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愛因斯坦300
㈠ 求名人的事跡。如愛因斯坦、牛頓等偉人的故事
張海迪勉勵殘疾朋友自立自強
深圳法制報訊(記者 李文 張定平)「我有一個夢想,若干年的某一天,所有殘疾朋友能夠像健全人一樣地生活,可以駕駛汽車、可以到任何想去的地方旅遊,那時我們殘疾朋友就能完全融入社會,融入這個和諧的大家庭。」這是昨天張海迪與全市六區的100多名殘疾人面對面交流時說出的心裡話。
昨天,市殘聯為慶祝第十五次「全國助殘日」,在五洲賓館舉辦了座談會。作家張海迪,以及中國社科院社科研究所副所長黃平參加座談。
張海迪說:「自從有人類就有殘疾人,他們是人類社會的自然存在。和諧社會的構建,與殘疾人事業緊密相關。深圳是一個走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城市,深圳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將給全國其他地區提供借鑒。」
在羅湖商業城從事按摩工作的盲人馬景陽聽完張海迪的一番話後對記者說:「我今年26歲,是聽著張海迪事跡長大的,她的精神一直在鼓舞著我。一名殘疾人要為社會做出貢獻就要付出比健全人更大的艱辛,我作為年輕人會盡全力做好本職工作,不斷學習,勇敢面對生活。」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學校的20名聾啞學生到場觀看座談會,一名叫陸金輝的聾啞學生在記者的采訪本上寫道:「今天非常高興看到張海迪,她是一名作家,我將來也要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張海迪已於今年與其他全國政協委員共同提出一個議案,建議將「全國助殘日」更名為「全國殘疾人自強日」。她說:「殘疾人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需要人們的關愛和幫助;但是殘疾人也應當在社會中發揮自己所有的能力去奉獻,而不是一味地接受幫助。『自強日』這個提法能夠激勵殘疾朋友自立自強,珍惜生命。殘疾人很好地融入社會,社會才也會變得更加和諧。」
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高建偉參加了座談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她表示:「今年,市殘聯將在完善《深圳市殘疾人特殊優惠辦法》、安排殘疾人就業方面多做工作,多層面營造理解、關心殘疾人的社會環境。」
2 鑿壁借光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由於家裡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他的鄰居家裡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裡白幹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宋濂的故事
宋濂小時侯 喜歡讀書,但是家裡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於人,怎麼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者請教,並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那天下起鵝毛雪。當宋濂挑起行李准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裡早已大雪封山了。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禦不住深山的嚴寒啊!」宋濂說:「娘,今不出發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當宋濂到達老師家裡時,老師感到地稱贊說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3 名人故事: 武則天造了哪17個字
17個字依次是:照、臣、君、月、年、日、星、載、聖、人、初、授、證、天、地、正、國。
盧舍那和武則天
在龍門西山南部半山腰,有龍門石窟最大的摩崖像龕「奉先寺」,寺中的主像是盧舍那大佛,高17.14米,其中頭高4米,耳長1.9米。這尊佛像雕刻得慈祥和善,「方額寬頤」, 豐滿富態,傳說是照著唐朝女皇武則天的相貌雕刻的,因此,當地人亦稱為「武則天像」。
這佛像為何照著武則天的相貌雕造呢?
武則天是山西文水縣人,父親武士 (yue)出生於貧窮的農家,後來經商致富,又步入仕途,晉升為利州(今四川省廣元縣)都督(統轄數州軍政的地方長官)。 《舊唐書》等史料和傳說盛贊的那位星相家袁天綱,有年路經利州,看了小武則天的相貌,說是君臨天下的王相,便早早地使她產生了這個念頭和慾望。
武則天14歲上,以美名被招進宮中侍奉唐太宗李世民。不被太宗寵愛,這個有心計的姑娘便憑著自己的美貌和才智,勾引迷住了太子李治。李治繼位為高宗皇帝後,武則天又一步步排除政敵,登上皇後寶座。
武則天要「君臨天下」的念頭是很強的。她不僅逐漸插手政事,還通過各種通徑在天下樹立自己的神聖形象。
高宗敬重佛教,曾在長安為亡母長孫皇後建了大慈恩寺,並給玄奘為首的譯經事業以極 大方便,但他更重道教,奉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命家家要備老子的《道德經》。因為李氏在建立唐朝之初,宣揚道教的教主老子李耳是自己的祖先,藉以抬高自家的地位,增強自家在社會上的號召力。麟德元年玄奘病歿之前,請求在公開場合改變「道先佛後」的次序 為「佛先道後」,高宗都堅決不肯答應。mrzl.com
