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關於年月日的傳說和小故事

關於年月日的傳說和小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29 05:34:42

⑴ 關於時間的小故事

一、齊白抄石

我國著名畫家齊襲白石,無論是畫蝦、蟹、小雞、牡丹、菊花、牽牛花,還是畫大白菜, 無不形神兼備,充韻生動,奧秘晚窮,據說他在八十五歲那年的一天上午,寫了四幅條幅,並在上面題詩:「昨日大風,心緒不安,不曾作畫,今朝特此補充之,不教一日閑過也。」

二、李四光

我國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在野外進行地質勘察時,經常用石頭做枕頭睡覺,一旦被石頭硌醒,馬上又開始工作。

三、魯迅

魯迅先生是十分珍惜時間的,他「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寫作上」,從而一生著作頗豐,成為一代文壇巨匠。

四、陳景潤

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十分珍惜時間,他曾給自己擬訂出一張工作時間表,把一天24小時的分分秒秒都充分利用起來。即使在路上走,也在讀讀背背,他的英文、俄文、法文、德文四門外語的單詞,就是這樣掌握的。

五、抓緊時間

優秀影片《喜盈門》曾轟動中國影壇,編劇辛顯令長期以來,抓緊每一分空閑時間讀書,學習和寫作,每天忙到深夜,睡眠從不超過6個小時,他常說:「超出一分鍾的休息,便是增加自己思想上的一分懶惰。」正是因為他特別善於擠時間,才在工作之餘寫出了一部出色的電影劇本。

⑵ 關於時間的小故事(急用)

愛迪生的故事
愛迪生 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應該歸功於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後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後,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餘種東西。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於浪費時間了。」 愛迪生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
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
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 」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並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他說:「時間,時間,怎麼費那麼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裡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裡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
愛迪生 說:「這是多麼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准確,又節省時間,你怎麼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
助手的臉紅了。
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啊!」
愛迪生未成名前是個窮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見他,關心地說:「看你身上這件大衣破得不象樣了,你應該換一件新的。」
「用得著嗎?在紐約沒人認識我。」 愛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幾年過去了,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
有一天,愛迪生又在紐約街頭碰上了那個朋友。「哎呀」,那位朋友驚叫起來,「你怎麼還穿這件破大衣呀?這回,你無論如何要換一件新的了!」
「用得著嗎?這兒已經是人人都認識我了。」 愛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

魯迅爭分奪秒

魯迅,原名周樹人,是近代一位出色的文學家。
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葯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
此後,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又喜歡寫作,他對於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正因為他廣泛涉獵,多方面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實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在魯迅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我想:時間就是性命。倘若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因此,魯迅最討厭那些成天東家跑跑,西家坐坐,說長道短的人,在他忙於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人來找他聊天或閑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會毫不客氣地對人家說:「唉,你又來了,就沒有別的事好做嗎?

--------------------------

王亞南睡三腳床

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節約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於延長了人的壽命。
牛年快樂

⑶ 有關於月的傳說和故事

月亮的傳說
有一個古老的神話傳說,是關於一個吉普賽女郎,整夜哀求月亮直到天明。她哭著祈求讓他在第二天嫁給一個吉普賽男人。

『你將會得到你的男人-褐色皮膚的女人』圓月在天上開口說話了。

『但你要用我想要得來交換,那就是你和他所生下的第一個孩子。』那些可以犧牲孩子只求不要單身的人,一定不會對自己的孩子付出太多的愛。

月亮渴望當一個母親,但卻無法找到一份可以讓它變成女人的愛情,銀色的月亮她會怎樣對待一個皮膚醒目的小孩她的月亮之子?

褐色皮膚的父親發現自己的女人生下一個白的像貂背的孩子,有著灰色的眼睛而不是橄欖色的雙眸。

『這該死的容貌,是那個鄉巴佬的容貌,我決不會就此罷休。』這個吉普賽男人感到羞憤難當,抓著到走向他的女人,『這是誰的兒子?我敢說你欺騙了我!』他殺了她,然後抱著孩子來到森林,在那裡他將小孩拋棄。

此後在那些夜晚里,如果月亮圓了,便表示小孩心情好;而孩子若是哭了,月亮便會缺角,好像變成一張可愛的搖籃。

夜幕落下.....

