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中的歷史故事作文
⑴ 忠縣革命歷史人物的故事作文800字
例文「
革命故事 800字
年級:分類:記事作文字數:700字-800字
鄧老爺子等高幹解放初「視察」工廠,吃閉門羹的小故事,原是09年夏天,南系報刊首登的,並未引人注目,事隔8個月後,鳳凰網3月17日,以標題《鄧小平參觀糖廠吃閉門羹 陶鑄喝令將衛兵繳械》轉載,稱「鳳凰網歷史頻道基於傳遞新聞價值之必要,特補發羊城晚報2009年07月21日標題為《鄧小平考察紫坭糖廠吃閉門羹》文章,以饗讀者。」18日,眾多網站紛紛轉錄,其中,中華網中華論壇,發帖僅24小時,點擊量高達16.6萬,跟帖250,絕大多數是評擊今昔耀武揚威的共黨高幹們。至於鳳凰網編想傳遞什麼樣的新聞價值?就不知道了,也不想知道,管他娘的!人算不如天(民也)算!
烏有之鄉18日也照轉載鳳凰網該文,雖未「頂、薦」(可惜!),但一日間,也有3000多點擊數。然轉載者匠心獨運,在鳳凰網文標題上給戴頂帽子,叫「中國版《列寧和衛兵》—鄧小平參觀糖廠吃閉門羹 陶鑄喝令將衛兵繳械」,倒有畫龍點睛之妙。
解放初這個高幹吃閉門羹的小故事,隱藏著一種巨大的歷史惰性和階級、集團反復、殊死搏鬥的火種:或者是改朝換代,皇帝輪流做,當官做老爺;或者是改天換地,為人民服務,勞動者當家作主。從某種意義講,這個小故事也能幫助人們理解毛主席為什麼要發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並且認為這是他一生做的第二件大事。
剝削制度已經存在5000年了,歷史已經邁進徹底埋葬剝削階級的邏輯進程,馬克思、列寧、毛澤東就是這個進程的導師、旗手,毛主席的「在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革命」 的偉大理論和艱辛實踐,期待後來人總結經驗教訓,繼續努力奮斗!
只一個小故事,顯得孤零零的,筆者自不量力,按歷史順序,選編個小小故事集,以饗諸君,同時將「閉門羹」故事也剪輯簡約一下,加入其中。企望見微知著,由小窺大,順藤摸瓜,知世間一切,偶然禺於必然中。
⑵ 搜集一篇歷史故事作文五百字
一七八五年,日本出版了著名學者林小平所著的《三國通覽圖說》一書,共有五張地圖,一張朝鮮,一張琉球,兩張蝦夷,今北海道,一張小笠原島,作者在書的「題初」中對制圖目的作了如下說明,「右三國通覽圖說,非小子敢言經濟,亦非妄玩地理之學,只欲使攜武之人知三鄰之地理耳,之是雖似武藝之餘計,然竊以為卻可言武門之奧旨歟,」。
這些地圖製作精細,與現代制圖法一樣以顏色劃分區域,其中《琉球國全圖》,琉球屬地皆用橘黃色,鄰接琉球的日本部分則用淡綠色,而鄰接的中國部分是用粉紅色來表示,以色區分,國與國之間的分界自然一目瞭然,就在這圖上,也標明了釣魚,黃尾嶼和赤尾嶼的位置,其顏色與中國福建,浙江相同,粉紅色,
而久米山則同琉球一樣為橘黃色,要特別說明的是,《三國通覽圖說》在日本不是一般的地圖資料,內閣文庫,宮內聽書陵部,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早稻田大學等大學的圖書館,及一些著名的文庫都有收藏,本人留學日本時,亦曾多次去名古屋市的蓬佐文庫,親自查閱過原版地圖資料,
其中《琉球國全圖》,不僅為眾多的學者所引用,而且,每次舉辦有關琉球沖繩歷史文化的展覽時,都要將此圖作為重要史料向參觀者展示,凡看過此圖的人都有目共睹,不知日本政府為何偏視而不見,
⑶ 讀某個朝代的歷史故事,完成一篇作文《如果我是其中的 》400字以上。
半生孤寂半生榮,一世繁華一世殤。
輪回幾度邀明月,亂風隨意入愁腸。——題記
盛世繁華,奈何歷史鮮血洗刷;怨憎別離,且嘆人生誰主沉浮。臨風窗下,誰憑欄訴惆悵,凄凄不自思量……
金陵城燈火蕭瑟秋意,青絲挽霜雨
金蓮台上——天水間,她身著白紗素尺,錦帛纏足纖細。一盞孤酌,紅粉笑顏。青銅儼立,她一如一彎新月蓮花,一舞輕盈綺霞,歌罷三千繁花,盡絕代風華。
風卷萬千青絲,白紗翻飛飄舞,此等良辰又有誰不為之傾頹?東南向,她朱唇輕啟:「金蓮獨舞為吾王,斂任拜祝壽辰,願君齊天長生!」她雙眸微合,朱唇輕抿,抵手為揖,誠然祈禱。殊不知她心中早已猶如金戈鐵馬一般,氤氳著毅然決然的氣息。淚染濕了她的眼眶,蕭瑟了她的面龐,一句「妾只為君舞唱」終躍蓮池殞亡,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輕念重光。
