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講三國故事運用的象棋的作文

講三國故事運用的象棋的作文

發布時間: 2020-11-27 15:14:10

① 以中國象棋寫一篇作文

於中國象棋的「象」來說,只負責內部事務,決不允許越過「楚河漢界」半步;國際象棋的「象」,內務和外務皆要負責,並且與車形成矩陣式的合作。在華旗,鼓勵員工在各個領域全面發展,並且與他人形成團隊合作。
限於文化背景的制約,在中國象棋中沒有任何的女性角色,而國際象棋中的後卻體現出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華旗之中就特別重視後的建設,重視女性的性格優勢,充分發揮女性半邊天的作用,提倡「統合綜效」的思維方式。
中國象棋中的「將」與「帥」只在一畝三分地上活動,永遠被禁錮在小小的田字格中,而國際象棋中的王則大不相同,它可以全局之中自由行走。我們所提倡的就是讓華旗所有的經理、總監、主管都要深入基層,打破管理的邊界,了解第一手的市場信息和客戶需求。實際之中我們要求每位管理人員每月都要有固定的時間下到基層,與銷售的人員一起解決問題。
愛國者象棋中增加了一枚棋子,就是「炮」,這顆棋子體現了中國人的聰明才智,代表了一種創新、跳躍性的思維方式。
馮軍說:「我不想一個人單打獨斗,希望打群架」他希望有更多的國內企業和他們一起並肩作戰,相互鼓勵,相互保護,維護中國品牌的利益,超過更多的國外知名企業。

② 請問,我和中國象棋有個故事作文,怎樣寫呀

我的爸爸是個「棋迷」,小時候經常聽他與人下棋時豪邁地大叫「將軍」,很有男子漢的氣魄。於是,我暗自下決心也要學會下棋,也威風一回 。
上一年級的時候,我與象棋成為相知相識的知己。老爸聽說我喜歡象棋,高興壞了,便給我報了個象棋興趣班。在老師的指導下,我認識了棋盤、棋子,也逐漸學會了下棋。在興趣班裡,學友們總互相對弈,來鍛煉能力。也許是憑著對象棋的熱愛和一股子韌勁兒,我的「棋藝」越來越高,心中好不得意。
一天,我做完了作業,正逢爸爸與爺爺在下棋。我便坐在一旁觀看。
雙方廝殺的很順利,下著下著,突然爸爸不動了,望著棋盤思考著。我一看爸爸那絞盡腦汁的模樣,心中暗暗想到:老爸,遇到困難了吧!還是我來救你吧!我看了一下棋盤,便不耐煩地說:「笨老爸,你把『炮』挪過來逮他的『車』啊!」爸爸搖了搖頭說:「哪能啊!我把『炮』挪過去,他就用『馬』把我堵在裡面了,這樣他就可以借我的『炮』吃我的『車』了。我的馬只能往左跳,他再把『車』拉過來『將軍』,我不就輸了嗎?」聽了爸爸的話,我一下呆了,沒想到走一步棋竟然能聯系著這么多,甚至關系著全局的輸贏。真是「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啊!此時,我才恍然大悟,下棋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它還包含著太多深刻的道理……
後來,每逢爸爸與人下棋時,我都在一旁認真地觀看。漸漸地,我的棋藝提升了許多。
象棋教會了我許多,願我與象棋的故事永不停止……

③ 有關象棋補習課的作文

有趣的象棋
我買了中國象棋。回到家裡,我說:「爸爸你會下中國象棋嗎?」「當然會了。」爸爸驕傲地說「要不我教教你吧。」我高興地說:「好呀!」於是,爸爸擺開棋盤。我非常高興地說:「爸,棋子要放在哪啊?」爸爸指著棋盤說:「兩邊棋盤最下面是九宮,中間是河界。

