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一節難忘的故事課

一節難忘的故事課

發布時間: 2020-11-28 09:46:20

1. 難忘的一課背景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投降後,於1945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政府在台北中山堂舉行中國戰區台灣省的對日本的受降典禮。翌年8月,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頒布命令,明訂10月25日為「台灣光復節」,簡稱「光復節」,以為紀念。「台灣光復」自此就被各界大量運用。其詞亦有另一說法,表示是緣由自1947年8月由台灣仕紳籌組的台灣光復致敬團。

中日甲午戰爭後,本來為中國領土的台灣被清政府割讓給日本,從此台灣進入日治時期。

二次大戰期間,在1943年開羅會議中,同盟國同意戰後台灣歸還中華民國。1944年4月在重慶的中華民國政府,委由中央設計局設立「台灣調查委員會」,並任命陳儀為主任委員。該調查委員會對當時日治下台灣的經濟、政治、民生、軍事等各方面作出頗為詳細的調查。

戰後,設於重慶的國府對於如何接管台灣有兩派意見,一派建議完全與進駐其他「淪陷區」相同,設立「台灣省」。另一派則主張在台設立擁有軍警等特別公權力的「特別行政區」。當時的中國領導者蔣介石先生採納陳儀《台灣接管計劃綱要》中的意見,設立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負責接收台灣,全部公署行政人員初定為2000名。但最後接管計劃中的規劃並未完全實施,長官公署制度集軍政大權於一身而為人詬病,甚至被稱為「新總督府」。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發表終戰詔書,二戰結束。同年8月29日日蔣介石任命陳儀為「台灣省行政長官」並於9月1日於重慶宣布成立「台灣行政長官公署」與「台灣警備總部」。同時命陳儀兼任「台灣警備司令」

經過准備後,10月5日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前進指揮所於台北成立,接收人員分別在10月5日-10月24日分別由上海或重慶飛抵台灣。

1945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受降典禮於上午十點於台北公會堂舉行。降方為日本國所屬台灣總督府,而陳儀則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受降。同日,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正式運作,機關處所設於原台北市役所(即現在行政院院址)。

主要參加人員有

陳儀、葛敬恩、柯遠芬、黃朝琴、游彌堅、宋斐如、李萬居(國民政府代表)
林獻堂、陳炘、林茂生(台灣代表)
安藤利吉、諫山春樹(日本代表)

10月15日,中國軍隊在台灣基隆登陸,台灣民眾傳誦著杜甫「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的詩句,唱著「台灣今日慶昇平,仰首清天白日清,六百萬民同快樂,壺漿簞食表歡迎,哈哈!到處歡迎,哈哈!到處歡迎,六百萬民同快樂,壺醬簞食表歡迎。」的歌曲(陳保宗詞,周慶淵曲),熱烈歡迎中國軍隊進入台灣。二二八受難者家屬阮美姝回憶父親阮朝日當時興奮的情景:「我父親八月十五日竟然用跳回來,人還沒進門就聽到他的聲音,大聲說我們回歸祖國了,我們要做中國人了,不再做日本人!」

中華民國各級政府機關,在敘述二次大戰後歷史時,仍大量使用台灣「光復」一詞。但在民間人士由於各自因素,不認為台灣當時是被「光復」,而使用「二戰結束」或「終戰」等詞。因此,台灣光復一詞除了官方現在已鮮少被使用。

一般認為,二次大戰後中華民國重新擁有台灣的主權,這也是中華民國官方的立場。主張「台灣地位未定論」人士則認為:《開羅宣言》雖然表達了同盟國支持中華民國接收台灣的立場,但僅是新聞公報而不是正式條約。二次大戰日本是向同盟國投降,而不是僅向中國投降。由受降典禮上掛有中、美、英、蘇四國國旗及元首肖像可得知,國民政府只是代表同盟國暫時軍事接管台灣。但國民政府因國共內戰失利,來不及正式簽訂領土轉移的條約,因此「台灣地位未定論」認定中華民國並未重新收回台灣主權,因此不能稱為光復。
中華民國政府接管台灣之後,貪污事件頻傳,米、鹽、糖等民生物資上漲十倍以上,通貨膨脹嚴重,民眾參政權利和日治時期相比仍未改善,後來更爆發了二二八事件。部分人士對這些不當統治行為反感,雖然不一定反對中華民國接收台灣主權,但對帶有勝利意味的「光復」一詞不以為然。
台灣在二次大戰期間是日本領土,因此屬於軸心國陣營,部分人士認為「光復」一詞是站在統治者的立場,未能反映台灣的特殊歷史背景。

2. 課文難忘的一課寫的是發生在什麼時候的故事

課文《難忘的一課》講的是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作者在台灣的一所鄉村小學,親眼看到教師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的感人情景。以及在學校里看到有關祖國歷史文化的人物畫像等。「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的朗讀聲一遍又一遍地激盪著作者的心靈。這是多麼強烈的民族精神,多少深厚的愛國情啊!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了台灣五十年,在五十年中強制台灣學校教日本的語言,想把台灣變成日本。可是侵略者野蠻的行徑,永遠改變不了台灣同胞火熱的愛國心。
希望採納!謝謝!

