澠池之會改成小故事作文
❶ 澠池之會的故事。
中文名稱: 澠池之會
發生時間: 公元前279年
所屬年代: 春秋戰國時代
發生地點: 澠池
事件介紹
藺相如完璧歸趙的第二年,趙惠文王十七年(公元前282年),秦借口趙不跟它聯合攻齊,派兵攻下趙的兩座城池。趙惠文王十八年(公元前281年),秦兵侵趙,攻下石城(約當今河南林縣西南)。趙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秦將白起率軍攻趙,取光狼城(約當今山西高平縣西),斬殺趙國三萬人。秦在對趙進行軍事威脅的同時,又在外交方面迫使趙國屈服。趙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王派使者通知趙王在西河外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地方作友好會見。趙王畏懼秦國,想要辭謝不去。廉頗、藺相如兩人商量之後對趙王說:「大王不去赴會,顯得我們趙國軟弱、膽怯。」於是趙王決定去和秦王相會,帶藺相如同行。廉頗送到國境上,與趙王訣別時約定說:「大王出發之後,估計來迴路程及會見的禮節完畢,前後不過三十天。要是過了三十天還沒有回來,就請讓我們立太子為王,用以斷絕秦國扣留您作為要挾的念頭。」趙王答應了。
趙王到了澠池與秦王相會。席上,秦王酒喝得很暢快的時候,對趙王說:「我聽說您喜歡彈瑟,請彈一曲給我聽聽。」趙王就在筵席上彈了一曲。秦國的史官走上前來,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會飲,命令趙王彈瑟。」藺相如上前對秦王說:「趙王聽說秦王擅長秦國的音樂,現在我奉獻盆缶,請秦王敲敲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肯答應。藺相如捧著盆缶上前,跪著獻給秦王。秦王還是不肯敲。藺相如說:「我跟大王的距離不滿五步,大王要是不答應我的請求,我可要把頸上的血濺到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衛們要殺藺相如,藺相如瞪起眼睛,大聲呵斥他們,嚇得那些人直向後退。秦王很不高興,只得勉強在缶上敲了一下。藺相如回頭叫趙國的史官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缶。」秦國的群臣說:「請趙王送十五座城給秦王作為獻禮。」藺相如也說:「請秦王把國都咸陽送給趙王作為獻禮。」直到酒筵完畢,秦始終不能占趙的上風。趙國調集了大軍提防秦國進犯,秦國也不敢有什麼舉動。
❷ 澠池之會作文八百字
時間:戰國時代
地點:澠池
人物:秦王、趙王、藺相如、秦國群臣、趙國群臣、秦國史官、趙國史官
布景:石椅、石桌、瓜果酒菜
幕啟秦王、趙王、群臣分別入座相互勸酒夾菜。
秦王(隨手拿個果子啃了一口)趙王最近別來無恙啊!
趙王(滿臉堆笑)謝謝大王您關心,小弟可是受寵若驚啊!不知大王設宴請小弟所為何事?
秦王(擺著手)我們先不談這個,聽說你鼓瑟技藝十分高超,不如趁此良辰為寡人演奏一曲。
趙王(紅著臉支支吾吾)大王就別為難小弟了,小弟對此事可真是一竅不通,實在無法為大王您鼓瑟演奏……不出什……么好曲為大王助興。
秦王(一拍桌子怒目圓睜)大膽,你個小小的趙王也敢不聽從朕的命令,朕叫你鼓瑟是你三生都沒有的福分,你這小小趙王可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你要是敢不鼓,呵呵可不要怪大王我翻臉無情攻下你的國家!