把『將』和『帥』放在九宮的最底下。把『士'和『仕'放在『將』和『帥』的兩邊。『炮'放在『馬'上面的第四格。『卒』(『兵』)放在第五格的五個點。」 爸爸還說:「『將』能直走,後退。但不能出九宮,也不能斜著走。『將』每次只能走一步。『將』和『帥'走法一樣。『士'和『仕'只能在九宮斜線上走。『象』能斜著走兩格,但如果中間有棋子,則不能走。而且它不能過河。『馬』直走兩步,再向左(右)走一步。但是,和『象』一樣,如果直走第一格時有棋子,則無法走過。『卒』『兵』過河前只能直走,但過河後可以左右拐,不能後退。『車』和『炮』是最厲害的棋子。它們的走法相同。都可以上、下、右、左的不限格數的行走。只不過,『車'可以吃上、下、左、右所有直接和它見面的棋子。而『炮』則要隔一個棋子,去吃下一個棋子。只要將死『將』或『帥』才算勝利。」
學完了象棋的規則後,我和爸爸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比賽。最後以我的勝利結束。

④ 中國象棋之我見 作文500字

象棋是模擬戰爭的,是很有謀略意義的,畢竟要結果而不要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象棋又是很殘酷的。由於有和棋的可能,使得大家從一開始就力保城池不失,在保證不輸棋的基礎上去爭取勝利。這是很現實的,尤其當勝利關乎到集體榮譽,個人名譽得失時,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走棋譜,走定勢,力求有前人走過,力求是自己研究過的局面。這與棋迷要求要精彩過程的想法還是有一定距離的。

如何保證既獲勝又精彩,那隻能是推陳出新,自己不斷地去創新,去體會,去取得更多的心得。現在很流行的當頭炮出車後過河,後手方平炮兌車,先手方避兌壓馬就是為了使戰斗更激烈,否則直接就拼掉車了。這是一個可喜的變化,說明大師們也在考慮棋迷的胃口如何了,象棋要發展,只有多出精彩棋局,多出新手,多出新步,提高觀賞性,不斷去開拓,才能吸引大眾的眼球,才能使祖國這一璀璨瑰寶繼續傳承,並且發揚光大。

象棋現在在國家棋類項目中還處於弱勢地位,圍棋有「三國演義」,中,日,韓比賽不斷,國際象棋有中,俄,印度等國對抗,還有國際比賽可打,中國象棋雖然有很深厚的群眾基礎,有很鮮明的中國特色,近年來還是發展緩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資源過度集中。好的象棋教練,好的選手,他們可以互相切磋,提高技藝,可廣大的棋迷沒有這樣的條件,大多數還處於自發的熱愛,自己研究,自己買圖書,軟體學習的狀態,建議象棋界的元老和大師們能經常下來走走,多去一些象棋基礎好的地方,多和棋迷見面,交流,這樣可以擴大象棋的社會影響力。

2,象棋在商業利益的創造上還不成熟。現在象棋還沒有形成一套產業,多數與象棋有關的行業就是生產一些棋具,在棋具的材料和包裝上動腦筋,有水晶象棋。金屬象棋等等,其他的產品怎麼沒人開發呀,比如說象棋紀念幣,象棋課本,象棋樣式的鋼筆,圖章,宣傳畫,甚至可以出一套「象棋月餅」,思維不要太僵硬,要敢於嘗試,敢於發展。象棋的宣傳也不要局限於棋界本身,也可以請一些書法家,歌唱家,藝術家來宣傳么,大家共同探討,這些人可能不會下棋,但是他們可以發揮宣傳象棋的很高效的作用,絕對不能忽視,象棋要走向市場,必須過這一關。

3,要加強自身競爭,多出新人,多發現和培養象棋好苗子。很多人有象棋的天賦,但是由於各種各樣條件的限制沒有機會,社會可以給他們創造一些機會么,現在可以搞「選秀」,咱們象棋也不妨小規模地試試。只有加強了競爭,才能永葆活力,才能生生不息。

4,發揚「走出去」戰略,主動和一些國際品牌商合作,和一些國外的單位,集體,個人合作,讓象棋這朵美麗的花朵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都盛開。外國朋友很願意了解中國,尤其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很感興趣,現在正好是我國開放的大好機遇,千萬不可錯過啊,要是象棋能成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那該多好啊。

