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錢是不是萬能的小故事

錢是不是萬能的小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28 00:07:02

A. 求幾個即興演講用的小故事

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在我的帳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後,有你一份好處。」他對店主說。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的嚷道:「誰都會這么乾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顧客露出微笑並滿懷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闆,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你還讓我到哪裡去談這筆生意呢?」
面對誘惑,不怦然心動,不為其所惑,雖平淡如行雲,質朴如流水,卻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海深。這是一種閃光的品格——誠信。

《被人相信是一種幸福》
一艘貨輪在煙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駛。一個在船尾搞勤雜的黑人小孩不慎掉進了波濤滾滾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無奈風大浪急,船上的人誰也沒有聽見,他眼睜睜地看著貨輪托著浪花越來越遠……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冷冰的水裡拚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氣揮動著瘦小的雙臂,努力使頭伸出水面,睜大眼睛盯著輪船遠去的方向。
船越來越遠,船身越來越小,到後來,什麼都看見了,只剩下一望無際的汪洋。孩子力氣也快用完了,實在游不動了,他覺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棄吧他對自己說。這時候,他想起了老船長那張慈祥的臉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長知道我掉進海里後,一定會來救我的!想到這里,孩子鼓足勇氣用生命,的最後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長終於發現那黑人孩子失蹤了,當他斷定孩子是掉進海里後,下令返航,回去找。這時,有人規勸:「這么長時間了,就是沒有被淹死,也讓鯊魚吃了……」船長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回去找。又有人說:「為一個黑奴孩子,值得嗎?」船長大喝一聲:「住嘴!」
終於,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後一刻,船長趕到了,救起了孩子。
當孩子蘇醒過來之後,跪在地上感謝船長的救命之恩時,船長扶起孩子問:「孩子,你怎麼能堅持這么長時間?」
孩子回答:「我知道你會來救我的,一定會的!」
「怎麼知道我一定會來救你的?」
「因為我知道您是那樣的人!」
聽到這里,白發蒼蒼的船長撲通一聲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淚流滿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為我在那一刻的猶豫而恥辱……」
一個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種幸福。他人在絕望時想起你,相信你會給予拯救更是一種幸福。

B. 普通話的小故事

一次我買蘋果 賣蘋果的是兩個人 我問 這是什麼蘋果 其中一人答「硬球」 我自言自語 沒聽說過這個名字 又來一買蘋果的 問 這是什麼蘋果 另一人答 「迎秋」 我恍然大悟 原來說「硬球」的不知是哪的人 不說普通話 害的我直納悶 我說蘋果哪有叫「硬球」的

好玩啊超搞笑~~~
小成在廁所里碰見錢老師。小成要洗手,錢老師也要洗手。小成說:「老師,請你先死。」錢老師知道小成發音錯了,把洗(x)說成了死(s),希望小成自己發現錯誤,就說:「我不死。」沒想到小成還是沒有發現自己的錯誤,竟然接著問:「你為什麼不死?」錢老師說:「我不想死。小成,你怎麼還沒發現,你把洗手的『洗』說錯了,說成死亡的『死』了。」
小伍是一家香港公司駐北京辦事處的職員。有一天,公司派他和另外兩位北京同事去機場接人。小伍在街上給同事打電話。他邊走邊說:「什麼時候去劫機?咱們三個一起去劫嗎?」一名公安聽見了,就問小伍:「你說你要干什麼!去劫機?」小伍說:「哎喲,對不起,我說錯了。我是說接(ji)機,不是劫(ji)機。」

北京的公共汽車上,一外地人向售票員伸出十元錢的票子就說:「見過嗎?!見過嗎?!」售票員不理;外地人再說:「見過嗎?!見過嗎?!」售票員按住火,仍然不理;如此反復,售票員終於勃然大怒,抻出一張五十元的票子戳到外地人的眼前,大喝一聲:「你見過嗎!」外地人見狀大驚失色,抱頭鼠竄,嘴中直說:「北京的售票員怎麼這樣呀?」
眾人不解,一問才知:該外地人要買票,說:「建國門、建國門」!