武則天要想改變唐朝,建立自己的新王朝,不僅要在社會力量上打擊李氏勢力,像她稱帝後大誅李氏封王一樣;還要在形象上樹立自己至調我上、君權天授的神秘色彩。在這後一點後,利用和道教旗鼓相當的佛教是最適宜的。因此,武則天一直是把自己的形象和佛的形象有意連在一起,混為一體的。
有說是她撒著嬌,讓高宗開鑿這尊大佛時依自己形象為模特的;有說是她慷慨捐助了兩萬貫脂粉錢(大佛左側束腰部位碑刻記有捐錢事),工匠們受感動後主動依她為模特的,總之,這尊佛和其他佛像確實不同,的確是位慈祥貌美的女性模樣。
大佛塑好後,名為盧舍那。盧舍那譯意為「光明普照」,武則天後來造字給自己取名「(zhao)」,意為:「日明當人」。這相同的含義不會是巧合。
武後稱帝前夕,授意翻譯註解並大力推廣了佛教《大雲經》,明明白白暗示出武則天就是彌勒菩薩轉世,要成為女王,天下之人都將崇拜歸順。這實質上是繼盧舍那之後,又在官民心中依武則天為模特塑造的另一尊大佛像。
359回答者: 王郁茗 - 六級 2008-11-9 10:19
我來評論>>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謝謝了
㈡ 三年級名人故事大全
19世紀,隨著物理學界一系列偉大發現相繼產生,許多科學家宣稱物理學的大廈已基本建成,留給後人的只是補充與完善。然而,20世紀初,一位年輕的物理學家幾乎僅靠單槍匹馬之力便讓這座經典物理學大廈轟然倒塌。他就是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相對論的創始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烏爾姆市一個猶太人家庭。次年,全家遷往慕尼黑。愛因斯坦幼年並未表現出過人的才華。他先在慕尼黑讀高中,未畢業就退學,後轉入瑞士阿勞市的州立中學。1896年,愛因斯坦進入瑞士蘇黎世聯邦工業學院學習數學和物理學,畢業後成為一名老師。愛因斯坦喜愛教書育人,但成為一名物理學家卻是他無法放棄的夢想。
1902年,愛因斯坦在瑞士首都伯爾尼當上了一名專利局的審查員。專利局工作的輕松讓愛因斯坦得以繼續致力於科學研究。1905年,年僅26歲的愛因斯坦發表了三篇論文,在物理學三個不同領域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特別是狹義相對論的提出,使人類對於空間、時間和物質運動的認識發生了革命性變化,標志著物理學新紀元的到來。
1914年,愛因斯坦返回德國,進入普魯士科學研究所從事科學研究,兼任柏林大學教授。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這是繼狹義相對論之後,近代科學的又一個重大成就。1919年,英國天文學家愛丁頓的日全食觀測結果證實了愛因斯坦所作的光線經過太陽引力場會彎曲的預言。愛因斯坦由此聲名鵲起,相對論成為人們家喻戶曉的名詞。
1921年,愛因斯坦因在光電效應方面的研究而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1933年由於納粹德國反猶太主義狂潮,愛因斯坦被迫移居美國,1940年獲得美國國籍。1955年4月18日,愛因斯坦在美國普林斯頓辭世。
愛因斯坦除在光電效應、相對論等方面作出舉世皆知的傑出貢獻外,他關於布朗運動的研究成果,由於對大量無序因子的規律性把握,成為當今最熱門的金融數學的基礎;他提出的激光受激輻射的概念,在幾十年後的今天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他與玻爾進行的論戰中提出的EPR佯謬,至今仍是理論物理學和科學哲學界不斷探討的話題……
愛因斯坦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還是一位和平主義者。他目睹了兩次世界大戰中對人類文明的摧殘,認為和平是人類的首要問題。1955年4月,彌留之際的愛因斯坦簽署了《羅素—愛因斯坦宣言》,呼籲人們團結起來,防止新的世界大戰爆發。
科學天才的浪漫情史 兩次婚姻
愛因斯坦是頂著父母的強大壓力,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婚姻。據悉,愛因斯坦在瑞士蘇黎世理工學院讀書時,和塞爾維亞女友米列娃相愛。米列娃是一名數學家。1901年7月,當他得知未婚妻米列娃懷孕後,曾允諾放棄一切科學和專業抱負,對米列娃負起責任。為了結婚,他甚至可以接受最低的職位。但是,高傲的愛因斯坦在尋找職業時困難重重,這對懷著孩子的米列娃打擊很大,他們之間的性格沖突在婚後越來越嚴重。
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折磨之後,他們於1919年離婚。到了20年代末期,他們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和解,兩人之間的往來書信多達好幾百封。據說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很大一部分有米列娃的功勞,她幫愛因斯坦做過大量的數學計算。自從和米列娃分居後,愛因斯坦與第二任妻子、表姐艾爾薩住在一起,與其說他愛艾爾薩,不如說他更需要她在生活上對自己的照顧。
多個情人
除了和自己的私人秘書關系曖昧之外,喜愛音樂和海上扯帆,又關心世界大事的愛因斯坦,還有一大堆志同道合的紅顏知己!即使在為人父時,他的緋聞也是不絕於耳!
