時甚至決定他們是否會失明。凱勒的研究並非書齋式的:「我參觀過糖果店、工廠、棚戶區。就算我看不見,我也聞得到。」


『柒』 關於熱愛生命的故事

1.海倫·凱勒美國著名作家和教育家。1882年,她一歲多,因為發高燒,腦部受傷,此後,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後來,連話也說不出。

她在黑暗中摸索著長大。七歲那年,家裡為她請了家庭教師,也就是影響海倫一生的沙利文老師。沙利文小時候眼睛也差點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導下,海倫用手觸摸學會手語,摸點字卡學會了讀書,用手摸別人的嘴唇,終於學會說話了。

蘇利文老師為讓海倫接近大自然,讓她在草地上打滾,在田野跑跳,在地里埋下種子,爬到樹上吃飯;還帶她去摸摸剛出生的小豬,到河邊玩水。海倫在老師愛的關懷下,竟然克服失明與失聰的障礙,完成了大學學業。

1936年,和她朝夕相處五十年的老師離開人間,海倫非常傷心。她知道,沒有老師的愛,就沒有今天的她,決心要把老師給她的愛發揚光大。於是,海倫跑遍美國大大小小的城市,周遊世界,為殘障的人到處奔走,全心全力為那些不幸的人服務。

1968年,海倫八十七歲去世,她終生致力服務殘障人士的事跡,傳遍全世界。她寫了很多書,她的故事還拍成了電影。蘇利文老師把最珍貴的愛給了她,她又把愛散播給所有不幸的人,帶給他們光明和希望。

2.桑蘭:出生於1981年2月,浙江寧波人,原國家女子體操隊隊員,曾在全國性運動會上獲得跳馬冠軍。到今天為止,堅強的桑蘭已經笑著度過了6年的輪椅時光。1998年7月21日晚在紐約友好運動會上意外受傷之後,默默無聞的桑蘭成了全世界最受關注的人。這確實是個意外。

當時桑蘭正在進行跳馬比賽的賽前熱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間,外隊一教練「馬」前探頭干擾了她,導致她動作變形,從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頭先著地。遭受如此重大的變故後卻表現出難得的堅毅,她的主治醫生說:「桑蘭表現得非常勇敢,她從未抱怨什麼,對她我能找到表達的詞就是『勇氣』。」

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來之後,她也絕不後悔練體操,她說:「我對自己有信心,我永遠不會放棄希望。」3年來,桑蘭用她的行動應證著自己的諾言,在北大學習、加盟星空衛視主持節目、擔任申奧大使、參加雅典奧運北京接力……她充滿力量的笑容總能給人希望!

3.霍金,他是一個大腦,一個神話,一個當代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一個科學名義下的巨人……或許,他只是一個坐著輪椅、挑戰命運的勇士。一次,霍金坐輪椅回柏林公寓,過馬路時被小汽車撞倒,左臂骨折,頭被劃破,縫了13針,大約48小時後,他又回到了辦公室投入工作。

雖然身體的殘疾日益嚴重,霍金卻力圖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潑好動的——這聽起來有點好笑,在他已經完全無法移動之後,他仍然堅持用唯一可以活動的手指驅動著輪椅在前往辦公室的路上「橫沖直撞」;當他與查爾斯王子會晤時,旋轉自己的輪椅來炫耀,結果軋到了查爾斯王子的腳趾頭。當然,霍金也嘗到過「自由」行動的惡果,這位量子引力的大師級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下,躍入輪椅,幸運的是,每一次他都頑強地重新「站」起來。

1985年,霍金動了一次穿氣管手術,從此完全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他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極其艱難地寫出了著名的《時間簡史》,探索出宇宙的起源。

4.清晨的公園里,一個患有癌症的男孩在輕聲歌唱,他歌唱生命。盡管他剩下的時光不多了,但他不自卑,他不相信世上存在著永恆。他認為沒有一樣東西是永恆的,生命,也是一樣的。「人總是要死的!」他常常自我安慰。