3. 一次難忘的語文綜合實驗活動課內容故事會400字作文

今天,看似平常的一天,可在語文課上,卻出現了車馬駢闐的熱鬧氣氛.
這節課老師把上次我們寫狀物作文發了下來.並且表揚了一些同學,讓我高興的是其中竟然有我的名字.老師首先提了我們寫作上出現的問題,讓我深受啟發也意識到自己在寫作中的問題.接下來,老師挑了幾篇寫得好的作文,並叫作者上去朗讀作品.
當第一篇的作者閱讀完後,班上就已經開始出現騷動了.同學們對此同學帶來的工藝品都充滿新奇,對於她對工藝品的描寫更是贊不絕口,使得大家更期待下一位同學的作品.但下面一位同學,似乎沒達到預期的效果.緊接著上去的第二位作者剛拿起話筒,沒過兩秒就說:「老師,你幫我念好不好?」老師顯得猶豫,可在這位「牛人」的再三哀求下,仁慈的老師最終答應他了.這可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啊~當然,這還不是最「牛」的部分.
班上的騷動越來越大,老師已經沉不住氣了.待第三個人念完之後,老師怒視著動作最大並且看上去長得特別有喜感的小馮(化名),老師的眼神就像一把利劍似的,彷彿要把小馮刺穿!喝到:「馮XX你把你的作文拿上來念!」小馮聽到後,眼神里似乎流露出了一絲恐懼,看得出來他很不好受,不過犯了錯誤就應該接受懲罰.不過,愛笑的他可沒那麼容易被恐懼打敗,他滿面春風的上了去.老師依舊瞪著他.可他剛拿起話筒,卻突然對著話筒傻笑起來,搞得我們全班人都跟著笑起來.連老師也忍不住了,笑得滿臉通紅,「生氣」的將他推出門外,並關上門.弄得我們啼笑皆非!後來老師讓他從後門進來了.
這堂課讓我們大家都活躍起來了,大家都很開心.我覺得我慢慢開始喜歡上語文課了,至少是這一節~