⑤ 作文學象棋

奶奶已經七十多歲了,每天除了做飯以外,幾乎沒別的事可做,不過她很愛學習。
一內天奶奶突然容對我說:「兢兢,奶奶拜你為師,你教我下象棋,行嗎?」我奇怪地問:「奶奶,您都七十多歲了還學下象棋呀?」奶奶笑著說:「多掌握一項技能沒什麼不好吧!再說,就咱倆在家的時候我也可以陪你玩啊!」
要學會下象棋,首先要學會擺棋。於是,我就先教奶奶擺棋,我拿著棋子擺在哪裡,她也拿著另一種顏色的棋子擺在相對應的位置上,不一會兒,奶奶就學會了擺棋。然後,我就教奶奶走象棋的規則,「炮打翻山、馬走斜日、象飛田角、車走直路……」接著,我們在棋盤上練習。我走哪一步,她也跟著走哪一步。剛開始的時候,奶奶總是出錯,常常把馬走成直路,車走成彎路……看著奶奶這樣走,我在一旁大笑起來。不過,奶奶依然很認真地學,奶奶這種愛學習的勁打動了我,我又耐心的教奶奶下棋的要領;慢慢地,奶奶基本上掌握了下象棋的規則。此後,一有空,奶奶就拉著我陪她練習,有時候,她一個人在家,也把棋子擺在棋盤上自己練習。漸漸地,奶奶學會了下棋。
加油啊,奶奶!您的棋藝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⑥ 關於《象棋》450字的作文

思維的樂趣

二十五年前,我到農村去插隊時,帶了幾本書,其中一本是奧維德的《變形記》,我們隊里的人把它翻了又翻,看了又看,以致它像一卷海帶的樣子.後來別隊的人把它借走了,以後我又在幾個不同的地方見到了它,它的樣子越來越糟.我相信這本書最後是被人看沒了的.現在我還忘不了那本書的慘狀.插隊的生活是艱苦的,吃不飽,水土不服,很多人得了病,但是最大的痛苦是沒有書看,倘若可看的書很多的話,《變形記》也不會這樣悲慘地消失了.除此之外,還得不到思想的樂趣.我相信這不是我一個人的經歷:傍晚時分,你坐在屋檐下,看著天慢慢地黑下去,心裡寂寞而凄涼,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剝奪了.當時我是個年輕人,但我害怕這樣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來,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我插隊的地方有軍代表管著我們,現在我認為,他們是一批單純的好人,但我還認為,在我這一生里,再沒有誰比他們使我更加痛苦過了.他們認為,所謂思想的樂趣,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時都用毛澤東思想來佔領,早上早請示,晚上晚匯報,假如有閑暇,就去看看說他們自己「亞古都」的歌舞.我對那些歌舞本身並無意見,但是看過二十遍以後就厭倦了.假如我們看書被他們看到了,就是一場災難,甚至「著迅魯」的書也不成——小紅書當然例外.順便說一句,還真有人因為帶了舊版的魯迅著作給自己帶來了麻煩.有一個知識可能將來還有用處,就是把有趣的書換上無趣的皮.我不認為自己能夠在一些宗教儀式中得到思想的樂趣,所以一直鬱郁寡歡.像這樣的故事有些作者也寫到過,比方說,茨威格寫過一部以此為題材的小說《象棋》,可稱是現代經典,但我不認為他把這種痛苦描寫得十全十美了.這種痛苦的頂點不是被拘押在旅館里沒有書看、沒有合格的談話夥伴,而是被放在外面,感到天地之間同樣寂寞,面對和你一樣痛苦的同伴.在我們之前,生活過無數的大智者,比方說,羅素、牛頓、莎士比亞,他們的思想和著述可以使我們免於這種痛苦,但我們和他們的思想、著述,已經被隔絕了.一個人倘若需要從思想中得到快樂,那麼他的第一個慾望就是學習.我承認,我在抵禦這種痛苦方面的確是不夠堅強,但我絕不是最差的一個.舉例言之,羅素先生在五歲時,感到寂寞而凄涼,就想道:假如我能活到七十歲,那麼我這不幸的一生才度過了十四分之一!但是等他稍大一點,接觸到智者的思想的火花,就改變了想法.假設他被派去插隊,很可能就要自殺了.
談到思想的樂趣,我就想到了我父親的遭遇.我父親是一位哲學教授,在五六十年代從事思維史的研究.在老年時,他告訴我自己一生的學術經歷,就如一部恐怖電影.每當他企圖立論時,總要在大一統的官方思想體系裡找自己的位置,就如一隻老母雞要在一個大搬家的宅院里找地方孵蛋一樣.結果他雖然熱愛科學而且很努力,在一生中卻沒有得到思維的樂趣,只收獲了無數的恐慌.他一生的探索,只剩下了一些斷壁殘垣,收到一本名為《邏輯探索》的書里,在他身後出版.眾所周知,他那一輩的學人,一輩子能留下一本書就不錯.這正是因為在那些年代,有人想把中國人的思想搞得徹底無味.我們這個國家裡,只有很少的人覺得思想會有樂趣,卻有很多的人感受過思想帶來的恐慌,所以現在還有很多人以為,思想的味道就該是這樣的.