公園的那頭,有一個女孩在跳著優美的舞姿,如身後桃花的飄落——翩翩飛舞。

這天,男孩無聊的在閑逛。忽然他聞到一陣噴鼻的花香,這花香吸引著他來到了一棵桃花樹下,也看到了那女孩——她正在跳舞。男孩沒打斷她,一向在旁邊靜靜的等她跳完。「你跳得真好,如你身後的桃花。」「多謝!」女孩羞答答的抬起頭說道。這時,男孩看清了她的臉:一張美麗的面孔上鑲著兩顆無神的眼珠。男孩大吃一驚:「你是盲女?」這句話一出口,男孩就後悔了,他明白他說了一句不該說的話。「哦……對不起,我不是有意的。」「沒事。」女孩似乎很簡單。……就這樣,他們認識了。

他們相約在夕陽的黃昏來到了這兒,男孩歌唱,女孩伴舞。

像這樣過了很久,直到那一天。

「桃花真美,像你一樣。」男孩無意中說道。「可惜我看不到。」女孩說著低下了頭。「對不起。」男孩的心如一陣刀絞的痛,他明白他又一次刺痛了女孩的心,盡管她不在意。一種強烈的慾望從男孩心中升起。

過了幾天,女孩興奮的告訴男孩,有人願意獻出眼珠了,她將看見光明,看見這美麗的花花世界了。男孩由衷的笑了。女孩哪裡明白,那一對眼珠是男孩獻出來的。

這一天的黃昏似乎更早到來,男孩對女孩說了很多:「以前我不相信永恆,但我此刻明白世上存在永恆,那便是友情。我要走了,永遠都不回來了,我將永遠的珍藏我們的友誼。」女孩哭了。說完男孩唱起了生命里的最後一支歌,女孩依舊為他伴舞,但是帶著一串淚珠

他還是走了,走得那麼簡單,沒有遺憾,他把他生命里的最後一支歌獻給了她,他無悔。

女孩的手術成功,她看見了萬物,也明白了真相。她來到了公園,奇怪的是今年的桃花沒有開。

女孩的眼眶模糊了,一滴淚從她的臉頰落下,夕陽中,她似乎聽見了男孩唱起的那一支歌……

5.保爾從小在苦水中長大,早年喪父,母親替人洗衣、做飯,哥哥是工人。保爾12歲時,母親把他送到車站食堂當雜役,他在食堂里幹了兩年,受盡了凌辱。

十月革命爆發後,保爾的家鄉烏克蘭謝別托夫卡鎮也和蘇聯其他地方一樣,遭受了外國武裝干涉者和國內反動派的踐踏。紅軍解放了謝別托夫卡鎮,但很快就撤走了,只留下老布爾什維克朱赫萊在鎮上做地下工作。朱赫萊在保爾家裡住了幾天,給保爾講了關於革命、工人階級和階級斗爭的許多道理:「現在全世界都著火了,奴隸們起義了,他們要把舊世界推翻,但是,為了這個,需要的是一夥勇敢的、能夠堅決斗爭的弟兄。」

朱赫萊的啟發和教育對保爾的思想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突然,朱赫萊被匪徒抓去了。保爾急著四處打聽。一天,在匪兵押送朱赫萊的時候,保爾出其不意地猛撲過去,把匪兵打到壕溝里,與朱赫萊一起逃跑了。

但是由於波蘭貴族李斯真斯基的兒子維克多的告密,保爾被投進了監牢。從監獄出來後,保爾拚命地跑,他怕重新落入魔掌,不敢回家,便不自覺地來到冬妮亞的花園門前。他縱身一跳,進了花園。冬妮亞喜歡保爾的「熱情和倔強」的性格,保爾也覺得冬妮亞「跟別的富家女孩不一樣」。後來他們又有幾次見面,慢慢地產生了愛情。保爾為了避難,便答應了冬妮亞的請求,住了下來。幾天後冬妮亞找到了保爾的哥哥阿爾青,他把弟弟送到喀查丁參加了紅軍。

