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守信的榜樣故事
① 關於誠信的楷模
誠實的楷模
——紅領巾尋訪共和國英模活動紀實
為進一步培養廣大少年兒童對黨、對社會主義祖國的樸素情感,全面引導他們從小學習英雄模範和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跡,從小以英雄模範和優秀共產黨員為榜樣,努力成為永遠跟黨走的社會主義合格可靠接班人,響應少工委組織的紅領巾尋訪共和國英模活動,我校組織部分少先隊員走訪了泰興的共和國英模劉紹安爺爺。
7月20日一大早,我們便組織隊員乘車趕往劉紹安爺爺家。在車上,我簡單給孩子們介紹了下劉爺爺。劉紹安爺爺,生於1923年2月,中共黨員,部隊離休幹部,現住江蘇省泰興市蔣華鎮新市村。50多年來,劉爺爺信守與戰友達成的「生死之約」,無怨無悔照顧犧牲戰友的父母和弟弟、妹妹,用一生演繹「一諾千金」的情義和誠信。
上午9點半,我們到達目的地,孩子們剛跨進門,向劉爺爺獻上鮮花後,便迫不及待的圍坐在劉爺爺的身邊,聽他介紹著自己的事跡。
劉爺爺彷彿又回到了戰爭年代,喃喃的說;「我來自山東興泰,1951年,硝煙彌漫的朝鮮戰場上,上甘嶺戰役打響了。當時,我和來自江蘇泰興的副排長張志久兩人在戰壕里約定:『萬一我們中有一人死了,活著的人就要去照顧對方的父母。』戰斗中,張志久不幸犧牲。以後,我就模仿張志久的筆跡,每月給張家寄去『平安信』和津貼,直到兩年後縣政府為烈士發放撫恤金和烈士證,這個『秘密』才為人所知。我們的『生死之約』,讓我義無反顧地來到了泰興。」
孫超:「劉爺爺,我覺得你可以定期寄一些錢過來,為什麼一定要放棄自己的家庭,千里迢迢感到泰興來啊?」
劉爺爺回憶道:「1963年,我面臨轉業,當時可以到大城市生活,也有去新疆建設兵團升職的機遇,我放棄了回老家工作,就是忘不了犧牲戰友的囑托啊。過來時,我跪在自己的生身母親面前,哭訴著「生死之約」,取得了母親的諒解之後,就徑直來到了泰興張家。張家境況異常窘迫:一家四口人棲息在兩間破蘆葦棚里,張母一人靠種地艱難地拉扯著3個孩子。我一來就成了家裡的「頂樑柱」。拿出了在部隊省吃儉用的全部積蓄,賣掉了心愛的部隊紀念手錶和大頭鞋,翻建了三間平房。我用每月的工資,計劃好全家的日常開銷。小朋友,你說張家這樣的情況,是寄錢能解決的問題嗎?當時,張家父母有意將大女兒許配給我為妻。可我在山東老家已經有個「娃娃親」楊鳳英,為了能長期更好地照顧張家人,我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耐心說服了楊鳳英另嫁他人。」
「那劉爺爺你來到泰興後,生活一定非常辛苦吧?」孫勁松同學問。
劉爺爺:「我家距離上班的基層供銷社30多公里,但我不能在單位宿舍住啊,每天就堅持騎車早出晚歸,為的就是能夠更好地照顧一家老小。張母病危之際,想吃黃瓜,時逢六十年代,又是寒冬臘月,我一直尋到80公里外的揚州,才買到了一些醬黃瓜,滿足了老人的心願。張母臨終前,我就日夜守護床前,為老人倒痰盂、擦身子、剪指甲。張家父母過世後,我繼續承擔起供養3個弟弟、妹妹的重任,直至他們成家立業。」
高明:「劉爺爺,你作為一個多次立功的抗美援朝老英雄,回地方工作後,又不改英雄本色,還經常熱心幫助當地的困難百姓,多次受到地方各級組織的表彰獎勵。您感人的經歷撥動了世人的心弦,光榮當選為江蘇省第二屆精神文明建設新人新事,2007年當選全國十大誠實守信模範。獲得了這么多榮譽後,你的生活現在有什麼變化嗎?有沒有給你的子女帶來什麼特殊待遇?」
劉爺爺:「我的5個子女都是基層最普通的勞動者,有兩個還是下崗工人。我從未向政府要過照顧,本來就是普通人,就過普通人的生活嘛。」
同學們聽完劉爺爺的介紹,個個早已淚流滿面,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這時,吳儀同學忍不住問「劉爺爺,您後悔嗎?」
劉爺爺堅定地說:「我這輩子做了一件事,就是完成了戰友的重託,我無怨無悔!」
劉爺爺在服役期間曾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聽了劉爺爺的介紹,同學們都感覺非常感動,對於他的事跡,大家也都表示要學習劉爺爺的誠實守信。依依不捨的離開劉爺爺家之前,同學們都紛紛的請劉爺爺要保重身體,以後還會來看望他的。
② 家長要怎樣給孩子樹立誠信的榜樣
給孩子樹立誠信的榜樣:家長教育孩子講誠信,自己必須講誠信,做孩子的榜樣,這是對孩子最直觀的教育。