愛因斯坦對女性很有吸引力。他的第一個女朋友是他老師的女兒,在被愛因斯坦拋棄後精神崩潰。還有20世紀初期,在布拉格認識的喬安娜。她和丈夫1939年移民美國,和愛因斯坦交情日篤。喬安娜甚至為愛因斯坦理發,兩人每周都通電話。另外還有一個俄羅斯移民瑪嘉麗妲,據說她還是個間諜!
兩名私生女
愛因斯坦和第一任妻子、塞爾維亞數學家米列娃結婚前於1902年1月生有女兒麗澤,她生下來就患有「道恩綜合症」,十分遲鈍。由於當時年輕的愛因斯坦一心追求事業,根本無力撫養女兒,因此他對米列娃母女幾乎不聞不問。後來,有說麗澤被交給了陌生的父母收養,從此和親生父母徹底失去了聯系;另一說米列娃將女兒送到了自己位於塞爾維亞伏伊伏丁那的家中,讓自己的父母代為照料,但麗澤兩歲時就被猩紅熱奪去了性命。根據美國作家扎克海姆的說法,麗澤死於1903年9月5日,當天伏伊伏丁那正好發生日全食,而正是這次日食在幾年後為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關於時空的解釋提供了第一條證據。
而除了麗澤外,愛因斯坦還有另一名私生女叫做伊夫琳,是愛因斯坦到美國後和一名紐約舞女所生。當這個小女孩出生後,愛因斯坦對她同樣不管不問,最後愛因斯坦已經成年的兒子漢斯實在看不下去,自己收養了這名私生女。據悉,漢斯將她撫養長大,但從來沒有告訴過她生身父母的身份。愛因斯坦對窮人、弱者和被壓迫的人具有相當大的同情,然而對於他最親近的人,尤其是他的兒女,卻表現出了無法理解的冷漠!
三大理論改變人類生活
小李從他裝有GPS衛星定位導航系統的愛車跳下,手裡拿著數碼相機的CF卡,走到一間快速沖印店,電動門唰地一聲打開,店裡正播放著諾拉·瓊斯最新的CD———如果沒有愛因斯坦,這些高科技產品不知何時才會出現在現實生活中。愛因斯坦的貢獻究竟有多偉大,一般人很難想像。
人們可能只知道他的相對論E=MC2應用在了原子彈身上。其實,不管是交通工具、登山航海,甚至是用來定位的GPS系統,只要誤差在15米內,統統都是應用了相對論的修正。這是因為定位衛星與地球的運動產生時間差,如果不修正,GPS的信號誤差就會高達30米以上。
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狹義相對論、布朗運動和量子論三大理論,震撼了科學界,被稱為「奇跡的一年」,這三大理論更改變了後來人類的生活。
相對論是愛因斯坦最偉大的研究,對20世紀和21世紀的人類影響深遠。而他提出的E=MC2,是相對論最重要的計算公式,這個公式提出了在物質變換和產生能量時,「速度」扮演的關鍵角色;後來E=MC2更被人類應用,發明了毀滅能力超強的原子彈。
今晚7點40分「物理照耀世界」光束抵京
北京時間4月19日晚7點40分,為紀念愛因斯坦逝世50周年,一束從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啟程周遊世界的特殊光信號,將途經上海抵達北京。
據介紹,2005年4月18日,是愛因斯坦逝世50周年紀念日。作為「國際物理年」重要的全球性紀念活動之一,「物理照耀世界」光束傳播活動於這一天舉行。美國新澤西州當地時間20點30分,一束光信號將從愛因斯坦工作過的普林斯頓大學發出,通過大洋光纜在24小時內周遊地球,最後返回美國。
北京時間4月19日晚7點至9點30分,被定為「中國時間」。中國科協、中國物理學會作為中國區活動的主辦單位,為保證光束傳遞活動順利進行,特在北京設立指揮中心,從上海接收國際光信號後分兩條線路,途經全國31個省33座城市,最後同時匯聚北京,再分別傳到俄羅斯和印度。
據悉,國內各省(市)間傳遞活動,將採用E—mail方式進行。以上海為起點,沿「多邊形」線路推進。各省市活動組織單位在規定時間內接收電子信號,並根據路線圖向下一個省(市)傳遞信號,活動指揮中心將在中國物理教育網上公布傳遞過程。
為迎接國際光信號的到來,今晚7點,北京市科協和北京物理學會將在居庸關長城、昌平區前鋒學校、北京四中舉行國際信號傳遞儀式和紀念活動。2005年,中國將和世界一起掀起物理學的科普大潮。
4月18日是「人類歷史上最有創造性才智的人」———愛因斯坦逝世50周年紀念日。據悉,為紀念100年前(1905年)愛因斯坦先後發表奠定相對論、量子論等物理學領域基礎的5篇論文,2004年6月,聯合國第58次大會通過了將2005年定為「世界物理年」的決議。全球各國紛紛以「點燈」的方式來紀念這位人類歷史上的科學天才。
德國:把他視為「民族英雄」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落敗後,德國一直深受缺乏國家級英雄人物這個問題的困擾。雖然愛因斯坦是猶太人,並且曾為躲避納粹的迫害而逃離了他的出生地德國,但德國政府現在還是想把這位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視為是「德國民族英雄」。為了讓德國民眾了解這位「英雄」,德國政府將在5月開放愛因斯坦在波茨坦的卡普斯曾住過的一間湖邊宅院。屆時,遊客可以自由參觀愛因斯坦曾經生活、思考和劃船的地方。另外,愛因斯坦語錄已在德國出版發行,並且還上了德國暢銷書榜,在德國政府官員中大受歡迎。
英國:另類紀念很「瘋狂」
在英國,倫敦科學館從今年1月就拉開了「愛因斯坦年」的紀念活動,與其他國家相比,英國的紀念活動稍顯另類。活動中主要展現愛因斯坦「瘋狂」的一面,因此腳踏車特技表演、饒舌音樂和現代舞都被打上了愛因斯坦的名號。首先登場的越野自行車特技騎士表演被命名為「愛因斯坦空翻」,是物理學家首次設計的腳踏車特技表演。饒舌歌手的情歌《愛因斯坦(時間不夠)》成了「愛因斯坦年」活動的主題曲。此外,更多紀念愛因斯坦的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准備中。5月24日,蘭伯特舞蹈團將在倫敦舉行一場名為「衡速」的芭蕾舞表演,其闡述的主題是「相對論」。
