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哪些顏色背後有勵志的故事

哪些顏色背後有勵志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29 05:19:20

A. 有哪些勵志的故事

抉擇

一個農民從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卻被淹死了。事後,內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說他容做得對,因為孩子可以再生一個,妻子卻不能死而復活;有的說他做錯了,因為妻子可以另娶一個,孩子卻不能死而復活。我聽了人們的議論,也感到疑惑難決: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應該救妻子呢,還是救孩子?

於是我去拜訪那個農民,問他當時是怎麼想的。他答道:「我什麼也沒想。洪水襲來,妻子在我身過,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當我返回時,孩子已經被洪水沖走了」。

歸途上,我琢磨著農民的話,對自己說:所謂人生的抉擇不少便是如此。

B. 有關勵志的故事

摟主要的是勵志類的電影嗎?
那很多的。
奔騰年代,蘋果酒屋的法則,我的左腳都是不錯的。

C. 你身邊有哪些勵志的故事

你知道你們身邊有哪些勵志的人和故事?
寫回答查看9個回答

282640urZSea
關注
‍‍
村裡的一個小夥伴,他小的時候,父親發生意外去世了,母親跟人跑了。兄妹兩人就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他讀小學時很努力,成績也很好,還考上了鎮上的重點中學。讀初一時,他爺爺病逝了,然後他就輟學不讀了。來廣東後,跟人做過建築,搬磚扛水泥,發過傳單,掃過大街,撿過垃圾……可以說,為了掙錢,他除了那些違法犯罪的事沒做外,其他能掙到錢的事他都有去干過。後來不知怎麼的,他被人騙去做傳銷了,不過沒過多久他就以他的機智逃了出來並報警成功搗毀了那個傳銷窩點。經過此事後他就時來運轉了。他進了一個廠,由於他幹活積極認真,被老闆看中,給他升職加薪。他抓住這個機會,在後面的工作更加努力,不斷的學習各種技能。如今他已結婚生子,買了車買了房,從農村裡把奶奶接出去享清福了。
‍‍

D. 勵志的哲理故事有哪些

用人之道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里,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
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里,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里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小故事大道理】: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裡,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所長無用
有個魯國人擅長編草鞋,他妻子擅長織白絹。他想遷到越國去。友人對他說:「你到越國去,一定會貧窮的。」「為什麼?」「草鞋,是用來穿著走路的,但越國人習慣於赤足走路;白絹,是用來做帽子的,但越國人習慣於披頭散發。憑著你的長處,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這樣,要使自己不貧窮,難道可能嗎?」
【50字勵志故事感悟】:一個人要發揮其專長,就必須適合社會環境需要。如果脫離社會環境的需要,其專長也就失去了價值。因此,我們要根據社會得需要,決定自己的行動,更好去發揮自己的專長。
袋鼠與籠子
一天動物園管理員發現袋鼠從籠子里跑出來了,於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所以他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10米加高到20米。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30米。
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於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長頸鹿和幾只袋鼠們在閑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E. 有哪些真實的青春勵志故事

勵志故事篇一:

1832年,林肯失業了,他下定決心要當政治家.可是他競選失敗了.在一年裡遭受兩次打擊,這對他來說無疑是痛苦的. 接著,林肯著手自己開辦企業,可一年不到,這家企業又倒閉了.在以後的17年間,他不得不為 償還企業倒閉時所欠的債務而到處奔波. 林肯沒有放棄,他也沒有說:「要是失敗會怎樣?」1846年,他又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他又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最後終於當選了。

篇二:

李白小時在四川象耳山讀書,很不用功,並想中途廢學.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旁遇見一位白發老婆婆在那裡磨鐵杵.李白問干什麼,老婆婆回答說:「把鐵杵磨成針.」 李白不相信,嗤一聲笑了,對她說:「鐵杵豈能磨成針?」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老婆婆向他講了這個道理. 李白頓時領梧.從此,他便發奮用功,終於懂得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篇三:

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篇四: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里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篇五:

陸游書巢勤學.南宋詩人陸游他從小就刻苦勤奮、敏而好學.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擺的是書,櫃中裝的是書,床上堆的也是書,被稱作書巢.他勤於創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大文學家。

拓展資料:

一、勵志:

勵志是一門學問,這門學問不管多厲害的人都讀不懂,學不精,進而形成一個獨立學科「成功學」。勵志學,不僅僅是要激活一個人的財富慾望,更要激活一個人的生命能量,喚醒一個民族的創造熱情。失去創造力,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的最大悲哀。而勵志,便是讓一個人重新煥發起這種力量。勵志,並不是讓弱者取代另一個人成為強者,而是讓一個弱者能與強者比肩,擁有實力相當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惟有從內心深處展開的力量,用心靈體驗總結出的精華,才是一個人真正獲得尊嚴和自信的途徑。

二、相關名言:

1、所謂成功的人,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智慧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慈悲的人,今天比昨天更寬容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愛的人,也就是今天比昨天進步一點,心靈和行為日趨高尚的人。——《富蘭克林自傳》