C. 金錢不是萬能的事例

雖然錢能讓你住上高樓,能讓你結婚,能讓你生子,能讓你買好多好吃的,好玩的,但是,有些東西,你用金錢是買不到的。
有的人說:「錢是無價寶,用在哪兒哪兒好。「難道有了錢,就等於擁有了一切了嗎?你想:開公司,沒錢是不行,但那還需要你的腦子;你想結婚,沒錢也不行,但人家不願意你又怎麼辦?你快要死了,想買一條命,但向誰買呢,誰又會賣給你呢?
再說,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不是金錢能衡量的。比如說你說一個孝子,帶了許多錢去給爸爸媽媽,他們其實不是缺錢,他們希望要的是一份兒子的關愛。人與人之間的友誼,也是不能用金錢來購買的。馬克思和恩格斯有著一段偉大的友誼,但他們並不是看對方很富有,而去做朋友的。相反,他們倆都很窮。他們之所以能成為朋友,是因為他們在共產主義的事業上有著共同的思想。再比如說,國家裡的幹部,小官給大官送禮,下級給上級送禮,就是想討好上級,穩住自己的地位,還有一些人甚至用錢來買官,這樣對自己是好,可這樣卻害了國家,害了人民啊!
其實,不僅僅人與人之間有些事是錢辦不到的,國家與國家之間也有些事是辦不到的。比如雙方戰爭,你想緩解矛盾,但如果語言不通,那也無法辦到。
總而言之,錢不是萬能的。
什麼是幸福?有人說:豐衣足食就是幸福。還有人說:財源滾滾才是幸福。更有人說:擁有一台造錢的機器才是最大的幸福。怎麼!難道只有金錢才是最大的幸福?那麼我想也只有等你腰纏萬貫的那一天,才會明白,什麼是真正的貧窮。
人最大的貧窮絕不是物質上的短缺或不足,而是一種思想和精神上的匱乏。就像大樹,風和日麗,陽光充足,它並不感到幸福。就像小草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也並不富足。就像鮮花,種在花盆,居於溫室,它也不感到知足。可見僅僅肢體上的充足能給予人多大的幸福,反之如果人對金錢的理解等同與幸福,那麼這個人定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窮光蛋。精神上的折磨要遠遠大於肉體,而精神上的富足要遙遙領先於物質上的。就如同大樹,枝葉繁茂,根深蒂固叫做幸福。就像小草添一絲綠,凈化一屢空氣,它很富足。就像鮮花歷經寒暑,芳香怡人叫做知足。天傾東南,西陷西北,世間萬物,自古不變,只有心理上的快慰才是實實在在的。人的一生若充實了火熱的心靈,就是最成功最富裕的人生。
然而,人們以為金錢的享受要比心靈上的更痛快,更持久。可真如此么?人帶不走金錢,只能帶走痛苦!但人可以在走的時候,懷著愉悅的心。如此可知,金錢留不住,隨之只有痛苦。不僅如此,金錢又是多少犯罪的始作俑者。
金錢吞食著人的精神思想使人心越來越貧脊,金錢吞噬人的良知使人性越來越稀少,金錢踐踏人高貴昂揚的靈魂,使人如此搖尾乞憐。好個「致富」的金錢。他讓人變的一無所有。好個「富裕」的金錢,他讓人本性本失。好個「萬能」的金錢,他讓人世世代代被金錢所奴役。什麼是「致富」的金錢?他是一切貧窮的來源!好個「致富」的金錢,他是罪惡的源泉!好個「致富」的金錢,他把你致的越來越窮,越陷越深!
金錢,是穿上偽裝的毒呂,他剝奪你的靈魂,掌控你的思想,扭曲你的心靈,讓你比赤裸裸的都窮的多,讓你生生世世跪倒在它的面前!

D. 萬能故事

從前有座山,山裡面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和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就對小和尚說:「小和尚啊,我給你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就是......

