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人物故事徵文
① 關於抗戰時期名人故事有哪些
抗戰時期名人故事有很多,下面舉七個例子:
1、吉鴻昌
1934年11月9日晚,吉鴻昌在法租界秘密開會時遭軍統特務暗殺受傷,被法國工部局逮捕,後引渡到北平軍分會。11月23日,北平軍分會舉行了一場所謂的「軍法會審」。
吉鴻昌在法庭上義正詞嚴地說:「我是中國共產黨黨員,由於黨的教育,我擺脫了舊軍閥的生活,而轉到為工農勞苦大眾的陣營里來,為我們黨的主義,為全人類解放事業而奮斗。
這正是我的光榮……」1934年11月24日是吉鴻昌殉難的日子。面對「立時槍決」的命令,吉鴻昌鎮定安詳地向敵人要來紙和筆,揮筆疾書,寫了自己坎坷曲折而終於走向革命道路的一生。
歷述蔣介石禍國殃民的種種醜行。在給夫人胡紅霞的遺囑中寫道:「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吉鴻昌披上斗篷,從容不迫地走向刑場。他用樹枝作筆,以大地為紙。
寫下了浩然正氣的就義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吉鴻昌聲色俱厲地對特務喝道:「我為抗日而死,為革命而死,不能跪下挨槍,死後也不能倒下。
給我拿把椅子來!」吉鴻昌又命令道:「到前面開槍!共產黨員要死得光明正大,決不能在背後挨槍,我要親眼看著蔣介石的子彈是怎樣打死我的!」當特務在吉鴻昌面前顫抖著舉起槍時。
他振臂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革命萬歲!」在這震山撼岳的呼喊聲中,英勇的共產黨員、中華民族的英雄吉鴻昌壯烈地犧牲了,年僅39歲。
2、董存瑞
旱河上,巨大的橋型暗堡中向外噴吐著罪惡的火舌;橋型暗堡下,一個全副武裝的年輕戰士巍然挺立,單手托舉著炸葯包,導火索燃燒著,冒著青煙哧哧作響,戰士高聲呼喊著:「為了新中國,沖啊!」
這喊聲,震撼山河;這喊聲,穿透硝煙,成了千萬人的呼喊;這喊聲,至今還回盪在我們的耳邊。 董存瑞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3、 劉胡蘭
1946年秋天,國軍隊大舉進攻陝甘寧邊區,住文水一帶的八路軍調往晉西作戰,閻錫山趁機掃盪晉中平川,形勢惡化。為了保存革命力量,減少不必要的犧牲,中共文水縣委根據上級指示,決定留少數幹部組織「武工隊」,堅持敵後斗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劉胡蘭也接到上山的通知。
但經過鍛煉逐漸成熟起來的劉胡蘭,想到自己年齡小易於隱蔽,敵後工作更需要她,請求留下來堅持斗爭,上級批准了她的請求。
在艱苦的環境里,她深入敵區;收集情報,發動群眾,開展斗爭。經常出入「青紗帳」,隱匿「古墓穴」;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協助「武工隊」鎮壓了雲周西村罪大惡極的反動村長石佩懷。
4、王二小
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
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護轉移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氣急敗壞之下,將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
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忍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正在這時,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1989年1月,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在犧牲46年後終被追認為烈士。
5、李宗仁
曾任中華民國副總統、代總統。1965年(74歲)從美國返回中國大陸。1969年逝世於北京。
李宗仁在台兒庄戰役共殲敵兩萬餘人,是抗戰開始後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的第一次戰役規模的大捷,而且對手是日本的王牌師團,在國際上也被稱為「是日本建立現代化軍隊以來遭受的第一場引人注目的大慘敗」。
6、杜聿明
著名抗日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黃埔系骨幹將領。出身於黃埔軍校,後在國民革命軍機械化部隊任職,歷任第二百師師長、第五軍軍長,率部參加桂南會戰,取得昆侖關大捷。
1949年1月9日在淮海戰役中全軍覆沒,於河南省商丘市永城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所俘。1959年12月4日,獲得特赦釋放。1981年病逝於北京。
7、孫立人
