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現實例子的故事
⑴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到彩虹,舉一個現實生活中的實際例子。
鄧爺爺:一生之中,三次被打倒,又三次復出,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引人注目,一次比一次走向更大成功。這不是神話,也不是人為的編撰。這就是鄧小平真實的故事。
⑵ 求四兩撥千斤的故事或現實中的例子
↓什麼 >> 四兩撥千斤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
"四兩撥千斤"之說,最早見於王宗岳《太極拳論》一文,原文意指太極拳技擊術是一種含高度功力技巧,不以拙力勝人的功夫;太極拳功深者,以觸處成圓、引進落空、避實就虛等技法,使外力難以作用於自己身上;又以敷蓋、封閉等技法使對手無法起動發力,從而體現出太極拳獨特的技擊特點。
"四兩撥千"就是對功深者以綜合的優勢控制對手後,從心所欲的瀟灑境界的描述。
俗語所謂「四兩撥千斤」是以小力勝大力之意
明白了
參考:
四兩和千斤比就很小了
意思就是形容人力大無比
還有比喻人的某種技術很厲害
就是四兩 打千水。
這是一自謙詞.意思是以自己微小的能力挑戰對方
⑶ 哪位大神可以給我舉幾個現實的例子,來理解真理和價值的辯證統一的關系 舉例幾個故事也可以
1、真理與價值辯證統一關系
真理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本質及規律的正確認識和反映,價值是外部客觀世界這一客體滿足主體的意義。
認識世界的目的,在於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的目的,在於滿足人自身的需要。這樣在追求真理的基礎上提出了價值的問題。在人類認識和實踐活動中,真理和價值是相互統一的。
2、真理與價值的辯證統一例子
①案例1:馬克思論人的實踐的「兩個尺度」
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建造,而人卻懂行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並且懂得怎樣處處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1]
【思考】如何理解馬克思所說的「兩個尺度」?「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是何意?
【點評】馬克思此處所指的「內在的尺度」,是指人們在實踐中必須遵循的「需要」或價值的尺度,即能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任何一個種的尺度」,是指人們在實踐中要遵循的外在的尺度,或者說是真理的尺度。人的任何一個成功的實踐必須把這「兩個尺度」統一起來,即按對象自身的規律,使對象發生有利於人的需要的變化。
②案例2: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揭示了自然、思維與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具有嚴密的科學性。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體現了價值性。
中國共產黨高舉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實踐緊密結合,開啟了一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歷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
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和價值性在實踐中得到了充分檢驗、充分貫徹和充分彰顯。
【點評】成功的實踐必然以真理和價值的辯證統一為前提。人們既以真理性的認識為基礎去追求價值,追求物對人的有用性,又以價值為動力去尋求更加完善和完備的真理,促進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了解。正是在真理和價值的相互作用中,實踐才得以不斷向前推進。
(3)一個現實例子的故事擴展閱讀
真理和價值在實踐中的辯證統一
人類活動的兩個尺度:①真理既是制約實踐的客觀尺度,又是實踐追求的價值目標之一;②價值則是實踐追求的根本目標,同時又是制約實踐的主體尺度。
人類的實踐活動需要處理好真理和價值的關系。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面臨「是不是」與「該不該」的問題,這其實就涉及真理與價值的關系問題。只有正確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實現二者的辯證統一,才能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避免「事與願違」、「有心栽花花不開」。