梔子花前,上弦月下,琴聲轉起,離魂夜,花落滿地……
秦淮河夜雨糾纏水滴,丹青韶華去
幽寂高牆——殘月下,一任珠簾閑不卷,沾衣雲霜薄衫去。寂掩銀屏,孤枕怯鍾聲,爭奈多情銷不盡,欲去還生。金鎖已沉埋,壯氣高萊,晚涼天凈月華開,獨自莫憑闌。
夜雨灑空庭,別醒殘燈。橫窗疏影略分明,芙蓉冷夢難成。一如初見,他對她言「蓮中花更好,雲里月常新」。她的嘴角泛起一抹驚心動魄的弧度,扣人心弦。
風吹去浮塵,花落雨空譚。殆時光,金陵城破國亡,江水煙色滄桑,一曲繁華成殤,。曾記那玉簪青絲別,落垂絲雨嫣;囚牢里,她的君「簫聲未停囈先了,清淚掛唇邊。」他說:「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又怎知「伊人夢醒夢相隨,憶扯心扉碎難眠」的凄涼。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一滴濁淚,擾人斷腸,不為城破,不為國亡,只為君念心感傷,無論佳麗幾許,美人幾何,妾願為君傾盡所有,哪怕是性命也在所不惜!此生足矣。
蕪花蔓草,簾卷西風,石橋細雨,韶華去,琅琊金羽……
夜未央,天未亮,淚未乾,心未涼。金蓮台上,一舞為吾王……
城郭舊庵春伊始,綠水墨鴨遺淺痕。而若今許,緣起即滅,緣生已空,若回首,念往昔,笑靨如花人依舊。
流年易逝,韶華畢現,歲月早已在這墨色中隱去,各不相見。在這般塵世里,或風景舊曾諳,且吟且行。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
一曲一斷腸,一世一雙人。
——後記
⑷ 《經典歷史故事》三年級作文大全
經典歷史故事
回憶經典歷史故事我喜歡看很多歷史 故事,但是在我記憶的深處,還是最 喜歡看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 記,這是一部家喻戶曉的歷史神話故 事,其中充滿了離奇。 我從小就喜歡看,西遊記,記得很小 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許多關於,西 游記,的彩色圖畫書,看著大徒弟孫 悟空,神通廣大,手中威風凜凜揮舞 著金箍棒的招式。看到二徒弟豬八 戒,肥頭大耳,笨頭笨腦的。看到三 徒弟沙和尚,善良,受苦受累的背著 行李。師徒四人取經路上不畏艱難, 臨危不懼,有時自己也情不自禁的融 入到這情節之中。 他們師徒四人一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 道難關,就好像與我們的成長道路似 的,總會有磕磕絆絆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人, 有的像唐僧似的有愛心,慈祥的對待 人,有的像孫悟空似的足智多謀,活 潑好動,有的像豬八戒似的做事馬馬 虎虎的,有的像沙和尚一樣,誠誠懇 懇的做人。 如果我們學他們不害怕挫折,勇於面 對困難,那一定會在人生的道路上成 功的!
⑸ 老人們的歷史故事作文
一個環保老人的感人故事 在我們的小區對面,有一座破舊的老房子,那裡住著一個老奶奶,她衣著破舊,生活貧困,每天她踏著一輛破三輪車,在周圍的生活區撿塑料瓶、易拉罐、廢紙等垃圾,靠把這些垃圾賣到廢品收購站,維持生活。每當我看到她,常常想:她生活這么艱苦,一定很可憐,她晚上一個人在家裡的時候,一定經常流著眼淚哭泣吧!
5月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汶川大地震讓全國人民流下了眼淚,許多人都紛紛伸出了授助之手,我們小區門口也放上了一隻紅色的捐款箱,許多路過的人往裡面投入了自己的愛心,我看見那個撿破爛的老奶奶也來到捐款箱前,只見她從從口袋裡掏了好半天,於是一大把硬幣投入了箱內,還有幾張皺巴巴的紙鈔,票面有一元兩元的,還有一角兩角的,我知道這是老奶奶撿垃圾賣來的錢,我走上前去問她:「你自己錢都不夠用,為什麼還要這么多錢捐出去呀?」老奶奶笑著說:「我不是生活得很好嗎?有吃的,有住的。」我驚奇的問:「你的房子不是很破了嗎?」「破了總比沒房子住要好呀!他們連房子都沒得住了。」老奶奶含著眼淚說。望著老奶奶瘦小的身影,我做夢也沒有想到,在我心目中生活可憐的老奶奶,竟然有著金子般的心。她每天用實際行動保護著環境,美化我們的生活,她在我面前的形象是那麼的高大。
⑹ 關於歷史故事作文四百字左右.