以色列:小提琴追憶偉人
在以色列,政府還特別選擇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日」來紀念這位偉大的猶太人。對於以色列人來說,愛因斯坦是猶太民族永遠的偶像。同時,愛因斯坦演奏小提琴的才能也許對其偉大科學思維的產生具有一定影響。因此,以色列人選擇「邀請小提琴家演奏」的獨特方式來紀念愛因斯坦。此外,以色列駐中國大使館也於18日和19日舉行大型的紀念活動,邀請媒體和其他機構參加。
聯合國:全球「點燈」紀念
在世界各國陸續展開慶祝活動的同時,聯合國也沒有例外。聯合國特地將今年定為「世界物理年」,這是聯合國首次為一個學科確定的全球規模的紀念活動。此外,4月19日,全球各地將以各種不同的「點燈」形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科學家。「點燈」活動的具體安排是:從愛因斯坦的故居、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城啟動,然後由美國東部到西部,往亞洲推進。接著再分別向北沿俄羅斯、向南繞經日本與中國台灣省持續跟進。兩條路線最終在奧地利會合,最後回到普林斯頓城。中國廣州、深圳也成為整個傳遞活動中國區的「節點」城市。
曾經呼籲世界制裁日本 中國人民不會忘記他
具有強烈責任感、關心全人類的「世界公民」愛因斯坦,也熱切地關注中國,對中國人民所經歷的苦難懷著深切的同情。
他1921年訪問美國和1922年訪問日本,曾兩次途經上海,共停留了3天。目睹身處水深火熱之中的中國人民,愛因斯坦深感同情和不平,認為「這是一個勤勞的,在奴役下呻吟的,但卻是頑強的民族」。1931年,日本軍隊侵佔中國東北三省,愛因斯坦一再向全世界各國呼籲,對日本採取嚴厲的經濟制裁;為聲援被國民黨政府在1932年拘捕的陳獨秀和1937年拘捕的7位主張抗日的知識分子「七君子」,愛因斯坦曾聯合羅素、杜威等英美知識文化界知名人士表示聲援。
為了紀念愛因斯坦逝世50周年,中國也開展了一系列的紀念活動。
下一個愛因斯坦要等多久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但科學不會止於愛因斯坦。「會不會再有一位愛因斯坦?」正是今年「世界物理年」的最大懸念。
科學家認為,新的愛因斯坦終將誕生,但可能要等很久。畢竟,在牛頓之後,過了兩百多年才出現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的年代,全球大約有數千位物理學家,其中夠格和他爭論的人,恐怕連一輛公車都坐不滿。
21世紀的大學製造出數百萬名物理系畢業生,但研究職位有限,大多數人將分析能力貢獻給華爾街或矽谷,即便是留下來作研究的也不是單打獨斗。
教育背景也是關鍵,但常被忽略。愛因斯坦在青少年時期就研讀康德、叔本華、史賓諾莎等哲學巨匠的作品,哲學訓練讓他具備獨立抽象思索的能力。愛因斯坦的小提琴造詣也有口碑,學界都知道數學和音樂是密不可分的。每當愛因斯坦冥思苦想某個物理問題卻不得其解時,他常會狂奏小提琴來激發靈感。正如有科學家說道,愛因斯坦對音樂的熱愛展現了他的直覺思維,這也為他日後創立一般人沒法想像的相對論建立了形象直覺的空間。
近日出版的《紐約時報》雄心勃勃地給出了一個未來愛因斯坦的「任務清單」,它們都是困擾當
今世界的科學難題。
科學家的故事·華羅庚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有一個數,3個3個地數,還餘2;5個5個地數,還餘3;7個7個地數,還餘2,請問這個得數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華羅庚上完初中一年級後,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了,只好替父母站櫃台,但他仍然堅持自學數學。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論文,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邀請他來清華大學;華羅庚被聘為大學教師,這在清華大學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經是傑出數學家的華羅庚,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劍橋大學工作兩年。而此時抗日的消息傳遍英國,他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風塵僕僕地回到祖國,為西南聯合大學講課。
華羅庚十分注意數學方法在工農業生產中的直接應用。他經常深入工廠進行指導,進行數學應用普及工作,並編寫了科普讀物。
華羅庚也為青年樹立了自學成才的光輝榜樣,他是一位自學成才、沒有大學畢業文憑的數學家。他說:「不怕困難,刻苦學習,是我學好數學最主要的經驗」,「所謂天才就是靠堅持不斷的努力
㈢ 名人名言和名人的故事。關於愛因斯坦的故事。
愛因斯坦名言
交際卷凡在小事上對真理持輕率態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 愛因斯坦
