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關於愛因斯坦的科學故事500字

關於愛因斯坦的科學故事500字

發布時間: 2020-11-27 15:19:04

⑴ 關於科學家的故事《愛因斯坦迷路》

愛因斯坦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科學家,他擔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主任後更忙了,很少能呆在辦公室里,一切日常事務性工作都由秘書處理。
一天,已經過了下班時間,辦公室里的電話鈴響了。秘書不耐煩地拿起了聽筒。
「請問,我可以和主任談話嗎?」耳機里傳來溫文爾雅而又熟悉的聲音。可秘書一時沒聽出是誰,按老習慣回答:「主任不在。」「那麼,請您告訴我,愛因斯坦博士住在哪兒?是他新搬的家。」
秘書婉轉地回答說:「不能奉告,因為愛因斯坦博士太忙,他不願他的住處受到干擾。」
這時,電話里的聲音突然變低了:「請你不要告訴任何人,我就是愛因斯坦博士。我正要回家,可我忘記了自己住在哪裡了,請你給我查一下我的住址。」
秘書聽了,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原來,這天愛因斯坦回家時,在路上邊走邊思考問題,走著走著,竟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當他發現自己迷了路,想回家時,卻又忘記了自己家的地址。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他只好打電話麻煩秘書查找地址了。
愛因斯坦在學習和工作上有驚人的記憶力,可在生活上的記憶力卻這么差,這是因為他的思想全都集中在科學研究和探索上了。

⑵ 關於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1、愛因斯坦小時候十分貪玩。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再三告誡他應該怎樣怎樣,然而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這樣,一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這樣的:

「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傑克大叔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煙囪。那煙囪只有踩著里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傑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後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於爬上去了。下來時,你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面。

後來,鑽出煙囪,我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你傑克大叔的後背、臉上全都被煙囪里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臟得像個小丑,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裡去洗了又洗。

而你傑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囪時乾乾凈凈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干凈呢,於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傑克大叔是個瘋子呢。」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

「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痴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們。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於映照出生命中的熠熠光輝。

盲目地與別人相比較,以為自己比身邊的人聰明就滿足了,或者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就沮喪了。這多麼愚蠢啊!每一個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標和生活方式,自己才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向導。

2、在愛因斯坦的童年時,還有一件非常值得一提的事。一天傍晚,下班回來的赫爾曼先生一踏進家門,就對著愛因斯坦的房間大聲喊:「阿爾伯特,快來看看爸爸給你買什麼禮物啦!」正在專心練琴的愛因斯坦一聽「禮物」兩個字,便立即興高采烈地從房間里跑了出來。

只見爸爸從他的包里取出一個紙盒,然後小心翼翼地慢慢打開它。愛因斯坦好奇地接過來一看,裡面裝的是一個圓圓的、像大個兒懷表一樣的東西。只是這個「大懷表」的四周除了均勻的刻度,還相對寫了四個字母:N、S、E、W。它與懷表更大的不同之處還在於它只有一個指針。

它正在不停地左右搖擺。「這是什麼呀?是不是一塊手錶啊?可是,上面似乎多了點東西。」愛因斯坦驚疑地問爸爸。「聽我給你講啊,它不是表,表是用來計時的,而有了這個東西,你就可以知道方位了,它是用來確定方向的。」父親耐心地做起了講解員。

當愛因斯坦發現這個羅盤有如此神奇時,眼睛便開始發亮。現在,這羅盤奇妙的功能已使愛因斯坦愛不釋手了。他拿著羅盤不停地晃動,不管怎樣搖動,磁針總是指向一個方向——北方。「磁針為什麼總是指向北方呢?」愛因斯坦望著神奇的羅盤,像是自言自語地說。

「這是因為我們所住的地球,有一種磁力,這種磁力將磁針引向北方了。」爸爸聽了愛因斯坦的話後,耐心地解釋道。「這種磁力到底是在地球的什麼地方呢?」「可以說,整個地球到處都有。」以後,一連幾天,愛因斯坦常常雙手捧著那個小小的羅盤發愣。

他不斷地嘗試著把它翻轉,或是緩緩地轉動方向,可無論他怎麼做,那個小指針始終指著北方。他知道,這是那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地球磁場在起作用呢。他想和那個小指針一起感受這個地球磁場,指針依舊指著北方,而他自己卻什麼也沒有感受到。

3、1952年11月8日,以色列駐美國大使向愛因斯坦轉交了以色列總理本·古里安的信,正式提請這位科學家為以色列共和國總統候選人。在一般人看來,能夠成為一國之「君」,君臨天下,是做夢都不敢想的天大好事,可謂榮耀之極。可愛因斯坦的態度卻出人意料,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在解釋拒絕的原因時,他十分誠懇地說:「關於自然,我了解一點;關於人,我幾乎一點都不了解。我這樣的人,怎麼能擔任總統呢?說實話,方程對我來說更重要些,因為政治是當前的,而方程卻是永恆的。我一生都在與客觀物質打交道,既沒有天生的才智。