在生活中,家長對待孩子一定要言行一致,說過的就要做到。如果家長不履行承諾,孩子會受到不良暗示,跟著模仿。
葉禮是個很固執的孩子,一次家長想讓她去買份報紙,她以看電視為由不去。家長為了使她聽話,便說周末帶她去游樂園玩。葉禮才樂滋滋地幫家長買了報紙。
轉眼到了周末,葉禮很早就穿戴整齊,等著和家長一起出去玩。可是家長已經把這件事給忘了,而是和朋友約好去打球。
葉禮很不樂意,家長也覺得自己的做法有錯,就和孩子解釋了原因,並且說下個周末一定補上。看到家長的真誠態度,葉禮原諒了家長。
下個周末,家長真的陪她去了游樂園,以行動為孩子做了榜樣。
很多時候,家長為了誘導孩子做某些事情會輕易許諾,但卻很少兌現。孩子發現家長欺騙了自己,就會在思想中樹立不守信的意識。
因此,家長要加強自身的修養,做到誠實守信,給孩子樹立誠信的榜樣。
③ 朋友之間的誠信的故事
不就是這個嗎,四年級上學期的課文就有。
④ 以誠信是無價之寶為立意,寫一篇800字作文
「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誠實守信的人和事一直都是人們學習效仿的榜樣
「誠是開山斧,信是做人金,人無誠信難立身。」誠信不僅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不論在什麼時代,理解誠信的含義,踐行誠信的原則,都是人們的分內事。
誠信是立身之本。為人處世要講誠信,以誠待人才會贏得別人的信任。一個人要想在講誠信的社會環境里生存發展,自己首先得做到以誠待人、信守承諾,否則就沒有立足之地。人有信,則人信之,朋友四海;人無信,則人避之,孤家寡人。堅守誠信,就是在涵養做人的氣節和操守,就是守住了做人的根本。
誠信乃立業之基。誠信是人生最大的財富,是打開「成功之門」的一把「鑰匙」。美國作家托馬斯·J·斯坦利在《百萬富翁的智慧》一書中對1000多名成功企業家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有一個問題是:你為什麼會取得成功?普遍的回答是:成功的首要因素是誠信。俗話說:「誠招天下客,譽從信中來。」大凡成功的商人都深諳這樣一個道理:良好的信譽是支撐生意越做越大、企業規模越來越大、實力越來越強的秘訣。誠實守信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能幫助企業贏得更長久、更豐厚的利益。個人堅守誠信,相當於在成功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企業堅守誠信,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誠信是世人公認的道德准則。「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誠實守信的人和事一直都是人們學習效仿的榜樣。比如,北宋時期,晏殊參加考試,發現試題是自己做過的,於是如實向宋真宗報告,並請求另出考題。宋真宗非常欣賞晏殊的誠實品質,後來便重用了他。「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不守誠信的行為,被視為戕害道德准則的小人行徑,必然會受到人們的強烈譴責。比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失信於天下,招致亡國之禍,後人一直引以為戒;袁世凱背棄承諾復辟帝制,導致眾叛親離、身敗名裂。「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誠信是無價之寶,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不可或缺的道德動力,對調節社會關系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不可等閑視之。
德國詩人海涅曾說過:「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在各種思潮相互碰撞、激盪的變革時代,失信的行為給社會文明帶來的傷害更為劇烈。由此,人們也更加渴望誠信規則的塑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誠信的品德,彰顯誠信的力量,需要人們付諸堅定不移的行動。誠實守信,不妨就從現在開始、從自己做起。
⑤ 誠實守信的榜樣有哪些人