趙王只好上去隨意鼓了幾下瑟
秦王(哈哈大笑,一臉的春風得意)史官,快來記下今日趙王為秦王鼓瑟,難聽之至,連鳥兒都快要一頭墜下。
藺相如(晃晃悠悠地走到了秦王跟前)大王您說我家大王鼓瑟難聽之至,那您也上來演奏一曲,為我們大家開開眼界。
秦王(火冒三丈)你是誰?不過一個小官;朕是誰?朕乃秦國之君。就你個小官也想讓朕為那膽小如鼠的趙王擊缶,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藺相如(抽出匕首,直指秦王的胸口)大王,如今你與我不過寸步之遙,如果你不為趙王擊缶,我就和你同歸於盡,反正我藺相如也是賤命一條,死了也沒多大關系。
秦王(臉色發白)別……別……別,有話好說。我這就為趙王擊缶。
秦王不情不願的擊了幾下缶。
趙王(喜上眉梢)史官,快記下來,今日秦王為趙王擊缶,難聽的連聾子聽了都想自溢。
秦國群臣(臉上掛著奸笑)今日正好是我家大王的壽辰,你們趙國就割讓出15座城池來作為為我家大王祝壽的禮物吧!
藺相如(興高采烈)巧了,巧了,今日也正好是我家大王的壽辰,這樣吧,我們也不多要就拿你們首都咸陽作為交換吧。
全場頓時鴉雀無聲秦國大臣剛想動手,一個士兵慌慌張張地沖了過來。
士兵(附在秦王耳朵上)大王不好了,廉頗帶著二十萬大軍駐扎在邊境,虎視眈眈呢。
秦王(一驚又滿臉賠笑)趙兄,這次只是開個玩笑,來,吃菜喝酒吧。
趙王回去便把藺相如升為上卿。
幕落
六年級:謝海川
❸ 《澠池之會》的故事
秦昭王二十五年,秦國借口趙國不與它一起進攻齊國,向趙進攻,取得趙茲氏(今山西汾陽)等兩城。次年,攻取趙的離石(今山西離石縣)⑥。再次年,白起取趙代(今河北蔚縣)、光狼城(今山西高平縣西) 。這時秦國大軍正欲南攻楚,為安定東方的局勢,在秦昭王二十八年,與趙惠王相約在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相會修好。趙惠王不想前去,廉頗、藺相如認為,如不去則是向秦示弱,於是趙惠王就帶著藺相如前往。廉頗送他們到國境線上,對趙惠文王說,根據路程,去來不過30日,超過30日大王還不回來,就請立太子為王,以斷絕秦的要挾。並派大軍駐守邊境,防止秦國趁機襲擊。 秦昭王在澠池與趙惠王相會間,飲酒正高興時,要求趙惠王為他鼓瑟助興。趙惠王怕秦,只得彈瑟。秦國的御史馬上前來記下此事。但藺相如也端上一個瓦盆(缶)到秦昭王面前說,趙王聽說秦王善奏秦音,請秦王奏盆缶,以相娛樂。昭王生氣,不奏。藺相如則以兵刃相威脅說,如不擊缶,"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秦昭王的侍衛想對相如動手,相如大聲怒目申斥,秦昭王侍衛嚇得後退,昭王只好敲一下瓦盆。相如回頭召趙國御史也記下此事,為趙王爭回了面子。會上秦臣要求趙送給秦15城為秦昭王祝壽,藺相如針鋒相對,對秦臣說,請將秦國的咸陽送給趙國,為趙王祝壽②。這次會上,秦國始終沒能占什麼便宜,秦國目的是為同趙修好,以便騰出手來攻楚國,不願同趙決裂。趙國也有力量同秦對抗,所以秦只得容忍下去。 秦昭王在澠池與趙國結盟後,當年白起的軍隊就進攻楚國的鄢。楚軍死守鄢城,白起用水灌,被水淹死的人達數十萬。次年攻下楚都郢,焚燒楚王墳墓,楚懷王遷都於陳(今河南淮陽)。
❹ 澠池之會作文580字
學了課文我深深被故事吸引了回家後也沒從故事中緩過神來我很想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於是我上網搜到了這個故事
公元前279年秦昭王想和趙王講和以便集中力量攻擊楚國藺相如和廉頗都勸趙王去不然就等於向秦國示弱趙王只好硬著頭皮去了到了約定的地點澠池雙方行過禮後秦王與趙王擺宴席會談酒到中巡秦王竟讓趙王為他彈瑟趙王不敢推辭只好彈了一曲秦國的御史把這記到了竹簡上藺相如很是不悅就讓秦王擊缶秦王不肯藺相如就拔劍要和秦王拼個你死我活秦王只好亂敲了幾下藺相如也讓趙國的御史記下了大臣們見秦王沒佔到便宜就讓趙王獻十五座城池給秦王祝壽藺相如頓時反擊讓秦王獻出咸陽給趙王祝福直到會談結束秦王也沒有佔到半點便宜