在一次激戰中,保爾頭部受了重傷。但他以驚人的頑強毅力戰勝了死亡。出院後,他已不宜於重返前線,便參加恢復和建設國家的工作。在這里他同樣以工人階級主人翁的姿態,緊張地投入各項艱苦的工作。他做團的工作、肅反工作年的《德法年鑒》。編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文章,並直接參加艱苦的體力勞動。在興建窄軌鐵路中,保爾表現了高度的政治熱忱和忘我的勞動精神。

保爾自從在冬妮亞家裡與她告別後,只見過她兩次面。第一次是他傷愈出院後,最後一次是在鐵路工地上,保爾發現,隨著革命的深入,他們之間的思想差距越來越大了,他們已經完全沒有共同語言了,於是便分道揚鑣。

在築路工程快要結束時,保爾得了傷寒。病癒後他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他參加了工業建設和邊防戰線的斗爭,並且入了黨。但是,由於保爾在戰爭中受過多次重傷和暗傷,後來又生過幾次重病,加之他忘我的工作和勞動,平時不愛惜自己的身體,體質越來越壞了。1927年,他幾乎完全癱瘓了,接著又雙目失明。嚴重的疾病終於把這個滿懷革命熱情的年輕人束縛在病榻上。

但保爾在肉體和精神上都忍受著難以想像的痛苦的情況下,重新找到了「歸隊」的力量。他給自己提出了兩項任務:一方面決心幫助自己的妻子達雅進步;另一方面決定開始文學創作工作。這樣,「保爾又拿起了新的武器,開始了新的生活。」

『捌』 熱愛生命故事50字

張海迪
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她因此沒進過學校,童年起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後自學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專業課程。張海迪十五歲時隨父母下放聊城莘縣一個貧窮的小村子,但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在那裡她給村裡小學的孩子們教書,並且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醫學知識,熱心地為鄉親們針灸治病。在莘縣期間她無償地為人們治病一萬多人次,受到人們的熱情贊譽。
1855 518
下一條回答
最新款電腦 每周三天限時秒殺,支持比價,隨時來詢
最新款電腦 限時特惠,採用第八代智能英特爾 酷睿 i7戴爾游戲本,輕薄本,全系配置盡..
戴爾(中國)有限公司廣告
搭載第八代酷睿的pc實力強勁,性能再次勁升40%
配置第八代英特爾酷睿的pc搭載出眾性能,讓創造力永不消逝。第八代智能英特爾酷睿處..
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廣告

12條評論

想互撩,先評論一句
發布

假真最怕稀鹽酸
32
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希望。希望是人類生活的一項重要的價值。有希望之處,生命就生生不息.
2012-05-03 21:11 · 回復Ta

熱心網友
24
寫的手的應
2018-10-08 19:54 · 回復Ta
熱心網友 : 瞎艹

熱心網友
14
在下艹陳發@假真最怕稀鹽酸
2014-05-01 17:32 · 回復Ta
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為您推薦
熱愛生命的小故事50字
為生命畫一片樹葉 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小說《最後一片葉子》里講了個故事:

3385 瀏覽16151 2017-11-25
關於生命的小故事,要3篇,每篇50字
昂起頭來真美——別看它是一條黑母牛,牛奶一樣是白的. 珍妮是個總愛低著頭的小女孩,她一直覺得自己

123 瀏覽2009 2017-11-22
熱愛生命的名人(故事50字以內)
有一個叫黃美廉的女子,從小就患上了腦性麻痹症。這種病的症狀十分驚人,因為肢體失去平衡感,手足會時常亂

3995 瀏覽13755 2018-04-16
熱愛生命的故事50字
為生命畫一片樹葉 只要心存相信,總有奇跡發生,希望雖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美國作家歐;亨利