「文化革命」之後,我讀到了徐遲先生寫哥德巴赫猜想的報告文學,那篇文章寫得很浪漫.一個人寫自己不懂得的事就容易這樣浪漫.我個人認為,對於一個學者來說,能夠和同行交流,是一種起碼的樂趣.陳景潤先生一個人在小房子里證數學題時,很需要有些國外的數學期刊可看,還需要有機會和數學界的同仁談談.但他沒有,所以他未必是幸福的,當然他比沒定理可證的人要快活.把一個定理證了十幾年,就算證出時有絕大的樂趣,也不能平衡.但是在寂寞里枯坐就更加難熬.假如插隊時,我懂得數論,必然會有陳先生的舉動,而且就是最後什麼都證不出也不後悔;但那個故事肯定比徐先生作品裡描寫的悲慘.然而,某個人被剝奪了學習、交流、建樹這三種快樂,仍然不能得到我最大的同情.這種同情我為那些被剝奪了「有趣」的人保留著.
「文化革命」以後,我還讀到了阿城先生寫知青下棋的小說,這篇小說寫得也很浪漫.我這輩子下過的棋有五分之四是在插隊時下的,同時我也從一個相當不錯的棋手變成了一個無可救葯的庸手.現在把下棋和插隊兩個詞拉到一起,就能引起我生理上的反感.因為沒事干而下棋,性質和手淫差不太多.我決不肯把這樣無聊的事寫講小說里.
假如一個人每天吃一樣的飯,干一樣的活,再加上把八個樣板戲翻過來倒過去地看,看到聽了上句知道下句的程度,就值得我最大的同情.我最贊成羅素先生的一句話:「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大多數的參差多態都是敏於思索的人創造出來的.當然,我知道有些人不贊成我們的意見.他們必然認為,單一機械,乃是幸福的本源.老子說,要讓大家「虛其心而實其腹」,我聽了就不是很喜歡;漢儒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在我看來是個很卑鄙的行為.摩爾爵士設想了一個細節完備的烏托邦,但我像羅素先生一樣,決不肯到其中去生活.在這個名單的末尾是一些善良的軍代表,他們想把一切從我頭腦中驅除出去,只剩一本270 頁的小紅書.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某種程度的單調、機械是必須忍受的,但是思想決不能包括在內.胡思亂想並不有趣,有趣是有道理而且新奇.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不幸就是有些人完全拒絕新奇.
我認為自己體驗到最大快樂的時期是初進大學時,因為科學對我來說是新奇的,而且它總是邏輯完備,無懈可擊,這是這個平凡的塵世上罕見的東西.與此同時,也得以了解先輩科學家的傑出智力.這就如和一位高明的棋手下棋,雖然自己總被擊敗,但也有機會領略妙招.在我的同學里,凡和我同等年齡、有同等經歷的人,也和我有同樣的體驗.某些單調機械的行為,比如吃、排泄、性交,也能帶來快感,但因為過於簡單,不能和這樣的快樂相比.藝術也能帶來這樣的快樂,但是必須產生於真正的大師,像牛頓、萊布尼茲、愛因斯坦那樣級別的人物,時下中國的藝術家,尚沒有一位達到這樣的級別.恕我直言,能夠帶來思想快樂的東西,只能是人類智慧至高的產物.比這再低一檔的東西,只會給人帶來痛苦;而這種低檔貨,就是出於功利的種種想法.