人生卷不管時代的潮流和社會的風尚怎樣,人總可以憑著自己高貴的品質,超脫時代和社會,走自己正確的道路.--- 愛因斯坦
通向人類真正的偉大境界的通道只一條苦難的道路.--- 愛因斯坦
實篤一個人只有以他全部的力量和精神致力於某一事業時,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師.因此,只有全力以赴才能精通.--- 愛因斯坦
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罷了.--- 愛因斯坦
沒有犧牲,也就決不可能有真正的進步.--- 愛因斯坦
一個人被工作弄得神魂顛倒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息,這的確是幸運.--- 愛因斯坦
簡單淳樸的生活,無論在身體上,還是精神上,對每個人都是有益的.--- 愛因斯坦
寬容意味著尊重別人的無論哪種可能有的信念.--- 愛因斯坦
推動你的事業,個要讓你的事業推動你.--- 愛因斯坦
為了使每個人都能表白他的觀點而無不利的後果,在全體人民中,必須有一種寬容的精神.--- 愛因斯坦
最重要的寬容就是國家和社會對個人的寬容.--- 愛因斯坦
寬容意味著尊重別人的無論哪種可能有的信念.--- 愛因斯坦
在真理的認識方面,任何以權威者自居的人,必將在上帝的戲笑中垮台!--- 愛因斯坦
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不是出自雄心壯志或單純的責任感;而是出自對人和對客觀事物的熱愛和專心.--- 愛因斯坦
㈣ 有關愛因斯坦的名人故事
世界公民
在愛因斯坦小的時候,有一天德皇軍隊通過慕尼黑的市街。好奇的版人們都湧向窗權前喝彩助興,小孩子們則為士兵發亮的頭盔和整齊的腳步而嚮往。但愛因斯坦卻恐懼得躲了起來,他既瞧不起又害怕這些「打仗的妖怪」,並要求他的母親把他帶到自己永遠也不會變成這種妖怪的國土去。
中學時愛因斯坦放棄了德國國籍,可他並不申請加入義大利國籍。他要做一個不要任何依附的世界公民,大戰過後,愛因斯坦試圖在現實的基礎上建立他的世界和平的夢想,並且在「敵國」里作了一連串「和平」演說。德國右翼刺客們的黑名單上也出現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名字,希特勒懸賞兩萬馬克要他的人頭。為了使自己與這個世界保持「和諧」,愛因斯坦不得不從義大利遷到荷蘭。又從荷蘭遷居美國,而且加入了美國國籍。他認為,在美國這個國度里,各階級的人們都能在勉強過得去的友誼中生存下去。
㈤ 關於勤能補拙的名人故事(愛因斯坦!貝多芬!梅蘭芳!不要)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於用腦,不但司馬徽賞識,連司馬徽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於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鍾表,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餵食。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諸葛亮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准,於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鳴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於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裡,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喂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
過了一些時候,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為什麼雞不按時叫了呢?經過細心觀察,發現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餵食。先生開始很惱怒,但不久還是被諸葛亮的好學精神所感動,對他更關心,更器重,對他的教育也就更毫無保留了。而諸葛亮也就更勤奮了。通過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終於成為了一個上知天文,下識地理的一帶飽學之人。
孔子一生勤奮學習,到子晚年,他特別喜歡易經。易經是很難讀懂的,學起來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復誦讀,一直到弄懂為止。因為孔子所處的時代,還沒有發明紙張,書是用竹簡或木簡寫成的,既笨又重。把許多竹簡用皮條編穿在一起,便成為了一冊書。由於孔子刻苦學習,勤展書簡,次數太多了,竟使皮條斷了三次。後來,人們便創造出了「韋編三絕」這句成語,以傳誦孔子勤奮好學的精神。
戰國時的蘇秦,夜以繼日地讀書,實在太累了,就用錐子刺腿來使頭腦清醒;漢代的孫敬,為了防止讀書時瞌睡,便用一根繩子把自己的頭發系在房樑上,只要一打瞌睡就會被扯醒。這就是歷史上「刺股懸梁」的故事。