抗日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蔣介石「五大主力」之一新一軍軍長。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預科畢業,同年赴美留學,入柏杜大學學土木工程。
後畢業於弗吉尼亞軍校,抗戰中遠征緬甸,於仁安羌一戰贏得了國際聲譽,營救英軍並和美軍並肩作戰,打通中緬公路中聲譽鵲起,被歐美軍事家稱作「東方隆美爾」。
抗戰八年,孫立人在國內除了參加過淞滬會戰外,基本上沒打過仗,他的功勛主要是在緬甸建立的。尤其是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時,他在仁安羌一戰中,以少勝多,大敗日軍,救出了7000多英軍和記者,蔣介石、羅斯福、英王喬治都給他授勛章,由此聲名大振。
② 中國抗戰名人故事急需三個
1、董存瑞
1947年3月,在平北整訓期間,董存瑞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8年5月初,董存瑞所在部隊參加冀熱察戰役。隆化縣城是熱河省會承德的拱衛,對方部隊事先在這里修築了大量碉堡,有些特殊構築的暗堡被稱為「模範工事」。
1948年5月25日,在龍華縣解放戰役中,董存瑞拿起炸葯袋,左腿受傷,因為部隊被對方軍隊的橋式黑暗城堡擋住了,所以在橋下沖了過去。因為沒有地方可以放置爆炸物,在緊急情況下,董存瑞用他的身體作為支撐 ,19歲,犧牲時手拿著炸葯包。
2、黃繼光
1952年10月19日晚,黃繼光所在的第2營奉命向上甘嶺右翼597.9高地反擊,必須在天亮前佔領陣地,為整個反擊戰的勝利奠定基礎。聯合國軍設在山頂上的集團火力點,壓制住志願軍反擊部隊不能前進。營參謀長命令第6連組織爆破組炸掉它。
第6公向敵軍發動了5次指控,未能摧毀敵人的火力點,並且一個接一個的戰友倒下了。離黎明只有40分鍾的路程。時間就是生命。在這個關鍵時刻,站在營地參謀長旁邊的黃繼光走上前來。
他拿出了長期決定性的決議並將其交給了參謀長。他認真地說:「只要我松一口氣並承諾完成任務,就給我任務。」黃繼光在他的決心書中寫道:「堅決完成上級
所有的任務,努力成為一個英雄,並努力加入黨。「營地的參謀長轉身思索了一下,堅定地面對黃繼光:」黃繼光,這個任務將移交給您。我已任命你為第六和第六班的代理班長,並且必須完成任務。 [3]參謀長立即任命黃繼光為第六班長。
黃繼光接受任務後,立即提上手雷,帶領兩名戰士向敵軍的火力點爬去。他們在照明彈的亮光下巧妙地前進,當離敵軍火力點只有三四十米時,一名戰士犧牲,另一名戰士負重傷。
黃繼光的左臂被刺穿,血液像柱子一樣流淌,面對著敵人的猛烈火力,他無所畏懼,忍受著痛苦,繼續向著敵人的火力前進。當他離敵人的火力八九米遠時,他舉起右手並將手榴彈送給敵人。然而,由於火力太大,只有一半的炸彈被炸毀。
當部隊襲擊時,剩餘掩體中的機槍突然起火。志願者的反擊部隊的指控被阻止了。這時,黃繼光又跌倒了。這一天即將亮相。這時,黃繼光周圍沒有彈葯,他的身體多次受傷。他頑固地爬上了火力點,沖向敵人瘋狂噴出的舌頭的槍口,舉起胸口,伸展雙臂,沖了上去。
剎時,敵軍正在噴吐的火舌熄滅,正在吼叫的機槍啞然失聲。黃繼光用年輕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勝利前進的道路。在黃繼光英雄壯舉的激勵下,部隊高喊著"沖啊!為黃繼光報仇!"踏著黃繼光爬行過的道路,很快佔領了陣地,全殲守軍兩個營。
3、王二小
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
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護轉移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氣急敗壞之下,將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
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忍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正在這時,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1989年1月,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在犧牲46年後終被追認為烈士。
4、張自忠
山東省臨清人,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中國國民黨上將銜陸軍中將,追授二級上將銜,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1937年至1940年先後參與臨沂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與棗宜會戰等。1940年在襄陽與日軍戰斗中,不幸犧牲。
5、吉鴻昌
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參與組織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舉為主任委員,准備在家鄉河南發動中原暴動,向國民政府發難。經黨組織同意,准備將在江西的吉鴻昌舊部兩個師調回河南,與河南當地的地方武裝結合起來,進行暴動。