中國古代,發生了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事,如:大禹治水、諸葛亮七擒孟獲、曹植七步成詩等等,這些故事不僅有趣,而且對我們也有很好的啟發作用。我知道,同學們肯定都有自己喜歡的故事,我也不例外,我最喜歡的歷史故事就是「赤壁之戰」,今天就來給大家作一個介紹。
赤壁之戰是我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戰役。它講述了三國時期孫權與劉備聯手,利用諸葛亮的高超計謀,通過黃蓋詐降、巧借東風、草船借箭、火燒連營,最後以少勝多、大敗曹軍的故事。這個故事充分體現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我們在嘆服諸葛亮的錦囊妙計之時,也應該知道,諸葛亮其實是個博學多才的人物,正因為他的博覽群書,才讓他成為了一個聰明絕頂之人。所以,在座的各位同學們,如果你們也想有諸葛亮那樣的聰明才智,一定要抓緊時間多讀書、讀好書,只有這樣,在關鍵的時刻,你們才會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因為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經典的故事,所以它也被拍成了電影《赤壁》。電影中決戰的場面非常壯觀,曹軍戰船連成一片,一船起火,另一船也跟著燒起來,火借風力,越燒燒猛,整個敵營火光沖天。曹操的士兵驚惶失措,爭相逃命,可是,這時哪有路可逃啊?結果,很多曹軍都掉到水裡淹死了。此刻孫劉聯軍沖上去,和曹軍打成一片,刀光劍影,相當精彩!看著這壯觀的場面,讓人有種置身於戰場之上的感覺,令人回味無窮!
同學們,聽了我剛才的介紹,現在你知道我為什麼最喜歡赤壁這個故事了吧?中國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其中精彩而又經典的故事,不只是赤壁之戰這一個,還有很多很多。同學們可以在課余時間多讀讀《上下五千年》這本書,它會告訴你很多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事,我也期待著有機會與同學們共同交流
⑺ 關於黃河的歷史故事的作文
歷史上,黃河流域曾經長時期作為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被譽為中華文化的搖籃。歷史上頻繁的災害,也使黃河被稱為「中國的憂患」,從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黃河決口1590次,大的遷途26次。平均三年有兩次缺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1938年黃河改道,河水南下奪淮,淹沒豫東、皖北和蘇北大片土地,受災人口1250萬,死亡89萬。
近年,造成黃河水域生物大量遭到破壞,魚類現已不到百種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黃河上游生態環境惡化,水土流失致使黃河含沙量大;黃河水量受乾旱少雨日趨減少;工業城鎮廢水的污染;人為捕撈等種種因素造成的。「它們」使黃河生物因此減少。就憑這點,我們就更應該保護大自然,熱愛環境!實行「退耕還林」政策了!
-古人雲:「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大家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如果不知道,那就讓我和你說吧!他的意思就是:「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雲中流出來的一般。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句詩還有著很特別的寓意呢!:它描寫了我們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難道這首名詩還不足以表達我們祖國黃河的氣勢雄渾嗎?
大家還記得河南濮陽南邊不遠,有一條古黃河大堤嗎?沒錯它就是被稱為「金堤」那你們又知道關於它還有一個故事的嗎?不知道的話就讓我和你們說說吧!傳說秦始皇剛統一中國,就提出「南修金堤擋黃水,北修長城攔大兵。」那時候,黃河年年在濮陽一帶決堤成災。秦始皇下旨要在黃河漲水前,修一條黃河大堤,取名「金堤」。然而,在哪兒修呢?秦始皇騎上馬,叫監工大臣跟著,馬跑到哪裡,就修到哪裡。他沿著黃河跑了二百多里,馬蹄印就成了修金堤的線路。我想大家聽了這個故事一定感到很有趣吧!