也無處理行政事務和人際關系的經驗,所以本人不是當總統的料。」可以設想,假如愛因斯坦那時當了總統,我們這個世界上還會有那個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嗎?相對論的誕生,使人們發現了時間旅行的奧秘、原子裂變的巨大能量、宇宙的起源和終結、黑洞和暗能量等奇妙現象。

可以說,幾乎所有的奧秘都隱藏在他的相對論——幾行簡單的公式中。2005年,是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100周年,德國把這一年叫「愛因斯坦年」。德國人希望通過紀念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100周年,為更多具有創新意識的青年思想家和科學家提供創新的氛圍和環境。

愛因斯坦用他相對論的公式(E=MC2)改變人類已經100年了,而且現在還在改變著。

4、愛因斯坦小的時候,有一次上手工課,他想做一隻小木凳。下課鈴響了,同學們爭先恐後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給了漂亮又嚴厲的女教師。愛因斯坦沒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滿頭大汗。女教師寬厚地望著這個數學、幾何方面非常出色的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愛因斯坦交給女教師的是一個製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條凳腿還釘偏了。滿懷期望的女教師十分不滿地對全班同學說:「你們有誰見過這么糟糕的凳子?」同學們竊笑著紛紛搖頭。老師又看了愛因斯坦一眼,生氣地說:「我想,世界上不會再有比這更壞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陣鬨笑。

愛因斯坦臉上紅紅的,他走到老師面前,肯定地對老師說:「有,老師,還有比這更壞的凳子。」教室里一下子靜下來,大家都迷惑不解地望著愛因斯坦。他走回自己的座位,從書桌下拿出兩個更為粗糙的木板凳,說:「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製作的,剛才交給老師的是第三個木板凳。

雖然它並不使人滿意,可是比起前兩個總要強一些。」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師向愛因斯坦親切又深思地點著頭,同學們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贊許的目光。這個小故事讓我們看到愛因斯坦的韌性,在他不滿意自己的小板凳的時候,他又再次投入製作。

他一共製作了三個小板凳,最後的一個比前兩個要好一些。在製作小板凳的過程中,愛因斯坦表現了他對自己的態度,那就是無論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完全釋放自己的能量,不滿足已有的成績,讓自己的潛能充分發揮。

5、愛因斯坦小時候並不活潑,三歲多還不會講話,父母很擔心他是啞巴,帶他去給醫生檢查。還好小愛因斯坦不是啞巴可是直到九歲時講話還不很通暢,所講的每一句話都必須經過吃力但認真的思考。小愛因斯坦是一個誠實的孩子,從不做違心的或騙人的事。為此,他受到同學們的譏笑。

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誠實的約翰」。普通孩子喜歡玩帶有競爭性的游戲,可是他卻不喜歡參加。孩子喜歡打仗的游戲,喜歡看士兵操練,但是他卻從小到大不喜歡任何和軍事有關的東西。他是一個不想看到人類互相殘殺的和平主義者。愛因斯坦家的住房周圍有花園。

他經常一個人長時間地蹲在花園角落的灌木叢里,用手撫摩著小葉片或者凝視著匆匆跑動的螞蟻。他很小就喜歡冥想,想了解大自然的奧秘。一次,在依薩爾河岸野餐時,一位親戚說,小愛因斯坦很嚴肅,當其他的孩子都在互相玩耍、逗樂時。他卻獨自坐著看湖的對岸。

母親玻琳深情的為自己的孩子辯護:「他是沉靜的,因為他在思索。等著吧,總有一天他會成為一個教授!」那位親戚感到可笑,但也理解母親的心情。教授!在人們的心目中,只有那些聰敏的人才有可能得到這個榮譽的稱號,這個連話都說不好的笨孩子能成為一個教授嗎?

⑶ 愛因斯坦的成長故事400字

愛迪生小時候就熱愛科學,凡事都愛尋根追底,都要動手試一試。有一次,他看到母雞在孵蛋,就好奇地問媽媽:「母雞為什麼卧在蛋上不動呢?是不是生病了?」媽媽告訴他,這是在孵小雞,過一些日子,蛋殼里就會鑽出雞寶寶來。」
聽了媽媽的話,愛迪生感到新奇極了,他想,母雞卧在雞蛋上就能孵出小雞來,雞蛋是怎樣變成小雞的呢?人卧在上邊行不行?他決定試一試。愛迪生從家裡拿來幾個雞蛋,在鄰居家找了個僻靜的地方,他先搭好一個窩,在下邊鋪上柔軟的茅草,再把雞蛋擺好,然後就蹲坐在上邊,他要親眼看一看雞蛋是怎樣孵成小雞的。 天快黑下來了,還不見愛迪生回家,家裡的人都非常著急,於是到處去找他。找來找去,才在鄰居的後院找到了愛迪生。只見他坐在一個草窩上一動也不動,身上、頭上沾有不少草葉。家裡人見了,又生氣又好笑,問他:
「你在這兒干什麼呢?」
「我在這兒孵蛋啊!小雞快要孵出來了。」
「孵什麼蛋,快點出來!」爸爸大聲喝道。
「母雞能孵蛋,我要看看怎樣孵出小雞來。」
「不行,不行!快回家!」爸爸又喝斥道。
媽媽卻沒有責怪和取笑他,因為她知道這孩子的性格,微笑著說:「人的體溫沒有雞的體溫高,你這樣孵是孵不出來的。」愛迪生雖然沒有孵出雞來,但是通過這次孵蛋活動增長了知識。 還有一次,愛迪生看到鳥兒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心想,鳥能飛,人為什麼不能飛?能不能給人加上翅膀?他忽然又想到,氣球沒翅膀也能飛上天,那麼在人的身體里充上氣行不行?於是全找來一種能產生氣體的葯粉,讓一個小夥伴喝了下去,看看他能不能像氣球一樣飛起來。可是過了一會兒,小夥伴肚子疼了起來,大聲哭喊,差點兒送了命。為了這件事,爸爸狠狠揍了他一頓,還說不準他以後搞什麼實驗了。可是愛迪生還是不服氣,說:「我不做實驗,怎麼會知道人能不能飛起來呢?」