E. 有關「錢不是萬能的故事」

「許多無法估價的東西都可以用金錢來買到。」一位奧地利文學家在自己的格言集扉頁上如是說。有的人聽了會覺得不可思議;有的人聽了覺得天方夜譚;更有甚者,擺出「視金錢如糞土」的架勢進行唾罵與抨擊,認為如此的拜金主義是對靈魂莫大的褻瀆。
他們說:「錢乃身外之物,」「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是無法用金錢買到的。」
那麼,金錢買不到什麼呢?
有人說:「快樂。」
快樂是什麼?快樂是躺在沙灘上,眺望圓月,傾聽海風韻調時的愜意;快樂是站在山巒上,遠觀紅日,沉醉在朝霞的綺麗中的激動。快樂不是燈紅酒綠,快樂不是紙醉金迷。真正的快樂是讓自己疲憊的心靈遠離都市的喧囂與浮華,在大自然的空曠與廣袤中獨享一份清靜與安閑。快樂不容繁雜與束縛,是屬於銅臭以外的一份聖潔。
於是說:「真正的快樂是金錢買不到的。」
有人說:「時間。」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一句箴言,一段哲理。時間不會因為金幣的光芒而放緩自己的腳步;時間不會在乎鈔票的價值而逆轉自己的輪回。多少位年逾花甲的老人縱有家產千萬,卻在感喟青春不復;多少位行將就木的腰纏萬貫之人願用千金換得蠟炬重燃。然而,到頭來,他們得到的只有失望與無助的眼神,抑或一場空嘆。
如果說金錢可以買來時間,那麼所有的人可以長命百歲;如果說金錢可以延長生命,那麼全世界的人口將迅速膨脹。於是說:「一去不復返的時間是金錢買不到的。」
金錢買不到什麼?也有人說:「真情。」
如今的世界經濟高速發展,社會競爭日趨白熾。人們之間真實的情感越來越少,帶著的面具越來越多。是朋友的不一定有友誼,不是仇敵卻有仇敵般的競爭。甚至看上去親密無間的同事暗地裡爾虞我詐,表面上唯命是從的下屬背著上司指桑罵槐。久之,上司感到「高處不勝寒」,好似風光無限,內心彷徨時常。下屬們更是滿心憂怨,彷彿飽受壓迫。在這個時代,管仲之交早已被人們封存進了桃花源,高山流水更多隻是一個近似於玄虛的傳說。
於是說:「金錢買不到真情實意。」
「人生中最美好的東西往往是不需要錢的。」
縱然你有千金,你有萬貫,看似你已得到你想要的一切;但你一經家徒四壁,留給你的只會是一副「樹倒猢猻散」的慘象。
金錢真的可以買到所有的東西嗎?那請問長生不老葯和已逝的親人多少錢可以買到?
也正是說:你可以買來書本,但你買不到知識;你可以買來醫葯,但你買不到健康;你可以買來殷實的生活,但你買不到充實的生命。

F. 這句話「我不是萬能的,我能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做好我自己。 是誰的名言或是出自哪裡。

我不是萬能的,我能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做好我自己。
——鮑勃·迪倫
鮑勃·迪倫(Bob Dylan),原名羅伯特·艾倫·齊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1941年5月24日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美國搖滾、民謠藝術家,美國藝術文學院榮譽成員。 [1-2]
鮑勃在高中的時候就組建了自己的樂隊。1959年高中畢業後,就讀於明尼蘇達大學。在讀大學期間,對民謠產生興趣,開始在學校附近的民謠圈子演出,並首度以鮑勃·迪倫作藝名。1961年簽約哥倫比亞唱片公司。1962年推出處女專輯名為《鮑勃·迪倫》。1963年起,瓊·貝茲邀請迪倫與她一起巡迴演出。 [3-5]
2016年,鮑勃·迪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作曲家。
鮑勃·迪倫名言
1.「所有偉大的表演家都擁有一雙飽含深意的明眸。就是從那裡,我看到了你看不懂的東西。我就想成為這樣的演奏者。」 -- 「All the great performers had something in their eyes. It was that 'I know something that you don't know.' And I wanted to be that kind of performer.」
2.「60年代的故事,就像飛碟登陸一樣。每個人都聽說過,但很少有人親眼見過。」--"The 60s was like a UFO landing. A lot of people heard about it, but very few actually saw it."
3.「英雄是懂得責任與自由同在的人。」--"I think of a hero as someone who understands the degree of responsibility that comes with his freedom."
4.「我能做的一切就是做我自己,你管我是誰。」--」All i can do is be myself, whoever that is"
5.「這世間所謂的真相都在累積一個巨大的謊言。」--"All the truth in the world add up to one big lie"
6.「實際上,你要抑制自己的野心,這樣你才能成為你應該成為的人。」--「Basically you have to suppress your own ambitions in order to be who you need to be.」
7.「被關注是一個負擔。耶穌把自己釘在十字架上是因為他發現自己被關注了,所以我經常失蹤。」--「Being noticed can be a burden. Jesus got himself crucified because he got himself noticed. So I disappear a lot.」
8.「大學就像養老院,而且事實上,更多人死在了大學里。」--「Colleges are like old-age homes, except for the fact that more people die in colleges. 「
9.「民主沒有統治世界,你最好把它藏在腦袋裡。這個世界被暴力主宰,但我覺得你最好別多這個嘴。」--「Democracy don't rule the world, You'd better get that in your head; This world is ruled by violence, But I guess that's better left unsaid."