「是不是」的問題,解決的是客觀事實,這是真理問題。「該不該」的問題,回答的是好不好的問題,反映的是價值問題。
⑷ 關於團結的現實生活中簡短的小故事或事例、感謝、
1.一個有不少於十個兄弟的家庭(那父母也確實能幹,居然搞出了差不多一打的兒子),也不曉得是為了女人還是家產的事,鬧得是兄弟不和,外人見笑。年邁的母親看著兒子們像一盤散沙,心急如焚,趕緊把兒子們召集起來開會。會上,母親拿出一大把筷子,先是分給每個兒子每人一根筷子,讓他們折,結果,個個都輕易折斷了;然後,母親拿出十根捆綁在一起的筷子,再讓他們逐個折,這下誰也沒折斷。大家也用不著母親說了,心裡恍然大悟,明白了只有團結一起,才不受他人欺負。這會開得精短簡約,但收效巨大。從此,兄弟一笑抿恩仇 有一位著名的節目主持人,在一個談話節目中設置了這樣一個情景,一架飛機滿載乘客,飛行途中沒油了,可飛機上只有一個降落傘,他問參與做節目的孩子,你看這傘給誰用?孩子幾乎不假思索回答:「給我自己用」。這時,台下一片騷動,很多觀眾想:多麼自私的孩子啊?我頓了頓,感覺到台下的學生也是這種想法。我就接著講:可是主持人沒有急於下定義,而是蹲下來,耐心地問孩子「為什麼呢?」孩子滿臉淚水,清晰地說道:「我要跳下去,找到油後,回來救飛機上所有的人」。我又頓了頓,發現學生有點動起來,就追問:「你覺得這個孩子做得好不好?」馬上就有學生舉起手來,隨著一個又一個學生的發言,學生明白了那孩子心中想的不僅僅是自己,而想得更多的是他人。我再聯系剛才發生的事談一談,學生就很容易聽進去,而且印象深刻。
2.在遼寧省師范大學教育系裡,有兩位特殊的學生,一位叫周婷婷,另一位叫王錚。她們一個雙目失明,一個雙耳失聰。然而,就是這樣的兩個人組成了「海倫`凱勒」號聯合艦隊,兩人在生活上、學習上互幫互助,周婷婷聽不清看得清,她做了王錚的眼睛;王錚看不清,她做了婷婷的耳朵,兩人取長補短,揚長避短,在學習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他們為什麼會取得成功?那是因為她們掌握了成功的一個法寶——團結友愛,互相協作
⑸ 大家給我一個現實生活中 被別人陷害的例子
辦公室,相關人員(按職務等級從上往下)技術總監、技術副部長、技術部職員,事件回:三者都在答場的情況下,技術總監給技術部職員下達任務,時間為一天,第二天任務文件上交完畢但有紕漏,於是副部長告知總監,是職員為了應付,匆忙的趕出來的。而事實是,任務的紕漏反饋的是ERP物料系統的數據遺漏。於月底,該職員自行辭退。
⑹ 列舉一個現實生活中誠實守信的例子
曾子教子
孔子有個學生叫曾子。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兒子哭鬧著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說:「你在家等我,回來給你殺豬燉肉吃」。孩子信以為真。
妻子回來,見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備殺豬,趕忙阻攔說;「你怎麼,你真的要殺豬給他吃?我原是哄他的」。曾子認真地說:「對小孩子怎麼能欺騙呢?我們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影響,我們說了不算數,孩子以後就不會聽我們 的話了」。
他果真把豬殺了。曾子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為後世傳頌。
⑺ 關於現實生活中奉獻的故事
孝心話題
導語
孝指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包括尊敬、撫養、送終等等,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文明的一個標准。動物都懂得「反哺」,人更應該孝順自己的父母,這不僅僅是個人的道德行為,不僅僅是個人家事,也是為人應對社會承擔的一份責任。。
然而在當今的社會中,「孝心」似乎已經是一個「過氣」的詞語,它在年輕人中已經引不起強烈的感情。人們似乎已經淡漠了。
一、現在很多人不懂得孝順
1、2005年11月初,南京大學校園的公告欄里貼出了一封信,署名為「一位辛酸父親的來信」。
親愛的兒子:
盡管你傷透了我的心,但你終究是我的兒子。雖然,自從你考上大學,成為我們家幾代里出的唯一一個大學生之後,心裡已分不清咱倆誰是誰的兒子了。從扛著行李陪你去大學報到,到掛蚊帳縫被子買飯菜票甚至教你擠牙膏,這一切,在你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你甚至感覺你這個不爭氣的老爸給你這位爭氣的大學生兒子服務,是一件特沾光特榮耀的事。
的確,你考上大學,你爸媽確實為你驕傲。雖然現今的大學生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但這畢竟是你爸媽幾十年的夢想。我們那陣鬧文革,家裡又窮,上不了大學。這也就是我們以你為榮的原因。然而,你的驕傲卻是不可理喻的。在你讀大學的第一學期,我們收到過你的3封信,加起來比一份電報長不了多少,言簡意賅,主題鮮明,通篇字跡潦草,只一個「錢」字特別工整而且清晰。你說你學習很忙,沒時間寫信,但咱們院子里你高中的女同學,卻能收到你洋洋灑灑幾十頁的信,而且每周一封。每次從收發室門口過,我和你媽看著你熟悉的字,卻不能認領。那種痛苦是什麼樣子的,你知道嗎?