尾生,「尾生與女子期於梁(橋)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
⑥ 感動中國人物的誠信故事
感動中國人物的誠信故事如下:
1、「感動中國」2008年度候選人吳玉蘭,是烏魯木齊市某社區一位74歲的貧苦老人。9年來,她以拾荒、賣廢品的方式還清了去世丈夫和兒子留下的5萬元欠款。她的行為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誠信之歌。
2、2007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謝延信,一諾千金,在妻子去世後,33年如一日精心照顧體弱多病的岳母。
3、孫東林,誠信兄弟,孫東林在哥哥出車禍去世後,還堅持把工資發給農民工,不拖欠工資。
4、李國楚上任村支書後因為缺乏經驗沒能帶村民致富,還欠了一屁股債,最後一個人獨自十年還債,只為不讓村民受委屈。
5、梁群蘭,在丈夫酒駕出事去世後,肩負起贍養老人,照顧一雙女兒的重擔,用盡各種方法幫助了這個家,也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打造的一個精神品牌欄目,由新聞中心社會專題部活動直播組承辦,每年元宵節前後推出,已經連續舉辦多年,通過多種投票方式選取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動的人物和團隊,主持人自開播以來由白岩松&敬一丹擔任。
(6)誠實守信的榜樣故事擴展閱讀
對「年度人物」的定義是:人物事件發生在本年度,或者人物在本年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本次活動以「感動公眾、感動中國」為主題,推選人物須具備以下一種或幾種特點。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推選標准如下:
1、為推動社會進步、時代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獲得重大榮譽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2、在各行各業具有傑出貢獻或重大表現,國家級重大項目主要貢獻者;
3、愛崗敬業,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
4、以個人的力量,為社會公平正義、人類生存環境作出突出貢獻;
5、個人的經歷或行為,代表了社會發展方向、社會價值觀取向及時代精神;個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現特別感人,體現中國傳統美德和良好社會風尚。
⑦ 誠信是家長最好的榜樣,你做到了嗎
對於這個問題,大家就來討論一番的。相信每個父母的心裡都是為了孩子的,可能很多的時候方式會不一樣,不過每個家長的出發點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孩子可以更好,那麼就來討論一下誠信問題吧,眾所周知,民以食為天,人以誠信為本。誠信就是人的根基,人的出發點。
然而首要的就是培養孩子的誠實守信,其實這說起來做起來都不是說很難的一件事,而關鍵就在於如何堅持到底的。個人認為,誠信問題,歸根結底的說,還是靠父母才能正正養成的。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更是終身的導師,沒有父母,一切都是無從談起的,那麼父母就要發揮好自己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以身作則的,所謂鯰魚效應,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也是可行的,父母做好了榜樣,孩子也會受到感染而學好的。
⑧ 憑借誠信經營的武秀君,獲贊無數,他為我們樹立了一個什麼樣的榜樣
如果說“家庭的不幸留給更多的是一種悲哀,但是這種不幸發生在武秀君的身上,或許會留下比悲哀更嚴重的一個後果,那就是丈夫生前以個人名義欠下的外債270多萬元、以及債權300多萬元。縱使在這樣的悲哀的一個環境下,在失去丈夫的痛苦中,武秀君依然沒有忘記誠信,她頂著所有的壓力踏上了替夫還債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