11月9日,吉鴻昌在天津法租界遭軍統特務暗殺受傷,遭工部局逮捕。為置吉鴻昌於死地,宋美齡不遺餘力,她拿公款向租界行賄,將吉鴻昌引渡到北平軍分會。11月24日,經蔣介石下令,吉鴻昌被殺害於北平陸軍監獄,時年39歲。
③ 抗日英雄人物事跡
抗日戰爭英雄有哪些
懸賞分:10
|
提問時間:2007-12-9
10:31
|
提問者:chenmmm
推薦答案
收復察哈爾的將軍——方振武
·
中國人民的朋友——約瑟夫·史迪威
·
戰功顯赫的開國上將——楊得志
·
捨身救國的泰國華僑領袖——蟻光炎
·
美洲洪門愛國老人——司徒美堂
·
與中國人民並肩作戰的克萊爾·李·陳納德將軍
·
屢建功勛敵膽寒——張雲逸
·
抗日名將「鐵軍將才」——朱程
·
一生獻給中國衛生事業——馬海德
·
戰斗在大後方的抗日將軍——肖勁光
·
為中國抗戰而犧牲的蘇聯勇士——庫里申科
·
戎馬一生為祖國的軍隊高級將領——楊勇
·
血灑贛榆留英名——符竹庭
·
戎馬一生為祖國的軍隊高級將領——楊勇
·
馬耀南:從愛國學生到八路軍優秀指揮員
·
血染抗日戰場的虎將——葉成煥
·
用犧牲精神喚起民眾的抗日將領——李兆麟
·
聲震昆侖關的抗日將軍
杜聿明
·
民族英雄
黨的戰士--馬本齋
·
為抗日青春何所惜的張宗蘭
·
傳奇式的抗日英雄——包森
·
抗日英雄
民族英雄——趙登禹
·
為抗日而死的共產黨員--吉鴻昌
·
英勇抗戰的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
·
為理想奮斗終生的抗日將領——續范亭
·
刀劈日本憲兵的抗日民族英雄——節振國
·
淞滬抗戰總指揮——蔣光鼐
·
打響武裝抗日第一槍的愛國將軍——馬佔山
·
與日寇血戰到底的抗聯十二烈士
·
捍衛邊疆的抗日愛國將領——傅作義
·
永垂史冊的愛國將領——張學良
楊虎城
·
朝鮮族抗日英雄——李紅光
·
獻身中國人民解放與建設事業的紐西蘭友人——路易·艾黎
·
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
④ 戰爭時期英雄人物故事500字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涌現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時刻,他們跟父輩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
擔起了沉重的抗爭。
他們的傳奇事跡經過藝術家們的演繹,成了經典的歌曲、小說、電影,幾十年來被人們傳頌,經久不衰。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紀念碑
活在歌聲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這首名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敘事民歌傳唱了許多年,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故事影響了幾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把魔爪伸進了這個寧靜的村莊。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時碰上了打算進村「掃盪」的鬼子。鬼子讓他帶路,二小卻把鬼子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鬼子發現上當後,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村後的山坡上。《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介紹他英雄事跡的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跡深深打動,很快創作了這首流傳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國成立後,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小學課本,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銀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張嘎
1940年河北唐縣兒童團員在執行「安檢」
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了。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鍾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電影《小兵張嘎》講述了一個小八路戰鬥成長的過程。
