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的故事會帶給你
㈠ 錢學森的故事一
第一篇:愛國勵志
作為錢學森的恩師,馮·卡門對錢學森在美國的困境一清二楚,他曾撰寫文章揭露當時美國政府的把戲:帕薩迪那移民局下令驅逐錢出境……但錢卻被滯留美國達五年……滯留錢的目的,是要他當時所掌握的一切知識變得陳舊過時。錢繼續在加州理工學院執教,但必須每月向移民局作一次匯報。對他來說,這是一種屈辱。他從未放棄過回中國去的打算,因為他覺得,只有中國在真正營救他,而且在那裡他會得到禮遇。或許和錢的想法一樣,我覺得,由於我和華盛頓的密切聯系,我本來可以為他做更多的事。令人痛心的是,處於這種荒唐的年代,這種局面一旦出現了,即使你有最強的贊助,也幫不了多少忙。
·密信,咖啡館里的玄機
·11名美國飛行員換回一個火箭專家
第二篇:報效中華
作為一名在美國搞了十幾年空氣動力力學和火箭導彈技術的科學家,錢學森受到了中國國防和軍事部門的高度重視。陳賡向國防部長彭德懷匯報錢學森參觀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的事之後,彭德懷希望盡快見到錢學森,親自征詢他關於中國如何搞導彈的具體意見。錢學森尚未回到北京,彭德懷就幾次給科學院打電話,詢問錢學森回來沒有。1955年12月下旬,錢學森從東北回到北京,彭德懷雖患病住院,仍然召集錢學森去見面。26日下午,在朱兆祥的陪同下,錢學森來到北京醫院高幹病房會見了國防部長彭德懷,陳賡陪同在旁。彭德懷元帥的談話直截了當,沒有寒暄,沒有客套。他說:「錢先生,我是個軍人,今天找你來,想談談打仗的問題。我們不想打人家,但若人家打過來,我們也要有還手之力。」
·彭德懷元帥首先支持搞導彈
·周恩來交給錢學森重要任務
·核彈頭從有人區上空飛過
·新中國最絢爛的蘑菇雲
·危險的核彈發射架下
·"星際航行"和首提"航天"
·"文革"中上馬"651"工程
·運載火箭艱難前行
·第一顆衛星能在天上飛幾天?
·政治衛星唱響《東方紅》
第三篇:成才有道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時值錢學森在大西洋彼岸攻讀博士研究生的第二個年頭,由於戰爭的消耗,國民黨政府軍費開支龐大,停止了對公派留學生的資助。錢學森失去了助學金,幾乎無法繼續讀下去。他找到卡門教授:「對不起,導師,我想盡快將您交給我的課題結束,交出博士論文回國,因為我沒有錢再繼續在美國的學習和生活了。」「不行,不行,」馮?卡門拍拍學生的肩膀,「你是我最得意的門生,你的博士論文很有價值,如果研究成功,將會取得學術上的重大突破。我已經知道中日發生了戰爭,你的國家政府停止了助學金。不過,你不要擔心錢的事,你的生活費和學費由我承擔,繼續讀下去,認真將論文做完吧。」卡門教授慷慨解囊,在關鍵時候又一次給了錢學森繼續深造的機會。
·"卡門-錢近似"公式
·「自殺俱樂部」
第四篇:人格如金
錢學森回國後,再沒去過美國。20世紀改革開放以後,美國方面多次邀請他出訪,但都被他拒絕了。
當時的胡耀邦總書記還勸過他。一次開科學技術大會,他就坐在總書記的旁邊。胡耀邦對他說:「錢老,你在國際上影響很大,一些國家邀請你,我建議你還是接受邀請,出去走走。你出去和別人不一樣,對推動中外科技交流會有很大影響。這也是今天改革開放的需要啊!今天,世界在變,中國在變,美國也在變。幾十年前的事,過去了就算了,不必老記在心上。你去美國走走,對推動中美間的科學技術交流,甚至推動中美關系的發展都會有積極意義。」
第六篇:大師風范
2005年3月29日,錢學森最後一次跟秘書們系統談話。錢學森說,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問題是我們國家長遠發展的一個大問題。他說,「今天,黨和國家都很重視科技創新問題,投了不少錢搞『創新工程』、『創新計劃』等等。這是必要的,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創新思想的人才。問題在於,中國還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都是些人雲亦雲、一般化的,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東西,受封建思想的影響,一直是這個樣子。
㈡ 對錢學森故事的感受
愛國!是一位倔強的漢子!
㈢ 關於錢學森的故事(兩個)
錢學森兩彈一星的故事
天之父」和「火箭之王」錢學森、這個耳熟能詳的偉大名字,為中國人民所熟悉、所敬仰.他也是全世界人民所敬佩的中國頂級科學家,是中國航天的崇高形象和象徵.他生前的豐功偉績和愛國情懷,他淡泊名利,嚴謹治學,同國家榮辱與共的不朽精神讓世人更加欽佩敬仰.
錢學森曾講過一句詼諧而意味深長的話「我姓錢,但我不愛錢.」能夠詮釋他淡泊名利的高風亮節.
1958年他著的《工程式控制制論》一書被譯成中文出版,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稿酬加獎金一萬多元,全數捐出,給學生買學慣用具了.