參考一下.
http://www.hxtk.com/book/55084/點擊網站並點擊閱讀小說,謝謝

4. 一節難忘的語文課,過程寫的是草船借箭的故事

「草船」是什麼樣的船?為什麼文章中用了「借」箭?整個故事發生在原因、經過、結果怎樣?生動的情節吸引著學生學生邊讀邊思,激發著學生學習熱情。
難點:抓住課文內容,分清事物的前因後果。
教師思考:
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學《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記敘了孫劉聯合抗曹的過程中,諸葛亮與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知過人。文章內容情節生動曲折,人物形象鮮活,人物關系微妙,中心突出。教學中應把握好文章贊揚諸葛亮「神機妙算」的中心,結合學生對文章已有的認知基礎,課內外結合,長文短教。
重點:從「草船借箭」中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體會他的神機妙算。
設計特色:課內外結合,長文短教,讀中感悟。
信息資料:
1、師生共同閱讀《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內容資料。
2、查閱搜集介紹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關資料。
3、船模型及相關的演示材料。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理解諸葛亮之所能神機妙算使得借箭成功,是因為他具有知自己知彼、知天知地的傑出才能;認識諸葛亮識大體、顧大局的寬廣胸懷。
2、幫助學生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3、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方法一:
理由:全文以「借」為主線,按事情發展順序進行敘述,條理清楚,重點突出。
程序:
一、提示課題,點出「借」字。
據課題:你認為文章應該寫些什麼內容?哪個字是題目的中心詞?全文突出哪能個字?
二、理出脈絡,圍繞「借」字。
A「借箭」的原因是什麼?
B「借箭」的經過怎樣?
C「借箭」的結果如何?
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然後組織討論。並據以上問題給文章劃分段落。
三、掌握重點,突出「借」字。
「借箭」的經示是第三段(按三段分)表現了諸葛亮的智慧和才幹。
A、在借箭前做了哪些准備工作?為什麼強調不能讓周瑜知道?
B、等到什麼時候才去開船借箭?為什麼等到這個時候?
C、把船停在哪裡?怎樣停的?為什麼?
D、「借箭」時,諸葛亮表現怎樣?說明什麼?
E、你認為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原因:知天---預測准三天內必有大霧,回來時順風順水。
知地----大霧中能所船信在受箭最佳的地方。
知人------魯肅忠厚(保密備船)曹操多疑,不睹虛實,不敢輕意出擊。
表現了諸葛亮足智多謀、才華卓越。並通過周瑜與諸葛亮的語言、行動的對比,表現出諸葛亮顧全大局,豁達大度的風范,反襯出周瑜氣量狹窄,妒能忌賢,不顧抗曹大局,一心想刁難,加害諸葛亮的卑鄙行徑。
四、復述鞏固,抓住「借」字。
五、演讀欣賞,體會「借」字。
方法二:
理由:文章中心主要是贊揚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這是貫穿在文中的主要線索。
程序:
一、復習導入。
組織學生進行補題練習, 練習分清前因後果,訓練有條理地表達。
( )草船( )借箭。
二、抓住中心詞,突出重難點。
1、引導通讀全文,思考:草船借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諸葛亮神機妙算)結合中心詞進行質疑,師生共同梳理。
(1)課文哪些內容表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諸葛亮為什麼能做到「神機妙算」?
2、引導學生分組研讀課文,針對思考題進行討論。教師可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建議,從「知天、知地、知人」三個方面,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並強調結合文中的相關語句理解體會。
(抓住中心詞,讀書質疑,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3、交流匯報,互相補充。共同操作,深刻理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引導復述課文。
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互相補充、評價,深刻理解課文內容。
師生共同利用准備的教具,邊讀邊演示借箭過程,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練習復述課文。
(培養合作交流意識,評價意識,動手實踐能力。)
4、小結: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填空。諸葛亮是一個( )的人。
三、感情朗讀,整體回顧。
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整體回顧全文內容,理解故事深層次的前因後果。(周瑜妒忌設局陷害;孔明大敗失敗周郎。)
四、再回課題,學後質疑、解疑。課題中的「借」換成「取」「騙」「受」「偷」行不行,為什麼?
五、拓展表演,綜合實踐。
利用手中搜集的關於三國人物的資料,表演文中的故事。

資料:
1、《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長篇小說,一百二十回,羅貫中著。羅貫中,元末明初人,名本,號湖海散人,杭州人。《三國演義》的內容是描寫東漢靈帝建寧二年(169)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之間的歷史事件,重點描寫魏、蜀、吳三國之間的軍事、政治、外交斗爭及興衰過程。它以三國歷史為骨架,其基本輪廓和基本線索以及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動與歷史記載相去不遠,但具體內容和血肉部分則出於虛構創作。它代表了中國古代歷史演義小說的最高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和人民群眾中都有極為深遠的影響。
2、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國時期蜀國著名政治家和軍事家。生於山東琅琊的一個官僚世家。
3、周瑜:字公瑾,三國時期東吳的名將,總督東吳兵馬。
4、魯肅:字子敬,三國時東吳名將,周瑜死後,他總督東吳兵馬。
5、曹操:字孟德,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漢獻帝時為丞相。
6、原著中對大霧的描寫: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蒼茫,浩乎無際。甚則穹昊無光,朝陽失色;反白晝為昏黃,變丹青為水黑。
7、原著本章小結:
濃濃霧露滿長江,天地難分水渺茫,二十舟船能擺列,萬余弩弓盡施張, 飛蝗透草搖天影,孔明今日伏周郎。

5. 讀了難忘的小紅馬這篇課文,哪一個故事使你印象最深刻

我的腿被劃破,腫脹得很粗,爛到了骨頭,劇痛難忍,毛主席知道後堅決要我騎他的小紅馬,自己走路這個故事使我印象最深刻,因為這表現了主席對我的關心,對戰士的關心,小紅馬承載著毛主席對戰士的愛。

6. 師恩難忘這一課的主要內容

師恩難忘:這是一篇語言朴實、情感真摯的記敘文。作者通過對小學一年級時田老師的回憶,抒發了對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6)一節難忘的故事課擴展閱讀:

這篇課文的具體段落結構如下:

第一段(1—2節):「我」到鄰近的鄉村小學去讀書,以及介紹了學校的概況。

第二段(3—7節):開學頭一天,田老師根據一首小詩編了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後來每講一課都是如此。

