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之間的民族團結故事200字
❶ 民族團結小故事250字
2004年9月28日,居住在北山的哈薩克族牧民卡熱木的女兒努爾巴克突然感到肚子特別痛,她要生小孩了。可是,按時間算還不足月。於是,他們急忙從北山來到團部,因他們不太懂漢語便找到了派出所,所長石建新接待了他們。在介紹完情況後已是21時,當時醫院的醫生全部到外團參加考試去了,經護士初檢後認為是難產,需要立即進行剖腹產手術。於是,護士、民警立即同外出考試的醫生聯系迅速趕回,這邊護士也在忙著給手術室消毒。醫生到達後,經全面檢查後就開始進行手術。24時手術成功,母子平安。7天後,努爾巴克出院了,由於沒有車民警們又開車將她們母子送回到了40公里外的北山牧場的家。
昭君出塞,促進匈奴與漢團結統一。
文成公主及金城公主和親吐蕃。 王昭君嫁給匈奴單於,緩和了當時兩國邊境的緊張氣氛,為兩國人民贏得了近半個世紀的和平!
十八局集團青藏鐵路指揮部多次派出了宣傳調研小組,利用節假日深入村寨,採取一組幫一戶、定點掛鉤等方法,給群眾宣傳《教育法》、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政策。安多中學建在縣城南邊的一個半山坡上,校舍沿山坡成階梯狀而建,受地形影響,沒有供學生活動的操場,從建校那天起,學生就沒有上過體育課。該項目部的領導知道後利用施工間隙時間,派出推土機、平地機、壓路機為學校平整了一個大操場。並派出工人對校舍進行了修繕,用廢棄磚塊修砌了乒乓球台,用鐵管安裝了單杠和雙杠。另外指揮長韓利民、黨工委書記李繼業帶頭捐款箱,職工們也紛紛接囊,100元、50元、10元、5元……為學校購買了籃球、乒乓球拍等體育用品,並多次購買了麵粉、蘋果、收音機等物品捐贈給牧民,幫助他們解決一點生活上的實際困難。
❷ 民族大團結的故事,不多於200字!!200以下!!
維吾爾族阿比包、阿尼帕一家7口人。於1970年收養鄰居牙合甫夫婦(丈夫是維吾爾族、妻子是哈薩克族的再婚家庭)的三個孩子,19歲的吐爾達洪、16歲的庫爾班和14歲的托乎提。1977年阿尼帕又收養了回族姑娘王淑珍和她的4個兄妹。1989年,王淑珍的漢族繼父去世,留下了金海、金花、金雪蓮3個孩子,最小的金雪蓮只有1歲多。阿尼帕又將這3個漢族孤兒接到家裡。這樣,加上自己生養的9個兒女,阿尼帕就有了4個民族的19個兒女。
如今,年逾七十的阿尼帕老人這個民族團結的大家庭已有維吾爾、漢、回、哈薩克、塔塔爾、烏茲別克6個民族的180多口人。
阿尼帕夫婦省吃儉用,從牙縫里省出錢來讓孩子們去上學讀書。家裡用不起電燈,阿尼帕就找來破棉絮搓成條,放在羊油碗里照明,讓孩子們學習。她的19個孩子沒有一個因家裡窮而輟學。
❸ 小學生民族團結作文
團結互助――這是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話題,歷史上的名人雅士對它作過詳盡的解釋,古往今來許多英雄豪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這種精神。在我國五千年文明史中,團結互助始終是我們民族精神的精髓。 現在,在校園里「團結」這個詞是我們天天都掛在嘴邊,僅僅是因為老師常教育我們要團結互助,敢問一句有誰是真正做到這一點的呢?生活中人們都在為自己的利益而勾心鬥角,甚至因為一己之私間接地傷害到自己的朋友、親人,又有誰曾經想過要團結呢? 在」八榮八恥「中曾提到: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這句話深刻地教育了我,何為利何為鄙,何為榮何為恥。我們這個華夏民族一直本著團結互...