梅家河中學 小淘氣 鄭妤婕
⑻ 小學歷史故事作文
.霍去病倒看北斗
古人早就發現,越往北走,北極星就升得越高,當然北斗星也會同樣升得越高。他們想,如果再往北走,北斗星會不會高過頭頂,向南偏去?這是完全可能的,也真有人看到過這種景象,下面我給朋友們講一個「霍去病倒看北斗」的故事。
霍去病是西漢年間的一位大將,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人,是另一位史稱「不敗將軍」衛青的外甥。那時,北方的匈奴經常對漢朝邊境進行掠奪。霍去病18歲時,被派遣領兵北征匈奴,他率領800名騎兵沖入敵陣,一氣斬殺匈奴兵兩千多人,生擒匈奴單於的叔父,威名勇冠全軍,被漢武帝封為兩千五百戶冠軍侯。
幾次勝仗後,匈奴的軍事力量大大削弱,不得不退到遙遠的大沙漠以北地區。公元前120年的秋天,一萬多匈奴騎兵又向南進犯,深入到右北平地區(今河北北部一帶)燒殺搶掠,漢朝邊民上千人死於匈奴鐵騎之下。於是漢武帝決定遠征漠北,徹底消滅匈奴軍隊。
這年,漢武帝調集10萬騎兵以及步兵輜重隊幾十萬人,由衛青和霍去病率領,分東西兩路向漠北進軍。霍去病率軍從代郡(今山西代縣),出發,在大沙漠地帶縱橫馳騁,行軍兩千多里,終於捕捉到敵軍主力。於是霍去病指揮漢軍發動猛攻,一場激戰開始,長槍象稻草一樣折斷,莽莽草原,棄屍累累,山河變色,日月無光。幾天血戰之後,漢軍終於勝利。這場戰役,殲敵七萬名,匈奴左賢王部幾乎全軍覆滅。霍去病率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狼居胥山(今蒙古國境內德爾山或杭愛山)。為慶祝這次戰役的勝利,霍去病率眾在狼居胥山頂積土增山,舉行祭天封禮。
晚上他在營外散步,抬頭仰望北斗時,吃驚地發現,北斗七星已經越過天頂,偏向南方了。他第一次看到倒置的北斗七星圖案,第一眼幾乎都沒認出來,他趕忙招呼將士們一同觀看,大家都對這奇特的景象嘖嘖稱奇,覺得天圓如蓋,地方似棋,宇宙奧妙,不可盡言。隨後,霍去病又在附近的姑衍山舉行祭地禪禮,並登臨北海(今貝加爾湖),刻了一塊記功碑,埋在那裡,然後凱旋還朝。這就是「霍去病倒看北斗」的故事。可惜霍去病回朝後不久就因病去世,年僅24歲。這位軍事天才不講享受,一生為戍邊事業奮斗,他有兩句名言流傳至今:「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貝加爾湖的緯度大約是北緯55_,北斗星上中天時就已轉向南天了。這對於生長在中原地區的人們來說,確實算個稀奇事。唐代的劉商在《胡笳十八拍》詩中寫道:「怪得春風不來久,胡中風土無花柳,天翻地覆誰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也是在感嘆這種景象。
2.顏超賄賂北斗神
因為北斗七星所在的要害位置和醒目的形狀,它在中國古代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也一天比一天高起來。後來北鬥成了管人生死的星座。東晉干寶撰寫的神異小說《搜神記》有這樣一段故事:
有一個叫顏超的人,請平原人管輅相面,管輅說:「你面相不好,有夭折之相。」顏超一聽十分著急,便問有沒有補救的辦法。管輅閉目掐算了一會兒,說:「十天之後,你帶上一大包煮好的鹿肉和一大壺清酒,去某某山中,那兒有一片割過的麥地,地南邊有一棵大桑樹,樹下有兩個下圍棋的仙人,你什麼也不用說,用酒肉服侍好他們就行了。」
顏超到這天帶好酒肉趕到山中麥地那棵大桑樹下,果然有兩個仙人在那兒下圍棋,顏超悄悄近前,將酒肉擺在棋盤兩邊,自己則站在一側觀棋。這兩個仙人沉溺下棋,不知不覺摸過酒肉就吃,不到半個時辰,就把顏超的酒肉吃光了。這時棋還沒有下完,坐北邊的仙人抬頭一看,說:「你不是顏超嗎?這酒肉是你的嗎?」顏超恭敬地回答:「是。」仙人說:「你的壽數已盡,還來這兒干什麼?」這時坐在南面的仙人發話了:「老哥,你剛吃喝了人家的東西,怎麼可以這樣無情呢,給人家增加幾歲吧!」北邊的說:「生死簿子都定好了,怎麼增加?」
南邊的說:「你不好意思,我替你來。」說著,他向北面的仙人要來一個大帳簿,翻開一頁,上面寫著:顏超,一十九歲。南面的仙人在「一」字上加了兩筆,成了「九十九歲」。
結果,顏超後來真活到了九十九歲。原來這兩個仙人,在北面坐的就是北斗,南面的是南斗(二十八宿之一)。因為「南斗注生,北斗注死」,人的一生,都要從南斗手裡過到北
斗,所以北斗的簿子決定著人的壽限。看來神仙也是好通融的,這真是「神仙自有神仙著,世事如棋下不完」。