看到了這個故事我深深地佩服藺相如的機智勇敢不懼權霸而且還有寬宏大度深明大義的情懷為他的國家爭得了榮譽我們新中國也有像藺相如一樣的人他就是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在一次新聞招待會上面對美國記者兩次尖刻的提問他神態自若巧妙地回答了這兩個難題同時還給了美國記者兩次有力的還擊為我們中華民族爭回了榮譽
語文書中的故事吸引著我而故事外的鏈接也很有趣我不僅要學好課文還要把書外的故事了解清楚這使我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同時這些故事還激勵著我向周總理和藺相如這些英雄人物學習將來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❺ 澠池之會的故事簡介(150~200字)
秦昭襄王因完璧歸趙一事惱羞成怒,於秦昭王二十五年,借口趙國不與它一起進攻齊國,向趙進攻。取得趙茲氏等兩城。次年,攻取趙的離石。再次年,白起取趙代、光狼城。
這時秦國大軍正欲南攻楚,為安定東方的局勢,在秦昭王二十八年,與趙惠王相約在澠池相會修好。史稱「澠池之會」。
公元前279年,秦王派出使者約請趙王到西河外的澠池(今河南澠池西,處在兩國之間)相會。趙惠文王害怕秦國有奸計,想要推辭不去赴會。
藺相如卻對趙王說:「大王如果不去赴會,這必將顯得我們趙國軟弱、膽怯,而給秦國留下口舌,以後秦國將會更加驕橫。」於是趙王決定帶藺相如去和秦王相會,而讓將軍廉頗率軍在邊境接應。
趙王來到了澠池,與秦王相會,席上秦王在酒酣之時,突然對趙王道:「我聽說您非常喜歡彈瑟,而且彈得很好,煩請彈一曲給我聽聽。」趙王沒有辦法推辭,便在筵席上彈了一曲。秦國的史官當時便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在澠池與趙王會飲,並令趙王為其彈瑟。」
藺相如看到這情景,心裡十分氣憤,於是便上前對秦王說:「趙王聽說秦王擅長演奏秦國的音樂,現在我獻盆缶,請秦王敲擊作為娛樂。」秦王非常生氣,拒不答應,還下令要殺了藺相如。
藺相如捧著盆缶說:「我距離大王不到五步,如果大王不答應我的請求,那我將以死相拼!」秦王無奈,只得勉強在缶上敲了一下。
藺相如回頭叫趙國的史官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缶。」稍後,秦國的群臣說:「請趙王送十五座城池給秦王作為獻禮。」藺相如馬上回答說:「那請秦王把國都咸陽作為獻禮回贈趙王。」
直到酒筵完畢,秦國始終未能占上風。由於趙國已在邊境部署重兵,時刻准備接應趙王,秦國便沒敢輕舉妄動,雙方以平等地位重修舊好。
澠池之會後,藺相如以功授官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不服氣,以致於有後來的負荊請罪。澠池之會後,秦國、趙國間暫時停止了戰爭。趙軍立即出兵齊國,攻下高唐等地。
(5)澠池之會改成小故事作文擴展閱讀
澠池之會,出自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該事件發生於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28年、趙惠文王20年)。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想集中力量攻打楚國,為免除後顧之憂,主動與趙國交好,約趙惠文王會於澠池(今河南省澠池縣)。
秦王派使者告訴趙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談。趙王害怕但又不敢不去。藺相如陪同趙王前往澠池。在趙王被迫鼓瑟的情況下,他為了使趙國取得對等的地位,據理力爭,使秦王不得不擊缶。
後來,秦向趙要十五座城為秦王祝壽,他寸步不讓,說用秦國國都咸陽為趙王祝壽,使秦王毫無所得。藺相如機智地保護了趙王的安全並且不被羞辱,史稱「澠池之會」。
❻ 澠池之會改寫成劇本,要有動作
時間:戰國,(公元前475---公元前220)
地點:澠池
人物:趙王、秦王、藺相如、廉頗、大臣
過了幾年,秦王約趙王在澠池見面了。
趙王:去吧!怕有危險,不去吧,又顯得太小氣,膽怯。(皺了皺眉頭)
藺相如(堅定)趙王,你不能向秦王示弱!還是去得好哇!