在溫柔的月光中,

我向著林間的空地走去。

在銀色的縫隙間,

我看到了她---月亮。

她帶著永恆的面紗,

在遙遠的天際和藹地俯視大地。

傳說月亮是眾星的母親,

這月夜的天空是他們永遠的家,

她的光暈則擁抱著眾星,

就像一個稱職的母親;

我說月亮是世上所有事物的母親,

她溫柔的月光就是最好的證明。

關於月亮的傳說以及習俗

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後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葯自己成仙。

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後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拚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後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吳剛伐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抗元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月亮女神阿爾忒彌斯

希臘神話中,海神波賽冬有個兒子名叫奧賴溫。奧賴溫生來就像他的父親一樣,長得魁梧強壯。可他並不喜歡生活在海里,而總是來到山野間,攀岩、捕獵。不過,他畢竟是海神的兒子,所以即使是在海面上也能行走如飛。

整日陪伴他的是一條名叫西立烏斯的獵犬,它和主人一樣勇猛,打獵時總是沖在最前面,遇到猛獸也總是擋在奧賴溫身前。

日子久了,奧賴溫經常在打獵時碰到月神也是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兩人很快就被對方的高雅瀟灑和出神入化的獵技深深吸引住了,後來,他們經常一起在山間漫步,登絕壁,攀險峰,無話不談。

這一切,卻使太陽神阿波羅很生氣。他知道阿爾忒彌斯是個性格倔強的女孩,勸說根本不會打動她。阿波羅一狠心,想出了一條毒計。

一天,奧賴溫像往常一樣,在海面上「飛行」,准備上岸去捕獵。他的全身都浸在水裡,只有頭部露出水面。

阿波羅和阿爾忒彌斯「正巧」從海面上飛過。

「妹妹,人們都說你有百步穿楊的功夫,今天咱們來比試比試怎麼樣?」

阿爾忒彌斯自認為天下只有奧賴溫的箭術可以和她相比,她哪把哥哥放在眼裡呀!

「好吧,你說射什麼?」

「你看,那個小黑點,是一塊礁石,就射它吧。」阿波羅知道妹妹的眼力不如自己,根本看不出那個黑點是什麼。

「沒問題!」話音未落,只聽嗖的一聲,一支利箭不偏不斜,正中那個小黑點。

「妹妹你真是名不虛傳,哥哥我再也不敢跟你比了。」說完,阿波羅悄悄地走了。

阿爾忒彌斯心裡十分得意,她降落到海上,想看看被射中的目標。可她看到的卻是頭部中箭的奧賴溫,靜靜地躺在水面上,來不及和他的心上人說一句話,就已經氣絕身亡了。

最心愛的人竟然死在自己的箭下,阿爾忒彌斯一下昏倒了。西立烏斯聽到主人慘死的消息,悲痛得整夜哀號。別人喂的食它連看也不看,沒幾天便隨奧賴溫而去了。

這幕慘劇使宙斯也唏噓不已。他收殮了奧賴溫的屍首,把他升到天上化作獵戶座。生前不能常相守,死後,他總算和自己的心上人——月神阿爾忒彌斯永遠在一起了。西立烏斯也以自己的忠誠贏得了宙斯的同情,被提升到天界,繼續陪伴在主人身旁,這就是大犬座。為了不使西立烏斯寂寞,宙斯還特意給它找了個夥伴——小犬座。宙斯知道奧賴溫生前最喜歡打獵,就在他身邊放了一隻小小的獵物——天兔座。

月亮的美稱

月亮在我國古代詩文中有許多有趣的美稱:

玉兔(著意登樓瞻玉兔,何人張幕遮銀闕——辛棄疾);

夜光(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屈原);

素娥(素娥即月亮之別稱——《幼學瓊林》);

冰輪(玉鉤定誰掛,冰輪了無轍——陸游);

玉輪(玉輪軋露濕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李賀);

玉蟾(涼宵煙靄外,三五玉蟾秋——方干);

桂魄(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蘇軾);

蟾蜍(閩國揚帆去,蟾蜍虧復團——賈島);

顧菟(陽鳥未出谷,顧菟半藏身——李白);