後來,隨著你讀二年級,這種痛苦煎熬逐漸少了,據你那位高中同學說,是因為你談戀愛了。其實,她不說我們也知道,從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們能感受到,言辭之急迫、語調之懇切,讓人感覺你今後畢業大可以去當個優秀的討債人。
當時,你媽剛剛下崗,而你爸微薄的工資,顯然不夠你每天出入酒吧網吧,KTV餐廳。在這樣的狀況下,你不僅沒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來了一封長信,大談別人的老爸老媽如何大方。你給我和你媽心上戳了重重一刀,還撒了一把鹽。最令我傷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學收費通知,虛報學費。這之前,我在報紙上已看到這種事情。沒想你也同時看到這則新聞,一時間相見恨晚,及時嫻熟地運用這一招,來對付生你養你愛你疼你的父親母親。雖然,得知真相後我並沒發作,但從開學到今天,兩個月里,我一想到這事就痛苦,就失眠。這已經成為一種心病,病根就是你—————我親手撫養大卻又倍感陌生的大學生兒子。不知在大學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識和社交閱歷之外,還能否增長一丁點感恩的心?
看完這封信,我就覺得心酸呀!真的很心酸!不懂得知恩圖報,只知伸手要錢,不懂得體貼父母,只把父母當做搖錢樹,已是當今青少年乃至被稱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中的一種普遍現象,我不知道這樣的事在石家莊的大學里有多少,但我知道一點,每天晚上7點以後,您可以到咱們石家莊大學附近的網吧去看看,看能不能定上一個空位。您就可以知道現在石家莊有多少大學生在拿著父母的血汗錢每天上網聊天玩游戲?
2、2006-09-11 出售孝心
淘寶網上一則帖子引起了社會的轟動。上海一個署名為「田明」的人發了這樣一個帖子:「假如您的兒女對您不孝順的話,假如您想感受一下孝順的話,不妨租個孝順的兒子試試……最好是在同個城市,可以給您倒茶陪您聊天,說順心的話給您聽,還可以給您捏捏背揉揉腿。一天100元。」雖然已有超過幾十位網友瀏覽了該男子的信息,但並無出價記錄。
二、古人孝心故事
1、「代父從軍」花木蘭
2、「鹿乳奉親。」說的是古時候的郯(tán)子,非常孝順。他的父母年紀大了,都患有眼病,聽說鹿乳可以治眼病,便有了吃鹿乳的念頭。郯子知道後,就披了一張鹿皮,來到深山老林里,混入鹿群,趁機擠取母鹿的乳汁,拿回來供雙親享用。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3、「卧冰求鯉。」說的是古時候有個叫王祥的,天寒地凍的時節,繼母想吃活魚。王祥來到河邊,脫掉衣服卧在冰上,想用身體來融化堅冰。忽然,河面上的堅冰自動裂開了,從裂口處蹦出兩條活鯉魚。王祥拿著活鯉魚回家孝敬繼母。
4、「扇枕溫席」說的是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
三、現代孝心故事
1、田世國換腎救母:山東漢子田世國在瞞著母親的情況下,將自己的一個腎臟移植給身患尿毒症的母親。手術很成功,但老母親至今不知道捐腎的「大善人」正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上海中山醫院接受的幾百例捐腎手術中,子女給父母捐腎的這是唯一一例,多數都是父母給子女腎臟。
2、張尚昀背母求學:2001年7月,張尚昀在長春稅務學院申請休學,背著患病的媽媽打工。邊打工邊自學,其間,張尚昀參加長春稅務學院6個學期的考試,5次拿到獎學金。2005年6月,張尚昀參加河南省稅務系統公務員招考考試,在數千名考生中,取得了稅務稽查崗位筆試第一名的成績。