趙王動身了,藺相如隨行,廉頗帶著軍隊,送他們到邊界上,作好了抵禦秦兵的准備。
趙王到了澠池,看到了秦王,秦王自以為是,目中無人,趙王請你鼓瑟。
趙王猶豫了一會,又不好推辭,鼓了一段。
秦王緊忙叫人紀錄在澠池會上趙王為秦王鼓瑟。
一旁的藺相如如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非常生氣。
藺相如(生氣地走到秦王面前)請你為趙王擊缶。
秦王拒絕了,藺相如再要求,秦王還是拒絕。
藺相如(生氣地)你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你不答應,我和你拼了!
秦王沒辦法,擊了一下缶。藺相如(也叫人記下來)在澠池會上,秦王為趙王擊缶。
秦王沒佔到便宜,他知道大將軍廉頗已經在邊境做好了准備,不敢拿趙王怎樣,只好讓趙王回去了。
❼ 澠池之會的故事(50字)
秦昭襄王為集中力量攻打楚國,主動與趙國交好,約趙惠文王會於澠池會回談,最終藺相如答機智地保護了趙王的安全並且不被羞辱的故事。事情始末如下:秦昭襄王因完璧歸趙一事惱羞成怒,於秦昭王二十五年,借口趙國不與它一起進攻齊國,向趙進攻。取得趙茲氏(今山西汾陽)等兩城。
次年,攻取趙的離石(今山西離石縣)。再次年,白起取趙代(今河北蔚縣)、光狼城(今山西高平縣西)。這時秦國大軍正欲南攻楚,為安定東方的局勢,在秦昭王二十八年,與趙惠王相約在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相會修好。史稱「澠池之會」。
(7)澠池之會改成小故事作文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藺相如完璧歸趙的第二年,趙惠文王十七年(公元前282年),秦借口趙不跟它聯合攻齊,派兵攻下趙的兩座城池。趙惠文王十八年(公元前281年),秦兵侵趙,攻下石城(約當今河南省林州市西南)。
趙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秦將白起率軍攻趙,取光狼城(約當今山西高平縣西),斬殺趙國三萬人。秦在對趙進行軍事威脅的同時,又在外交方面迫使趙國屈服。趙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王派使者通知趙王在西河外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地方作友好會見。
❽ 澠池之會作文二百字
時間: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背景:當時比較強大的國家有七個,即齊、楚、燕、韓、趙、魏、秦,統稱為戰國七雄。其中秦國最強,秦王一心想統一中國。地點:澠池會宴上人物:秦王、藺相如、趙王這一年(公元前279年),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宴上見面。趙王接到請帖後,有些忐忑不安,就像心中有隻小兔子在七上八下地亂蹦一樣。他左思右想,忽然靈光一現:藺相如能夠完璧歸趙,不如找他商議一下。於是,趙王對身邊的侍從說:「宣藺相如進殿。」不一會兒,藺相如進入大殿,行禮後對趙王說:「趙王,您宣臣來有何事?」趙王把請帖遞給藺相如說:「藺愛卿,你看了之後就知道了。」藺相如看完之後,低著頭思索一會兒,說:「我認為您還是去的好,咱們不能讓秦王瞧不起咱們。」趙王說:「正合我意。」「不過,咱們要防止秦王把您扣留。所以我建議讓廉將軍帶兵在邊境駐守,以抵禦秦兵。」藺相如接著說。趙王對身邊的侍從說:「宣廉頗將軍進殿。」廉頗來了後,對趙王說:「趙王宣我有何事?」趙王說:「明天,我和藺愛卿去澠池赴會,派你去邊境抵禦秦兵。」「得令。」趙王安排好後,便又喜又憂地帶著藺相如去澠池赴宴。而廉頗則帶著軍隊來到邊境,隨時准備抵禦秦兵,保護趙王。