北斗為什麼能註定人間的命運生死呢?這種說法也是有根源的,中國古代人與人來往很少、交通不發達、障礙危難極多,北鬥成了人們平時出門判斷方向的重要依據,於是人們把它當成指路救生的「燈塔」,作為神來崇拜。
3.王莽與威斗
因為北斗繞「天帝星」所在的北極日夜不息,所以從很早開始,北鬥成了天帝的車子。西漢司馬遷在《史記?天官書》說:「斗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方」。意思是:北斗星是天帝坐著的馬車,天帝以中央為樞紐,坐在馬車上一刻不停地巡行四方。漢代的首都是長安,長安還有個別名叫「斗城」也是從這種觀念來的。
東漢時一世紀中葉,山東嘉祥縣的武開明墓石祠,刻有「斗為帝車圖」,圖中的北斗七星,由前四星組成車輿,有一帝王形象的人端坐在斗勺之中,後三星組成車轅。這輛車沒有車輪,它是騰雲駕霧而行的。
北斗七星有這么高的地位,所以歷代帝王都對它極其崇拜,但是事情如果一過頭,就會變得十分荒唐。下面我講一個王莽與北斗的故事。
西漢末年,朝廷出了一個叫王莽的權臣,他既不是武將,也不是政治家,只能算是個儒者,他廢掉了漢朝皇帝,自立為君,建立了名字叫「新」的王朝,一個儒者靠多年苦心的經營建立了自己的王朝,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王莽本是皇帝的外戚,在政治舞台施展了一陣之後,曾官至相位,後又退了下來。本來他有可能平靜地度過自己的後半生的,不料過了不久,皇帝劉欣去世,皇族無後,連個主持喪事的男人也找不到。於是,太皇太後、王莽的姑母王政君就把王莽宣進朝來,讓他主持喪事,並任命他為大司馬兼任尚書。這樣,王莽掌握了全國最高軍權、最高行政權於一身,頓時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
雖然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王莽卻一直表現得非常謙卑,仁、義、禮、智、信,無一不做得讓人心服口服,整日樹立一個鞠躬盡瘁、為國事操勞的赤膽忠臣的形象。比如,當王莽把自己十四歲的女兒許配給皇帝劉衎作皇後時,朝廷賞賜給王莽二縣二鄉的土地和一萬萬錢的聘禮,但王莽拒絕接受,把錢全都捐出用以救濟災民了。這一舉動讓全國上下感恩戴德,全國人民都頌贊他是亘古未有的聖賢。
等他權傾朝野,連皇帝都對他言聽計從時,他意識到自己已經是無冕之王,就不再謙恭。瞧:一連幾個皇帝都是庸才,大臣又多貪鄙自私,國困民窮、怨聲四起,可見大漢氣數將盡,自己應該當仁不讓了!於是公元8年,王莽廢掉了身邊的小孩皇帝孺子嬰,自己登上寶座,改國號為「新」,建年號為「始建國」。
如果王莽能把國家治理的很好,無論當時人還是後人,也會心悅誠服地承認這個王朝,不料靠兩面派手法起家的王莽,在政治上只能算是個三流角色,絕無漢開國皇帝劉邦的雄才大略和翻雲手腕。他特別嚮往先儒書上寫的古代理想社會,於是就對全社會大動手術,搞托古改制,從貨幣、官制、法令、賦役到行政區劃,想改什麼就改什麼。光賦稅一項,就讓善良的農民耕種所得,還不夠繳稅的,家家衣食無著,尚未餓死的,只好造反。
王莽認為,既然北斗是帝王之車,那麼模仿北斗的形狀造一個神符放在身邊,它一定能保佑自己。在他登基的第九年頭上,看到反賊太多,自己的位子不穩,他決定鑄造一隻「威斗」。這年八月,鑄造工作在京城南郊開工,他親自到場監督。威斗是用銅摻入五色石鑄的,形狀像北斗,長二尺五寸,他堅信,此物一定內能保佑自己穩在王座,外可幫助自己殺退叛軍。所以,他睡覺時把威斗放在龍床邊,上朝時擱在御座旁,出行時則讓人扛著走在皇輦前面。
但農民造反愈演愈烈,終於爆發為全國性的大起義。公元23年,起義軍的一支——綠林軍包圍了長安城,隨後攻入城中,與官軍激戰。第二天,各衙門官員都跑個精光。眼見綠林軍已逼近皇宮大門,王莽便率眾人來到未央宮前殿,手執威斗席地而坐,一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樣子,「天文郎」緊隨在他身旁,不斷操作星占儀器,模擬白天里北斗星的方位,以便讓王莽調整坐位和威斗的方向,以與天上的北斗一致。——由此項動作,可見王莽作統治者根本不入流,他鑄造威斗騙騙別人也就罷了,他卻連自己也騙。一邊騙自己,他一邊還念念有詞:「天生德於予,漢兵其如予何!」王莽不愧是個大儒,這時候還文縐縐地套用孔子的話。孔子原話是:「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游學時,宋國的司馬桓魋要殺他,隨行的學生提議快逃,孔子氣定神閑地說了這句話,意思是:我的德能是上帝賜給我的,桓魋能把我怎麼樣呢?