四、百善孝為先
1、沒有孝心就沒有愛心
孝心是一個人具有愛心的前提條件。沒有孝心的人,就沒有愛心。如此之徒,人人盡可得而誅之。沒有孝心的凡人會遭到世俗的鄙視,沒有孝心的「偉人」更會遭到歷史的唾罵。
李鬼欺騙李逵,「弱者、強者都被他的謊言欺騙」。
漢高祖劉邦與項羽爭天下,其父母為項羽所擒,當項羽威脅要蒸其父母時,劉邦卻無恥地說:「願分得一杯羹。」如此不孝之徒,隨時漢王朝的開國元勛,卻依然遭到歷史的鞭撻。孝是天下的大義,無孝之人不論是凡人還是所謂的偉人,都會遭到歷史的遺棄。
正面例子:《地震中的父與子》
2、沒有孝心就沒有責任心
陳毅元帥不僅僅是我們黨的好乾部,而且也是一個「孝子」的楷模。他在「忠孝兩難全」的情況下,始終感到心中內疚。1962年陳毅出訪,途經成都探望重病的父親,他親手給母親洗尿布。母親有難色。他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洗上十條,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啊!」一個好乾部,好的企業負責人,他應該是孝敬父母的楷模。一個沒有「孝心」的領導,不可能愛民、愛員工。
原江西省副省長胡長清,平時滿口「人道」,然而他卻是一個不教的逆子,一個月只給母親100元生活費,自己花天酒地,卻對鄉下的母親不管不問,令人所不齒。所以後來因貪污被槍斃。
3、孝心是檢驗人格的標准——孝心是一場「考試」
「孝心」是一種能夠以小見大看到這個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質的試金石。這樣說來「孝心」對每個人本身就是一次「考試」。
①近日,甘肅一民營企業招聘一名集團公司副經理,把「孝敬父母」作為招聘條件之一
②曾經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交提案,建議把幹部的「孝心」納入考核幹部的條件之一,
③2004年11月14日,由浙江省嵊州團市委、教體局、少工委主辦,嵊州市青少年活動中心承辦的「孝心考場」正式開考。總之,「孝心」是一次「考試」,是對一個人人格的測驗。
4、孝心是社會賦予的責任
試想,一個沒有「孝心」的社會,是不可能和諧的社會,一個沒有孝心的兒女,不可能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不孝敬父母的人,也不可能「孝敬」社會。
五、如何孝順?
1、孝順從現在做起 [劉墉做客「實話實說」]
人生短短幾十載,能和生我們養我們、疼我們愛我們的父母一起度過的時光又有多少?我親眼見過自己的一位堂哥掙了一大筆錢後,准備孝敬父母時,卻見到了母親的靈柩。那悲痛,是一種迷茫、一種懊悔、一種欲哭無淚。「子欲養,而親不在」啊!
朋友們,珍惜這僅有的時光孝敬自己的父母吧。
2、孝順從小事做起
每天主動給媽媽倒水,捶背,母親節給媽媽買朵花。少頂嘴。
父母是最容易得到滿足的,就像歌里唱的那樣:「常回家看看,幫爸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足以讓老人家得到安慰。
純潔真摯的孝心——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平分生命》 《風雨中的萬壽菊》 《女兒的綠瓶子》
3、孝順從心靈做起
「每月給父母寄點錢花花,就敬到孝心了」。這是一些人的「常規做法」。其實,這也是對「孝心」的曲解。孔子在論孝道時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意思是說,如果只注重物的供養,那和養狗養馬有什麼區別?