趙王和藺相如來到澠池會宴時,秦王已經擺好宴,等待趙王。趙王走到位置前,坐定。秦王皮笑肉不笑地說:「賢弟,家中可好?」趙王恭敬地說:「托您的福,家中很好。」秦王又說:「趙王,我早就聽說,您鼓的瑟美妙絕倫,但一直沒有機會親耳聆聽一番,今天希望您能給大家助助興。」趙王有些猶豫,「這……」「賢弟,莫推辭。難道賢弟不給我面子?」趙王無奈地說:「那我就獻丑了,如果鼓的不好,請大家多多包涵!」說著端過琴瑟開始演奏。正在眾人都沉迷於趙王的瑟聲中時,秦王對身邊的人說:「把『趙王在澠池會上為秦王鼓瑟』這句話記錄下來。」侍從說:「是,大王。」而這一幕正好被藺相如看見了。他頓時怒火中燒,但是不敢魯莽行事。酒過三巡,藺相如緩步走上前向秦王行禮,說:「剛才趙王已經為大家鼓瑟,讓大家欣賞了。我聽說您擊缶擊得美妙無比,不妨也讓大家欣賞一下您擊缶。」秦王傲慢地晃著頭,「我身為一國的君王,怎能做樂師的事呢?」藺相如一看秦王不肯,又上前一步,斬釘截鐵地說:「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秦王不想因小失大,只好說:「愛卿,別這樣。我擊缶就是了,」說完便拿起棍來,敲了幾下旁邊的缶。藺相如也叫人記錄下來。澠池會上秦趙兩國乍看是打成了平手,但細看卻分出了勝負。因為秦王不僅沒有達到耀武揚威,趁機佔便宜的目的,反而被逼擊缶,顏面盡失;而趙王卻全身而退,藺相如威名更勝。
❾ 澠池之會的故事
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為集中力量攻打楚國,主動與趙國交好,約趙惠文王會於澠池(今河南省澠池縣)。秦王派使者告訴趙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談。趙王害怕但又不敢不去。藺相如陪同趙王前往澠池。
趙王被迫鼓瑟,藺相如為了使趙國取得對等的地位,據理力爭,秦王不得不擊缶。後來,秦國向趙國要十五座城,藺相如也是寸步不讓,說用秦國國都作為交換,使秦王毫無所得。藺相如機智地保護了趙王的安全並且不被羞辱,史稱「澠池之會。
(9)澠池之會改成小故事作文擴展閱讀
出自: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事件過程:
秦昭襄王因為完璧歸趙的事情惱羞成怒,在秦昭王二十五年,借口趙國不與它一起進攻齊國,向趙進攻。取得趙茲氏等兩城。次年,又攻取趙國的離石。第三年,白起取趙代、光狼城。
此時的秦國大軍正打算向南攻楚,為安定東方的局勢,在秦昭王二十八年,便與趙惠王相約在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相會修好。史稱「澠池之會」。
澠池之會過後,藺相如以功授官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不服氣,以致於有後來的負荊請罪。澠池之會後,秦國、趙國間暫時停止了戰爭。趙軍立即出兵齊國,攻下高唐等地。
❿ 澠池之會的故事 200字
在完壁歸趙後不久,秦國攻打趙國,殺死趙國兵士兩萬多人。詭計多端的秦王派使者告訴趙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談。趙王害怕上當,又不敢不去。藺相如為了祖國榮譽,不怕犧牲,決定親自陪同趙王前往澠池。在宴會上,他與秦國君臣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在趙王被迫鼓瑟的情況下,他為了使趙國取得對等的地位,據理力爭,使秦王不得不擊缶。後來,泰國群臣向趙國要十五座城,藺相如寸步不讓,提出用秦國的國都咸陽作為交換條件,使秦王理屈詞窮,毫無所得。藺相如機智地保護了趙王的安全並且不被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