⑷ 愛因斯坦獻身科學的故事

愛因斯坦是當代偉大的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遇事愛思考、研究,常常從一點小事中受到啟發。有一次,他要把牆上的一幅舊畫換下來,就搬來一架梯子,一步一步爬上去。突然,他又想起了一個問題,沉思起來。忘記了自己在做什麼。這么一分神,使他猛地從梯子上摔了下來。摔到地上以後,他顧不得疼痛,馬上想到:人為什麼會筆直地摔下來呢?看來物體總是沿著阻力最小的線路運動的。愛因斯坦想到這里馬上站起來,一瘸一拐地走到桌邊提筆把自己的這個想法記下來,這對他正在研究的問題——相對論,有很大的啟發。
愛因斯坦是個非常珍惜時間的人。有一次,天下著毛毛雨,愛因斯坦頭戴寬邊帽,在橋上來回踱步,時而停下來思考,時而提筆在卡片上寫著什麼。湊巧,他的一位朋友坐著馬車過來,探出頭問:「你在這兒干什麼呢?」「噢,我是應約在等一個學生。」朋友下了車又問:「瞧,衣服都濕了,一定等了好長時間,不可惜您的時間?」這時,愛因斯坦舉起手中的卡片一晃說:「不,不!我非常有益地度過了這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我得到一個出色的想法呢!」
愛因斯坦的生活十分儉朴,穿戴也很普通。他未成名時,經常穿著一件舊大衣,步行在紐約繁華的大街上。一次,有位朋友碰見他,看他穿的大衣破舊極了,就勸他添件新的。他笑著說:「沒關系,反正在紐約誰也不認識我。」數年後,他已成了赫赫有名的物理學家,工作、待客仍穿那件舊大衣。湊巧,他又和那位朋友相遇。朋友再三勸他換件新大衣,否則實在不相稱了。愛因斯坦雙手一攤,又笑了:「沒關系,反正這里的每個人都認識我了!」