20 瀏覽293

熱愛生命的故事50字
太累,它認為幸福是平淡的,是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的而不是用自己的外表炫耀來爭得別人誇獎的. 秋天是

26 瀏覽1060 2016-04-18
熱愛生命

關於熱愛生命的故事

63個問題2,830,655人瀏覽

為您推薦
女生最好玩的游戲
白癲風病的圖片
豐胸
譚英雄魚頭火鍋加盟
自症
有來月經會懷孕嗎
月經干凈幾天能懷孕
月經之後容易懷孕嗎
正在載入

『玖』 關於熱愛生命的小故事20字

1、熱愛生命小故事:我為什麼登山

英國一名著名的登山家這樣回答:「因為山在那裡。」對於登山家來說,山是一種無法抗拒的召喚。把登山運動作為自己的崇高事業,全力以赴。

人類不斷探險的精神是永恆的。正是由於人類的探險精神,人類才不斷進步,才有今天的文明。許多人在探索自然的過程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對後來者,它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培育探險精神對於一個人、一個民族都有積極意義。一個具備探險精神的人,會不斷尋求新的征服目標,不斷尋求人生的新境界和高度;相反,一個人、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探險精神,就不會有什麼前途。

2、熱愛生命小故事:生命的價值

有一個生長在孤兒院中的孩子,常常悲觀地問院長:「像我這樣沒人要的孩子,活著究竟有什麼意思呢?」

院長總是笑而不答。有一天,院長交給男孩一塊石頭,說:「明天早上,你拿這塊石頭到市場上去賣;但不是『真賣』,記住,不論別人出多少錢,絕對不能賣。」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場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買那塊石頭,而且價錢越出越高。回到院內,男孩興奮地向院長報告,院長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黃金市場叫賣。在黃金市場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價錢要那塊石頭。

最後,院長叫男孩把石頭拿到寶石集市上去展示,結果,石頭的身價較昨天又長了十倍,更由於男孩怎麼都不賣,竟被傳成「稀世珍寶」。男孩興沖沖地跑到孤兒院,將這一切稟報院長。院長望著男孩,徐徐說道:「生命的價值就像這塊石頭一樣,在不同的環境下就會有不同的意義。一塊不起眼的石頭,由於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價值,被說成是稀世珍寶。你不就像這石頭一樣?只要自己看中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義,有價值。」

3、熱愛生命小故事:中西生死哲學

儒家一方面承認「死生有命」,但也強調「未知生,亦知死?」以此提醒世人把重點放在現世努力。孟子所謂「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最能突現這種人文精神。道家莊子雖明言「死生命也」,但也強調應用平等心看待生死,因為「生死如一」最能突現超拔精神。

在西方,柏拉圖曾經明白強調,人生的目的在求真善美,但永恆的真善美只有在死亡之後,因此,「哲學就是對死亡的練習」。並且,他主張靈魂不死論,其學生亞里士多德雖然否認靈魂不死,但也肯定「神聖理性不死」,並強調「我們應盡力過理性生活,使自己不朽」。

到了康德,認為靈魂不死雖然「沒有邏輯的確定性」,卻有「道德的確定性與必要性」。因而他強調,精神愈用而愈出的道理,「想得越多,做得越多,就活得越久」。在黑格爾更是直言「死亡是一種揚棄」。存在主義者海德格爾則明言,人生觀即死亡觀,人生既然註定是「邁向死亡的存有」,因此,如何能在平日盡心盡責,才是面對生死最好的態度。

到了當代,因為醫學發達,「臨終關懷」更成為普世關心的問題,如何「生有尊嚴,死也有尊嚴」,也成為超越國界的共同課題。芝加哥大學蘿絲教授的名著《生死學認為,死亡也是人生的一種「成長」,更具積極性與建設性。