名族團結從我做起
揚民族精神,愛錦秀中華
翻開歷史畫卷,在五千年中華民族文明史里,有勤勞勇敢的人民,有優良光榮的傳統。有多少英雄兒女、愛國志士,為了祖國,為了正義,錚錚鐵骨,寧死不屈。蘇武牧羊,痴心不改;林則徐虎門痛擊侵略者;朱自清寧肯餓死也不食美援麵粉;方誌敏清貧一生,名垂史冊,他們的英名就是民族尊嚴的化身。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民族精神才代代發揚光大至今。
弘揚民族精神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把億萬青少年緊緊集聚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形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青少年興則國家興,青少年強則國家強。讓廣大青少年了解中華歷史,強化國家意識,升華民族情懷,把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一代代弘揚光大,永世相傳。
一個祖國的建設不僅僅只靠一個人,要靠全國人民的智慧和雙手來建造,聽說過「三個臭皮蛋頂一個諸葛亮」的彥語嗎?連三個臭皮蛋的智慧都可以頂一個諸葛亮的智慧,這不就說明團結力量大嗎?不過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們青少年的學習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們建設祖國和弘揚名族精神的能力也增強了,所以,我們青少年弘揚名族精神的責任佔全國任命弘揚名族精神的人的三分之二。
在我們身邊不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嗎?如在1988年的奧運會上,我國乒乓球隊的隊員們戰勝了對方後,使我國獲得了參加奧運會以來的第一塊乒乓球金牌,也使得乒乓球成為了我國的國球,這不就是在建設祖國嗎?還有就是在今年的奧運會上,在男子110米蘭冠軍劉翔在直徑跑道上戰勝了黑人,為我們全亞洲爭了光還為我國爭了光,這不也實在建設祖國嗎?……
是呀,祖國是一個民族的根,是一個民族生存的支柱和力量的源泉。所有的民族英雄們,你們是永垂不朽的,是你們用鮮血和生命才換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你們的精神激勵著一代代的中華兒女。我們作為新世紀的少年兒童,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我們應該加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們要繼承這偉大的民族精神,讓民族精神在我們身上發揚光大。振興民族,振興中華,是每個中國人應盡的責任。我們要記住責任,發奮學習,努力拚搏,熱愛祖國,振興中華,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每件事情做起。要想長大後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我們應該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堅定愛國信念,學習科學知識,掌握報國本領,培養優良品德,鍛煉強健體魄,從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時刻准備著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強大和振興貢獻力量。
讓我們攜手共創祖國的未來,弘揚名族精神,愛我錦秀中華!
❹ 民族團結的小故事(200-300字)
李光勇,烏魯木齊路政管理局駐小西溝社區「訪惠聚」工作隊的一名普通隊員,憨厚老實。他的結親對象叫馬龍,一家三口住在蘇州東街祥和北三巷,一家人僅靠賣涼皮和燒烤的微薄收入為生。
李光勇每天都要去三涼店看看他們,在一聲聲問候聲中,他們的心更近了,握手、擁抱、拉家常,一個個溫馨的場景都令人動容。4月3日一大早,李光勇提著一套新生兒服裝套盒來到社區,我們都說:「李哥,你家親戚也不知道是生男孩還是女孩呢?」「就是么,我也挺著急的啊。
也想知道是男孩還是女孩,所以我就買了兩套,一套藍色一套白色。」李哥看著手中的寶寶服笑著說。衣服送到馬龍家不久,接到醫院電話孩子出生了,馬龍樂呵呵地拿著衣服趕去了醫院,口中不停的說:「阿哥你送的禮物正好派上用處。」一件小小的禮物不算什麼,可馬龍一家人的心是暖暖的。
一幕感人肺腑的談心,一段暖心和諧的民族團結故事,感動著身邊每一個人,「我們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不是掛在牆上的標題,不是喊出來的口號,而是真真切切的感情和行動。
(4)小學生之間的民族團結故事200字擴展閱讀:
小故事也是人類對自身歷史的一種記憶行為,人們通過多種故事形式,記憶和傳播著一定社會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引導著社會性格的形成。
通過對過去的事的記憶和講述,同時,也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情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跌宕起伏,從而闡發道理或者價值觀。 這種故事往往以一種很普通簡單的敘述方式,並從中引申出一些道理。
❺ 民族團結小故事300字
體現民族團結的故事: 1.和親使者——王昭君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西晉時,為避司馬昭之諱,改稱明君。西漢晚期生於南郡興山縣(今湖北省秭歸縣)。因聰慧麗質,漢元帝時入宮為待詔。 西漢晚期,漢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長期的戰亂,恢復了和親關系。漢元帝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西漢王朝答應匈奴呼韓邪單於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親。從此出現了漢匈和好、民族和睦相處的局面,受到歷代人民的稱贊。 王昭君自願出塞,遠嫁異族,表現了一個弱女子不顧邊塞荒涼,不畏北地風寒和氈帳之苦的非凡膽識和勇氣。昭君出塞和親,是當時漢匈雙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 昭君出塞後60年,是漢匈和睦相處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區在內的整個漠南和平發展的60年,出現了牛馬布野人民熾盛的繁榮景象。飽經戰亂之苦後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漢匈各族人民,深深地愛戴著王昭君。民間傳說,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韓邪單於。她出塞時,和呼韓邪單於走到黑河邊上,只見朔風怒吼,飛沙走石,人馬不能前進。昭君款款地彈起了她所帶的琵琶,頓時狂風停止呼號,天上彩霞橫空,祥雲繚繞,地下冰雪消融,萬物復甦。一會兒,遍地長滿了鮮嫩的青草,開遍了絢麗的野花。遠處的陰山變綠了,近處的黑水澄清了。還飛來了無數的百靈、布穀、喜鵲,在她(他)們頭頂上盤旋和歌唱。單於和匈奴人民高興極了,於是就在黑水邊定居下來。後來,王昭君和單於走遍了陰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裡,哪裡就水草豐美,人畜兩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劃,地上就會出現一條玉帶般的河流和片片綠茵茵的嫩草。昭君還從一個漂亮的錦囊里取出五穀種子,撒在地下,於是就長出了五穀雜糧。昭君去世時,遠近的農牧民紛紛趕來送葬,他們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壘起了昭君墓。傳說昭君墓一日三變,晨如鋒,午如鍾,酉如樅。就是說,昭君墓早晨猶如一座山峰,中午猶如一座鼎鍾,黃昏時猶如一棵雞樅(傘菌科圓錐形菌綱植物)。 王昭君是民族團結友好的象徵,她的功績也得到後世的尊重。 2、文成公主進藏的民間故事 在中國歷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國王和親的事例。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遠嫁吐蕃,便是和親情況的典範。在她的影響下,漢藏兩族的友誼有了很大的發展,所以,今天人們把文成公主譽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實不為過。 唐太宗貞觀12年,松贊干布率吐蕃大軍進攻大唐邊城松州,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正值國富兵強,於是派侯君集督率領大軍討伐。大敗吐蕃於松州城下。松贊干布只好俯首稱臣,並對大唐的強盛贊慕不已,他在上書謝罪的同時,還特向唐廷 求婚。 唐太宗經過一番考慮,決定答應他的請求,於是在宮中選定了一個通曉詩書的宗室之女,封她為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原是唐太宗一個遠親李姓王侯之女,自幼飽讀詩書,她雖然對遙遠的吐蕃心存疑慮,卻又充滿了對新奇的嚮往,因而也就應允了。經過兩個多月的准備,於貞觀15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觀的送親隊伍,在禮部尚書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領下,護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親。