愛因斯坦與「相對論」

1911年的一天,在著名的布拉格大學校園里的一片草地上,一群大學生圍坐在一位年輕學者的身旁,正進行著激烈的討論。
「請您通俗地解釋一下,什麼叫相對論?」一位學生微笑著向青年學者發問。年輕學者環視一下周圍的男女學生,微笑著答道:「如果你在一個漂亮的姑娘旁邊坐了兩個小時,就會覺得只過了1分鍾;而你若在一個火爐旁邊坐著,即使只坐1分鍾,也會感覺到已過了兩個小時。這就是相對論。」大學生們先是一愣,接著便大笑起來。
這位年輕學者,就是偉大的科學家、相對論的創始人——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國的一個猶太人家庭。
1905年,愛因斯坦創立狹義相對論,震動了物理學界。德國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普朗克,向布拉格大學推薦愛因斯坦時說:「要對愛因斯坦理論作出中肯評價的話,那麼可以把他比作20世紀的哥白尼。這也正是我所期望的評價。」
1911年,愛因斯坦被布拉格大學聘為教授。1913年,他重新回到德國,任柏林大學教授,並當選為普魯士皇家科學院正式院士。不到4個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在這段歲月里,愛因斯坦閉門不出,深入自己的科學研究。在研究中,他發現狹義相對論的理論體系還不完善,它只解釋了等速直線運動,而不能解釋加速運動和萬有引力的問題。因此,愛因斯坦又花了整整十年時間,於1915年又創立了廣義相對論。
1955年4月,愛因斯坦在普林斯敦病逝。他那獻身科學的精神和充滿光芒的相對論學說,將永遠激勵著後人。 量子論的進一步發展 愛因斯坦的一項開創性貢獻是發展了量子論。量子論是普朗克於1900年為解決黑體輻射譜而提出的一個假說。他認為物體發出輻射時所放出的能量不是連續的,而是量子化的。然而,大多數人,包括普朗克本人在內,都不敢把能量不連續概念再向前推進一步,甚至一再企圖把這一概念納入經典物理學體系。愛因斯坦預感到量子論帶來的不是小的修正,而是整個物理學的根本變革。1905年他在《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探討》一文中,把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擴充到光在空間中的傳播,提出光量子假說,認為:對於時間平均值(即統計的平均現象),光表現為波動;而對於瞬時值(即漲落現象),光表現為粒子(見量子光學)。這是歷史上首次揭 示了微觀粒子的波動性和粒子性的統一 ,即波粒二象性。以後的物理學發展表明:波粒二象性是整個微觀世界的最基本的特徵。根據光量子概念,他圓滿地解釋了經典物理學無法解釋的光電效應的經驗規律 ,為此獲 得 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16 年他又把量子概念擴展到物體內部的振動上去,基本上說明了低溫下固體比熱容同溫度間的關系。1916年他繼續發展量子論,從N.玻爾的量子躍遷概念導出黑體輻射譜 。在這項研究中他把統計物理概念和量子論結合起來,提出自發發射及受激發射等概念 。從量子論的基礎直到受激發射概念,對天體物理學有很大的影響。其中受激發射概念,為60年代蓬勃發展起來的激光技術提供了理論基礎。
分子運動論 愛因斯坦在《根據分子運動論研究靜止液體中懸浮微粒的運動》一文中,以原子論解釋布朗運動。這種運動是一些極小的微粒懸浮在液體中的不規則運動,首先被R.布朗發現。3年後 ,法國物理學家J.B.佩蘭以精密的實驗證實了愛因斯坦的理論預測,從而解決了半個多世紀來科學界和哲學界爭論不休的原子是否存在的問題,使原子假說成為一種基礎鞏固的科學理論。
相對論 作為愛因斯坦終生事業的標志是他的相對論 。他在1905年發表的題為《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的論文中,完整地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19世紀末出現的經典物理學的危機,推動了整個物理學理論的革命。19世紀末是物理學的變革時期,新的實驗結果沖擊著伽利略、I.牛頓以來建立的經典物理學體系。以H.A.洛倫茲為代表的老一代理論物理學家力圖在原有的理論框架上解決舊理論與新事物之間的矛盾。愛因斯坦則認為出路在於對整個理論基礎進行根本性的變革。他根據慣性參考系的相對性和光速的不變性這兩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概括,改造了經典物理學中的時間、空間及運動等基本概念,否定了絕對靜止空間的存在 ,否定了同時概念的絕對性。在這一體系中,運動的尺子要縮短,運動的時鍾要變慢。狹義相對論最出色的成就之一是揭示了能量和質量之間的聯系,質量(m)和能量(E)的相當性:E=mc2,是作為相對論的一個推論。由此可以解釋放射性元素(如鐳)所以能放出大量能量的原因。質能相當性是原子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的理論基礎,滿意地解釋了長期存在的恆星能源的疑難問題。狹義相對論已成為後來解釋高能天體物理現象的一種基本的理論工具。
狹義相對論建立後,愛因斯坦力圖把相對性原理的適用范圍擴大到非慣性系。他從伽利略發現的引力場中一切物體都具有同一加速度(即慣性質量同引力質量相等)的實驗事實,於1907年提出了等效原理:「引力場同參照系的相當的加速度在物理上完全等價。」並且由此推論:在引力場中 ,時鍾要走快,光波波長要變化,光線要彎曲。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在1915年建立了本質上與牛頓引力理論完全不同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根據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推算出水星近日點反常進動,同觀測結果完全一致,解決了60多年來天文學一大難題。同時,他推斷由遙遠的恆星所發的光,在經過太陽附近會彎曲 ( 見光線引力偏折 ) 。這一預言於1919 年由A.S.愛丁通過日蝕的觀測而得到證實 。1916 年 ,他預言引力波的存在。後人通過對1974年發現的射電脈沖雙星PSR1913+16的周期性變化進行了四年的連續觀測 ,1979年宣布間接證實了引力波的存在,對廣義相對論又是一個有力的證明。
廣義相對論建立後,愛因斯坦試圖把廣義相對論再加以推廣,使它不僅包括引力場,也包括電磁場,就是說要尋求一種統一場理論,用場的概念來解釋物質結構和量子現象 。由於這是當時沒有條件解決的難題,他工作了25年之久,至逝世前仍未完成。70年代和80年代一系列實驗有力地支持電弱統一理論,統一場論的思想以新的形式又開始活躍起來。
社會進步事業 愛因斯坦在科學思想上的貢獻 ,歷史上只有N.哥白尼、I.牛頓和C.R.達爾文可以與之媲美。可是愛因斯坦並不把自己的注意力限於自然科學領域,以極大的熱忱關心社會,關心政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投入公開的和地下的反戰活動。1933年納粹攫取德國政權後,愛因斯坦是科學界首要的受迫害對象,幸而當時他在美國講學 ,未遭毒手。1939年獲悉鈾核裂變及其鏈式反應的發現,在匈牙利物理學家L.西拉德的推動下,上書羅斯福總統,建議研製原子彈,以防德國搶先。於是羅斯福決心製造原子彈,於1945年在新墨西哥州試驗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 ,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上空投擲原子彈,愛因斯坦對此強烈不滿。戰後,為開展反對核戰爭的和平運動和反對美國國內法西斯危險,進行了不懈的斗爭。
愛因斯坦對當時中國勞動人民的苦難寄予深切同情。九一八事變後,他一再向各國呼籲,用聯合的經濟抵制的辦法制止日本對華軍事侵略。1936年沈鈞儒等「七君子」因主張抗日被捕,他熱情參與了正義的營救和聲援。

