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關於名人讀書的故事

關於名人讀書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8 01:13:42

① 有關讀書的名人故事

有關名人讀書的故事(一):

在東漢時期,有一個著名的政治家,他叫做孫敬。孫敬在年輕的時候特別勤奮好學,經常把自己鎖在屋裡面不停地讀書。每天他從太陽剛升起就開始讀書,一直讀到天黑,有的時候還會廢寢忘食連飯都不吃了。

孫敬每天讀書的時間特別長,有的時候特別疲憊了也不會休息,但是時間久了身體也扛不住。每天一到晚上的時候就特別困,但是他不想早早的去睡覺,害怕影響自己學習,於是就想出了一個很特別的方法。

眾所周知,在古代時期,男人的頭發都跟女人一樣特別長。於是孫敬找來了一根繩子,把繩子的一頭綁在房樑上。

這樣一來,每次只要他讀書讀的又累又困,忍不住打盹的時候,頭只要稍微低一點頭,這根綁在房樑上的繩子就會立馬狠狠地牽住頭發,把頭皮扯的很痛,就像快扯掉了一樣,這樣他馬上就會清醒了可以繼續學習。

有關名人讀書的故事(二):

在古代的戰國時期,有一位政治家很有名氣,他叫做蘇秦。蘇秦在年輕時學問並不高,所以他去到好多地方做事都沒有受到重視和重用。

在外闖盪的路途不順利,於是蘇秦便回家了,可是回到家後家人對他極為冷淡,就像當他不存在一樣。家人的態度對蘇秦的刺激特別大,因此他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發奮讀書。蘇秦開始學習之後經常讀書讀到半夜,特別疲憊很想睡覺。

於是他想出了一個可以讓自己頭腦清醒的辦法,他准備了一個錐子,只要稍微一打瞌睡,他就會用這個錐子特別用力的在自己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的話,蘇秦就會突然間感覺到疼痛就會清醒起來,繼續讀書。

有關名人讀書的故事(三):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以前脫去衣服上床睡覺。

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就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

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之後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有關名人讀書的故事(四):

東坡學識淵博,他有一種「各個擊破」的讀書法。他認為一本書每讀一遍,只要明白和消化一個問題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讀,就能到達事事精通。

一本書的資料就是很豐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個方面。

比如想探究歷代興亡治亂的原因,此時那麼就從這個角度去讀;要探究史實典故,就換另一個角度,再讀一遍。這個方法雖有些笨,此時但這樣讀過之後,各個方面都經得起考驗。

有關名人讀書的故事(五):

車胤,年幼時好學不倦,勤奮刻苦。他白天幫大人幹活,夜晚便捧書苦讀。但就是由於家境貧寒,常常沒錢買油燈,書也讀不成了。他為此十分苦惱。

一個夏夜的晚上,車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憶著讀過的書上的資料,忽然發現院子里有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在空中飛舞。

他忽然心中一動,要就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一齊,借它們的光不就能夠讀書嗎?於就是,他開始捉螢火蟲,捉了十幾只,此時把它們裝在白紗布縫制的口袋裡,掛在案頭。從此,他每一天借著螢光苦苦地讀書。

有關名人讀書的故事(六):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一樣。他拿到一本書,不就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就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後閉目靜思。

他猜想書的謀篇布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僅節省了讀書時刻,而已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像力,不至於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有關名人讀書的故事(七):

在西漢時期,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大學問家,他的名字叫做匡衡。匡衡從小就非常喜歡學習讀書,可無奈的是家裡條件很差,根本買不起蠟燭,於是一到晚上天黑的時候他就沒有辦法繼續看書,沒有光實在是什麼都看不見了,因此他經常為這個事情而發愁。

有一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家裡的牆壁上似乎有一些些亮光,於是他便起床想看看是怎麼回事兒,原來是因為牆壁裂了一個很小的縫,鄰居家亮亮的燭火恰巧就從這個小縫中穿了過來。