第三段(8—9節):「我」感激老師的教誨之恩,並終生難忘。

原題《老師領進門》

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滿6周歲,便到鄰近的鄉村小學去讀書。

這個小學設在廟內,只有一位老師,教四個年級。當時學生少,四個年級才一個班。老師姓田,17歲就開始教書了。他口才、文筆都很好。

開學頭一天,我們排隊進入教室。田老師先給二年級和四年級同學上課,叫三年級學兄把著一年級學弟的手描紅。描紅紙上是一首小詩: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師給一年級上課了。他先把這首詩念一遍,又連起來講一遍,然後,編出一段故事,娓娓動聽地講起來。我還記得,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一個小孩子,牽著媽媽的衣襟兒去姥姥家,一口氣走了二三里地。路過一個小村子,只有四五戶人家,正在做午飯,家家冒炊煙。娘兒倆走累了,看見路邊有六七座亭子,就走進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腳。亭子外邊,花開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著:「……八枝,九枝,十枝。」他越看越喜歡,想折下一枝來。媽媽攔住了他,說:「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後邊歇腳的人就看不到花兒了。」後來,這兒的花越開越多,數也數不過來了,變成了一座大花園。

我聽得入了迷,恍如身臨其境。田老師的聲音戛然而止,我卻仍在發呆,直到三年級的大學兄捅了我一下,我才驚醒。

那時候的語文叫國語。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我在田老師那裡學習四年,聽到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

有一年我回家鄉去,在村邊遇到了老師,他拄著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級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裡,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的教誨之恩,我終生難忘!

7. 一節難忘的音樂課以故事寫一片600字作文不出現人名

「噢——上音樂課了!」看見方老師捧著音樂書走進教室,同學們情不自版禁地歡呼起權來,方老師站在講台上笑眯眯地對同學們說:「今天我們去多媒體教室上課。」話音剛落,大家就爭先恐後地沖進多媒體教室。小讀者們,你們一定會覺得那種場面一定很有趣的。
方老師走進多媒體教室,大聲地對同學們說:「今天我們來學習蒙古族的一首歌曲,那就是《那達慕之歌》。」老師按下按鈕,音響里立刻播出優美動聽、清脆悅耳的《那達慕之歌》,在美妙的歌聲中,我恍如身臨其境,見到了我穿好了服裝,跨上了高大威武的駿馬,走進寬敞的跑道,槍聲剛響,大家就你追我趕,奮勇向前,爭先恐後地沖向終點。生怕自己輸掉。直到音響的聲音戛然而止,我才從聯想中清醒過來。方老師說:「我唱一句,你們唱一句,行嗎?」我們說:「嗯,好的。」於是,我們就這樣反反復復地跟著方老師唱起來。還沒到一會兒,我們個個都能流利地唱起來。方老師又說:「現在我們來學怎樣跳舞。先要這樣,然後再這樣,最後再這樣……」。
「叮——」,下課鈴響起來,音樂課要結束。可是同學們還在唱著、跳著……,久久不肯離去,最後大家還是依依不捨地離開了。
多麼難忘的一節音樂課啊!我永遠也忘不了這一天。

8. 把《難忘的一課》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並和他們一起了解台灣的歷史 簡寫 自己寫

西班牙人首先開始統治台灣,然後被荷蘭人趕走,並統治了台灣,淪為己有,後來,又被日本統治,最後,還是回歸了中國。

9. 《難忘的一課》故事梗概怎麼寫

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課文開頭交代了事情發生的背景和「我」當時的身份內,然後敘述了在一所容鄉村小學的所見所聞和感受。寫在一所鄉村小學的所見所聞,先寫老師教孩子們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動人情景,再寫在禮堂里參觀中國歷代偉人像的場面,最後寫作者在這所學校所見所聞的總的感受。「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在文中反復出現,寓意深刻。第一次是在課堂上,老師「一筆一畫地寫」,然後和孩子們「一遍一遍地讀」,讀得是「那麼嚴肅認真」「而又那麼富有感情」,「好像每個字,每個音,都發自他們火熱的真摯的心」,反映了這些剛剛從日本帝國主義鐵蹄蹂躪下回到祖國懷抱的台灣師生強烈而真摯的愛國之情。第二次也是在課堂上,不同的是,這是作者在師生愛國之情的激勵下,情不自禁地走進教室,跟著老師一起讀這句話。反映了作者跟這所學校的師生有著共同的愛國之情。第三次是作者參觀了學校里的中國偉人像之後說的,此時,作者內心無比激動和感動,他為祖國歷代偉人像重新出現在禮堂而激動;為教師和孩子們強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愛國情意而感動。

10. 在《難忘的一課》有幾個故事

《難忘的一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抗日戰爭勝利回以後,作者在答台灣的一所鄉村小學,見到一位年輕的台灣教師認真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學校禮堂里參觀中國歷代偉人像的深切感受。表達了台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