有必要對人類思維的器官(頭腦)進行「灌輸」的想法,時下正方興未艾.我認為腦子是感知至高幸福的器官,把功利的想法施加在它上面,是可疑之舉.有一些人說它是進行競爭的工具,所以人就該在出世之前學會說話,在三歲之前背誦唐詩.假如這樣來使用它,那麼它還能獲得什麼幸福,實在堪虞.知識雖然可以帶來幸福,但假如把它壓縮成葯丸子灌下去,就喪失了樂趣.當然,如果有人樂意這樣來對待自己的孩子,那不是我能管的事,我只是對孩子表示同情而已.還有人認為,頭腦是表示自己是個好人的工具,為此必須學會背誦一批格言、教條——事實上,這是希望使自己看上去比實際上要好,十足虛偽.這使我感到了某種程度的痛苦,但還不是不能忍受的.最大的痛苦莫過於總有人想要用種種理由消滅幸福所需要的參差多態.這些人想要這樣做,最重要的理由是道德;說得更確切些,是出於功利方面的考慮.因此他們就把思想分門別類,分出好的和壞的,但所用的標准很是可疑.他們認為,假如人們腦子里灌滿了好的東西,天下就會太平.因此他們准備用當年軍代表對待我們的態度,來對待年輕人.假如說,思想是人類生活的主要方面,那麼,出於功利的動機去改變人的思想,正如為了某個人的幸福把他殺掉一樣,言之不能成理.
有些人認為,人應該充滿境界高尚的思想,去掉格調低下的思想.這種說法聽上去美妙,卻使我感到莫大的恐慌.因為高尚的思想和低下的思想的總和就是我自己;倘若去掉一部分,我是誰就成了問題.假設有某君思想高尚,我是十分敬佩的;可是如果你因此想把我的腦子挖出來扔掉,換上他的,我絕不肯,除非你能夠證明我罪大惡極,死有餘辜.人既然活著,就有權保證他思想的連續性,到死方休.更何況那些高尚和低下完全是以他們自己的立場來度量的,假如我全盤接受,無異於請那些善良的思想母雞到我腦子里下蛋,而我總不肯相信,自己的脖子上方,原來是長了一座雞窩.想當年,我在軍代表眼裡,也是很低下的人,他們要把自己的思想方法、生活方式強加給我,也是一種腦移植.菲爾丁曾說,既善良又偉大的人很少,甚至是絕無僅有的,所以這種腦移植帶給我的不光是善良,還有愚蠢.在此我要很不情願地用一句功利的說法:在現實世界上,蠢人辦不成什麼事情.我自己當然希望變得更善良,但這種善良應該是我變得更聰明造成的,而不是相反.更合況赫拉克利特早就說過,善與惡為一,正如上坡和下坡是同一條路.不知道何為惡,焉知伺為善?所以他們要求的,不過是人雲亦雲罷了.
假設我相信上帝(其實我是不信的),並且正在為善惡不分而苦惱,我就會請求上帝讓我聰明到足以明辨是非的程度,而絕不會請他讓我愚蠢到讓人家給我灌輸善惡標準的程度.假若上帝要我負起灌輸的任務,我就要請求他讓我在此項任務和下地獄中做—選擇,並且我堅定不移的決心是:選擇後者.