有人作過調查,假如有100塊錢,美國人會花99元買保健品,1塊錢買葯;我們則相反。
不要把孝順父母當作一種責任,「孝敬父母是兒女的福氣」。——孝順父母是我們一生的作業。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這篇文章之後眼圈是紅紅的……這是一個真看過實的發生在德國感人故事。9歲的孤兒德比為了尋找母親,為了表達對母親的愛,他每幫助一個人,就請求他去幫助另外的10個人。他想以這種愛心傳遞的方式,總有一天自己的母親也會成為被幫助的對象。他對母親深沉的愛感動了整個德國,人們掀起了「十件好事」的行動,德比成了德國的小名人。然而不幸的是,德比卻遇刺身亡。在他彌留之際,無數的德國母親假扮德比的母親來陪伴他。愛如潮水,涌動在每個人的心房……
1994年2月,德國北部城市科部侖茲還是一片冰天雪地。伊特洛孤兒院就坐落在萊茵河畔,高大的院落肅立在風雪中顯得格外寂靜。這天早晨,孤兒院50歲的特麗婭修女外出辦事,走到大門口時突然隱約聽到了嬰兒的啼哭聲。她循聲找去,在門口的樹叢中找到了一個有著金色頭發的男嬰。修女將他留下了,並給他取名德比。
轉眼7年過去,德比在孤兒院里健康長大,他心地善良,但性格卻有些憂郁。天氣晴朗的時候,修女們帶著孩子們,穿過樹林,到河邊的青草地上散步。樹林邊鎮子里的人們指著他們對自己孩子說:「這些孩子都是被父母拋棄的,如果你不聽話,也把你送進孤兒院!」
聽了這些話,德比非常傷心,他忍不住問修女:「嬤嬤,我的父母為什麼不要我,他們是不是不愛我?」德比的聲音里充滿了一種與年齡不相稱的迷惘。修女吃驚地問:「你怎麼會這么想呢?」
「大家都這么說,我們都是被父母拋棄的孩子。」德比答道。修女安慰他:「雖然我沒有見過你的媽媽,但我相信她一定是愛你的,世界上沒有不愛孩子的母親。當年你母親之所以拋棄你,一定是很無奈的。」德比沒有說話,但是從此他彷彿突然長大了許多,經常獨自站在孤兒院的窗口,眺望窗外的萊茵河,靜靜流淌的河水帶走了德比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2003年母親節,節日的溫馨氣氛再次燃起了德比對母親的強烈渴望。那天每個電視台都在熱播慶賀母親節的節目,他們拍攝了孩子們在母親節里為媽媽奉獻愛心的鏡頭。有一個6歲的小男孩在汗流浹背地幫父母修剪草坪,他的母親在一旁看著兒子,激動得熱淚盈眶。德比對修女說:「我也想幫我父母幹活!你知道他們在哪裡嗎?」
修女沉默了,幾年來,沒有任何關於德比父母的消息。德比傷心地跑到街上,街上有那麼多母親,可沒有一個母親是他的。望著熙熙攘攘的人流,德比哭了。
幾個月後,9歲的德比離開孤兒院,到附近一所小學讀書。一次課上,老師給學生們講了一個故事:「古時有個皇帝,愛上圍棋游戲,決定嘉獎游戲的發明者。結果發明者的願望是讓皇帝賞他幾粒米,在棋盤上的第一格放上一粒米,在第二格上放上兩粒米,在第三格上加倍至四粒……依此類推,直到放滿棋盤。結果最後是18000萬億粒米,總數相當於全世界米粒總數的10倍。」
這個故事讓德比的眼睛頓時亮了,他想如果他幫助一個人,然後請他幫助另外10個人
,以這樣遞加的方式傳遞愛心,也許終有一天受幫助的那個人就是自己的媽媽。這個念頭令德比興奮異常,此後他每幫別人做一件好事,別人感謝他時,他總說:「請幫助另外10個人吧,那就是對我最大的感謝!」那些受到德比幫助的人對這個善良的孩子充滿感激,更對德比這種特殊的傳遞愛心的方式感到震撼。他們像實現自己的諾言似的,幫助另外10個人,同時也告訴那些受到幫助的人去幫助10個人。一個愛心的無形之網就這樣在該市的市民中悄悄地展開了……10件好事的魔力
德比絕對想不到,自己竟然幫助了德國著名的節目主持人瑞克,並成了德國的名人。
瑞克是德國電視台的資深脫口秀主持人,雖然50歲了,但穩健的台風和風趣幽默的語言使他成為德國人愛戴的主持人。他的節目通常會對所謂名人進行毫不留情一針見血的揭露,並讓那些表面上道貌岸然私底下品質敗壞的名人身敗名裂。也許是看到太多的社會黑暗面,也許是電視台激烈的競爭和工作的壓力,2003年瑞克患上了憂鬱症;幾乎到了無法繼續工作的地步。10月,瑞克向電視台請了一年的長假,希望能在旅遊中放鬆身心,恢復健康。不久,瑞克旅遊到了德比所在的城市,他被萊茵河的美麗深深吸引。傍晚時分他獨自沿著河邊散步,突然他的心臟病發作,還沒來得及把葯從口袋裡拿出來就昏倒在地上。多虧在河邊釣魚的德比及時發現了昏倒的瑞克,他給醫院打了急救電話,把瑞克送到診所急救。