⑸ 有關愛因斯坦獻身科學的故事

愛因斯坦與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的創立
早在16歲時,愛因斯坦就從書本上了解到光是以很快速度前進的電磁波,他產生了一個想法,如果一個人以光的速度運動,他將看到一幅什麼樣的世界景象呢?他將看不到前進的光,只能看到在空間里振盪著卻停滯不前的電磁場。這種事可能發生嗎?
與此相聯系,他非常想探討與光波有關的所謂以太的問題。以太這個名詞源於希臘,用以代表組成天上物體的基本元素。17世紀,笛卡爾首次將它引入科學,作為傳播光的媒質。其後,惠更斯進一步發展了以太學說,認為荷載光波的媒介物是以太,它應該充滿包括真空在內的全部空間,並能滲透到通常的物質中。與惠更斯的看法不同,牛頓提出了光的微粒說。牛頓認為,發光體發射出的是以直線運動的微粒粒子流,粒子流沖擊視網膜就引起視覺。18世紀牛頓的微粒說佔了上風,然而到了19世紀,卻是波動說佔了絕對優勢,以太的學說也因此大大發展。當時的看法是,波的傳播要依賴於媒質,因為光可以在真空中傳播,傳播光波的媒質是充滿整個空間的以太,也叫光以太。與此同時,電磁學得到了蓬勃發展,經過麥克斯韋、赫茲等人的努力,形成了成熟的電磁現象的動力學理論——電動力學,並從理論與實踐上將光和電磁現象統一起來,認為光就是一定頻率范圍內的電磁波,從而將光的波動理論與電磁理論統一起來。以太不僅是光波的載體,也成了電磁場的載體。直到19世紀末,人們企圖尋找以太,然而從未在實驗中發現以太。
但是,電動力學遇到了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與牛頓力學所遵從的相對性原理不一致。關於相對性原理的思想,早在伽利略和牛頓時期就已經有了。電磁學的發展最初也是納入牛頓力學的框架,但在解釋運動物體的電磁過程時卻遇到了困難。按照麥克斯韋理論,真空中電磁波的速度,也就是光的速度是一個恆量,然而按照牛頓力學的速度加法原理,不同慣性系的光速不同,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適用於力學的相對性原理是否適用於電磁學?例如,有兩輛汽車,一輛向你駛近,一輛駛離。你看到前一輛車的燈光向你靠近,後一輛車的燈光遠離。按照麥克斯韋的理論,這兩種光的速度相同,汽車的速度在其中不起作用。但根據伽利略理論,這兩項的測量結果不同。向你駛來的車將發出的光加速,即前車的光速=光速+車速;而駛離車的光速較慢,因為後車的光速=光速-車速。麥克斯韋與伽利略關於速度的說法明顯相悖。我們如何解決這一分歧呢?
19世紀理論物理學達到了巔峰狀態,但其中也隱含著巨大的危機。海王星的發現顯示出牛頓力學無比強大的理論威力,電磁學與力學的統一使物理學顯示出一種形式上的完整,並被譽為「一座庄嚴雄偉的建築體系和動人心弦的美麗的廟堂」。在人們的心目中,古典物理學已經達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德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普朗克年輕時曾向他的老師表示要獻身於理論物理學,老師勸他說:「年輕人,物理學是一門已經完成了的科學,不會再有多大的發展了,將一生獻給這門學科,太可惜了。」
愛因斯坦似乎就是那個將構建嶄新的物理學大廈的人。在伯爾尼專利局的日子裡,愛因斯坦廣泛關注物理學界的前沿動態,在許多問題上深入思考,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在十年的探索過程中,愛因斯坦認真研究了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特別是經過赫茲和洛倫茲發展和闡述的電動力學。愛因斯坦堅信電磁理論是完全正確的,但是有一個問題使他不安,這就是絕對參照系以太的存在。他閱讀了許多著作發現,所有人試圖證明以太存在的試驗都是失敗的。經過研究愛因斯坦發現,除了作為絕對參照系和電磁場的荷載物外,以太在洛倫茲理論中已經沒有實際意義。於是他想到:以及絕對參照系是必要的嗎?電磁場一定要有荷載物嗎?