2001年,錢學森曾獲第二屆「霍英東傑出獎」,獎金百萬港幣與早在1994年,他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獎金也是百萬港元.兩筆獎金的支票還沒拿到手,錢學森就讓人代他將錢捐給祖國科協沙草產業基金會、西部的沙漠治理事業.而作為可以享受待遇的錢學森,卻五十年如一日住在老舊的樓房裡,過著清貧的生活.他穿了一輩子的中山裝,用了五十多年的破提包,他平時和別人聯名發表文章,總是把稿費都給合作者.
錢學森曾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及中央軍委授予的一級英雄模範獎章;2007年榮獲「感動中國年度人物」.2009年,他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榮獲如此之多、如此之重的榮譽,誰能想到為祖國航天事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的容身之屋,竟然還不到百平方米.而錢學森在這里一住就是50多年.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胡世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講到,錢學森生前就是和很多普通人一樣,住在這個不到10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他一直就是勤勞簡朴,專心的研究科學.他也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不要忘記艱苦樸素.
據媒體多次報道,錢老早就為自己做人定下了「四不原則」:「不題詞,不為人寫序,不出席應景活動,不接受媒體采訪.」後來,這「四條原則」還有了「升級版」為七不,加多了「不兼任任何顧問或名譽顧問、不到外地開會、不出國」.單位要為他建房他不同意,報刊上頌揚他的文章被打招呼「到此為止」. 他又說:「我沒工夫考慮過去,只考慮未來.」
錢學森回國前的故事
1949年當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上徐徐升起時,當時任加利福尼亞工學院超音速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負責人的錢學森深為祖國的新生而。他打算回國,用的專長為新中國服務。但那時候在美國的中國科學家歸國不易,而錢學森的專長又直接與國防有關,所以他歷盡艱辛才終於回到祖國懷抱。他這一曲折的斗爭過程,表現了錢學森那時對祖國的摯愛之情,是非常感人的。
1950年 9 月中旬,錢學森辭去了加利福尼亞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負責人的職務,辦理了回國手續。他買好了從加拿大飛往香港的飛機票,把行李也交給了搬運裝運。
然而,就在他打算洛杉磯的前兩天,忽然收到美國移民及歸化局的通知——不準回國!移民局威脅道,私自離境,抓住了就要罰款,甚至要坐牢!
又過了幾天, 錢學森 被抓進了美國移民及歸化局看守所,「罪名」是「參加過主張以武力推翻美國政府的政黨」。
錢學森交給搬運公司的行李遭到美國海關及聯邦調查局的檢查,據說從中「查出」電報密碼、武器圖紙之類。移民及歸化局要「審訊」錢學森,說錢學森是「美國共產黨員。」後來又說錢學森在美國念書時認識的幾個美國之中,有幾個是美國共產黨員。移民及歸化局揚言錢學森「違反美國移民法」,要把錢學森「驅逐出境 」。這話說出口沒多久,又連忙改口。因為要把錢學森「驅逐出境」,這正是錢學森求之不得的! 在看守所,錢學森像罪犯似的,被監禁著。錢學森曾回憶道:「我被拘禁的15天內,體重就下降了30磅。在拘留所里,每天晚上,特務要隔一小時就進來把你喊醒一次,使你得不到休息,精神上陷於極度緊張的狀態。」
移民及歸化局迫害錢學森引起了美國科學界的公憤。不少美國友好人士出面營救錢學森,為他找辯護律師。他們募集了 15000 元美金作為保金,才算把錢學森從看守所里保釋出來。
1955 年 6 月,錢學森寫信給當時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叔通同志,請求黨和政府他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周總理得知後非常重視此事,並指示有關人員在適當時機辦理此事。經過,1955年10月18日,錢學森一家人終於回到闊別20年的祖國。不久,他便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
來個贊👍唄
㈣ 錢學森的故事(500字左右)
11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博士學位。
1929年至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習,畢業後報考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錄取後在杭州筧橋飛機場實習。1935年至1939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學習,獲碩士學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與數學系學習,獲博士學位。1939年至1943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研究員。1943年至1945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間:1940年至1945年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信研究員)。1945年至1946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副教授。1946年至1949年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氣動力學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主任、教授。
1955年回國。1955年至1964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1965年至1970年任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1970年至1982年任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協副主席。還歷任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中國宇航學會、中國力學學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名譽會長,中科院主席團執行主任、數學物理學部委員。1986年至1991年5月任中國科協第三屆全委會主席。1991年5月在中國科協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科協名譽主席。1992年4月被聘為中科院學部主席團名譽主席。1994年6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是中共第九至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是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傑出代表,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在美學習研究期間,與他人合作完成的《遠程火箭的評論與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導彈和探空火箭的理論基礎;與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動理論,為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同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根據他的建議,成立了導彈、航空科學研究的領導機構——航空工業委員會,並被任命為委員。1956年,受命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擔任首任院長。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發展建立了工程式控制制論和系統學等。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作出了開創性貢獻。是中國近代力學和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導人。
1957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1979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傑出校友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989年獲「小羅克韋爾獎章」、「世界級科技與工程名人」獎和國際理工研究所名譽成員稱號。1991年10月獲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的「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範獎章。1995年1月獲「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優秀獎」。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2006年10月獲「中國航天事業50年最高榮譽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