瑞克經搶救終於蘇醒了,當得知是德比救了他時,他握著德比的手,萬分感激地說:「孩子,我該怎麼感謝你,如果你需要錢,我可以給你很多錢。」德比搖搖頭說:「如果你能幫助10個需要幫助的人,就是對我最大的感謝!」瑞克不解地問:「可是你真的什麼都不要嗎?」德比笑著搖頭拒絕了。
瑞克被這個奇特的少年吸引了,他留下了德比的聯系方式,並開車把他送到了學校。瑞克臨走的時候,德比再次叮囑:「請一定做10件力所能及的好事!」瑞克低頭望著這個目光灼灼的少年,心頭一熱,認真地點了點頭。
瑞克在這一瞬間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德比讓他感覺到生活的美好。此後他認真履行諾言,幫助了10個人。每次幫助別人,他都覺得心裡非常快樂,尤其是當別人對他真誠地說一聲「謝謝」時,他覺得自己的生命特別有價值。他結束了本來還有大半年的假期,提前回到了工作崗位。所有的同事都驚訝地發現瑞克變了,他變得樂觀豁達,樂於助人了。
10件好事產生的魔力,改變了瑞克,他的憂鬱症就這樣奇跡般地好了。2003年12月1日是瑞克脫口秀節目重新開播的第一個晚上,精神矍鑠的瑞克站在演播廳中央,對全國觀眾講述了自己的經歷「以前我說了那麼多別人的故事,今天我要說說自己的故事……」他含著熱淚,用了整整半個小時講完了10件好事的魔力,最後他哽咽道:「也許,沒有人相信這是真的,但是當我付出愛的時候,那種快樂真是讓我熱血沸騰。請你也去幫助10個人,你的生命將會產生一種奇妙的感覺。」
通過電波,瑞克的節目傳遍了德國的千家萬戶。人們都被這個故事深深觸動,很多人當即給瑞克打去電話,表示他們非常願意做10件好事。還有更多的觀眾強烈要求把德比請到演播室,他們想認識這位富有愛心的男孩。
2004年1月,德比被請到了演播室。有現場觀眾好奇地問他:」你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德比的臉紅了,他有些猶豫地咬了咬下唇,然後道出了自己的想法。沒人能料到一個孩子對母親的愛竟然如此深沉,而很多成年人整天忙碌在名利場,早就忘了自己的母親。德比的話觸動了人們內心最柔軟最人性的一部分,很多現場觀眾都熱淚盈眶。
瑞克緊緊抱住了德比瘦弱的身體,說:「你的母親一定會非常愛你,你一定會找到她的!」千萬母親的愛
整個德國掀起了一股「做10件好事」熱潮,昔日冷漠的人們變得有人情味了,人們都盼望著自己所幫助的那個人正是德比的母親。
德比的形象與聲音出現在德國的大街小巷,他的故事家喻戶曉。同時,電視台加緊了對德比母親的尋找,然而德比的媽媽卻遲遲沒有出現。
2004年2月,一件更為不幸的事發生在這個善良的少年身上。德比所在的學校,學生多是生活在貧民窟的孩子,有些孩子很小就加入了黑社會。德比成名後,就被那些壞孩子盯上了,他們認為成名的德比一定有很多錢。2004年2月16日夜晚,德比回學校的路上,被一群小流氓圍住。然而他們在德比的身上沒有找到錢,惱羞成怒的流氓用匕首將德比刺傷。
德比的腹部以及肝臟被刺破,傷勢嚴重,倒在血泊中,直到兩個小時後才被巡邏的警察發現送到醫院。在醫院里,昏迷中的德比一直在喃喃呼喚:「媽媽,媽媽……」
電視台24小時轉播德比的病情,所有關心德比的人都在祈禱他能蘇醒。幾十個大學生來到亞歷山大廣場,手挽手連成一顆心形,他們大聲呼喚:「媽媽,媽媽!」這呼喊聲感動了路人,他們紅著眼睛也加入到這顆「心」,隨著人數的增加,這顆心越來越大。
更為動人的是,自德比被刺後兩小時內,電視台接到幾百個女人的電話,紛紛表示她們願意當德比的媽媽。麗達是慕尼黑大學的教授,她哽咽著說:「像德比這樣的好孩子,做他的媽媽我感到自豪。」35歲的塔麗娜多次打進電話說:「我從小沒有母親,我也非常渴望母親,我非常能理解德比的心情。」有一個電話是來自科部侖茲市的名叫朱迪的女人打來的,她的孩子幾年前失蹤了,一直在尋找孩子的她動情地說:「如果我的孩子像德比那樣思念著我,我覺得太幸福了。我希望我能成為德比的母親,用一顆母親的心真誠地愛他!」成千上萬的電話湧向電視台,成千上萬個母親表達了她們最誠摯最迫切的心聲:讓我做德比的媽媽吧!
可是德比只有一個母親,電視台只能選擇一個人做為德比的母親去照顧他。時間緊迫,經過大家的激烈討論,一致同意讓朱迪做德比的母親,因為她就住在德比所在的城市,而且口音和德比相同,會更有親切感。