晉朝的車胤、孫康、匡衡,家裡都很窮,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夏天的晚上,車胤用紗布做成一個小口袋,捉一些螢火蟲裝進去,借著螢火蟲發出的光亮看書;孫康在嚴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讀;匡衡在牆上鑿了個小洞,「偷」鄰居家的一點燈光讀書。成語「囊螢映雪」和「鑿壁偷光」所講的就是這幾個故事。
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練書法。他每次寫完字,都到自家門前的池塘里洗毛筆,時間長了,一池清水變成了一池墨水。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池塘稱為「墨池」。王羲之通過勤學苦練,終於成為著名的書法家,被人們稱為「書聖」。
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有一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夜深了,佛殿里忽然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小和尚們嚇壞了,以為裡面有鬼,立刻報告給老和尚。於是,老和尚帶領小和尚捉鬼,沒想到「鬼」原來是一個叫劉勰的窮孩子,他在借佛燈讀書呢。劉勰經過刻苦學習,終於成了偉大的文學理論家。
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每看一本書,不是一上來就從頭至尾地去讀,而是對著書本閉目沉思,猜想書中寫了些什麼。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後再打開書。如果書的內容與自己的猜想一致,他就不再讀了;如果與猜想的不同,他就認真地去讀。華羅庚的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且培養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
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終於成為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有一次,他想買一部明代的笑話書《謔浪》,跑遍北京城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時值冬日,他頂風冒雪,連續十八天跑到圖書館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據說在他結婚那天,家裡張燈結綵,熱鬧非凡,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當迎親的花轎快到家門時,卻找不到新郎了。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裡找到了他。只見他仍穿著舊袍,全神貫注地在讀書
㈥ 名人成長故事三百字作文
愛因斯坦小時候十分貪玩。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再三告誡他應該怎樣怎樣,然而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這樣,一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這樣的:
「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傑克大叔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踩著里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傑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後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於爬上去了。下來時,你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面。後來,鑽出煙囪,我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你傑克大叔的後背、臉上全都被煙囪里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臟得像個小丑,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裡去洗了又洗。而你傑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囪時乾乾凈凈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干凈呢,於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傑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痴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