愛因斯坦喜歡閱讀哲學著作,並從哲學中吸收思想營養,他相信世界的統一性和邏輯的一致性。相對性原理已經在力學中被廣泛證明,但在電動力學中卻無法成立,對於物理學這兩個理論體系在邏輯上的不一致,愛因斯坦提出了懷疑。他認為,相對論原理應該普遍成立,因此電磁理論對於各個慣性系應該具有同樣的形式,但在這里出現了光速的問題。光速是不變的量還是可變的量,成為相對性原理是否普遍成立的首要問題。當時的物理學家一般都相信以太,也就是相信存在著絕對參照系,這是受到牛頓的絕對空間概念的影響。19世紀末,馬赫在所著的《發展中的力學》中,批判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這給愛因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05年5月的一天,愛因斯坦與一個朋友貝索討論這個已探索了十年的問題,貝索按照馬赫主義的觀點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兩人討論了很久。突然,愛因斯坦領悟到了什麼,回到家經過反復思考,終於想明白了問題。第二天,他又來到貝索家,說:謝謝你,我的問題解決了。原來愛因斯坦想清楚了一件事:時間沒有絕對的定義,時間與光信號的速度有一種不可分割的聯系。他找到了開鎖的鑰匙,經過五個星期的努力工作,愛因斯坦把狹義相對論呈現在人們面前。
1905年6月30日,德國《物理學年鑒》接受了愛因斯坦的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在同年9月的該刊上發表。這篇論文是關於狹義相對論的第一篇文章,它包含了狹義相對論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內容。狹義相對論所根據的是兩條原理: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愛因斯坦解決問題的出發點,是他堅信相對性原理。伽利略最早闡明過相對性原理的思想,但他沒有對時間和空間給出過明確的定義。牛頓建立力學體系時也講了相對性思想,但又定義了絕對空間、絕對時間和絕對運動,在這個問題上他是矛盾的。而愛因斯坦大大發展了相對性原理,在他看來,根本不存在絕對靜止的空間,同樣不存在絕對同一的時間,所有時間和空間都是和運動的物體聯系在一起的。對於任何一個參照系和坐標系,都只有屬於這個參照系和坐標系的空間和時間。對於一切慣性系,運用該參照系的空間和時間所表達的物理規律,它們的形式都是相同的,這就是相對性原理,嚴格地說是狹義的相對性原理。在這篇文章中,愛因斯坦沒有多討論將光速不變作為基本原理的根據,他提出光速不變是一個大膽的假設,是從電磁理論和相對性原理的要求而提出來的。這篇文章是愛因斯坦多年來思考以太與電動力學問題的結果,他從同時的相對性這一點作為突破口,建立了全新的時間和空間理論,並在新的時空理論基礎上給動體的電動力學以完整的形式,以太不再是必要的,以太漂流是不存在的。
什麼是同時性的相對性?不同地方的兩個事件我們何以知道它是同時發生的呢?一般來說,我們會通過信號來確認。為了得知異地事件的同時性我們就得知道信號的傳遞速度,但如何沒出這一速度呢?我們必須測出兩地的空間距離以及信號傳遞所需的時間,空間距離的測量很簡單,麻煩在於測量時間,我們必須假定兩地各有一隻已經對好了的鍾,從兩個鍾的讀數可以知道信號傳播的時間。但我們如何知道異地的鍾對好了呢?答案是還需要一種信號。這個信號能否將鍾對好?如果按照先前的思路,它又需要一種新信號,這樣無窮後退,異地的同時性實際上無法確認。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同時性必與一種信號相聯系,否則我們說這兩件事同時發生是沒有意義的。
光信號可能是用來對時鍾最合適的信號,但光速不是無限大,這樣就產生一個新奇的結論,對於靜止的觀察者同時的兩件事,對於運動的觀察者就不是同時的。我們設想一個高速運行的列車,它的速度接近光速。列車通過站台時,甲站在站台上,有兩道閃電在甲眼前閃過,一道在火車前端,一道在後端,並在火車兩端及平台的相應部位留下痕跡,通過測量,甲與列車兩端的間距相等,得出的結論是,甲是同時看到兩道閃電的。因此對甲來說,收到的兩個光信號在同一時間間隔內傳播同樣的距離,並同時到達他所在位置,這兩起事件必然在同一時間發生,它們是同時的。但對於在列車內部正中央的乙,情況則不同,因為乙與高速運行的列車一同運動,因此他會先截取向著他傳播的前端信號,然後收到從後端傳來的光信號。對乙來說,這兩起事件是不同時的。也就是說,同時性不是絕對的,而取決於觀察者的運動狀態。這一結論否定了牛頓力學中引以為基礎的絕對時間和絕對空間框架。
相對論認為,光速在所有慣性參考系中不變,它是物體運動的最大速度。由於相對論效應,運動物體的長度會變短,運動物體的時間膨脹。但由於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運動速度都是很低的(與光速相比),看不出相對論效應。
愛因斯坦在時空觀的徹底變革的基礎上建立了相對論力學,指出質量隨著速度的增加而增加,當速度接近光速時,質量趨於無窮大。他並且給出了著名的質能關系式:E=mc2,質能關系式對後來發展的原子能事業起到了指導作用。