2004年2月17日早晨,昏迷多時的德比睜開了眼睛,朱迪捧著一束美麗的百合花出現在德比的床邊,握著他的小手說:「親愛的德比,我就是你的母親。」德比彷彿看到了太陽一般,他的眼睛突然亮了,他驚訝地說:「你真的是我的母親嗎?」朱迪含著淚用力地點點頭,在場所有的人也都朝德比微笑著點頭。兩行熱淚從德比的眼睛裡滾落:「媽媽,我找了你好久了啊!請你再也不要離開我,好嗎?」
朱迪點點頭,哽咽道:「放心吧,媽媽再也不會離開了。」德比蒼白的小臉露出了笑容,他還想說更多的話,可是已經沒有力氣,這是德比在人間停留的最後一天,他的手一直握著朱迪的手,不肯松開,他也不願閉上眼睛,他要多看一眼母親,在場的所有醫護人員的眼淚就沒有干過。
2004年2月18日凌晨兩點,德比閉上了眼睛,永遠離開了人間,他那隻握著母親的手一直沒有松開。
親愛的朋友們,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世界上只有一個詞的發音自然地一樣,不用人刻意地去教,這個詞就是--「媽媽」!然而,最近在網上我卻讀到了關於極少一部分為人母者放棄自己孩子的文字,這讓我揪心不已,不管條件如何不管環境如何,母親的一個擁抱比什麼都好!所以,天下的母親們,讓我們都好好地愛自己的孩子,同時也將自己的愛給那些因為不可抗力而失去母愛和失去親人的孩子。因為我們都是地球人。而愛,具有世間最偉大的力量,她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⑻ 簡要舉一個現實生活中誠實守信的例子。
早年,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涉足。後來,許多日本人到這里來觀光旅遊。據說源於這里一位少年的誠信。一天,幾位日本攝影師請當地一位少年代買啤酒。這位少年為此跑了三個多小時。第二天,那個少年又自告奮勇地再替他們買啤酒。這次攝影師們給了他很多錢,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個少年還沒有回來。於是攝影師們議論紛紛,都認為那個少年把錢騙走了。第三天夜裡,那個少年卻敲開了攝影師的門。原來,他只購得四瓶啤酒。而後,他又翻了一座山,趟過一條河才購得另外六瓶。返回時摔壞了三瓶。他哭著拿著碎玻璃片,向攝影師交回零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這個故事使許多外國人深受感動。後來,到這兒的遊客就越來越多。
拓展資料
1.誠實,即忠誠老實,就是忠於事物的本來面貌,不隱瞞自己的真實思想,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感情,不說謊,不作假,不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瞞別人。守信,就是講信用,講信譽,信守承諾,忠實於自己承擔的義務,答應了別人的事一定要去做。忠誠地履行自己承擔的義務是每一個現代公民應有的職業品質。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
2.誠實守信是為人之本,從業之要 。首先,做人是否誠實守信,是一個人品德修養狀況和人格高尚的表現。其次,做人是否誠實守信,是能否贏得別人尊重和友善的重要前提條件之一。
⑼ 誰能舉出歷史上或現實生活中有關逆向思維和換位思考的實例或故事
逆向思維
司馬抄光砸缸:司馬光七歲襲的時候穩重的就像一個大人,聽到老師講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愛,放學之後又為家人講他所學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內涵.從此手裡放不下書本,甚至到了忘記了飢渴,冷熱的程度。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放棄他都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湧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⑽ 找一些只說不做、多說少做的實際例子、故事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