第三天清早,親兵扶著王莽上車,跑到漸台——負責時間歷法的天文台,天上的星座也有一個叫漸台的,是織女星梭子的一部分——漸台在一個大水池中,王莽想:憑水阻擋,興許能多挺一會。這時他還懷抱著威斗不放。綠林軍將漸台重重包圍,先射箭,箭射完了,便短兵相接,王莽的親兵死傷殆盡,傍晚,綠林軍終於攻到台上,王莽被殺,「新莽」政權15年就垮了台。
唐代詩人白居易有詩:「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何知?」的確,如果王莽在謀取大漢政權前就死去,一定會給歷史留下一個輔佐幼主的諸葛亮式的人物形象,也許還有「王莽祠」供我們瞻仰呢,現在,我們只好隨著歷史一起去貶斥他了。
4.一行作法赦天下
關於北斗還有一個故事,這是從唐代天文家一行那兒引出的。
一行本名張遂,出家的法號為一行,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大天文家。據《明皇雜錄》記載,一行幼時家裡很窮,他的鄰居王姥姥心腸很好,經常接濟他。後來一行受到皇帝李隆基的禮遇,在朝中很有地位。有一次王姥姥的兒子因殺人被判罪,將要處決。王姥姥只好來向一行求救。
一行很為難,說:「姥姥要是缺錢,盡可從我這兒拿,但你兒子犯了國家的王法,我可沒法徇私情。」王姥姥聽了這話,惱火極了,說:「我認識你這個部級和尚有什麼用呢?那麼多年都白幫你了!」說完頭也不回就氣乎乎地走了。
看對自己過去的恩人無法相幫,一行感到十分愧疚,可他又確實不敢徇私枉法,於是決定動用「法術」,從根本上來一個大的「枉法」。他在渾天寺讓人騰出一間屋子,搬進一隻大瓮,又悄悄找來兩個做工的人,對他們說:「從明天下午開始,你們在後院作坊的廢園子里埋伏好,看到有動物進來,就上去把它們捉住,一共七個,一個都不能少。跑掉一個,當心挨一頓鞭子。」
那兩人就在廢園子里埋伏,到太陽落山時,果然不知哪兒來了一群豬竄進園子,兩人七手八腳把這些豬全捉住放入瓮中,正好七頭。一行用木板將瓮蓋好,以神泥封口,並用朱筆在上寫了一些誰也不認識的怪字。
第二天,皇帝李隆基急招一行上殿。一行一到,皇帝就問:「太史官來奏,昨夜天空中不見了北斗七星,這是什麼徵兆?」一行說:「過去後魏的時候,曾經發生火星不見的事。這次發生帝車不見的事,可是古來沒有的。一般來說,代表草民的星不在其位的話,可能會有水旱霜凍的災害;現在居然連帝車都不見了,恐怕於國家、於陛下您都非常不利。」
聽了這番鬼話,李隆基嚇得六神無主,忙問:「大師您有什麼辦法解救嗎?」
一行悠悠道出:「我相信,只要陛下做一件盛德的大事,終究是能夠感動星辰的。」
李隆基問:「怎樣盛德的事才夠感動星辰呢?」
一行說:「我們佛門是主張寬恕一切人的,要想作足盛德,莫如大赦天下。」
李隆基一拍大腿:「好!」於是宣布大赦天下。各種要砍頭剁腳充軍流邊的罪犯全都無罪釋放,王姥姥的兒子也得救了。
第二天傍晚,太史官奏說北斗星中的第一顆星出現了,以後一天出一顆,到第七天全部出齊。其實這也是一行一個個放出來的。
按這個故事來看,北斗星還是豬神,這也已經在遼寧紅山文化、山東大汶口文化、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中都找到了一些證據。
從這個故事還可看到,古代的那些天文精英是多麼厲害,把皇帝都敢玩弄於股掌之上。
5.魁星的故事
瞧,在古人眼中,北斗是帝王的寶車,是人們的司命大神,又是豬神,可是還沒完呢!朋友們一定聽說過「魁星」這個字眼,對!魁星就是北斗七星的前四顆星,它們是主宰世間功名祿位之神,正因為如此,古代文人拜魁星拜得最凶。
中國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樓」或「魁星閣」,其正殿塑著魁星造像。沒見過魁星像的人也許會想,既然魁星是主管功名科舉的,一定是一位文質彬彬的白面書生吧?其實恰恰相反,魁星面目猙獰,金身青面,赤發環眼,頭上還有兩只角,整個彷彿是鬼的造型。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筆,稱朱筆,左手持一隻墨斗,右腳金雞獨立,腳下踩著海中的一條大鰲魚(一種大龜)的頭部,意為「獨占鰲頭」,左腳揚起後踢,腳上是北斗七星。