嬋娟(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

此外,月亮還有許多別致的雅號,如玉弓、玉桂、玉盤、玉鉤、玉鏡、冰鏡、廣寒宮、嫦娥、玉羊等。

⑷ 誰知道有關日和月的神話故事

呵呵,那看看盤古開天闢地咯 ,
據說是他死後的眼睛變成了日和月呢。

還有外國的哦:
《獅子傳奇·創世紀》通俗譯文版
自從創世之初,美神Aiheu——所有生命的起源,就一直在守護著世界。他有許多靈魂作為他的孩子,他與他們共享知識和愛。他們很快活,但是認為自己頭腦中仍然很空虛的靈魂們多少有些不樂意。Aiheu也意識到他的孩子們渴望著更多的東西。
於是Aiheu來到了這片曾經又貧瘠又黑漆漆的大地上。他在天上造了兩個光體——日和月。明媚的陽光讓水變成了雲,當綿綿細雨滋潤了龜裂的大地後,綠色植物便生長出來。原本醜陋的大地就這樣變美麗了。
Aiheu便召來了他的孩子們,向他們展示了他的成就。他們第一眼——也是第一次——見到如此的美景,這令他們十分開心。在這段時間里,他們探索了整片世界,有的喜歡天空,有的喜歡大地,有的喜歡森林,還有的喜歡流水。雖然如此,他們仍然不滿意,因為高高在上的太陽無法給予他們溫暖,掠過大地的和風無法給予他們愛撫,潺潺流動的河水無法給予他們洗刷,而更無法感受到的是腳下小草的勃勃生機。他們便問Aiheu,「這塊土地對我們又有什麼用呢?我們在這里不過是陌生人罷了。」於是Aiheu用泥土與水混合在一起,用手將他們塑成型,這樣便塑出了第一批軀體——水族、飛禽、走獸——它們都擁有適應歸屬的地方的條件。當他為軀體注入呼吸時,它們便獲得了生命,並成為靈魂們的寄宿。因為它們是這片大地的子民,所以他們能感到太陽的溫暖,和風的撫摩,河水的清洗和小草的生機。他們的快樂油然而生,但Aiheu給了他們一個警告:快樂的代價常常是苦痛。事實上並沒有多久他們便感受到了痛苦,不過他們還是告訴Aiheu這個代價來得值。這便是第一條協議——痛苦是快樂的代價。
這些軀體還不是很穩定。泥土、水與空氣只能相互分開。當它們混合到一起,它們便會失去原有的秩序,而且難以分開。所以一切生物的最終歸宿便是衰老與死亡,這也成了這片大地的一條法則。Aiheu清楚這個,於是他展開了行動以保證大地不會重新變得貧瘠。他去了瑪拉湖,把每滴水都變成了乳液——第一片乳液。所有的動物都被帶到這里來飲用它。
乳液對動物們的滋潤如同雨對植物的滋潤一般,因為它讓泥土、水與空氣這三種成分可以在一定時間內不失去秩序地混合。那些已經飲用過乳液的動物們得到的饋贈就是能在體內合成乳液的能力。雄性的乳液能夠喚醒他伴侶體內的新生命,雌性的乳液則可以在新生命降臨之後將它喂養大——因為除了Aiheu之外不會有哪個生物能用給予泥土呼吸的辦法來創造生命。第二條協議就此產生——生命將永遠繼續下去。
目前這片大地十分廣闊,但它不是無邊無沿的,總有一天要人滿為患。於是Aiheu給了他的孩子們兩條路選。要麼他們推選一個人,只留給他一個人傳承家系的權利;或者給他們平等的對待,以另一種方式控制他們的數目。他們便都說 「平等對待我們」,因為沒人想成為那個獨自過活的傢伙。Aiheu便選了一些動物作為捕獵者,其他的成為獵物,以此保證自然平衡。這樣,所有物種和他們的職責都確立了,一直保持到今天。第三條協議便也有了——完整的生命必然在掙扎中度過。
當Aiheu實行這些之後,他告訴大家這不是胡亂作的規定,而是他一個長遠計劃開頭的一部分。生老病死就像四條腿一樣——必須相互搭配才能正常運作。因為他的愛從來沒有動搖過,所以他肯定會要他的孩子們將這三條協議植入腦海里。
不去接受的當然不是沒有。這些靈魂便是第一批Nisei,能夠管轄萬物平衡的善良精靈們。通常他們被叫做「半神」,雖然他們的的確確是動物們的同胞。半神們從乳湖中產生,而且他們都如同Aiheu那樣和藹可親,直到大猩猩戈克把淤泥扔進了湖中,將乳液弄臟了——於是湖中又產生了壞心眼的惡靈——Makei。但是戈克承認了自己對Aiheu的所作所為,所以他被寬恕了。Aiheu任命他去把湖凈化,這樣他便成為了湖的看守者,直到湖在這個時代的最後乾枯掉了。由於每天他都從湖中飲用乳液,所以直到湖乾枯後他才開始漸漸老去,這樣他便活了270歲。
我不想讓你對死亡一無所知,因為Aiheu已經為他的孩子們准備好了——當一個逝去的動物的靈魂讓神願意接受時,它便成為第二批Nisei中的一員。他們管轄自己留給世界的幸福安樂。在他們當中最偉大的就是逝去的國王們——他們為自己的國度所盡的每一分力使得Aiheu給予他們祝福。戈克便是第二批Nisei中的一員。而那些生前做了無比邪惡的事情的動物們死後,它們便加入了Makei。如果不藉助附身,他們在地面上走動便會遭到詛咒,除非他們自己能重新找回心中Aiheu的指引,並且尋找贖罪的機會,改變自己的形象。他們被叫做Makei的原因是他們帶來的痛苦令Aiheu哭泣。
Aiheu與第一批孩子彼此之間能夠很親近地溝通,因為他們的靈魂曾經能夠自由漫步。可是他們的孩子——泥土之軀構成的孩子——無法聽到神的忠告。為了讓大家不會徹底失去他的照顧,Aiheu便為一些孩子做了洗禮,這樣他們自從出生那天起便能聽到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這些孩子被他叫做巫師。他們被嚴格地要求以正直和忘我的心轉述給子民們神的旨意。說謊的巫師甚至比Makei還要糟糕,而Aiheu絕不會為他們而哭泣,亦不會為自己一時的憤慨所造成的後果而反悔。
這個故事一直從老人嘴裡傳到年輕人的心裡,從來沒有私自增添亦或刪減過。只要有誰聽到這個故事,Aiheu便會賜予他來自上天的祝福。