這部兒童軍事題材影片,通過寓意豐富的細節安排和少年兒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自然地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響了幾代小觀眾。
這部影片榮獲了1980年中國第2屆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後來,小兵張嘎的故事又被改編成了電視劇。
手持紅纓槍站崗放哨的兒童團員
「消息」樹上的小哨兵
送雞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雞毛信》是一部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家喻戶曉的電影。影片主角是12歲的兒童團團長海娃,他的任務是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發現敵人,給村裡人打信號。海娃的父親是民兵中隊長。有一天,父親讓他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海娃以放羊作掩護,帶信上路。不料途中卻遭遇敵人……
故事的情節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廣大觀眾特別是孩子們的喜愛。
這部上世紀50年代拍攝的黑白片不僅在國內影響很大,而且在國際電影節上兩次獲獎。1955年,在英國第9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榮獲優勝獎,是新中國在國際上獲獎的第一部兒童故事片。
小說里的抗日小英雄——雨來
蘆花村裡有個叫雨來的男孩,他喜歡游泳,也喜歡讀書。有一天,村裡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進了雨來家,挪開了水缸,跳進了缸下面的地洞。雨來將水缸挪回了原位,這時,鬼子也到了……
這是小說《雨來沒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來是抗日戰爭年代冀東少年兒童的一個縮影,這其中也包括小說作者管樺本人在內。管樺從小就和村裡的兒童一起站崗放哨,給八路軍送雞毛信,上樹瞭望,捕捉敵情。1940年,他離家奔赴抗日戰場,長年轉戰南北。他參軍以後,童年時代的情景常常浮現眼前。於是,他創作了以雨來為主人公的小說《雨來沒有死》,發表在《晉察冀日報》上。
新中國成立後,教育部一位負責語文教科書的編審專程找到管樺,告知他的小說改名《小英雄雨來》被選進了語文課本。從此,小英雄雨來便成了整整一個時代全國少年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烽火中的兒童劇團:孩子劇團
抗戰期間,學生在製作木刻書籍宣傳抗日
孩子劇團是抗日戰爭時期由中國共產黨和愛國知識分子創辦的兒童藝術團體。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國主義侵犯上海,以滬東臨青學校為主的一部分中小學生,自發地在難民收容所進行抗日宣傳活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難教育社得知情況後,立刻派人前往,於9月3日正式成立了孩子劇團。孩子劇團的主要任務是進行抗日救亡愛國宣傳。小團員在老師的領導下,進行各種宣傳抗日節目的排練,然後再深入到各地特別是抗日前線去演出,宣傳抗日。
孩子劇團的足跡遍及8個省市和幾十個農村集鎮,演出過《樂園進行曲》《猴兒大王》等優秀節目,為宣傳抗日做出了貢獻。
最年輕的抗日組織——抗日兒童團
晉察冀邊區第二屆群英會上三個小英雄:張玉芬(左)、牛中才(中)、溫三郁(右)
抗日兒童團是廣大抗日根據地在抗戰中成立的兒童組織。
盡管與敵人的斗爭非常艱苦,廣大抗日根據地仍處處成立了抗日兒童團,把兒童納入組織的關懷。毛澤東和朱德曾多次題詞勉勵兒童團員。
兒童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生產,同時也擔負著「宣傳抗日」「偵察敵情捉漢奸」「站崗放哨送書信」等任務。
在百團大戰中,王家峪兒童團幫助八路軍割草喂馬,為前線送干糧;晉察冀邊區兒童團破壞日軍的交通干線近百次,牽制了敵人的進攻和掃盪,有力地支援了抗戰。
兒童團的成立不僅給孩子的生活帶去了樂趣和希望,同時壯大了抗日隊伍的力量,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革命接班人。
鐵蹄下抗爭 戰火中成長——當年的抗戰少年兒童追憶抗日救亡
⑤ 抗戰時期的英雄人物的故事
河北省沫源縣出現了一位全國聞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犧牲時才七歲,在日本鬼子掃盪一條山溝的時候,為了掩護幾千名老鄉和幹部,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幹部和老鄉脫離了危險,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