G. 求萬能的網友們幫我編個故事,

穿過潔白光亮的科技展示廳走廊,我來到了與航天主題有關的展示廳,清涼的風從中央空調輸送出來,充斥著整個空間,舒服極了。
進入展示廳,與走廊的光亮明朗截然不同,不同種類的展示區被黃色偏暗的燈光籠罩著,賦予了展品神秘的色彩。航天飛行器 ,宇航服,火箭推動器。。。等等。位於展示廳正上方懸掛著月球,還有其他星系。。。
我又進入了以運動員主題的展示廳。濃墨重彩的比賽油畫作品調動了我的熱情。各國運動員的制服,球鞋,運動器材特點鮮明,各具特色,真的目不暇接。
今天真的是太開心了,在開眼界的同時學到了很多知識。
備注,手機打的,很多標點符號沒找到,就用其他的代替,不過我相信你那麼聰明,肯定看得懂

H. 可以寫進高中作文的萬能小故事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周恩來同志是全國各族人民敬愛的總理。他一生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在青少年時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為興我中華而讀書。1910年夏,12歲的周恩來,跟隨伯父到東北奉天,先在鐵嶺銀崗書院讀了半年書,後來,轉入奉天關東模範學堂讀書。有一次,老師提出「為什麼讀書」的問題,要同學們回答。有的說「為了明禮而讀書」,有的說「為了光宗耀祖而讀書」,還有一個學生說「為了幫助父親記賬而讀書」,弄得鬨堂大笑。當老師問到周恩來時,他站起來響亮而嚴肅地回答說:「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充分表達了少年周恩來要為祖國獨立富強而發憤學習的宏偉志向。

高爾基救書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這句幾乎是家喻戶曉的話,出自《論語·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這句話,表現出孔子自覺修養,虛心好學的精神。它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擇其善者而從之,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為戒,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的精神。這樣,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於不善,都可以為師。《論語》中有一段記載,一次衛國公孫朝問子貢,孔子的學問是從哪裡學的?子貢回答說,古代聖人講的道,就留在人們中間,賢人認識了它的大處,不賢的人認識它的小處;他們身上都有古代聖人之道。「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子張》)他隨時隨地向一切人學習,誰都可以是他的老師,所以說「何常師之有「,沒有固定的老師。《論語》中不少記載,如孔子入太廟,「每事問「(《論語·八佾》);宰予白天睡覺,孔子說:「始我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我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論語·公冶長》)子貢對孔子說,子貢自己只能「聞一而知二」,顏回卻可以「聞一而知十」。孔子說:「弗如也。吾與汝弗如也。「(《論語·公冶長》)都體現了這種精神。這樣的精神和態度,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態度和精神,也體現了與人相處的一個重要原則。隨時注意學習他人的長處,隨時以他人缺點引以為戒,自然就會多看他人的長處,與人為善,待人寬而責己嚴。這不僅是修養、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徑,也是促進人際關系和諧的重要條件
雖然「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可是人們並不是經常能夠做到。人們常犯的一個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優點和他人的缺點多,看自己的缺點和他人的優點少; 所以,重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認真領會它的深刻內涵,並且努力去做,還是很有意義的。固定的老師。《論語》中不少記載,如孔子入太廟,「每事問「(《論語·八佾》);宰予白天睡覺,孔子說:「始我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我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論語·公冶長》)子貢對孔子說,子貢自己只能「聞一而知二」,顏回卻可以「聞一而知十」。孔子說:「弗如也。吾與汝弗如也。「(《論語·公冶長》)都體現了這種精神。這樣的精神和態度,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