這支隊伍,除了攜帶著豐盛的嫁妝外,還帶有大量的書籍、樂器、絹帛和糧食種子;組成成員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還有一批文士、樂師和農技人員,幾乎就象一個「文化訪問團」和「農技隊」。唐太宗深謀遠慮,覺得只有千方百計地對他們從經濟和文化上予以協助,使吐蕃在潛移默化中感激和追隨大唐。文成公主實際上就是肩負著 這項和睦邦交的政治任務而遠嫁,這支送親的隊伍也是前去協助她完成這項使命的。 唐朝文成公主嫁給藏王松贊干布的故事,流傳1000多年了。漢藏聯姻促進了民族團結,特別是對藏族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當時漢族的紡織、建築、造紙、釀酒、制陶、冶金、農具製造等先進生產技術,以及歷法、醫葯等都陸續傳入了藏族地區。同時,漢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❻ 三年級作文我是民族團結小大人200字左右
救陌生的漢族同胞,這名維族人遭到暴徒的襲擊。當絕望的趙催促他逃跑時,這個維族男人說道:「這沒有什麼,我們本來就是一家人。」最終,這名維族人成功地幫助身受重傷的趙以及其他人脫離險境,並且一直陪在他們身旁,直到他們安全脫險;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數萬同胞遇難、數百萬人痛失家園,災區人民生命財產和經濟社會發展蒙受巨大損失。地震天塌,大災有大愛。地震發生後,全國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傳播著血濃於水的中華民族骨肉親情、民族大義、文化大同、無疆大愛,全國各
❼ 民族團結的小故事 100-200字 急需啊!!!!給分
日本侵佔台灣50年-兩岸人民反對割台
腐敗無能的清廷可以割台,但是中國內人民不容會同意喪失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割台凶訊傳出,全國震驚。痛恨賣國、反對割台,成為中國人民的強烈要求,也成為各界的行動。當時正在北京應試的各省舉人,紛紛集會上書。在都察院前,排隊上書請願的隊伍長達一里多,他們強烈要求「嚴飭李鴻章訂正和款,勿割台灣」。更多的台灣同胞站在反對割台第一線,舉起武裝抗日義旗,「抗倭守土」。6年前的清朝進士丘逢甲在5月25日,與台灣軍務幫辦劉永福和俞明震、副將陳季同、撫墾局局長林朝棟等人一起,議決「義不臣倭,自主保台」,成立抗日領導機構。當時在台灣的清朝軍隊和各地團練義軍約有7萬人,但武器落後、簡陋,缺少有效的指揮、聯絡機制,戰斗實力有限,最終還是不敵日軍,被日本侵佔。
❽ 關於民族團結的小故事
1、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出使西域是一個歷史上的事件,班超在西域30年,對鞏固我國西部疆域,促進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同時,東漢恢復對西域的統治,保衛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和中西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漢明帝初年,北匈奴一再脅迫西域各國出兵,寇掠東漢的河西等地。永平十六年(73年),明帝派遣班超出使西域,鎮撫西域各國,西域與漢斷絕65年的關系至此恢復。直到永元十四年(102年),班超才從西域返回洛陽。
2、彝海結盟
「彝海結盟」是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在實踐中的第一次體現和重大勝利,給奇跡般的萬里長征增添了最光彩的一筆。
在通過彝區的過程中,中國工農紅軍提出了:「中國工農紅軍,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設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等主張,為革命勝利後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文成公主進藏
文成公主進藏是指唐朝貞觀年間,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遣大相噶爾東贊(即祿東贊)為請婚使者,赴長安請婚。唐太宗將遠支宗女封為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並詔令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為主婚使,持節護送文成公主入蕃。