4、熱愛生命小故事:南極探險中悲壯的一幕

1991年,挪威的阿蒙森和英國的斯科特幾乎同時開始了對南極的征服,當阿蒙森勝利班師後五個星期,斯科特才到達南極。雖然斯科特在向南極的進軍中他已經知道了阿蒙森的勝利,但他並沒有因為自己將成為失敗者而停止前進。

在返回時因遇上南極早到的冬季被圍困在冰雪之中,好友奧茨凍壞了雙腳,行動艱難,為了不拖累大家,夜裡獨自走出帳篷,消失在暴風雪中。最後僅存的三位探險家體力嚴重透支,食物短缺,燃料不足,無情的暴風雪讓他們在又凍又餓又累中活活死去。

臨死前,斯科特還在寫他的探險日記,他們至死都沒有拋棄所搜集到的35磅岩石標本。茨威格曾贊道:「壯麗的毀滅,雖死猶生,失敗中產生攀登無限高峰的意志。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

5、海倫·凱勒美國著名作家和教育家。1882年,她一歲多,因為發高燒,腦部受傷,此後,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後來,連話也說不出。

她在黑暗中摸索著長大。七歲那年,家裡為她請了家庭教師,也就是影響海倫一生的沙利文老師。沙利文小時候眼睛也差點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導下,海倫用手觸摸學會手語,摸點字卡學會了讀書,用手摸別人的嘴唇,終於學會說話了。

蘇利文老師為讓海倫接近大自然,讓她在草地上打滾,在田野跑跳,在地里埋下種子,爬到樹上吃飯;還帶她去摸摸剛出生的小豬,到河邊玩水。海倫在老師愛的關懷下,竟然克服失明與失聰的障礙,完成了大學學業。

1936年,和她朝夕相處五十年的老師離開人間,海倫非常傷心。她知道,沒有老師的愛,就沒有今天的她,決心要把老師給她的愛發揚光大。於是,海倫跑遍美國大大小小的城市,周遊世界,為殘障的人到處奔走,全心全力為那些不幸的人服務。

1968年,海倫八十七歲去世,她終生致力服務殘障人士的事跡,傳遍全世界。她寫了很多書,她的故事還拍成了電影。蘇利文老師把最珍貴的愛給了她,她又把愛散播給所有不幸的人,帶給他們光明和希望。

『拾』 有關於杏林子熱愛生命的故事

一提到熱愛生命的人,我的腦海中就浮現出海倫.凱勒、貝多芬、張海迪的身影,我被他們堅強不屈的精神深深打動過。現在,又有一個人同樣震撼了我,成為我心目中的英雄。
她的名字叫做杏林子。
杏林子原名劉俠,十二歲時因為患有類風濕關節炎而失去活動的自由,這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不全而引發的慢性疾病,完全無葯可治,患者等於被宣判了漫長的死刑,在死亡之前是無盡的疼痛、更疼痛和更加疼痛的凌遲。

杏林子在日記中寫道:"我的病痛讓我腿不能行,肩不能舉,手不能彎,頭也不能自由轉動。甚至吃一口心愛的牛肉乾的權利也被剝奪了,因為咬不動。"這是一種多麼可怕的生存景象啊!有幾個人能延續這樣殘酷的生命,繼續活下去呢?可杏林子能。

十六歲的杏林子在歷經三年多的磨難後,逐漸的從沮喪和絕望中走了出來,憑著自己樂觀的生活態度和頑強的毅力,書寫著她不平凡的人生:她寫文章,用一種常人難以想像的寫作方式進行文學創作,用文字見證了生命的強韌和美麗,她的文字成為台灣、東南亞地區最暢銷的書籍;她為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創辦了台灣最大的殘疾人組織—伊甸園;她致力於各項弱勢群體、殘障人士生存條件的改善……..她的堅韌和不向命運屈服,創造了一個生命的奇跡。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和不幸,是勇敢奮起還是從此沉淪?杏林子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生命屬於我們的只有一次,只有樂觀積極的生活,珍惜生命賦予我們神聖的責任,努力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能體現生命的價值。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