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們。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於映照出生命中的熠熠光輝。
盲目地與別人相比較,以為自己比身邊的人聰明就滿足了,或者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就沮喪了。這多麼愚蠢啊!每一個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標和生活方式,自己才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向導
㈦ 三年級上冊名人故事大全。
19世紀,隨著物理學界一系列偉大發現相繼產生,許多科學家宣稱物理學的大廈已基本建成,留給後人的只是補充與完善。然而,20世紀初,一位年輕的物理學家幾乎僅靠單槍匹馬之力便讓這座經典物理學大廈轟然倒塌。他就是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相對論的創始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烏爾姆市一個猶太人家庭。次年,全家遷往慕尼黑。愛因斯坦幼年並未表現出過人的才華。他先在慕尼黑讀高中,未畢業就退學,後轉入瑞士阿勞市的州立中學。1896年,愛因斯坦進入瑞士蘇黎世聯邦工業學院學習數學和物理學,畢業後成為一名老師。愛因斯坦喜愛教書育人,但成為一名物理學家卻是他無法放棄的夢想。
1902年,愛因斯坦在瑞士首都伯爾尼當上了一名專利局的審查員。專利局工作的輕松讓愛因斯坦得以繼續致力於科學研究。1905年,年僅26歲的愛因斯坦發表了三篇論文,在物理學三個不同領域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特別是狹義相對論的提出,使人類對於空間、時間和物質運動的認識發生了革命性變化,標志著物理學新紀元的到來。
1914年,愛因斯坦返回德國,進入普魯士科學研究所從事科學研究,兼任柏林大學教授。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這是繼狹義相對論之後,近代科學的又一個重大成就。1919年,英國天文學家愛丁頓的日全食觀測結果證實了愛因斯坦所作的光線經過太陽引力場會彎曲的預言。愛因斯坦由此聲名鵲起,相對論成為人們家喻戶曉的名詞。
1921年,愛因斯坦因在光電效應方面的研究而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1933年由於納粹德國反猶太主義狂潮,愛因斯坦被迫移居美國,1940年獲得美國國籍。1955年4月18日,愛因斯坦在美國普林斯頓辭世。
愛因斯坦除在光電效應、相對論等方面作出舉世皆知的傑出貢獻外,他關於布朗運動的研究成果,由於對大量無序因子的規律性把握,成為當今最熱門的金融數學的基礎;他提出的激光受激輻射的概念,在幾十年後的今天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他與玻爾進行的論戰中提出的EPR佯謬,至今仍是理論物理學和科學哲學界不斷探討的話題……
愛因斯坦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還是一位和平主義者。他目睹了兩次世界大戰中對人類文明的摧殘,認為和平是人類的首要問題。1955年4月,彌留之際的愛因斯坦簽署了《羅素—愛因斯坦宣言》,呼籲人們團結起來,防止新的世界大戰爆發。
科學天才的浪漫情史 兩次婚姻
愛因斯坦是頂著父母的強大壓力,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婚姻。據悉,愛因斯坦在瑞士蘇黎世理工學院讀書時,和塞爾維亞女友米列娃相愛。米列娃是一名數學家。1901年7月,當他得知未婚妻米列娃懷孕後,曾允諾放棄一切科學和專業抱負,對米列娃負起責任。為了結婚,他甚至可以接受最低的職位。但是,高傲的愛因斯坦在尋找職業時困難重重,這對懷著孩子的米列娃打擊很大,他們之間的性格沖突在婚後越來越嚴重。
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折磨之後,他們於1919年離婚。到了20年代末期,他們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和解,兩人之間的往來書信多達好幾百封。據說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很大一部分有米列娃的功勞,她幫愛因斯坦做過大量的數學計算。自從和米列娃分居後,愛因斯坦與第二任妻子、表姐艾爾薩住在一起,與其說他愛艾爾薩,不如說他更需要她在生活上對自己的照顧。
多個情人
除了和自己的私人秘書關系曖昧之外,喜愛音樂和海上扯帆,又關心世界大事的愛因斯坦,還有一大堆志同道合的紅顏知己!即使在為人父時,他的緋聞也是不絕於耳!
愛因斯坦對女性很有吸引力。他的第一個女朋友是他老師的女兒,在被愛因斯坦拋棄後精神崩潰。還有20世紀初期,在布拉格認識的喬安娜。她 ... 展開全部>
熱心網友 | 2011-11-05
154
52
㈧ 名人的小故事,50字,周恩來,愛因斯坦的故事!