附錄2:納加與薩法的故事
在拉瑪是一個偉大王國的國王時,他的妻子查古拉懷上了雙胞胎兒子。他們便是許多故事中提到的納加和薩法。還在媽媽肚子里時他們就鬧得天翻地覆,她也不得不服食草葯來讓自己好過一點。
在孩子出生後,她給他們起名叫納加和薩法,也就是指太陽與月亮,因為他們總象日月那樣相互追逐。雖說他們時常打來鬧去,但他們的心地都是純潔的,而且他們也都跟隨著Aiheu的指引。王後查古拉讓部族巫師們為孩子卜測未來,而結果卻令人難說是悲是喜:每個巫師都認為納加與薩法的一生會是充滿歡愉的——但他們的一生不會很長。從此她便害怕把孩子留給任何人照看——除了她妹妹雅爾芭,因為她也對小獅子們無比擔憂。
有一天,王後出遠門去了,於是雅爾芭便帶著小獅子們去她的洞里過夜。就在那天晚上發生了大地震,洞口也被埋住了。當查古拉回來發現了那一大堆碎石後,她便盡力挖呀,挖呀,想把他們挖出來。但是,僅僅憑著她的努力和母愛根本不足以清開洞口。於是其他的母獅也一並來幫忙。她們夜以繼日地挖著,一天,兩天,三天,四天過去了,然而小獅子仍是那樣遙不可及。所有的希望都破滅了,於是只剩下查古拉一個還在那裡苦苦地挖著。然而她堅持不懈地干到了第五天——至少她認為還能見到孩子們的遺體最後一面。就像那個預言所說,她確信這已是在劫難逃了。
第五天,她終於挖通了一個能進入洞內的缺口。映入她眼簾的是納加和薩法——十分虛弱——可是沒有受傷!喜極而泣的查古拉向Aiheu致以了自己最真摯的感謝。但是當她向洞內望去時,她妹妹雅爾芭仍然卧在裡面——她已經去了。就在最艱難的時候,過了哺乳期的雅爾芭割開了自己臂上的血管,讓血維持了孩子們的生命。
她的遺體被帶到了田野中。但,每一滴血在路上滴落之處,都長出了一朵紅色的美麗的花朵。為了紀念她,直到今天,這些花還被叫做「雅爾芭」。有一劑以這種花為葯引的草葯叫作「慈愛之血」,它的治癒力令人驚嘆,而且不會有任何不良反應。
後來,納加與薩法無論在力量還是身型上都已經長成了,於是他們便想找個伴侶。在這時,一隻叫作米莎娜的白色母獅進入了他們的國度,她無比的美貌與強大的力量都深深地吸引住了這對哥倆。因為他們都很強壯又都下了「非她不娶」的決心,於是他們便不吃不睡地打了五天五夜。第五天,他們都累垮了,於是便倒頭大睡起來,然而就在他們神遊爪哇國時,米莎娜離開了這里,去找麥諾——她決定託付終生的雄獅。他們創立了一個巨大的族群。當納加與薩法醒來後,不禁為自己的愚笨而傷心,於是便起誓——永遠不再打仗了。