⑹ 有關愛因斯坦的科學故事25字左右

愛因斯坦小時候十分貪玩。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再三告誡他應該怎樣怎樣,然而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這樣,一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這樣的:

「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傑克大叔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踩著里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傑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後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於爬上去了。下來時,你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面。後來,鑽出煙囪,我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你傑克大叔的後背、臉上全都被煙囪里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臟得像個小丑,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裡去洗了又洗。而你傑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囪時乾乾凈凈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干凈呢,於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傑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痴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

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們。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於映照出生命中的熠熠光輝。

盲目地與別人相比較,以為自己比身邊的人聰明就滿足了,或者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就沮喪了。這多麼愚蠢啊!每一個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標和生活方式,自己才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向導。

⑺ 關於愛因斯坦的故事

1879年3月日,一個小生命降生在德國的一個叫烏爾姆的小城。父母為他起了一個很有希望的名字: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看著他那可愛的模樣,父母對他寄託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沒過多久,父母就開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開始學說話了,已經三歲的愛因斯坦才「咿呀」學語。後來,愛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兩歲的瑪伽已經能和鄰居交談了,愛因斯坦說起話來卻還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後語…… 看著舉止遲鈍的愛因斯坦,父母開始憂慮。他們擔心他的智能是否會不及常人。直到10歲時,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學。可是,在學校里,愛因斯坦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嘲笑,大家都稱他為「笨傢伙」。學校要求學生上下課都按軍事口令進行,由於愛因斯坦的反應遲鈍,經常被教師呵斥、罰站。有的老師甚至指著他的鼻子罵:「這鬼東西真笨,什麼課程也跟不上!」 一次工藝課上,老師從學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張做得很不像樣的木凳對大家說:「我想,世界上也許不會有比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鬨堂大笑中,愛因斯坦紅著臉站起來說:「我想,這種凳子是有的!」說著,他從課桌里拿出兩個更不像樣的凳子,說:「這是我前兩次做的,交給您的是第三次做的,雖然還不行,卻比這兩個強得多!」一口氣講了這么多話,愛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驚。老師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裡不知說什麼好。

在譏諷和侮辱中,愛因斯坦慢慢地長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盧伊特波爾德中學。在中學里,他喜愛上了數學課,卻對其餘那些脫離實際和生活的課不感興趣。孤獨的他開始在書籍中尋找寄託,尋找精神力量。就這樣,愛因斯坦在書中結識了阿基米德、牛頓、笛卡爾、歌德、莫扎特……書籍和知識為他開拓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視野開闊了,愛因斯坦頭腦里思考的問題也就多了。 一天,他對經常輔導他數學的舅舅說:「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間里振動著的電磁波呢?」舅舅用異樣的目光盯著他看了許久,目光中既有贊許,又有擔憂。因為他知道,愛因斯坦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同一般,將會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動。此後,愛因斯坦一直被這個問題苦苦折磨著。1895年秋天,愛因斯坦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報考瑞士蘇黎士大學。可是,他卻失敗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後的他沒有氣餒,參加了中學補習。一年以後,他獲得了中學補習合格證書,並且考入了蘇黎士綜合工業大學。這時的他,已經在為自己的未來做准備了。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課外閱讀和實驗室里。教授們看見他讀和學習無關書、做和考分無關的試驗,非常不滿和生氣,認為他「不務正業」。

愛因斯坦大學畢業時,正趕上經濟危機爆發,由於他是猶太人血統,又沒有關系,沒有錢,所以只好失業在家。為了生活,他只好到處張貼廣告,靠講授物理獲得每小時3法郎的生活費。這段失業的時間,給了愛在斯坦很大的幫助。在授課過程中,他對傳統物理學進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對傳統學術觀點的猛烈沖擊。經過高度緊張興奮的五個星期的奮斗,愛因斯坦寫出了9000字的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狹義相對論由此產生。可以說,這是物理學史上的一次決定性的、偉大的宣言,是物理學向前邁進的又一里程碑。

盡管還有許多人對此表示反對,甚至還有人在報上發表批評文章,但是,愛因斯坦畢竟還是得到了社會和學術界的重視。在短短的時間里,竟然有15所大學給他授予了博士證書,法國、德國、美國、波蘭等許多國家的著名大學也想聘請他做教授。當年被人們稱為「笨蛋」,「笨東西」,認為無法成才的愛因斯坦,終於成了全世界公認的、當代最傑出的聰明人物。由「丑小鵝」變為「白天鵝」,這說明了什麼呢? 我想,愛因斯坦的話是最好的答案。當許多年輕人纏住他,要他說出成功的秘訣時,他信筆寫下了一個公式:A=x+y+z,並解釋道:「A表示成功,x表示勤奮,y表示正確的方法,那麼z呢,則表示務必少說空話。」許多年來,愛因斯坦的這個神奇的成功等式一直被人們傳頌著。從愛因斯坦的奮斗歷程中,我們不難看出,正是勤奮、正確的方法和少說空話使愛因斯坦由笨頭笨腦變為巨人的。

愛因斯坦小時候是個十分貪玩的孩子。一段時間里,他每天不是在大街上閑逛,就是和周圍的一群孩子到庄園或河邊玩耍。母親意識到事情的,再三告誡愛因斯坦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愛因斯坦總是不以為然地回答說:「你瞧瞧我的夥伴們,他們不都和我一樣嗎?」
父親和母親一樣憂心忡忡,但是他還是和往常一樣經常帶一家人去郊遊,經常拉自己喜愛的小提琴,多少次到了嘴邊的指責,都咽了下去。在教育愛因斯坦的問題上,父親向來十分。
一天上午,父親將正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說:「昨天我碰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給你講完了,你再去釣魚,怎麼樣?」
愛因斯坦很不樂意地站住了。
父親說:「昨天,我和咱們的鄰居傑克大叔去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只有踩著煙囪內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傑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後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於爬上去了。下來時,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面。鑽出煙囪後,出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傑克大叔的身上、臉上全部被煙囪里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
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臟得像個小丑,於是就到附近的小河裡洗了又洗。而傑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囪時乾乾凈凈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干凈呢,於是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地對愛因斯坦說:「其實,別人誰也做不了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痴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從此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們。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自己,終於照得他的生命熠熠生輝。