魁星的故事是這樣的:古代有一個秀才,名字已不可考,姑且就直接叫他魁星吧。此人聰慧過人,才高八斗,過目成誦,出口成章,可就是長相奇醜無比,所以屢屢面試時落第。他長得怎樣呢?據說本來就醜陋,又長了滿臉麻子,一隻還腳瘸了,走起路來一拐一拐的,但是他文章寫得太好了,終於被鄉試、會試步步錄取,一次次高中榜首。到了殿試時,皇帝親自面試他的文才,一看他的容貌和畫著圈上殿的走路姿勢,心中不悅,皇帝問:「你那臉是怎麼搞的?」他回答:「回聖上,這是『麻面映天象,捧摘星斗』。」皇帝覺得這人怪有趣的,又問:「那麼你的瘸腿呢?」他又回答:「回聖上,這是『一腳跳龍門,獨占鰲頭』。」皇帝很高興他的機敏,又問:「那朕問你一個問題,你要如實回答:你說,如今天下誰的文章寫得最好?」他想了想說:「天下文章屬吾縣,吾縣文章屬吾鄉,吾鄉文章屬舍弟,舍弟請我改文章。」皇帝大喜,閱讀完他的文章後,更是拍案叫絕:「不愧天下第一!」於是欽點他為狀元。
這個丑文人的才學、智慧和發奮,使他後來升天成為魁星——北斗七星的前四顆,主管功名祿位。「魁」字拆開來,一半是「鬼」,應魁星的面目醜陋,一半是「斗」,應魁星才高八斗、也應北斗星座。據說魁星手中的朱筆批你是什麼你就是什麼,文人中傳「任你文章高八斗,就怕朱筆不點頭」就來源於此。
據說從此開始,皇宮正殿台階正中的石板上雕有龍和鰲魚圖案,一隻魁斗放在旁邊,殿
試完畢發榜時,應試者都聚到皇宮門前,進士們站在台階下迎榜,狀元則一手持魁斗,一腳站在鰲頭上亮相,表示「一舉奪魁」、「獨占鰲頭」。
現在各地的魁星樓的香火依然十分旺盛,因為現代社會競爭更加激烈,家長個個望子成龍,學子無不企盼金榜題名,於是都來拜魁星,每個魁星樓都有當地歷年高考文、理狀元榜。不過就我所知,古今成就大學問者,沒有一個是拜魁星而成的。
七夕乞巧節的故事
和七月初七相連,還有個七夕乞巧節的故事。由於牛郎織女故事的深入人心,織女就被當成天神中巧婦的代表,婦女們希望通過祭拜織女星,使自己手巧。若選一個節日,最合適的日子當然是七月初七了,所以在牛郎織女故事形成後不久,七月初七就成了「乞巧節」,到唐代已經流傳到各地,盛極一時。
最早的乞巧方法是在七月初七這天晚上,姑娘媳婦們都把瓜果擺在院子里,第二天早起,如果發現有蜘蛛在上面結了網,說明乞巧成功。據《開元遺事》記載,前一章提到的皇帝李隆基,在七夕晚上就與兒媳婦楊玉環在華清宮共進晚餐,然後把瓜果列於庭院,望著頭頂上的牛郎織女,先感嘆牛郎織女不自由,一年才聚會一次,而得意自己的瀟灑,可以天天與心愛的人在一起;後指星發誓,願來世再作夫妻。接著就乞巧,讓人拿來蜘蛛,放在小盒裡,擱在瓜果邊,等天亮再來看,網織得越密,說明乞來的巧越多。李隆基發誓來世再作夫妻,是不是他已有了什麼預感?李商隱有詩句:「此時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正表現了李隆基在這個七夕和後來在馬嵬驛兩種境況的對比。
乞巧的花樣還有很多呢!有地方的人們認為織女是七仙女中最小的一個,故稱之為「七姐神」。七夕晚上年輕女子們穿上最漂亮的衣裳,聚在一起對著織女星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不圖你的針,不圖你的線,光學你的七十二樣好手段。」這叫「拜七姐神」。她們還要用稻草扎一個草人,穿上花衣,取名「巧姑」,用瓜果供上,每個姑娘媳婦都從家裡端來一碗清水,把豆苗、青蔥剪碎放入水中,據說通過這樣看月亮在水中的投影,就知道主人的巧拙。
有的地方則用臉盆接七夕夜的露水,說這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當然最多的還是比賽穿針,女人們在初七朦朧的月光下,都用綵線摸著穿針,穿得過的,就是得巧了,特別受大家尊重。不過有個文人說得好:「織女盼與牛郎相會盼一年了,好不容易在七夕見面,短短的幾個時辰正忙,那有閑功夫到人間送巧。」
蜀人浮槎探銀河
前面鬥牛寶劍的故事裡我們提到了張華和他的《博物志》。這本書就講到一則蜀人上天訪問牛郎的故事。
古人認為,天上的銀河,一頭通著黃河,一頭通著大海。住在海邊的一些人經常注意到:年年八月,有一些大筏子(浮槎)在遠海駛過,而且還特別守時。蜀地有一個人想,這些大筏子到底是上哪兒的,我何不也探險一回?於是這人也做了一個大筏子,在筏子上蓋了個小屋以供遮風避雨,帶上足夠的糧食,就乘著這個筏子浮海而去。
走了十多天,他知道自己還在海上,因為可以看見日月星辰的出沒,能分辯白天黑夜,後來周圍就變得一片渾渾茫茫,看不出晝夜來了。又漂浮了十多天,忽然發現了新大陸:前邊是一處地面,遙望有一座城池,房屋整齊壯觀。