⑸ 關於過年的小故事、傳說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一年的最後一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一年的最後一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有一年的最後一天,桃花村的人們正急急忙忙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 "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夕"獸的辦法。 從此以後,人們把這一天叫做除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⑹ 關於月亮的傳說和故事

1、玄宗游月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

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2、貂蟬拜月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桃杏花開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雲中。

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餘,貂蟬之美,蔚為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動亂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

3、嫦娥奔月

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後羿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沒有外出。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持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已逃走,後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嫦娥,這時他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後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4、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

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之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5、米芾畫月亮的故事

古時候,有個人名叫米芾,他是一位畫家,他的畫栩栩如生,非常逼真,在方圓幾百里內頗有名氣。米芾脾氣十分古怪,人們都叫他「米顛」。說他顛,其實他不顛。

他很有骨氣,不喜歡巴結人,尤其是對有權勢的,大到當朝天子,小到州官縣令,他連句恭維話都沒有。所以他雖有一肚子的才學,也沒有步入仕途。

有個人,和米芾的父親米佐一起共過事,一直閑居在鎮江,說起來同米芾的交情也有多年了。不過米芾總是看他不起,因為這個人見到做官的就拍馬屁。

有一次,這人為了巴結一個當朝的大官,就死皮賴臉地來央求米芾畫幅中堂,好拿去孝敬大官。這人說一次,米芾答應一次,說兩次,他答應兩次,可答應了三年零六個月,就是不曾給他動過一筆。

後來,那個京城裡的大官實在等得不耐煩了,三番五次催這人:「米芾的畫怎麼還沒有畫好?」這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生怕馬屁拍不成,再被踢一腳。這天一大早,他就跑到米芾家裡,懇請米芾畫畫。

他從早上坐到中午,又從中午坐到晚上,說了半天,只見米芾答應,不見米芾動手。一直到月亮升上來了,米芾才慢吞吞地踱著步子,走進書房去磨墨。這人一看,嘴笑得像個盆子一樣,也跟著進了書房。他才跨進書房,米茉已經把宣紙捲起來了。

啊呀,真是神筆,畫得這么快。這時,米芾就把紙卷交給這人,並吩咐說:「好了,拿回去吧。不過路上不能看,到家才能看。我可不畫第二張噢!」

這人接過畫轉身就跑,他跑著跑著心裡嘀咕開了:米芾怎麼畫得這么快?這個人瘋瘋顛顛的,不要是拿我開玩笑啊。他叫我路上不能看,叫我不看我偏要看,路上看跟到家看還不是一樣的。當時,他剛巧走到千秋橋上,他剛把畫展開,只聽見「撲通」一聲響,一個「東西」跳到河裡頭去了。

他低頭一看,只見一個月亮緩緩地往下沉,水影子里有兩個月亮。再看看宣紙,上面什麼也沒有。他想:原來他畫的是一個月亮,可現在掉到水裡頭去了。他急忙回頭去找米芾,米芾問他:「誰叫你在路上看的?這只好怪你自己,我說過不再畫第二張了!」

這人沒有辦法,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回去想想不死心,又拿著竹籃子到河邊去撈。撈了三天三夜也不曾撈到個月亮影子。後來,這件事越傳越神,越傳越遠。

有的人說米芾什麼也沒畫,只是在宣紙中夾了一個月餅,料定那人在千秋橋上要取出來看,沒想到月餅一下子掉到河裡融化開了,所以他什麼也找不到;也有的人說米芾得到神仙相助,真的畫了個月亮在上面。總之從此以後,米芾的名聲更響了。