假如要我舉出一生最善良的時刻,那我就要舉出剛當知青時,當時我一心想要解放全人類,絲毫也沒有想到自己.同時我也要承認,當時我愚蠢得很,所以不僅沒干成什麼事情,反而染上了一身病,丟盔卸甲地逃回城裡.現在我認為,愚蠢是一種極大的痛苦;降低人類的智能,乃是一種最大的罪孽.所以,以愚蠢教人,那是善良的人所能犯下的最嚴重的罪孽.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決不可對善人放鬆警惕.假設我被大奸大惡之徒所騙,心理還能平衡;而被善良的低智人所騙,我就不能原諒自己.
假如讓我舉出自己最不善良的時刻,那就是現在了.可能是因為受了一些教育,也可能是因為已經成年,反正你要讓我去解放什麼人的話,我肯定要先問問,這些人是誰,為什麼需要幫助;其次要問問,幫助他們是不是我能力所及;最後我還要想想,自己直奔雲南去挖坑,是否於事有補.這樣想來想去,我肯定不願去插隊.領導上硬要我去,我還得去,但是這以後挖壞了青山、造成了水土流失等等,就罪不在我.一般人認為,善良而低智的人是無辜的.假如這種低智是先天造成的,我同意.但是人可以發展自己的智力,所以後天的低智算不了無辜——再說,沒有比裝傻更便當的了.當然,這結論絕不是說當年那些軍代表是些裝傻的姦邪之輩——我至今相信他們是好人.我的結論是:假設善惡是可以判斷的,那麼明辨是非的前提就是發展智力,增廣知識.然而,你勸一位自以為已經明辨是非的人發展智力,增廣見識,他總會覺得你讓他舍近求遠,不僅不肯,還會心生怨恨.我不願為這樣的小事去得罪人.
我現在當然有自己的善惡標准,而且我現在並不比別人表現得壞.我認為低智、偏執、思想貧乏是最大的邪惡.按這個標准,別人說我最善良,就是我最邪惡時;別人說我最邪惡,就是我最善良時.當然我不想把這個標准推薦給別人,但我認為,聰明、達觀、多知的人,比之別樣的人更堪信任.基於這種信念,我認為我們國家在「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就喪失了很多機會.
我們這個民族總是有很多的理由封鎖知識、鉗制思想、灌輸善良,因此有很多才智之士在其一生中喪失了學習、交流、建樹的機會,沒有得到思想的樂趣就死掉了.想到我父親就是其中的一個,我就心中黯然;想到此類人士的總和有恆河沙數之多,我就趨向於悲觀.此種悲劇的起因,當然是現實世界裡存在的種種問題.偉大的人物總認為,假設這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像他期望的那樣善良——更確切地說,都像他期望的那樣思想,「思無邪」,或者「狠斗私字一閃念」,世界就可以得救.提出這些說法的人本身就是無邪或者無私的,他們當然不知邪和私是什麼,故此這些要求就是:我沒有的東西,你也不要有.無數人的才智就此被扼殺了.考慮到那恆河沙數才智之土的總和是一種難以想像的龐大資源,這種想法就是打算把整個大海裝入一個瓶子之中.我所看到的事實是,這種想法一直在實行中,也就是說,對於現實世界的問題,從愚蠢的方面找辦法.據此我認為,我們國家自漢代以後,一直在進行思想上的大屠殺;而我能夠這樣想,只說明我是倖存者之一.除了對此表示悲傷之外,我想不到別的了.