松贊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瑪多縣境內)迎接文成公主,與文成公主同返邏些(今拉薩),並在拉薩為文成公主修建宮室。
4、昭君出塞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於被他哥哥郅支單於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結好,曾三次進長安入朝,並向漢元帝請求和親。
王昭君聽說後請求出塞和親。她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後),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後來呼韓邪單於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從而使匈奴同漢朝和好達半個世紀。
5、漢烏和親
元鼎二年(前115年)隨張騫至長安的烏孫使者回國,報告漢王朝的強盛後,增強了烏孫王昆莫對漢王朝的信任。
他再次派使者到長安,表示願得尚漢公主,為昆弟,請求與漢和親。元封六年(前105年),漢武帝把江都王劉建之女細君作為公主嫁給昆莫,並賜乘輿服御物,為備官屬宦官侍御數百人。
細君死後,漢王朝又將楚王劉戊之女解憂公主嫁給烏孫王岑陬。這兩次和親,對於鞏固漢與烏孫的友好關系,使烏孫成為漢在西方牽制匈奴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及發展雙方經濟、文化交流等,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❾ 小學四年級作文:我身邊的民族團結小故事100多字
三蛻變
夏天,屬於孩子們的日子,連那天氣也變得孩子氣了
這個夏天,屬於我們,我們這屆的初三畢業生,這是我們孩提時代的最後
一段的時光,本無憂無慮的我們,此刻卻深切地體會到了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的滋味
我有些迷茫,有些彷徨,不想離開這個班級,我們的終極一班,這個滿是
回憶與歡樂的地方,卻渴望著,擁有新的高一生活,嶄新的未來。還未等我作
出決定,時間已迫不及待,距中考,只剩下最後的九十九天。
前兩天,班上轉走一位已相處了近四年的同學,很奇怪,大家都沒有什麼
反應,依然打鬧著,調笑著,只有在別人不注意的時候,低下頭,輕輕拭去那
眼眶中的淚水。然後,高傲地仰起頭顱,嘴角牽起往昔的嬉笑,我們不是沒有
脆弱,但我們的脆弱只留給自己,我們是一班,有屬於我們一班的高傲與團結。
我們用自己的方式思念著朋友,我們為她送去承載著我們滿滿思念和淚水的照
片,我們為她送去一句句誠摯的祝福,願他在遠方一切安好,我們一次次向上
天祈禱早日再次相見,我們在經過那個空位時,放慢腳步,我們將她留在教室
的痕跡一遍遍加深她的離開,讓班級變了,雖然依舊散漫,但是大家都有些煩
躁,像今天,兩個男生因為一言不合而打了起來,我們都知道,過完這個夏天,
我們將面臨的不僅是高一的新生活,更是相處四年情同手足的我們的分別,一
絲不舍,不濃厚,但如此綿長,靜靜地在這個班中,在我們每個人心中徘徊。
這個夏天承載著我們最後一次的年少輕狂讓我們共同銘記那逝去的青春
這個夏天記錄著我們初次的成長與蛻變讓我們共同期盼那燦爛的未來
我們回首告別過去我們昂首擁抱未來
❿ 有什麼關於民族團結的小故事,資料。最好短一點適合小學生的。謝謝!
新聞 網頁 貼吧 知道 MP3 圖片 視頻 地圖 網路 文庫 幫助 | 設置
網路知道 > 社會民生 > 其他社會話題
有什麼關於民族團結的小故事,資料。最好短一點適合小學生的。謝謝! 2011-9-5 16:38 提問者: 韓望雪 | 瀏覽次數:6754次
我來幫他解答 輸入內容已經達到長度限制還能輸入 9999 字插入圖片刪除圖片插入地圖刪除地圖插入視頻視頻地圖不登錄也可以回答
參考資料:提交回答取消
2011-9-6 20:47 滿意回答 某落頭首領有三個兒子,都十分勇敢彪悍,彼此之間誰也不服誰。首領老了,擔心自己死後三個兒子爭位而導致部落分裂。有一天,首領把三個兒子叫來,表示准備傳位給他們三個中的力氣最大的一個。測試的方法是放一堆羽箭,讓三個兒子同時測試,看誰折斷的多。
折斷一根箭時,三個兒子都能很輕易做到。折斷五根箭時,三個兒子用用力也都能做到。折斷十根箭時,三個兒子費了九年二虎之力才能辦。但等到二十根箭時。沒有哪個兒子能辦到。
首領對三個兒子說,你們看自己折斷箭。如果把這二十根一根一根折斷,是不是能容易。而要一下子折斷二十根箭,是不是就很難甚至辦不到。所謂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父親希望你們無論是誰當了首領,其他兄弟都應當服從他而不是拆他的台。
三兄弟聽了很感動,發誓在父親百年之後,一定不為了首領之位而自相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