2、勤奮工作,勇於實踐;始終堅持學習;做一個有德行的人;富有創新精神。——《富蘭克林自傳》

3、永遠不要將必要的開銷和你的慾望混為一談,你自己和你家人的慾望,永遠並不是你的薪水所能夠滿足的。——《巴比倫富翁的秘密》

4、有了堅定的意志,就等於給雙腳添了一雙翅膀。——喬·貝利

5、一旦有了意志,腳步也會輕鬆起來。——歐洲

6、誰有歷經千辛萬苦的意志,誰就能達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7、衰莫大於心死,愁莫大於無志。——莊子

8、盡管我們用判斷力思考問題,但最終解決問題的還是意志,而不才智。——沃勒

9、萬事皆由人的意志創造。——普勞圖斯

10、否定意志的自由,就無道德可言。——弗勞德

參考資料:網路勵志

F. 你知道哪些發生在你身邊的真實的勵志故事

消失,發生在我身邊的很多志願者默默為人的事跡。犧牲自己,為他人都是比較多的,尤其是在我這樣的大學里,應該是處處可見,

G. 有什麼勵志的故事

這個故事是父親講給兒子聽的。

在講這個故事之前,父親問了兒子這樣一個問題:錢是怎麼來的?兒子的回答父親總是不滿意。父親說,還是先聽故事吧。

有一個小孩子,他有個壞毛病,那就是好吃懶做。孩子的父親時時刻刻都指望他能改掉這個不良習慣。然而那個孩子一點也沒有改正自己缺點的意思。父親不得不隨時隨地提防自己的孩子,擔心他會把家裡的錢或值錢的東西偷到外面去換吃的,這位父親覺得自己每天都活很累很辛苦。不過說來也怪,孩子雖說好吃懶做,卻從沒偷過家裡的錢,也沒有聽說過他在面偷過左鄰右舍的東西。他弄錢的辦法完全是一種正當的手段。比如說你給他錢買酒,他會少買一點酒,然後把剩餘的錢一古腦兒買了吃的。無論是買油鹽還是買醬醋,他總會用相同的辦法省出錢來滿足他那張不爭氣的嘴……

為了使孩子的懶惰的習性不再滋長,父親決定給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盡管如此,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把父親的話當作耳旁風。

有一回,父親一氣之下扔了一分錢給孩子,讓他去買油。父親心想,我看你會把錢掰成兩半一半買油一半買吃的不成?孩子到了店裡,售貨員給他裝滿了油,把瓶子遞給他,手卻不縮回去。孩子知道售貨員要的是錢,就裝模作樣地在自己渾身摸了一遍,然後苦著臉告訴售貨員說錢掉了。售貨員無奈,只好把瓶子里的油倒出來,把空瓶子還給孩子。

孩子嘴裡咂著一粒糖,雙手抱著那個油瓶子,興致勃勃地回到家裡。一進門,父親劈頭就問,油呢?孩子舉了舉瓶子。瓶子壁上附著的油正慢慢流回瓶底里,差不多有一小勺。父親大怒,這點油怎麼能吃?孩子說,一分錢只能買到這么多。

父親就這樣結束了他的故事,但他那期盼的目光始終在兒子身上流連。兒子想了想,說道,這個孩子身上有生意人最完美的素質,但也有生意人最致命的弱點。父親贊許地點了點頭,然後自言自語地說道,其實錢就是這么來的,也是這么走的。

錢是怎麼來的?大家關心的是賺錢的途徑,很少尋根究底地的剖析一番。商業本質就是如此,有利潤時可以攫取作為收入,無利潤的時候才能真正體現出「一分價錢一分貨」的平衡原理。

不管現代生活是怎樣的需要金錢,但是,在我們教育子女時,仍然要使他們相信,工作和興趣才是一切,金錢應該是附帶的東西。惟有那些不注重物質的人,才可以集中力量去追求精神上更為可貴的東西。量入為出,這是生活的一大原則。金錢賺得少花得多,難免東挪西借,一切煩惱都由此而生。

金錢雖是身外之物,但因它對每個人都有用,所以我們仍要努力以正當的方式賺取,並且節約使用。物慾是沒有止境的。安於儉朴的生活,不貪心,不慕虛榮,不妄想非分的享受,生活中自然會有恬淡安適的樂趣。

在猶太人中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天,一個擁有無數錢財的吝嗇鬼去他的拉比那兒乞求祝福。拉比讓他站在窗前,讓他看外面的街上,問他看到了什麼,他說:「人們。」拉比又把一面鏡子放在他面前,問他看到了什麼,他說:「我自己。」

拉比解釋說,窗戶和鏡子都是玻璃做的,但鏡子上鍍了一層銀子。單純的玻璃讓我們能看到別人,而鍍上銀子的玻璃卻能讓我們看到自己。

人生哲理:

真正的尊貴不是手中有錢,而是堅強獨立。真正的幸福不是錦衣玉食,而是能安享逍遙自在、不受羈絆的樂趣。愛錢的人很難使自己不成為金錢的奴隸。多數人在有了錢之後,會時刻為保存既有的和爭取更多的錢而煩心。他的生意越大,得失心越重,就越難以找回海闊天空心境。

H. 經典:10個勵志成語背後的小故事

鐵杵磨針【典故】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內街上去閑逛。一天,李白容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綉花針。 」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綉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綉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綉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綉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