我雖然已活到了不惑之年,但還常常為一件事感到疑惑:為什麼有很多人總是這樣的仇恨新奇,仇恨有趣.古人曾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但我有相反的想法.假設歷史上曾有一位大智者,一下發現了一切新奇、一切有趣,發現了終極真理,根絕子一切發現的可能性,我就情願到該智者以前的年代去生活,這是因為,假如這種終極真理已經被發現,人類所能做的事就只剩下了依據這種真理來做價值判斷.從漢代以後到近代,中國人就是這么生活的.我對這樣的生活一點都不喜歡.
我認為,在人類的一切智能活動里,沒有比做價值判斷更簡單的事了.假如你是只公兔子,就有做出價值判斷的能力——大灰狼壞,母兔子好;然而兔子就不知道九九表.此種事實說明,一些缺乏其他能力的人,為什麼特別熱愛價值的領域.倘若對自己做價值判斷,還要付出一些代價;對別人做價值判斷,那就太簡單、太舒服了.講出這樣粗暴的話來,我的確感到羞愧,但我並不感到抱歉.因為這種人士帶給我們的痛苦實在太多了.
在一切價值判斷之中,最壞的一種是:想得太多、太深奧、超過了某些人的理解程度是—種罪惡.我們在體驗思想的快樂時,並沒有傷害到任何人;不幸的是,總有人覺得自己受了傷害.誠然,這種快樂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體驗到的,但我們不該對此負責任.我看不出有什麼理由要取消這種快樂,除非把卑鄙的嫉妒計算在內——這世界上有人喜歡豐富,有人喜歡單純;我未見過喜歡豐富的人妒恨、傷害喜歡單純的人,我見到的情形總是相反.假如我對科學和藝術稍有所知的話,它們是源於思想樂趣的浩浩江河,雖然惠及一切人,但這江河決不是如某些人所想像的那樣,為他們而流,正如以思想為樂趣的人不是為他們而生一樣.
對於一位知識分子來說,成為思維的精英,比成為道德精英更為重要.人當然有不思索、把自己變得愚笨的自由;對於這一點,我是一點意見都沒有的.問題在於思索和把自己變聰明的自由到底該不該有.喜歡前一種自由的人認為,過於復雜的思想會使人頭腦昏亂,這聽上去似乎有些道理.假如你把深山裡一位質朴的農民請到城市的化工廠里,他也會因復雜的管道感到頭暈,然而這不能成為取消化學工業的理由.所以,質朴的人們假如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事情看作是與己無關的事,那就好了.
假如現在我周圍的世界又充滿了「文革」時的軍代表和道德教師,只能使我驚,不能使我懼.因為我已經活到了四十二歲.我在大學里遇到了把知識當作幸福來傳播的數學教師,他使學習數學變成了一種樂趣.我遇到了啟迪我智慧的人.我有幸讀到了我想看的書——這個書單很是龐雜,從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一直到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地下小說.這最後一批書實在是很不堪的,但我總算是把不堪的東西也看到了.當然,我最感謝的是那些寫了好書的人,比方說,蕭伯納、馬克.吐溫、卡爾維諾、杜拉斯等等,但對那些寫了壞書的人也不怨恨.我自己也寫了幾本書,雖然還沒來得及與大陸讀者見面,但總算獲得了一點創作的快樂.這些微不足道的幸福就能使我感到在一生中稍有所得,比我父親幸福,比那些將在思想真空里煎熬一世的年輕人幸福.作為一個有過幸福和痛苦兩種經歷的人,我期望下一代人能在思想方面有些空間來感到幸福,而且這種空間比給我的大得多.而這些呼籲當然是對那些立志要當軍代表和道德教師的人而發的.
http://book.sina.com.cn/nzt/his/siweilequ/index.shtm
讀書的樂趣 讀書,你可知道在這字里行間蘊含了無限的樂趣.讀書,可以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了盡情的遨遊;讀書,可以讓我們與高尚的人暢快對談;讀書,它可以陶冶我門的品德、情操,使之高尚……
在睡之前,我總喜歡先到知識的海洋里遨遊一番.讓學習了一天的身心,放鬆一下,同時吮吸一點課外知識.睡前翻開那本《中華上下五千年》,一定是夾著葉脈書簽的那一頁,講述了中華人民五千年以來的榮辱興衰.我看到了,那是漢武帝,是他的雄才偉略,是他的「不拘一格降人才」使那時的我們稱霸於世.是他北伐匈奴,西通西域,使中華民族一度走向強盛.我有看到了,那是慈禧,是她引領清政府走向腐敗,走向滅亡.是她的膽小怕事,不肯變法,令康熙、乾隆創下的強盛國力付之一炬.是她迫使清政府不斷的簽訂不平等條約,讓有著五千年文明的中華民族飽受欺凌.讀書,你讓我與書同歡,與書同悲,在你身上體會著無限的樂趣.
在閑暇之餘,我總喜歡去看那本令我倍加珍惜的《名人名言》,他讓我和高尚的人盡情暢談.是他讓我有了人生理想:「人類的心靈需要理想更甚於物質.」是他讓我樂觀面對生活:「當上帝給了我們一個酸檸檬是,我們要設法把它變成甜的.」是他讓我有了不怕失敗的心靈:「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書,我們不僅要從你身上讀出哲理,還要從了身上讀出樂趣.
在周末空閑時,我總愛去看那本使我有了高尚品德,情操的書——《論語》.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自古名言,教以我不能驕傲,要從別人的身上吸取優點以取長補短,改掉自己的缺點.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千古名言告誡我們自己不喜歡的事物,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論語》不愧為儒家的經典之作,陶冶了我的品德和情操.
讀書,在你的身上散發著一到獨特的清香,就是這種清香,讓我的靈魂也被你操控.但願這種清香溢滿生活的每一角落,讓每一個人都去體味其中的無限樂趣.