他想:這是人間還是仙境?我何不走近看個明白。走近後他發現,他航行的河流恰在城市中穿過,岸右是一座豪華宮殿,從窗口望去,許多女人在用織布機織布;再瞧岸左,有一名男子,手牽一頭牛,正在河邊給牛飲水。乘筏人上前正要搭話,牽牛人先驚訝地詢問這個遠方來客了:「你為什麼上這兒來?」乘筏人簡略地解釋了自己尋險探奇的志向和經歷,問:「這是什麼地方呀?」牽牛人避而不答,只說:「你回去後,問問你們蜀地的嚴君平,就知道了。」
乘筏人覺得這個地方有點詭秘和蹊蹺,便不敢上岸,也不再逗留。乘筏子踏上歸程,正好在次年八月,回到出發的海邊。為解開這個謎,他回到蜀地,幾經周折,終於找到了嚴君平,把這件事的經過說給他。嚴君平說:「我這兒有記錄:某年某月某日,有客星犯牽牛。」乘筏子一對日子,發現正是他和牽牛人說話的那一天。原來他到達的是天河,見到的是天庭、牛郎和織女,他自己那一刻也變成了「客星」。
現代有人把這個故事解釋成古代外星旅行的記錄:筏子(浮槎)即UFO,古宇航員從地球出發後,十多天間仍在太陽系中,所以可辨晝夜,飛出太陽系後就不分晝夜,渾茫一片了。它飛到牽牛星後,被地面上的學者嚴君平觀測到,所以說「有客星犯牽牛」。這有點現代神話的味道了。
張騫與支機石
在這個故事之後,又出現了一個張騫乘筏子到銀河的故事。
張騫是漢代的探險家,曾多次出使西域。據說他奉使去往西域的大夏時,也做了一個大筏子,沿黃河上溯,希望找到黃河的源頭,走了幾個月,不但沒找到黃河源,反而發現黃河
越來越寬,越來越清澈,後來也到達了一處城郭,樓台錯落,街道規整,河水從城中流過。
他好奇地劃了進去,見河岸有一男子牽一頭牛,牛正把頭探入河中飲水;對岸有一位婦女在洗衣服。張騫把筏子劃近那婦女,問:「大嫂,請問這是什麼地方?」這回這個婦女沒有賣關子,爽快地答道:「這是天河呀!你是從人間來的嗎?」張騫回答:「是呀,走了好幾個月,真不容易。」他見那婦女身邊有一塊石頭,那形狀和顏色都是人間沒有見過的,就問:「這是什麼石頭?」那婦女說:「這叫支機石,你喜歡,就送你好了。」張騫接過石頭一看,原來是織布機上壓布匹的石條,驚喜地說:「噢,我知道了,你是織女!」那婦女點點頭。
張騫在城中游歷了一圈之後,就尋原路,沿黃河水順流而下,返回中國。為了想搞清究竟,他也來到蜀地,想找嚴君平問問,但沒有找到,把支機石也留在了成都。唐代成都有個天寧觀,支機石就一直在觀里陳列,據說它「高與人齊,略帶青紫」(也許是一塊隕石),前面講文昌帝君時,曾提到過。現在成都還有「支機石街」。
看來,《博物志》里的乘筏人與這個張騫,一個是東渡大海探險,一個是西溯黃河尋奇,結果都到達了銀河,頗有東西兩面環球航行的味道。
關於後一個故事,有不少人在詩中提到。如唐代劉禹錫的《浪淘沙》寫道: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宋之問的《明河篇》說得更明白:「……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成都賣卜人。」「明河」即銀河,「成都賣卜人」指嚴君平。
李商隱《海客》寫得最有趣:「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罷織一相聞,只應不憚牽牛妒,聊用支機石贈君。」「紫氛」指天界,「星娥」是織女,她竟不怕牛郎嫉妒,與張騫聊了半天,還把支機石贈給人家了。
也有人這樣寫:「如何不覓天孫錦,止帶支機片石還。」意思是說,既然你見到天孫織女了,為什麼不帶點天上的織錦回來,只帶回一片破石頭呢?此人的見解有點西方探險家的味道。
⑼ 我喜歡的歷史故事 作文
我喜歡看的歷史故事有很多,比如《聞雞起舞》,《杏林春滿》,《驚弓之鳥》……我都很喜歡,但我最喜歡的,給我感觸最大的,就是《胸有成竹》了。
北宋時期有一位著名的畫家,叫文與可,畫什麼都是栩栩如生的,但文與可酷愛畫竹子,文與可每天都去後院看竹子。他每天看,每天畫,看看每張有什麼變化。我喜歡的歷史故事我喜歡看的歷史故事有很多,比如《聞雞起舞》,《杏林春滿》,《驚弓之鳥》……我都很喜歡,但我最喜歡的,給我感觸最大的,就是《胸有成竹》了。北宋時期有一位著名的畫家,叫文與可,畫什麼都是栩栩如生的,但文與可酷愛畫竹子,文與可每天都去後院看竹子。他每天看,每天畫,看看每張有什麼變化。
一次,文與可把一副剛畫完的畫放在書桌上,出去了,畫放在書桌上,出去了,畫上畫的栩栩如生。當他回到書房事,看見一隻貓正抓著畫玩呢。看來,貓把文與可畫的竹子當真了。文與可畫的太逼真了,不得不讓人敬佩。有人問他畫竹子的秘訣,他說:「我很熟悉竹子的樣子,每當我畫的時候,竹子就呈現在我的心中,我只是把心中的竹子畫下來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