匡衡看完之後立馬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從家裡面找來了一把鑿子,把牆壁裂縫的地方鑿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孔,這個時候立馬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從此以後,每到夜晚匡衡就借著這道燭光看書。

② 名人讀書的成語(含故事)

古人讀書給予我們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卻可以用四個字的成語概括。簡單的四個字中卻體現著中國文化的博大和魅力。因這簡簡單單的四個,蘊含著說不盡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這里不一樣的故事。

3、隨月讀書: 時代:南齊 人物:江泌 道具:月光

故事情節:南齊,江泌,白天出工,晚上利用月光讀書。不是簡單的利用,而是月光走到那裡,他讀到哪裡。牆根,門口,屋頂,有月光的地方就有他。古人讀書很難,難在既沒有書讀,也沒有地方讀,還沒有錢讀。請珍惜自己讀書的機會

③ 關於名人讀書故事400字

1、陳毅吃墨水

陳毅小時候非常喜歡讀書。有一次,他正在看書,媽媽端來餅和芝麻醬,叫他蘸著吃。他一邊看書,一邊吃餅。書桌上有一個大墨盒,他竟把餅蘸到墨盒裡,一口一口吃得很香。媽媽走進屋,看到他滿嘴都是墨,吃驚地叫了起來。這時,他才發現蘸的不是芝麻醬,而是墨水。

媽媽一邊責怪他,一邊心疼地拉他去漱口。他卻笑著說:"沒關系!吃點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還太少呢!"

2、伽利略好奇善問

伽利略是義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他在力學上的貢獻是建立了落體定律,發現了物體的慣性定律、擺振動的等時性、拋物運動規律,確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薩大學讀書期間,就非常好奇,也經常提出一些問題,比如「行星為什麼不沿著直線前進?」一類的問題,有的老師嫌他問題太多了,可他從不在乎,該問還問。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數學家利奇來比薩游歷,他就准備了許多問題去請教利奇。這一次可好了,老師誨人不倦,學生就沒完沒了地問。伽利略很快就學會了關於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等方面的知識,並且深人地掌握阿基米德的關於杠桿、浮體比重等理論。

3、聞一多醉書

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就在他結婚的那天,洞房裡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裡找到了他。他仍穿著舊袍,手裡捧著一本書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4、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里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5、張廣厚吃書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的反復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3)關於名人讀書的故事擴展閱讀:

讀書是指獲取他人已預備好的符號、文字並加以辨認、理解、分析的過程,有時還伴隨著朗讀、鑒賞、記憶等行為。這些符號最常見的是語言文字,其他還有音符、密碼、圖表等也在此列;一般獲取過程是用眼睛觀看,也包括盲人用觸覺來識別凸字等其他獲取方式。

④ 名人讀書小故事(50字)

1.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

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⑤ 名人讀書故事(短一點)

1、華羅庚猜書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後閉目靜思。

他猜想書的謀篇布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已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像力,不至於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2、聞一多醉書

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就在他結婚的那天,洞房裡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

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裡找到了他。他仍穿著舊袍,手裡捧著一本書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3、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

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里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4、車胤囊螢映雪

車胤,年幼時好學不倦,勤奮刻苦。他白天幫大人幹活,夜晚便捧書苦讀。可是由於家境貧寒,常常沒錢買油燈,書也讀不成了。他為此十分苦惱。一個夏夜的晚上,車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憶著讀過的書上的內容,忽然發現院子里有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在空中飛舞。

他忽然心中一動,要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一起,借它們的光不就可以讀書嗎,於是,他開始捉螢火蟲,捉了十幾只,把它們裝在白紗布縫制的口袋裡,掛在案頭。從此,他每天借著螢光苦苦地讀書。

5、懸梁刺股

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他每天晚上學到深夜,為了避免發困,他用繩子的一頭拴柱頭發,一頭拴在房樑上。戰國時,有個名叫蘇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業,便刻苦讀書。每當深夜讀書時,他總愛打盹。

於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感動了後人,人們用「懸梁刺股」來表示刻苦學習的精神。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