「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作為學者和詩人的聞一多先生,在30年代國立青島大學的兩年時間,我對他是有著深刻印象的。那時候,他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他正向古代典籍鑽探,有如向地殼尋求寶藏。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鑽之彌堅,越堅,鑽得越鍥而不舍。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遠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葯方。1930年到1932年,「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他從唐詩下手,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杜甫晚年,疏懶得「一月不梳頭」。聞先生也總是頭發零亂,他是無暇及此的。飯,幾乎忘記了吃,他貪的是精神食糧;夜間睡得很少,為了研究,他惜寸陰、分陰。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動不響,無聲無聞。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幾年辛苦,凝結而成《唐詩雜論》的碩果。
他並沒有先「說」,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績。
「做」了,他自己也沒有「說」。他又由唐詩轉到楚辭。十年艱辛,一部「校補」赫然而出。別人在贊美,在驚嘆,而聞一多先生個人呢,也沒有「說」。他又向「古典新義」邁進了。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
做了再說,做了不說,這僅是聞一多先生的一個方面,作為學者的方面。
聞一多先生還有另外一個方面,作為革命家的方面。
這個方面,情況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為爭取民主的戰士,青年運動的領導人,聞一多先生「說」了。起先,小聲說,只有昆明的青年聽得到;後來,聲音越來越大,他向全國人民呼喊,叫人民起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
他在給我的信上說:「此身別無長處,既然有一顆心,有一張嘴,講話定要講個痛快!」
他「說」了,跟著的是「做」。這不再是「做了再說」或「做了也不一定說」了。現在,他「說」了就「做」。言論與行動完全一致,這是人格的寫照,而且是以生命作為代價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給了我一封信,最後一行說:「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張,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請傳觀。」
這是為爭取民主,反對獨裁,他起稿的一張政治傳單!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後,警報迭起,形勢緊張,明知凶多吉少,而聞先生大無畏地在群眾大會上,大罵特務,慷慨淋漓,並指著這群敗類說:你們站出來!你們站出來!
他「說」了。說得真痛快,動人心,鼓壯志,氣沖鬥牛,聲震天地!
他「說」了:「我們要准備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後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
他「做」了,在情況緊急的生死關頭,他走到遊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須飄飄。他終於以寶貴的生命,實證了他的「言」和「行」。
聞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學者,熱情澎湃的優秀詩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