⑺ 年月日超級短的小故事

始於羅馬帝國愷撒時代.當時愷撒派人修訂歷法,制訂了儒略歷法,決定凡有特別宗內教意義的月份31天,不重要的容月份30天.因此,取名門神的1月,以戰神為名的3月,為表示尊敬愷撒大帝而取名的7月,都有31天.因為2月是處死犯人的月份,屬不吉的時間,所以只有29天.愷撒大帝的繼任人奧古斯的生日在8月.為了和愷撒等同起來,他要求把8月也加成31天.為了要使8月有31天,他便從2月再借來一天,把2月減少到28天.又為避免3個大月的月份連在一起,又規定9月及11月各有30天,把10月及12月加長到31天.

⑻ 事關於年月日的數學故事

眾所周知, 名人、偉人都有不尋常的個人特性。如果你學代數,算一算他們的生日, 你就會發現,所有的名人和偉人的生日都具有如下的一個特點:如:愛因斯坦的生日是:1879年3月14日,將年月日寫在一起是 1879314。把這個數隨意排列一下,可得到另一個數,比如: 4187139。用大的數減去小的數得到一個差:4187139-1879314 = 2307825。將差的各個位數相加得到一個數,2+3+0+7+8+2+5 = 27,再將這個數的位數相加,其和是9。即最後得到一個最大的一位數9。按上述方法來計算數學家高斯的生日:高斯生於1867年11月7日,於是可得一個數 1867117, 重新排列後的數比如是1167781,差數為 1867117-1167781 = 669336,算其位數和可得: 6+9+9+3+3+6 = 36,再算位數之和, 最後得 3+6 = 9。同樣,最後得到一個最大的一位數9。
所有的著名人物的生日都有這樣的特點。這是成為著名人物的「必要條件」。

⑼ 關於年月日有哪些故事

年月日,是一種指計時單位,人們根據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的現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據月亮繞地球公轉,產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產生的四季交替現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年月日,這三個概念所依據的物質運動是互相獨立的。根據精確測定,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約為365.2422平太陽日,這叫一個回歸年。而從一次新月到接連發生的下一次新月的時間間隔為29.5306平太陽日,這叫一個朔望月。

一日,就是地球本身自轉一周的時間,也就是一個白天加一個黑夜,共計24小時。一個月,就是月亮繞地球一周,也就是一個朔望月。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59......日,也就是29日12時44分3秒,這叫做"歷月"。

一年,又是氣候變化的周期,氣候由冷變熱,再由熱變冷;這包括了人們從事農業自耕種到收獲的全過程。

(9)關於年月日的傳說和小故事擴展閱讀:

年、月、日是歷法的三大要素。歷法中的年、月、日,在理論上應當近似等於天然的時間單位——回歸年、朔望月、真太陽日,稱為歷日、歷月、歷年。為什麼只能是「近似等於」呢。原因很簡單,朔望月和回歸年都不是日的整倍數,一個回歸年也不是朔望月的整倍數。

但如果把完整的一日分屬在相連的兩個月或相連的兩年裡,我們又會覺得別扭,所以歷法中的一年、一個月都必須包含整數的「日」。為了生活的便利,學術、理論必須往後站,沒辦法,只能近似了!

歷法,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還會繼續改革。如何在精確、方便二者之間找到更好的結合點,過去是、將來還會是歷法改革的方向與目標。

⑽ 年月日的數學故事

上帝造物之時,給了人三十年的壽命,要人心情愉悅的活著,而人嫌太少。上帝造了驢,要它辛苦勞動一輩子,也能活三十年。然而驢覺得太苦,要求壽命減半,人立馬請求加上驢不要的壽命,於是人可以活四十五歲。後來上帝造了狗,也給它三十年壽命,要它看守財物夜不能寐,狗也覺痛苦要求壽命減半,人又要求加上狗減去的壽命,於是有了六十歲。再後來,上帝造了猿,同樣給它三十年壽命,並說它可以優先無慮的過,但是只能擁有一張禿頂而爬滿皺紋的臉,猿依然沒有接受,同樣減去一半壽命給了人。於是,人,註定要像驢一樣辛苦奔勞十五年,像狗一樣懷疑不安十五年,像猿一樣目光呆滯無所事事十五年,而要活得像個人,只有三十年。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