童年:在妹妹頭上敲了個窟窿
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世時,有一個大得出奇而且有稜角的後腦勺,母親以為是個畸形嬰兒。兩歲半了,還不會說話。一天,家裡來了一個騎腳踏車的小妹妹,他說出了一句完整的話:是的,可是她的小輪子究竟在哪裡呢?5歲時脾氣狂躁,把家庭教師嚇跑了,還用兒童鋤頭在妹妹頭上敲了一個「大窟窿」。

但這個小孩子也有讓家長得意的地方。他5歲開始拉小提琴,特別喜歡莫扎特,長大後,在四重奏方面很有造詣,甚至達到了藝術家的完美境地。三四歲穿過慕尼黑最繁華的大街時,第一次給他指明道路,第二次觀察他,他就能先看右方,再看左方,毫不膽怯地穿過去。不到10歲,就能一次用卡片搭起14「層」高的樓房,顯示了他的耐心與毅力
求學:被教授斷言將庸常無為

愛因斯坦的拉丁語不錯,但希臘語和現代外國語言則很糟糕,有一次教授看了他的作業後,火冒三丈,斷定他一生絕不會有什麼作為。16歲時,他又受到班主任的嚴厲叱責,愛因斯坦忍無可忍,堅定地向班主任宣布:我再不會來了。

這次他遇到了一所好學校——瑞士的阿勞州立中學,在這里,既聽不到任何一點命令的聲調,也看不到任何一點培養崇敬權威的痕跡。學生是個別對待的,獨立的、有充分根據的思考比博學更受人重視。戀愛:必須找到共鳴板

愛因斯坦一生有過三次戀愛。第一次是讀大學前,和房東的女兒相愛,發現找不到共鳴,很快結束。第二次和大學同學,這個女孩在受到的中學教育中包括物理學,這在當時的婦女中很罕見。兩人一有空閑就在一起,愛因斯坦稱她是自己思想的共鳴板,但由於父母反對,兩人在生了女兒一年後,才結了婚。1912年,愛因斯坦與從小一起長大的堂姐開始戀情,雙方曾刻意中斷了一年的來往,之後,又按捺不住重新開始通信。對待異性,愛因斯坦始終需要的是思想的共鳴板。

日常:風趣幽默

在愛因斯坦書信中,有他與20世紀著名科學家諸如洛倫茲、薛定諤、居里夫人、普朗克以及其他領域的傑出人物弗洛伊德、羅素、蕭伯納、羅斯福等人的通信。但更多的是他與親朋好友的通信。幽默的語言,現在讀來都令人忍俊不禁。他把親愛的朋友稱為「你這個討厭的傢伙」、「但願今晚我能用魔法把你招來」。有一次,他稱一女士為老太太,那女士來了一封措辭嚴厲的信,說用不著巴結他。愛因斯坦在旁邊注了評語,說「哦,哦,好像我是什麼大人物!」

他對女友建議他雨天游泳、晴天跑步不以為然。他說:我已下定決心,若大限一到,就是倒斃,也盡量少用醫療手段。在此之前,將按我罪惡之心的願望任意行動。我日常的生活是:吸煙像煙囪,工作像騾馬。飲食無所顧忌不加選擇,至於散步,只有真正有了愉快的同伴才願意進行。

⑻ 關於愛因斯坦的故事 要簡短的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於德國符騰堡王國烏爾姆市,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猶太裔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1879年出生於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母均為猶太人),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1905年創立狹義相對論。

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1955年4月18日去世,享年76歲。

愛因斯坦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8)關於愛因斯坦的科學故事500字擴展閱讀

愛因斯坦生平的主要成就:

1、狹義相對論的創立

早在16歲時,愛因斯坦就從書本上了解到光是以很快速度前進的電磁波,與此相聯系,他非常想探討與光波有關的所謂以太的問題。以太這個名詞源於希臘,用以代表組成天上物體的基本元素。

2、廣義相對論的建立

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關於狹義相對論的第一篇文章後(即《論動體的電動力學》),是德國物理學的權威人士普朗克注意到了他的文章,認為愛因斯坦的工作可以與哥白尼相媲美,正是由於普朗克的推動,愛因斯坦也受到了學術界的注意。

3、光電效應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光照射到金屬上,引起物質的電性質發生變化。這類光變致電的現象被人們統稱為光電效應(Photoelectric effect)。

4、能量守恆

E=mc²,物質不滅定律,說的是物質的質量不滅;能量守恆定律,說的是物質的能量守恆。

5、宇宙常數

愛因斯坦在提出相對論的時候,曾將宇宙常數(為了解釋物質密度不為零的靜態宇宙的存在,他在引力場方程中引進一個與度規張量成比例的項,用符號Λ表示。該比例常數很小,在銀河系尺度范圍可忽略不計。只在宇宙尺度下,Λ才可能有意義,所以叫作宇宙常數。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