⑦ 參加象棋興趣班作文

問候朋友。
興趣班中的象棋班讓我快樂
自從五歲開始,我就對象棋這些小棋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棋盤彷彿一個戰火紛飛的戰場,車、馬、炮、卒,一個個活靈活現的在我眼前蹦來蹦去。令我心馳神往,彷彿自己就是一個戰無不勝的將軍。之後,便開始了我學象棋的生涯。

上興趣班的第一課,老師講怎樣擺放象棋,當時我覺得這個任務太困難了,共三十二顆黑、紅棋子讓我手忙腳亂,眼冒金星。加之年老的男象棋老師,又瘦又高,表情嚴肅,說話慢吞吞地,可把我急壞了,當時便想退出這個興趣班,再也不學象棋這個令我恐慌的東西了。媽媽苦口婆心的勸阻,讓我懸崖勒馬,才肯繼續學習中國象棋。
我現在慶幸當時的決定,八個字「永往直前,永不退縮」。可生活往往就是那麼戲劇化,一碗冷水就潑在了我那火熱的信心上。老師剛教我們學懂了象棋的規則,我急切地拉著和我年齡相仿的孩子下了起來,他在十步以內就把我的棋子吃得所剩無幾,十二步之內打敗了我,破了象棋班的記錄(當時少年宮暑期興趣班在十五步里贏得)。我當時真想打自己一頓,可發覺打哪兒都疼,最終,我過了不到三分鍾,踱步來到象棋桌旁,繼續和剛才打敗我的孩子又下了起來┄┄
久而久之,我終於在夏日雨後的一天打敗了他。當時,我高興地心情溢於言表,喜極而泣。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棋藝越來越強,不僅學會了「雙頭炮、馬後炮」這些簡單的招術,還學會的較難的「仙人指路」、「雙鬼敲門」┄┄象棋班上已經沒有幾個能與我抗衡。於是我便參加了2010年江蘇省南通賽區智力運動會中的中國象棋比賽,我參賽後才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這個道理,我的對手左邊使出了「雙鬼敲門」,中門使出了「雙頭炮」,右邊使出了「三子同邊」,就連我也不禁暗暗叫好,因為目前老師教我們最強的招術「仙人指路」也無法抵擋。它的三種攻法無任何規律可循,表面招術較為簡單,其實裡面韻含著很大的戰法,我暗暗捏了一把冷汗,讓「車」走到對方「將」的上面,走出了我的看家法術「雙鬼敲門」的方法,才扭轉局勢,前一會兒的緊張心情消失得無影無蹤,誰知,這讓對手看出一個破綻,以非常迅猛的「雙頭炮」打敗了我。
下面的對手越來越強,最後我只以成績勝四敗三而告終,我什麼也沒有獲得。
這就是我的象棋記,象棋,一個變化無窮的棋類,它提高了我的智商,也讓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輸了我不氣餒,贏了我不驕傲。我愛中國象棋。

⑧ 關於中國象棋的名人故事作文

以前抄,我總是以為下象棋襲不過是動動棋子罷了,可是現在象棋成了我的寶貝。

一天晚上,姥爺教我玩象棋。姥爺說:「下象棋是一種很有意思很鍛煉人的智力的游戲,這里馬走日象走田……」聽著聽著我就不耐煩了,心想這還不簡單。接下來,姥爺就向我發起挑戰,要我和他下一盤。我欣然應戰,但沒想到姥爺沒費力氣不一會就把我殺敗了。從此不服輸的我開始了練習象棋的生涯。在跟爺爺虛心的學習過程中,我棋藝有了突飛猛進地進步,我也喜歡上了象棋。

一天,我鼓起勇氣,向姥爺挑戰。姥爺見我來進攻,忙前來迎戰,可我沒想到的是,我不出十招就把姥爺的大帥抓著了。我心裡想這是我的師傅嗎?或許是姥爺在讓著我吧?以前幾分鍾滅了我的姥爺怎麼到這種地步了?看來我的棋藝進不了。

我現在很喜歡象棋,應該說下象棋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樂趣了,我愛下象棋。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