1、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12歲那年,周恩來離開家鄉,來到了東北。當時的東北,是帝國主義列強在華爭奪的焦點。他在沈陽下了車,前來接他的伯父指著一片繁華、熱鬧的地方,對他說:「沒事可不要到那個地方去玩啊!」
「為什麼?」周恩來不解地問。
「那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來可就糟了,沒處說理去!」
「那又是為什麼呢?」周恩來打破砂鍋問到底。
「為什麼?中華不振啊!」伯父嘆了口氣,沒有再說什麼。
不久,周恩來進了東關模範學校讀書。他始終忘不了大伯接他時說的話,經常想:「租界地是什麼樣的?為什麼中國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裡?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
一連串的問題使周恩來迷惑不解,好奇心驅使著他,一定要親自去看個究竟。
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周恩來背著大伯,約了一個要好的同學闖進了租界。嘿!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黃頭發、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
正當周恩來和同學左顧右盼時,忽然發現巡警局門前圍著一群人,正大聲吵嚷著什麼。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群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著什麼,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
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
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地里,誰又敢怎麼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這時周恩來才真正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
從租界地回來以後,同學們常常看到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誰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麼。直到在一次修身課上,聽了周恩來的發言才解開了這個謎。
那天修身課上,魏校長向同學們提出一個問題:「請問諸生為什麼而讀書?」
同學們踴躍回答。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也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為吃飯而讀書」……
周恩來一直靜靜地坐在那裡,沒有搶著發言。魏校長注意到了,打手勢讓大家靜下來,點名讓他回答。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道: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魏校長聽了為之一振!他怎麼也沒想到,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負和胸懷!他睜大眼睛又追問了一句:「你再說一遍,為什麼而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鏗鏘有力的話語,博得了魏校長的喝彩:「好哇!為中華之崛起!有志者當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來在那時就已經認識到,中國人要想不受帝國主義欺凌,就要振興中華。讀書,就要以此為目標。
2、周恩來與花的故事
周恩來從小就喜歡梅。1904年,才6歲的周恩來和他的兩個弟弟要隨父母從淮安城遷去清江浦外婆家居住。那是一個冬天,剛好周家院內有一盆臘梅已蓄蕾待放。
周恩來捨不得留下這盆美麗的臘梅,一心想把它帶走。他當時幼小,連盆子一起搬不動,便將花從盆中取出,敲掉花根上的泥土,然後將這株臘梅帶上小木船,捧到萬公館,親手栽到萬家塾館一側的院子里。
一個多世紀以來,這株臘梅長得枝繁葉茂,年年噴香吐艷。為此,當地一家煙廠特意以這株梅的照片作為商標生產出「一品梅」系列香煙,寓意周恩來官至一品,高風亮節也是一品。
1950年8月8日,是周恩來、鄧穎超的銀婚紀念日。為了紀念這一有意義的日子,時任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著名國民黨左派領袖何香凝老人專門畫了一幅國畫《臘梅》送給周恩來夫婦,這幅畫也成了周恩來他們收藏終生的畫作,至今仍懸掛在北京中南海按原狀布置的西花廳後客廳中堂的左側。
1997年,筆者主持淮安仿建西花廳的陳列布展時,也仿製了這幅畫作,並懸掛於與北京西花廳相同的位置,供遊人觀賞。
3、周恩來發火
60年代初,周恩來身邊工作人員乘總理出國訪問的機會,為了保護與加固建築物,他們搶時間只搞了點簡單的內裝修,更換了窗簾、洗臉池與浴缸。
周恩來回國見了十分生氣,將他們狠狠地批評了一頓。事後,他語重心長地對身邊人員說:我身為總理,帶一個好頭,影響一大片;帶一個壞頭,也影響一大片。所以,我必須嚴格要求自己。
你們花那麼多錢,把我的房子搞得那麼好,群眾怎麼看?一旦大家都學著修起房子來,在群眾中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周恩來的這一番話發人深省。自此以後,再也沒有人敢提及裝修房屋之事了。
鄧穎超在悼念周恩來的文中說: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這個海棠花盛開的院落,就愛上了海棠花,也就愛上了這個院落,選定這個院落,到這個盛開著海棠花的院落來居住,整整居住了26年,這里始終保持著庄嚴、幽靜、美麗與樸素的開國總理風格。
周恩來總理居住在中南海西花廳,過著儉朴的生活。這從他居住的房屋及院落都可以看得出來。自他住進來以後,不許裝修與翻新房屋及庭院。
4、談笑對批判
1930年,德國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對論的書,書名叫做《一百位教授出面證明愛因斯坦錯了》。
愛因斯坦聞訊後,聳聳肩道:「100位?干嗎要這么多人?
只要能證明我真的錯了,哪怕是一個人出面也就足夠了。」
啟示:在真理和認識方面,任何以權威自居的人,必將在上帝的戲笑中垮台!
5、世界公民
在愛因斯坦小的時候,有一天德皇軍隊通過慕尼黑的市街。好奇的人們都湧向窗前喝彩助興,小孩子們則為士兵發亮的頭盔和整齊的腳步而嚮往。
但愛因斯坦卻恐懼得躲了起來,他既瞧不起又害怕這些「打仗的妖怪」,並要求他的母親把他帶到自己永遠也不會變成這種妖怪的國土去。
中學時愛因斯坦放棄了德國國籍,可他並不申請加入義大利國籍。他要做一個不要任何依附的世界公民,大戰過後,愛因斯坦試圖在現實的基礎上建立他的世界和平的夢想,並且在「敵國」里作了一連串「和平」演說。
德國右翼刺客們的黑名單上也出現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名字,希特勒懸賞兩萬馬克要他的人頭。為了使自己與這個世界保持「和諧」,愛因斯坦不得不從義大利遷到荷蘭。
又從荷蘭遷居美國,而且加入了美國國籍。他認為,在美國這個國度里,各階級的人們都能在勉強過得去的友誼中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